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反思

日期:2022-06-27

这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3月24日,有幸与杨征燕老师结伴赴渭塘实小聆听了大师刘寿华的古诗课堂教学以及精彩的讲座。听完刘老师执教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觉获益良多,现略述一二。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刘老师在整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变古诗繁琐的分析教学改为由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设计了“看到诗题,我已知道——”、“我会读正确”、“我会读出节奏”、“我读懂的词语”等环节,给予自学的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诗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教师安排质疑环节,设计“看到诗题,我想问……”、“告别的话在哪里?为什么用荷花就说明杨万里不想让林子方走?”……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想,只有像刘老师这般在课堂上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升,内心体验才会丰富多彩。

  二、浅吟低唱 品味古诗

  但凡熟识中华古诗词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都是可配乐吟唱高歌的。通过读、吟、唱,使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体味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为了让孩子们美美地读好古诗,刘老师花了较长的时间让孩子明白古诗的平仄规律,并告诉孩子,要读好古诗,需把平声读得悠长点,仄声读得短促些,让孩子初步领略到了“唱诗”的乐趣。与此同时,还不忘在品读的过程中渗透修辞手法以及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明白杨万里借荷花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西湖是南宋的都城,六月的西湖是最热的时节,林子方就是在最炙手可热的岗位上任职,远比在其他地方做官来得有前途。短短几行字,想象的空间却是无限的,揭开诗歌动人之处的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情感渴望,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举一反三 诗意飞扬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用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刘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就诗教诗,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刘老师的课,使我领悟到:古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悟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学一学、写一写,做做小诗人——这是学生对美的感受的释放,是用文字定格的形式诠释自己的所学所得。在教学完整首古诗后,刘老师出示多幅画面,让孩子们套用本首诗的格式写写“三月公园”、“四月乡村”、“五月杨梅”、“阳村三月”……也许此时孩子的文笔有些稚嫩、诗句有些青涩,甚至不能做到对仗、押韵。但是,作为刘老师仍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倾吐真情实感,不拘形式、不拘“小节”,让学生享受自由表达的快乐。谁能说这些孩子不会引领未来的诗坛呢?在课堂上,在创造中,心灵流泻的诗篇轻轻摇曳,诗意,轻舞飞扬。

  我也期待能引领我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轻快飞扬。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