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我的叔叔于勒》解读

日期:2022-06-14

这是《我的叔叔于勒》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说的生命力在于它对后人的正面影响。小说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小说的主题对学生的价值影响;二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影响;三是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基于这些思考,小说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将这三者整合起来开展教学。

  小说的主题的教学是很容易的。小说的主要人物的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且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有机的蕴藏其间。因此解决好小说的灵魂要素——主人公的分析,就能解决小说教学的核心问题。

  那小说中的主人公分析从何下手呢?有哪些角度呢?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这些就是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前重点要思考的“教什么”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我分析整理后有以下角度:

  1、通过对主人公进行正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2、通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来对比或衬托主要人物;

  3、通过设计不同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4、通过描写不同的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

  5、通过确立小说主题来设计人物形象。

  再则读者的不同感受也是对小说主人公的一种再塑造。

  如果把小说比喻成一条河的话,情节就是水流,主人公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鱼。对鱼的来说,水是重要且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整理故事情节是必要过程,只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点情节来作为语言单元来展开教学。除此之外,1、2、4、5等角度都可以单独成为一节课教学的主线。那如何选择角度呢?这就要从小说的第三个生命点——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来思考了。

  如何发掘和确立语文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原则是依据文本、学生的阅读力基础和教师个性解读文本的能力来确定。

  细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按照作者的行文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情节,即“盼于勒”、“遇于勒”和“躲于勒”。其间,相对来说,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最为丰富的为“遇于勒”这个情节,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计划主要在这个情节中展开。在这个情节中,可以重点研究的角度集中在两组人物关系上:一是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关系;二是“我”与于勒的关系。围绕这两组关系可以设计两个教学环节。

  确定好基本内容后,再认真研读这部分情节,挖掘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最终确立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细读文本,在“遇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这组关系中(21自然段至38自然段)。在这部分内容里,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活动是最活跃的,其人物性格展露得最为明显,揭示主题最为充分。在这部分内容里,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就是菲利普夫妇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学生读好这两方面的描写内容,人物性格分析和主题研究都迎刃而解了。而且挖掘这两个教学资源对于指导学生如何描写人物很有帮助。其次, “我”和叔叔于勒的交往虽然在文中所占比例不多,却是这篇小说中最为温暖的情节。另外,“我”对于勒的态度和行为是对菲利普夫妇的一个反衬,对塑造主人公形象和揭示文章主题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

  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应该从学生发问开始。学生生成出来的问题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予以整理与归类。基于以上考虑,关于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我们应该抓住“遇于勒”这个主要情节,围绕“菲利普夫妇的对话”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重点研究菲利普夫妇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以此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和揭示文章主题,其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朗读法和讨论法。于是教学目标拟定为一下两点:

  1.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语句,表演朗读神态描写语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揭示文章主题;

  2.品读“我”的心理、动作描写语句,体会衬托的表达作用。

  在确定好“教什么”之后,再思考“怎么教”的问题。“怎么教”,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关键内容就是“目标”与“活动”。下面我就把我的教学设计陈述如下,某些关键环节我将予以补充说明。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语句,表演朗读神态描写语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揭示文章主题;

  2.品读“我”的心理、动作描写语句,体会衬托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原著中的开头与结尾导入。

  PPT呈现原著中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疑问?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原文的结尾是: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要删掉开头和结尾?

  2、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一直忘不了?

  3、若瑟夫为什么要给乞讨者钱,他内心是怎么想的?

  4、为什么给5法郎,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

  5、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什么?

  ……

  我们可以整合学生某些问题开展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2.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这个教学环节的主线:

  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一直忘不了?

  先默读全文,按下面的格式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

  于勒 —— 于勒 —— 于勒

  在按在这个情节主线,复述故事。

  3.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品味语言描写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1)提取“遇于勒”这部分情节中语言描写,分角色朗读。

  修改原文并投影如下:

  (一)

  "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哪个于勒?"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在上面这段选文中的语言描写,折射出来的菲利普夫妇的性格主要是爱慕虚荣、虚伪的性格特点。

  (二)

  "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

  "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是他,真是他!"

  "咱们怎么办呢?"

  "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

  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出大乱子了!"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菲利普夫妇的这一段对白主要体现了他们的重利轻义、虚伪的性格特点。

  (2)分组讨论研究菲利普夫妇的说的话,想想菲利普夫妇有什么性格特点?

  (3)分别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深刻地分析人物性格。

  4.表演朗读,体会作者通过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心理的妙处。

  (1)摘取原文中“遇于勒”这部分关于菲利普夫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部分并投影如下:

  (一)

  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神态描写实际上是间接的心理描写。上文选段里,神态描写非常丰富且细腻,很生动的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和虚伪。

  重点品读的神态描写有:郑重其事、突然好象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莫名其妙、怕起来等。

  (二)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在这一段选文里,主要体现了菲利普夫妇的重利轻义、虚伪。

  重点品读的神态描写有:哆嗦、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很狼狈、突然暴怒等。

  (2)先自己默读这些对话,重点读读关于人物的神态描写,看看哪些神态最能表现人物心理、体现人物的虚伪和重利轻义等性格特点?并做好批注。

  (3) 课堂交流。

  重点研读父亲的两处神态的对比描写:“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揣摩两次脸色和眼神背后的不同心理变化。

  (4)学生表演读,投影对着学生面部表情,让学生揣摩表情是否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

  5.品读“我”和于勒交往的相关文段。

  投影如下: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完成下面填空。

  “我”对于勒的称呼:

  “我” 的 关 注:

  我 的 心 理 活 动:

  我 的 行 为:

  填空如下:

  “我”对于勒的称呼:先生

  “我”的关注:我看了看他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

  我的心理活动: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行为: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1) “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子?

  (2)为什么通过“我”来呈现这些难得的人间温情?若瑟夫在这里主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孩子没有被世俗影响,是人性的本初状态赞美;反面衬托菲利普夫妇的虚荣、虚伪和重利轻义的性格特点。

  6.主题多元探究:

  在这种衬托之下,是不是菲利普夫妇就是十恶不赦了呢?

  7.回应学生问题:

  (1)自问自答:你的课前问题能自己解决了吗?

  为什么要删掉开头和结尾?

  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一直忘不了?

  若瑟夫为什么要给乞讨者钱,他内心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给5法郎,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什么?

  ……

  (2) 集中释疑: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8.总结全课,形成板书。

  第一部分

  栈桥翘首盼于勒 为圆美梦念亲人

  第二部分

  游轮正巧遇于勒 全家梦碎恨亲人

  第三部分

  重利轻义躲于勒 人间冷暖认亲人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