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麻雀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5-25

这是麻雀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麻雀一等奖教案

麻雀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教材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类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类”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1、开课需要精心的导入

  蜻蜓和麻雀是农村孩子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孩子们平时很少将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因此,上课导入时,我以“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们?”为突破口,将两种动物有机的放在一起,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及时提出问题,产生任务驱动: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蜻蜓不是鸟,而麻雀是鸟?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为后面的探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观察需要合理的顺序

  观察、比较和记录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序观察是比较和记录的前提。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时的顺序: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明显特征:身体表面(鸟有羽毛)、头部(眼睛、蜻蜓的口器、麻雀的喙和蜻蜓的触角等)、足(蜻蜓三对足、麻雀一对足)等。观察中要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把蜻蜓的腹部认作是“尾巴”。

  3、探究需要明确的方向

  学生在观察蜻蜓和麻雀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确认探究的方向,只有明确观察的目标,学生的探究才能有的放矢。在观察中,我请学生认真地观察它们身体的某一相同的部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将探究活动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充分,使学生对两种动物外形的认识由部分走向整体。

  4、课堂需要宽松的氛围

  上课、交流或评价时,我尽量言语简练平和,多用探讨、商量的口吻于学生进行交谈,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加各项观察活动,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自主地探究、比较、记录、交流,亲历探究过程,充分体会探究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活泼,学生活动自由,敢想敢说,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在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形成昆虫和鸟类的概念时,应该抓住概念,及时拓展,告诉同学们动物除了鸟类和昆虫以外,还有其他类的,学生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动物只有鸟类和昆虫这两大类错误的意识里。这些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加强。

麻雀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麻雀》这篇精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刚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更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着。但要让学生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博大的母爱,学生可能有点儿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先设计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学生门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学生的朗读超乎了我的想象。

  可以说,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最后我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说一些母亲平时对自己关爱的事,同学们说到:妈妈每天煮饭给我们吃,很辛苦;我们生病了,妈妈总是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同学们最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整课得到了升华,也展现出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当然,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忽略了那些学困生,这种做法确实要改了。今后应力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开开心心地学习。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语文的课堂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麻雀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二是在对比描写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按照厘清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

  随后,我回顾了整堂教学,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要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的范句太宽泛,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猎狗与小麻雀的对比教学时间过多,而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老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教学上。

  3、对于老麻雀的描写句子体会不够深入,应由句到词,抓住关键,层层突破。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在不断改进中,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老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而这对比中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老麻雀的描写上,有动作的,心理的。是否我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动物描写的学法渗透,让这篇阅读教学指向一定的写作。课虽结束,但留给我的亦是诸多的思考。

麻雀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幼小者的热爱。

  这篇文章的语言的确不难,学生几乎一读就懂,文章的主题学生也能很快捕捉到。因此,在教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或者说自己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问题,教师给予归纳、梳理。完毕之后,我紧抓住学生提出的“庞大的猎狗为什么会后退?”这一问题来统领全文,让学生去探究老麻雀奋不顾身要掩护的小麻雀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在学习救助场面时,让学生划感受深的句子谈体会。设计此环节,本想落实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由变传统的教师控制式、独白式的教学,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的模式。但是,谁知给学生留的自由空间太大了,致使学生在交流时东拉一句,西拉一句,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再加上有领导、老师听课,自己心里慌张,使得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与感受浮于文字表面,学生的心里并没有真正受到震撼与感动。这样文章的品读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要将关注学生的需要成为自己的生命本能。应该做到:课堂上,教师的心灵要始终处于“空灵”状态,做到满眼是学生;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让自己的血脉与作者相融,对于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于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取舍、跳跃做好充分的预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极强的课堂监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此外,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尽量预设好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发表的观点,以便在课堂上从容应对。

  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