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导学案

日期:2022-06-25

这是《杜甫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导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杜甫诗三首》

  一、导语:

  李青莲诗佳处在不着纸,杜浣花诗佳处在力透纸背;太白韵高,少陵思精。杜甫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对国家君主忠贞不渝的信念和始终如一的热爱,对百姓苦难的怜悯以及在诗歌语言技巧上的变革。如:“老来渐觉诗律细”、“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等。

  二、关于杜甫

  三、背诵并默写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总结

  1、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

  《咏怀古迹(其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 《马嵬(其二)》 《越中览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蜀相》 《书愤》 《石头城》

  《登幽州台歌》 《乌衣巷》

  2、归纳特点

  篇目 主题 形象 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壮志难酬

  发不遇之恨(伤己) 赤壁 周郎 借景抒情、联想、虚实结合、对比、用典 《登幽州台歌》 感壮志难酬

  发不遇之恨(伤己) 幽州台 直抒胸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感壮志难酬

  发不遇之恨(伤己) 北固亭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 《扬州慢》 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感时伤乱、伤今怀古

  (感时) 扬州 杜牧 借景抒情、联想、虚实结合、对比、用典、拟人、抑扬 《咏怀古迹》 感壮志难酬

  发不遇之恨(伤己) 王昭君 对比、拟人、借代 《蜀相》 感壮志难酬

  发不遇之恨(伤己) 祠堂

  诸葛亮 以乐景衬哀情

  《泊秦淮》 由南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联想到晚唐统治者的纸醉金迷。

  吊古讽今(刺世) 《后庭花》 借景抒情、用典 《石头城》 借古讽今,写兴亡之叹。(刺世)

  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伤时) 石头城 借景抒情、拟人

  虚实结合、对比 《乌衣巷》 昔盛今衰、世态沧桑变化

  (伤时) 乌衣巷

  堂前燕 对比、用典 《马嵬》 (警世)(论史) 唐玄宗杨贵妃 对比、倒叙、用典 3、总结归纳:

  结构:咏古迹 怀古人 忆古事

  内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怀古诗。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常见意象:古人、古事、金陵、姑苏(吴宫)、汴京、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月、柳等自然意象

  表现手法: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情感:或通过古人与自己的对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或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抒发物是人非、盛衰无常、国运衰微的感慨;

  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抒发爱国情怀

  五、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