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0篇

日期:2021-03-1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0篇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 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帽子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科学应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探索的对象。根据这一原则,以帽子为操作材料确定了数学分类活动的主题,这是基于下列考虑:第一,帽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对帽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减少分类活动的难度;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帽子的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有利于开展分类活动;第三,这一活动在分类的同时还有助于幼儿感受躯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习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对帽子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3.小组活动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活动讲评
  1.展示这4组幼儿的记录单,引导幼儿对他们的记录方法进行观察、比较。“这些记录单上记的都是小朋友分帽子的事情,大家相互看一看,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幼儿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每组分帽子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记录单,为什么?”
  2.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给予肯定。“今天小朋友们想出了各种摆帽子的方法,有的按大小摆,有的按款式摆,有的按颜色摆,还会把这些事用数字和标记记了下来,而且每组记录的方法都不一样,你们真了不起。下次,我们玩帽子商店游戏的时候就可以有许多不同摆帽子的方法了。”

  活动延伸
  课后教师可以将一组帽子和这组分帽子的记录单放在区角中,供幼儿进行分类活动,要求幼儿分的方法和记录单上的不一样,分好后并记录。充分挖掘分类的多种途径,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通过谈话的活动,抓住幼儿兴趣,进而导入主题,让幼儿从中学会帽子的分类、用途,以及发挥幼儿的创作思维。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学会有规律的排序,增强序列感。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
  1、路边的树:(一棵松树两棵柳树……)
  2、路边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
  3、小兔钻树洞:(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的小兔……)
  4、火车的车厢:(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
  车轱辘:(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
  魔箱一个,一串珠子,每位幼儿一盒玩具,磁带一盘 蓝色、红色、黄色花朵各若干个。
  蓝色三角形、红色圆形、黄色正方形的几何图形各若干个。
  布置游乐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观察
  出示图片:1、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树是怎样排列的?(一棵松树两颗柳树,一棵松树两颗柳树……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出示图片:2、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花是怎样排列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二、 找一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游乐场,看一看,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规律排列的。
  1、球:(两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
  2、彩瓶:(红、黄、蓝;;红、黄、蓝……)
  3、彩圈:(两个红色、两个绿色;两个红色、两个绿色……)
  4、火车车厢:(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
  车轱辘:(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

  三、 练习
  现在,请小朋友坐在座位上看表演
  1、看小兔子们正在做游戏,它们玩的是钻树洞游戏,请小朋友看一看,游船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绿色、黄色),看它们怎样排列的(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那么小朋友猜一猜,树洞里应该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黄颜色),有几只呢?(两只),对,树洞里是两只穿黄衣服的小兔子。
  2、看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箱,现在老师扮演魔术师,来给大家变魔术,大家看,魔箱的两边都有绳子串着珠子,从这边穿进,从那边穿出来,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两个黄色,一个红色……),那么藏在箱子里的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珠子(黄色),有几个呢?(两个)

  四、 操作
  1、小朋友看了精彩的表演,现在,管理员叔叔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他设计一些小路,根据咱们刚才学的排序——有规律的排列,看谁设计的又快又好,即整齐,又美观,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几何图形玩具,开始设计。
  小朋友设计的非常好,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着,给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请小朋友再排列一次,和刚才不一样的排列,排完后,请小朋友把玩具收拾好。
  2、游戏——铺小路。管理员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想请咱们小朋友帮他铺两条小路,一条是花朵路,一条是几何图形路,你们每组商量好后,从里面选择,然后按有规律的排列铺好路,看哪组铺的又快又好,你们要互相合作,相互商量。

  五、小结 今天,咱们学会了有规律的排列——排序。天不早了,该回家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按今天咱们学的排序排好队,想一想,应该怎样排,大家说出一种排法,小朋友赶快排好队。音乐响,开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操作活动,幼儿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从多角度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练习,熟练的掌握了有规律的排序。整节活动幼儿能积极参与,兴趣浓。目标完成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基本上可以按照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并且也了解了生活中得很多规律和明白了要遵守某些规律的道理,在操作排序时,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
  但也有不足之处,有时幼儿的表现与我的设想不符时,我急于求成,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就把答案告诉了幼儿。再有就是我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结果在进行活动时遇到了许多感觉不尽我意得现象,往往是在活动后再进行补充。所以我提醒自己以后在每节活动之前都要对孩子的能力及各方面进行合适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就是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随机应变,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去旅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飞机、汽车、火车图片各一张,大统计图一份,小统计图若干,动物园情景图,百花园情景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统计图。
  马上就要过五一了,你想去旅游吗?(想)今天老师就提前带小朋友们去旅游一下!
  1、那咱们怎么去呢,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呢?(汽车,火车,飞机……)
  2、那坐飞机、火车、汽车都需要买车票,我要各买多少张票呢?(100张,1000张)100张什么票呢?(飞机票)那做火车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二、出示统计图,介绍统计图。
  老师呢有个好办法,看,这是一张统计图,上面这一行是种类,表示交通工具的种类,下面一行是数量,表示上面交通工具的数量。
  老师呢,只预订了三种票,分别是飞机票、火车票和汽车票(分别将飞机、火车、汽车的图片贴在统计图中)现在呢,选择坐飞机的小朋友站成一列,选择坐汽车的小朋友站成一列,选择坐火车的小朋友站成一列。(小朋友排队站好)老师要定多少张火车票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1、2、3……)那这个数字填到哪呢(下面)为什么要填到这里呢(因为要买火车票,只能写在下面)小朋友说的太棒了!数字要写在对应的交通方式下面。                                             
  小结:好了,老师看了这张统计图一下子就知道了,要买× 张火车票,×张汽车票,×张飞机票,真方便啊! 那现在老师已经预订上了,请小朋友坐上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教书示范动作)咱们出发吧!唱:交通工具快开跑,背上我的小书包,去郊游去郊游,我们出发了。呜――叱,到站了,请小朋友下车。

  三、分组操作统计。
  第一组:记录动物园里动物的数量。
  第二组:观察百花园内的花,从颜色,大小,花型进行分类统计。
  第三组:采访客人老师外出旅游时选择的交通工具和所带的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请三组小朋友派出代表,说说自己所记的统计图。

  四、结束旅程。
  小结:统计图很方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呢,许多地方都会用到它,比如;咱们幼儿园每天都会给小朋友分发午点,那要给多少个班,多少个小朋友分发多少个午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做统计。
  我们的旅途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还不知道小朋友中有多少是女孩,多少是男孩呢?大家一起来统计一下吧(小朋友们排队,进行统计)那现在咱们也去统计一下其他班有多少男孩多少女孩吧!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教室。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时,由于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孩子们一下子都很有兴趣,当提出要乘坐交通工具时,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孩子喜欢坐飞机。整个活动过程合理,最后的分组,是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设计的,语言能力好的就适合第三组去采访,有几个孩子不善于表达,但是在有的孩子的带动和老师的帮助下,记录的客人老师所带物品不是很多,但是已成功的迈出了一步,相信下次可以更出色。第二组中,孩子们可以根据颜色,大小,种类等进行分类统计,整体完成的很出色。第一组记录的很清晰,明了。

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图形拼拼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
  2、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并说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用到哪些图形,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
  4、感受拼图游戏的奇妙之处,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不同图案,并说出操作过程;
  活动难点: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   双面胶   剪刀   白色纸   由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  火箭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过河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在地面上放上提前准备好的几何图形作为河里的石头,并把它们摆成两条长河,让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往过走,在走的过程中,要求脚不能落到地面上,一定要踩到图形上,而且在过河时要看清楚你踩了哪些形状的石头,等游戏结束后老师要提问。

  二、出示由刚才在游戏中出现的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让幼儿观察,画的是什么,都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些不同的图形各有几个呢?先让幼儿自己回答,完了后老师领小朋友一起数,从局部到整体,点数各种几何图形。     
  随后再出示用几何图形拼成的火箭,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
  发给每位小朋友若干张不同的几何图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已有的几何图形制作一幅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将自己制作的作品贴到展示区供大家欣赏,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奖励。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什么物品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或者是圆形的。 再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纸剪出各种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后要给其他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怎样做的,用到了哪些图形,从而使这一活动进一步深化。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较熟练地分辨单数、双数、并知道单数、双数的排序规律。
  2、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点卡1套,1-10的数卡1套。
  2、 不同颜色的垫子两块。

  活动过程:
  1、 第一次游戏,复习10以内单数、双数。
  ①今天,我们来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游戏规则跟以前的有点不同。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
  ②教师扮老狼,报1点钟、3点钟、5点钟时回头,报2点钟、4点钟、6点钟时不回头。
  ③提问:游戏规则有什么变化?老狼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不回头?
  ④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把数卡分放在两块垫子上,请幼儿找出“老狼”回头的规律。
  ⑤游戏1-2遍。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即双数整点时跟着“老狼”走,单数整点时不动。
  2、 第二次游戏,练习较正确、迅速地分辨10以内的单数、双数。
  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老狼”在回答时间的同时,任意抽取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如抽出的是双数,幼儿就找一个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单数,幼儿则单独站立不动。
  ②游戏2-3遍,要求幼儿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单数、双数。
  3、 第三次游戏,感知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①介绍新的游戏规则:教师扮老狼,幼儿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老狼”在回答的同时迅速翻出卡片,两队幼儿抢答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来翻卡或回答问题。师幼共同检验正确与否,翻对或回答正确者即可得到一个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幼儿了解其排列顺序后将其反扣在垫子上。游戏开始,教师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单数;翻出所有的双数;翻出比×大的单(双)数;翻出比×小的单(双)数;有没有比10大的双数,有没有比9大的单数,有没有比1小的单数,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张卡片,问幼儿:它的小邻居是几?大邻居呢?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④统计玩具数量,确定游戏胜负。

  活动反思:
  1. 在备课过程中知道小朋友对钟表这一块认识有点薄弱,但小朋友在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 活动过程的反思,通过游戏边玩边学让小朋友愉快而主动的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目标。

第8篇、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第9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8、9、1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 
  2.果树3棵 
  3.苹果8个 4.梨9个  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第10篇、大班数学活动分一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分一分》、大操作图及标记
  2.学具:操作材料两份;粉、蓝蜡笔;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最近幼儿园里新买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要请小朋友帮忙来分一分整理好。

  二、复习一次分类,能通过仔细观察根据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特点。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都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铅笔有红的、蓝的;剪刀有大的、有小的)  
  2.根据以往经验,请幼儿对物品进行一次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感受类包含的关系
  (一)集体学习二次分类,了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皮球图片的特点。
  2.教师出示大操作图,请幼儿尝试进行操作示范。
  提问:我们先根据皮球的大小不同,可以怎样分成两份?如果我们把已经分好的皮球再按照颜色不同,该怎么分呢?
  3.教师小结分类结果。
  4.概括二次分类的含义。
  将物品按照它们不同的特征,经过了两次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二次分类。

  (二)幼儿操作练习二次分类 。
  1.提问:除了先按大小分再按颜色分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进行二次分类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先看清分类标记
  (2)按照标记把皮球分一分
  (3)再看清下面的标记
  (4)把已经分好的这一部分皮球再分一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指导鼓励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分类过程。
  5.播放PPT,再次熟悉二次分类的方法。

  (三)二次分类的巩固与提升,尝试自己设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记
  1.提问:看看这些园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男女)那么这一次我们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两次分类都要先设计好分类标记放在小格内,再进行分类
  (2)分的方法要不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5.教师小结:原来进行二次分类时,有的物品可以有2种方法,有的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法呢,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标准与分类方法。

  四、延伸:二次分类的再次巩固与提升 观察PPT,发现分类表格的区别。
  师:这里还有很多玩具积木要分一分,请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该怎么分?老师把它们放到区域里,回到班级里我们再来分一分。

  活动反思: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 

第11篇、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按图意找减法算式题配对的活动,使幼儿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减法算式题所表示的意思,并学习5以内减法算式题的较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及积极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喝饮料卡、车到站卡、开窗卡及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若干。
  2.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3.每人一份写有减法算式题涂色用的动物图及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图找算式题配对并讲述算式题所表达的意思
  (1)教师出示喝饮料卡和车到站卡,请幼儿在桌上寻找可以与图片做朋友的算式题卡。
  1)读一读找到的卡片上的算式题。
  2)讲讲算式题所表达的图片的意思。
  小结:我们看懂了图片的意思,找到了可以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知道要从原有的饮料里去掉喝掉的几杯,从原来乘车的人里去掉下车的人。要算算还剩下多少时,都可以用减法算式题表示并算出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关于吃的、用的、玩的、发生的事中是否也能用3-1=2或5-2=3来表示。
  (2)出示开窗卡,请幼儿仔细看看、想想,在这一张图片中能找出哪些不同的减法算式题来表示图片的意思?
  小结:有的图片只能表示一种意思,也就只能找一道算式题来和它做朋友;有的图片能表示几种意思,那就可以找几道不同的算式题和它做朋友。以后看图片要更仔细,尽量把能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全部找出来。
  2.玩送信的游戏
  (1)出示游戏材料――4个邮箱和许多信,让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游戏玩法规则。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打开4个信箱,按游戏规则检查“信”都送对了吗?
  3.算算涂涂
  出示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算算减法算式题,按答数涂色。答数是1的涂自己喜欢的颜色,答数不是1的不能涂色。
  步骤三:自由编题。
  教师不提供任何编题的条件,让幼儿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编题。这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编题形式,同时,自编应用题能唤起幼儿头脑中有关加减情景的表象,起到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幼儿抽象能力的提高。

  活动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12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日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3.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第13篇、大班数学活动感知10以内的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1-10的数量,能准确按数量拿物体个数。
  2、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以及感受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墙壁上贴上生动形象的1-10的数字大卡片。
  2、画有树、卡车、鸟巢、蜜蜂、维族地毯、维族小姑娘等图案的操作斑;画有苹果、树叶、小鸟、小花、维族小朋友、花帽等图案的开片;透明胶带、笔、记录纸、装有数字卡片的数字袋。

  活动过程:
  一、做手指数字操。
  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操边点数,复习1-10的数序。
  一像毛毛虫爬爬爬,       (双手握拳,分别伸食指,手指弯曲蠕动)
  二像小白兔跳跳跳,        (双手握拳,伸食指和中指,在头上上下动)
  三像小猫胡须两边翘,  (双手握拳,伸食指和中指及无名指,放在两腮)
  四像抓挠挠挠痒痒,   (双手五指张开,掌心向外,十个手指做弯曲动作)
  五像小树端小碗,       (双手掌心向上,十个手指做弯曲动作)
  六像小羊咩咩咩,     (双手掌心向外,五指做捏合、张开动作)
  七像小老鼠吱吱吱 (双手握拳,分别伸食指和中指,中指叠在食指上移动)
  八像小宝宝学打枪,    (双手握拳,分别伸大拇指和食指)
  九像小钩子勾勾勾,    (双手握拳,分别伸食指弯两手指勾在一起)
  十像小鸟飞飞飞,      (伸开五指,展开双臂,上下舞动)
  十个手指小宝宝,      (双手五指伸开,交叉放在胸前)
  日常生活离不了。   (双手伸开,手心向下,再向上,举起五指张开的双手,手心向外,左右晃动)

  二、操作记录
  1、出示画有维族花帽的操作板,请幼儿观察花帽上一共有几根辫子,说出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请一幼儿在数字袋中找到数字3的卡片,把它用胶带粘贴在操作板上。
  3、提问:如果花帽上没有辫子,只有数字5,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在花帽上贴5根辫子。)
  4、交代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5、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并记录。
  6、指导幼儿看操作板,数出花帽上的辫子、汽车上的货物、毛毯上的花纹、大树上的叶子等物体的数量,并寻找对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操作板上展示的物品上的数字找出对应数量的图案卡片并记录。
  7、引导幼儿将记录纸贴到墙面上,交流:你是怎么玩的?你记录了吗?你是怎么记录的?

  三、归类整理
  1、引导幼儿将墙面上的操作材料重新分类摆放。
  2、请幼儿共同整理活动材料。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第14篇、大班数学活动我是小小建筑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积极动手操作、测量,体验铺地砖带来的快乐。
  2、能不受形状、颜色的干扰,正确比较和判断图形的大小。
  3、体验面积守恒,学习用测量单位测量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12×12CM彩色卡纸32张以上;6×24CM彩色卡纸32张以上;贴有相应图形的KT版共10张,其中图1两张,图2四张,图3四张;记录表一张;铅笔、橡皮、剪刀各4-5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两种(图1、图2)房子地面图,引导幼儿通过“铺地砖”比较面积的大小。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导入语:最近老师买了新房子,这就是一号二号房子的地面图。我想选一间大的给妈 妈住,你觉得一号房和二号房哪间更大?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通过给房间铺地砖,发现一号房二号房是一样大的。   
  (3)通过引导幼儿交流铺地砖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发现:铺地砖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空也不能重叠。
  2、幼儿二次操作。引导幼儿在用长方形地砖测量完二号房需要的地砖数量后发现两块地砖的大小一样。
  (1)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长方形的样砖比一比、量一量铺满二号房需要几块地砖?并引导幼儿讨论测量方法。
  (2)幼儿分组操作。
  (3)请几个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4)观察记录表,发现正方形砖与长方形砖的面积关系。
  3、幼儿再次操作,在尝试运用已知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面积的守恒。   
  (1)教师介绍操作要求:请幼儿用长方形砖铺三号房子。   
  (2)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鼓励幼儿在遇到商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老师及他人求助。   
  (3)幼儿交流。请幼儿说一说一共用了几块地砖?在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带着“用拼拼剪剪的方法试一试正方形、长方形的地砖还能变成什么图形?”的问题结束活动。

  活动提示:   
  (1)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排除形状的干扰感受面积的守恒。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判断图形面积时孩子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形状的干扰。因此,活动中设计了三次操作,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推理、验证,通过自己的体验建立守恒的概念。   
  (2)活动的教具和学具可以投放到区角。可以在将地砖通过剪贴变形及设计其它的房间地面图等活动中引导幼儿反复操作,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守  恒。   
  (3)提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到广场、公园,仔细观察地砖的样子,也可以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感受面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如何上好一节课对老师来说要求真的很高,我们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注入自己的激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形成师生间情感与知识的积级互动,才能达到预定的最有效的教育目标。数学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15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理解“0”的定义意义,知道在加减法算式中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数字于“0”。
  3、结合生活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找找生活中与“0”相关的事物或现象,5支铅笔、3个苹果图卡片、7颗糖果、车牌号、温度计、门牌号。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难点:理解“0”表示没有,知道一个减法与它相同的数等于“0”。

  指导要点:
  通过教师的直观展示,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0”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0”、理解“0”的其他含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宝贝们送礼物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是些什么呢?
  2、初步感知“0”的意义。
  师:现在老师请宝贝们上来领礼物,干吼数一数你有几个礼物?你们都拿到礼物了吗啊?说一说你们都有几个物品用数字几来表示。如果我的礼物袋里什么都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呀?
  小结: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进一步探索“0”的意义。
  教师逐一打开礼物袋并操作演示。
  (1)出示五只铅笔并送给一位幼儿。
  师:老师这里有5支铅笔,送给了**宝贝5支,现在老师的手中还剩几支铅笔?(引导幼儿知道得数并说出数字“0”)
  (2)出示3个苹果图卡片,然后送给送给另一位幼儿。
  师:你们看看这里有几个苹果呀?(3个)那现在送给**宝贝3个,老师手中还剩几个苹果?又应该怎么算出来呢?
  (3)引导幼儿观察得数都是“0”的算式。
  师:宝贝们,你们看一看这些算式,他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知道算式东中都有“0”)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一个数,它们的得数都是“0”。
  4、寻找生活中的“0”。
  (1)生活中的“0”。
  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有在哪里见过“0”吗?它们又表示着什么意思呢?
  (2)出示相关“0”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0”表示着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中的“0”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数字“0”不仅表示什么都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房间号码、电话号码、时间、车牌号码等等?在不同的场所“0”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 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围绕感受数字“0”,寻找数字“0”,理解数字“0”等方面来设计,使幼儿懂得了数字“0”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0”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从生活中来,并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第16篇、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接龙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第17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盒(复习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二、出示长方体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18篇、大班数学活动豆豆排队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平时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班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了许多种子。孩子们时不时地摆弄、比较各类种子的大小。受其启发,我设计了数学活动《豆豆排队》。
  数学活动《豆豆排队》是关于一种互逆关系的数学教学活动,它包含了求同、分类两个层次。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分类、排列和记录,理解和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教材要求大班幼儿在分类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层次的求同标准,在头脑中形成的分类模式是一种互逆的关系,为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奠定基础。我选用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因为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

  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是好学、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发展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推理能力还是初步的。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往往力不能及。同时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推断出的结论也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选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采用操作法、游戏法,让大班幼儿通过亲自操作的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
  2.双面操作板(前后一样,如图示。“0”是豆子的标记,分别表示蚕豆、黄豆、红豆)。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蚕豆、黄豆、红豆。它们的名字叫种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动作要领。
  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样,图示),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甲
  幼:黄豆、蚕豆。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
  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中。 在幼儿进行操作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四层意思:要做什幺(操作目标),要怎么去做(活动规则),要注意什么(强调重点),完成作业的标志(自我检测的依据)。尤其是“一个靠着一个”和“站左线上”的要求,能排除不规范排列给比较、归纳以及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A: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B: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c: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必须从操作开始.因此,安排操作活动,让幼儿先动手分、排队,观察具体、直观的现象詹,再动脑思考、比较,逐步理解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通过探索、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样,图示。)
  师: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
  幼:一样长。
  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幼A:一样。
  幼B:不一样。
  幼c:不知道。
  提出设问,引导幼儿运嗣自己的经验去思考。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立即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是给幼儿留下悬念,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激发英强烈的探索欲望。
  2.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讲述操作结果。
  幼A:不一样多。
  幼B: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的数量多,大种子用的数量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教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提问: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幼: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师: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幼: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铡丝”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钢丝”: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甲(师幼游戏)
  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幼: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我们脚小,用的步子多。
  从“豆豆排队”迁移至另一幼儿熟悉的“球排队”、再过渡到轻松的游戏“走钢丝”,启发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力图体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做是知之始”,以及“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的生活教育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幼儿在课堂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其思维活动往往被局限在教师预定的范围之内,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而在这次数学活动中,幼儿面对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在这段生活里幼儿成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成了自主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者,因而他们的思维活动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他们的潜能,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他们都主动地动脑思考、动手做,在做中经受了思维的锻炼、心理的锻炼、方法的锻炼,激发他们探究生活中新问题的兴趣。

第19篇、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和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第20篇、大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 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 教学PPT 4页 蜡笔36支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2.它们有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它们一起出来玩耍,结果玩到太阳落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回家么?
  3.一起数一下红圆圆和黄方方有几个兄弟姐妹(8)
  4.它们有两个房子,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你们觉得这8个小伙伴应该怎样住呢?
  (都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红色小朋友住红房子,黄色小朋友住黄房子)
  5.噢,那我们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这样选择房子的呢?
  (PPT播放红色图形宝宝回家,回红房子)
  6.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黄色图形宝宝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PPT播放)
  8.剩下的黄宝宝也回到了自己的黄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红色房子里的宝宝有几个?(4个)家住在黄房子里的有几个宝宝?(4个)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图形宝宝回家睡了个美美的觉,它们现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们的好朋友有两个房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
  10.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么多的宝宝该去哪个房子玩呢?小朋友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连门都进不去呢! (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小弟弟说:“我的屁股都被挤在外面了呢 (小的去小房间,大的去大房间)
  13.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我们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间呢?(PPT展示小图形去小房间)
  14.还剩下三个大哥哥大姐姐,它们舒舒服服地进了个大房间(PPT展示)
  15.PPT展示数字5.3.5个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间,3个大姐姐大哥哥住进了大房间,你们和他们都找对了房间。
  16.打开课本,指导完成课本上的图形分类(做一道题发放一次幼儿用贴)
  17.指导完成第3页数糖果,并指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分到的糖果比别人的少(小猪)它有几颗?(4颗)小兔和小狗分到几颗?(1颗)
  18.在黑板上讲解给花瓶涂色,四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儿数数后的到的结果)
  19.师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师发蜡笔)
  20.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给花瓶涂色
  21.作业安排:数学练习册第3页
  22.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第21篇、大班数学活动门牌号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以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基础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楼房图人手1份、便利贴(门牌号)、PPT、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乐乐,他最近搬家了,他们小区有好多好玩的滑滑梯呢!乐乐今天就忍不住一个人出去玩了,到中午了,乐乐想回去吃饭,可是他忘了自己住在哪一层楼哪一个房间了,这下可把乐乐急坏了,这时乐乐开动脑筋,想到了自己家的门牌号码,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认识门牌号码。
  1.(1)师:这就是乐乐家的门牌号码(702),总共有几个数字?谁知道乐乐住在几楼第几个房间?(出示PPT)
  (2)师: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哪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哪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3)小结: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第一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后面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2.乐乐还有两个朋友也找不到家了:美美和天天。美美说:我的房子门牌号码是201,那我应该住在第几楼第几个房间呢?
  3.天天说:我今天出来旅游了,晚上要在宾馆住,可是宾馆的房间好多啊,我只知道门牌号是218,到底是哪一层哪一间呢?请小朋友们帮助我想想办法啊!
  师问:这个楼层中房子特别多,都超过10间以上,哪些地方一个楼层的房子会超过10间以上?(宾馆、医院)
  师结:现在乐乐他们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开心了,对小朋友们说谢谢!谢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自己温暖又漂亮的房子里去了。

  三、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1.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有许多小动物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们还没有楼房住呢,怎么办呀?动物们团结起来建造了一个动物新村,里面有一个个漂亮的大房子。(发房子)
  2.看一看这栋房子有几层楼?(贴上楼层)每个楼层有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这栋房子有三层楼,每一层楼有8间房。
  (1)鸭妈妈先来住房了,鸭妈妈想我这段时间要孵蛋,我就选间房子孵蛋轻松一点,我就住一楼的第三间房。鸭妈妈应该住在哪?鸭妈妈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让你们的鸭妈妈也住在103房。
  (2)小刺猬说他喜欢住205,谁来帮助它。对吗?你们的小刺猬有没有住进去?那它的房间号是多少?(画出小刺猬)
  (3)小梅花鹿也来了。梅花鹿说,我要住在三楼的最右边那间房。三楼最右边那间房是几零几啊?(提示幼儿从左数到右)让你们的梅花鹿住进去吧。谁来帮老师的梅花鹿住进去?检查对错。
  (4)小狗来了,小狗说它愿意住在小刺猬的楼上。是几零几?请幼儿自己找一找(幼儿先操作,再检查。)
  (5)还有哪两个小动物?小兔和小猴说我们两就住在小刺猬的旁边,做它的邻居,小兔和小猴应该住在哪两间房?谁来帮忙?师幼一人贴一个。小兔住在几零几?小猴呢?
  3.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也想来这里住宿呢!他们和小朋友们说:请小朋友们帮助我们把剩余的门牌号码编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房间了!(请两幼儿上前贴门牌号码,准别好便利贴纸,彩笔)

  四、延伸扩展。
  编好了要给小动物送信了,它们要来住新房了。要去寄信,光有门牌号码够不够?信封上写了什么?4—1—305,前面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将信交给邮递员老师,老师要去送信喽!
  反思:这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研究点:生活化、情境性,旨在让幼儿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课堂上幼儿积极性很高,操作常规不错,能够跟着老师的步法走,教师上课层次性明显,并且有提升。但是有几点不足之处:
  1.幼儿在讲到鸭妈妈家住的103时,教师应直接出示103的门牌号码,而不是在后面出示。
  2.在摆放动物和贴门牌号码上,要多样性,不能总是幼儿先上前操作,再集体操作,可让幼儿先自己操作,再检验。
  3.在讲到三楼最右边的房间时,老师应先略微讲一下左右,让幼儿了解从左数到右。
  4.楼房出示后应先讲一下楼层,可以标上楼层号。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第三大环节是边让幼儿自己操作边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实际操作性不强,当将准备的教具发下去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了,场面会难以控制,会很浪费时间。另外,让幼儿自己操作,写画设计门牌号码,也非常费时间。整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一些内容没有讲述,值得反思。

  活动建议:
  1、整节活动教师讲述的太多,留给孩子们自己说的时间太少,需要仔细设计,怎样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孩子;
  2、活动中尽量避免孩子边操作老师边统一讲述的问题;
  3、多加一些游戏环节,趣味性不够;
  4、教师的教具准备中,教师的示范画太小,影响孩子们看的效果,可以适当加大一些;
  5、后面环节的设计中,老师可以将门牌号码写好,由孩子们找位子贴一贴,这样效果会更好;
  6、最后延伸活动中关于几号楼几单元的设计可以去掉,直接让孩子们回去观察楼房的号码特点。

第22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单双数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我们学校是围棋特色学校,“科学认读”是我们的研究课题,我在孩子们下棋前的“猜先”活动中发现,这个就是“单双数”,所以,我就把这个内容提前上,让孩子了解单双数。

  活动目标:
  1、结合围棋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围棋、记号笔、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棋”
  我们小朋友都会下围棋,今天老师就用围棋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棋的游戏好吗?(好)请小朋友每人抓一把棋子,数一数有几颗棋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放在这块有一个绿色磁铁的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放在2个红色圆点的黑板上。幼儿操作。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那么,在我们下围棋的时候,哪里会用到单双数?(猜先),对了,在猜先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单双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次“猜先”好吗?
  3、寻找单双数――游戏“捉迷藏”
  (1)单双数在围棋中要用到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单双数。现在他们就想我们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画面)单数和双数就躲在这幅美丽的画里,你们找找看画里的哪些动植物是双数,哪些动植物是单数,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等会来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再次操作
  (3)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动植物是单双数?(个别幼儿介绍)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绍给大家听对吗?好,现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单双数。(生生互动)
  4、结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绍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第23篇、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理解数字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2.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正确认读0--9的数字。
  2.环境准备:寻找、收集、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数字;0--9的数字卡片一套;幼儿用书第26页《生活中的数字》。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数字表示的不同意义,知道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
  2.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寻找、收集、记录、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及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复习认读数字。
  教师随意抽取数字卡片,幼儿认读数字。
  2.说说生活中的数字:了解生活中的数字以及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字。幼儿介绍寻找到的数字并说说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2)认识特殊的数字“119”“110”“120”“114”,请幼儿说说上述数字所表示的特殊意义。
  3.讨论活动:知道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问:如果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事?(引导幼儿理解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没有班级门牌号会有什么不便?
  小结:数字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数字可以表示联系电话,可以表示时间,可以表示成绩,可以表示地址等,生活中不能没有数字。
  4.设计名片:数字的应用。
  (1)幼儿自选纸张设计名片,要求正确书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与好朋友相互赠送名片。

  评价要素
  1.能否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并知道其所表示的意思。
  2.能否说出哪些数字对小朋友来说很重要,为什么?

  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多方面发现、关注、了解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第24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认识圆柱体”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我把它放在上学期进行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侧重于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对圆形、球体已经有所认识。于是,我利用圆形的叠合自然地引出了“圆柱体”,然后通过与球体的对比,在游戏“滚”和“叠”中,感知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在环节的安排上,从实物→图形,从具体→抽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幼儿的认知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在“滚”“叠”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元硬币人手6枚,球人手一只,多媒体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叠一叠,引出圆柱体
  1、出示硬币,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把这么多圆形的硬币叠起来会怎么样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币要叠得整齐;双面胶放在圆盘里
  3、交流:圆形的硬币叠起来变成了什么?
  4、小结:我们把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的物体叫做圆柱体。
 
  (二)辨一辨,区别球体与圆柱体
  1、滚一滚,说说它们滚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交代要求:在桌 上滚动)
  2、小结:球体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前后两个方向滚动。
  球体滚得快;圆柱体滚得慢。
  球体可以在用任何一个面滚动;圆柱体只能用侧面滚动。
  球体碰到障碍物会换方向滚动;圆柱体碰到障碍物就停止了。
  3、叠一叠,看谁叠得高,为什么?
  4、小结:球体不能叠起来,而圆柱体可以叠起来。

  (三)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球体与圆柱体    
  1、出示课件:找找幼儿园里的圆柱体    
  2、生活中还有许多圆柱体,你也可以在家里、公园里、超市里、广场上,继续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圆柱体。

  (四)延伸活动:寻找图片中的球体与圆柱体(幼儿用书)      
  把圆柱体涂上绿色(大班上册幼儿数学用书P22)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第25篇、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活动准备: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过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26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懂得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2.懂得长方形四个角相等,两条对边相等。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正方形小卡片36张
  2.蜡笔36支
  3.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卡片
  4.幼儿用书第7页
  5.黑板简笔画:书上第7页内容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认识它们之前,你们首先要记得老朋友的名字(出示各种图形卡片,幼儿认)
  2.有一条弧边的图形是?(圆形)
  3.三条边夹着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4.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
  5.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的图形是?(长方形)
  6.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看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不是真的相等
  7.发放小正方形,人手一张
  8.将正方形上下对折,比较长度是否一样,四个角是否重叠
  9.得出结论:正方形不仅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也相等
  10.谁能把手中的正方形变成长方形?
  11.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相不相等
  12.得出结论:长方形四个角相等,四条边不相等
  13.看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老师指,小朋友说出名称
  14.观察有几个圆形,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
  15.观察每个图形里有什么礼物
  16.发放小蜡笔,回收小纸片
  17.幼儿将幼儿用书中图形里相对应的礼物涂色
  18.老师随堂检查完成情况
  19.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第6页
  20.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27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
  2、 会正确运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5个、操作卡15张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处的故事。
  教师:美丽的大海深处一群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二、 基本部分:
  1、 通过课件大鳄鱼吃数量多的小鱼,初步感知大于号。
  教师:啊,谁来了?大鲨鱼来吃小鱼了,大鲨鱼什么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大鲨鱼张大嘴巴的样子。
  小鱼吓的赶快逃跑,鲨鱼会吃哪边的小鱼呢?学学大鲨鱼对着多的小鱼张大嘴边做出吃的样子。
  2、 聪明的小鱼隐身变成数字,猜猜它会吃哪个数字,为什么?初步理解不等式含义。
  3、 认识大于号:有人把大鲨鱼吃小鱼记录了下来,这个和大鲨鱼一样张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字的符号就叫“大于号”。
  4、 操作:从黑板前的五组数字卡片中找出运用大于号的卡片,请幼儿粘贴大于号,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
  5、 认识小于号,其中一组为什么不能用大于号表示,该怎么办? 出示小于号,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开口方向。
  6、 教师小结: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还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大于号大于号,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笑,小于号小于号,小尾巴对着前面的小数摇摇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7、 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

  三、 结束部分
  游戏:鳄鱼来了,活动结束。(游戏玩法:先请一组幼儿玩游戏,其他幼儿用动作做出相应符号的动作。逐渐增多幼儿人数,游戏三次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

第28篇、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 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 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 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 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 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 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 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 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 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29篇、大班数学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钟表的特点。      
  2、学习认识整点。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PPT   
  喜欢钟表的国王      
  我的时间记录表人手一份    
  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认识钟表
  1、出示一个圆      
  师:像什么?
  2、了解钟表的结构   
  师:如果把圆变成钟表需要添加什么?     
  有那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     
  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3、观察图片,认识不同名称的钟表       
  师: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不同位置的钟表。

  二、欣赏故事,了解钟表的作用以及整点  
  1、观看PPT,熟悉故事情节  
  师:这是谁呀?(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教师利用PPT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故事讲到”国王就下令把全国的所有钟表都送到他的皇宫“时。提问:国王这么做,你认为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2、分析讨论,了解钟表最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师:没有了钟表,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怎么来解决呢?     
  师小结:钟表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没有了钟表我们就不知道时间,就会耽误我们很多的事情

  三、观察学习,认识整点
  1、观察图片,初步认识整点  
  师:国王不仅将钟表还给了大家,还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时针、分针的位置在哪里?       
  这是几点?       
  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原来在钟表上有很多的秘密,当长针指在12上的时候,短针指在几就是几点。
  2、观察练习,进一步认识整点   
  师:国王虽然将钟表还给了大家,但是由于好长时间没有使用钟表,所以大家不认识钟表了,我们能帮帮他们吗?     
  (1)出示理发师图片,引导观察          
  师:这是谁呀?  他遇到困难了,原来国王请他在明天早上9点得时候为他理发,但是理发师不知道9点在钟表上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帮助他吗?           
  【引导幼儿说出9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师小结:分针要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     
  (2)出示厨师图片,引导观察          
  师: 这是谁呀?他遇到困难了,原来国王明天邀请小朋友来他的皇宫参观,所以请厨师准备一些小点心,在4点的时候送来。但是厨师也不知道4点在钟表上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帮助他吗?            
  【引导幼儿说出4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师小结:分针要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

  四、操作练习,巩固相关经验
  师: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你能为自己的活动制定一个时间表吗?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设计好之后请给你身边的老师讲一讲你的时间安排。

  活动反思:
  《指南》科学领域(二)数学认知中的目标一中的教育建议讲:“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我选择的教育内容认识钟表,恰好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目标的定为基本到位,把握了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的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活动的设计时,我能遵守这一原则,设计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有学习的兴趣。不论是游戏的情境,还是钟表的操作都促进幼儿对钟表的认识。
  《指南》中指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该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在环节的设置中若能再斟酌一些,操作的材料更加的适合幼儿一些,相信幼儿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不仅能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能形成有益于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在这一次的数学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理论支持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经常读理论,才能更好的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关键经验,再设计教学活动是才能以孩子为本,才会有出色的教学活动。

第30篇、大班数学活动和时间赛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3、 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认识时间
  老师出示时钟,提问: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
  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
  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
  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
  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2、感知时间
  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
  3、总结交流
  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
  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

  活动反思
  时间是最公平最宝贵的,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抓紧每分每秒。多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第31篇、大班数学活动破译密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6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成不同的密码。
  2.学会运用单双数、相邻数及排除法破译密码,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幼儿已有6以内单双数、相邻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猜猜我们来到了哪里?先说然后拖动,(肢体动作前倾)对拉,我们来到了羊村。看羊羊们在羊村做什么呢? 可是,这个时候羊村外面谁来了?他又要来做什么?(声音压低)可是这次羊村的大门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有密码锁)强调密码锁。要怎么进去呀?(输入密码)可是密码是什么呢?灰太狼他也不知道,所以他就随便按了一个密码。(播放声音)

  二、幼儿编密码,尝试用1~6的数字进行6次不同的排列组合。
  1.他的密码对吗?(不对)那密码是什么?
  2.师幼一起小结:密码是由。。。。
  3.那你们想想看这个密码是什么呢?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密码,共同检验幼儿编的密码。请四-五名幼儿回答。
  师:宝贝们真聪明,用1-6.6个数字编密码还有很多种方法。哎呦,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方法呀,可是这么多的密码,到底哪个才是羊村大门的密码呢?灰太狼急死了。

  三、救羊羊,学习运用单双数、相邻数和排除法破译密码。
  1.设置情境,抛出问题。
  师:这个时候懒洋洋回来了(懒洋洋说话“我回来了,村长给我们的设定密码是。。。。。。很慢的说”)(教师根据懒洋洋说话按密码)灰太狼躲在后面全看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吗?密码是什么呀?
  灰太狼照着懒洋洋按的密码成功的进入了羊村的大门,(录音“灰太狼笑声”)他抓走了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肥羊羊,红太狼高兴极了,把羊羊们藏在了狼堡的三个房间里,你们看,这三扇门上都怎么样?(都设定了密码锁)
  2.交代破译密码的要求,幼儿按要求破译密码。
  村长可急坏了,带着村里所有的羊羊们都来到狼堡,可是狼堡的大门怎么样?(也设了密码锁)老村长发现灰太狼设的密码和羊村的密码有相同的地方,你们还记得羊村密码是什么样的吗?对了,灰太狼设的密码也是由1~6这6个数字组成的,这6个数字不重复,老村长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它破译密码,救出羊羊,好吗?
  (1)大门:运用排除法破译密码,打开大门。教师介绍排除法。
  你发现了吗?31 256(读的慢点)密码的第三位会是数字几呢?
  小结:123456,6个数字里有哪个数字我们没有出现?
  (2)对了,这就是排除法。(播放大门打开声音)
  (3)房间一:运用双数和排除法破译密码。第二位数是1—6里最小的双数,救出喜羊羊、沸羊羊。
  打开了狼堡的大门,村长又得到线索,密码的第二位是1-6里最小的双数,是吗?对了,真聪明。那么第四位是数字几呢?想想还有哪个数字没出现呢?我们一起用破译出来的密码来看看能不能打开一号门。请小朋友一起帮老板念密码,(教师按)对了,我们破译了一号门的密码,成功解救了、。。。(密码拍好照放边上)
  (4)房间二:运用顺数、最小的单数法和排除法破译密码,第一位数是1—6里顺数第二个。第五位数是最小的单数,救出懒羊羊、暖羊羊。
  村长带着喜洋洋们来到了二号房间,密码的第一位是最小的双数,是社么呀?第五位是最小的单数,还有一位是多少呀?二号房间的密码是多少?请一个幼儿来按密码,其余幼儿念。(教师拍照功能)
  (5)房间三:运用单双数、相邻数和排除法破译密码,第一位数是最大的双数,第二位数是2和4的相邻数,第四位数是3和5的相邻数,第五位数是最大的单数,救出美羊羊。
  还有谁没解救出来?哎呀,这次的密码有难度了,村长要考考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密码的第一位是最大的双数,密码的第二位是2和4的相邻数)听清楚了吗?
  请小朋友从口袋里拿出操作板,密码的第一位、第二位是什么呢?想想村长刚才说了什么?好了吗?村长决定再来考考我们,这次更难了,要一下子说出第四、第五、第六位的要求,小耳朵准备好了吗?播放录音。
  有没有把三号房间密码破译出来?(找一错的来说)你来念念你的密码。你们的密码和他一样吗?(不一样)那你呢?那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密码呢?(重新听录音)请调整好密码。

  四、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真聪明,我们用智慧成功的救出了羊羊们,羊羊们逃出了狼堡。
  看!羊羊们又在青青草原上快乐地做着游戏,我们到外面和他们一起去玩吧!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喜洋洋与灰太狼》,带领幼儿离开。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对于老师抛出的问题能争这回答。并幼儿能自己产生问题:“看到钥匙上多个数字时,一位幼儿说这数字要排队吗?”边上的另一幼儿马上接着回答:“当然要,密码箱上的图片也是排着队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呀。”幼儿在问题的互动中自己初步了解了匹配的规律,活动有效,积极性高涨。并在最后赢得礼物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竖立解决困难的信心。

第32篇、大班数学活动身体上的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   
  2、箱子一个,小布袋若干。(里面各种物品,数量1—10 不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用说梦引起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   
  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   
  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   

  三、幼儿一起做游戏:摸宝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幼儿从箱中摸出宝贝后,打开数数里面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提问为什么是单数、双数。   
  2、一起做游戏1—2遍。   

  四、复习巩固延伸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   
  1、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   
  2、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什么东西是双数?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后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幼儿的发展并不充分,只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能基本区分单双数,但是在第二环节执教中,由于我的话语引导不够到位,幼儿在寻找身体上单双数的时候,并没有牵涉到身体的器官,所以对于身体的探索欠缺。

第33篇、大班数学活动好吃的食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条形统计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 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发现一组物品的数量特点。
  3. 对健康食品有一定的认识。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块积木人手一个,可拆分的横向纵向坐标。分四组,每组一筐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引出话题,我爱吃什么?讨论生活中我爱吃的食品。

  二、幼儿逐一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并用小贴片统计。展示条形统计的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食品图标将他们贴在横向坐标的下方。幼儿每人手中一个木块,依次将手中木块贴在对应的最爱吃的食品图标的上方。  
  2、观察小朋友的选择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食品选的小朋友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一眼就看出小食品的上方木块排列形成的柱形最高,小食品最受欢迎。)幼儿点数木块说出每种食品被选的人数。                 
  3、出示坐标,清幼儿观察坐标上的数字。对比发现,数字的间距刚好是小木块的高度。原来,我们不用点数数字块,只要使用尺子量一量每组柱子的高度就知道哪种食物有多少小朋友选了它。 
 
  三、小组统计。 
  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食品,请大家来统计一下,共有多少种?每种有多少个?      
  教师和小朋友一同讨论条形统计的具体方法。
   
  四、请幼儿观察每组统计的结果。
  教师:蔬菜和水果对我们身体有益,我们要适当多吃,而小食品虽然美味,但是没有营养,我们可以品尝,但是吃过量对身体有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身直观的体验来感知条形统计的方法和特点。大班孩子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的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设计围绕孩子们的操作体验,环环相扣,将抽象的条形统计深入浅出的在活动中诠释出来。教师将这一活动与健康领域进行整合,不仅仅是为了统计而统计,而是把这一活动作为建立孩子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的过程,促使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提升能力的活动。整体效果较好。

第34篇、大班数学活动摘果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能大胆的想象数字6、7像什么。
  2、感知7以内的数量,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3、能仔细倾听活动规则,并按规则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秋天果园场景     
  2、各种水果     
  3、篮子若干    
  4、数卡、实物卡     
  5、音乐《郊游》、《摘果子》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现在什么季节了?(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的水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果园郊游吧!(播放音乐进入教室)

  二、 基本部分:
  1、 你看到了什么水果?想吃吗?怎样才能吃到这些果子?我们要把摘到的水果放哪里?
  2、 老师这里有两个篮子,看看,这篮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几个××?(一起数)
  (每个幼儿一个篮子)看看,你们篮子上是什么水果?有几个?(请幼儿说一说)
  3、 幼儿自由摘果子 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摘果子吧!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一边摘一边数,不能多摘。(教师师范:边假摘边大声数1、2、3……)
  4、 摘好的小朋友自己或和旁边的小朋友数数,你摘的对不对,如多的就放到果农爷爷为我们准备的箩筐里去,少的再去摘。
  5、 你们的小手真灵巧,摘了那么多好吃的水果,谁来说说你摘了几个什么水果? 如:我摘了6个苹果。教师出示图片:6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6)还有谁摘的果子也能用数字6来表示?数字6像什么?6除了表示6个苹果、6个……还可以表示什么? 除了6个苹果、6个……还有谁摘了几个什么水果? 如:7个石榴。出示图片,7个石榴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像什么?7还可以表示什么?
  6、 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信朋友6、7,现在我们把摘来的水果送给他们吧!要求:边送边说:数字6我送你6个××。

  三、 结束部分:
  儿歌《数数歌》。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35篇、大班数学活动7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 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 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 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第36篇、大班数学活动小小邮递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双向标记,从不同方向辨别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较敏捷、准确地完成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认识单项标记。
  2、材料准备:1-10的数字卡;双向标记图片;小礼物若干(幼儿人数相同);楼房、10间房子;幼儿用书15页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认识双向标记,辨别标记所表示的方向及位置。
  2、指导要点:通过涂画、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双向标记,分辨物体的位置。

  活动过程
  1、按标记送礼物。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礼物想送给我的好朋友,你们能帮帮我吗? 提供10间房子及礼物,幼儿根据上下、左右标记送礼物。
  2、学习双向标记。
  师:谢谢小朋友帮我送礼物给我的好朋友。那我来教你们学一个本领——学习看双向标记。
  (1)出示双向标记图片让幼儿观察,教师讲解双向标记的内容。
  (2)出示双向标记,如。让幼儿根据标记给自己的“楼房”涂色。
  提问:涂色后的房子像什么?(楼梯)如图
  3、按标记送信。
  师:你们学到了本领后,你们可不可这座“楼房”中找出我要找的小动物呢?
  幼儿按双向标记,在“楼房”中找出相应位置的动物并圈出来.
  4、完成幼儿用书第15页。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认识单项标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让幼儿学习看双向标记,来辨别标记所表示的方向及位置,并体验活动的快乐。

第37篇、大班数学活动民族娃娃大联欢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6.7。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3.初步了解汉族、维吾尔族、藏族、满族服饰的特点。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PPT4页
  2.黑板简笔画:花盆、捧花
  3.蜡笔36支
  4.幼儿用书第9页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觉得咱们班小朋友数量多不多?幼儿园里小朋友多不多?我们国家共有13亿多人口,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才到十亿,多不多?
  2.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一样,有首歌这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我们人口这么多,但是很相亲相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出示PPT)
  3.介绍各族服饰的特点
  4.幼儿人每个民族的小朋友
  5.数一数每个民族来了多少位小朋友
  6.出示数字6   圈圈在哪里?(老师故意写错,让幼儿认识正确的写法)6除了可以表示6个民族娃娃,还可以表示什么?
  7.出示数字7   7像什么?
  8.数一数黑板上花有几多,老师装花盆说话,要几多花就用直线把花和花盆连起来
  9.完成幼儿用书练习题
  10.老师巡视幼儿完成情况
  11.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第8页
  12.讲解练习册解题方法
  13.小小书、放书包、轻轻拿、轻轻放,老师夸我好宝宝
  14.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38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一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一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一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三、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一组:游戏“时间超人”,一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一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二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第三组:时间时间对对碰。做《操作册》第六册第七页的活动“剪一剪、贴一贴”。
   
  四、游戏活动。   
  教师:老狼也学会了认识时间,我们去考考它。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电子钟面卡片12张,走到前面扮演老狼。幼儿跟在“老狼”的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边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第39篇、大班数学活动扑克王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牌的游戏,复习分类、排序、单双数,并尝试5以内数的分成。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熟悉扑克牌的花色。
  2. 物质准备:扑克牌5副、篮子5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其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扑克牌)今天呢,我们就要进入扑克王国来做游戏。
  师: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王国叫扑克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有四个军队,我们来看一看。(出示黑桃,红心,梅花,方块)
  师:今天啊,国王带着他的四个军队来招收新的士兵了,但是呢,不是人人都能当上士兵的,国王的军队只收勇敢、自信、聪明的小朋友。所以啊,国王出了3个关卡来考考我们的小朋友,只有成功闯过这3个关卡的小朋友才能成为国王军队的一员。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二:闯关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1)第一关游戏《分类排序》
  ① 师:国王军队一共有四个,首先呢,这一关要求小朋友们来选择一只你要加入的军队,把这种图案的扑克牌挑出来,然后再将你选出来的扑克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而且,需要小朋友们在2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②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 操作完成,请幼儿上去操作示范。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上来操作,你选择的是哪个军队?请你将这个图案的扑克牌选出来,并排列一下。
  ④ 恭喜小朋友们,你们成功闯过了第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
  (2)第二关游戏《5的分合式》
  ①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5的分合式)原来爱,第二关要求我们摆一摆5的分合式,可是我们只学过4的分合式,5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会吗?
  ② 复习一遍4的分合式
  师:4的分合式有3个,那我们来看一看,5的分合式有几个?(4个)小朋友们会不会摆,5的分合式需要2个小朋友合作才能完成。现在请2个小朋友为一组,动手试试看。
  ③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④操作完成,请幼儿上去操作示范。
  师:恭喜小朋友们,你们又成功的闯过第二关,现在还剩最后一关在等着你。下面我们进入第三关。
  (3)第三关游戏《区分单双数》
  ①师:最后一关考验我们小朋友们区分单双数的能力,而且啊,还要按照表格中的顺序(黑桃,红心,梅花,方块)进行排列。这次呢,需要4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来完成,请你们按照表格中的顺序,将扑克牌来摆一摆。
  ②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操作完成。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摆的跟老师上面摆的一样吗?
  师:恭喜小朋友们,你们成功通过了国王的3个考验,现在你们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

  三: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昂首挺胸,学一学士兵走路的样子,跟我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年龄特点,同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幼儿在扑克游戏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及增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40篇、大班数学活动9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和认识,如2的相邻数是1和3等等,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想象里和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卡若干    
  2、房子图10副       
  3、操作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2、(展示房子图),今天数字宝宝们就要搬家住进新房子了,可是他们买的房子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住在哪一栋房子。他们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把他们送到新房子里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请10名幼儿上前把数字宝宝送到新家,大家说说送的对吗?为什么?     
  4、数字宝宝住进了新房子,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所以2的邻居是1和3。
  (举例说5)同上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比一个数多1,比这个数少1,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     
  5、现在苹果宝宝也想找邻居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幻灯片)苹果“3”和“6”。
  师:苹果3的邻居是谁?苹果6的邻居是谁?  

  (三)游戏
  数字宝宝很高兴,他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他想和你们玩游戏。    
  1、游戏开始 :(纸牌乐)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组10张纸牌,一个红花,游戏开始时两个人猜:石头剪子布,赢的一方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说出他的相邻数。说对得红花,说错对方得红花。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2、(抢凳子): 
  你们都玩过抢凳子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和数字宝宝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规则:每人一张数字卡,14个小朋友13张凳子,音乐起,小朋友饶着凳子走,音乐停,小朋友就抢凳子坐,没有凳子的小朋友,报上自己的数字,并请出自己相邻的好朋友。提问: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是5和7?(因为我比5多1,比7少1)
  结束: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好邻居,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第41篇、大班数学活动逛街地图(逻辑推理、空间位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习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
  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近?那一条路线最远?
  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熊猫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样走呢?有几条路线?
  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1、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2、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3、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4、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第42篇、大班数学活动坐火车—简单循环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简单排序的规律特征。
  2.通过操作,让幼儿尝试按简单的规律排列物体。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情境主题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在美丽的山脚下,住着一只可爱的宝宝兔,这一天,天气晴朗,宝宝兔吃完午饭到小河边散步,他看到一群顽皮的小鱼在水里排着整齐的队伍玩摆尾巴的游戏。
  1.教师把红色和黄色的小鱼交替摆在小河里,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将小鱼排成之字队形,请幼儿观察小鱼的排队规律?

  二、布题
  互动一:小蝴蝶排队。
  天空中飞来了一群漂亮的小蝴蝶,他们也想想小鱼一样排队做游戏!
  1.教师摆出四只小蝴蝶(黄蓝黄蓝),请幼儿观察小蝴蝶是怎样排队的
  2.引导幼儿说出后面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蝴蝶,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莱维小蝴蝶排队。
  3.小蝴蝶排好队后想要一起跳圆圈舞,请小朋友帮助小蝴蝶排成一个圆圈。
  互动二:圈圈板排队。
  小朋友,今天还来了还多的好朋友,他们也想像小蝴蝶、小鱼一样玩排队的游戏。
  1.请幼儿动脑筋,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队来。排队的时候有许多方法,如圆形、直线、之字形。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将圈圈板按abab的规律排队。 
  
  三、评价练习。    
  小朋友看一下这几个圈圈板是怎样排队的?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然后按图中的循环排序规律,在空白处摆上相应颜色的圈圈板。    
  2.教师引导幼儿把放圈圈板的空白圆圈涂上与圈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第43篇、大班数学活动对号入座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感知是智慧的门户,操作是智慧的源泉,游戏则是智慧的引航员,“儿歌” “游戏”式教学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数学认知的最有力杠杆。幼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对数内在含义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于那些枯燥的数易学易忘,并带有很大的兴趣色彩。鉴于这一点,设计了一种“诗画”数学游戏,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变形、组合成有趣的象形图案,并配以趣味的儿歌,让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发现数与数、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与数、数与式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概括及推理联想能力。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魔术师的诗画内容、放大座位票一张、数图娃娃两张、视频展示仪。
  学具:座位票人手一张、数图娃娃人手一张、笔。

  活动过程:
  一、诗画导入,变数入宫。
  1、诗画导入。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客人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师: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2、变数入宫。
  师:哦,原来他是由许多数字组成的,你能找出这些数字藏在哪里吗?(教师将幼儿说的数字写出来。并请幼儿说出各个数字代表魔术师的哪个部位。)

  二、看票计算,对号入座。
  1、出示座位票,讲解要求。
  师:现在魔术师带大家去游戏宫,每人都有一张座位票,但没有告诉你们是几号,只在上面画有一些标记,如●=1,▲=2,请你们看看、数数算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就是你的座位号。如:●=1,▲=2     ●▲=(  )
  2、幼儿计算,对号入座。
  3、师生评价。(视频展示仪评价。)
  师:你是怎么得出座位号的?

  三、观察数图,寻找规律。
  1、出示一张数图娃娃的图片,观察讲述。
  师: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啦!
  师:数图娃娃是由什么组成的啊?(由图形和数字组成的。)
  师:这些数字之间藏着一个秘密,看看帽子和耳朵之间有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之间的分合关系。)教师小结。
  2、出示另一张数图娃娃,观察讲述。
  3、幼儿游戏。
  4、师生评价。

  四、趣味游戏,对应记忆。
  游戏规则:给幼儿30秒快速记忆数图娃娃的外型特征,然后请幼儿背转身,教师问表示各部位的各种形状。如:帽子——三角形,鼻子——菱形,大圆——头,小圆——眼睛,半圆形——嘴巴,长方形——耳朵。反复两次,可加快速度,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第44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减法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组成和十以内的加减法,将数学学习融入图片、游戏、生活中,让孩子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通过此活动让幼儿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和它们友好相处并保护好它们。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毛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鸟来做客
  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
  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 幼儿相互讨论 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 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 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
  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第45篇、大班数学活动20以内的分类计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积极探索尝试,引导幼儿进行20以内的分类计数。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读懂统计表,进行连加练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备用挂图一张 提前画好的统计表、无色的图片、备用挂图一张(磁性教具摆上方,统计表下方) 颜色卡红黄蓝各一个、鸭子、鱼、蝴蝶无色的各一个、(红黄蓝)若干 数字卡1(2)2(4)3(2)4(2)6 (1)7(2)9(1) 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1. 情境主题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和客人老师问个好。今天呀老师接到一个来自数学王国的电话,国王先生邀请我们去数学乐园玩。高兴吗?好的,让我们做上火车出发吧。(师幼做韵律操、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路上多热闹啊!
  1.小朋友数数路上红、黄、蓝色的汽车分别有几辆?共有辆汽车?
  2.谁的手里有气球?红、黄、蓝色的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
  3.马路边红、黄、蓝色房子各有几栋?一共有几栋房子? 我们继续(师幼做韵律操)
  2. 布题
  师:哎!是鸭子、鱼和蝴蝶,他们排好队在干嘛呀?咱们过去问问。你们好!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正准备比比谁的速度快,
  师:哦原来是在进行比赛呀。我们来看看参赛的鸭子、鱼和蝴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
  幼:红、黄、蓝。(出示统计表)
  师:1.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咱们来数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鸭子、鱼和蝴蝶各有多少只?        
  2. 请小朋友数数鸭子、(鱼、蝴蝶)公有多少只?        
  3. 鸭子、鱼和蝴蝶要进行比赛,小朋友们想想该怎们比呢?是的相同颜色的为一组,小朋友帮忙数一下红(黄、蓝)色的参赛的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贴出相应的数字宝宝。)
  3.评价练习
  师:鸭子、鱼和蝴蝶都有点累,咱们听一段音乐吧,小朋友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那动画片里都有些呀? (有泡泡、小美美、阿酷还有小龟)
  师:瞧!泡泡小美美、阿酷正在研究呢。他们想按照红、黄、蓝进行分类统计。  
  1. 他们想知道按红、黄、蓝三种颜色分,数数各有多少?
  2.然后泡泡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多少个?小美美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阿酷想知道三种颜色的共有多少个?
  3.最后还想知道红色(黄、蓝)的图形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帮他们,愿意吗?(每个小朋友发一张)      
  师:集体讲解。
  4.延伸   
  泡泡、小美美、阿酷特别感谢小朋友们,想不想邀请他们来咱们班区域里玩玩呢?我们邀请他们玩串项链的游戏,我们区域里有红黄蓝色的珠子,请小朋友用细绳子穿好后按颜色分类并算出红黄蓝色珠子各有多少个?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虽然此次活动环节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有所体现,但是活动并不是很让我自己满意,有部分牛幼儿参与时有困难、不积极,总结有以下几点:一、幼儿对统计图的认识还不是很好,虽然统计图的学习在前面已经接触过,我想在本次活动前应再次做铺垫,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能按时完成练习;二、因为大班幼儿刚刚接触10以内的加减运算,而此次活动涉及到连加的运算,并且我出示的实物数量太多,导致给幼儿的连加计算加深难度,这是今天的活动超时的主要原因。在以后的活动前应该对幼儿的已知水平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达成目标。

第46篇、大班数学活动好吃的西红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数数活动在游戏中体验群数的乐趣。
  2、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懂得在生活中利用10的群数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操作过程。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会数100以内的数              
  (2)掌握数量10的点数
  2、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份塑料棒(50根),人手一份小西红柿(30),若干根竹签。

  活动重难点
  学习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买来了很多西红柿,我想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看看我送给你多少个西红柿。
  2.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点数西红柿
  师: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
  (2)分享交流。 盘子里有多少个西红柿?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数得又快又准?
  小结:为了能又快又准确地点数西红柿,我们可以将10个西红柿串成一串,看看有多少串就知道有多少个西红柿。
  3.第二次体验数西红柿。
  (1)幼儿运用整十数的方法再次数西红柿。(教师引导幼儿将西红柿10个一串地串在绳子上。)
  (2)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们认为哪种数西红柿的方法好?为什么?
  小结:当物品的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用10个串一串的办法来准确点数物品的数量。
  4.游戏:“数塑料棒”。
  (1)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数塑料棒,理解10个群数的意义。
  (2)师幼共同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经过大班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懂得按两个两个的数数,孩子们也初步的了解了按群数来数数的含义,有了上学期的数数基础,本次活动能将物体运用整十的方法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起到了巩固和奠基的作用,本次活动我以谈话和出示西红柿树来直接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利用两个两个的数西红柿树上的果实。
  通过本节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第一环节第一次体验数西红柿,这个环节我利用有洞口的物品来代替西红柿,并给幼儿提供绳子,通过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西红柿的数量,操作完后,我发现孩子们都是两个两个的数,没有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马上转变策略,通过引导孩子们利用绳子串10个物品为一串,串完了以后,我们再来数一数多少串就知道总数。在这个环节,我应该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由自发的想一想我们要利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的数出总数,然后我利用孩子提出的方法来操作和验证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们共同寻找整十的点数方法,这样孩子对点数数量较多的物品有了思考和方法以后,对下一个环节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在最后的的游戏环节,我应该设一个比赛的场景或者一个生活场景,让幼儿用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又快又准的整十的数数方法来点数塑料棒,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参与性,又达到了孩子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47篇、大班数学活动四季舞会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数学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按规律排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序的。本次活动是在大班幼儿已有经验上的一个提升,以“四季舞会”为切入点,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鼓励幼儿大胆设计排序方法、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探索的能力,体验创新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探索的能力。    
  3.大胆设计排序方法,体验创新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主设计排序方法、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  
  难点:发现物体递增、递减的规律并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物体。       
  2.物质准备:  
  (1)彩旗两条:一条按红黄蓝规律排序;一条按2红2绿规律排序。  
  (2)彩链两条: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增的规律排序;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减的规律排序。  
  (3)幼儿操作《幼儿用书》17、18、19、20、23、24页,双面胶、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四季舞会”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最近我们一直在讨论四季,四季真美丽,我们开个四季舞会好吗?  
  (2)大家一起来布置会场,我们该如何布置呢?  
  (3)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布置会场的方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通过与幼儿讨论布置会场的方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彩旗和彩链的排列规律。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彩旗1,提问:这条彩旗上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它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  
  (2)教师出示彩旗2,提问:接下去应该怎样排呢?为什么?它是按照2红2绿的规律排的。  
  (3)教师小结:刚才两条彩旗,一条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还有一条是按照2红2绿的规律排的。如果把颜色的规律改变就能排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彩旗。  
   (4)提问:你想用什么颜色,排列成一条有规律的彩旗呢?  
  (5)教师出示彩链1,提问这条彩链有个什么秘密?你发现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什么颜色没有变?绿色是怎样变化的?  
  (6)教师小结规律:这条彩链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多的规律来排列的。  
  (7)教师出示彩链2,提问这条彩链跟刚才的一条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发现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  
  (8)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规律:这条彩链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少的规律来排列的。  
  (9)教师小结:刚才两条彩链,一条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多的规律来排列的;还有一条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少的规律来排列的。如果把数量改变也能排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彩链。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第48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3、4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小组活动:幼儿自由操作  
  “今天,我们要来玩“雪花片”的游戏,好不好?那请小朋友每次都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试试看你能分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  
  (2)集体活动:汽车开来啦  
  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  
  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数字的分解和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第49篇、大班数学活动相等与不相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相应的词汇“多、少、一样多”。  
  2、乐于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套操作材料(瓶子和盖子各不多于5个);幼儿计算用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和我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瓶子娃娃找帽子"  

  (二)幼儿操作,师幼讨论  
  1、瓶子娃娃找帽子   
  现在,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瓶子娃娃和帽子,那请你们先把自己的瓶子娃娃排好队,再为瓶子娃娃戴上帽子。观察一娃娃有没有都找到帽子?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   
  操作完的小朋友可以跟同伴说说你操作的结果?互相讨论一下娃娃为什么找到,那帽子有没有找到主人?  
  3、师幼共同探索  
  4、师小结  
  5、指导幼儿看计算用书并做练习

  (三)活动延伸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使娃娃和帽子一样多。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课程,特别是对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更是不容易理解、掌握的。《纲要》中也突出了数学与其他各领域及生活的联系,指出应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数学不再是抽象的逻辑知识体系,而是贯穿于幼儿生活和游戏之中有待于抽象的事物。

第50篇、大班数学活动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看图片尝试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在看、听、想、说、做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体验数学的魅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            
  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队的红苹果得数,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大家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某队和某队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  
  师:花园里有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又飞来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幼儿回答。   师:根据幼儿口述边讲解边板书:2+2=4,哦,那么这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两个数字宝宝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师引导讲解理解:2+2=4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考考我小问号.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红黄绿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红队可以选择黄队和绿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选红苹果多的一队)师:你们选谁?黄队接受挑战,请听题。(黄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队鼓掌)恭喜黄队得到一个红苹果。现在请黄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队都加上一个红苹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红苹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会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6号选手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第51篇、大班数学活动几点钟(量的比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2、学习分辨分针和时针,并了解他们呢之间的运转关系。
  3、学习记录整点。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时钟钟面10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入:嘀嗒嗒、嘀嗒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么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简单认识时钟的用途。
  ——提问个别孩子时钟的用途。
  教师小结:他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时钟。
  3、认识钟面的结构。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个时钟表面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长度不一样的指针,两根指针一样长吗?介绍短针名字叫时针(也是大哥),长针的名字较分针(也叫二哥)。钟面周围有数字,有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有12个数字,数字从1开始按小到大、顺时针方向排列。
  4、认识整点。
  ——你们有谁会看时钟吗?你是怎样看的?个别幼儿回答。
  ——请个别幼儿来拨动指针,拨出你想要的整点呢?(多请几个幼儿来演示,没拨一个整点就展示在前面让幼儿观察)
  ——提问幼儿时钟整点时发现了什么规律?(整点时,分针总是指着12的,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
  5、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教师拨动时钟让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教师小结: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无论是几点整,分针总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
  5、游戏:我拨时间你表演,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教师拨时间,幼儿表演。
  ——幼儿两两拨时间表演。
  6、教师小结:时间是很宝贵,过去的时间不会在回头,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抓紧时间,如在每一个时间段我们规定要完成事情要抓紧时间完成,节约时间,我们才有更多的游戏时间。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结合了之前看的“精品课”进行设计,活动流程基本都一样,但活动的效果却不理想,原因一: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这个活动最失败的地方。原因二:没有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
  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流程是完成了,但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没有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大部分孩子对整点都已经认识)调整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已认识整点的情况下,应把侧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方面。   
  另外这是孩子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虑到“幼小衔接”,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如以故事情节、情景的引入相对减少了,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学期兴趣,这种比较直接的教学方法孩子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相关的课堂纪律,让孩子清楚课堂纪律,才能自己管好自己。   
  在第二组的活动时,我同样也是按第一组活动时的流程进行,但做了小小的调整,如针对孩子已有整点的经验,我把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活动中通过操作时钟让孩子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通过几次操作观察,孩子基本上都能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同时活动中加入了少许的情景把时针说成大哥、分针是二哥,说时间的时候要先叫大哥再到二哥,通过这中具体的比喻孩子基本上都掌握了整点的认识,加入了情景孩子的学习兴趣也相对提高了。

第52篇、大班数学学习4的组成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4、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 (3号树和4号树) 。

  活动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兔说:“我们今天不玩了,我们回家去把拔的萝卜分一分,”请全班的小朋友帮小兔分一分,把4根萝卜分给兔妈妈和兔宝宝,兔妈妈和兔宝宝都要有萝卜,可以怎样分?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
  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 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 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第53篇、大班数学活动简单规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我发现自己低估了幼儿的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幼儿观察发现和感受AB、ABB、ABC等这些简单的规律,没有把幼儿的思维从生动的形象思维提升到初级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如果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与归纳的话,这样孩子不仅可以获得系统性的知识,更为以后学习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础。

第54篇、大班数学活动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2. 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
  3.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
  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每个有颜色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请你说说想看看第几层的第几间?”
 
  二. 出示“朋友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几栋不同楼层的新楼,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新楼里找一间房间住下。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三. 出示门牌,帮助幼儿认识。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间,住在一个小区里好开心啊!有一天,邮递员叔叔来送信,发现大家的房间上都没有门牌号码,送起信来很不方便。”“我想给自己的房间编一个门牌号码,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编呢?”
  2.讨论应该怎么编门牌,几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四.请幼儿自己做自己的门牌。
  1.幼儿制作门牌,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尝试理解双重序数的含义,并能记录下来。
  2.游戏:来做客。

  活动延伸:
  在教室走廊上贴上各种楼层的楼房图,请幼儿在游戏时间标上每个门的门牌号码。

  活动反思:
  我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我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双重序数理解。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发现法、赏识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一开始我所提出的目标掌握6以内的双重序数的关系,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一些,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楼房高度和房间数,供幼儿选择。另外,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反而一带而过,使得幼儿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设计好活动的过程,更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表现、反应,并及时予以帮助。

第55篇、大班数学活动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3、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4、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 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习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习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第56篇、大班数学活动比较多和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详细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

第57篇、大班数学活动快乐碰一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      
  2、进一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记录纸和笔。  
  学具:(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2)组成连线:做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的底纹,顶部写有6以内的总数,其他地方分为两排,可以使组成总数的数字或点子。

  活动过程:      
  1、快乐碰一碰。  
  “碰球”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复习6以内各数的组成。  
  找朋友碰一碰。请每个幼儿自己做一张5以内的数卡,贴在胸前,听音乐《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号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们合起来就是6。边唱边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与他握握手,碰一碰身体。唱完以后还要再说一说:×和×合起来是6。    
  2、操作活动。  
  填空格。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分合式填空格。  
  帮瓢虫找花。观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虫身上圆点的数量,请你连线帮瓢虫找花。  
  给邻居涂色。观察楼房里居住的动物,请你用相同的颜色给他们的邻居涂色。  
  看算式填空格,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对能独立思考,按要求认真书写的幼儿给与表扬和肯定。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第58篇、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自然测量的方法

第59篇、大班数学活动大嘴巴比多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4.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第60篇、大班数学活动不一样的车牌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有观察各种车辆特点的兴趣,知道车牌的用途。
  2、对一组数字出现不同的排列组合有兴趣,探索不同的排列组合的方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数字及常见的汉字若干。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新车的图片;数字板人手一份;汉字“沪、京、浙”等;记录纸人手一份等;

  重点与难点:
  知道相同的数字经过不同的排列会产生很多不一样新的数字组合。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车辆。
  1、  出示各种新车,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车辆。
  “认识图片上的哪种车?你喜欢那一款车,为什么?”
  2、  找找说说每辆车的异同,引出车牌的不一样。

  二、认识:车牌
  1、  知道车牌的作用。
  “尽管车辆的种类很多,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买了同一款的车。当马路上出现很多同一款的车子时,有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呢?”
  ——通过车牌号码。
  2、  知道车牌上有很多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 “车牌上有很多符号,都有些什么?”
  ——数字0—9;中国字:英语字母。
  3、出示汉字“沪、京、浙”等,知道这些中国字的含义。
  ——代表中国各个地区的简称。
  小结:车牌由汉字、字母和数字组成,这样就不会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车牌号码了,通过车牌我们就可以将车子区分出来。
 
  三、排列:不一样的车牌
  1、讨论:是不是相同的数字排出的号码就一定相同吗?
  2、操作:幼儿操作数字板,将“1、2、3”三个数字进行排列,看看可以排出哪些车牌号码。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重点和难点1:相同的数字经过不同的排列会产生很多不一样新的数字组合,鼓励幼儿一定要排出不同的数字组合。
  3、  交流总结:3个数字可以排出排出6种不同的顺序。
  4、  在给幼儿加上一个数字“4”,看看4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种顺序?幼儿操作记录。
  重点和难点2:交流——如何将数字排列整齐?
  以“1”为首时,4个数字有几个排序方法?
  帮助幼儿小结:以“1”为首时,我们就可以排列出6种不同的车牌号码,再算上当“2”“3”“4”打头时,就会有更多的号牌。

  四、延伸:鼓励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继续统计4个数字的排列,并记录,看看谁记录的不重复的数字组合又多又准确。

  教学反思:
  我对幼儿的生活经验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以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车牌,因此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从这次活动的情况看,其实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是极少的。因此,这个活动前,其实可以丰富小朋友的这些经验,把开始部分的内容变成一个活动来开展,接着让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车牌,有了前期的准备以后,小朋友对车牌数字变化的兴趣就会很高,能掌握车牌号码的数字排列变化。

第61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认识梯形,正确说出其名称,知道梯形特征。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等能力。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各种几何图形
  2、长方形、梯形纸各一张(人手一份),彩色纸条若干
  3、吹塑纸做的梯子,纸折的轮船
  4、画有各种几何图形的纸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大家学过许多几何图形,现在老师说儿歌,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好不好?
  1、圆溜溜,胖乎乎,滚来滚来真可爱。
  2、三条边,三个角,站着像小山,样子真漂亮。
  3、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稳稳当当最像样。
  4、四条边,四个角,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一样长。
  师: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图形,它和长方形很像,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出示梯形)大家看它像什么?(梯子),这是梯形宝宝,我们叫它梯形。(幼儿跟说)

  二、认识梯形
  1、现在大家一起数数,梯形有几条边?(4条边)梯形有几个角(4个角),对,梯形有4条边,4个角,,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梯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观察上下两条边的长短(师: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梯形的上下两条边长短一样吗?)小结:梯形上下两条边一条短,一条长。
大家再看看梯形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怎么样?(一样长)
  师:它到底一样不一样,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这儿有许多彩色纸条,咱们用它来量一量。先从上边这条边开头量,上边的边到下边的边是这么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从上边这条边的中间量,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最后从上边这条边的后面量,上下两条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好,现在我们把三条彩纸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呢?(一样)这说明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一样长,也就是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幼儿反复说)
  大家再看看梯形旁边两条边是怎样的?(斜斜的,像个小坡一样的)
  教师小结;梯形有4条边,4个角,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并且是平行的,旁边的边是斜的。其实梯形有好多种,今天咱们认识的是特殊梯形,等小朋友长大后再认识其它的梯形。
  2、幼儿动手操作,体验长方形和梯形的关系。
  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老师给每个人准备的长方形和梯形,大家把它们两个重叠在一起,折一折,变一变,看看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得到的结果。梯形两边比长方形多出两个三角形。请小朋友把多出的两个三角形折到后面,梯形变成了长方形。再把折到后面的三角形打开,长方形又变成梯形。
  3、今天我们认识的梯形宝宝真调皮可爱,喜欢翻跟头。瞧,它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    它又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       这样呢?   这样呢?对,调皮的梯形宝宝,不管怎样站立,它都是梯形。

  三、幼儿操作,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梯形,(出示梯子。轮船)梯子是不是梯形?(对,它每一个格子都是梯形)再看看轮船,船身是不是梯形?(对,它是一个倒立的梯形)
  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漂亮的图片,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看看图片上哪部分是梯形,把它用好看的颜色涂出来。
 
  四、作业展评
  请幼儿相互说说自己图片上画的什么?你涂的是那一部分?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 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第62篇、大班数学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 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第63篇、大班数学活动神奇的麦比乌斯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麦比乌斯圈。
  2、在麦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把剪刀、一张长方形纸条、一个有两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固体胶。
  2、过山车图片、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纸圈变魔术
  1、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张纸条,现在我要让小朋友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1:是个长方形的纸条 (恩,回答的真好,是从纸条的外形来说的)
  幼2:是一面白色,一面蓝色的纸条。(真棒,是从纸条的颜色来说的)
  幼3:纸条中间有一条黑色的线。
  2、师:恩,小朋友都回答的不错。那现在啊老师要来变魔术了哦,你们看仔细了哦。(教师用胶水粘合纸条的两头,变成一个普通的圈,展示给幼儿看)
  3、师: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啊?   
  幼1:一个圆圈圈。   
  幼2:像个汽车轮胎。(恩,回答的真形象,像个轮胎,也是圆圈圈)
  4、师:那如果我们用剪刀沿着圈上面的黑线剪开会变成什么呢?   
  幼1:变成一条直线。   
  幼2 :变成两个圈。
  5、师:好的,那你们来看老师实验一下好不好?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幼儿怎样沿着黑线剪纸圈)   
  我们先把纸圈接口的地方叠起来,沿着黑线剪一个小口子,然后把小剪刀伸进去沿着黑线慢慢地剪,你们看变成什么了呀?  
  教师出示剪下的两个圈。
  幼: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圈。
  6、师:恩,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圈。

  二、认识麦比乌斯圈
  1、师:老师这啊,还有一个圈圈呢,你们看看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仔细观察哦,然后再告诉老师。
  幼1:现在这个圈扭了一下,刚才那个没有。
  幼2:现在这个圈接口的颜色不一样的。(回答的真棒!)
  2、师:这个扭着的圈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的数学家麦比乌斯发明的。你们想不想来做像这样扭着的圈啊。
  3、师:你们觉得这个圈是怎么做的喏?看老师来给大家做一遍吧! 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强调:一头不变,另外一头拧过来,然后把纸条的两头用胶水粘合。
  幼儿练习制作麦比乌斯圈。教师巡回指导。 可能出现的错误:  
  1、幼儿没有把纸条拧过来,就直接把纸条的接头粘贴在一起。出错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理解拧过来是什么意思。  
  2、幼儿把纸条拧了两次,结果纸圈就扭了两下。
  4、师:小朋友把你们制作的麦比乌斯圈给老师看看喏,恩,有的小朋友啊做的很漂亮的喏,可是老师发现啊,有的小朋友没有做成功哦,和老师给你们看的不一样的。
  教师出示两个麦比乌斯圈,一个成功的一个不成功的,让幼儿观察哪里不一样,并让做趁工的小朋友帮忙完成。

  三、变化麦比乌斯圈
  (一)两等分的麦比乌斯圈
  1、师: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着黑线剪开纸圈,会变成什么样子喏?  
  幼1:变成两个圈  
  幼2:变成一个大圈
  2、师:好的,老师啊,把小朋友的猜想啊记录在这个记录表上,表示小朋友猜想的,小手形状是我们实验的结果,现在我就把小朋友回答的记录在上面,待会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想的对不对。现在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剪一下,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该这样来剪这个圈。
  3、师:我们把刚才剪的结果告诉老师,纸圈变成什么了呀?
  幼1:还是一个圈
  师:那我们比较一下,比原来的大还是小啊?
  幼2:要比原来的大。 教师在记录表中记录实验的结果:变成了一个大圈。

  (二)三等分的麦比乌斯圈 教师出示一个三等分的纸圈
  1、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纸圈上有几条黑线啊?    
  幼:两条
  2、师:那如果我们也沿着黑线把纸圈剪开,猜一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1:变成3个圈圈   
  幼2:变成4个圈圈  
  教师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记录表中,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如何来沿着线剪。
  3、师:小朋友看看自己剪的纸圈变成什么了呀?    
  幼1:两个圈圈    
  师:什么样的两个圈圈啊?一样大小吗?    
  幼2:不一样大小的,而且是两个圈圈连在一起的。    
  师:恩,变成了一大一小连着的圈,着两个圈还可以转动呢,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教师带幼儿一起试一下。

  四、说用处
  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麦比乌斯圈?
  欣赏图片:过山车;磁带等。
  教师出示一张过山车图片
  1、师:这是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见到过的啊?
  幼1:苏州乐园里有的
  幼2:游乐场有的,我见过
  2、那你们知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啊?老师来告诉你们把,她叫过山车,是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制作成的,小朋友啊,以后可以和爸爸妈 妈一起去玩一下。
  3、师:老师手里还有一样东西呢,这是什么呀?对啊,这就是我们早上做早操时候用的,叫磁带。它也也是和麦比乌斯圈有相同之处的。

  五、活动延伸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纸圈(有三条黑线的)如果我们沿着上面的黑线把纸圈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老师下次再和你们一起变魔术吧。

  活动反思:
  麦比乌斯圈是一个德国的数学家提出结论,是只有一个面封闭起来的纸圈,他的发现是数学史上的神奇发现,根据把纸的一端扭转180,再将两端首尾站在一起,这样就做成了麦比乌斯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制作了滑滑梯、过山车、立交桥,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64篇、大班数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写有5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图一张、活动图片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各一张,小蝌蚪六张(大小颜色等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出示背景图)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小蝌蚪,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帮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遇到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别根据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无蝴蝶结),列出5以内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确,才告诉它们该去哪找妈妈。
  鸭子1+4=5  4+1=5
  鱼  5-1=4  5-4=1
  乌龟 2+3=5 3+2=5
  大白鹅 5-2=3 5-3=2
  3、“开火车”游戏
  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也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同坐上小火车,去农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 幼儿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张火车票(5以内算式题卡),算出得数,坐上相应数字的“车厢”,排成4路纵队“开火车”。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的童话故事,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幼儿喜爱。本课程用这个幼儿耳熟能详的故事内容贯穿始终,用故事设置了游戏情景,借助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来逐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第65篇、大班数学活动单数、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要求幼儿能认出并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投影机、投影片、录音机、玩具火车头等。
  2.贴绒教具:1到10的数卡和小圆片各五份(每份小圆片60个)。
  3.写有1到10的长条形纸每组若干张。
  4.幼儿人手一份红、黄小花(一份为单数、一份为双数),人手一个几何形挂件和一张“魔术纸”(见图三、图四)。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知识宫。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知识宫去玩。在知识宫,老师要给小朋友好多好多的礼物,但这些礼物一定要小朋友认真动脑筋之后才能得到,你们愿不愿去?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找到了,这个图形就作为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幼儿进活动室)

  二、通过尝试。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放投影片1,幼儿通过观察,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到了座位。现在我还要考考你们,请半圆形一组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按从左到右顺数的顺序排队。(幼儿集体检查并认读)嗯,真不错,但是你们别以为这些数字很简单,它们里面还有好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试一试、找一找其中的秘密,好吗?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看小电影,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它们排队排得有什么不同。(放投影片1:6条鱼、5只虾)
  (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像6条鱼能两个对齐了排队,都成对的,与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双数;像5只虾这样两个两个排到最后还有一个单个的、不成对的,与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单数)
  2.第一次尝试,幼儿每人摆两份小花,并说出分别摆了几朵红花、几朵黄花,是单数还是双数。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桌上的小红花和小黄花都拿来试一试、摆一摆,然后告诉我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是单数还是双数。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摆,才能看出是单数还是双数)
  3.第二次尝试,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找出10以内有哪些单数、哪些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连知识宫的难题也难不倒你们,那么你们想不想再试一试、找一找10以内的十个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有绒布、数卡、圆片、纸、笔等,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试一试、找一找,看谁第一个把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找出来。
  (请一组幼儿到前面摆圆片,然后请幼儿回答是用什么方法找的?为什么l、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教师小结)

  三、加深尝试难度。迅速区分出10以内的单、双数
  1.放投影片2,请幼儿看看上面有些什么?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
  2.请幼儿找找自己身上或周围有些什么?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
  3.变魔术:请幼儿按要求将“魔术纸”上的单数(或双数)用彩笔涂满。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好不好?变出来了呢,就作为第二份礼物送给你们,现在听好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变……

  四、开火车游戏,出知识宫
  师:今天我们在知识宫找到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现在我们该乘着火车回家了,倪老师和吕老师做火车头,请小朋友看看胸前图形上的数字,是单数的到倪老师这列火车、双数的到吕老师那列火车,我们该出发啦……(放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第66篇、大班数学活动复习单数和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1)你砍在第几节?(2)分成了几和几?(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1)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67篇、大班数学活动森林旅行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5以内的加法”。
  2.2-5的数字组成式、人手一份看图列式图。

  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激活动机。
  (1)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师:我们来碰2个球。
  师:我出一个球;
  幼:我出一个球。
  师:2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3)师:我们来碰3个球。
  师:我出1个球;        
  幼:我出2个球;
  师:我出2个球;        
  幼:我出1个球;
  师:3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4)师:我们来碰4个球。
  师:我出1个球;       
  幼:我出3个球;
  师:我出2个球;       
  幼:我出2个球;
  师:我出3个球;       
  幼:我出1个球;
  师:4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5)师:我们来碰5个球。
  师:我出1个球;      
  幼:我出4个球;
  师:我出2个球;      
  幼:我出3个球;
  师:我出3个球;      
  幼:我出2个球;
  师:我出4个球;      
  幼:我出1个球;
  师:5可以分成几和几?(出示分合式)
  2.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呢?(幼儿简单讲述)
  (2)师:你们到过大森林里去旅游吗?今天,我就和你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出发吧! 第一道算式:3+2=5。
  (3)绿树环绕、草色怡人,这里的景色多美呀!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瞧,它们飞来啦。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有几只什么颜色的小鸟飞来了?飞到了哪里?)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有3只红色的小鸟飞到了大树上)
  (4)仔细看一看,又来了几只什么样的小鸟?谁会说?(又来了2只黄色的小鸟)
  (5)你们能把红色小鸟和黄色小鸟飞来的故事说一说吗?
  幼1:有3只红色的小鸟飞到了树林里,又飞来2只黄色的小鸟。
  幼2:树林里先飞来了3只红色小鸟,又飞来2只黄色的小鸟。
  (6)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幼:森林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你真爱动脑。怎样才能知道森林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合起来)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加法)
  (7)师: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你知道加法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吗?(加号)写“+”号时先写“—”(横),再写“|”(竖),要均匀。“+”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里表示3只红色小鸟和2只黄色小鸟合起来的意思,一共是多少只呢?(5只)看看还少了什么?(等号)写在什么地方?(在2+3后面写上“=”表示“是”的意思,也就是说“=”两边数目相同(同样多、一样、相等)。“=”号的书写是两横,因为表示相等,所以要上下对齐,宽窄空隙要适中。象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是加法算式,读作2加3等于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8)齐读: 2+3=5
  第二道算式:2+2=4
  (1)森林的深处还会有什么好看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前走,瞧!我们来到了哪里?(草地上)天上下起了小雨,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草地上长出了什么?(蘑菇)谁能把蘑菇长出来的故事说一说? 幼:草地上先长了2个大蘑菇,后来又长出了两个小蘑菇。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师:你说得真棒!
  (3)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加法)
  (4)师:谁来说说算式?(2+2=4)
  第三道算式:1+3=4
  (1)师:谁最爱吃蘑菇呢?
  (2)雨停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来到了草地上,它们准备来采蘑菇吃,你们看先来了几只?又来了几只?你能用两句话把这件事说清楚吗?
  (3)谁会问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4)用什么方法做的?(加法)
  (5)1+3=4,齐读。
  (6)师:离开了草地,森林里还会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呀,这里有什么?(小木屋)有几幢?你们猜谁会住在里面?(小动物)
  3. 分层练习,明析算理。
  小熊家
  (1)谁的家?家里有哪些熊?你们能向刚才一样,问一个加法问题吗?
  (2)用哪道算式来做,谁能来说一说? 例:房子里有1只大熊,1只小熊,一共有多少只熊?
  小马家
  (1)这是谁的家?这些马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2)你们能编加法题目吗?
  例1:马厮里有1匹大马,2匹小马,一共有多少匹马?
  例2:马厮里有2匹黄马,1匹棕马,一共有多少匹马?
  猴子家
  (1)哇,小猴的家好宽敞哟!它们都有玩些什么呀?你们能根据他们站的位置的不同编出加法题目吗?
  (2)除了站的位置不一样,仔细观察一下,它们身上穿的家长一样吗?
  (3)谁能根据小猴身上的衣服来编一道加法题目? 例1:树上有一只猴,树下有3只猴,一共有多少只猴? 例2:树下有3只猴,树上有1只猴,一共有多少只猴?
  例3:有2只猴戴红帽子,2只猴戴黄帽子,一共有多少只猴?
长颈鹿家
  (1)长颈鹿的家好美呀,有池塘、有大树、有阳光。你们能象刚才一样,也编出加法题目吗?和你边上的好朋友讨论一下。
  (2)幼儿编题。
  例1:有1只长颈鹿在喝水,4只长颈鹿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
  例2:有4只长颈鹿在草地上,有1只长颈鹿在喝水,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
  例3:草地上有2只长颈鹿戴蝴蝶结,有3只长颈鹿没有戴蝴蝶结,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
  例4:草地上有有3只长颈鹿没有戴蝴蝶结,2只长颈鹿戴蝴蝶结,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
  4. 寓学于乐,巩固深化
  (1)师:今天,我们一起到了大森林里去旅游,既看到了许多优美的景色,又学会了编加法题目,你们高兴吗?
  (2)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很高兴,瞧,它们还来了自己在游戏时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能编一道加法题目,小朋友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3)等一会儿,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份,看着照片编一编,编完了把算式题写在下面,如果你全部做对了,就请你的妈妈或者爸爸在照片上印上一个印章,最后别忘记写上你自己的名字。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第68篇、大班数学活动编制电话号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十以内认数的经验。  
  2、了解不同的编制能够出现不同的排列,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编制电话号码。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数字编制不同的号码。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活动前写好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幼儿用书《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过程:  
  1、交流电话号码: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用处?”  
  (2)教师有选择地记录幼儿提供的电话号码。  
  2、研究电话号码:  
  (1)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电话号码,寻找其中的规律:“通常电话号码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所有的电话号码有0————9)的数字组成。”  
  3、编制电话号码:  
  (1)教师发信号,幼儿记数字编制电话号码。  
  例:小兔家的电话号码的第一个数字是:2添上1的那个数。第二个是3和5中间的那个数。第三个是1至10里面最小的数。  
  (2)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用0------9的数字编制5位数电话号码,要求每个电话号码必须不同。  
  4 、 阅读幼儿用书:了解日常生活中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编制密码和破解电话号码时情绪高涨,反应强烈,能积极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同伴的电话号码。从而对加减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进行了强化,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第69篇、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70篇、大班数学活动七只小猴在哪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活动反思:
  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第71篇、大班数学活动玩具多又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数字1~5知道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宝宝卡片5张,数字宝宝5张
  彩色笔

  活动过程
  1. 小朋友们之前认识了一些数字宝宝,老师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它们的样子
  2. 出示数字卡片1~5,学生认读
  3.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好多动物宝宝
  4. 出示动物卡片
  5. 幼儿认图片上的动物,并数清数量
  6. 找朋友游戏
  7. 十个小朋友参与游戏,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的动物宝宝,其余小朋友唱儿歌《找朋友》
  8. 找到朋友的幼儿向小朋友展示卡片,其余小朋友认读
  9.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一页给玩具涂色的练习
  10. 看清上面的数字是几,就把下面的几个玩具宝宝涂上颜色
  11. 结束教学
  12. 家庭作业:完成幼儿用书第一页好朋友的练习

  活动反思
  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同伴间的交流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第72篇、大班数学活动数字花灯(几何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进行7以内数数,复习几何图形。  
  2,体验元宵节里的节日气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7幅房屋图片、(如图一)门内各有礼物一件(如图二)。  
  2,灯笼底版(如图三)、灯笼(如图四)。  
  3,色纸、剪刀、胶水、线等。  

  活动过程:  
  1,找礼物:  
  --“新年已经过了,小朋友收到的礼物是什么?”  
  A,出示小房屋,幼儿观察并回答:  
  --“一共有几幢房子?”“有什么不同”?“每种房子各有几幢?”  
  (引导幼儿从屋顶的形状、房子的颜色、窗的数量等进行观察、数数。)  
  B,请幼儿打开房门,找出礼物并数数:  
  --“你找到什么礼物?”“你的礼物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各有几个?”  
  --“哪些礼物的图形和数量一样多?”“哪种礼物的图形数量最多?哪个最少?”  
  2,做花灯:                          
  --“元宵节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看花灯)我们也来做花灯吧?”  
  A,幼儿每人一张灯笼底版图,去寻找形状、点数均对应的灯笼:  
  重点指导幼儿正确数数,同时正确辨认几何图形。  
  B,正确配对以后进行粘贴。穿上线,并用彩纸剪成流苏,装在灯笼上。  
  3,玩花灯:  
  --“让我们提着灯笼互相拜年吧!”  
  --幼儿寻找灯笼形状一样或点数一样的朋友,互相问好,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73篇、大班数学活动向左看向右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 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念。     
  3 体验游戏的乐趣。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 1~10的数字卡,PPT(演示文稿),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顺逆唱数     
  1 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数与逆数。     
  2 演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二、初步按照左、右方向判断物体的位置     
  1 演示PPT画面,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只苹果。     
  2 介绍方向标记“→”“←”。     
  师:看看,这表示什么方向?我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     
  3 尝试将方向标记和序数结合起来寻找对应的苹果。     
  师:请你找找从左往右数第四个苹果是哪只?我们可以用“4”表示。 
   
  三、根据PPT画面尝试双向排序与定位     
  1 根据方向标记为每一只小动物确定位置并用序数表示。     
  2 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找是哪个小动物,如“5”“2”。     
  3 根据表示小动物位置的序数找到对应的方向标记。
    
  四、通过操作体验同一位置的物体可以用不同序数来表示     
  操作一:引导幼儿根据方向标记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或根据序数画上方向标记,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判断方向、确定序数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二:引导幼儿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到对应的胡萝卜并把它圈出来,同时在后面相反方向标记下写出这个胡萝卜相反方向的序数。  
  
  五、延伸活动     
  1 把幼儿完成的操作卡展示在益智区,供幼儿互相评价、验证。     
  2 拓展幼儿关于排序的方法,如前后排序、上下排序、环形排序等。

  活动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加深了幼儿对不同情况下区分左右的认识。全班90%的幼儿对“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第74篇、大班数学活动开心鸭子和松鼠(8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  
  ——教师(出示一张“乌龟一家”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啊,乌龟一家出来玩啦,看,这儿有几只乌龟?他们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啊?  
  ——提醒幼儿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教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儿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  
  ——彩色的动物。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儿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儿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75篇、大班数学活动蜂蜜蛋糕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大图(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工具(棉签、回形针、小棍);笔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感知测量(8—9分钟)
  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1、阅读绘本前几页,引出问题
  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师:小熊猫从家门口走路5步,小老鼠它们也走路5步,它们是用什么测量的?
  【说出脚步,一种自然测量工具】
  师:这是它们走一步的距离,你们觉得哪个是小老鼠一步的距离?哪个是阿力走一步的距离?
  【幼儿进行选择正确的脚印】
  师:小老鼠走了5步的距离有多远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
  【老师示范测量,运用儿歌复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阿力走的长度,谁来测量一下?
  【请个别幼儿测量】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师小结: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5步,测量了5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3、再次阅读,发现秘密
  师: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小结: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们来发现一下。

  二:操作体验,探索关系(15分钟左右)
  1、幼儿测量
  师: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结果
  师:用回形针测量时测量了几次?用棉签测量用了几次?用小棒测量了几次?
  【师幼共同记录】
  3、发现关系
  师: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三:经验迁移,应用生活(6分钟)
  师:你们喜欢测量次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 小结:测量次数少一些会更准确. 你们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长高了,马上要上小学了,会学习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还有学习用品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常见的尺子,你们猜猜测量不同的物品时会选用哪种尺子呢?
  【引导幼儿选择量具,激发测量兴趣。】
  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要求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活动测量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脚步进行自然测量,最后回归到生活,测量我们的身高、教室等,对测量感兴趣,对进入小学学习根深的内容埋下伏笔。
  选择绘本内容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故事中。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简单易懂,可以快速地增进孩子的基础数学认知,促进思维发展。

第76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数、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双数的含义,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寻找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
  3.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认真探究的精神。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10以内的数。
  2.物质材料准备: 教师:ppt. 幼儿:写有1~10的数字操作板人手一份,练习纸若干,彩色笔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让幼儿说说有几动物?用数子几来表示?(6、7)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有谁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几只小动物想请王老师帮它们两只两只找朋友,都能找到吗?
  【评析】:引导幼儿玩“帮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知单、双数,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趣味化、游戏化,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现在老师还请了许多小动物和有1~10数字的板,请小朋友按板上的数字帮它们两个两个找朋友,都能够找到朋友的在相应的数字上画一个圆圈,有一个不能找到朋友,要单独排的数字不要画。
  2.幼儿说说是不是每个数字的动物都能两个两个排在一起?
  【评析】:《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按板上的数字继续帮小动物两个两个找朋友,并提出都能够找到朋友的在相应的数字上画一个圆圈,有一个不能找到朋友,要单独排的数字不要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进一步理解了单、双数的含义。

  三、游戏:巩固单数、双数----游戏“抱双、蹲单” 规则: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蹲下来,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站起来用双手抱住手臂。
  【评析】:玩“抱双蹲单”的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在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单、双数理解。

  四、寻找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哪些东西是单数的、那些是双数的。

  五、寻找电话号码中的单数、双数 现在请你们在纸上写上自己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号码,并在双数上画上圈圈,画完后说说单数分别是那些数字,双数号码是哪些数字。
  【评析】: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寻找单、双数,还有写自己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说说哪些号码是单数,哪些号码是双数,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学习了这个本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非常有用,现在我们到外面去看看,哪些东西是单数的,哪些东西是双数的吧!

  活动反思:
  优点: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该教师在设计本次活动时充分考虑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操作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和游戏中感知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一、注重活动游戏性、趣味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在活动一开始,教师创设“帮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并利用白板教学的优势,让幼儿帮助小动物两两配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单、双数的含义,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趣味化、游戏化,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玩“抱双蹲单”的游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单、双数理解。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快、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在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注重活动的操作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幼儿的很多经验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
  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通过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动眼、动耳、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索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既活跃了幼儿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活动的生活经验性。
  《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数学活动就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相联系的。
  1.在自己身上寻找单、双数。
  对于自己的身体,大班的孩子充满着兴趣。当老师提出在自己上寻找单、双数时,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说“我有两个弯弯的眉毛,我有一个鼻子,两个鼻孔,我有10个手指,我有两条大腿,我有10个脚趾头,我的衣服上有3颗纽扣......等等,在找找说说中,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在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里寻找单、双数。
  引导幼儿在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里寻找单、双数,这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为之非常感兴趣。教师根据数学活动的内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充满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关注数学知识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去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幼儿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真正体现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相结合,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和培养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建议:教师的数学概念的表述需更加严谨。
  当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获得认知时,需要教师用严谨简明的语言进行归纳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但该教师在语言组织上缺乏思考,不够简明清晰严谨。如在介绍分组材料及操作方法时,讲解得不够简明清晰,导致幼儿对操作的要求不够清楚,好些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未达到理想的操作效果。

第77篇、大班数学活动分析图形特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  
  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
  (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  
  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  
  3.操作活动  
  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讲解活动  
  ⑶操作  
  ⑷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后,将你们得到的礼物收好,下次再来练本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第78篇、大班数学活动我喜欢的动物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组织幼儿去上海动物园参观,孩子们玩得很愉快。回园后,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动物。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猩猩长得和人很像?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会那么长?大象跑步快吗?……于是设计了“我喜欢的动物”的活动。让孩子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再介绍给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儿也喜欢动物。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要爱护所有的动物。

  活动目标:   
  1、在变戏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图形拼贴各种常见的动物,并初步学习统计图形的数量。   
  2、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椭圆行等图形若干、纸、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已有经验迁移,引发兴趣   
  1、先说说幼儿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并说明理由。       
  有的说喜欢猴子,有的说喜欢小鹿,有的说喜欢大象,有的说喜欢老虎,有的说喜欢孔雀,有的说喜欢......       
  还有的幼儿喜欢的是动物园里没有的,象小猫小狗,小鸭小鹅......      
  2、图形宝宝要来变戏法,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想一想,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   
  3、幼儿相互讨论。

  (二)、幼儿拼图,师个别指导。   
  提示:大胆想象,拼贴不一样的动物。     
  有的拼出了小兔,有的拼出了长颈鹿,有的还拼出了小山羊...     

  (三)、探讨交流   
  1、说说贴了一个什么动物,用了那些图形?   
  2、数数每一种图形用了几个?   
  3、想想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记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幼儿个别操作、演示   
  4、全体幼儿统计图形,师个别指导。   
  5、幼儿之间相互作检查。

  (四)、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那一种统计办法最合适。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之前在数学领域一直是我的一个弱项,因为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更严谨,也枯燥,如何让孩子很有兴趣的接受知识,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体会到了,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第79篇、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球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让大班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选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巩固对球体的认识
  1.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让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结束活动
  在复习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师:电话铃响,老师接(经理需要球体的商品),小朋友愿意加工球体的产品吗?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样做球体,(教师边说边示范)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圆,做好后还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小朋友会做了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到加工厂去做球体的产品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喜欢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

第80篇、大班数学活动我们乘车去朋友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亮亮由于身体原因已经几天没来幼儿园了,孩子们挺想念他,都想去看望他。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该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到亮亮家去”这一情景激起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车必须知道什么等问题勾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在看路线图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幼儿提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省线的路线的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的模拟乘车,让幼儿体验了乘车过程,应用了8以内加减的知识。

第81篇、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数字“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索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0”的含义   
  (一)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⑴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⑶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⑷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   
  ⑸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⑹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⑴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   

  (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收拾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还比较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领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认识“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认识“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经验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认识: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后在探索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反思活动,我发现: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游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游戏玩法,从中学到知识;在探索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行“闯关”游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第82篇、大班数学活动小动物装电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加减,进一步学习看图编应用题。
  2、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在合作与竞争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卡片6张、太阳、月亮、星星图片、水果卡片若干。
  3、抢答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3个,小红旗一面。

  活动过程:
  1、引题
  小动物们要装电话了,可是小鸟、小狗、小猫还没有电话号码,你们愿意帮忙给它们设计几个6位数的电话号码吗?今天我们用比赛的形式帮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大家分成三个队,太阳队、月亮队、星星队,三个队来比赛。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水果奖品,你们想得到水果吗?最后胜利队,还将得到一面小红旗呢。
  2、小鸟家的电话号码
  ——首先,我们为小鸟设计电话号码。第一轮比赛是必答题。每个队由一个小朋友回答一道题,答对一题,奖励1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将得到的水果贴到各队的英雄榜上。看哪一队得到的水果最多。
  ——答题开始。太阳队请听题:1+6=?       
  回答正确,太阳队得到一个水果。
  ——月亮队、星星队依次进行。
  ——现在,老师根据小鸟图编应用题,每队由一个小朋友先说出是加法还是减法,老师列算式,小朋友算得数。
  ——老师编加法和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三队依次由一个幼儿答题。
  ——小结:第一轮比赛结束,得到了6个数字,就是小鸟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在卡片上)。再来看看各队的水果数,太阳队×个水果,月亮队×个水果,星星队×个水果,加油!
  3、小狗家的电话号码
  ——第二轮设计小狗的电话号码,请每队各编一个加法应用题,和一个减法应用题(观察小狗课件编应用题)。编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
  ——编应用题要有2个已知数,提出1 个问题,如老师刚才编的应用题,有2已知数:3个红色三角形和2个蓝色圆形;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图形,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叫加法应用题。
  ——先请太阳队一个幼儿看小狗图片编加法应用题,其他小朋友仔细听题,说出算式,教师板书。(依次进行)教师举例编减法应用题,比多少用减法计算减法应用题。
  ——依次再请各队一个幼儿看小狗图片编减法应用题,方法同上。
  ——小结:第二轮仿编应用题,得到小狗的电话号码是××××××(教师记录),再看各队的水果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4、小猫家的电话号码
  ——第三轮,抢答题,设计小猫家的电话号码,看小猫课件编应用题。每队选一名队长,队长把乐器当抢答器,当老师说:准备!开始!队长敲响抢答器,必须在老师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哪一队先响,就请那队的小朋友编一个应用题,大家听题说算式,教师板书,每编对一个应用题,得到一个水果。
  ——好!准备!抢答开始。
  ——幼儿抢答应用题。
  ——小结:经过这一轮抢答,得到小猫的电话号码是××××××(教师记录)。抢答环节,太阳队得到某个水果,月亮队得到某个水果,星星队得到某个水果。
  5、结束
  ——三轮比赛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数,某某队得到水果数最多,某队和某队水果数也很多。奖励某某队一面小红旗,队长举旗与小朋友欢呼,鼓掌、喝彩!
  ——通过比赛,我们有了小鸟、小狗、小猫的电话号码,现在我们把电话号码送去小动物家。走出教室,结束。

  活动反思:
  能够运用数字1——9进行多次不同的组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结合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从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第83篇、大班数学活动编译密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编译和破解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lo以内的加减、单数、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锻炼幼儿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运算,培养幼儿的运算兴趣。
  3.让幼儿充分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电话号码卡两张;l一10的数字卡;
  幼儿准备:熟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册、铅笔、橡皮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昨天晚上,我接到从我们班转学的豪豪小朋友打来的电话,他说很想你们,那你们想不想他?如果想他,怎样和他联系?(让幼儿自由讨论,引出打电话的想法。)
  师:他家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x,(出示电话号码)我们来数数他家的电话号码是几位?(幼儿一起点数)他家电话号码的第几位数是几?
  2.破解密码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①破解密码——复习巩固设疑激趣师:豪豪想我们了,就打来了电话,你们如果有事要跟老师讲,也可以给老师打电话。你们知道李老师(配班老师)的电话号码吗?不过,她的电话号码是带密码的,我想请你们解一解、猜一猜。破解密码:师:李老师电话号码的数字分别是:第一个数是2和4合起来的数,第二个数是……第三个数是…···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 验证号码:师: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 李老师(电话铃声响后:孩子们,这是我的手机号码,如果你们有事可以给我打电话,待会儿请把我的电话号码记录在电话册上,希望你们以后到了小学后,我们能保持经常联系,因为你们永远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修改密码——发散思维  如:“6”的算式密码除了“5+1”,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密码?
  ③互解密码——督促检查  请幼儿互相交换电话密码,进行口算、验证及修改。
  (2)复习、巩同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及序数。
  ①破解电话密码师:我的电话号码也是带密码的.我设置的密码和李老师的不一样,请你们认真听一下,解一下。请听题:第一位数字是“倒数的第五个数”,请问这个数字是几?第二位数字代表什么也没有。第三个数字是“4和6是它的相邻数”,这个数字是几?……·
  ②验证电话号码
  3.编译密码:
  (1)师:你们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请你把它们也编成密码,待会儿让大家破解一下。
  (2)幼儿各自编译自家的电话号码。
  (3)幼儿互解密码并验证。
  4.电话联系小知识
  (1)师:假如你的好朋友转学到了外地,在拨打电话的时候,前面应加拨什么?(所在地区的电话区号)我们的电话区号是多少?(0512)
  (2)师:假如你的联系电话改号了,你怎样做才能和好朋友继续保持联系?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老师和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录到自己的电话册中,并保持经常联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运用编译和破解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锻炼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运算;分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发现我们班幼儿在10以内的运算方面掌握得还比较好。

第84篇、大班数学活动小花被(空间位置、数的认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第85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 “<”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班的幼儿认识了等于号,却没有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有现实的需要。再者,我认为本活动趣味性较强,能吸引幼儿,并且有肢体活动参与。选材符合新《纲要》精神;既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又是幼儿所感兴趣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两个数字娃娃的中间,用肢体动作表示大于号或小于号。
  游戏数次,可以让幼儿集体扮演大于号和小于号。

  三、学习变不等式为等式。
  我们的等于号可不开心了,它说小朋友认识了新朋友就把它忘了,它也要来做游戏。
  怎样才能在5和7,4和8的中间放上等于号呢?
 
  四、幼儿作业练习,巩固知识。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
  3.集体检查

  五、室外延伸游戏
  我们找朋友一起来玩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1.活动目标达到,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还要加强练习。          
  2.数字宝宝头饰准备不够多。          
  3.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学习过程积极主动。

第86篇、大班数学活动2的分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 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难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盘子两个、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讲解示范:
  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和1部分数。

  二、 自身体验:
  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 请幼儿自由尝试: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四、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活动反思: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

第87篇、大班数学抽奖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第88篇、大班数学活动谁是猜拳高手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1、活动来源——真实生活情境
  大班幼儿好胜心强,喜欢竞赛性游戏,但常会为了赢输而起争执,原因之一是统计方法不合理,记不清输赢。本次活动通过“谁是猜拳高手”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探索统计方法,既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2、活动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经验
  梳理、归纳、概括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本活动以经验呈现——概括提升——巩固运用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感受统计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价值——培养统计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统计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本活动不仅发展幼儿的计数、比较数量等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辩析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记录的方法,有助于培养统计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萌发对统计的兴趣,感知统计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
  3、知道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在经验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竞赛性游戏的经验
  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黑板、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取队名,营造气氛
  “我们要在男孩和女孩之间举行一次猜拳比赛,先为自己队取个名字。”
  2、猜输赢,激发兴趣
  3、想办法,引出比赛
  “两队都有希望获胜,到底谁能赢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认为应该怎样比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设想比赛方法:如男女对抗,赢的人数多的队获胜;组内选拔,选派获胜次数多的人参加总决赛等)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经验呈现,概括提升
  1、第一轮游戏,运用自己的方法统计(游戏方法:男女对抗)
  = 1 * gb3
  ①二人游戏
  = 2 * gb3
  ②集体交流
  交流游戏结果并引出统计方法 “你和谁比?赢了几次,你是怎么记住的?”
  = 3 * gb3
  ③小结 肯定幼儿的方法,知道在数据少的情况下,可以用简单方法统计。
  2、第二轮游戏,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统计
  = 1 * gb3
  ①为失利的队鼓劲,引出第二轮游戏(游戏方法:队内轮流比赛,每队选出一位猜拳高手,进行总决赛)
  = 2 * gb3
  ②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统计记录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是否明确操作要求,记录的方法,提醒幼儿及时交换玩伴。
  = 3 * gb3
  ③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
  幼儿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介绍记录的方法 “你和几个人玩了?你赢了几次?”
  “你是用什么记号表示的?”
  = 4 * gb3
  ④教师归纳概括,引入新经验
  用简洁的符号记录次数,有一定的条理性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
  从原有经验中归纳提升出新经验,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
  视幼儿的经验随机调整

  三、巩固运用,感受体验
  1、第三轮游戏,运用新经验统计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方法的运用,个别指导
  2、交流分析统计记录
  采用幼儿介绍与同伴观察两种方法交流分析记录方法。
  “从记录上你能看出些什么?”

  活动反思
  《指南》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或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发展,从而间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89篇、大班数学活动欢乐抢答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孩子们对于枯燥的数学一直不感兴趣,所以学得也不是很好,通过看电视抢答题目,使我不由的想到何不利用这一形式来上数学课,孩子们在这么轻松地环境下学习,肯定会学得轻松,并能增加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土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6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3张。
  2、抢答器三个,统计牌,山羊、小熊、小猴图片各一张。
  3、水果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来到欢乐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 让幼儿大声的喊出口号。   (2)教师介绍三个方队:山羊队、小猫队、小猴队。
  (3)介绍游戏的奖品(三种水果)。
  2、快乐数学第一关必答题:
  (1)教师讲解比赛规则: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个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拿到水果贴到自己的英雄榜上,看哪一队的硕果个数最多,请各队的一号选手作好准备。
  (2)答题开始,请听题2+3=? 
  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得一个水果。
  (3)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4)观察英雄榜,数数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
  3、进入快乐数学第二关“我说你算”。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1)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像我一样给它编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2)我这里还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各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放在心底。
  (3)挑战开始,山羊队可以选择小熊和小猴队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答对了,就得到一个水果。
  (4)关注英雄榜上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4、进入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说题目,你们用数字算出来。
  (2)各队推选一名幼儿为队长,请队长拿好抢答器,教师讲述抢答规则:我说题目,然后说抢答开始,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
  (3)抢答开始。
  (4)各队关注英雄榜,统计各队总得水果总数。
  (5)给优胜的一队发奖。
  5、“快乐数学,快乐无限!”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

  活动反思:
  这节课选材比较地新颖,幼儿对此非常地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较高,在第一回合必答题中,每位选手表现都不错,每队都得到了相同的水果数,但第二回合由于我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太少了显得有些薄弱,但孩子们之间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因为水果得数有了差异,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抢答题,是体现幼儿之间的荣誉感、灵活性、反应能力最强的部分,孩子们的精神都紧崩着,小猴队的选手反应非常的灵敏,回答问题也非常的准确,致使他们的总成绩第一。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还是犹意未尽,其他两组一点都不服输,说下次再来,由此可见,孩子们对这样的形式非常的喜欢,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可多采取这样的形式。同时对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敏捷性等的培养都有利。

第90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等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二份,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及等分后的一份叫整体的二分之一。
  2.培养幼儿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操作材料若干(绸带、橡皮泥、米、苹果)。
  2.工具若干、(尺子8条、剪刀8把、水果冻盒人手2个)教师示范用物、小刀一把、天平一架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各一套。
  3.背景图一幅(宝殿)、金钥匙一把、判断卡若干。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索实物的二等分)
  1.提出要求: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绸带、,橡皮泥、米、苹果。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这些实物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就是分后的两个部分是一模一样的(重复一次,加以强调),可以利用尺子、剪刀、水果冻盒这些工具来分。
  2.幼儿尝试(放音乐),教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时间5分钟)。
  3.反馈尝试结果。
  A.提问:
  ①(出示绸带)小朋友刚才你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绸带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对折、用剪刀剪开、用手撕开)如果绸带很长很长,不好直接拿起来比较,又该怎样分?(用尺子量)
  ②(出示米)把米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怎么分,用什么工具来分?(用水果冻盒量出两杯,这一杯和另一杯一样多)可如果米很多,这样分起来要很长时间,用什么方法会省事一些?(大杆秤)
  ③(出示橡皮泥)橡皮泥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分开比一比)下面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是否准确(教师实验称重量),小朋友的眼睛虽然很亮,可是用仪器测才是最精确的。
  ④苹果你们又是怎么分的(用刀切),对了,老师没给你们准备小刀,所以小朋友就不知怎么办了,现在老师也看准了把它分成两瓣,用刀切时可要注意安全,别伤着手,如果要更准确些就可用天平称一称。
  B.教师小结:像这些实物,我们把它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叫二等分(幼儿跟读),什么叫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学习几何图形的二等分,探索怎样的图形可以“二等分”
  1.提出要求:(出示几何图形)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可二等分,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是几何图形,现在请小朋友用折的办法把几何图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儿尝试,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可以相互讨论。(放音乐)
  3.幼儿反馈尝试结果。
  A.提问:
  ①(出示所有图形)哪些图形可二等分?(幼儿讲,教师演示)
  ②哪些图形不可以二等分?为什么?(因为它们对边不一样长)
  B.比较等分后的结果。
  (出示长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等分后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相比哪个大。(原来的一份大)分后的一份正好是原来的一份的一半,我们把这一半叫做整体的二分之一(老师手势演示)。

  三、游戏“抢金钥匙”
  1.讲解要求和玩法(出示背景图)。下面我们来玩抢金钥匙的游戏,游戏时我们分成两组(一二组合为一组,三四组合为一组),每组都要回答许多题目,就是区别这些卡片上的实物是不是二等分,记住每人只答一题,答对了前进一步,再请后面的小朋友答,后面的若答错了,请别的小朋友帮忙,哪队先拿到金钥匙哪队为胜,回答是不是二等分声音一定要响亮。
  2.幼儿游戏,教师判断幼儿答得是否正确,如错误禁止前进。
  3.游戏结束。×队拿到了金钥匙,下面就让我们整理好操作物品(教师示范),跟她们到宝殿里去玩(结束放音乐)。

  活动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第91篇、大班数学示活动5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能用印章进行记录。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雪花片、小印章、作业单、印泥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能熟练操作作业单

  活动过程:
  1、集中幼儿注意力 “今天,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高兴吗?”
  2、“可是今天我有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教师出示5个水果,“我准备了几个水果,一个盘子里放不开,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盘子里,谁想来试一下?”“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我就忘了“教师示范记录。
  3、“现在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出示雪花片,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4、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6、幼儿操作作业单、巩固5的组成。教师最后和幼儿一起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活动反思:
  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第92篇、大班数学活动数学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
  师:数学宫到了,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
  师:汽车停好了,我们一起进数学宫吧。

  二、闯关游戏
  1、录音: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
  师:进数学宫还得闯关啊!让我们看看闯关的要求是什么!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
  师:嘿!嘿!我说数字2。
  幼儿:嘿!嘿!我说数字6,2和6合成8。
  2、录音: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投掷。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数,然后站在线上投到相应的数篓子里。 (幼儿分组检查)
  3、录音: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报得多。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听一个数,请你说说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4、录音: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请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数一样的就是爷爷送给你的礼物。

  三、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
  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礼物开着开汽车回家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单一学习数学,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数学宫》这个游戏,将加减法应用于数学宫的闯关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第93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尝试看情景图编应用题。
  2.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灵敏性及幼儿的尝试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作业单若干、投影仪、多张投影片、录音机、磁带、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1.游戏“开火车”,复习6以内数的加减。
  师:我们班小朋友聪明吗?(聪明)聪明屋中的金龟子大姐姐要请我们去做客,她呀,要证实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现在就让我们到聪明屋中去吧!怎么去呢?让我们来开火车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老师出示式题卡)
  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如3+1= 6-1= 0+4= ……)
  幼:嘿嘿,我们的火车4点开。(……)
  放开火车的音乐。(师生齐做开火车的律动)
  2.游戏“又有香蕉又有梨”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师:到了,看看,金龟子她们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小朋友的呢?――导出“又有香蕉,又有梨”的游戏。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6)
  幼: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1只梨。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3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5)
  幼:又有香蕉,又有梨,3根香蕉,2只梨。(多玩几次)
  3.游戏“拼数”。
  师:刚才小朋友对得真好,王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拼数好不好?拼几呢?(举手指)(集体、个别练习几次)
  师:我说几你对几?
  幼:你说×我对×,×和×合起来是×。
  师:(如竖4个手指头)我说3,你对几?
  幼:你说3,我对1。(同样方法玩4~5次)

  二、看投影。尝试编6的第二组加减应用题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很好,又认真又守纪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龟子为我们准备的小电影并回答问题吧!
  1.投影(一棵落叶大树)。
  师: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大树)秋天,大树落叶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几片树叶?(4片)秋风一吹,又落下了两片树叶(抽拉图片演示),那么地上一共有几片落叶呢?(6片)你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尝试回答:4片和2片合起来是6片树叶,或说出“用加法算出来的”)列成算式怎么列呢?(幼儿:4+2=6)这式子中的4、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上横式4+2=6)幼儿尝试回答“4”表示先落下的4片落叶,“2”表示又落下的2片树叶,“6”表示一共落下的落叶数目。
  2.编题。
  师:我们再看看这6片落叶一样大吗?(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2片)几片小一些?(4片)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4+2=6不同。
  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2片大一些,4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2+4=6)(教师在投影上摆上横式2+4=6)这式子中的2、4、6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指4+2=6、2+4=6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好,现在就来考考你们――出题目,投影打出题目:
  8+5=13 7+9=16 4+6=10
  5+8= 9+7= 6+4=
  幼儿尝试回答。(师生齐做题)
  小结:以后我们看到这样的题目也就知道了,它们加号前后两个数字互换位置得数不变,那么我们看到上面这道式子就能想到下面相关的式子。
  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复片小兔)你们看看,6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2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列式6-2=4,式中的6、2、4分别表示什么?方法同上)
  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教师抽拉图片提示6-4=2)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6-4=2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地上有6片树叶,白兔姐姐拾去4片,地上还有几片树叶没拾?”
  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师:我们再看看这6片落叶一样大吗?(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2片)几片小一些?(4片)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4+2=6不同。
  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2片大一些,4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2+4=6)(教师在投影上摆上横式2+4=6)这式子中的2、4、6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指4+2=6、2+4=6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好,现在就来考考你们――出题目,投影打出题目:
  8+5=13 7+9=16 4+6=10
  5+8= 9+7= 6+4=
  幼儿尝试回答。(师生齐做题)
  小结:以后我们看到这样的题目也就知道了,它们加号前后两个数字互换位置得数不变,那么我们看到上面这道式子就能想到下面相关的式子。
  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复片小兔)你们看看,6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2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列式6-2=4,式中的6、2、4分别表示什么?方法同上)
  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教师抽拉图片提示6-4=2)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6-4=2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地上有6片树叶,白兔姐姐拾去4片,地上还有几片树叶没拾?”
  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投影A“小猴吃桃”情景图(即图上一只小猴,前面4只完整的桃子,旁边2只桃核),幼儿列式:6-2=4
  投影B看图示编题,幼儿编:天上有4朵云彩,又飘来2朵,天上一共有几朵云彩?幼儿列式:4+2=6
  投影C看情景图“小朋友爱劳动”。(幼儿擦桌:有6张桌子,已擦好4张)幼儿列式:6-4=2
  投影D看几何图列式,幼儿列式:2+4=6,3+3=6,1+5=6,4+2=6,5+l=6
  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自己动脑筋想一件事情来编编看,这四道式子随你编。(四道式子的投影打出即: 4+2=6,6-4=2,6-2=4,2+4=6)
  师:小朋友编得真好,有的还想编,这样吧,你们桌上有图……等几幅,可以看着编题,在图片下列式并写出得数,另外金龟子除了让你完成编题列式作业外,还让你们完成下列作业。
  ①剪格纸(复习分解组成),教师提供方格纸,每一张数目小于或等于6。如:…… 幼儿随便剪开成两份, 如:列分合试5(1和4)
  ②看图列式计算,如:列式4+2=6;列式5-2=3
  ③看分合式盖实物印章(作业纸上写好分合式,如6(2 和4);5(1和4);4(2和2)……提食物印章,根据相应分合式幼儿盖章
  ④看实物写数字分合式(同③相反)
  3+2 4
  ⑤连线,如 6-2 6
  1+3 5
  1+5 4
  ⑥打勾 3+ 3 =5或4+1= 4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减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第94篇、大班数学活动鱼儿游游游(学习6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    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    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      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      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      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      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      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      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      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      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      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2.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95篇、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田野背景图一张,虫子一条,刀笔一把, 记录纸一张,音乐磁带
  学具:虫子若干,刀笔人手一份,记录纸、记号笔若干,害虫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蜻蜓,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出去玩,好吗?那我们出发吧!”
  (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2、出示背景图
  背景图(一)
  师:“小蜻蜓,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稻田)
  “对了,这块稻田真漂亮,金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背景图(二)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么乱呀?”
  “小蜻蜓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原来是害虫在捣乱。”
  师:“看!金老师把稻田里的一条害虫抓起来了。呀!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啊?”(引导幼儿说出一节一节的)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是一节一节的,,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节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
  老师帮它取了个名字叫:“六节虫”。
  师:“六节虫很厉害,它们会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都吃掉。那你们想一想,又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蜻蜓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二、操作、探索捕虫方法
  1、师:“看!这就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现在就请小蜻蜓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去消灭“六节虫”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把“六节虫”分成两段,看看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发现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探索。
  3、交流经验: 请个别幼儿示范,呈现所有分法。
  教师小结:原来消灭六节虫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
  4、再次探索
  师:刚才,小蜻蜓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现在请你们把所有的方法都去试一试,这一次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请小蜻蜓用最简单、最不容易漏掉的方法来记录。
  5、再次交流经验,让幼儿自己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并说明原因。

  三、游戏“捉害虫”,巩固学习6的组成。
  师:农田里除了有六节虫,还有很多害虫呢!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捉害虫”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老师这里阿有许多害虫的卡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阿?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和我来玩这个游戏,当老师把卡片洒下去的时候,你猜猜看,老师抓到了几只瓢虫,几只蜘蛛阿?交换幼儿游戏。
  提要求: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卡片,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来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师:“小蜻蜓们真能干,消灭了这么多害虫。金老师还收到了农民伯伯的一封信呢!信上说外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七节虫,想请我们小蜻蜓帮忙,你们愿意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随音乐飞出教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96篇、大班数学活动抽奖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9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 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 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总是拿不到奖。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奖的原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 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 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 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10个小朋友轮流拨 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 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 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幼儿:因为黄色在圆盘上占得地方多。所以指着它的可能性就大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
  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 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10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 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 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
  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是不是你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黄色球多,白球少。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两个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一个是文具转转转,另一个是水果转转转。文具转转转设3个奖项: 1个文具盒, 1支铅笔, 1块橡皮。水果转转转也设了3个奖: 1个大西瓜, 1串葡萄, 1个苹果。想不想动手试试?那我们一起到美工区,亲自设计一个好吗?在设计转盘前,先听老师讲清要求:
  1、先要在盘子里选好材料,想想你设计的转盘是文具类的还是水果类,然后再进行操作。
  2、转盘应该分几块?这几块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奖项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3、最后,用胶棒时,一定要讲卫生,不要把胶棒蹭到外面。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 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 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教师: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老师把这两套抽奖玩具和你们设 计的转盘都投放到科学区域中,下午区域活动时,大家再继续来玩, 好吗?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气氛很浓,在最后的环节亲自动手设计了转盘,并向同伴介绍了自己的转盘,目标完成很好。
  不足之处:有的幼儿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独立完成,动手能力不是很好,还有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今后的区域活动多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让其均衡发展。

第97篇、大班数学活动哪个班的教室大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平行班开展活动,由于两个班教室的空间布局不同,孩子们围绕“哪个班的教室大”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于是,我抓住孩子这一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比较教室的大小。
  2、通过探索,知道比较物体的大小应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相互协商、共同解决困难。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事先与平行班的教师联系,做好幼儿测量活动的准备工作。
  3、尺子、积木、椅子、绳子、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交谈:哪个班的教室大 有个小朋友遇到了难题,那就是:大一班和我们班哪个班的教室大。谁有解决的办法?

  二、讨论:怎样测量教室的大小          
  1、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教室大,哪个教室小呢?          
  2、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幼儿:用棍子、绳子、椅子、盒子、纸、积木、塑料泡沫板、书等作为测量工具。)
  3、我们的教室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测量?

  三、探究:分组测量两个班的教室并记录
  1、幼儿自由结伴,分组讨论、协商,如选择什么物品作为测量工具,怎样测量,怎样记录。教师巡回观察、倾听,适时地引导幼儿解决小组间出现的矛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四、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的记录结果张贴在黑板上,请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比较物体大小应使用同种测量工具的经验。
  3、再次测量、比较教室的大小,引导采用不同测量工具的幼儿选用同种的工具再次测量、比较两个教室的大小;对于采用同种测量工具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选用其他工具再次测

  活动延伸:   
  1、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物品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高度、长度、远近等。   
  2、在多次的探索比较中体验并发现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反思:
  1、活动内容源于幼儿需要 这次活动立足于幼儿实际,将测量活动融进幼儿生活,使幼儿轻轻松松积累了测量的经验。
  2、测量工具来自幼儿生活            
  孩子是通过活动,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知识的。在这次活动中,我事先并没有给孩子们准备测量工具,而是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利用现成物品或自己的身体作为测量工具,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变换测量工具。孩子们选择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有很多,如:有的迈步量,有的用身体量,有的用塑料泡沫板量,有的用积木量… …面对不同结果,孩子们渐渐发现了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基于幼儿合作
  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合作学习的环境,引导每个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通过与同伴协商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时,出现了分歧。经过协商,他们有的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有的决定几种方法都试一试… …有5个小朋友在用身体测量活动室时,发现小组成员太少,不够用,怎么办呢?开始他们想请其他小朋友帮忙,可大家都在各忙各的。经过不断探讨、分析,他们想到了循环接力排队的办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还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第98篇、大班数学活动编译电话号码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大班已进入了《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的后阶段,幼儿常常会流露依依不舍的情感,还讲以后要来看看老师,为了满足幼儿情感需要,结合我班计算水平,我取了“破译电话号码”的教材,设计了这篇幼儿园教案《编译电话号码》,并把提高幼儿加减式题的口算能力寓于活动之中。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活动,提高幼儿进行加减式题口算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愿望和要求。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列式题的表格,记录电话号码的表格,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了解破译的方法。  
  1.激发幼儿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  
  师:“再过一个月啊,我们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和我联系呢?”(上网,写信,到幼儿园来,打电话)  
  小结:保持联络的方法有很多,打电话是保持联系的一种好办法,因为打电话非常方便也能非常快的找到你要找的人。  
  2.破译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师:“那你们知道严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出示表格)其实啊,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藏在这些算数式题中,如果你们能按顺序算出这里的每一道题目得答案,那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被你们破译出来了。”  
  请幼儿尝试破译电话号码,并对应写出电话号码。  
  提问: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编了几道题目?  
  小结:原来,8位数的号码就编了8道题目,每个数字对应了一道题目。  

  二、设计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1、看教师讲解如何编算式题。  
  师:你们真厉害把老师藏在算式题中的秘密都破译出来了,可是还有其他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我们都不知道呢我们来一起来做个游戏(给电话号码编算式)  
  讲解编题的方法及表格的填写方法:  
  先在表格第一格写下你的姓名,再表格内依次写下你家的电话号码。然后给每个号码编一个算式(可以是加法,可以是减法。)并记录在对应的表格内。
  2、幼儿尝试编算式题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作业纸设计成多层次的。)  
  幼儿操作,老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对幼儿进一步提出编题要求。(给同一个号码编写多个算式)  
  3、幼儿操作完后可以相互检查编题的对错。  
  4、讲评:  
  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家电话号码编的算式,同一个数字有几种方法?  

  三、给老师赠送电话号码  
  今天小朋友们非常能干,既破译了老师的电话号码,还学会了给电话号码编算式题,现在老师很想保留你们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把它送给我吗?   幼儿赠送电话号码,并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活动反思:
  这一节课在孩子的认知上没有做到位,应该先让孩子认一遍数字,然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运用,也许一些孩子会忘记一些数字,以后再做这节课的时候,我一定会注意的。

第99篇、大班数学活动招聘售货员(学习按群计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操作活动学习按群计数。
  2、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协商等方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个文具店,文具用品若干。
  2、5个进货筐。
  3、记录纸。摆放图示一张。
  4、五角星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招聘售货员。
  ——我们班开了很多文具店,我是经理,我要为文具店招聘一些售货员,你们愿意来招聘吗?售货员要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一要会又快又准确地统计商品;二要会整齐地摆放商品;三就是要学会友好地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一共有5个文具店,每个文具店需要3个售货员,请你们3个3个手拉手,自由组合,就坐。
  2、第一次统计,学习2个2个点数。
  ——文具店里到底有哪些文具用品,有多少呢?现在就要请小售货员们互相合作去统计一下,先想想怎样合作?
  ——提出点数要求:原来我们都是1个1个去数,想想除了这样数,还可以怎么数呢?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文具用品都是怎么摆放的,你找一个又快又简单的方法去数。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倾听幼儿点数,指导幼儿2个2个数。引导先统计完的小组学习自己验证。
  ——交流:你们文具店的商品有多少?你们是怎么数的?
  ——教师总结:2个2个数以后又快又简单,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时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进货、摆货。 ——经理发现我们文具店的商品已经卖掉了不少,有的已经空了,所以我要去进货了。
  ——出示5个货筐。这些货要怎么放进去呢?原来是两个两个放,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
  ——出示摆放图。这张图能看懂吗?表示什么?
  ——提出摆放要求:按照图示摆放;互相合作。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验证摆放的是否正确。  
  3、第二次统计,学习各种点数方法。
  ——进货后文具用品又有多少了呢?我们又要进行第二次统计了。这次统计时想想你可以怎么数了呢?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点数。
  ——交流:你们文具店的商品有多少?你们是怎么数的?
  4、特殊的奖励。
  ——今天经理发现我们这些来招聘的小售货员每一个都很聪明能干。我宣布,你们全部被录取了。而且今天我们的客人老师还有一份特殊的奖励呢,就是五角星贴纸,请每个小售货员去找一个客人老师,用各种方法数一数你的五角星有几个,然后告诉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
  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的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熟练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数学活动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按群计数的方法,孩子们懂得了计数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不过对部分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第100篇、大班数学活动珠心算《直减》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算式练习进一步巩固理解直减口诀。
  2、熟练运用直减口诀进行唱拨算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口诀进行唱拨算式。
  教学难点: 进行心算。

  教学准备:
  1、教师及学生用算盘、铅笔,奖励贴。
  2、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功训练
  1、全盘练:全盘拨入并拨去一位数练习。全盘拨入并拨去1 " 9。
  2、听数布数两位数。
  3、看数、看珠 两位数、三位数。

  (二)教学引入
  (1)复习
  ①谈话:在上课前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现在我邀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配合我,谁愿意上来呢!
  ②教师请4位小朋友(1位男孩、3位女孩)到前面来。
  ③提问:老师一共请了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我要用一个数字来表示,用几来表示呢? 小男孩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的什么方法?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④列出算式:4-3=1 请幼儿唱拨算式。
  (2)小结:刚才我们对前面学习过的算式进行了复习,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棒!请鼓励自己。
 
  (三)学习新课
  1、指导幼儿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①停车场上停着各种各样漂亮的汽车,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辆小汽车/(教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汽车图片)
  ②提问:红颜色的汽车有几辆?请你说一说,你使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③列出算式:7-5=2
  2、示范、练习拨珠。
  ①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找到答案,说明你们很聪明,表扬表扬自己!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在算盘上尝试着拨一拨,看看在算盘上能不能得到相同的答案。
  ②教师示范拨珠。 唱拨口诀:7减5 ,先拨入7 ,减5 ,减看内珠,够减直减。拨去5,等于2,拨去2。
  ③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拨,下面的小朋友跟着一起练习唱拨。
  3、课中律动《做操》

  (四)课堂练习
  1、教师点击大屏幕依次出示巩固练习算式:6-5 8-5 9-5 。
  ①依次出示算式,请全体幼儿先在自己的算盘上练习唱拨。
  ②开火车,请幼儿两人一组到前面来拨,若干组。
  2、教师点击大屏幕出示珠像图算式,练习心算。

  (五)教学总结
  教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本节课所有学习算式,请幼儿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相同点。
  教师总结:
  1、所有的算式,它们的减数都是5,只有被减数不同,所以差也不同。
  2、这些算式都属于直减类型的算式,所以它们都要运用到直减口诀:减看内珠,够减直减。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关文章

《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活动课,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吧。

《小班音乐教案大全10篇》:《小班音乐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音乐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科学大班教案大全10篇》:第1篇、大班优秀教案:动物的天敌和朋友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动物的天敌和朋友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之间存在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2、通过活动、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