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涉江采芙蓉》课后总结

日期:2022-05-26

这是《涉江采芙蓉》课后总结,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昨日星期一,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涉江采芙蓉》和《归园田居》两首诗。第一首我要求学生扩写成150字,其目的是感受主人公悲伤的思念之情。这在上星期应经完成。我批阅了他们递交上来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诗情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难能可贵的是有许多学生经扩写成400字甚至600字,洋洋洒洒,细腻动人。我想这还需要我上课苦口婆心地提问、引导、总结吗,还需要占用半个小时来复述他们已知的内容吗?如果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这节课定是低效无益的,这节课也一定索然无味的。鉴于此,我选择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改写,分别从其成功(“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和遗憾(“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入手,思考为何景物扩写那么多,想象“采之”“欲遗”“所思”三个动词之间还有哪些情节。其目的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和诗歌语言的简练和丰富。了解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呀!

  《归园田居》这首诗内容较浅显,或许还有更深的内容,那都是学术上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作者情怀,是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其实这首诗歌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有没有更好的教法呢?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教案设计。在众多纷繁的教案中,我看中了一篇,相对较好。它以“归”为线索,从哪归、归哪里、为何归、归之后串连在一起。乍一看,教学过程清晰完整,但静心思考,我以为这种设计就是赵本山的脑筋急转弯,无聊空洞、没事说事、故作高深玄乎,这与对学生说吃饭可以拿筷子吃,也可拿勺子吃,也可用嘴舔没有区别,是打发45分钟的表现。

  为何不说说作者本人呢?这是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别忘了,擅长分析拆卸、掘文三尺、“无理取闹”的老师和谈天说地、能说会道、神采奕奕的老师,学生更喜欢后者。陶渊明,苏轼以他为良师益友,王国维将他与屈原、杜甫、苏轼相提并论。他的故事丰富精彩,他的人生启人深思。用了大半节课我匆匆讲完了他的缤纷故事,学生似乎也意犹未尽。当学生读完第一遍时就知道这首诗在说什么,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是景,而是喻,多重比喻。我还要赘述吗?算了,说说他们感兴趣的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