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5、3内能》上课反思

日期:2022-06-20

这是《5、3内能》上课反思,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备课

  体验:“少——多——少[wg1]”的过程。

  最初看教材短短两页,觉得这节课的东西少得很,但在准备的课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知识很多,觉得这个也应该讲,那个也得说,到最后觉得该讲的东西真多,经黄老师指导,我又删掉了很多,不舍得也得舍得,一切为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具体过程如下:

  1、 比如课前的复习环节应该复习一下机械能的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内容,那么这两点是理论提问还是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出呢?我想采用后者。[wg2]

  2、 再比如对内能概念的说明时,对“所有”两字的解释,内能不是针对某一分子而言,因为单个分子很小很小,其运动轨迹没有任何规律可言,研究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内能的概念中“所有”两字有着重要的地位。[wg3]

  3、 还比如,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四个,温度、质量、体积和状态,轻重该如何处理?我想这样处理,不同种物质内能没有可比性,而对同种物质来说内能的大小才有可比性(体现内能与种类有关)。内能与温度的关系重点讲,而与质量、体积、状态的关系要提,但略讲,同时在讲的过程中可以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wg4]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我原打算通过概念的分析,找到答案。区别:1)概念不同;2)概念涉及的范畴不同。联系:内能和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再通过做题加深理解。[wg5]

  5、 习题处理。我针对认识内能概念板块的习题设置为:

  1)将物理书从地面拿到书桌上,它的机械能一定增大。

  2)将物理书从地面拿到书桌上,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3)将一根铁丝在火上考热,它的机械能一定增大。

  4)将一根铁丝在火上考热,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wg6]最后变成:

  (1)将一根铁丝在火上烤热,它的内能一定增大。[wg7]

  (2)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一定减小。[wg8]

  (3)将物理书从地面拿到书桌上,它的内能一定增大。[wg9]

  6、 实验探究:[wg10]原本有四个,

  a) 如何让双手热起来?2)如何使铁丝烫手?

  b) 如何让火柴燃烧起来?[wg11]4)如何让气球热起来?

  后来,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生探究:

  1)如何让双手热起来?

  2) 如何使铁丝烫手?

  [wg12]3)你能让气球变热吗?还能让气球变凉吗?(气球不可以离手)[wg13]

  第二部分是,教师演示:

  1) 用打火机点燃火柴;——热传递

  2) 擦燃火柴; ——做功

  3) 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引燃火柴;­——做功

  [wg14]

  7、板书内容要求严格。我原来的设计为:

  5.3 内能

  一、内能

  1、 [wg15]定义;2、一切物体都具体内能;3、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wg16]1、做功;2、热传递。

  后来板书变成了:

  5.3 内能

  1、什么是内能呢?

  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呢?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增大 。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些?

  做功 和 热传递 。

  [wg17]

  二、上课

  总体上,授课与备课基本吻合,但还是出现一些新问题的。

  1、前半节课,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学生不爱举手发言。[wg18]

  2、对学生了解不够。[wg19]

  3、学生活动时间过长,习题处理时间缩短。[H220]

  三、评课

  优点:

  1、教师的基本功深厚,语言叙述、问题引导、思维启发、知识阐述、活动设计、情感投入、肢体语言等方面都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养。[wg21]

  2、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备课写详案,学案导学功能强,课件形象生动,尤其自己在上课前去买气球,先去体验实验能否成功,怎样引导学生去体验成功。从这些方面表现了教师的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wg22]

  3、课题引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捷,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wg23]

  4、课的每个地方处理上都很简洁,我要干什么,学生要会什么,如何去做,等都很明确,直接,而且前后衔接自然,不留痕迹。

  板书只把重点留给学生,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印象深刻。

  [wg24]

  5、学生参与度高,安排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验多而精,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能很容易将知识分析透。

  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课堂发言在70%以上,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有一定的紧张感。

  [wg25]

  6、学案导学效果好。很多问题的引导与思考都体现在其中,一个学案就是一节课的缩影,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知识生成的过程,同时也减少了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并且便于学生复习。[wg26]

  7、教师善意煽情。

  1)课前引入: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咱们的课堂。倍感情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轻松愉快的度过这短暂的40分钟。[wg27]

  2)这个小小的气球就作为礼物送给大家,赶快收起来,否则老师就收回了。[wg28]

  3)课的结尾:没想到,40分钟这么快就结束了,我真觉得上海很好,尤其是认识了建平西校的这么多的新朋友,有朝一日你们到大连去,我一定会热情的接待大家,我代表美丽的大连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wg29]

  不足:

  1、 教师提出问题的空间可以再大些,让学生有更广范围的思考,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比如,让火柴燃烧起来,可以先让学生说有哪些方法,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演示。[wg30]

  2、 课堂小结,可以不是抽象的理论提纲,而是通过具体的小题来提取相应的知识。[wg31]

  3、教案与学案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将教案与学案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案的作用到底要呈现在哪里?[wg32]

  4、注意从课堂中收集素材。比如,改变内能的方式中,已经让学生做了很多实验或举例子,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些答案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将这些答案进行分类,得出的结论水到渠成,也减少了很多语言叙述的过程。[wg33]

  5、要大胆的发散课堂,多理论联系实际,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再让物理重新走向生活。[wg34]

  比如:生活中的砖木取火有什么?冬天搓手取暖。划燃火柴等。

  再比如:生活中的流星雨有什么?电焊出现的火花,切割铁板出现的火花,等。

  7、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思维模式:

  动作(搓手)——感觉(热)——内能(增大)——方式(做功)。有了分析问题的程序,学生就会应用它,以不变应万变。

  [wg35]

  由这节课,我所想到的:课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收获更多。教学不要追求形式,我们不是给哪个机构或哪个人上课,也不是为哪种模式或哪个理念上课,我们上课就是为了学生。如果每节课的设计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会是使我们的课更轻松,更高效。[wg36]

  在这阶段中感触最深的:大连与上海的考试范围和要求有一定的不同。总的方针相同,细节的差异是正常的,允许的,我觉得我们大连的教育是很先进的。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我更相信我们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来!

  2010-4-29

  [wg1]与学生的学习规律一样,这就是会与通的过程。

  [wg2]经黄老师的指导,删掉,直接引入新课,直奔主题,目的节约时间,原因,对已有知识学生已经会了,教师还要拿至少5min的时间太浪费,具体的相关知识可以放在新授课的某一环节中。

  [wg3]“所有”两字固然重要,但对概念的掌握达到知道层面即可,不必解释过多,处理方法在“所有”二字下划“。”即可,语言上不作解释。

  [wg4]经黄老师的指导后,在课堂上我重点讲的是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通过分析“100g0℃的水和100g100℃的水,谁的内能大?”得出“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的结论。而其它几个因素,只提及一下,不作任何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你的解释会冲淡主题的话就不讲(本节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如果你的解释会让学生由明白变糊涂的不解释(如果解释了内能与种类、质量、体积和状态的关系,学生反而会由清楚变糊涂),如果你的解释会对后面的讲解造成障碍的话就不解释(我们后面之间内能的改变是通过改变温度,而不是通过改变其它影响因素的方式来实现,所以也不必讲)。

  [wg5]内能与机械能不是本节课并列的两个主题,不能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再则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不能把时间放在这里,所以,对内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区分去掉理论分析,而采用通过一道小题区分即可。

  [wg6]内能与机械能地位上不应该等同。

  [wg7]突出温度影响内能这个主题。

  [wg8]强化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再次突出主题。

  [wg9]渗透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wg10]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wg11]学生都知道,容易想象,不必做;做了既浪费时间,又会给课堂添乱,不做。

  [wg12]容易做到,便于分析总结。

  [wg13]学生不太会做,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成功,既能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又会使本节所学知识得到生动的应用。而且,通过此例去联想生活中的给轮胎打气和放气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wg14]活学活用,再次体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突出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和联系。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点。

  [wg15]课题与子课题重复,没有逻辑关系。

  [wg16]我打算把“一、内能”改成“一、概念”,又会出现:“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包含在“一、内能概念里面”。

  [wg17]留给学生的就是这节课最重要的部分。

  不是所有课板书都要1、2、3、等,也不是所有课都要一、1、2、3、二、1、2、3。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标题,如果没有1、2、3支撑,也就不能出现一、二。

  [wg18]学生平时就不习惯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也很小。

  有很多陌生老师来听课,胆怯。

  我不了解学生,采取措施不够及时得当。

  [wg19]学生对前有知识掌握不够,如对机械能、做功和热传递等知识掌握不深入,回答时不熟练。

  学生概括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也有点弱。可能与平时的训练少有关。

  [H220]学生小组实验少,平时很少接触实验器材,拿到器材后动作缓慢,实验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wg21]评课的老师都太客气。

  [wg22]黄老师给我指导过两次,同来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指导,当然我自己也用了很多功夫和心血。

  [wg23]为了节约时间。

  [wg24]事先就要设计好。

  [wg25]展示了大连教学的特色。

  [wg26]展示了大连教学的特色。

  [wg27]此前来听过前一节课。

  [wg28]目的是让学生学生快速整理好器材,便于下面的学习。

  [wg29]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结束了这节难忘的一课,也会把学生对我的认可带走。

  [wg30]敢于放手给学生,要相信学生。教师的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让学生去找,去发现,教师再进行筛选整合,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教师要注意课堂的生成。

  [wg31]我是想向学生渗透一种提取知识的方法,如果总是通过小题去训练,学生永远只会被牵着走,而我们去引导他提取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就会自己去提取整理知识提纲,这更是能力的训练。

  [wg32]教案与学案当然有很多的不同。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活动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于使学生“会学”。

  教案的服务对象是教师,而学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案是为帮助教师如何去完成教学而设计的,学案却是为学生如何能更好的吸收本节课的知识,甚至是记录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方便学生课下复习。

  [wg33]我没想到要这么做,觉得非常有道理,真想找个班级再试一遍。能把学生的答案写啊黑板上,学生会非常自豪,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wg34]让物理更有血有肉,让学生充分感觉到物理就在大家的身边,物理是有意思的,学生就爱学;物理是有用的,学生就会学好。

  [wg35]非常赞同。

  [wg36]在黄老师指导我的课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比如删掉复习环节,省去对内能概念的过多解释,略掉除温度外的其它内能的影响因素的赘述,等等,本节课的主题意识非常鲜明,留给学生的就是精华。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