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专家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30

这是专家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专家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

专家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有什么意义?

四、分角*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写。

专家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清贫》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周末的时候请小朋友阅读了左权的《请战书》,这个内容选自“十一书”。假期的时候,我观看了这个节目,特别感人,觉得很适合这个单元的教学。但是作为课外拓展,内容太多不利于小朋友的吸收,所以只选了与日寇做斗争的左权,希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对小朋友有些启发。

上个星期讲了要持续关注新闻,今天的开课我便从3月26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到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的事儿讲起……

因为没有预习,我和小朋友们合作着朗读了课文。课的设计也比较简单,方志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针对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了讨论。

课堂上也有两个地方,小朋友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刘宸源小组点评的,方志敏特别厉害,一句话就写出了国军士兵的猥琐。这个句子在课文中一找就能发现。其实第一次读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嗤笑,再读的时候,就开始惊叹方志敏描写的精准、到位,小朋友们确实也很会读书;

第二是,方志敏说话时的语气,大家紧扣了标点符号,前后进行了对比,还对一处“?!”的联用产生了好奇。对表达的关注细致入微,也挺不错的。

下午的时候,跟大家补充讲述了这个自白书怎么能带出监狱的。补充了方志敏思考问题的周全。

这节课的节奏把控不是很好,一方面周一小朋友的情绪需要调动,另外一方面,我一讲就讲开去了,拉拉杂杂的,下次改进。

专家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

  3、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文中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

  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意义的精辟论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 作者介绍:

  方志敏:(1899——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谴队北上,途中遭湾湾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

  三、 检查预习:

  根据所给意思说出恰当的词语。

  1、 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奢侈)

  2、庄重谨严,丝毫也不马虎。(矜持不苟)

  3、刺激使发怒。(激怒)

  4、期盼,希望。(企望)

  四、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方志敏为何将文中之事称为“趣事”?

  (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所献身事业的自豪)

  2、作者在结尾处为何特意补叙了“传世宝”一事?

  (对艰苦生活的乐观,使作者的“清贫”真实可信,使文中观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

  4、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五、 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伟大人格。

  1、 分角色朗读。

  2、 你觉得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国方士兵呢?

  (心胸坦荡、乐于无私奉献、生活清廉、甘于清贫的共产党人)

  (贪得无厌、恐吓利诱、追求功名利禄)

  六、 选择你认为好的句子加以评点。

  七、 拓展阅读《可爱的中国》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

专家清贫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二、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有什么意义?

四、分角*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作业: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写。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