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松鼠》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12

这是《松鼠》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这是一篇绝妙的美文,它让我们在知识里畅游,在文学的清风里嬉戏,在作者充满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字里行间中穿行。在这里,语言功不可没,借助这篇课文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例子。

  语例一: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

  这一段讲的是松鼠的活动范围,文中的“不”、“从不”“也不”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对松鼠不活动的范围进行了说明,意思很明确,语气很确定,这就体现了科学小品作为说明文的一类,要求语言准确无误。

  再看这一段中的“经常”一词对说明松鼠的活动范围所起的作用,“经常”这个词语表示时常,频率很高的意思,但不是最高。这个词语指出了松鼠频繁活动的范围,但不是所有活动范围,结合后面“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的内容就知道这里“经常”不能去掉,否则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语言准确性的表现之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小品的实用性很强,就要求语言准确,这是科学小品最基本的语言特色。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例子。

  语例二:

  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这一段主要讲松鼠寻食的习惯。运用“跳”“叫”“追逐”“怕”“歇凉”“奔跑”“玩耍”“吃”等动词进行连续性的描写,把松鼠的动作和习性描绘得生动形象,动感十足。动词的使用增强了描绘的效果和文学的色彩,使得这篇课文在语言准确的特点之外又平添了许多生动。同时,这一段文字,拟人色彩浓厚,笔端流情,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小品的第二个语言特点就是讲究文艺性。这与这种文体的特点是相适应的。科学小品要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文艺性可以说是它的一个文体语言特点。

  我们再来看这篇课文的第三个语言例子。

  语例三: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冒孆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这段介绍松鼠形体漂亮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特别喜爱松鼠的感情。如“清秀”原本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用来形容青年男女的面容,文中用来形容松鼠,就突出了它的漂亮,作者的喜爱之情也暴露无遗。同样用法的还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四个形容词。

  另外一些表程度的副词如两个“非常”、“格外”、“老是”、“最”也或多或少地流露了这种喜爱之情。

  笔锋富于感情,以形象的语言、拟人的描写使语言生动、活泼而有趣,是这篇课文的语言风格,也能体现布丰的语言风格。科学小品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客观性较强,但风格也是不拘一格的。写这篇文章的布丰说过:因为知识呀,事物呀,发现呀,这些东西是很容易消失的,很容易被别的有才华的作家所取代的。上述这些东西是自外于人的,不是人本身,风格才是人本身。因此风格既不能被消除,不能被窃取,又不能被改变。作家郁达夫也说过: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作家秉性不同,流露到文字里,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风格独特性是科学小品的第三个语言特色。

  对于上面介绍的科学小品的三个语言特色,同学们能再从课文中找些例子体会体会吗?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