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25.杜甫诗三首》导学稿

日期:2022-05-29

这是《25.杜甫诗三首》导学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情的理解。

  2.了解作者生平及各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泰山的地理知识和“安史之乱”的历史知识。

  3.发挥自己的想像,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设想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从而品味诗歌的意境。

  4.将三首诗从时代背景、体裁、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1.关于作者

  杜甫是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字子美,诗中常以少陵野老自称。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和壮游时期,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长安十年时期,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此时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战乱流离时期,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石壕吏》《 》《 》)、“三别”(《 》《 》《 》)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漂泊西南时期,诗人弃官、漂流、病死,期间创作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关于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于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2.一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岱宗(  ) 决眦(  ) 溅泪(  ) 簪(  ) 逾墙(  )

  邺城戍( )( ) 老妪(  ) 幽咽(  )搔更短( )力虽衰( )

  3.二读课文,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自主体会诗歌的竟境美。

  4.三读课文,摘录你最喜欢的诗句,反复诵读,直至会背,然后说说欣赏它们的理由。(三句以上)

  5.我的疑问、发现(在初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或发现)

  二、课堂导学

  (一)听说训练

  课前按序演讲。要求脱稿,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记录积累演讲内容,演讲的关键词。

  (二)研讨探究

  1.导入新课

  2.结合“预习指导”检查预习,交流预习所得。

  3.学习《望岳》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

  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4.赏析《春望》

  (1)讨论与交流: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并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

  (示例:《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4)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也试试看。

  5.阅读《石壕吏》

  (1)学生译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并在小组内交流。

  (2)探究交流:杜甫曾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你认为在这首诗中有哪些惊人之语?试作赏析。

  三、巩固导学

  1.背诵三首诗。

  2.完成《语文作业本》。

  四、读写拓展

  (一)悦读时间

  李白没有暮年,杜甫没有青年

  (李新刚)

  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这名号就注定了他们一个是天上飞的,一个是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诗仙浪漫飘逸,地上走的诗圣沉重凄凉。

  李白很豪放,他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进入仕途。他用烈酒和着盛唐香艳的脂粉,把佛道心境,融进歌舞声色,描绘出一幅幅天上人间。他用浪漫的胸怀,以诗歌开路,闯进了大唐圣殿。在不得志的时候,他吼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走进江湖。

  李白很潇洒,一直是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每走到一处,可以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问何处是他乡”;李白从来不会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想去旅游,可以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如果想上天,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是高兴,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要是发愁,他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一个悲也千古、乐也千古的人。李白也狂,狂得天真可爱,不矫情,不造作,爱就磊磊落落地爱,恨就不加掩饰地恨,他热情地拥抱自然,拥抱生活。

  酒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酒就没有李白那华丽的诗篇。比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剑是李白的随身之物,更是他济苍生、安天下的理想象征,“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月是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有不下几百首诗都提到了“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李白没有暮年,而杜甫没有青年,因为苦难加深了他脸上的皱纹。

  提起杜甫,就会在人们的脑海中闪出一个画面:一个消瘦、清癯,双眉紧蹙,忧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坚忍不拔的老人,拄着拐杖从溪畔、从茅屋蹒跚走来。

  杜甫是苦难历史的见证人。他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苦难使他过早地衰老。

  面对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他不得不用他沉重的肉身和悲痛的词句来承担一个社会的悲哀。当然,这些是非他所能承担得了的,但是他义无反顾。也许正是他的沉重,令后人感觉到他内心的苍老,所以每次吟唱他的诗歌,总是将他想象得那么老,虽然那首诗歌或许是他年轻时作的。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在《江村小景》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俨然一个真正的老年人了,可这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四十多岁。

  请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啊,你………”的句式,谈谈你学了《杜甫诗三首》的感受与收获。(100字以上)

  (二)徜徉诗海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①。

  【注】①销:同“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三)文言津逮

  老 马 识 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1)解释加点的词

  春往而冬反(    ) 迷惑失道(   )遂得水(   )

  (2)翻译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学有所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