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放牛班的春天》课题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22

这是《放牛班的春天》课题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949年,音乐家来到“池塘之底”,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儿童, 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一直用残暴高手段管理学生,用“犯错——惩罚”的管理准则。

  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极力地保护孩子们不受校长的罚。而且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只好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影片中的几首插曲很美,犹如天籁涤荡心灵。少年梦一样纯净的嗓音在柔和的和音衬托下突兀而起,整个宇宙在瞬间都沉静了,福音降临,问题少年们心中原本涌动着比常人更多的激情与期望。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以及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拥有天使般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才能释放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这一问题让克莱门特头痛不已。经过努力,循循善诱的克莱门特终于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段微妙感情。

  最后,因为一次失火事件克莱门特被校长解雇,临走前他带走了一直坚信爸爸妈妈会来接自己的佩皮诺。而皮埃尔·莫昂克在克莱了特的启迪下最终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不同于一般的运用苦难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音乐是本片的主题,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早在2002年9月电影开拍前9个月,就开始制作本片的音乐部分,市场反应证明了他们的成功。

  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这样的人物组合几乎已经形成了教育题材电影的一个固定的内在结构。这样一部几乎完全遵循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的古典电影却依然能唤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如果说《死亡诗社》带给观众的第一感受是心灵的震撼,那么《放牛班的春天》给人的第一感受则是心灵的沉醉。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人生,真诚宽容地对待学生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上闪现的笑容是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光荣。给予他们信任和赏识,他就会展示属于孩子独有的最真实、纯真与可爱的一面。影片告诉我们:教育是爱,需要尊重,需要宽容,要让每一位孩子看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享受到春风暖日,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