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23

这是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文本分析】

  《桂林山水》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学习的要求是:通过阅读课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课文的特点是:运用了大量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灵动优美,用词准确恰当,想象丰富新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

  1.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自己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教师出示“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指名学生朗读,扫清字词障碍,最后全班齐读。

  3.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

  学生快速略读和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大意。

  教师基本理解: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四、三读课文,自选式学习

  1.学生用浏览的方式三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直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与同桌相互交流学习。(比如学生喜欢课文写山的段落,那么理由是什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五、四读课文,共选式学习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全班共同确定研读的内容。

  2.学生围绕选定的学习主题,依次研读欣赏。

  3.学习第一段: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教师基本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第一。

  4.学习第二段: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的?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教师基本理解: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一“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一“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在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学习完三个特点之后,指导学生读出漓江水的特点。)

  开头写大海和西湖是为了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5.学习第三段:课文怎样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教师基本理解: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学完三个特点之后,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6.学习第四段: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学习文章首尾照应的结构。

  六、五读课文,积累新词佳句

  积累并仿写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七、总结学习收获或感受

  学完课文之后,请每位学生说一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八、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读一读袁鹰的《浓碧》,老舍的《林海》。

  九、板书设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