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笔记

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爱发脾气的孩子》

日期:2022-06-1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爱发脾气的孩子》,是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爱发脾气的孩子》

1、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爱发脾气的孩子》

教育笔记:爱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们上大班啦,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长了不少新本领,可是却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的倔脾气和任性。可不是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长们忽然觉得对孩子“管”不了,过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长跟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让她赶紧穿好衣服,否则就不让她吃早餐了。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和我别着劲儿,愣是一个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快到中午了,眼看着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着急,好说歹说,她这才穿好衣服。她这倔脾气可真让我头痛啊!”听着家长的诉说,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不爱吃饭而发起了小脾气,可是妈妈这次竟然对我不理不睬,我一气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我发脾气,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对妈妈的冷落,我却无法接纳,更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怀疑妈妈的爱,于是开始大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当妈妈把我从雨里拉回家的那一瞬间,我内心的忧虑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种被关爱被呵护的感觉。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种满足并不是通过发脾气就可以实现的,而妈妈对我的爱也不是倔强可以换来的。

  因此,当家长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讲述给我的时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孩子们反常的行为,尤其是任性、较劲、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引起他人关注,一方面想要满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还在“考验”家长对他的爱。所以,我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倔脾气时,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可以尝试冷处理的方法,而所谓的冷处理并不是不过问、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慌不急,保持冷静,心里要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饶”乱了阵脚。当然,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采取自虐、攻击、孤僻、逆反等较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让孩子发泄,但不要远离孩子,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你,因为他始终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心理的变化,他的关注点会渐渐从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转移到对家长的爱的质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随着他的失落和委屈,这时候家长再去亲近他、安抚他,比如对他说“妈妈很爱你,看到你这样子,妈妈很难过,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话,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归属与爱,待他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分辨是非、明确规则,这时的沟通便是有效的。

  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有时候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关注,或者证明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换位思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分辨是非,学会遵守原则,彻底告别爱发脾气的毛病。

2、大班教师教育笔记《孩子们的心思》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心思

  我们曾都是孩子,心里只有简单的愿望和质朴的心思。我们曾经执着自己的玩具,哪怕它已经破旧不堪,对我们来说,它仍然是无可代替的,因为它曾经和我们一起亲密地成长。所以,当我看到眼前天真的笑脸的时候,就像回到了从前,那时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

  吃完午饭,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的说想要出去散步,想要出去玩。感觉就像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在想老师什么时候会带我出去散步,什么时候才能在教室外面痛快的玩很久。所以,散步的时候,我本想选择一条近一点的回班级的路,但是我拉着的女孩子推了我一下,说,走这边,走这边。我本想拒绝的,因为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去睡午觉了,但是我看看一张张渴望的脸,想了想我自己,于是我默默地换了一条路,那条想走的路回班级。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害怕意外,害怕事故,所以不允许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但还是在条件可以的情况下,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毕竟或许也曾这样想:我长大了做了老师我会...

3、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给孩子表述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育笔记:给孩子表述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都高兴地去游戏了。没过一会看见妙妙家的妈妈推着宝宝出了家门,走了没几步,她低头拉了拉推车上的顶盖,拿起推车里放的奶瓶咕咚咕咚地喂宝宝喝起了水。我心想这个妈妈真细心,出门还不忘给宝宝带上水呢。于是我又去观察了别的孩子游戏,不一会看见妙妙家的爸爸正在理发店洗头呢,理发店正好开在妙妙家旁边,我顺势又看了一眼他们家,妈妈正在厨房忙碌的烧饭、做菜,可是宝宝好像不在家,难道宝宝丢了吗?我马上以小客人的身份去他们家做客,“嘟嘟嘟,有人在家吗?”“请进,请进。”“妈妈,宝宝出去玩了吗?”当我的话音刚落下,站在炉灶前烧饭的妈妈幽幽地打开炉灶下的柜子,露出了宝宝的一个脑袋,这可真把我吓了一大跳。但是直觉告诉我,不能大惊小怪,这可能有她自己的原因呢。在我的询问下,妈妈告诉我爸爸出门理发了,她怕自己在烧饭的时候有陌生人把宝宝带走,可是烧饭的时候又不能抱着宝宝于是只好把他藏子烧饭的柜子下面了。

  当我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拍下了当时的场景,请孩子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孩子们观察的是妈妈带宝宝出门的照片,孩子们发现这个妈妈带宝宝出门时给宝宝遮阳、带水,是一个细心妈妈。接着当孩子们看到宝宝在柜子里时脸上都表现出了疑惑、好奇甚至是好笑的表情,在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孩子们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有照顾宝宝的好办法,如妈妈要烧饭的话爸爸就在家带一会宝宝晚点出去;爸爸出门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把家里的大门关紧一些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到的好办法。

  通过这此活动中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肯定会有好的或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不听孩子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只把孩子不足的地方指出,她是不是可能会因为这样一个事情再也不愿意参与游戏,当一个细心、负责的妈妈呢?如果我不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可能我也不能想出这么多的解决方法,也剥夺了孩子们一次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孩子表述与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获得发展。

4、大班老师教育笔记《七秒钟记忆的孩子》

  教育随笔:七秒钟记忆的孩子

  孩子的记忆受其生理发展的影响,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并且记忆时间短,忘的较快。我有点夸张的叫他(她)们七秒钟记忆的孩子。可事实上你如果真正的去带28个孩子,去经历一些带孩子这样的事,这样的说法竟是如此恰当。

  “喝水的时候要排队,不要抢着往前挤,说了你们多少次了,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呢!”我有些生气地对孩子们说。孩子睁大眼睛望着我,我将队形整理好,让孩子逐个去接水。等到他(她)安静下来后,我离开去叫另一组小朋友去接水,一转身,背后的小朋友又开始哄抢起来,我见场面开始乱了,清了清嗓子,大声的说:“小朋友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再说一遍,接水的时候小朋友要一个一个的排队,正在喝水的小朋友也不要说话。如果有小朋友做不到,老师就请这个小朋友不要喝水了。听见了吗!‘’这样,喝水活动才正常进行下去了。

  “朱昊天,你说话的时候小点声,轻轻的,你太大声会把其他小朋友吓到的。”他很懂事的点点头。可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了响彻整个班级的大喊声,我立即制止,又重复了一样的话。每个单独的和他聊天的时候我都要再和他说一次,他才能稍好些的压低自己的声音。

  这样重复说着相同的话,面对一直犯同样错误的小孩,我慢慢的也开始变得'婆婆'起来,不停的说,重复的说。也许孩子就是这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一旦过上了集体生活,就必须面对和接收一定的规则,这样才能变成一个受过一定教育的社会人,才能更好的成长起来。孩子们啊,也许你们这段和我在一起的记忆很快就忘记了,但你要知道老师们都很爱你,希望你快乐得长大!

5、大班老师教育笔记《如何应对孩子的“不会”》

  教育随笔:如何应对孩子的“不会”

  开始玩区域游戏了,今天乐乐巧手吧提供了制作迎春花的“树枝”和黄色的即时贴,一下子吸引了六位小朋友来制作。他们先每人取了一根“树枝”,接着又拿出筐里的即时贴开始撕了。希希、鑫鑫先拿起即时贴来撕,可是怎么也撕不开,接着小伦、萱萱和涵涵也都撕起来,可是仍然没有一人撕开。希希第一个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不会撕。”然后就把即时贴递给了我,看到希希的举动后,一旁的小朋友都把即时贴伸向我跟前。我看了看之后,便还回希希的贴纸,然后走到孩子中间,重新拿起一张贴纸开始撕了。我指着贴纸重新介绍撕的方法,可是却发现这贴纸怎么也撕不开,必须用指甲使劲地扣,我艰难地撕开一张之后,发现孩子手中的贴纸仍然撕不开。最后我决定收回孩子的贴纸,把一张张贴纸先撕开一个小口,然后再让幼儿去撕贴。果然,重新撕过的贴纸孩子们很快会自己撕开了,树枝上的花也越来越多了,美丽的迎春花终于制作完成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个个都兴奋不已。

  这个小小案例引起了我的反思,长期以来我们两位老师就发现班上的孩子似乎“很懒”,常听到孩子们跑到跟前说:“老师,我不会。”然后便等着老师和阿姨的帮助。有时候不会提裤子啊,有时候不会画画啊,有时候鞋子也不会穿了。然而只要老师帮助过一名幼儿,一旁的幼儿看见了也会要老师的帮助,其实当老师不帮助时,他们也能好好的完成。所以当听到孩子说“我不会”,我便先不理,要求孩子自己先动手。而当孩子们真正有困难时,遇到上面的情况时,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就要灵活应变了。

  总体看来,针对小班幼儿易受他人影响、独立性不够等特点,当孩子们说“不会”时,成人可以分两步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第一步要等一等;当孩子求助时,先观察实际情况分析幼儿的求助原因。到底是不会还是想偷懒,或者真是遇到了大难题。千万不能立即去帮助幼儿完成。第二步要做一半即是帮助幼儿解决一半的困难,留有空间让幼儿自己动手完成,这既避免让孩子们过分依赖又能让孩子收获自我成就感。

6、幼儿大班教育笔记《老师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

  教育笔记:老师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

  今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嘉嘉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嘉嘉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嘉嘉在哪?她怎么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她今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现在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儿跟着嘉嘉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嘉嘉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她:“你为什么哭?”她看了我一眼,更伤心地哭了起来。我好不容易、哄她来到活动室,让她坐下,等她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她的头说:“嘉嘉,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她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房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终于明白了,原来房老师在排节目时,因为她动作不到位,昨天把她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房老师练舞蹈了,你跟杨老师练舞蹈,和杨老师跳吧!”她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希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每件事情上能多考虑一下孩子们的感受!

7、大班教师教育笔记《让孩子用自由称出地球的重量》

  教育笔记:让孩子用自由称出地球的重量

  初翻开尹建莉老师的作品《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就感受到了她对于孩子浓浓的爱以及她在教育事业上的独特理念与见解,同样也给自己以强有力的启示,让我对“教育”这个词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就像老师书中所说的“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应有的尊重,他回报你的将会是无法以价钱来衡量的才华和丰沛的情感”。

  “涂鸦墙”的故事,是尹老师家里发生的真实案例。她为孩子童年的“魔法棒”留下了一块自由地,让她尽情地徜徉在想象的河流里,而这河流最终将流向无边无际的海洋。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路途中都曾有过一段“涂鸦墙”的故事,我也是如此。依稀记得小时候最爱在奶奶家院子里玩耍,而位于奶奶家楼下的自行车棚就是我“犯错”的主要场所。为何这里会用到“犯错”一词?因为这是我童年里有关于涂鸦的所有记忆。每当奶奶发现我在墙面上留下大片的印记,她一定会像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那样教育我。最常说的话是“怎么能在墙上画呢?这样对吗?”。而当时年幼的我并不认为那是在“犯错”,我只是想把自己觉得很棒的事展现在更大的地方,就是这么简单。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有趣的生活片段都是有意义的。倘若当时我也能拥有一面“涂鸦墙”,今天我是否能成为一名画家?一名设计师?当然,想在说这些都只是美好的愿景罢了。

  工作中经常有家长会问我:“老师,我家孩子不喜欢画画怎么办?”。其实遇到这种问题,我的回答也显得很苍白。通常我会选择多给家长一些安慰,比如告诉家长要“慢慢来”、“孩子还小不能急”,但是现在想来,问题的根本是不是出自家长的束缚?尹老师的书中提到,当有人问她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她会告诉他们“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当孩子在白纸上自由的挥洒时,家长如果不去束缚不去干预,而是作为观察者和聆听着,给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会不会就不会出现“不喜欢画画”的情况呢?

  尹老师在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卖菜的小贩可以称出一筐土豆的重量,但他不相信有人会称出地球的重量,他的尝试中,称重只有一杆秤。”我想,这句话值得当今的家长和老师去深思。承认常常在思维上受束缚,原因有很多,例如外界的舆论、经验常识的制约等等。如果家长本身不是想象力丰富的人,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时,就显得吃力了许多。其实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秉持一条黄金法则即可,那就是“少就是多”。“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由,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

  最后,我想用尹老师书中的一段话来作为此篇感悟的结束语。“如果你想培养出一个能算出地球重量的人,最好不要把他的思维早早地固定到秤杆上。减少干涉,才能给孩子留下开阔的思考空间。”

8、大班教师教育笔记《爱发脾气的孩子》

教育笔记:爱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们上大班啦,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长了不少新本领,可是却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的倔脾气和任性。可不是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长们忽然觉得对孩子“管”不了,过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长跟我诉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让她赶紧穿好衣服,否则就不让她吃早餐了。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和我别着劲儿,愣是一个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快到中午了,眼看着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着急,好说歹说,她这才穿好衣服。她这倔脾气可真让我头痛啊!”听着家长的诉说,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不爱吃饭而发起了小脾气,可是妈妈这次竟然对我不理不睬,我一气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我发脾气,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对妈妈的冷落,我却无法接纳,更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怀疑妈妈的爱,于是开始大肆宣泄内心的不满与委屈。当妈妈把我从雨里拉回家的那一瞬间,我内心的忧虑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种被关爱被呵护的感觉。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种满足并不是通过发脾气就可以实现的,而妈妈对我的爱也不是倔强可以换来的。

  因此,当家长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讲述给我的时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孩子们反常的行为,尤其是任性、较劲、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想要引起他人关注,一方面想要满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还在“考验”家长对他的爱。所以,我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倔脾气时,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可以尝试冷处理的方法,而所谓的冷处理并不是不过问、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慌不急,保持冷静,心里要有明确的原则和目标,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饶”乱了阵脚。当然,有些孩子在发脾气时会采取自虐、攻击、孤僻、逆反等较极端的方式,那么家长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让孩子发泄,但不要远离孩子,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你,因为他始终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心理的变化,他的关注点会渐渐从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转移到对家长的爱的质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随着他的失落和委屈,这时候家长再去亲近他、安抚他,比如对他说“妈妈很爱你,看到你这样子,妈妈很难过,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话,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归属与爱,待他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分辨是非、明确规则,这时的沟通便是有效的。

  其实,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单纯的,有时候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关注,或者证明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不妨抓住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换位思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分辨是非,学会遵守原则,彻底告别爱发脾气的毛病。

相关文章

《教育笔记大班安全3篇》:教育笔记大班安全第1篇  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500篇》: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第1篇  大班教育笔记(一):  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但是他们大都却说:&ldqu

《幼儿园读书笔记40篇》:幼儿园读书笔记40篇第1部分  最近读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细节描述将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一些教育现象记录下来,可贵的是书中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