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家》教学设计

日期:2022-05-24

这是《家》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概述

  《家》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具有绵厚的思想内涵和比较完善的表现方式,都属于描写、抒情、议论相融,而偏重于议论的散文。

  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对于家,我们都不陌生,但是作家提出的见解和认识,却未必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家》是哲学家周国平的散文,是他对“家”的哲学思考。

  指导思想

  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即使学生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本课教学时注重结合文章的特点,适当安排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以尽量使老师成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

  二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课的教学设计从这点出发,注重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品味文章,得到在文学,感情上的熏陶,感染,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教学目标

  一情感、价值、态度目标:在课文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下,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情和生活经验,学习思考人生,塑造和熏陶学生健康的精神品格。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探求“家”的真谛。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在观察和了解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生活现象的独特见解。明白“文成于思”的道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提高其认识的水平。

  三方法与过程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析和整理思路,并表达出来。通过关于“家”的诗歌的整理,展示知识储备,赏析优美的语言。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认识,“家”又是大家都熟悉的,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不会有太大问题。他们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所以可以侧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并结合写句练习,进行写作训练,并达到加深课文内容理解的效果。

  教学策略与设计

  综合运用讲述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知道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逻辑思维。

  本课设计特色: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积累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 九年级语文下册 网络教学平台 Ppt课件 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

  1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对“家”的三个比喻句的理解和把握。

  2 引导学生用课后的时间搜集有关“家”的诗文,进行积累,从而达到指导学生形成往课外拓展的学习习惯。

  3 关于“家”的比喻句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所学能达到迁移的效果,同时也能对“家” 更深刻的理解。

  二 难点:

  1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又有诗的风格,对诗化的语言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理解。

  2 学生对于关于“家”的名家名句在赏析上会有一定的难度。以鼓励为主,训练赏析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

  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发散思维。

  本课的教学设计先针对文章语言的特点——有诗歌的韵味,多次安排了朗读的环节,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并借助朗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在和学生共同分析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用设疑的方式探究课文。这样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所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诗歌资料的搜集,既让学生动手,又调动了他们的知识储备。然后在赏析环节则放手让学生自我表达,然后结合例子分析指导,在充分肯定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观点的情况下,给他们以具体的知识点,提高赏析能力。而在仿写比喻句的环节中,则让学生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能够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真正“做中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 生字词的整理

  2 课文的朗读

  二 第一课时

  1 预习词语的检查:由一学生上台写出在文中找出的生字,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共同整理。

  明确:琐屑xiè 休憩qì 冥míng想

  萦yíng绕 举止泰然 黯然失色

  炊烟袅袅niǎo 安之若素

  恍huǎng然 陶冶yě 摇曳yè

  抵御 举目无亲

  倦鸟思巢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 课文朗读:

  (1)听课文配乐录音,共同感受文章的魅力。

  (2)学生朗读,进行指导。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感情投入。本文适宜用舒缓的语气

  朗读,可以结合抒情的音乐。(以读来带动对课文的喜爱和理解,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散文的学习。)

  3 课文内容学习

  (1)课文内容的导入,情境设置:

  师:文章像诗一样,如果我们给文章一个底色的话,我会选择橙色,温馨的颜色。相信这是家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幻灯展示温馨图片)。那么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会对家有怎样的阐述呢?

  (2)研讨课文

  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周国平对家的感悟:

  ①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A 引子有什么作用?

  B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C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A 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

  “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B 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C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

  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作者的写作方式: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幻灯板书:记叙 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水上人家的温馨快乐

  议论 作者的领悟,思考 船使漂泊的人生有了

  抒情 安全感 )

  ② 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③ 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这部分的学习以学生的自我探究为主, 通过老师的置疑,学生的解疑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最终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探究第二部分

  A 引用尼采的话有何作用?

  B 文中哪句话回答了前面对家的“平凡、琐屑”等的质疑?

  C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A 与上文“点点”帆影“一句勾连,既引出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

  B 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C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过着平常生活的、回到家中人们的祝福。

  探究第三部分

  A 文中举《荷马史诗》中奥得修斯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B 引用马致远的诗句有什么用?

  明确:

  A 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好,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B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4总结课文内容,明确三个比喻句之间的联系:

  明确: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

  基础。“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这是永远的岸”是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船,还是船停泊的港湾,从人生的启示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幻灯板书)

  人生 漂流 船 港湾 岸 安全感 休憩放松 灵魂归依 比喻,作为引子 家

  5 朗读课文:为学生准备配乐,读完听萨克斯曲《回家》,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品味文章。

  6 作业:

  (1)朗读课文,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2)搜集关于“家”的诗文,下节课进行交流。

  三 第二课时

  1 朗读课文,回味文章。

  2 学生交流喜欢的课文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即进行赏析。(赏析的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说出点东西即予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

  要求:有感情地读出句子,分析句子,说出优点(从句子内容,感情,修辞,用词等角度都可以)。

  3 “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请大家交流搜集的有关“家”的诗文。

  (1)诗文例: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 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走了那么远,才知道心比脚还累,出了山一辈子都想家。”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冰心《我的家在哪里》

  余光中《乡愁》

  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摘自泰戈尔《新月集·家庭》

  问孩子:家是什么?

  他们回答: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的奖赏和不及格时的斥骂。家是可以耍赖撒谎当皇帝,也是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摘自《毕淑敏散文精品自选集》

  (2)让学生选择句子分析不同的人对家的不同感受,也写出了家的多样性。(对于古诗句多数学生都能说出理解,而对于现代文学作品则比较表达不清。则在这方面举例分析,进行引导。)

  例1:分析泰戈尔《新月集·家庭》

  泰戈尔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家的美妙、温暖宁静和幸福,借以抒发诗人对家的最崇高的礼赞。不过,泰戈尔描绘的是人类的家,是一个带有共性的、人类共同的家的最基本的形态和家的最基本的氛围。

  例2:分析《毕淑敏散文精品自选集》

  毕淑敏用对话的方式,结合排比、对偶的使用,表述孩子们对家的见解,形象、真实,又泛出浓浓的家的温馨,让人品出家依依难舍的亲情。

  4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什么?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试着用比喻句描绘一下。

  要求:学生上台说出感受,并在黑板上写下比喻句的本体,喻体,然后说出句子,大家共同分享,后一起总结,选出优秀的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佳句:

  家是一杯茶,寒夜里饮她的温馨,孤独里饮她的清醇,流泪时饮她的

  淡泊……

  家是什么?家是静静看着花儿开放的天地;家是轻轻环抱飞鱼遨游的

  大海;家是默默包容雕鹰展翅的天空。

  家是爸爸的斥责,妈妈的唠叨;家是我的吵闹,妹妹的撒娇……

  家是一棵高大的树,爸爸是家的主干,妈妈是输送营养的根,而我们

  就是树上细嫩而健康的小绿叶,娇小而招摇的小黄花,青涩而美丽的小红果……

  (学生于课堂完成,交流并共同点评后修改于摘录本上,作为积累。)

  5 最后老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大家都完成得很认真,也很有收获。我们在活动中不但锻炼了搜集资料、文学赏析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还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了“家”的美好,懂得了“家”其实就是浓浓的爱。(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幻灯字幕“愿每个人都有幸福美满的家”!)

  板书设计

  幻灯板书1:记叙 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水上人家的温馨快乐

  议论 作者的领悟,思考 船使漂泊的人生有了

  抒情 安全感

  幻灯板书2:

  人生 漂流 船 港湾 岸 安全感 休憩放松 灵魂归依 比喻,作为引子 家

  教学流程图

  结 束 课外迁移,展示搜集的有关家的名句,谈感悟 教师作欣赏示范 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件 理清文章的脉络 研读课文,集体讨论对家的感悟 开 始 课件 导入 字词教学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指导朗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