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春》教学设计第1课时

日期:2022-05-23

这是《春》教学设计第1课时,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春之图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

  3.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

  3.把文中描绘的春天美景转换为头脑中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恰当描述读文后头脑中想象的春之图景。

  2.体会比喻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1.重视朗读,通过一遍遍不同目的的朗读,逐渐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明媚艳丽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明丽美好。读读这些写“春”的名句,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写春的句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学生思考、回忆、交流。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设计意图】学生小学学过《匆匆》等篇目,他们对朱自清并不陌生,通过此环节,唤起学生对朱自清的回忆。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读准字音(一读)。

  (1)默读课文,标好段号,标出自己不会或者觉得易错的字音。

  (2)全班交流,提出问题或强调重点,生生之间互相订正,教师补充强调。

  (3)做学案字音检测卷部分,加强学生对字音的巩固。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是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步,在开学第一课上,教师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让学生明白还要认真查字典,及时积累。

  2.再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二读)。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前,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本文集中描写了春天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草、花、风、雨、人;喜爱、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写作内容,引导学生初步通过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了解写景状物文章重抒情的特点。

  3.范读: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3~7段具体描写“草”“花”“风”“雨”“人”的段落,请学生思考:你最喜欢描写哪个景物的段落?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三读)

  小结: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春天:草嫩嫩绿绿的,铺满大地;花团锦簇、香气浓烈;风轻柔温暖,雨淅淅沥沥滋润万物。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美好艳丽,充满着力量的季节里,人们也纷纷出来活动,准备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大干一场。

  【设计意图】1.这个环节是一个读者把“文”转换为“图”的思维过程。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图”“文”间的转换。“阅读”的过程是把“文”转换为“图”,写作的过程则是把“图”变为“文”。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笔下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完成了整体感知的任务,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大体上描写了几种景物,深入到景物的具体形态、大小、味道等特点。

  (四)精读品析

  1.默读课文,挑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想想它们好在哪里?(四读)

  学生默读、思考、摘抄、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读一读下面两组句子,说说以下两组句子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雨细细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是通过把此物比作彼物,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该物的特点。

  请学生再找找文章中的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一说运用比喻句更好地写出了该物的什么特点。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寻其他比喻句,让学生巩固比喻这种修辞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比喻句更好地写出了该物的什么特点”让学生体会运用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五)布置作业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请你发挥想象,写三组比喻句来描绘秋天。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运用比喻句来写作,这个作业难度提升了,而且要写三句话。再帮助学生强化一下比喻修辞手法。

  附:第一课时配套学案

  春(一)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给画线字注音 水涨起来(  ) 散在草丛里(  ) 窠巢(  ) 撑伞(  ) 应和(  ) 酝酿(  ) 披着蓑(  ) 戴着笠(  ) 薄烟(  ) 黄晕(  ) 抖擞(  ) 嘹亮(  ) 赶趟儿(  ) 宛转(  )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仔细思考,填写下列表格。 作者选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进行描写? 选择描写该景物的段落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景物特点 2.本文通过美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