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俄狄浦斯王》课后议课记录

日期:2022-05-22

这是《俄狄浦斯王》课后议课记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俄狄浦斯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点像《蒙娜丽莎》(Mona Lisa)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人人都知晓这个故事,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悬疑故事,每一个阅读过或瞥见过它的人,都会被其中的谜语(enigmas)和道德困境(moral dilemmas)所吸引住。它向我们展现了整个世界突然颠倒过来的一种噩梦式幻象:一位崇高的男人发现他在无知的情况下弑父娶母(killed his father,married his mother),并与亲生母亲生下子嗣。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the Poetics)一书里所言,这个故事使每个人听到后因恐惧(horror)而发抖,并对此表露出同情(pity)之心(1453b5)。然而,在索福克勒斯笔下,这一古老事件逐渐演变为对罪疚与责任、世界的秩序(或混乱)以及人之本性等问题的一种深刻探讨。因此,这部戏剧与《约伯记》(the Book of Job)、《哈姆莱特》(Hamlet)、《李尔王》(King Lear)一道,成为西方文学史上对受难问题(the problem of suffering)作出最为震撼人心的审视的经典著作。

  一种看起来令人愉快、使人获益、并造福于他人的生活突然之间灰飞烟灭。善良的忒拜王——一位办事果断、受人爱戴和尊敬的统治者——突然发现自己不但是灾祸的根源,这种灾祸促使他在瘟疫蔓延时极力保护自己的臣民免受其害,而且还是两种难以想象且最为恐怖的罪恶之祸首:血亲相奸与血亲谋杀。当主人公决定继续朝最为恐怖的事实迈进时,一种萦绕其头顶的无情的厄运感便油然而生,这时,俄狄浦斯才意识到阿波罗的神谕已经应验在他及其亲生父母身上。事实上,试图逃避神谕应验的言行造成了一种他们侥幸逃脱命运摆布的假象。如此一来,阅读此剧,我们会发现这部戏剧是关于英雄无法逃避造化弄人的一出悲剧,尽管他曾试图努力避免。

  这部戏剧是一出既关乎命运(destiny)弄人又关乎个人身份认同的悲剧:对生命起源和意义的追寻,对一与多的本质的均衡,对有关“我们到底是谁”这一大片黑暗领域的探求,以及探寻人类自我中心(selfhood)的神秘性。它夸大了自我发现的孤独之旅,正如俄狄浦斯从一种由王权(kingship)的外在状态所决定的虚幻自我中分离了真实的自我,并追溯了他从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沦为失却双亲、国家、家庭甚至实名的孤独浪游者的生存经历。英雄选择展现其非凡行为,同样导致他经历了异常的受难,这种受难包括受到玷污的弑父行为以及忒拜臣民对他的流放(outcast)。

  俄狄浦斯的故事其实是一个不仅与西方个人身份认同还与西方文化身份认同相关的神话(myth)。他扮演的角色可能同埃斯库罗斯(Aeschylus)《被缚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中的普罗米修斯相一致。《俄狄浦斯王》中的知识是埃斯库罗斯戏剧中的知识的一种反转(reverse),这在于普罗米修斯送给人类的礼物(Prometheus’s gift to man)无法让人类预见他们的末日。普罗米修斯让掌握生存技艺的人类远离死亡的威胁,这样就用不着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为了发展作为社会基本需求的科学和艺术,有关身份认同和终极意义的内省则会变成一种绊脚石,相反,一定程度上的形而上学盲区则是一种有利条件。因此,普罗米修斯的礼物使我们无法得知自己的死亡之日。(P13)

  普罗米修斯将人类更近地置于天地初开之时;它把我们带回到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原始时期。当一种内部世界的反思意识变得比外部世界的主导权更加重要之时,《俄狄浦斯王》就在稍晚的历史阶段中叙写人性的悲剧(the tragedy of humanity)。这种后普罗米修斯时代的知识就比工艺时代的知识更具悲剧性质;它是一种看起来走向终结和终极现实而非手段和直接目标的知识。于是,它的主人公肩负可怕的重担,饱受苦难,并揭露整个世界潜在的混乱不堪。

  在俄狄浦斯生命行将终结时,这反映在《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Oedipus at Colonus)一剧中,索福克勒斯又回到俄狄浦斯这个人身上,他再次把俄狄浦斯刻画成一种自相矛盾的知识、权力和羸弱的复合体。在远古年代,俄狄浦斯以浪游者、毫无防备的流放者以及无家可归的盲乞丐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但他仍是那种神秘恩佑的媒介物,这种媒介物指引他到达埋葬自己的城市——雅典,从此以后,他将凭借自身尸体的神奇力量来保护自己。

  弗洛伊德把这部戏剧看作是表现人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和侵略性冲动(aggressive impulse)的一个故事,并使其成为心理分析的基本神话(见第5章)。对于今天的大多数读者而言,俄狄浦斯的处境触及了焦虑和生存而非性或心理的另一个领域:对无意义的恐惧。俄狄浦斯面对生存于世的神秘性并不对应于秩序的模式或满足人类思想的正义(justice)。他将我们置于一个悲剧世界当中,这样我们不得不探求我们亲眼目睹的恐怖的受难是否全都归因于蓄意或是偶然,我们的生活是否是随意的或完全人为的。假如每件事都出于偶然(by chance)——一种现代读者有可能比古代人更加青睐的观点——即生命是荒诞不经的。假如每件事全都取决于人为,那么诸神看起来会很残酷或不公平,并且,生活就像是炼狱一般(life is hell)。索福克勒斯并未给出一个终极答案,仅仅是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生命的悲剧式塑造或《李尔王》的克迪莉娅之死中就为我们提供过一个终极答案。

  假如《俄狄浦斯王》因其内容(content)而成为一部悲剧典范,那它同样可在形式(form)上成为一部完美的经典之作。它在一个简朴和可掌控的结构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力量的融合中具现了经典作品的特色。情节结构和语言在一个严格的简约原则之内运作既显得紧凑又一目了然。而俄狄浦斯的探寻与发现之节奏感无法与剧场效应取得一致。零碎的消息则来得自然、随意,却不可避免,我们只好心怀恐惧观看俄狄浦斯被迫陷入令人战栗的结局当中。由于戏剧效果显著,所以看起来没什么是多余的,包括每个细节和每句话。该剧语言在当时的语境下充满感染力,却常常隐含双重或三重意义。

  其实,索福克勒斯的这部悲剧是在追问:我们的生活为何出乎意料地呈现出它们最终所呈现的样子?于是,他为我们开启了各种可能性的万花筒式追问:我们的出生环境,我们的性格,父母的养育或缺席,十足的幸运,一个错误或误算或在紧急关头的错误决定,一种神秘的死亡或命运,以及诸神的意志等。历经诸多世纪,读者和观者们已经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并强调该剧各方面的内涵。在索福克勒斯的戏剧里,浓密地交织着既简单又复杂的诸种含义,正如古典学者和翻译家里奇蒙德·拉蒂摩尔(Richmond Lattimore)所写:“只要我们喜欢,我们可以阅读这部戏剧很多次,每一次我们都会发现新的真理,并摈弃那些表面上看似真实的陈旧谎言。它总是具备一种逃逸的维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