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古诗三首赏析

日期:2022-05-23

这是古诗三首赏析,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读的诗词多了,便喜欢了那些含蓄隐晦的词句,回首年少时背过的古诗,原来,也是极有韵味的。

  一.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应是小时候背的第一首诗吧,当时背的滚瓜烂熟,印象深刻,只道写的是鹅,却不知说了些什么。现在逐字逐的看下来,发现,骆宾王不愧为初唐四杰之一。

  首句仅为三个相同的字,既简洁明了,又起了后句的韵。年幼时以为这样简单的一句诗任谁也能够写出。却不知此三字已突破了诗的格式,若拘于于刻板的模式,断然是写不出的。

  欲寻一句话换掉这句,终是寻不出,这三字,始终无可替代。以所咏之物起头,当真是妙极。

  “曲项向天歌”,曲项,很直白,很形象。读过这句话,脑海中立时浮现出一只鹅,全身洁白,弯曲着项子引吭高歌。 完美地描绘了曲线美。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仿佛看见在江南水乡里,两岸参差不齐地排着一座房子,夹中一道水穿流而过,水上架了几座桥,三五只高傲的鹅从桥下游过,不慌不张,不紧不慢。

  水被两侧石壁上的青苔侵染成绿色,洁白的鹅浮在上面,却更显孤傲,红色的脚蹼有一搭没一搭地划着,荡起微微的涟漪,为平静的水添了几分生机。整句看来,前后句对仗工整,十字中三种色彩,简单又精致地描绘了一幅白鹅戏水图。

  二. 画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时读这首诗,总觉得特别奇怪。题目是画,为何不将画的内容细细描绘?对于诗句就更疑惑了,春去犹在的花尚可理解,怎会有水流没有声音?即使是涓涓细流,无高山瀑布般声势浩大,也必有轻击岩石时发出的叮叮咚咚,“无声”却是为何?而且于我而言,鸟是怕人的,若深入林中群鸟栖居处,便会引起“扑楞楞”一阵百鸟齐飞,即使你已经做贼般地轻手轻脚了,一若发现,它们还是会惊得起,“不惊”却是何因?

  现在再读,画不正是诗中所述的那样吗?便如时光静止,天地停在了那一瞬,再无春夏秋冬之别,也停止了日月更替、时光流转。

  或许,山、水、花、鸟并不在同一幅画里,这种描绘,展现的是所有画的特点,而非仅局限于一幅画。读罢,不禁让人心生赞叹。

  三.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为这首诗而识得李白,初时背诗仅是背诗,未曾体味那平平仄仄中的感情,后来离了家,再读这诗时,心中竟有了万般苦涩。

  月光撒在床前,照亮了黑夜中孤独的一隅,本以为这对游子或许有几分宽慰,后来亲身经历,才知并非如此。

  失眠的晚上,看着撒在窗前的月光,总会引起我的万千思索。这皎洁的月光是否也与他们见了面?是否带上了他们的思念?想来,竟是愁绪满怀,无法排遣。将月光比作秋霜,倒也应了此情此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是极简单的一个动作描写,一举首,一低头,无数思念尽藏其中。举头间,见明月,思故人;低头间,映孤影,心凄然。苏轼诗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许每个游子皆是如此,见了明月,便如见了故乡的影子,心中思念顿时涌上心头。

  有些诗,言语极浅,而韵味极深,也许,只有经了这数十年的沉淀,我才能深刻地理解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心情。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