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说课稿 >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

日期:2022-03-30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是优秀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

1、幼儿园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

  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佤族木鼓舞——敲木鼓》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第 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 佤族木鼓舞-─敲木鼓》,下面我从说设计意图、说活动目标、活动流程等七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一、说设计意图普洱民族文化多元丰富,佤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而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就在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每年4月16-18日普洱西盟县佤族自治县都举办佤族木鼓节。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挖掘本地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将其融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认知,从而使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所在实习幼儿园一直尝试研究的园本科研课题内容。 "木鼓舞"是从佤族人民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演变出来的,是普洱西盟佤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的民族精神。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浑厚高亢,非常热烈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从佤族最具特色的木鼓舞第三段"敲木鼓"中提炼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试图通过与"敲木鼓"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佤族木鼓舞的艺术魅力。

  二、说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以幼儿前期对佤族民俗风情、木鼓舞的产生背景以及表现风格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纲要》强调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从认知、情感、能力方面设计了适宜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木鼓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进而产生对身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敲木鼓,尝试舞蹈创编。

  3、知识目标:复习运用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活动难点:能结合节奏谱,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

  四、说活动准备定下目标后,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已观看了影像《西盟佤山》,初步了解西盟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木鼓的作用。

  ②已学会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2、物质方面①和幼儿人数相当的自制小型木鼓与鼓槌②音乐《阿佤人民唱新歌》、《加林赛》;③图谱一张;④牛头贴画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新《纲要》 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运用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舞台,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欣赏、探索、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相应得到培养和提高, 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憧憬和热爱!本次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示范法:是根据舞蹈的难易,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示范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

  2、练习法:是指幼儿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创编活动中来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技能,陶冶情感、性格的基本途径。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分乐句和完整串排练习方法。在幼儿练习、掌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单独练习方法。

  (二)学法教学中,根据大班幼儿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创设了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渠道,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潜能。借助木鼓,音乐、课件等手段,引导幼儿参与、模仿、表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主动学习。

  六、说活动流程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活动导入把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所以我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音乐声中,带幼儿跳着基本的佤族舞步进入"佤族村寨"(活动室)这样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动作⑴、首先请幼儿欣赏活动室里摆放的小型木鼓。

  这里我采用的是启发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或动作表现出来。之后我用简洁的语言,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教师演示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讲清跳木鼓舞的要求:敲的时候注意握着鼓槌的中间,不能伤到旁边的小朋友;二是在敲木鼓的过程中可加上双膝弹动;三是在起始部分添加欢呼声"喔 呵|喔 呵|"表示欢庆,最后结束时添加"喔 呵",动作均为双手持鼓槌两侧上举。教师喊口令,练习两次。这个环节我根据木鼓典型敲打法的难易,大班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前我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3)、请幼儿取出鼓槌,站到木鼓前跟着老师学习敲木鼓。

  (4)、请幼儿六人一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5)、鼓励幼儿进行新的创编,给予幼儿牛头贴画奖励,带领幼儿一起尝试表演。这个环节我用的是有针性的别指导法,运用这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从动作美感,自主创编、大胆表现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请他个别示范,达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的目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我从动作规范、完整连贯等方面给于个别指导,缩小了全班幼儿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增强幼儿对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本次活动的难点"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得于突破。

  (6)、最后播放《敲木鼓》音乐,师幼共同表演木鼓舞:幼儿带着喜悦的心情,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添加一些表现激情的动作敲木鼓,教师在幼儿的鼓点声中跳起木鼓舞中女角的舞蹈动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木鼓舞的艺术认知。下面我给大家展示几个舞蹈片段。

  七、说拓展延伸将小型木鼓、鼓槌和相关道具投放在活动区角"阿瓦部落",鼓励幼儿尝试木鼓的其他玩法。幼儿的兴趣未尽,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幼儿继续学习佤族木鼓舞,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谢谢!

2、幼儿园说课稿《人类的好朋友—青蛙》

  导读: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了解两栖动物独特的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它们,增强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以为教材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青蛙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知识。

  教材难点:幼儿学习排列青蛙生长过程。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名称,感受两栖动物奇特的本领。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

  采用谜语引出课题,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1.让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进入实验室采访,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

  2.采访结束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教师进行总结,体现了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处于支持者、引导者的地位。

  3.让幼儿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用题纸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青蛙送回家,用行动来体现保护动物,爱护青蛙。

  四、活动方法的选用:

  整个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等活动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

  从整节课的设计上,我紧紧围绕新纲要的思想,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而使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朋友一起听音乐四散做自己喜爱的动作,音乐一停,老师问:谁是木头人?小朋友回答:我是木头人,同时摆好一个造型不动,老师检查。

  第二环节的游戏:我最爱运动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重点是通过让幼儿模仿运动造型,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并训练他们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的能力。其中在行进间躲避同伴不碰撞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难点呢?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游玩的时候拼命往前冲,好象整个操场只有他一个人,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教会孩子一些躲避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游戏的前面我设计了一个模仿运动员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展示一下自己已经掌握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别人都了解了什么,这样既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新纲要告诉我们:"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游戏内容的时候,我就想用什么形式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于是我想到"竞赛"。大家请看,这是教室场地的示意图,中间的五个小圆圈是竞赛点,里面分别写上"我、最、爱、运、动"五个字,外圈是准备区。游戏开始,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站在大圈上,听音乐逆时针向前跑,音乐一停,教师问:谁最爱运动,幼儿一边回答:我最爱运动,一边去抢占五个圈,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个人。最先到达圈内的小朋友每人要做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而且不能与别人的重复。再由其他小朋友选出一名做得最好,游戏继续进行,每一轮的优胜者,到最后一起进行决赛。

  在幼儿抢占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拥挤的现象,甚至会发生碰撞的事情,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所在。孩子们人人都想争到游戏的机会,努力争取是值得鼓励的,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我新纲要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不会直接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注意,不要撞到别人"诸如此类的话,我会用一个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刚才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在占圆圈时,他被别人撞了一下,可疼了,这可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不撞到别人呢?"如果在游戏中碰巧没有发生碰撞事件,我也会用一个问题来引导孩子:"小朋友们,在刚才游戏的时候你有没有撞到别人或者是被别人撞到呀?"小朋友都会说没有,那这时我就用表扬的语气来提问:你们真棒,这么多人都没有撞到,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这样的形式,幼儿会更愿意积极的思考,来解答老师的总是,而能够有意识躲避的孩子也会特别主动积极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方法。这时再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要注意安全,不碰撞别人。这个难点就解决了。

  游戏后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老师提出一个以前没有过的比较高的要求的时候,就像我在游戏中提出要避免碰撞的要求,幼儿努力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多表扬、鼓励幼儿,幼儿会更愿意尝试新的要求和规则。

  游戏给了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大班的孩子仅仅参与游戏的热情和展示自己的胆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新纲要说:增强幼儿的合作和竞争意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于是我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幼儿两人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个运动项目的造型。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许多方面,如幼儿要能顺利地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再就是要和同伴商量好一起做一个什么造型,这些都要求孩子有较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时教师的评价又显得得尤其重要,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在这里我觉得不应该老师去直接评价幼儿的造型是否优美,而是应该让小朋友自己来介绍自己与同伴所摆的造型,如果大家觉得他们摆得好,就用掌声来鼓励他们,这时老师只要奖励一颗五角星就可以了。

  大班的孩子不仅能做好两人合作,还可以尝试三人或多人合作,于是我想到一个游戏"找朋友",这是一个既轻松又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而且它的伸缩性较大,教师可随意进行调整。老师可用几句话自然从前一个环节转到这个环节,"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吗?"孩子们当然会说喜欢,这时教老师再提出玩游戏找朋友,玩一遍后,再提出要找三个好朋友的要求,然后再逐步提高。这样虽然游戏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孩子依然会乐此不彼地反复游戏。

  在本次活动中,我在体育活动中加入了音乐的元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整个活动更加轻松、愉快,使幼儿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当中去。同时我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教师的及时而又鼓励性的评价使幼儿不仅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更多的可以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体验。

  一次短短的体育活动结束了,它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让他们每一次的活动都能成为一次快乐并成功的体验,谢谢大家。

3、幼儿园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

  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佤族木鼓舞——敲木鼓》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第 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 佤族木鼓舞-─敲木鼓》,下面我从说设计意图、说活动目标、活动流程等七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一、说设计意图普洱民族文化多元丰富,佤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而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就在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每年4月16-18日普洱西盟县佤族自治县都举办佤族木鼓节。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挖掘本地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将其融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认知,从而使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所在实习幼儿园一直尝试研究的园本科研课题内容。 "木鼓舞"是从佤族人民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演变出来的,是普洱西盟佤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的民族精神。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浑厚高亢,非常热烈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从佤族最具特色的木鼓舞第三段"敲木鼓"中提炼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试图通过与"敲木鼓"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佤族木鼓舞的艺术魅力。

  二、说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以幼儿前期对佤族民俗风情、木鼓舞的产生背景以及表现风格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纲要》强调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从认知、情感、能力方面设计了适宜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木鼓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进而产生对身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敲木鼓,尝试舞蹈创编。

  3、知识目标:复习运用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活动难点:能结合节奏谱,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

  四、说活动准备定下目标后,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已观看了影像《西盟佤山》,初步了解西盟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木鼓的作用。

  ②已学会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2、物质方面①和幼儿人数相当的自制小型木鼓与鼓槌②音乐《阿佤人民唱新歌》、《加林赛》;③图谱一张;④牛头贴画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新《纲要》 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运用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舞台,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欣赏、探索、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相应得到培养和提高, 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憧憬和热爱!本次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示范法:是根据舞蹈的难易,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示范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

  2、练习法:是指幼儿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创编活动中来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技能,陶冶情感、性格的基本途径。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分乐句和完整串排练习方法。在幼儿练习、掌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单独练习方法。

  (二)学法教学中,根据大班幼儿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创设了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渠道,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潜能。借助木鼓,音乐、课件等手段,引导幼儿参与、模仿、表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主动学习。

  六、说活动流程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活动导入把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所以我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音乐声中,带幼儿跳着基本的佤族舞步进入"佤族村寨"(活动室)这样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动作⑴、首先请幼儿欣赏活动室里摆放的小型木鼓。

  这里我采用的是启发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或动作表现出来。之后我用简洁的语言,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教师演示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讲清跳木鼓舞的要求:敲的时候注意握着鼓槌的中间,不能伤到旁边的小朋友;二是在敲木鼓的过程中可加上双膝弹动;三是在起始部分添加欢呼声"喔 呵|喔 呵|"表示欢庆,最后结束时添加"喔 呵",动作均为双手持鼓槌两侧上举。教师喊口令,练习两次。这个环节我根据木鼓典型敲打法的难易,大班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前我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3)、请幼儿取出鼓槌,站到木鼓前跟着老师学习敲木鼓。

  (4)、请幼儿六人一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5)、鼓励幼儿进行新的创编,给予幼儿牛头贴画奖励,带领幼儿一起尝试表演。这个环节我用的是有针性的别指导法,运用这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从动作美感,自主创编、大胆表现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请他个别示范,达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的目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我从动作规范、完整连贯等方面给于个别指导,缩小了全班幼儿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增强幼儿对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本次活动的难点"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得于突破。

  (6)、最后播放《敲木鼓》音乐,师幼共同表演木鼓舞:幼儿带着喜悦的心情,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添加一些表现激情的动作敲木鼓,教师在幼儿的鼓点声中跳起木鼓舞中女角的舞蹈动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木鼓舞的艺术认知。下面我给大家展示几个舞蹈片段。

  七、说拓展延伸将小型木鼓、鼓槌和相关道具投放在活动区角"阿瓦部落",鼓励幼儿尝试木鼓的其他玩法。幼儿的兴趣未尽,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幼儿继续学习佤族木鼓舞,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谢谢!

4、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

  一、说设计意图

  普洱民族文化多元丰富,佤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而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就在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每年4月16-18日普洱西盟县佤族自治县都举办佤族木鼓节。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挖掘本地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将其融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认知,从而使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所在实习幼儿园一直尝试研究的园本科研课题内容。“木鼓舞”是从佤族人民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演变出来的,是普洱西盟佤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的民族精神。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浑厚高亢,非常热烈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从佤族最具特色的木鼓舞第三段“敲木鼓”中提炼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试图通过与“敲木鼓”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佤族木鼓舞的艺术魅力。

  二、说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以幼儿前期对佤族民俗风情、木鼓舞的产生背景以及表现风格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纲要》强调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从认知、情感、能力方面设计了适宜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木鼓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进而产生对身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敲木鼓,尝试舞蹈创编。

  3、知识目标:复习运用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活动难点:能结合节奏谱,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

  四、说活动准备定下目标后,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已观看了影像《西盟佤山》,初步了解西盟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木鼓的作用。

  ②已学会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2、物质方面

  ①和幼儿人数相当的自制小型木鼓与鼓槌;

  ②音乐《阿佤人民唱新歌》、《加林赛》;

  ③图谱一张;

  ④牛头贴画若干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运用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舞台,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欣赏、探索、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相应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憧憬和热爱!本次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示范法:是根据舞蹈的难易,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示范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

  2、练习法:是指幼儿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创编活动中来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技能,陶冶情感、性格的基本途径。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分乐句和完整串排练习方法。在幼儿练习、掌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单独练习方法。

  (二)学法教学中,根据大班幼儿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创设了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渠道,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潜能。借助木鼓,音乐、课件等手段,引导幼儿参与、模仿、表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主动学习。

  六、说活动流程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活动导入把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所以我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音乐声中,带幼儿跳着基本的佤族舞步进入“佤族村寨”(活动室)这样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⑴、首先请幼儿欣赏活动室里摆放的小型木鼓。

  这里我采用的是启发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或动作表现出来。之后我用简洁的语言,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教师演示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讲清跳木鼓舞的要求:敲的时候注意握着鼓槌的中间,不能伤到旁边的小朋友;二是在敲木鼓的过程中可加上双膝弹动;三是在起始部分添加欢呼声“喔呵|喔呵|”表示欢庆,最后结束时添加“喔呵”,动作均为双手持鼓槌两侧上举。教师喊口令,练习两次。这个环节我根据木鼓典型敲打法的难易,大班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前我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3)、请幼儿取出鼓槌,站到木鼓前跟着老师学习敲木鼓。

  (4)、请幼儿六人一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5)、鼓励幼儿进行新的创编,给予幼儿牛头贴画奖励,带领幼儿一起尝试表演。这个环节我用的是有针性的别指导法,运用这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从动作美感,自主创编、大胆表现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请他个别示范,达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的目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我从动作规范、完整连贯等方面给于个别指导,缩小了全班幼儿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增强幼儿对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本次活动的难点“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得于突破。

  (6)、最后播放《敲木鼓》音乐,师幼共同表演木鼓舞:幼儿带着喜悦的心情,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添加一些表现激情的动作敲木鼓,教师在幼儿的鼓点声中跳起木鼓舞中女角的舞蹈动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木鼓舞的艺术认知。下面我给大家展示几个舞蹈片段。

  七、说拓展延伸将小型木鼓、鼓槌和相关道具投放在活动区角“阿瓦部落”,鼓励幼儿尝试木鼓的其他玩法。幼儿的兴趣未尽,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幼儿继续学习佤族木鼓舞,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5、幼儿园说课稿《认识圆柱体》说课设计及教案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6、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说课稿:佤族木鼓舞——敲木鼓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第 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 佤族木鼓舞-─敲木鼓》,下面我从说设计意图、说活动目标、活动流程等七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一、说设计意图普洱民族文化多元丰富,佤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而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就在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每年4月16-18日普洱西盟县佤族自治县都举办佤族木鼓节。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挖掘本地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将其融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认知,从而使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所在实习幼儿园一直尝试研究的园本科研课题内容。 "木鼓舞"是从佤族人民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演变出来的,是普洱西盟佤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的民族精神。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浑厚高亢,非常热烈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从佤族最具特色的木鼓舞第三段"敲木鼓"中提炼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试图通过与"敲木鼓"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佤族木鼓舞的艺术魅力。  二、说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以幼儿前期对佤族民俗风情、木鼓舞的产生背景以及表现风格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纲要》强调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从认知、情感、能力方面设计了适宜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木鼓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进而产生对身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敲木鼓,尝试舞蹈创编。  3、知识目标:复习运用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活动难点:能结合节奏谱,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  四、说活动准备定下目标后,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已观看了影像《西盟佤山》,初步了解西盟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木鼓的作用。  ②已学会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2、物质方面①和幼儿人数相当的自制小型木鼓与鼓槌②音乐《阿佤人民唱新歌》、《加林赛》;③图谱一张;④牛头贴画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新《纲要》 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运用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舞台,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欣赏、探索、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相应得到培养和提高, 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憧憬和热爱!本次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示范法:是根据舞蹈的难易,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示范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  2、练习法:是指幼儿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创编活动中来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技能,陶冶情感、性格的基本途径。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分乐句和完整串排练习方法。在幼儿练习、掌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单独练习方法。  (二)学法教学中,根据大班幼儿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创设了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渠道,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潜能。借助木鼓,音乐、课件等手段,引导幼儿参与、模仿、表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主动学习。  六、说活动流程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活动导入把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所以我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音乐声中,带幼儿跳着基本的佤族舞步进入"佤族村寨"(活动室)这样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动作⑴、首先请幼儿欣赏活动室里摆放的小型木鼓。  这里我采用的是启发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或动作表现出来。之后我用简洁的语言,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教师演示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讲清跳木鼓舞的要求:敲的时候注意握着鼓槌的中间,不能伤到旁边的小朋友;二是在敲木鼓的过程中可加上双膝弹动;三是在起始部分添加欢呼声"喔 呵|喔 呵|"表示欢庆,最后结束时添加"喔 呵",动作均为双手持鼓槌两侧上举。教师喊口令,练习两次。这个环节我根据木鼓典型敲打法的难易,大班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前我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3)、请幼儿取出鼓槌,站到木鼓前跟着老师学习敲木鼓。  (4)、请幼儿六人一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5)、鼓励幼儿进行新的创编,给予幼儿牛头贴画奖励,带领幼儿一起尝试表演。这个环节我用的是有针性的别指导法,运用这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从动作美感,自主创编、大胆表现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请他个别示范,达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的目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我从动作规范、完整连贯等方面给于个别指导,缩小了全班幼儿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增强幼儿对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本次活动的难点"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得于突破。  (6)、最后播放《敲木鼓》音乐,师幼共同表演木鼓舞:幼儿带着喜悦的心情,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添加一些表现激情的动作敲木鼓,教师在幼儿的鼓点声中跳起木鼓舞中女角的舞蹈动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木鼓舞的艺术认知。下面我给大家展示几个舞蹈片段。  七、说拓展延伸将小型木鼓、鼓槌和相关道具投放在活动区角"阿瓦部落",鼓励幼儿尝试木鼓的其他玩法。幼儿的兴趣未尽,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幼儿继续学习佤族木鼓舞,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谢谢!

7、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我的好朋友—书包》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我针对目前幼儿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个别幼儿在墙上、桌子上乱写乱画。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同时,我还发现班上有的幼儿不爱惜自己的书包,在书包上乱写乱画,把玩具、糖果、瓜子等东西放进书包里。把书和本子弄皱了,整个书包看起来又脏又乱,又借鉴了生活领域中的《文具盒生气了》一课,自己生成一个活动叫《我的好朋友—书包》。该活动既贴近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能通过这个活动,懂得怎样爱惜物品,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领》对学前班的要求和本课活动的具体要求,我把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道要爱惜物品,不浪费、损坏物品。

  2、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

  三、活动重难点

  在活动中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活动准备

  课件、彩色笔、书包、幼儿用书。

  五、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以课件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要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对方讲话的习惯,如何培养这一习惯,与老师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把故事制作成课件,像放电影一样放给幼儿看。同时要求幼儿认真看、仔细听。这样就容易记住故事的内容,看完故事后,我又运用启发式提问:“你看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要求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以此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第二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幼儿的视野。

  《纲要》要求我们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幼儿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应当爱惜?该怎样爱惜“。这样,就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他们积极动脑寻找生活中的物品,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第三个环节:看图辨析,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充分显示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幼儿看《幼儿用书》34页—35页的几幅图,让他们自己去辨析,然后再用多媒体显示图片,逐一让幼儿说说这个行为是否是爱惜物品的乖娃娃,并说出为什么。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操作活动,训练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幼儿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整理书包”这一操作活动来训练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先要去发现能干的幼儿,让他们向小朋友介绍整理书包的方法,从而达到人人都会按分类的步骤来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第五个环节:前后照应,紧扣课题。

  在这一活动课结束之前,再回头来看刚才故事里的小朋友—冬冬,他是否懂得爱惜物品,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把刚才的故事接着讲完,同时让幼儿知道知错就改仍是好孩子。

8、优秀幼儿园说课稿《说课的故事》

  说课这个词在农村幼儿园普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2004年初吧,记得是镇教办组织全镇青年幼师进行一次说课比赛,幼儿园就我和另一位较年轻的老师参加。当时并不明白到底何为说课,因为在农村幼儿园信息比较闭塞,再加之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近乎为零,就经验主义认为,幼儿园的活动不外乎设计教案或上课展示吧,作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应该没啥问题。

  比赛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饭遇到了小学老师。一贯好学的我就问了她关于说课的事。不问则已,一问倒吓了一跳。“说课不是简单的写教案或上课,说课要求你贯穿理论知识,你的教学方法……”那老师说了许多我都没听进去,唯一的感觉就是“快找一篇说课稿借鉴一下,拜托了。”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较差,那时的手忙脚乱就别提了。上完一天的课,我和另一老师去小学找说课稿,仔细研究说课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儿园的说课稿该怎样写,决定晚上依葫芦画瓢学写一篇先练练手。

  阴雨蒙蒙的天气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赛的教室里听其他老师的嘀咕使我的紧张缓解了不少,大家都对说课感到陌生,这个新鲜事物在幼儿园还没有发芽。当肖校长写下说课题目《发现》时,我没慌,我想到了前天给孩子们讲故事《三只蝴蝶》时孩子们的发现:课题来源于生活,我按照说课稿的格式设计了语言活动《三只蝴蝶》,写完我长长舒了口气。接下来还要表达自己的说课稿。这下我完全清楚了,说课说课就是先写后说。也许是自己发现的感触,我连说带比划,终于很有感情地结束了说课。猜猜比赛结果?哇!两名选手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是其中一个。

  高兴之余更多的是不轻松。说课到底说什么,我才感知了一个框架,她的灵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为幼儿园的骨干,我只有领悟透了才能带动大家。谁来帮帮我?我常常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在幼儿园工作足够了,只要把我的爱给孩子,没什么难得倒的。每天尽心尽职地做好一切就够了。好象“学习”这个词在我的生活中已疏远了。在农村基层幼儿园没有专家引领,没有名家讲学,再不自我加压,勤奋学习人就会赶不上这个课程改革的趟了。没人能帮,只有自己帮自己!

  因为小学里说课比较多,于是我请教了小学的业务校长。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说:“说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怎样说好课,关键在于为什么。你为什么设计这节课?你为什么设计这个目标?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准备?你为什么要尝试这种教学方法?……解决了为什么,你的说课就成功了。”要解决这么多的为什么谈何容易!平时设计一节活动只是自己觉得这个环节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难就再改一下,没细想为什么开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为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当?说课是用科学知识来诠释活动的环节,引领活动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决为什么的切入口就是理论知识充电。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

  “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我首先阅读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但从没细细研读。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的潮流中我能舍她而弃之吗?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目标我烂熟于心,纲要中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能力,教师的教育策略、角色转换等我倒背如流。那时在课堂上为孩子们上课,不管是知识讲授还是指导操作,纲要中的经典都会在脑中闪现“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氛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论卡片。专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结合国情,结合本地、本校、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来了解每个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运用我们的所知所学来制定适合孩子的发展计划。这是我读书后的反思。我要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课程问题。那段时间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阅幼教杂志,做笔记,写心得。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有什么所思所想就记下来。我并不光是为说课准备了,我觉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了。这时的说课已经跟我毫无芥蒂,心中的理论知识的支撑,眼中孩子世界的缤纷足以让我游刃有余了。

  县里的比赛有些威严,全县六十多名选手坐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包、手机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钟进去一个选手。我记不请我的序号了,只记得上午没轮到我,下午比的。抽签拿题目,是《能干的小手》,很普遍的题目但要设计出新意还要动动脑筋噢。限时写完还要限时表达完。走进说课室时我发现前面坐了一长排的评委。我有些紧张,说课时话语有些颤,但一会就镇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觉还好,不能进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数数。比赛完我逛了商场,给自己轻松轻松。回到家就接到园长电话说课成绩进入前十名,准备一天去县里现场上课。……

  忘不了这个故事,因为它锤炼了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功,记录着我——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的足迹!老师是什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如果土壤营养丰富,你的庄稼就会长得茂盛;如果土壤贫瘠,庄稼就会颗粒无收。为了幼教田野的硕果累累,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敢于创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战!坚信明天会更好!

相关文章

《优秀幼儿园说课稿《幼儿舞蹈教学》》:1、优秀幼儿园说课稿《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这一舞蹈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课堂实践学习了幼儿舞蹈常用步法、律动、幼儿歌表演、幼儿集体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以及在进行教学时的一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生活中的安全标示》》:1、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生活中的安全标示》  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音乐《生活中的安全标示》说课稿,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

《幼儿园精选说课稿:数字找朋友》:1、幼儿园精选说课稿:数字找朋友  幼儿园精选说课稿:数字找朋友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