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13

这是梁甫行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等奖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

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教学重点:

分段欣赏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

1.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掌握。

2.音乐表达的情感领悟。

教学课时:

共一课时

教 具:

电视机、影碟机、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梁祝》主题歌——《化蝶》

二、导入课题:

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三、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1.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蝴蝶的爱情》)。

师: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有这两个人物存在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清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为百姓办好事的人,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粱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年,同年5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引 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呈示部:“相爱”: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

展开部:“抗婚”:封建势力——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化蝶”: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

五、学生演唱:

《梁祝》爱情主题。

六、作品赏析: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结构。

1. 呈示部——相爱

a..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b..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单三部曲式a-b-a)。

c..大、小提琴的对答,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在一段小提琴自由的华彩过后,引人了活泼的回旋曲(a-b-a-c-a),描写他们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戏的情景。

d..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

a..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主题。

b..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两个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最后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

c..乐曲转入慢板,大、小提琴的第二次对答奏出了缠绵悲切、时合时分的曲调,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d..音乐突然急转直下,激昂而果断。以散板和快板的节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她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突出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和悲痛控诉。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哭灵。

e..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出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这时坟墓炸开,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最高潮。乐队齐奏,是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讴歌。

3.再现部——化蝶

音乐再次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和竖琴的音乐将人们带入神仙境界。我们又再一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旋律。

人们仿佛看到梁祝化做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主题的多次移调演奏,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七、课程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通过欣赏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那动人的音乐调动着我门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通过这部作品,也告诉我们真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八、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引 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

展开部:封建势力——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

【教学反思】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尽情地体验音乐情感、获得情感体验,享受音乐情感迸发出来的美好体验。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 :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主题部分)

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知道

教师:谁能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吗?

指名学生讲故事,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展示剧情图片。)

教师:那你们知不知道关于这个故事的音乐作品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者简介

何占豪(1933— ):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 ):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展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

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再听一遍,学生可以自由模唱。

五、讨论,鉴赏,深化主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听完这首曲子后的感受,可以畅所欲言,不拘一格。之后汇报师生点评。

六、模仿创作

可以鼓励学生简单模仿创作一些自选主题的乐段,或者根据本课主题做一些变化,创作歌曲《梁祝》。可作为课外兴趣作业在下节课展示。

七、小结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八、教学反思

1、在音乐课堂上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

2、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课题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

3、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整个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轻松愉快。

4、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

5、通过聆听、观看、对比、讲解、模仿、小组创编等手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的“书”就是指的什么呢? 屏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诗) 生:古诗。

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也在古诗的国度里长大。你们觉得哪些诗人最为有名?

生自由说: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等。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可有一位诗人你们认识吗? 屏显:你认识吗?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

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 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

1 / 4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揭题,作者介绍。

屏显: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ɑ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二、裸读——辨其音。

1.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三、吟读——明其义

1.关键词语理解,屏显: 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剧:艰苦。 妻子:妻子儿女。

2 / 4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2.尝试题解译文。

屏显: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4.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

5.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6.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像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四、品读——感其情

1.屏显:诗中哪个字(或词)用得好,它写出了……表现了……

3 / 4

生自由说,师指导。

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3.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小结

1.由这首诗的诵读方法到这一类诗的诵读,学会从“裸读——吟读——品读”三个版块进行学习。

2.屏显: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3.背诵本诗。 附板书: 梁甫行

裸读——辨其音 吟读——明其义 品读——感其情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指明学生谈曹植在这首诗中的感情。 进而导入本诗教学。

二、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三、诗文内容理解

1、关键词语理解 [1]异气:气候不同。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4]行止:行动的踪迹。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7]翔:绕行。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 穿梭毫无顾忌。

四、鉴赏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 。所以'妻子象禽一兽 ,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五、体会感情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课后作业

背诵本诗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