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2-05-29

这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11个生字,会写汉字“几、用”,认识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及背诵课文是本课的重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是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

  2、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图片及它们的爪(蹄)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配乐雪景图)

  (一)欣赏雪景,自由表达

  1、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感受雪后大自然的美)

  2、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在学生尽情表达后,老师说:“那就赶快呼唤小朋友到雪地里一起玩耍吧!”

  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3、指导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下雪啦,下雪啦!”

  A、发现了什么?(学习新标点“!”)

  B、知道这里为什么用感叹号吗?(特别高兴、开心)

  (2)比赛朗读:个别读,男女生读。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小朋友,你们喊着喊着,看把谁喊来啦?是呀,雪地里里来了好多动物。它们要干什么?咱们赶紧走进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去瞧瞧到底发生了什么美妙的事!大家快速把书翻到123页。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昨日,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我们来分享交流一下。

  (1)课文共用6句话

  (2)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生字,小老师带读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

  (3)词语藏到气球中了,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读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扫除了生字障碍,小朋友读起课文来一定会更有滋味。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大声地读课文,用心思考下面问题: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用“——”在名字下面画出。

  2、它们都画了些什么?用“~~~”标出。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请用上(出示句式)

  1、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和()。

  2、()、()、()和()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是呀,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边说边贴)这么多小动物,咱们就说(出示句子):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二)那它们都画了什么呢?指名说。

  大家想亲眼看看它们的画吗?一起说: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小画家们上交的作品搞乱了,小画家们又没写姓名,请你们帮帮忙,找到画的主人,好吗?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出示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的图片,将它们贴在相对应的动物图片后面。

  多有趣的画呀,大家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

  (三)为什么它们画的画各不相同呢?指名

  用上句式““因为……所以……”说一说

  在音乐声中,小脚印会更美丽,配乐朗读句子。

  (四)如此美丽的画却(出示句子)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你来读(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神奇了)你来(这画面实在大有趣了)大家一起来读。

  (五)这句话中有我们本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出示生字 谁来说说这两个生字的笔顺 你想提醒大家在书写中注意什么? 师范写,学生练写 交流反馈,学生再写。 (六) 课间操 导语:咦,我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这么好玩的雪地画画,我们的好朋友青蛙怎么没参加? 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

  1、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 2、想想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呢?

  四、背诵课文,课堂小结。

  导语:小朋友,咱们说着,读着,演着,竟完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配上动作美美地读一读。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如此美丽的画面,谁已经将它们深深地藏在脑海中了,你来试着背一背

  3、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出示课后题124页读读连连)

  不同的动物,它们的蹄各有自己的形状,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让我们都做一个生活有心人! 课外拓展 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到雪地画画,请画一画它们的脚印。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以韵文的形式出现的,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和兴趣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获得发展;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和课文朗读。基于上述认识,我在语文教改实践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下面以我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理学家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我乐意,我喜欢”的心境下和老师一起活动,能使整个课堂的教学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随着课件播放,我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厚厚的雪地在召唤着你,你最想做什么呢?”在学生尽情表达后,练读“下雪啦,下雪啦!”老师再说:“那就赶快呼唤小朋友到雪地里一起玩耍吧!”这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借学生兴奋之时,我问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会在雪地里做什么吗?”进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孩子对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认识,他们的熟悉来源于生活、电视、动画片和书本等,但对这些动物们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却不怎么清楚。同时,了解这几个动物脚印的形状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在讲授这段时,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孩子用“()画()”的句式知道各种动物在雪地上的画,运用课后“读读连连”的练习,做到知识点落实到全体学生;再请一生上台板贴动物的脚印,并设问:“为什么你能这么快摆好,根据什么?”引出它们的画是和其脚印形状有关,让孩子运用句式“因为()的脚印像(),所以()画()。”进行说话练习。让孩子准确地理解了所谓“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实际上不过是小动物们把自己的脚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而已。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点,从而也准确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体会了小画家作画时的高兴自豪感,很轻松的读出了文章的基调。 丰富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 为了能更有趣、更高效地识字,教学本课生字运用多种方法。比如:教学“梅”除了运用熟字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还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红梅、白梅、腊梅”,利用“梅”字重复出现加深印象,同时又积累了有关梅花的知识。教学“成”,用练习“比一比,选一选”对“成、城”进行辨析选词。通过此练习,不仅解决了字形,更是对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青蛙爱吃昆虫,所以是“虫子旁”;一到冬天,青蛙很怕冷,就需要厚厚的被子,右边的“两个土”就相当“两条被子”。学生讲述完毕,教师利用课件将其部件叠加,形象直观。教学“为”,学生能和“办”进行比较,巧记字形,再设计用“为什么”进行说话练习,更是相得益彰。像这样识字方法多样,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效果又明显。

  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素材,在课前需要备的内容很多,但是那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有疏忽。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许多课前所设想未及的事情发生,如学生对生字“为”的字音竟然有多人读错。学生的思路往往是不按着老师的思路去走,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和反思的。从孩子们课堂表现来看,这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自我感觉特别不足的是,课(实际完成容量)的结构不够圆满。本来是想把它设计成“总—分—总”的样式,(从文本出发——发散——再回到文本)。原本通过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创设情境采访睡觉的小青蛙,来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找找冬眠的动物,并用他们来替下青蛙问一问,答一答。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可是,课堂容量过多,没有进行。于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设计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他们的脚印又像什么呢?”也只能留在第二课时了。另外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表达的空间,让他们想其所想,谈其所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