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09

这是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视频欣赏,尝试画面再现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吧。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视频

请你试着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的情景。

师:猛扑过去、躲开、撒腿就跑,你这几个动词用的真妙,把你刚才看到的画面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二、动词引路,理清脉络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个动词。出示:嗅XXXXX张开大嘴XXXXXc挲XXXXX掩护XXXXX拯救XXXXX退

你认识吗?试着读一读,带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2、这几个动词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试着用上这些动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猎狗嗅了嗅掉落的小麻雀,张开大嘴,想要吃掉它。 起因

老麻雀c挲起羽毛,掩护小麻雀 ,想拯救它。 经过

猎狗被无畏的老麻雀吓退。 结果

3、孩子们你们抓住了几个动词巧妙概括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已经达成了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目标:了解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我们在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写,就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了。

三、品读课文,明悟写法

那怎样把事情说得更清楚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发现方法。

(一)合作探究:课文某某有让你觉得特别紧张或感动的地方吗?在下面画上“ ”,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

(二)交流汇报:

1、句1:“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1)生:我从这句话中知道它准备要吃小麻雀了,很为小麻雀担心,心里十分紧张。

(2)师:那能不能把这一句直接改为:猎狗准备吃掉小麻雀了。

出示:比较发现(一)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准备吃掉小麻雀了。

读读看,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3)生1:第一句详细描写了猎狗的动作,“嗅了嗅”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让我感受到了猎狗的凶恶。

师:是啊,再想想那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嘴角还是嫩黄,个头不过咱们拳头那般大,如果猎狗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

生2:读了第一句,我的脑海中立马就浮现出了此时的猎狗,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牙齿的凶狠画面。我觉得小麻雀马上就要成为它的口中食了,我好紧张啊!

师总结:第一句加上了这些动词,就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猎狗的凶狠,小麻雀处境的危险,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开始为小麻雀即将到来的厄运担心。

而读了第二句我们也会为小麻雀担心,但紧张、揪心的程度却远不如第一句带给我们的强烈。看这就是动词的魅力。

2、句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生:我从老麻雀的这些动作描写中知道了它为了保护小麻雀准备要和猎狗搏斗了,既感动又紧张。

师:你也被这句话中的动作描写所吸引了。

(2)比较发现

师:动作描写真的这么重要吗?来我们试着去掉这些动作描写,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突然,一只老麻雀飞到了它面前。

看,我们感受不到那紧张的场面了,似乎还觉得这只老麻雀有点莫名其妙,它飞下来干吗?事情写清楚了吗?很明显没有。

再读读我们课文里的句子,你又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呢?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课文某某老麻雀先是“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不仅有动作,而且还把它落下来的动作比作“像一块石头似的”。这一比喻就说明它落下来时速度非常快,我们也从这一动作中感受到它当时的着急、紧张、急切。尽管它与猎狗比很渺小。但飞下来时丝毫没有迟疑。它的勇敢、坚定也通过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出来。

“c挲”什么意思?对,张开,竖起。原来的羽毛是比较顺滑的,现在,看老师的手势,遇到紧急情况,它就扎煞起来。想象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的老麻雀像什么?(刺猬)

绝望的尖叫,为什么是绝望的?因为它对自己是否能阻挡猎狗的进攻毫无把握。尽管毫无把握但它仍坚定地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紧张、勇敢地与猎狗对峙着。

(4)师:第二组句子不仅用了动词,而且还对这些动词做了恰当的形容修饰,生动形象具体的写出了老麻雀在危险时刻毫不犹豫勇敢坚定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的形象,感人至深。

(5)师总结:是啊,作者把自己看到的猎狗和麻雀的动作细致地写了出来,就将此时猎狗的攻击和老麻雀的勇敢写清楚了。

我们也试着填一填,感受一下动词的魅力。

(6)小试牛刀:湖里的鱼特别多,连小猫都被吸引住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在旁边静静地观察着,想看看小猫到底能不能抓到小鱼。只见它先(安安静静地在一边等待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面 ),等鱼一靠近岸边,就突然(把爪子伸进湖里 )。可惜啊,没抓到。就这样,它反反复复地抓了好几次。可是小鱼太聪明,都(四散逃走了)。

3、猎狗和麻雀的动作是作者看到的,而这两句话中除了写他看到的,还写了什么?对他听到的:绝望地尖叫着。文某某还有听到的吗?

出示: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1)从绝望地尖叫到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这只老麻雀,实在已经害怕、疲惫之极!可他仍然在拼命地用尽全身力气地,长时间地,不停地叫,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把猎狗吓住。因为这是它能想到的唯一的抵抗方式。作者把他听到的声音写了出来,更加深了我们对麻雀的敬意。

(2)再来看刚刚我们补充的这段话,为它配上音吧。

湖里的鱼特别多,连小猫都被吸引住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在旁边静静地观察着,想看看小猫到底能不能抓到小鱼。只见它先(安安静静地在一边等待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面 ),等鱼一靠近岸边,就突然(把爪子伸进湖里 )。只听哗啦一声,可惜啊,还是没抓到。它喵呜—喵呜--地不甘心地叫了两声。就这样,它反反复复地抓了好几次。可是小鱼太聪明,都(四散逃走了)。它似乎生气了(用爪子不停地怕打着水面)。湖水哗啦哗啦地响着,它喵喵喵地一声声叫唤着。

有了声音的画面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很多

4、让我们回到课文,继续去发现它的精彩之处。汇报继续,还有让你感到紧张和感动的地方吗?

句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前面是作者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么这句话就是作者想到的。

通过作者的揣测,我们知道了它飞下来的原因。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他知道自己不能打败他,但有种强大的力量让他能为了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奋不顾身的去拯救自己的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力量,让身躯弱小的老麻雀变得如此高大,如此勇敢。孩子们,你们一定明白这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2)对,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那伟大无私的母爱。它能产生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再来读读这句话。

于是奇迹就这样诞生了,庞大的猎狗被这洋溢着母爱的麻雀震撼了,它退缩了。

作者将自己当时的想法写了出来更让我们理解了麻雀的伟大。

(3)我们也来揣测下那只抓鱼的小猫当时的想法与感受吧。

湖里的鱼特别多,连小猫都被吸引住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在旁边静静地观察着,想看看小猫到底能不能抓到小鱼。只见它先(安安静静地在一边等待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面 ),等鱼一靠近岸边,就突然(把爪子伸进湖里 )。只听哗啦一声,可惜啊,还是没抓到。它喵呜—喵呜--地不甘心地叫了两声。它大概在想:哼,这次是我脚下滑了,被你逃走了,下次,一定抓到你。就这样,它反反复复地抓了好几次。可是小鱼太聪明,都(四散逃走了)。它似乎生气了(用爪子不停地怕打着水面)。湖水哗啦哗啦地响着,它喵喵喵地一声声叫唤着。我猜它大概在说:狡猾的小鱼,是不是害怕我了,有本事你回来,看我怎么抓你。

看,加入了你想到的内容,小猫的调皮,可爱,不服输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了。

5、师点拨总结:作者把自己看到的老麻雀动作和姿态,听到的它嘶哑的叫声,想到的麻雀当时的想法和感受都写了出来,才把老麻雀的无畏,令猎狗退缩的原因写得这样清楚。

四、师生共读,感受精彩

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都写了出来,才把老麻雀的无畏,令猎狗退缩的原因写得这样清楚,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或紧张或感动的画面。孩子们让我们轻轻地捧起书回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得既清楚又精彩的。

音乐起,师引读: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一只小麻雀从巢里掉了下来。

生接读: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了下来。

生: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这只老麻雀如此的急切,愤怒,只见

生: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它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

生: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可是孩子们啊,对他来说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但母爱的力量使它——

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这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孩子们,学到这儿,我们会发现只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能够清楚地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又达成了我们这节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也是本课的第二个表达要素。

五、初显身手,真情表达

(1)但是孩子们到底掌握了这种方法没?我们初显身手看一看。

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也很爱你,你们之间一定也有着许多让你感动的情景,比如为你洗衣服,尤其当贪玩的你给身上弄了许多洗衣机也洗不掉的污渍时,比如为你做饭时,比如整理房间或做其它家务时,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温馨提醒:在写时某某作者一样把自己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交流、点评。你把观察到的妈妈的动作描写的具体、形象而又生动。通过你的想法,我感受到了妈妈对你浓浓的爱意。

六、方法总结,歌诀点津

1、孩子们都写的这样精彩,大家赶紧来总结一下秘诀吧:(1)写一件事,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

2、出示歌诀点津:大家的发言可以编成这样一首歌诀:

要把事件写清楚,

事情发展按顺序。

先起因,后经过

最后结果也要明。

重点内容要展现,

看听想,写具体,

事件清楚人爱读。

七、学以致用,记录生活:

生活中类似于麻雀赶走猎狗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的会给你带来启迪,有的会给你带来感动,有的会令你捧腹大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希望大家都像作者一样,随时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你的生活一定会因此而五彩缤纷。

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初步了解动词,会说动词。

2、使幼儿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发现。

3、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汽球、毛绒玩具、呼拉圈、报纸、皮球、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跳舞。

2、教师提问:你都做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游戏边说动词。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示范玩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这是什么?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怎么玩?

2、请幼儿表演玩球并提问:他在做什么?(幼儿说出动词)

(二)幼儿自选物品进行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玩一玩,看谁玩的花样最多,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其他人。

2、幼儿自选玩具进行游戏,教师指导。

3、教师提问:你在玩什么?你是怎么玩的?(指导幼儿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4、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打人”游戏。

5、指导幼儿整理玩具。

(三)进一步学习动词。

1、教师拿皮球和报纸问幼儿: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幼儿讲述并表演)

2、教师向幼儿说明表示动作的词就叫做动词。

3、幼儿继续表演,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汽球并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东西让汽球鼓起来的?

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来理解并学做动词:跳、飞、溜、游。

2.学习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PPT(森林背景图,各种声音音效)。

2.小动物:青蛙、布谷鸟、老鼠、蛇图片,动词图谱,地点图谱(树、池塘、草丛、黑洞)。

3.四种动物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1.师:今天严老师要邀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播放走郊游的音乐)2.师(出示大幅森林背景图):看,我们到哪儿了啊?森林的早晨多美呀!在这美丽的森林里会住着谁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二、听声音猜动物1.师:一大早,森林里就有动物出来活动啦。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呱呱"的声音音效,幼儿猜测。)2.师:学一学"呱呱"的声音。(粘贴相对应的动物图片)3.倾听"咕咕""吱吱""丝丝"的声音音效,并匹配相应动物图片。

⑴森林里又传来了许多声音!听听这是谁?(布谷鸟、粘贴图片)⑵大森林里可真热闹啊,听听谁又来了啊?(老鼠、蛇)⑶小结:原来,大森林里住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啊!

三、理解并学习动词师: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大早小动物们就都出现了,它们正准备一起做游戏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了奇怪的让人害怕的声音。听听是什么声音?(播放穿皮靴走路的声音。)1.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小动物们听到这声音感觉怎么样?会怎么做呢?(躲起来、回家)(1)小青蛙会怎么回家?(跳)(2)让幼儿学习小青蛙跳,然后用图谱表示"跳"。

(3)提问:青蛙跳到哪里的?出示地点图谱。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2.同样的方法,提问听到巴喳巴喳声,布谷鸟、老鼠、蛇是怎么回家的?

3.游戏:一问一答。

师:听到巴喳巴喳声,青蛙布谷鸟老鼠蛇是怎么回家的?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4.看图标学动作。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动物们回去休息一下,待会儿当老师指到哪个动作图标时,你就得告诉我这是哪个小动物做得什么动作?

5.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一个新本领,看图标知道动词跳、飞、溜、游,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好听的名字叫动词。那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是会跳飞溜游的?

四、表演游戏1.创设情景,表演游戏。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们吗?今天严老师要把你们变成你们喜欢的小动物。霹雳马拉轰,变变变。看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带上你们喜欢的胸饰,到老师的身边来,我们一起跳舞吧!

2.教师扮演穿皮靴的陌生人,在布置好的森林场景中,师幼一起表演。

3.结束:我们也累了,也该回去休息了,请大家轻轻地排好队伍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词的基本概念,并会正确使用动词。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动词的兴趣。

活动准备各种动词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儿歌游戏引出动词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

动物聚会真热闹,

小马跑,小兔跳,

小鸟飞到枝头笑小鸡啄,

小鸭叫,白鹅*路边瞧,

鱼儿游,乌龟爬,

你听我说悄悄话。

二、展开

1、学习动词

教师:在刚才的儿歌里,小马在做什么呢?(跑)

谁能表演一下跑?

教师出示字卡--跑请幼儿并朗读。

那小兔呢?小兔怎么样?(跳)

出示字卡--跳,谁能表演一下跳呢?

逐一提问刚才儿歌里出现的动词,并出示字卡。

2、了解动词的含义

(1)教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吗?这些字宝宝都是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的?(动作)

这些字都可以用动作来表现,让我来告诉你们,说明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叫做动词。

(2)其实呀,还有许多可爱的动词宝宝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拿一张图片进行展示。

如皮球,先请幼儿说,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滚、踢、顶)

幼儿说完之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

然后请幼儿放下卡片,教师突出“放”字的声音。

(3)幼儿逐一展示图片,回答相应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动词。

3、巩固对动词的认识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词宝宝,它们都说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

还说想考考大家呢。你们愿意让动词宝宝考考你们吗?

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如果你们听到我说出动词,就马上举手大声说出来。

(2)老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找动词。

(讲故事之后,教师出示故事图片。)

这些就是故事里的动词宝宝们,有的被小朋友们找到了,有的没有被找到。

4、教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动词宝宝,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找到它们,

也会和它们成为好朋友的。

今天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老师摸摸小朋友的头。

告诉幼儿“摸”也是动词。

三、结束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玩具,看看你们能不能在游戏时候,找到动词宝宝,

选择你喜欢的玩具吧!

幼儿自由选择,教师询问相应的动词。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初步了解动词,会说动词。

2、使幼儿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发现。

3、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汽球、毛绒玩具、呼拉圈、报纸、皮球、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跳舞。

2、教师提问:你都做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游戏边说动词。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示范玩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这是什么?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怎么玩?

2、请幼儿表演玩球并提问:他在做什么?(幼儿说出动词)

(二)幼儿自选物品进行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玩一玩,看谁玩的花样最多,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其他人。

2、幼儿自选玩具进行游戏,教师指导。

3、教师提问:你在玩什么?你是怎么玩的?(指导幼儿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4、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打人”游戏。

5、指导幼儿整理玩具。

(三)进一步学习动词。

1、教师拿皮球和报纸问幼儿: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幼儿讲述并表演)

2、教师向幼儿说明表示动作的词就叫做动词。

3、幼儿继续表演,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观察汽球并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东西让汽球鼓起来的?

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词义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以下是中班语言学说动词教案,欢迎阅读。

设计意图:

儿童词汇量的多少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材料的限制,为了摸清幼儿常见动词词汇量的多少,所以对我们的幼儿进行动词词汇量测试。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说动词,并围绕动词进行发散思维。

2、学习动词玩、拍、抱、踢、打。

活动准备:布娃娃、积木、皮球、水杯、沙、被子、羽毛球拍、针、电话、毛衣、珠、珠子、石头、沙包、毽子、卡片、橡皮泥、玩具车等。

活动过程:

一、动词“抱”

1、做一个抱的动作,提问:a:老师在干什么?b:老师还可以抱什么呢?

2、出示布娃娃、球、被子、积木等启发幼儿说出与抱相关的动词词组。

3、不出示任何实物引导幼儿依靠想象围绕“抱”进行发散思维。

二、动词“打”

1、做一个打的动作,提问:a:教师在打什么?b:老师还可以打什么呢?

2、出示毛衣、电话、针、羽毛球拍等启发幼儿说出与打相关的动词词组。

3、不出示实物,引导幼儿围绕“打”字进行发散思维。

三、动词“踢”(过程同上)

四、动词“拍”(过程同上)

五、动词“玩”(过程同上)

六、结束

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

把准备的实物放到草地上,“我们去玩一玩、拍一拍、抱一抱、踢一踢、打一打吧!”

精*实录:

师:放下一切教具,提问:“我们还可以打什么?”

幼:“打伞”;“打苍蝇”;“打牌”;“打人”、“打孩子”;“打鼓”、“打球”;“打桌子”、“打我的孩子”;“打过了”。

师:做了一个踢的动作,提问:“老师在踢什么?”

幼:“踢小球”;“踢石头”;“踢车子”;“踢毽子”。

课后分析:

这次测查一共有5个常见动词,“抱”、“玩”、“拍”、“打”、“踢”,在幼儿说动词抱、玩、拍、踢时,一般都是根据教师动作和实物引导说出来的,而在说“打”这个动词时,幼儿脱离实物和老师动作引导,说了“打伞”、“打苍蝇”、“打牌”、“打人”、“打孩子”、“打鼓”、“打肥皂”、“打桌子”、“打我的孩子”、“打过了”、“打球”11个词语,“打伞”与近几天天气相关,“打苍蝇”与季节相关,“打牌”与爷爷妈妈相关,“打人、打孩子、打鼓、打桌子、打自己的孩子”都与自己相关,“打肥皂”则与方言相关,这说明生活经验是幼儿创造力的源泉,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一大重点。

2~3岁的幼儿直观*强,只有在具体的实物面前才会说,因此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材料,可从名词、动词、人称动词三个方面着手,从实物说起,引向同类的词说,让他们产生联想,发展幼儿发散*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看见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从教说学一步步做起,逐渐丰富幼儿词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