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笔记

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投放数学区材料》

日期:2022-05-1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投放数学区材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投放数学区材料》

1、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投放数学区材料》

  1. 使材料具有情境性,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要贴近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内容,在具体可感、有趣的情境中,非常容易引发他们操作的愿望,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看到的、用到的、能理解的都可成为我们操作活动的材料。如:小班的“喂饼干”,我就在瓶子宝宝身上贴上了小动物的图案,这样,孩子们在喂各种形状的饼干时就更加有动力了,大家都想把小动物喂的饱饱的。

  2. 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和功能,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减少目的性强的作业式操作材料,投放具有开放性、能引起幼儿探索兴趣的游戏材料。开放性材料能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操作、改变、组合;如积木、插塑、珠子、纸张、黏土以及各种废旧物品。教师不对材料作任何设计制作,也不对材料的玩法作任何规定,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指出:“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这些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幼儿能用不同的路子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探索中建构有关的数学经验。

  例如,在大班时我在数学区投放了游戏“五子棋”材料。在进行此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走棋才能做到‘五子一线’,而且要考虑如何阻挡对方将五子排成一线,这种对策的思考正是幼儿的自由探索,幼儿每次玩都会达到不同的结果。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从中获得了关于数学领域的特定经验,还收获了成功、智慧和快乐的体验。

  3.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

  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数学区活动。教师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准备材料,又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合适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4.数学材料游戏化、生活化,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挖掘让孩子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如孩子外出郊游捡回来的树叶、花瓣、石头,主题活动中带来的各类种子、废旧的瓶子、盒子、纽扣、纸杯、小勺等各种生活用品,都是天然的计数、分类、做式样的好材料。

  学区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为了保障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老师应多投放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数学区内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和发现。

2、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解放孩子的双手》

  教育随笔:如何解放孩子的双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安全事故虽然不可修复,不可逆转,但可以预防,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针对老师的这种困惑,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在幼儿园具体安全工作中,我们老师要及时、准确的预防安全事故,掌握好安全工作的方法和思路,就会主动的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老师非常了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更多的却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于是“放手”还是“不放手”困惑了我们的老师。我们把预防安全工作的具体事项放在平时的安全教育课堂中,让他们自己也慢慢学会应对简单的安全事故,这样不仅在幼儿园,及时在生活中遇到安全问题孩子也会自己简单处理。

  教师职业的教育道德规范的教育。关于安全,关于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子“爱”。

  幼儿园面对的是全体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最重要的体现还是我们老师对孩子们的“爱”,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喜爱幼儿是我们老师最最基本的素质。老师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才会面对户外活动不知所措。倘若不喜欢孩子,他才不会考虑安不安全,更别提“不知所措了”。

  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机制与社会家庭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构建起安全教育防范措施共建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网络体系。

3、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抓住教育契机,点燃教育智慧》

  教育随笔:抓住教育契机,点燃教育智慧

  跟幼小衔接部的孩子相处久了,我越来越感觉到“抓住教育契机”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几年来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心得如下:

  一 抓住幼儿兴趣:

  1、关注幼儿自身兴趣点的变化。

  早晨晨读时,一向不愿意主动读课文的彤彤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故事书,在我面前走来走去,轻声轻气地问我可以看课外书吗?这时好多小朋友都围过来,想看彤彤的恐龙书,还有的小朋友神采奕奕地介绍自己家的图书种类和内容,个个兴趣浓厚,我拿过书一看,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集体活动进行,于是我立刻组织幼儿听老师讲这本书中的故事,孩子们个个睁大着眼睛,静静地等待着。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边翻阅图书,一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请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看到的表达出来。最后老师再将故事正确地、完整地讲述一遍。后来每个孩子都带来一本书资源共享,读书成了孩子的乐趣,我庆幸当时没有打消孩子的读课外书积极性。我们的图书角也成立了。晨读的形式多样化,先读课内书,再看课外书。

  2、关注幼儿身边事物的兴趣点。

  下雪了,我们可以把跟学有关的教材内容挪过来讲,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孩子一定记忆深刻,理解透彻;比如春游回来正好说口语交际春天,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按计划教学。当然要做到根据兴趣点组织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的年段教材融会贯通,熟记于心。

  3、抓住幼儿游戏中的兴趣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能让他们获得快乐感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进而可以因势利导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能力。以大班的“学方位”活动为例:在自由游戏时间,教师发现大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尝试,于是我们把文具盒、铅笔、橡皮、格尺、身体部位等等全都作为教具进行操作,比如:把铅笔放在文具盒的左面,把橡皮放在左腿上、用左手摸右脸等等,孩子在笑声中理解方位的含义,进而加深记忆,同时还渗透了合作意识,五大领域也很自然地整合到一起。这次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抓住突发事件:课堂“突发事件”常在,根据存在主体的不同又有不同分类,我们对待的方式也不同。

  1、干扰型事件(转移法):

  一次上课,正当我们教学活动精彩时,突然有个小朋友发出了一声怪声,其他孩子一听,哈哈大笑,也跟着学,干扰了正常教学,于是我马上请大家安静,帮我评判一下哪种声音最好听。于是我先用正常地音量说“你真棒!”接下来又用大声、怪声说“你真棒!”孩子立刻举手说正常的音量好听,于是我为他们鼓掌说:“你们猜对了。”大声叫噪音,难听还伤嗓子。怪声叫捣乱,只有发脾气生气的时候才会用,我们现在在参加老师准备的活动,很高兴,当然要用好听的声音了,孩子点头同意。

  2、矛盾型事件(假借法):

  一次,我在组织古诗教学《游子吟》时,当我问到小朋友爱自己的妈妈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可是居然有个孩子调皮的说:“不爱。”我问他问什么,她捂着嘴笑,就是不答,他就是故意这样说的。但是是公开课,我是又急又气,后来我说:“王老师小的时候呀有时会挨妈妈批评,那时候我比你们还小呢,所以我就说不爱妈妈。”后来老师看到妈妈整天的照顾我为我洗衣做饭,照顾我学习,我觉得妈妈对我很好呀,我长大了更觉得妈妈爱我了,我也爱妈妈。此话一说,刚才那个调皮鬼站起来说:“我妈妈在我过生日时给我买了大蛋糕,妈妈对我很好,我爱我妈妈,我是大孩子了。”其他孩子也纷纷讲述了妈妈的关爱。本来在活动预设中是后半部分的口语交际“我爱我妈”被提前进行了,孩子互相辩解、诉说,热情十足,最终得出了统一结论:“妈妈爱我们,我们爱妈妈。”之后孩子继续学习描写妈妈的古诗《游子吟》,不但会读会背,还把古诗意思自己翻译出来,夸古诗里的妈妈勤劳。

  3、尴尬型事件:(联系法)

  比如一次活动中,我在向黑板上贴画,可是不小心,画掉下来了,孩子们哄堂大笑,由于是公开课,我很尴尬。于是我转移了孩子注意力说:“这幅画真调皮,不认真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可是我们也不应该嘲笑它呀,让我们来帮帮他吧!此时鸦雀无声,我请一名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帮我把画重新贴上去。我接着告诉大家做事要听指挥,要认真坚守岗位,就像学习,也要认真。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秩序井然,听得格外认真”。

  三 抓住热点问题: 新闻热点、环境热点、人物热点。

  锦州世博园开园,整个锦城人没有不知道的,孩子们也纷纷去游玩了,可是还不十分了解,我们的教材中也未涉及,于是我们搞了一个“我爱锦州世博园的小班会”,老师通过图片、亲身经历等介绍了世博园的地理位置、口号、特征、景观等等,由于熟悉,由于感兴趣,孩子学起来并不难。

  四 抓住节日庆祝

  每当节假日(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老人节……),我们都会向孩子介绍这个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并发出倡议,在教学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我们刚刚参加的“万圣节”活动,孩子不仅知道了节日的由来,还了解到了西方的文化,学习相关的英语和歌曲,还和父母参加化妆舞会走秀,这就是很好的整合。记得腊八那天学校安排吃腊八粥,孩子吃着甜丝丝的腊八粥,新奇地问原因,当我们在了解腊八年俗时,孩子们兴趣浓厚,还把腊八粥的成分背下来了,说回家告诉妈妈做,给妈妈上课,孩子喜欢就是好课,对他受益就是好课。

  五 抓住地方资源:

  每年我们的古塔门前都有庙会,孩子们很是向往,所以每年我们都组织孩子逛庙会,了解年俗,孩子们知道了捏糖人这门手艺,了解了对联、福字的含义,知道了锦州的特色小吃,了解了家乡的文化。

  记得刚修渤海大道时,我们组织孩子去参观,孩子们很是新奇,填海造路,不可思议,回来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渤海大道相关知识,孩子听得入了迷,还说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设计道路桥梁方便人们出行,还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眼中的风景和未来的希望。

  六 抓住关键经验:

  老师在从事教学时总会发现一些好招法,特别管用,百试百灵,那就是成功经验,就是好教具,一定要发扬光大,它往往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捷径。比如“把孩子编进故事里”这招,我班孩子最喜欢,无论他们多累,多乱,只要我说:“我要请一个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到故事里,此时孩子会瞪圆了眼睛注视我,胸脯挺得直直的,都想到故事里来。”这成了我组织课堂纪律的法宝。

  我班有个小律动“小猪呼噜噜”,胜利者最爱玩。所以大家都听从指挥,听老师的话,生怕不能获胜失去游戏机会。由于教过多个大班,对教材很熟悉,有一些课是成型的课,拿来就用,很完善了,我们依然可以沿用,做局部调整。有的活动流程很有效,我们可以效仿。比如口语交际“说水果”,我们先让孩子仿说一种水果,从颜色、形状、味道、用途来介绍水果,再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介绍自己喜欢的水果,类似的活动可以套用。

  总之,我们勤观察、善应变、抓契机、增智慧、多积累、多创新,教育之花就会绽放得更灿烂!

4、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应对幼儿争抢玩具》

  教育笔记:如何应对幼儿争抢玩具

  “胡老师,安安和多多一人拿了一盒玩具。”馨baby跑来告诉我。

  我转身一看,安安和多多那桌上摆放了两盒玩具,多多已经开始玩雪花片了,安安站在一边很不高兴,嘟着嘴,见我来了,告诉我:“我和多多一起去拿玩具,我想玩小人儿的,他却拿了雪花片,然后我就把小人的玩具端过来了。”两个小伙伴是同桌,一起去拿玩具,体现了友好合作,但当各自的想法不统一时,矛盾就出来了,如果没有经过有效沟通,结果就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局面。

  班规规定了玩桌面积塑时,每张桌子上只能放一盒玩具(每盒里面是一类的玩具),所以安安很不高兴。。。。。。

  幼儿争抢教玩具的事例,在幼儿园屡见不鲜,如何引导幼儿更好的沟通交流去解决问题呢?

  我说:“我们来想个好办法到底留哪盒玩具!”

  轩轩说:“要不就《剪刀、石头、布》吧!”

  我想起开学初我教孩子们玩得这个游戏——《剪刀、石头、布》,在遇到类似的分歧时可以以这样一种游戏的方式作为解决方法之一,谁赢了就按照他的意愿来选择玩具。

  桌面游戏活动结束后,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讨论,请每个孩子积极思考如果你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而不伤和气(大家依然是好朋友,没有不高兴)。大家众说纷纭,讨论的很激烈。如:有的小朋友想到要轮着玩,好好商量;还有小男生要让着小女生;如果解决不了就都不要玩了。。。。。。通过这次讨论,我们有了更深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后期的桌面游戏中我有意观察了他们选择玩具的方式方法,有出现过不同的意见,但大多数都能自己和平解决。宝贝们进步很快啊!

5、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看待幼儿的自私行为?》

教育笔记:如何看待幼儿的自私行为?

  场景一:早上来园进行桌面游戏时,小A和小B在一起玩扳手、螺丝钉的那一篮积木。不一会,就听到小A说:“老师,小B拿我的扳手,这是我先拿到的。”还与小B在抢夺。

  我不解幼儿园内的玩具应该是公共物品,何为我的呢?我走了过去:“小A虽然是你先拿到了扳手,但是我们这一篮积木只有两个扳手,如果其他小朋友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大家一起用,一起分享玩具。如果你不愿和他人分享,那就你一个人玩,你还会觉得有意思吗”。经我这么一说,他点点头答应了,大方的将工具给了小B。

  像上述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的自私的行为情况在幼儿园内其实时有发生。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围着一个转,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都尽他一人享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也都会尽量满足。久而久之,使幼儿自然而然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幼儿这一自私行为,那么将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 教师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绝不能迁就和溺爱,要让孩子明白,大家在一起要团结友爱 ,互相谦让,并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养成通情达理的思维习惯;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

  幼儿阶段,孩子的个性正在逐步成型,但还未定型,因此及时、合理的教育是能够帮助孩子逐渐改变自私的心理及行为的。首先家长要取消孩子在家里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被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要让孩子明白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相互依存的。其次,家长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爱是相互的,家长可以请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教育孩子在吃东西时要和家人分享。如果有客人来了,懂得礼貌待人,能够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小客人分享,共同玩耍,以此来引导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如果碰到需要帮助的人,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如在座公交车时鼓励孩子让座给需要的人。家庭成员之间要形成统一教育阵线,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坚决拒绝,并告知孩子其要求的不合理之处。

  此外还可以通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去体验其中的道理,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从而学会与人分享,并从中体验到相互分享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与快乐。

6、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如何投放数学区材料》

  1. 使材料具有情境性,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要贴近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内容,在具体可感、有趣的情境中,非常容易引发他们操作的愿望,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看到的、用到的、能理解的都可成为我们操作活动的材料。如:小班的“喂饼干”,我就在瓶子宝宝身上贴上了小动物的图案,这样,孩子们在喂各种形状的饼干时就更加有动力了,大家都想把小动物喂的饱饱的。

  2. 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和功能,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减少目的性强的作业式操作材料,投放具有开放性、能引起幼儿探索兴趣的游戏材料。开放性材料能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操作、改变、组合;如积木、插塑、珠子、纸张、黏土以及各种废旧物品。教师不对材料作任何设计制作,也不对材料的玩法作任何规定,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指出:“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这些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幼儿能用不同的路子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探索中建构有关的数学经验。

  例如,在大班时我在数学区投放了游戏“五子棋”材料。在进行此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走棋才能做到‘五子一线’,而且要考虑如何阻挡对方将五子排成一线,这种对策的思考正是幼儿的自由探索,幼儿每次玩都会达到不同的结果。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从中获得了关于数学领域的特定经验,还收获了成功、智慧和快乐的体验。

  3.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

  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数学区活动。教师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准备材料,又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合适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4.数学材料游戏化、生活化,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挖掘让孩子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如孩子外出郊游捡回来的树叶、花瓣、石头,主题活动中带来的各类种子、废旧的瓶子、盒子、纽扣、纸杯、小勺等各种生活用品,都是天然的计数、分类、做式样的好材料。

  学区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对于教师而言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为了保障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老师应多投放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数学区内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和发现。

7、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幼儿教师培训总结小班数学区材料的投放》

  今年我很幸运的得到了这次网络培训的机会,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投放小班数学区的材料。在知道了解如何投放之前,我们要知道数学操作材料是指数学活动中用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操作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要注意:

  1. 所放置的材料能够体现近期目标,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就拿我们小班幼儿来说,近期如果是希望幼儿认识1和许多,那么我们的操作材料就要从感知“1”和“许多”开始,而不是从延伸开始,要符合孩子们近期要求达到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制作。

  2. 依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感。例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从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感知相同物体的“1”和“许多”,到认识不同物体上的“1”和“许多”,再到渗透“分”和“合”的数学思想,可先将整体的“1”分为“许多”,再将这些“许多”变成“1”,最后是“1”和“许多”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转换,步步加深。

  3. 安全、卫生。在幼儿园中,一切活动的基础都是安全,一定要在保证活动的安全性之后才能开始操作。我们的数学区操作材料一般都是由家长和老师共同收集,中间难免有一些有棱有角的物体,这时就需要老师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删选,将这些材料加工,制作成适合小班幼儿发展要求的操作材料。

  4. “一物多玩”,数学区操作材料不能说这次用了,下次就完全不用了,也可以加以改变,把简单的复杂化,这样既节省材料,也能方便幼儿了解规则。

  5. 材料能够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增加和更换。其实也就是强调操作材料的层层递进性。

  6. 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间,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比较低,此时,我们的操作材料不能只是很简单化的,而要增强一些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不断的从手中的数学材料中发现新的操作方法。

  7. 材料种类丰富多样,幼儿可选择的空间大。

  8. 材料要体现生活化,能引发幼儿自觉的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这次开展的网络学习同样对我自己开展数学活动给予了一定的启示。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要上好一次数学活动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选择的材料要遵循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制定目标时首先教师自己心里要有一个大目标,接着通过知识、技能和情感来制定三个小目标。活动准备一般都分为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经验准备一般都是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材料准备一般是指教师在此次数学活动中要运用到的操作材料及课件等。活动的过程条理清晰,小班的要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总结,并做好下一步的延伸。在结束后进行自己的反思以达到下一步的改善和进步。教师要注重“教”为“学”服务,主要为组织、点拨和概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因此数学活动的目的一般都是从刚开始的感知到最后的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序列性、层次性、独特性和整体性。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全面发展,同时要把握目标性原则、游戏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让小班数学活动真正的“活”起来。

相关文章

《教育笔记大班安全3篇》:教育笔记大班安全第1篇  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

《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3篇》:幼儿园托班教育笔记第1篇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发展孩子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国留学认为小班语言教

《大班教育笔记200篇》:大班教育笔记第1篇  大班教育笔记(一):  感受孩子们的变化  这天是星期一,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都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地向教师、阿姨问好,不象小班时需要大人提醒,几个新来的小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