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汽化》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20

这是八年级上册《汽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②知道蒸发、沸腾现象及其特点。知道蒸发吸热可以致冷。

  ③知道什么是沸点,尝试用沸点知识解释、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②经历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中遵循一定的思维程序,培养学生掌握探究的程序化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③在探究中,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②在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乐于交流与合作。

  ③具有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①沸腾及蒸发的特征;沸点。

  ②探究水的沸腾及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尝试用沸点知识解释、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①问题导学式教学法 ②实验教学法

  环节一、实验引入

  教师:将一透明的塑料袋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扎紧袋口,放入热水,再拿出。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仔细观察塑料袋的变化,由瘪到鼓涨后又变瘪,发现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环节二、出示目标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②知道蒸发、沸腾现象及其特点。知道蒸发吸热可以致冷。

  ③知道什么是沸点,能用沸点知识解释、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认真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的展示有助于学生总体上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合理分配精力,把握节奏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环节三、经验感知

  教师:出示两幅常见的汽化图片,根据生活经验得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学生依照生活中的观察描述沸腾现象

  提出问题:沸腾现象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准确掌握)

  环节四、首次探究

  教师:出示实验指导问题一:

  ①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尤其是气泡的变化?

  ②观察加热水至沸腾过程温度的变化?

  强调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引导学生按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沸腾现象和温度变化。

  学生:分组探究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特征,绘制水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想到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整合出验证猜想的思路。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出验证猜想的思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环节五、展示深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沸腾的特点。

  学生:分组展示水沸腾图像,全班学生

  对比不同组的沸腾图像。

  注:教师事先指导某组在水沸腾后加大瓶内气压,使水的温度重新上升,获得与众不同的图像,为后续铺垫。

  (学生自己展示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能够锻炼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节六、难点突破

  教师:提问:每组液体的沸点相同吗?因为什么?

  学生猜测可能是温度计示数不准。

  教师:演示“冷水烧热水”实验

  学生:自学后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有初步感受。

  通过教师实验,学生巩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尝试解释为什么有一组实验中沸点变化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自主探究、实验、总结让学生对液体沸点的概念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环节七、理论探究

  教师:演示酒精的蒸发,出示指导问题二。

  ①蒸发的温度条件?

  ②蒸发发生的位置?

  ③蒸发是剧烈的还是平缓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出示自学指导问题三:蒸发是否吸热?

  学生:通过在温度计上擦酒精的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体会蒸发吸热及蒸发致冷。

  (本部分是学生基于自学课本之后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及自学能力。)

  环节八、再次探究

  教师:利用生活中晾衣服的例子,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展示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特点)

  环节九、知识升华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

  学生:用规范的物理术语解决问题。

  (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反思

  1、课程标准中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因此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汽化和液化现象及其特征,以及沸点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安排了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研究沸腾和蒸发.

  2、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学生实验6个,教师演示实验3个),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知识点以实验的形式具体直观的呈现出来,对他们理解知识帮助很大。

  3、通过设计“实验指导问题”和 “自学指导问题”将自学与实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对实验及现象的分析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且通过自学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教学过程变成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借助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通过“实验指导问题”的引导,既避免了学生在实验中的盲目与无措,使学生在实验中目标明确、行动有效,又使学生在指导问题的引导下对实验进行分析,将感性体验升华到理论,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能动作用。同时,安排自学可以给因为实验可能发热的头脑降温,及时调控课堂。

  4、本课时的前半部分着重解决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即让学生通过对“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自己得出“沸腾现象和沸腾过程的温度特征”,并通过纸锅烧水的实验和高压锅的原理,尝试着将沸点知识与实验及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而在后半部分,则从长远目标考虑,重在通过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在探究中遵循着“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的思维程序,渗透一种探究的程序化的方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