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200篇

日期:2021-01-3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音乐教案2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音乐教案200篇

第1篇、大班音乐唱给树的歌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 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小鸟和树之间的情感。
  2、用欢快和哀伤的情绪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鸟给大树唱歌
  在《去年的树》这个故事中,树最爱听小鸟唱歌了,你们想听吗?
  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小鸟对树说了什么?你觉得好听吗?从哪里看出小鸟和大树是最好的朋友?

  二、学小鸟唱歌。
  1. 幼儿跟教师按歌词的节奏念歌词1~2遍。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轻轻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用抒情优美的声音唱出小鸟和树之间真挚的情感。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欢快和哀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尝试1~2遍。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每天站在枝头给大树唱歌,那个时候它心里怎么样?(很高兴的)我们用和高兴的心情演唱一次这首歌。小鸟不见了大树这个时候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很难受)我们用这样的心情也来演唱一次这首歌曲。小鸟看到树变成火柴时,是用什么样的声音给树朋友唱歌的?(用哀伤的情绪演唱。)
  幼儿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儿扮演树,一半幼儿扮演小鸟。
  互相角色对换。
  附《唱给树的歌》歌谱: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亲爱的树儿 我的朋友,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啦啦啦啦
  请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让我 们一起 唱这首歌。

  活动延伸: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陪同练习。

  活动反思:
  歌曲《唱给树的歌》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充满了童趣。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活动中教师投入的表现,孩子们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能轻柔、有表情的演唱。
  2、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独特风格。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春天景色,观察柳枝风吹的动态,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2、根据歌曲设计图谱一幅。(也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谱)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教师: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你们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二、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图谱,边演示边完整清唱。
  ①教师:这张图谱可以帮助我们学唱歌,下面我来唱,你们看我唱到那儿了?
  ②教师演唱,提问幼儿。
  2、学唱歌曲。
  (1)教师指图演唱,让幼儿了解使用图谱的方法。教师:小朋友,这张图谱用美丽的画把歌词给画了出来,这谱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使我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每一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2)幼儿跟随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
  (3)教师提示:
  ①幼儿注意唱好三拍子的旋律。(强、弱、弱)
  ②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3、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这次演唱请小朋友唱歌词,每两小节歌词的后两拍教师用“沙沙沙”衬词演唱,从第9小节开始至结束师幼合唱。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分组轮唱衬词(教师参与),练习二声部唱。
  4、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动作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在听听、唱唱、跳跳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在听听、说说、念念中反复感受诗意一般的歌曲内容;在哼哼、唱唱中学唱歌曲,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符合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目标,及“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指导精神,使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音乐寻宝之旅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听辨活动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音乐活动样式,因为听辨需要一定的音乐技能作为基础,也需要幼儿有专注倾听的习惯。在以往开展听辨活动时我发现很多幼儿对听辨活动不感兴趣,或者出现兴趣随活动的进展逐渐减弱的现象。这是因为当幼儿无法理解音乐时,教师常用的手段就是让幼儿反复听辨,在每一边倾听中教师又没有提出合理的要求,使得有耳倾听音乐的兴趣在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中逐渐丧失,最后只好由教师直接将听辨结果告诉幼儿,这样的听辨活动自然是无效的,也无法提升幼儿的听辨能力。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这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享受听辨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寻宝”的游戏情境中,听辨乐句。
  2、能用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乐句,体验通过合作找到“宝藏”的快乐。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仔细倾听音乐里的四个乐句。
  活动难点:仔细倾听每个乐句,在每个乐句开始做不一样的动作。

  活动准备:
  库企企音乐一段、寻宝秘籍图四页、宝盒、金币巧克力、三把带钥匙的锁。

  活动过程:
  一、引入游戏情境 ★价值取向:出示宝盒,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宝盒)这是什么?怎样才能打开它?(关注宝盒上的三把锁)
  2. 怎样才能找到钥匙呢?
  3. 过渡语:(出示寻宝秘籍图)这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寻宝秘籍图,有了它我们就能找到钥匙,赶快一起来看一看。

  二、价值取向:阅读秘籍图第一页,了解任务,初步倾听乐句。
  1、师:首先我们要听懂音乐,才能出发去寻找“宝藏”。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师:这段音乐里藏着一句咒语,是什么?(库、库、库企企)
  3、再次欣赏音乐。
  师:听听这段音乐有几句乐句?(区分前奏)
  4、教师鼓励幼儿用手势来表现4个乐句。

  三、听辨并表现乐句
  价值取向:阅读秘籍图,听辨音乐用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乐句。
  1.一人寻找,尝试表现乐句。
  (1)阅读秘籍图的第二页:一人爬山寻找钥匙。
  (2)秘籍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听清楚乐句,每一乐句开始都要变化爬山的动作。)
  (3)个别交流:关注每个乐句的动作变化,跟着音乐一起念咒语。
  (4)幼儿一起尝试,教师出示钥匙,打开第一把锁。
  2.两人寻找,尝试合作轮流表现乐句。
  (1)阅读秘籍图的第三页:两人合作,在河边轮流寻找钥匙。
  (2)幼儿自由结伴,形成两人小组,商量轮流做动作的先后顺序。
  (3)集体尝试:听辨音乐,跟随音乐乐句的变化,两人轮流交替做动作。
  (4)个别小组尝试,集体共同评价。(评价重点:是否能做到轮流,没有轮到的幼儿能否静止不动。)
  (5)集体再次尝试,合作成功后,教师出示第二把钥匙,打开第二把锁。
  3.四人寻找,合作表现乐句。
  (1)继续阅读秘籍图:四人合作,在草地上轮流寻找钥匙。(教师重点引导:四人商量做动作的先后顺序,每个人的动作要不一样。)
  (2)个别小组交流,集体分享。(评价重点:乐句听辨准确,动作不同。)
  (3)找到最后一把钥匙,打开最后一把锁。

  四、找到“宝藏”
  价值取向:进一步倾听音乐,体验找到宝藏的快乐。
  打开宝盒,每位幼儿得到一份“宝藏”,幼儿听着音乐拿着“宝藏”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帮助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引发大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的习惯,能在倾听的基础上培养对乐器的兴趣以及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难点: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鼓、沙锤各一个,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每人一个串铃。
  经验准备:活动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1、听风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沙锤,(教师悄悄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学一学,然后出示,认识。)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种乐器的名称。
  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快点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幼儿回答)
  师:(出示沙锤)刚刚的声音就是这个沙锤发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叫什么?(沙锤)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让幼儿认识)
  师:今天小鼓要来给我们唱两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诉刘老师,它今天要考考我们小朋友,那就是要我们听仔细了,听听小鼓唱的两首歌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小铃)。今天小铃、小鼓、沙锤都来到了我们班级里,我们把它们一起请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三种乐器出示,认识后,简单小结,让幼儿巩固对这三种乐器的认识并区别声音的轻重。
  教师:小鼓、沙锤、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2、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的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纸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来叮叮他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了!(蚊子纸偶纷纷落地)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线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师:(摇动小铃)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一群小蚊子)
  师:(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晃动沙锤)刮——刮——刮的沙锤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它)

  活动反思:
  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土豆一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玩土豆一家的游戏情境中,尝试进行默念,感知休止节奏。
2.能用语言、动作有节奏地大胆表现。
3.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了解土豆能做成哪些菜肴和土豆的各种营养,会做《土豆一家》的手势菜谱。
2.物质准备:《土豆一家》的PPT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土豆一家》
1.看图片复习儿歌。
2.跟随音乐尝试说唱儿歌重点关注:儿化音清晰到位,节奏、动作稳定。
二、吃土豆,感知休止符
1.初步感知游戏方法过渡语:每个小朋友都念的整齐、接得好,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做一个游戏,看看怎么做?(播放课件)重点提问:
◆你能看懂图片上讲的什么?(丝儿手心朝外、片儿手背朝外)
◆那么怎么做呢?
小结:把丝儿、片儿吃到肚子里了,嘴里就没有声音了,而用不同的动作变现。
2.分组操作探索发现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儿歌图片,分成男女2组,8个人一组每组好好商量一下先吃一样什么,然后把吃掉的这样东西去掉,一起试一试、练一练,等会儿邀请你们表演哦!
◆交流表现,(根据幼儿选择的出示相应ppt4或5)
◆重点提问:哪组先来?
他们表现的好吗?为什么?你们用什么好办法说的这么整齐的?(吃得这么干净?)小结:哦,虽然不能说出来,但空格在,节拍还在,只是心里数了,这样的话不会乱,也不会丢掉了,行不行?我们一起试一试,别忘了好办法噢!
◆跟着音乐旋律节拍集体用语言、动作表现小结:哦,难不倒你们。原来不管吃掉丝儿还是片儿,我们可以用心理数的方法不说出来,留在这个节拍整齐地表现出来,真能干!接下来老师觉得刚才吃掉一样东西还不够,现在请你们把丝儿、片儿全吃掉,行不行?用刚才的好方法。
3.分组操作探索--吃掉丝儿、片儿
◆幼儿分组观察图片(吃掉二样东西)探索学习
◆2组幼儿同时表演,教师做观众,观看并评价。
◆再次合着音乐表演,大胆用语言、动作表现
三、完整表现--全部吃掉
◆重点提问:全部吃掉,怎么办?(不发出声音,只做动作)
◆完整表现把土豆全部吃掉。
◆表演--全部吃掉与客人老师PK。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6篇、大班音乐活动请你和我跳个舞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请你和我跳个舞》是主题我自己中"身体真有用"小主题里的一个素材点,该歌曲歌词简单,旋律活泼,适合幼儿舞蹈。首次接触邀请舞,幼儿必定在合作上会有些困难,所以我把音乐稍做了剪接,留下了两段旋律重复、工整的乐曲以便幼儿进行舞蹈。活动中我给了幼儿充分的机会自己仿编动作,培养他们大胆表现的信心,另外也设计了合作跳舞的环节,希望他们在邀请舞交换舞伴的时候能尝试着自己和同伴进行商量,养成合作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仿编舞蹈动作,尝试多人合作并交换舞伴地跳邀请舞。
2、感受和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歌曲音乐)、红绿两色即时贴若干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学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
活动过程:
一、回忆歌曲,理解图谱--前两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还记得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演唱歌曲1遍--这首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做一件什么事情?(跳舞)--他们做了些什么动作?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出示图谱)--你们喜欢跳舞吗?跳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用开心的声音来唱一次吧!
演唱歌曲1遍--像这首歌里唱的这样邀请别人跳舞的舞蹈就叫做邀请舞。
二、仿编动作,学跳舞蹈1、分解动作--你们想不想来跳一跳这个邀请舞呢?邀请舞需要几个人跳?
--两个人跳舞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朋友邀请另外一个朋友。
--看着图谱,你觉得这个邀请舞的动作怎么跳呢?
--"你把双手拉着我"这句歌词谁先伸手呢?(邀请别人跳舞的人先伸手)--除了像图谱一样转圈,还可以怎么转圈呢?
--有没有动作是需要重复做的呢?
2、完整呈现--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跳这个邀请舞,请你和旁边的伙伴一起跳,怎么转圈,拍手,你们可以自己商量,动作要一致哦!
播放音乐幼儿舞蹈1遍--你们觉得有哪些地方是比较难跳的呢?
--"伸右脚伸左脚"的时候怎样不会出错呢?
播放音乐幼儿舞蹈1遍三、交换舞伴,合作舞蹈1、6或8人舞蹈--刚刚我们跳邀请舞的时候是固定舞伴的,其实跳邀请舞还可以交换舞伴,和不一样的伙伴一起跳哦!(出示队型图)--8个人跳的话可以怎么交换舞伴呢?
--原来需要交换站立的位置,那么谁去交换?怎么交换?哪一句歌词的时候交换比较合适呢?
--现在请你们8人为一组,找到自己的朋友,找到后到吴老师这里来拿红绿颜色的即时贴贴在身上,然后按照队型图站好,统一一下动作,试着在第二次"转个圈儿再还原"的时候交换舞伴吧!
幼儿合作商量,进行排练幼儿分组表演(有需要可再进行一次)2、集体双圈舞蹈--看,这次邀请舞要站什么队型呢?(出示双圈队型图)--谁去交换位置?往什么方向交换位置?
--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播放音乐幼儿舞蹈小结:邀请舞真有意思,今天我们是和班级里的小伙伴一起跳的,下次你也可以请别人一起跳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舞蹈活动,因此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动作的表现。活动中,我通过欣赏、表现、个别示范、集体尝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借助歌词进行表演。由于动作的表现有歌词的.依托,因此表现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通过对个别孩子表现力的关注,从而提升孩子表现的表情、动作的优美,同样对孩子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动的亮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道具(一个有颜色的记号),既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左右脚的区分,又降低了集体舞的难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和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集体舞的学习以孩子自主探讨为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在这个环节,我还可以更退后一点,不要太急于抓住一个正确的答案就马上尝试,可以多听听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动是一种美育活动,教师优良的教学素养和音乐才能也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整个活动孩子情绪愉悦、积极,表现欲望非常强。

第7篇、大班音乐小格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歌曲内容,能通过图谱演唱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尝试用动作和表情体验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3.感受西藏人民的活泼、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西藏人民的生活图片,了解西藏人民的民俗风情等特点。
2.小格桑、冲锋枪、小红马、国防兵等图片  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这是哪个民族的人民?
2.遇到节日他们喜欢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西藏的人们,在节日的时候他们喜欢唱歌、跳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藏族歌曲,名字叫做《小格桑》,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教师弹奏歌曲范唱。
(2)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贴图。(我听到了一位小朋友叫小格桑,把小格桑的图片贴到黑板上,他喜欢玩冲锋枪,把冲锋枪贴到黑板上……)
2.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1)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他是不是这样唱的!
(2)孩子们你们听得真仔细,歌曲中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
(亚拉索、索利亚拉索-----语气词啊、哎)
(3)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
(1)刚才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幼儿学唱。
①看图谱,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②拿掉图谱,学唱歌曲
③多形式演唱歌曲。师幼合唱、男女生演唱、领唱
4.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师:孩子们你们听的很认真,学的很仔细,都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小格桑了,真棒!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
5.边唱边表演歌曲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三、结束部分师:大家都表现的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在轻松的音乐声中休息结束。
活动反思:
备课时我把舞蹈活动《小格桑》改为二教时,第一教时就是这节活动学唱歌曲,前面环节我重点让幼儿理解歌词,有教师传授如格桑含义为幸福之花,有引导幼儿自己理解如边疆、亚拉索,后面我采用多种练唱方法,激发幼儿学唱兴趣,如师生对唱那个、小组对唱、在每一乐句的最后两拍上配上动作(既让幼儿多感官地感受歌曲活泼的性质又帮助幼儿唱准休止音符)、接着在更多乐句上配上动作如亚拉索。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效果好。下课后好几个幼儿边唱小格桑边跳出活动室,情绪快乐溢于言表。

第8篇、大班音乐活动我们的田野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基本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三、新授课          
  1、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听唱想做(二)。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篇、大班音乐活动玩具进行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做模仿动作,感受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2.体验歌曲表现出的轻松愉快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手铃、大红花、喇叭、风火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一起随《玩具进行曲》音乐入场。

  二、基本部分:    
  1、看课件,欣赏歌曲,模仿吹喇叭和开汽车的动作。    
  观看课件歌曲《玩具进行曲》,引导幼儿尝试模仿吹喇叭和开汽车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动作和表情,体会模仿的快乐。    
  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提升幼儿模仿做动作的经验。    
  2、听节奏练习动作。    
  教师用歌词、摇铃,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快慢变化做模仿动作。    
  3、听音乐练习拍节奏,熟悉完整的音乐。    
  听音乐感受节奏快慢,用拍手、拍腿等动作伴随音乐拍出快慢节奏,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突破活动难点。    
  4、玩游戏:接新娘    
  幼儿扮演接新娘的人,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在上山坡、下山坡等情境中做出吹喇叭、开汽车的动作。    
  运用游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继续根据节奏快慢变化做模仿动作,进一一步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强化幼儿的模仿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三、结束部分:教师扮演新娘和幼儿一起返回,随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玩具进行曲》这首儿歌,节奏感强,歌词内容情节丰富,里面各种玩具是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10篇、大班音乐活动芭蕉扇大风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对乐曲结构的敏感性。   
  2、能随歌曲的指令移动身体位置,促进身体反应的灵敏度。   
  3、学习设计芭蕉扇的花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芭蕉扇一把,一次性筷子,图画纸,蜡笔。   
  幼儿了解故事《火焰山》   
  芭蕉扇花纹图列 盆栽芭蕉扇数盆布置于四周   
  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芭蕉扇道具,引导幼儿念歌词。   
  “小朋友,还记得《火焰山》的故事吗?铁扇公主有一把神奇的扇子叫什么?”“刘老师从铁扇公主那里把它借来 了,看!漂亮吗?”教师站在幼儿中间,出示扇子。芭蕉扇非常厉害,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不愿意,她就叽叽咕咕的念了口诀,一挥扇就把孙悟空扇走了十万八千里。你们知道铁扇公主念什么口诀了吗?今天刘老师把这个秘密悄悄的告诉大家。”老师带节奏念歌词。“我们一起来学念铁扇公主的口诀吧”在旋律的伴奏下念二次。拍手念。   
  二、学唱歌曲   
  “有一位叔叔把这铁扇公主的这段口诀写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芭蕉扇》。我们来听”。教师清唱歌曲。“好听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大家一起来轻声唱好吗?”在旋律伴奏下,一起轻声学唱,“现在我们拍着手来唱”第二遍唱做拍手动作唱。第三遍,“小朋友唱得真好,现在用响亮的声音自由做动作”。
  
  三、玩音乐游戏   
  “请小朋友想象,芭蕉扇除了能熄火、能生风、能降雨之外,还可能有什么超凡的能力?”   
  “今天,刘老师要试一试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把小朋友都扇走。听我唱到什么地方,小朋友就跟着风跑到那里,跑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拥挤,跑去后千万别动,仔细听又要扇到什么地方。好吗?”   
  “我听见男孩子答应的声音最响亮,男孩子站起来玩。。”女孩子玩。全班一起吹到天空中飞行,芭蕉树后面,大门边,窗户边,钢琴旁,椅子背后,椅子上坐好等。   

  四、取卡纸做芭蕉扇。   
  “小朋友,喜欢芭蕉扇吗?想要吗。送给谁呢/这可为难我了,谁来为我想办法?”请幼儿发言。出示图样,“这里有几把不同花纹的芭蕉扇,小朋友可以自己画其他的花纹,还可以画人、画动物、画花草等等,看谁设计的芭蕉扇最漂亮!”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画好了,然后用筷子从较小的一端夹,夹在 扇子的中央。”“下面请大家开始制作”教师指导。  
 
  五、结束活动   
  “好了,小朋友请举起你们漂亮的芭蕉扇,互相看看,哇!小朋友真能干!都很漂亮!大家一起来扇一扇,扇到那里去玩?”“大家一起唱起来”教师与幼儿唱歌用扇子做动作。随着歌曲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 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本次活动涉及领域为:艺术、健康。让幼儿在活动中说说、唱唱、玩玩、做做,使幼儿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法的应用。同时还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与教师、同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动静交替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新《纲要》对幼儿艺术领域方面明确要求:“在支持、激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本次活动还一改过去单一的教唱歌曲的教学方式,而是把幼儿的情感体现及表现技能和能力以游戏、美工等多种形式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达到《纲要》中要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目的。

第11篇、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无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幼儿:哇……
  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
  幼儿:福娃!
  教师:京京。
  幼儿:贝贝。
  教师:还有呢?
  幼儿:小猪。
  教师:多可爱啊!胖嘟嘟的。还有什么?
  幼儿:小狗、孙悟空、美女……(幼儿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教师:好多好多,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箩。(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2)教师:你们学得真棒!来来来,和我一起当老爷爷,好吗?
  幼儿:好!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7.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我也想捏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你们想吗?(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幼儿:想!
  教师: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
  (2)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加入讨论。
  (3)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
  幼儿1:我想捏小鲤鱼的故事。
  幼儿2:我想捏白雪公主。
  幼儿3、4:我们想捏小鼹鼠。
  (4)教师:我们班的贝贝一直想编一个故事,但贝贝不敢说,我来帮他说。有一个人的名字和他一样,叫┅┅?
  幼儿1:福娃贝贝。
  教师:我们来试试,也编福娃的故事,好不好? 幼儿:好!
  (5)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名字,你们都知道吗? 在教师的指引下,幼儿齐声说出五个福娃的名字。
  教师:对!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们中国举办的,小朋友,我们来编一个福娃的故事唱给大家听!
  8.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用图片提示幼儿创编的内容。
  (1)教师:可是……我要捏一个贝贝在干什么呢?
  幼儿纷纷说:游泳!在游泳!
  教师:咱们来跟着节奏说说看。
  (音乐节奏响起)教师引导幼儿编“捏一个贝贝……”
  幼儿接:游泳……在游泳!(教师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游泳的动作)
  教师随后统一创编的词:“捏一个贝贝在游泳!”并用简笔画在纸上画出游泳的动作形象,贴在黑板上。
  (2)(音乐继续响起)教师:捏一个京京……
  幼儿接:在举重! 教师:没错,就是举重。(引导幼儿做出模仿举重的动作) 在幼儿反复练习中,老师将举重形象绘到黑板上。
  (3)教师:捏一个欢欢……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教师请一位幼儿说:捏一个欢欢在打球!(并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打球的动作) 教师将打球形象画好,并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念出这句歌词。
  (4)教师:捏一个迎迎……
  幼儿大声说出:在跑步! 教师随即画图,并鼓励幼儿反复随节奏练习这句,做出模仿跑步的动作。
  (5)教师:哎呀,妮妮……妮妮
  幼儿纷纷说出:做体操,在做体操! 教师边画图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妮妮做体操!
  9.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福娃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棒!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好不好?
  幼儿齐声:好!
  教师:试试看! 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福娃歌》。
  10.教师一步步提高演唱难度,激发幼儿不断挑战,精神饱满地演唱。
  (1)教师:福娃的故事太棒了! 我就不信难不倒大五班的小朋友。这样,请伴奏老师弹快点,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跟上。
  教师轻声问:能不能跟上?
  幼儿:能! 音乐加快,教师提示并激励幼儿加速演唱。
  (2)教师:难不倒你们!再想个办法。(教师做思索状,抽掉其中的贝贝图片。)
  幼儿:难不倒的!
  教师:我不信,你们试试看。
  幼儿在演唱福娃部分时,教师不断用身体挡住后面的几张图片,引导幼儿凭记忆演唱。
  (3)教师:妮妮在体操,哈哈,我扮演妮妮,你们就出错了吧!我们再把妮妮说一遍……
  引导幼儿纠正为“做体操”。
  (4)教师:真的难不倒?我不信!现在我请大家起立,向后转,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谁呀?
  幼儿:客人老师!
  教师:现在我们就对着客人老师唱。
  教师:老师们,我们要是真的忘了,你们就做动作提醒我们,好不好啊? (台下老师:好!)
  教师:还有噢,如果我们唱得好,请大家帮我们喊‘好’,我们先练一遍。
  教师做双手举拇指的动作指挥台下观众说“好”。
  教师随即又对着孩子们:这不是喊给你们的,你们要唱得真好才行!好,准备!老爷爷来了…… 幼儿面向台下观众表演,演唱完毕后,台下教师齐声喊:“好!”
  11.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好多好多故事等着我们编呢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12篇、大班音乐活动围个圈圈(节奏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复习巩固绘画音符。
  2.帮助幼儿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
  3.肢体律动感受音的长短。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木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圈圈游戏
  师:小朋友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来围个圈圈?
  幼儿:嘴巴、眼睛、手掐腰、腿。
  师:那我们可以一起来表演吗?

  二、歌曲
  1、唱“围个大圈圈”则大声唱,“围个小圈圈”则小声唱。
  2、绘画音符。

  三、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
  1、创设情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喜欢吃苹果到圈圈家做客。
  ta 吃一个苹果,titi 吃半个苹果
  告诉幼儿ta吃一个走的慢,titi吃半个苹果走得快
  2、唱歌带入律动(用多种方式)
  3、幼儿围圈唱歌,并跺脚拍拍子

  四、肢体律动
  创设情境,打蚊子;当音停则敲一下乐器。

  活动反思:
  歌曲本身比较简单,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掌握歌曲并不是重点,更多的是让幼儿能够在歌曲中感受节奏。 孩子特别喜欢音乐中加入游戏,依据本节课的难易程度在设计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幼儿的情绪,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玩的更好。 从幼儿的活动效果看,孩子都能达到音乐目标,但在肢体律动环节幼儿不太容易在最后的一拍上拍准,经过多次练习后他们熟悉了音乐慢慢能够跟上。

第13篇、大班音乐小星星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轮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通过合作感受轮唱所带来的和谐美。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图谱一(涂黄色):一拍一颗星星的图谱一份
  2、图谱二(涂橙色):一拍一颗星星的图谱一份
  3、图谱三:五个连在一起的小星,里面写有歌名:闪烁的小星
  4、胸饰:黄色和橙色的大星星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一,唱歌词
  1、师:这是一首什么歌?(出示图谱三:闪烁的小星)
  2、师:黄色的星星听到小朋友都知道它的歌名,都高兴地眨起眼睛来,
  好象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和它打声招呼吧!
  (老师直接弹轻快、跳跃的琴声,幼儿也用轻快、跳跃的声音唱歌。)
  3、师:小星星玩了一会,要回去睡觉了,这时你觉得要用什么样的声
  音来唱歌?
  (舒缓、柔和,像摇篮曲一样的声音唱歌)
  4、师:夜深了,小星星们都睡着了,这时又该用怎样的声音唱歌呢?
  (用只能自己听见的,更舒缓,更柔和的声音唱歌)

  (二)出示图谱二,念歌词
  1、师:看!谁出来玩了?
  橙色的星星也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它要请我们小朋友跟着琴声把歌词念出来,不是唱,我们来试一下吧!
  2、师:下面我们用轻快、跳跃的声音念
  3、师:橙色的星星还想考考我们,它想听听小朋友能不能用舒缓、
  柔和的声音把歌词念出来。

  (三)分角色同时唱或念歌词
  1、师:现在我们来分一下,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黄色的星星,你们是唱歌词;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橙色的星星,你们是念歌词。
  2、师:现在我们来交换一下:你们扮演谁,是唱还是念?
  你们又扮演谁,是唱还是念?

  (四)介绍什么叫轮唱
  1、师:橙色的星星可真调皮,它要和黄色的星星做一个游戏,你们看!
  (移动图谱二至图谱一的第二小节处)
  2、师:你们看橙色的星星是不是和黄色的星星一起开始唱啊?
  那它在什么时候开始唱呢?
  4、师:对了,当黄色的星星唱完“一闪一闪”开始唱“亮晶晶”时,
  橙色的星星才开始唱“一闪一闪”,这样一个先唱,一个后唱
  会是怎么样呢?你们想听吗?
  (拍手请另一个老师共同表演,一个老师戴黄色星星胸饰,
  做黄色星星,另一个老师戴橙色星星胸饰,做橙色星星)
  5、师:这样唱歌有趣吗?这种一个先唱,另一个后唱的方法叫轮唱。

  (五)尝试轮唱
  1、师:谁也想来试试?
  (请两个小朋友来试唱,一个做黄色星星,一个做橙色星星)
  2、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下?
  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黄色的星星,你们是先唱还是后唱?
  这一半的小朋友扮演橙色的星星,你们怎样?
  那我们就请这两个小朋友来带一下,黄色的小星星跟某某大黄色星星唱,橙色的小星星跟某某大橙色星星唱。
  3、师:没有小朋友带,你们自己唱,行吗?
  4、师:我们再交换一下,现在哪边的小朋友做黄色的星星,哪边的小朋友做橙色的星星,谁先唱,谁后唱?
  5、师: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唱的时候老师只弹了前奏,现在我们来跟着琴声唱歌,老师只给橙色的星星弹琴,黄色的星星要自己唱,可不能跟着橙色的星星唱啊!

  (六)结束:造型游戏
  1、师:最后,我们来听音乐做动作,如果你想唱的话,可以在心里唱,但是音乐停的时候,你要摆好一个造型,看哪颗星星摆的动作最优美,就请他下次做指挥!

第14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踢踏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并学习用脚部动作加以表现。
  2、启发幼儿利用十六宫格相互合作,共同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3、让幼儿分享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脚印”的图片若干;十六宫格板五张。  
  2、踢踏舞的录像;简易踢踏舞鞋若干双(与幼儿人数相等,可自制)
  3、激烈欢快的乐曲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们想不想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师:“录像中的叔叔真厉害,他们用脚踩出的节奏好听吗?(“好听。”)那你们的小脚能不能踩出这么好听的节奏呢?(“能” ;“不能”)不管怎么样,今天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二、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节奏
  1、出示十六宫格板,教师摆节奏谱。     
  师:“瞧,老师特地请来了这些小脚印帮忙,看看我是怎么摆的。”教师演示。
  2、引导幼儿讨论并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种节奏。
  (1)教师引导幼儿对三种节奏逐个学习。
  师:“这么多的小脚印该怎么踩呢?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好吗?”(一个即四分音符,踩一下;一个即八分音符,踩两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语音谱,边用脚踩相应的节奏。
  师:“真不错,那我们就看着这些“小脚印”一边念一边踏脚,好吗?”(嗒嗒  嗒嗒  嗒)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看图谱,边朗诵边踏脚。
  师:“真好听!要是来点音乐就更好了。加上音乐试试看,怎么样?”  
  (4)幼儿看图谱随乐踏脚,教师用手指着图谱。
  师:“真棒!那我们站起来踩节奏,好吗?不过,有个要求,在踩节奏时能象录像里的叔叔一样就用脚踩出节奏,嘴巴不发出声音,在心里念节奏,能不能做到?”  

  三、启发幼儿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1、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节奏,教师进行指导。
  师:“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脚印”和十六宫板,由你们自己来贴“脚印”,编节奏。几个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组编的节奏最好听。记住了,编好后,一组的几个小朋友要看着自己贴的“小脚印”,先来试着踩一踩节奏,好吗?”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较为协调又便于自己踩的节奏。
  2、请各组的幼儿展示自己新编的节奏谱,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随乐踩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将四组新编节奏连起来完整的练习一次。
  师:“看来,你们的小脚也很厉害,也能踩出好听的节奏,对不对呀?最后,我们站起来,听着音乐把我们自己编的节奏连起来表演一次,好不好?”  

  四、结束
  师:“接下来让我们带上这些“小脚印”去找小伙伴们一起玩,好吗?”(教师带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第15篇、大班音乐活动会唱起床歌的小闹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小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在“走近小学”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为孩子解除疑惑,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中包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即时纠正,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通过平日里的观察,发现班级里总是有几个小朋友经常会来园比较晚,在日常的谈话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很多都是因为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来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晚也不肯睡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预设了本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习惯。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及相关图片制成的PPT

  活动流程:
  情景创设――学唱歌曲――轮唱歌曲――游戏结束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上一次我们请小猫到我们班来做客,谁还记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猫?
  (回忆故事,引入话题)
  师:就要上小学了,拖拖拉拉的习惯可不好,早睡早起才会身体好,才会更有精神学习。
  2、它今天上学又迟到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出示第1张幻灯)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快快起床吗?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用闹钟来叫自己起床。
  3、总结:你们想了那么多办法,有……,……都很好。我的办法是和XX的办法一样的,也是用小闹钟。(出示第2张幻灯)这可是一个很特别的小闹钟,它还会唱“起床歌”呢!它用好听的歌声来叫小猫弟弟起床。想不想听一听?

  二、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1遍录音。(初步感知歌词)
  提问:你们听清楚小闹钟是怎样唱歌的?
  2、再次倾听1遍录音。(熟悉歌词,解决第一遍中没听清楚的乐句)
  3、老师学小闹钟唱歌(教师演唱,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4、集体学小闹钟唱歌(幼儿跟唱练习唱)
  师:学会小闹钟的起床歌,我们就可以一起唱给小猫听,催它快点起床上学去了。
  5、大闹钟唱歌(变换形式跟唱,为幼儿练习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同时指导幼儿边随音乐节奏走边唱歌曲,为后面轮唱游戏做铺垫)

  三、轮唱歌曲
  1、大闹钟的歌声真好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猫现在起床了吗?(出示第3张幻灯)还是没起床,真是个磨磨蹭蹭,不知道早睡早起的小猫,看来我们需要用两个闹钟来催催它了。
  2、两个闹钟可以怎样唱歌呢?(让幼儿讨论,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3、教师与个别幼儿示范。(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轮唱的真正含义)
  师:就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催它快一点是吗?这个办法好。谁先和我试试看?
  提问:我们是怎样唱的?有什么秘密吗?
  师:第一个闹钟先唱,第二个闹钟晚一点在唱。在第一个闹钟唱完一句“快快起床”的时候第二个闹钟再从开始唱。
  4、幼儿尝试轮唱。重点指导:两个闹钟不要变成一个闹钟。
  5、两个小闹钟一个接一个地响,就像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小猫弟弟。它终于起床了,准备上学去了。
 
  四、游戏结束
  1、我们小朋友也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不能像小猫一样,养成拖拖拉拉、不早睡早起的坏习惯,不然上学可能就会迟到了。你们有这样的坏习惯吗?(没有)
  2、起床游戏――尝试用轮唱的方法叫本班幼儿起床。
  ――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个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一听见小闹钟唱完起床歌就起床了?谁来试试看?
  ――我们应该怎样叫他起床?(替换歌词)
  ――反复游戏结束。(本环节主要意在把音乐作品同生活联系起来,使小朋友经验迁移。从而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活动反思:
  同一份教案,同一个老师,不同的孩子,实践出来的活动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针对本次活动,和前一次相比,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经验,所以导致了该活动对于这一部分的孩子来说挑战点不够,幼儿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老师的预设。这是本次活动中最大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回顾整个活动过程,现做如下反思:
  一、亮点:
  1、环节紧凑,思路清晰,教师提问目的明确。
  2、活动设计能够考虑情景性、趣味性。
  3、结合主题背景及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有价值、有挑战。

  二、不足:
  1、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有待加强。
  (1)教师对幼儿经验把握不足,随机指导能力不强,当幼儿轻松的完成预设后,没有当场做出有效的调整。
  (2)教师语言引导未能多留一点空间给孩子探索。
  (3)教师的回应语言需要进一步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2、活动中教师缺乏对音乐本身的处理及指导 具体体现在教师考虑到以变换不同形式吸引幼儿学唱的兴趣,而没有考虑到对音乐本身快慢、强弱的处理同样也会引发幼儿学唱兴趣,同时也会提升幼儿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三、调整:
  1、若幼儿无二声部轮唱经验,本次活动环节设计不需调整。若幼儿二声部轮唱经验丰富,需要提升活动挑战点,可以幼儿自主探索三声部或多声部轮唱。
  2、在变换形式的练习学唱过程中,解决对音乐由弱渐强的处理及指导。
  3、不断学习调整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争取做到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附歌曲:
  1 2     3 1    /   1 2   3 1      /   3 4    5   /  3 4    5 /
  快快起床, 快快起床, 小弟弟,小弟弟,
  5 6   5 4 / 3   1  /  5 6  5 4  /  3   1  /  2 7   1  /   2 7    1//
  钟儿已经敲响,钟儿已经敲响,叮叮当,叮叮当。

第16篇、大班音乐活动拉拉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2、感受并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表演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进行发声练习。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小朋友就应该像歌曲里唱的那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是不是?

  二、理解并学习歌词。  
  (一)通过图谱,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说,他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谱1(两个人面对面生气)
  (1)他们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原来两个人生气了。
  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    
  2、依次出示图谱2---6,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二)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学说歌词。    
  根据这两个小朋友发生的事,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拉拉钩》,请你竖起耳朵先来听我说歌词。注意老师的语气哦。    
  1、教师完整说一遍歌词。   
  引导幼儿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    
  2、请幼儿跟学歌词。   
  ××说的让我一听就知道他是生气了或是开心。    
  3、挑出单句,再次学说。    
  哪句说的不对,纠正后再学。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一)教师清唱歌曲。    
  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体会间奏的作用。    
  小朋友发现没有?中间有一段是没有歌词的,是这首歌曲的间奏。间奏我们不唱,但是可以做动作。    

  (三)幼儿跟学歌曲。       
  1、幼儿跟学第一遍。   
  (1)提要求:间奏前面说的是他们生气了,你唱的要让我一听就知道你是生气了;后面的部分要让我听到你是很开心,好吗?   
  (2)教师小结:你们唱的真不错。但是有个地方学得不太好,请你再来听一听。    
  2、挑出单句,再次学唱。    
  注意及时纠正,教孩子们正确的唱法。    
  3、幼儿再次学唱歌曲。    
  提出更高要求,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再次学唱一两遍歌曲。    
  5、分组学唱歌曲(两组两遍)。    
  6、分组接唱歌曲(相互交换,两遍)。

  四、创编舞蹈动作。    
  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唱的这首歌,还能加入什么样的舞蹈动作呢?
  (一)讨论: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动作。

  (二)逐句请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进行表演唱。 请小朋友一起加上你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吧。

  (四)幼儿结伴进行表演唱两遍。

  五、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如果在生活中,你和好朋友有矛盾了,生气了,就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拉拉钩的好办法和好,还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在音乐课“拉拉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发声练习,师生共同问好!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比较自然,在边走边看边中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们没有压力,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既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第17篇、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6张

  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18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花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了解各季节常开的花,对植物开花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2、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花的特征,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对花进行描述丰富词汇。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看各种各样的花。
  2、常见各季的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看到过的花。
  1、教师提问:你见过什么花?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说一说四季的花,启发幼儿回忆: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什么样子的花开放?

  二、学念儿歌,了解各个季节开的花。
  1、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有关花的问题,教师作出解答或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导语:现在啊,老师这里啊,有一首儿歌,儿歌里面就讲到了一年四季开的花,你们想知道吗?
  (1)教师念儿歌,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做出解答或者引导幼儿讨论。
  (2)教师再次念儿歌提问:在这首儿歌当中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其他小朋友来帮助你呢?(如儿歌中的红艳艳、笑盈盈等词汇)
  (3)幼儿一起学念儿歌,对儿歌产生兴趣。
  根据儿歌中的月份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花,(幼儿园学习网www.qinzibuy.com)供幼儿记忆。
  (4)进行分组练习儿歌,使幼儿熟练儿歌。

  三、活动结束:
  活动后请小朋友看的相关花的图片,请幼儿念念《花开歌》。
  附儿歌《花开歌》
  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岗;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栀子带头上;
  七月荷花浮水面;
  八月桂花腌蜜糖;
  九月菊花迎秋风;
  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第19篇、大班音乐活动蒲公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角色扮演及音乐又习中感受歌曲旋律(熟悉切分节奏),理解歌曲内容。
  2、  知道蒲公英是春天的植物,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
  3、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图片等、小乐器 认知准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理解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切分节奏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我是小海军》
  间奏战舰与敌机配合
  过渡:刚刚我们我进行一场激烈的海上战斗,看到了神气的小海军,战斗结束后,天气变暖了太阳出来了,啊!春天来到了。

  二、春天来了
  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是什么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小结:天气变暖了,小燕子回来了,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了······春天真的来了。 过渡:今天我又带来一段春天的音乐,可能是讲什么呢,让我们听一听。
  1、  感受旋律特点 ·表演春天
  提:这段音乐,可能是讲什么?
  过渡: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这段音乐听上去,温柔、抒情,让我们感到春天真美丽,那么让我们用美丽的舞姿来表演一下春天。(幼儿律动) ·即兴伴奏
  提:小乐器也要来表演春天,请我们仔细看指挥,想一想有什么乐器你不认识。
  介绍三角铁及演奏方法
  2、  理解歌曲内容
  欣赏歌曲
  提:这首歌曲讲的时一种春天植物,谜语:春风吹来,种子飞飞,打着小伞,小朋友追追。(幼儿泛讲)
  提:歌曲的名字叫《蒲公英》。解释谜语
  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面讲了什么?
  小结:这首歌曲就是在讲小朋友和蒲公英在做游戏的事情
  提:种子为什么飞飞?
  小结:因为蒲公英结出来的小绒球上的小点点就是蒲公英的种子,他很轻,能够轻轻滴飞在空中。
  初步跟唱

  三、延伸活动
  听歌曲看图片做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通过主动积极的观察,充满乐趣的通过绘画再现观察与想象,自信、大胆的创造,从而轻松愉悦的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活动中幼儿自然地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活动成功的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20篇、大班音乐歌唱春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歌唱春天》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复印放大幼儿用书中的图谱《歌唱春天》(每人1张),放于幼儿座位下面。
  2、幼儿已认识"春天"二字。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感受歌曲《歌唱春天》旋律。
  幼儿听音乐磁带,熟悉歌曲旋律。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今天老师个你们带来一首春天的歌曲,请小朋友们先听一听。听了这样首歌曲,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教师随音乐做舞蹈动作,幼儿欣赏。
  师:老师为这首曲子编了几个动作。你们看,这几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
  师:下面听老师来唱歌,注意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曾经使用过的记忆策略。
  师:歌里唱了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学唱这首歌吗?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上的图谱,引导幼儿发现图谱和歌词内容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要用没有用过的方法来唱这首歌,并且要靠小朋友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教你们,你们有信心吗?现在拿出你们座位下的图,请小朋友们用手指着图听我再唱一次。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意思,引导幼儿发现将下面的小图配在大图上就是一幅完整的图谱。
  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尝试将有关图片逐幅配到相应的空格中,边唱边讨论相应的摆放位置。
  师:有没有好办法把小图片贴在相应的格子里?大家一边唱一边试着把小图片配到大图空白的地方,好吗?
  3、幼儿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查自己贴得对不对呢?(再看图完整地唱一遍)
  4、教师引导幼儿反思。
  师:今天我们用什么方法记忆来学习唱歌的?(利用图谱来记歌词)它给了我们什么帮助?(记不清歌词时,可以看图谱提示)看图谱学唱歌--这个办法真不错,以后我们学唱歌时都可以利用它。

  活动反思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用自己的歌声来赞美春天是我们最美的抒情方式,我们班的孩子对于音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次音乐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依据季节,以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开展的。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第一环节我先让幼儿通过欣赏歌曲来感知乐曲的欢快、抒情,从而熟悉歌曲的旋律。同时,引出歌名《歌唱春天》。第二环节中,我  主要分成两部分:⑴我首先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凭记忆把图谱填完整,在填图谱的通过中,组织幼儿学唱分句。⑵引导幼儿掌握“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的唱法,同时,出示标记,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第三个环节,我一反以往老师教,幼儿唱的方式,而是给了幼儿每人一副图谱,让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填图,同时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进而更乐意学习。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幼儿以各种形式学唱,去掉一遍一遍反复唱的枯燥。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21篇、大班音乐快乐的小青蛙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有韵律地念儿歌的基础上,尝试将计算应用题创编于儿歌中。
2、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与特征,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并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FLASH《五只小青蛙》、背景图、青蛙10只、节奏卡、评比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
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猜猜它是谁?(青蛙)
2、青蛙生活在哪里?喜欢做什么事情?
(引出青蛙是两栖类动物,爱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3、小青蛙是怎么叫的?
1)小青蛙怎么叫的(“呱呱”)
2)用不同的节奏型(儿歌中碰到的节奏型),练习“呱呱”。
X X│XXX│
XX XX│X——│
XXX│X X│X X│X——│
二、欣赏理解《五只小青蛙》
1、看FLASH
儿歌中唱了什么?
2、学念儿歌
幼儿跟念儿歌几遍。其中最后两句师生对念
师:岸上的青蛙剩几只?
幼:………………X只。
3、用节奏卡来练习记忆儿歌内容
XX XX│X——
│XX XX│X——│
三、创编应用题
1、演示操作:五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一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幼儿:岸上的青蛙剩3只。)
2、操作青蛙,创编应用题。
如:6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3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
(多次创编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形式:由老师或个别幼儿操作提问)
T:谁愿意上来试一下?
四、创编游戏
1、演示表演,老师请几名幼儿表演。
2、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10人。
合作进行创编应用题表演,教室地面布置成岸和河的场景。
规则:
1)、一名幼儿组织,其余幼儿合作表演。
2)、青蛙向下跳的顺序应左向右逐一进行。
3)、比一比、评一评
哪队创编应用题表演得棒、儿歌念得好?(为表演的好的一队幼儿奖励★)
(自评:你们对刚才的表演感觉怎样?)
(互评:你觉得那队最好?好在哪里?)
老师: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表演得很棒,因为你们积极地参与了游戏,老师为你们鼓掌。
活动反思:
“快乐的小青蛙”是在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的开展中的一个活动。“快乐的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歌词的内容是幼儿喜欢并熟悉的小青蛙跳水的故事。在选择使用此教材与开展的过程中时,结合课程指南中指出: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活动开展中主要涉及了以下方面:
一、让幼儿了解青蛙的习性与特征,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促使幼儿喜欢并乐意念儿歌,儿歌的学与说中加上了一定的节奏
1、为了让幼儿掌握儿歌中所要涉及的节奏,我请幼儿先模仿小青蛙的叫声,运用不同的节奏型来练习,
如:X X X X︱X X︱
呱呱 呱呱 呱 呱
2、在此基础上将儿歌的内容与相应的节奏配起来,幼儿既理解儿歌的内容,又使幼儿有韵律、有节奏地念儿歌,对此产生兴趣。
三、创编、仿编应用题运用于儿歌中,提高幼儿的学习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大班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的欲望比较强烈,他们所需的知识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模仿和学说。在这活动中,我将难点与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创编应用题,并仿编儿歌上。
2、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要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的关系。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他们来说,10以内数的加法较简单,而10以内数的减法还有一定的难度。儿歌中的内容融进了应用题,孩子们可以边念儿歌边做应用题,这给孩子又增加了朗读的兴趣。使孩子在吟诵儿歌的同时又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结合儿歌中的相应内容,仿编10以内数的减法,并将它运用于工整的儿歌中,对于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正是这一挑战性激起了幼儿更多的学习热情与参与的积极性。
3、在幼儿创编部分,我注重运用多种形式,首先由老师出题,幼儿回答。接着由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问与答。最后请幼儿扮作小青蛙,既要编应用题,又要参与表演。这样层层递进,使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学习内容。
四、大班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逐渐增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在活动的表演游戏部分,充分地让幼儿自主表演,给予了幼儿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机会。在此环节中,幼儿创编应用题与表演都需要合作协商进行。而最后开展评比时,又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与相互欣赏的情感。

第22篇、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拔根芦柴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注意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练习。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釵、磁带、录音机、节奏谱一张、小动物头饰及各种节奏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律动:《挤奶》、《拍手点头》。∣
  2、游戏:   
  击鼓节奏快,幼儿做跑的动作;击鼓节奏慢,幼儿做走的动作;鼓声停,幼儿做不同的动作造型。
  3、出示小动物及动物叫声节奏型,幼儿模仿动物叫。
  青蛙:ⅹ ⅹ∣ⅹ ⅹ 小羊:ⅹ -∣ⅹ -
  小狗:ⅹ ⅹⅹ∣ⅹ ⅹⅹ
  小鸭:ⅹ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啄木鸟:ⅹ0 ⅹ0∣ⅹ0 ⅹ0 母鸡: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4、教师敲门,让幼儿模仿说出节奏型。
  ⅹⅹ ⅹ∣ⅹⅹ ⅹ
  5、组织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
  6、指导幼儿随音乐学习身体动作。
  7、出示图谱,看指挥分声部学习身体动作。
  8、用乐器代替身体动作,进行分声部练习。
  (1——10)小节:ⅹ ⅹⅹ (铃鼓、碰铃、圆舞板)
  (11——12)小节:ⅹⅹ ⅹⅹ (铃鼓)  
  (13——14)小节:ⅹⅹ ⅹⅹ (碰铃)
  (15——16)小节:ⅹⅹ ⅹⅹ (圆舞板)
  (17——18)小节:ⅹ ⅹⅹ (同1——10)
  (19——20)小节:(全部乐器演奏,铃鼓摇奏的同时向外侧画弧线)
  9、听音乐,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
  10、加入大鼓、釵练习演奏。
  节奏:ⅹ ⅹⅹ ∣ⅹⅹⅹ       
  鼓 釵    鼓 釵
  11、交换乐器练习演奏。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第23篇、大班音乐活动玉米和矮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动作。 
  2、在模仿教师范例动作的基础上创编B段,两段体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用眼神,身体相互配合等情感交流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故事,边讲述故事。 

  二、带领幼儿分解故事中的动作。 
  1、带领幼儿练习故事中预设的动作。 
  浇水、松土、找朋友 

  三、创编故事中的未知动作。 
  1、小玉米长大的动作。 
  听前半段音乐,找出小玉米长大的地方,并跟着音乐表演前半段音乐。 
  2、 叫醒叫矮人的动作。 
  教师做小矮人,请幼儿创编叫醒矮人的动作。 
  3、完整表演。(四对幼儿表演) 
  浇水——松土——浇水——松土——小矮人睡觉——玉米长大——叫醒矮人——玉米与矮人舞蹈 

  四、站队形完整舞蹈(游戏) 
  1、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语言提示。 
  请一半幼儿围成圈(玉米),另外一半幼儿做矮人。在圈外等后。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练习小玉米与矮人舞蹈的动作(对拍)。 
  3、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创编舞蹈动作,继续游戏。 
  1、游戏:贴一贴。(肩膀、肚子、屁股) 
  2、完整舞蹈。 
  3、请客人老师一同舞蹈。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4篇、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3、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四、活动结束。
  “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活动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第25篇、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反思

舞蹈“筷子舞”
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二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习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习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习。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 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第26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鼹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过鼹鼠的形态、生活习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cd盒、小鼹鼠的课件。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4——25页。

  活动过程:
  一、通过“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熟悉音乐节奏,引出小鼹鼠。
  师:今天老师请客,请大家吃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摸一下?
  幼:土豆
  师:1)、可是生的土豆怎么吃呢?我们炒一盘土豆泥,我们一起切土豆。
  2)、拿出大土豆,放在菜板上,拿出大菜刀,我们一起切土豆。
  3)、切切  切切  切切 切,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4)、呀,土豆切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  捶,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5)、呀,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呀,把谁给吸引来了呢?

  二、老师出示课件边放音乐旋律第一遍露出小尾巴,第二遍露出两颗门牙。
  师:猜一下这是谁?
  幼:小鼹鼠
  师:哇,小鼹鼠来了,大家悄悄的闭上眼睛,听小鼹鼠在干什么?(提问)

  三、感受作品ABAC的结构
  师:小鼹鼠悄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鼹鼠今天过生日,他要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那我们排好队出发吧,(听音乐A排队走)
  B段:听到狮子声音吓了一跳后继续走,小朋友们突然从一个坡上滑了下去。
  A段:同A段 C段:到了小鼹鼠家一起游戏,天黑了赶紧回家。

  四、整体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师:小鼹鼠太调皮了,看这只调皮的小鼹鼠又在干什么?
  1)、老师编讲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每天他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可是这只调皮的小鼹鼠总喜欢离开队伍,但是到最会回到队伍来,因为一个人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2)、教师继续讲述: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就整整队伍继续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了下去。
  3)、教师继续讲述: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会继续离开队伍,但是到最后他们又回到队伍中来。
  4)、教师讲述:它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蝴蝶在跳着舞蹈。玩着玩着天黑了,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回家了。

  五、用身体其他部位来表现音乐。
  师:调皮的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在那里走?
  幼:头上、腰上、腿、脚。。。。
  师:那小鼹鼠来到了头上(随音乐做动作)

  六、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师:小朋友扮演小鼹鼠,老师当妈妈,大家一起等到朋友家,要求小鼹鼠把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又简单有趣的儿歌,饭前带孩子一起学习,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念了三遍,孩子们就都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嘴里还念叨着这首儿歌。

第27篇、大班音乐小动物表演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所以在设计这个活动是就把“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始终”作为方向。从歌曲的选择、活动形式的制定及活动过程的设计都考虑到这一点。首先《加沃特舞曲》是一首节奏明显给人一种活泼、轻盈跳跃的快乐气氛,很适合大班幼儿。其次律动的形式带入了情境性。因为幼儿的感受、发现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依赖于客观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以八座房子的形式不仅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房子里会是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怎么样才能让房子的主人开门?”既可勾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又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同时用敲门形式打出后三拍 |XX |X-| 的节奏,整个过程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寓教于乐在这个活动中有很好的体现。最后以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游戏,体现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舞曲|XX XX|XX XX|XX|X-|||的节奏。
  2、感知舞曲的活泼、轻盈和欢乐跳跃的情绪。
  3、体验对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4、让幼儿进行创编。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在此之前幼儿没有接触过拍节奏。
  2.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活动准备
  1. 音乐《加沃特舞曲》。
  2. 自制挂图一幅;(森林有8座一样的房子)。
  3. 为幼儿创设情境;在教室四角创设四座房子,住着四种小动物(小狗,小猪,小猫)。
  4. .四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激发兴趣
  1. 教师:今天,跟老师去森林里走走吧!(出示挂图)教师随着舞曲节奏用手指在挂图上表现走的动作。
  2、教师:我们到了,看!这里有什么东西呀?(这里有八座一模一样的房子。)咦!里面会是谁呢?(幼儿自由猜想)。

  二. 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引导幼儿用敲门的形式打出后三拍|x x|x—||的节奏强调走过篱笆之后再敲门,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
  1. 教师:哪我们就请小动物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吧,但是,在我们请它们时一定按照音乐的节奏一步一步走到门前再敲门哦,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
  2 教师:提问:走了几步?(4步)敲了几下门?(3下)鼓励幼儿发挥想像是,除了用手敲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幼儿随音乐分别用三种方法打开所有的门.如:打门铃用食指提按,铃铃铃,打电话喂喂喂,拍手跺脚等)。
  3. 教师: 好!房门被你们打开了,你们看看是谁住在里面呀?(教师一边贴房门上的小动物)第1.2座房子住着小狗,3.4住小猪,5.6住小鸭.7.8住着小猫。
  4. 教师: 现在你们要和小动物们一起玩了,哪你们就要学他们的动作和他们的叫声才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听!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学他们的动作,到敲门的音乐就学他们的叫声吧!来,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遍,教幼儿学做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5. 教师: 现在你们都学会了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了,你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一起玩了,快,让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吧(让幼儿挑头饰,准备游戏)。
  6. 创设情景,教室四角四座房子,跟着音乐开始游戏。
  7. 幼儿进行创编,除了这些小动物之外,小朋友想一下还有什么小动物.学一学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跟着音乐来试一下(请几个幼儿示范)。
  8.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气氛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以前的音乐课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以前没有这样上过音乐课,自从听了培训老师说,音乐自己本身就是很好的乐器,只要你自己会利用,像拍手拍腿,捏指,拍肩,弹舌,跺脚等等.我发现这舞曲的节奏很轻快,所以我有了设计这个内容意图。想不到这节课比我想像中的效果还要好.我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自己充电。

第28篇、大班音乐活动海浪的旅行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一首优美的乐曲,会诞生出许许多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活动设计,但不管是哪一种活动的设计,我认为它都应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再现。如何挖掘音乐欣赏的素材,如何设计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我认为最终的出发点还是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经验积累与真实体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到: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海浪的旅行”这一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就源于我班幼儿都有去海边玩耍的经历与体验,对大海的向往和眷恋之情都存在着恋恋不忘,加上这首典型的ABA结构音乐,由舒缓、优美到高潮部分的激昂、高亢、再回到舒缓、优美;这样一首极富音乐情绪起伏变化的曲子,很容易感染幼儿,同时,听后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与创造,想融入其中的情景,因此,我将人们都向往的大海作为情景主线条,贯穿整个音乐欣赏活动,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的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身体动作。这样的身体动作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跟随相应的故事情节及音乐的变化,层层递进,由静到动,由小到大,再恢复到静和小,让幼儿的兴趣一直随海浪的起伏而持续与波动,最后达到活动的高潮,出示绸缎,更情景化、游戏化的将活动完整的结合为一体,使海浪的旅行在生活化、游戏化中完整呈现。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低潮和高潮,让幼儿初步体验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  
  2、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能融入到游戏情景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绸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里住着谁?今天,美丽的大海有话对我们说,我们一起听听美丽的大海发生了什麽事情?  
  2、活动进行:  
  (1)、熟悉音乐,理解音乐  
  幼儿欣赏音乐“海浪”,老师配乐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内容,并初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景。  
  提问:美丽的大海告诉我们什麽事情?你有什麽感觉?  
  (2)、感知音乐的低潮和高潮的变化  
  欣赏录音磁带第一段,提问:这是大海高兴还是生气?那怎样表现小小的波浪?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小波浪的优美动作。  
  欣赏音乐第二段,提问:这时大海怎麽了?  
  狂风吹来了,海面掀起了一个个的大浪,大浪是什麽样的呢?  
  重点指导:幼儿作出大浪与狂风巨浪不同的动作。  
  (3)、老师边讲故事,幼儿边进行表演,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含义。  
  (4)、运用绸带进行幼儿间相互合作的情景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活动结束:  
  分角色进行情景游戏《海浪的旅行》,让幼儿体现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反思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

第29篇、大班音乐狐狸与小鸡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体验师幼、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
  2.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风格。
  3.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比力气、比跳舞、比嗓门的情节。
  4.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能跟着音乐的变化玩游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鸡和狐狸的故事。
  (1)教师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小鸡出门去散步,狐狸发现了小鸡,馋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后面。当小鸡走出农场后狐狸跳了出来:"呵呵,看你往哪儿逃。"为了不让狐狸吃掉,于是小鸡想办法。首先小鸡想到比力气吓倒狐狸,小鸡说:"我的力气比你大。"狐狸说:"我的力气比你更大。"然后小鸡想到比跳舞将狐狸逗乐。小鸡说:"我的舞蹈跳得好。"狐狸也跳了起来:"我的舞蹈跳得更好。"接着他们比嗓门。小鸡伸长着脖子:"我的嗓门比你大。"狐狸也伸长脖子用尽力气:"我的嗓门比你更大。"最后,他俩都扯着嗓门大声叫,由于叫声太大了,结果把猎人给引来了,猎人看到狐狸,一枪把它打死了。于是小鸡得救了。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理顺小鸡和狐狸比试的内容与顺序。
  师:狐狸有没有把小鸡吃掉,小鸡想了什么办法来战胜狐狸?比试了几个项目,顺序是怎样的?小鸡为什么要跟狐狸比叫声?
  2、完整倾听音乐做律动,解决角色与音乐间的关系。
  (1)师幼扮演小鸡随乐做初步的律动,解决小鸡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鸡去散步吧。
  (2)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狐狸做律动,进一步熟悉小鸡的音乐与动作。
  (3)师幼扮演狐狸,解决狐狸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4)幼儿扮演狐狸,教师扮演小鸡,进一步熟悉狐狸的音乐与动作。
  3、听音乐的第二段,师幼共同玩小鸡和狐狸比斗的游戏。
  (1)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比力气。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老师分别从面部表情、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引导。
  师:假如你们是小鸡,你们怎么向狐狸展示自己的力气大?
  (2)幼儿创编搞笑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师: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舞蹈将狐狸逗乐?
  (3)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嗓门大。
  师:用动作怎样显示出你们的嗓门大?
  (4)师扮演狐狸,幼扮演小鸡,尝试进行比斗的游戏。
  师:我们把刚才练习的本领连起来跟狐狸比试一次,看看我们的小鸡是不是真的能战胜狐狸。
  4、分角色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1)第一遍:教师请一名幼儿,并由幼儿自选角色,与教师完整倾听音乐玩游戏。
  (2)幼儿俩俩合作扮演狐狸和小鸡,完整听音乐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师:游戏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幼儿第二次进行完整玩游戏,游戏后针对游戏规则等进行评价。

第30篇、大班音乐活动问候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初步学习跳集体舞。
  2、能根据尾音的变化,及时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并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3、努力尝试在交换舞伴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体验集体舞的快乐。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组织幼儿玩“听铃鼓摇奏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4、乐曲——《问候舞》。
  5、手腕花若干,分两种颜色(红色与蓝色)
  6、红苹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二、学跳集体舞《问候舞》
  1、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教师与一个幼儿玩游戏,提醒两个人的动作是一样的。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用一个动作替换的前一个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谁来想一个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玩“照镜子”游戏。(跟钢琴)
  教师:现在请几个小朋友轮流来做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学。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教师:请手戴蓝色花的男小朋友举手,向前一步走,(放下)
  请手戴红色花的女小朋友找到好朋友,男小朋友向后转。
  找到好朋友了吗?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跟钢琴)
  4、学习交换舞伴。
  (1)以游戏形式,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教师:你见到了好朋友是怎样和他打招呼的呀
  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做动作。(握手、挥手、拥抱等)
  (2)听音乐换舞伴。(跟钢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几个游戏?我们把这几个游戏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邀请舞伴演示。
  教师:我请一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跳。(跟着钢琴声跳一遍)
  (3)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4)幼儿随乐完整舞蹈。(一遍)
  (5)再次随乐完整舞蹈。(跟着磁带音乐)(一到两遍)
  教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这一次我们要加大难度了,跟着录音机里面的音乐来跳一跳。
  6、结束活动 幼儿从双圈回到单圈,坐下。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下次我们再想一些更好看的动作加到舞蹈中去。

  活动反思:
  《问候舞》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是一首曲式结构循环往复,尾音部分音长变化明显的曲子,每一段旋律中尾音出现的次数各不相同,而且尾音的节奏都有变化,有长有短,完全没有重复,这对于幼儿理解记忆乐曲有一定难度。
  在幼儿园进行研究音乐开始,图谱昂视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图谱方法是用符号把听到的音乐元素符号化,通过视觉艺术的载体形式将听觉艺术展现出来,帮助幼儿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再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符合孩子的学习过程,也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第31篇、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山谷回声真好听》是小学二年级下的音乐教材。因为是回声,所以歌词中反复的部分较多,部分旋律对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在活动中以 “回声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在一遍遍倾听、感受、游戏中轻松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对唱的快乐。
  2.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回声的经验 
  2.图谱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回声”的游戏。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回声的事情?
  师幼回声游戏。
  2.理解歌词和旋律
  师: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声游戏呢!听一听,他们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问:小朋友们在哪里玩回声游戏?(出示图谱)
  (2)钢琴伴奏第二遍
  提问:小朋友在向谁问好?(出示图谱)
  师幼回声的游戏。
  (3)音乐伴奏第三遍
  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你们听出来了吗?(根据孩子回答出示图谱)
  这个回声出现了几次?这两个回声一样吗?会有什么变化?
  师幼回声的游戏。
  (4)音乐伴奏第四遍
  提问:最后一句“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幼练习。
  3.学唱歌曲
  师:山谷里有这么多回声呀!我们一起来玩回声的游戏。(完整出现图谱)
  角色扮演
  4.延伸

  活动反思:                                                    
  这么多年,自己也承担了不少的公开课,从未像本次送教活动中那样“纠结”。纠结在于对教材的处理,纠结在于发展部分游戏化的设计。在林组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光试教就试教了好几遍。原本以为目标的定位较到位,环节安排较流畅,然而执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并未被调动,老师上的“汗流夹背”,孩子却“无动于衷”。问题出哪里了?在聆听名师、各位研究员点评时,其实大脑里还是“一团糟”。直到自己静下心来比对叶老师的教学活动,回过头再去反思自己的活动,才恍然大悟,终于寻找到了音乐活动中学习障碍。
  一.教材的分析须“到位”
  姚老师点评活动中说到了歌唱活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在执教中最大的问题。在分析教材时,我把重点放在“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也想到了原声和回声对比用音频的效果会比老师的范唱好。但是因为在处理降调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音频的使用。而老师在示范歌唱时无形中强调了“原声”的“强”,从而压抑“回声”,不仅仅破坏了原先音乐的“优美”,更抑制孩子们的大胆表现,效果可想而知。我不禁想起了谈亦文老师在音乐活动常见学习障碍一文提到的“教师的自身情绪、歌曲示范都和音乐本身所要求的情绪不协调。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时,师幼间才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上的共鸣。”

  二、发展的练习需“激趣”
  我们都知道,活动中老师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每个环节加点味精,层层递进的设计才能让孩子学习热情一直保持,这也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自己会不自觉的“胡里花哨”,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在“山谷回声”活动设计时,之前也想设计一个场景,但是马上就否决了。想当然地觉得,孩子不停的移位,跑来跑去只会让孩子“发神经”。但看了叶老师最后“山谷情景”的设计后,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真是“想万次不如尝试一次”。 想当然---错误的动力定型。

  三、细节的处理需“合理”
  在活动设计中,自己是做了很多预设。比如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当孩子回答“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时,随机解决最后一句,让孩子在听辨中去发现前后两句节奏的不同,在看图谱练习中学唱最后一句,从而解决难点。在执教中,孩子的确也发现此回声的部分,但我没有按照预设行进。因为自认为孩子可能对“山谷回声真好听”回声分组练习更感兴趣。其实当返回去再解决最后一句歌词时,把其割裂开了,从而影响了此环节的流畅性,同时阻碍了孩子的思维。
  本次活动尽管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从最初的文本设计到最终的活动呈现,自己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图谱的使用)。特别是执教后的反思,使我对一个普通的歌唱活动如何去设计积累更多的经验,相信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会不断成长。

第32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画太阳教案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借助图片和首句句型,迁移生活经验推理创编歌词内容。
  3.体验由创编歌词、自学歌曲所带来的成功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图谱 
  2.《画太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老师说走你们就蹲在地上走,说停就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这个游戏,(取出歌曲中有休止符的乐句弹奏,让幼儿感受,即难点前置)

  二.学唱歌曲。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那你们喜欢画什么呀?(小朋友交流)有的小朋友喜欢画动物,有的小朋友喜欢画植物,那请你们听好了,老师带来的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喜欢画什么?
  2.师:(若说出画太阳)追问:你听到了几个画太阳啊?(若说不出就唱后面一段)那听老师在来唱一下,数数你一共听到了几个画太阳(四个)真棒!(把四个太阳的图片贴好)我们跟着老师把这四个画太阳一起来唱一遍,然后告诉老师,后面的两个画太阳和前面的两个画太阳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在哪里?(若孩子说不出可以继续范唱,然后贴上“啊”最后再巩固唱一遍)
  3.师:那除了画太阳你在歌里还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小图谱)      
  每说一句老师把那一句就唱一遍(若说不全可以整体再范唱一遍)把画出了心中的向往重点指导。(向往就是心理想的美好的事情)
  4.小朋友们真棒,都听出来了,这首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画太阳》,那接下来再听老师唱一遍,然后把小图谱按老师唱的顺序排到大图谱上。(幼儿可以交流)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首先跟琴轻声地哼唱,注意老师唱的时候有哪些地方拖得长一点,哪些地方有稍微的停顿),第二遍会场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都会唱了吗?会唱了我们就要表演给客人老师看了,老师唱前面一段,后面画太阳开始就是你们一起唱了。下面我们换过来在来唱一遍。接下来,我们要休息一下自己的嗓子,动动自己的脑筋了。
  创编歌词
  1.师:除了山里的孩子画太阳,还有哪里的孩子在画太阳啊?(引导孩子说出城里)山里的孩子画太阳,他们爱把山鹰画上,因为山鹰是在大山上空飞翔的;那城里的孩子会把什么动物画上呢?(孩子自由发挥,如果孩子说不到鸽子,“城里的孩子见的最多的动物是广场上的鸽子,所以老师觉得他们会画上鸽子)贴上图谱
  2.想想看还有哪里的孩子也在画太阳?海边的孩子画太阳,他们爱把海燕画上,因为海燕是在海面上飞翔,赶快用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草原的孩子会把什么动物画上去啊?(若说出马,就直接说骏马)贴上图谱
  3.老师把第一段歌词和你们编的歌词连起来唱一遍,请你们在注意一下,哪些地方需要稍稍停顿,哪些地方要拖得长一点。还有就是前面的图谱唱完了接画太阳的时候老师是赶紧接上去还是听一下再接上去的。
  4.进一步引导幼儿把歌词编完整并记忆歌词4.分不同形式演唱(男女生分唱,再与客人老师分唱)

  三.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画太阳》这首好听的歌,下次我们还要举行绘画活动,不仅要画太阳还要画上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33篇、大班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表现歌曲轻快,活泼的风格。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替换歌曲,体验创编歌曲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人人叫我好儿童》、钢琴。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好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农田玩罗!
  1、练声:我是好儿童
  师:谁是好儿童?
  幼:我是好儿童。    
  好儿童干啥?   
  好儿童提水(捉虫)
  2、语言节奏:你会干啥?(要求:每人说两种本领)
  X  X    X  X     X  X    X
  师: 你会    干些     什么   呀
  幼: 我会    唱歌     和跳   舞

  (二)感受体验
  1、感受音乐性质
  听前问:听了这首音乐,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幼儿自由说)
  师小结: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很愉快、很开心的。是一首比较活泼、轻快的歌曲。
  2、拍出歌曲节奏
  第一遍:你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吗?怎么扮奏呀?(引导幼儿说出用身体各部分来扮奏)
  第二遍:我知道你们身上有好多地方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除了刚才的动作,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再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好吗?
  3、理解歌曲内容
  第一遍欣赏
  听后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呀?(幼说出一句,师就清唱出一句)
  第二遍欣赏
  听前要求:先唱了什么,再唱了什么,最后唱了什么?
  ①    理顺歌序:幼儿说出,师边清唱边出示PPT
  ②    解决难点:咬准“煮饭”、“提水”、“种菜”、“捉虫”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都帮爸爸妈妈做了些什么事呀?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第三遍欣赏
  听前要求:听听歌里的内容,谁能为这首好听的歌取一个名字?
  听后问:你想帮这首歌取个什么名字?这首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就叫《人人叫我好儿童》,叫什么呀?

  (三)尝试练习
  ①      儿歌练习: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曲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好吗?看看你们的小脑袋有没有记住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事?
  ②    歌曲练习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本领大?你们会不会做这些事呀?都会做啊,个个都是好儿童嘛。那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为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本领吗?那么把你们唱歌的本领也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唱这首歌,好吗?(三遍坐着唱→站着唱→小组唱)

  延伸活动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我们去唱给中一班的弟弟妹妹听,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主题背景下预设的一次音乐活动,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整将地将此歌唱下来。能力强的几位孩子还能边唱边自己编动作跳,虽然这是第二教时的活动内容,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像,做自己想做的动作,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可见这样贴近生活的歌曲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作为我们教师在选材方面还是需要考虑和思量的,多挑选一些孩子们贴近生活、趣味性大、游戏性强的歌曲,必能大大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通过歌曲里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比较,来关爱他人,建立自信,并将这种情感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孩子们说说“小朋友”的优点,再谈谈“自己”的长处,爱劳动的情感由然而生,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同时也被立刻激发出来,孩子们都表现出“你行我也行”,我们都是好儿童的自信。

第34篇、大班音乐快乐的舞会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设计思路来源于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家长们最熟悉的,也是时下最时尚的动画大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题材而构思的。通过耳熟能详的背景音乐烘托整个游戏气氛,让孩子们以最高涨的激情快速投入到游戏中。游戏的情节设计和装扮过程也是动画片“真人版与搞笑版“的体现,可谓“寓教娱乐,妙趣横生”。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花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并结伴交换舞伴。
  3、体验集体舞中战胜灰太生狼参加舞会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教学难点: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

  活动准备
  音乐《喜洋洋》、红黄花40朵,面具、演出服装

  活动过程
  师生随喜羊羊和灰太狼音乐入场
  (一)、动画一:村长:小羊们,我们青青草原要开舞会了,我们还请了许多客人到我们青青草原来,你们慢慢去准备吧!
  动画二:灰太狼,羊村要开舞会了……
  师说:唉呀,灰太狼要在开舞会的时候来抓我们,怎么办?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先抓住他呀?

  (二)、老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创编动作。
  1、学习音乐第一部分打招呼,交朋友动作。
  2、学习音乐第二部分挖陷阱的动作。
  3、学习音乐第三部分织网的动作。

  (三)、完整的随音乐跳二遍。
  师:这灰太狼可不容易对付,我们要多挖几个陷阱它才会上当。

  (四)、师:舞会快要开始了,灰太狼也快来了,我们要加油干呀!(幼儿随师跳集体舞途中,放灰太狼录音)舞会要开始了,我得想办法混进去,然后一个一个把它们吃掉。一位教师扮灰太狼进入场地,说:我要吃掉你们,唉呀,我掉到陷阱里了,求求你们饶了我吧!
  师:快快,我们牵起双手把网拉紧。

  (五)参加舞会
  师:小朋友们真勇敢,唉呀,舞会快开始了,我们还没打扮自己呢。快快抓紧时间把自己打扮得要多美有多美。(师生换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一节大班集体舞活动《快乐的舞会》,这是一节以幼儿集体创编舞为主线的课程。之所以选择了这一类型的音乐活动,是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我们小朋友所熟悉和喜爱的好朋友,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挽带和标记的帮助能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和圆上走的队形,通过这节课,能让幼儿体会到大家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所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从目标的完成度来看,尤其是中间的难点环节,幼儿创编出了挖陷阱织网的动作并结合挽带和标记迅速变化圆心交替走及圆上走这一环节目标基本完成,但同时,我感觉整体安排欠紧密,难点没有加强,其实挖陷阱这个简单的动作幼儿已经能够很快掌握,在实施中可以适当地根据进度减少练习次数,同时,织网这环节是难点中的复杂之处,老师应一步步引导幼儿(先脚——手——打结)多花点时间练习,并且,由于踏脚等细则没有说清楚,使幼儿很迷茫,操作时就显得不顺畅了。

第35篇、大班音乐活动跳圆舞曲的猫教案反思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附图谱(一):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附图谱(二):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附图谱(三):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活动反思
  《跳圆舞曲的猫》管弦乐曲。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美丽的圆舞曲。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在本节课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大部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互动方面也完成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

第36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火车哄隆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能邀请同伴接开火车进行游戏。
  2.尝试边演唱边与同伴合作协调地开火车。
  3.乐于进行游戏,感受与同伴、教师共同游戏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火车开了》的光盘或磁带,录音机。
  2.不同颜色的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开火车的情景
  1.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会开火车吗?你是怎样开火车的?
  (幼儿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有的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有的屈肘在胸前绕动,有的将手放在肩上绕肘等。)
  2.学习游戏中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是怎样开火车的?(请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的幼儿示范。)
  师:用手臂转动表示火车轮子在转,这个动作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学习听音乐开火车。
  师:我们试着听音乐开火车,注意车轮要一下一下地转。
  (幼儿找空地方听着音乐开火车,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手和脚都要跟着节奏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师:(学习刹车声音“呜哧”,并做刹车动作)这是什么声音?
  幼:火车到站刹车的声音。
  师:刹车时火车应该停下不动。
  4.学习小组合作开火车。
  师:刚才,你们每个入都是小火车头,现在我们要变成一列小火车,怎么办?
  幼:几个小朋友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学习合作协调地开火车。用戴手腕花的手转动做车轮,另一只手搭在前一个幼儿的肩上。)
  师:小火车怎样才能不断开?
  幼:把手搭紧一点。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跟着音乐合作开火车。)

  二、学习演唱歌曲《火车开了》
  1.欣赏教师范唱并熟悉歌词。
  师:刚才你们在开火车的时候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幼儿自由说一说听到的歌词,教师无伴奏演唱和伴奏演唱各一遍。)
  2.跟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3.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小火车司机在开火车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幼:应该用高兴的、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做一个快乐的小司机。
  4.学习边开小火车边演唱。
  师:我们学做小司机,边开火车边唱歌。
  (幼儿在座位上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歌曲。)
  5.和同伴接成一列小火车,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师:我们现在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一边开火车一边唱歌。
  (幼儿向左侧身坐,将一只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另一只手做车轮,全班幼儿连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边开火车边唱歌。)

  三、玩游戏“火车开啦”,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和集体讨论,了解邀请同伴接开火车的方法。
  师: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来做火车头邀请小车厢。你们帮我一起唱。
  (在演唱到最后一句歌词时,教师站在一位幼儿的面前。)
  师:我邀请的是谁?
  幼:XXX小朋友。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你站在他的面前。
  幼:因为你的眼睛看着他。
  师:我是什么时候站在他面前的?   
  幼:在歌曲快要唱完的时候。
  幼:在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
  师:我站在xxx小朋友面前时,他应该怎么做?
  幼:他应该站起来。
  师:我会对他怎么说呢?你们听听我是怎么说的。
  (教师伸出右手邀请:“小朋友,请上车。”幼儿集体学说邀请语。)
  师:他要变成我的车厢,应该怎么做?
  幼:跑到老师的身后。
  师:这是一个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教师示范,边说“嘿、嘿、嘿”,边向后转身跳。)
  师:我是怎么做的? 幼:你是转身向后跳过来的。
  师:我跳过来的时候说了什么?
  幼:你说了“嘿、嘿、嘿”。
  (教师继续示范邀请2~3名幼儿进行游戏。)
  2.请个别幼儿尝试邀请同伴进行游戏。
  师:我们现在要请三个小火车头来邀请朋友玩游戏,如果你想邀请谁,在唱到最后一句时,必须站在他的面前。小火车一定要接好,不能断开。
  3.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再次游戏。
  师:你们觉得刚才游戏玩得怎么样?哪里好?有什么问题?
  幼:有的小朋友唱完歌曲还没有找到朋友。
  幼:火车头要开得慢一点,不然小火车就会断开。
  师:做火车头的小朋友要开得慢一些,在唱到“火车司机”这一句时要找到准备邀请的小朋友。
  4.再次请三个幼儿进行游戏。
  5.在游戏情境中集体开火车。
  师:现在我们把三列小火车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来做火车头。
  师:你们想开到哪里去?
  师:火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隧道。这时,火车要怎么做?
  幼:身体要低下来。
  师:火车还会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要注意开得慢一点,不能断开。
  (教师将四张椅子背对背作“隧道”,将三张小椅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高山”。火车经过“隧道”时要弯腰通过,经过“高山”时要绕小椅子曲线行驶,并注意不能断开。)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而设计,以学习接开火车的游戏为重点,以小组合作与动作协调为难点。
  在学习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学做小火车,到与同伴合作变成一列小火车,再到学习接开火车的方法,最后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将难点前置,既解决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幼儿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生动的演唱形式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的探索学习,引导幼儿通过自我观察、集体讨论和游戏体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第37篇、大班音乐《哆来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用多种乐器演奏歌曲。
  2、学习根据歌曲的变化自下而上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并能将身体动作变换成八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3、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温馨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的投入演奏活动。
  4、学习看指挥演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哆来咪》。
  2、铃鼓、串铃棒、碰铃、三角铁、圆舞板、沙锤、单响筒、大鼓等乐器若干。
  3、背景图一幅、乐曲节奏图谱、八个音符的图片。
  4、把座位摆成三横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生随着音乐进入“奇幻森林”。
  师:奇幻森林住着音乐仙子,每天清晨,音乐仙子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和节奏,唤醒森林里的小动物。咦!小动物们都不见了,都睡着了吗?小白兔告诉我们音乐仙子被黑暗魔王抓走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醒不了,我们要演奏出像音乐仙子一样好听的音乐节奏才能救醒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八个音符。
  (1)教师出示背景图,随音乐出示八个音符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我们“奇幻森林”里的小音符吧!
  (2)幼儿指图再次认识八个音符。
  师:这首乐曲里有八个小音符呢!哪位小朋友带大家再次认识这八个小音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下而上地创编身体动作。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创编身体动作。
  师:小音符1~i唱起来,谁的音高?谁的音低呢?现在,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架小钢琴,1~i的音可以分别弹在身体的哪里呢?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梳理身体动作并带领幼儿随乐曲表演。
  师:我们把身体的部位从下往上想一想,有哪些部位?(幼儿自由回答)音低的1就弹在脚上,2弹在膝盖上,3弹在屁股上,4弹在腰上,5弹在胸上,6弹在肩膀上,7弹在脖子上,i弹在头上。现在我们一起跟乐曲表演一遍!
  (3)教师指挥,幼儿分八个声部表演八个音符。
  师:现在,请八个小朋友来分别表演这八个小音符。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1)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将身体动作转化成八种乐器,协商统一演奏方案,并在节奏型图谱上做上乐器示意标记。
  师:音乐仙子留给我们节奏图谱和八种打击乐器,我们看看分别是哪些乐器?你们觉得八个部位的身体动作分别用哪种乐器演奏?
  (2)看节奏图谱分析节奏,学念节奏。
  师:图谱设计好了,我们一起把节奏念一遍,念“╳”时就拍手一次,念“0”时就止音。
  (3)看节奏图谱,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4)教师按乐器节奏图谱指挥,幼儿看指挥演奏。
  师:下面你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我来做指挥。我做什么乐器的声势,就请哪种乐器来演奏。
  (5)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大家看指挥演奏。
  师:谁愿意当小指挥家来指挥演奏呢?
  4、教师即兴指挥,幼儿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进行演奏。
  (1)分析指挥的重要性。
  师:刚才小指挥带小朋友演奏乐曲的时候,为什么演奏的声音不好听呢?(小朋友的眼睛没有看指挥)指挥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曲离不开指挥。
  (2)教师提出即兴演奏的要求,让幼儿随教师的指挥创造性演奏。
  师:这次不按照刚才乐器的演奏顺序进行即兴演奏,指挥的手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演奏。演奏家们准备好了吗?

  三、结束部分
  与小动物共舞。
  师:小动物们被我们好听的音乐节奏唤醒了,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跟随音乐跳舞吧!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找黑暗魔王救回音乐仙子吧!

  活动延伸:
  教师在科学活动“乐音和噪音”中,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录音片断——打击乐《哆来咪》和幼儿自由敲击各种乐器较响的声音,了解乐器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要爱惜公用物品。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38篇、大班音乐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1月19日,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在实验幼儿园举行了“太仓市三年内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暨新教师培训活动”,在观摩了三节课中,丁老师上的大班艺术《姥姥门前唱大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活动是丁老师原创的,她的灵感来自儿童舞蹈《姥姥门前唱大戏》,热闹的气氛和来源于生活的内容,再加上说唱的风趣与幽默,孩子们很喜欢。所以,设计了这么一个在游戏中边玩边说,边玩边唱的有意思的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说说唱唱,初步尝试变速唱法。
  2.感受说唱活动的风趣和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游戏拉锯扯锯的准备。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刚才我和你们玩了一个拉大锯的游戏,好玩吗?”
  幼:“好玩。”
  师:“你们还想玩吗?”
  幼:“想。”
  师:“那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师和幼:“拉锯,扯锯;拉锯,扯锯;拉锯,扯锯……”
  (评析: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活动前,就教会孩子玩拉锯扯锯的游戏。在正式活动开始时,便以拉锯扯锯的游戏导入,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歌曲的兴趣,很自然的引出下面的内容,节省了导入环节的时间。)

  (二)、学习歌曲。
  1.根据图谱的提示,有节奏的学说第一段说词。
  (1)教师范说第一段。
  师:“看你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请来了我的好朋友,和我一起玩。”
  师:“仔细听一听我和好朋友一起玩时,我说了些什么?”
  (评析:教师的过度语言极其自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示范,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根据说词内容提问。
  师:“听到嗯嗯的时候,你们都笑了,那二妞问什么会说嗯嗯呢?”
  幼:“他们都去了,不让二妞去,二妞就说嗯嗯。”
  师:“原来二妞是在撒娇,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评析: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内容。嗯嗯这个撒娇的词应该让孩子们去发现,让孩子们主动去说,主动去做动作,体验说词的风趣幽默。所以,当听见孩子们笑的时候,可以问:“你们为什么笑呢?”然后引导孩子们说说做做:“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3)教师再次范说第一段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的图谱。
  师:“二妞为什么撒娇,我们再来听一遍。”
  幼:“不让二妞去。”
  师:“那二妞她想去哪里呢?”
  幼:“去姥姥那里看戏。”
  师:“谁去了?” 幼:“你也去,我也去。”
  (评析:当孩子们没有有效记忆第一段说词时,教师有意识的再次范说第一段。并用一系列有逻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说词内容,梳理说词顺序。并出示图谱辅助教学,生动形象。)
  (4)看图谱,学说第一段说词。
  师:“原来拉锯扯锯说的就是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和我一起说一说吧!”
  师和幼:“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嗯嗯。”
  (评析:图谱的出示,生动形象,有助于帮助孩子记住说词内容。)
  (5)边玩边说。
  师:“你们是不是又想玩游戏啦!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玩的时候要边玩边说。”
  师:“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开始。”
  (评析:边说边玩,再次巩固说词,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记忆说词。)
  2.根据图谱的提示,有节奏的学说第二段说词。
  (1)根据图谱的提示和教师的提问,理解和学说第二段说词。
  师:“你也去,我也去,还有谁也去呢?”
  幼:“小猫和小狗去了。”
  师:“刚才我们说你也去,我也去,那现在可以怎么说?”
  幼:“猫也去,狗也去。”
  师:“那谁可以像上面一样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呢?”
  幼:“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猫也去,狗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嗯嗯。”
  (评析:“你也去,我也去,还有谁去了?”教师一句及其简单提问,把整个学习的内容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段说词,而且教师也有目的引导孩子模仿上面的句式说内容,例如孩子说小猫和小狗去了,教师并没有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只是有意识的再次提问引导说:“刚才我们说你也去,我也去,那现在可以怎么说?”)
  (2)边玩边说。
  师:“姥姥门前这么热闹呀,我们也来热热闹闹做游戏。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开始罗!”
  (评析:边说边玩,再次巩固说词,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记忆说词。)
  3.根据图谱的提示,重点学习第三段唱词。
  (1)模仿拉锯扯锯的声音。
  师:“刚才我们玩了拉锯扯锯的游戏,那拉锯扯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咯子、嘎子。”
  师:“会发出嘎子嘎子的声音,我们架起锯子,一起试一试。”
  师和幼:“嘎子,嘎子,拉锯,扯锯;嘎子,嘎子,拉锯,扯锯。”
  (评析:借助拉锯扯锯时候的声音模仿,自然过渡到第三段唱词的部分。)
  (2)字宝宝。
  A.字宝宝:哎,呀。
  师:“我们边说边玩真有趣!看!谁也想来玩了呀?”
  幼:“字宝宝。”
  师:“字宝宝是哎,呀,呀。它们也想来玩,它们要边唱边玩。”
  师:“哎拉锯,呀扯锯;哎拉锯,呀扯锯。”
  师:“字宝宝怎么唱的呀?谁可以来试一试?”
  师:“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
  师:“和字宝宝一起边唱边玩。”
  师和幼:“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
  B.字宝宝:呀。
  师:“还有一个呀宝宝看见它们玩得那么开心也要来玩。(教师范唱)呀姥姥门前唱大戏,就是不让二妞去。”
  师:“谁可以来试一试?”(跟着琴声节奏念两遍,再唱两遍)
  师:“呀宝宝和姥姥很要好,你们听!”(教师再次范唱)
  师:“跟着呀宝宝一起唱一唱。”
  (3)边玩边唱。
  师:“让我们和字宝宝一起来边玩边唱!”(两遍)
  (评析:整个第三段的唱词是一个难点。教师以字宝宝进行组织教学,多次范唱并结合多种学习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如,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跟字宝宝边玩边唱。此外,教师也有意识的重点说第三个字宝宝,它和姥姥很要好,所以这个字宝宝要唱得短一点,生动形象,有助于孩子理解。)
  4.整体欣赏,体验变速唱法。
  (1)教师完整演唱。
  师:“这其实是一个民间说唱《姥姥门前唱大戏》,听一听哪些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是唱的?”
  幼:“拉锯扯锯那里是说的,嘎子嘎子那里是唱的。”
  师:“那最后嘎子嘎子那里唱了几遍呢?”
  幼:“一共唱了三遍。”
  (评析:最后完整欣赏,体验变速的唱法,这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也是目标之一。所以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个变速的过程。)
  (2)教师演唱最后一段。
  师:“那这三遍的速度一样吗?再来听一听”
  师:“这三遍的速度怎么样?”
  幼:“第一遍是慢的,最后一遍嗯嗯那里也是慢的。”
  师:“最后是慢的二、妞、去!(教师出示最后一张图谱图片)”
  师:“第二遍和第一遍比呢?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幼:“越来越快。”
  (评析:此环节感觉因为教师在整个活动开始的节奏偏快,导致加速唱环节对比不强烈。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一开始将整体速度放慢些,效果会更好。)
  (3)分三种速度练习。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来慢的,然后再越来越快。”
  (评析:分三种速度,从慢到快,依次体验并学唱。此环节,每次唱之前钢琴伴奏的老师都会给一个速度的前奏,帮助孩子进行演唱,感觉比较好,这样孩子们速度就整齐划一。)

  三、多种形式复习歌曲。
  1.小鼓增加气氛。
  师:“为了增加气氛,我还请了小鼓来帮忙呢!跟着小鼓的节奏,一起来唱一唱。”
  (评析:教师运用小鼓,增加热闹的气氛,也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同时,小鼓的节奏能够带动孩子们更有节奏感的说说词。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小鼓和钢琴应和谐的共同演奏,整体节奏不能乱。)
  2.表演。
  师:“姥姥门前唱大戏真热闹,你们想去看吗?你们会怎么看?”
  幼:“身长脖子去看。”
  师:“二妞跟来了,不让二妞去,可以怎么做呢?”
  幼:“做摇手的动作。”
  师:“那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表演吧!说的时候做拉锯扯锯的游戏,然后去看戏。”
  (评析:表演环节,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要去姥姥门前看大戏一样。但是,我觉得此环节可以再丰富一些,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动作。此外,集体表演时,有一半孩子一直在玩拉锯扯锯的游戏,忘记最后唱词部分要加上刚才的动作表演,这时,我觉得教师可以走上前去,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现在应该怎么做。)
  3.与客人老师互动。
  师:“后面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把快乐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把!每人找一个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
  (评析:整个第三部分,教师运用多种形,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演唱歌曲。还充分利用了客人教师这一资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但是,我觉得既然教师设计了这个环节,就应该让这个环节更丰富多彩,可以让孩子们说说:“你会怎样邀请客人老师?”等等。)

  活动反思:
  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就得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的局面,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全过程。

第39篇、大班音乐活动顽皮的杜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跃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绘有简单风景的图片一幅。
  2、可活动的小朋友、杜鹃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
  2、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教师继续操作教具并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听见杜鹃在唱歌?最后杜鹃怎么了?
  (1)教师:“你们也跟我来找找小杜鹃吧。”幼儿随音乐学念第一段歌词。
  (2)幼儿轻轻地学唱第一段歌曲。
  (3)在动作暗示下,教师提醒幼儿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双手放在胸前)。
  (4)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第二段歌词内容。
  (5)幼儿轻轻学唱第二段歌词。
  (6)教师提醒幼儿唱准跳音“咕咕”。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根据歌词进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寻找顽皮的杜鹃”。第一段边走边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变成自己喜欢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

第40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机器人教案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同时随着心理水平的提高,在智力活动中也体现了积极性。对规则性的游戏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自制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因此,音乐游戏在能是幼儿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的同时,也要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技能和在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机器人》这首游戏分为两个乐段,节奏鲜明,适合做机器人僵硬的动作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创编动作,进行合作游戏,能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机器人走路、、跳舞的姿态(手、脚伸直,动作僵硬),培养节奏感。
  2、能大胆合作创编,体验游戏的愉悦。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机器人的玩具及图片。
  2、活动前了解有关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3、录音机、磁带。

  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合作创编,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流程:
  一、听乐曲、做动作。
  1、幼儿听乐曲,熟悉乐曲的旋律。
  2、引导幼儿听乐曲学做机器人的基本动作。

  二、创编动作,讲规则。
  1、引导幼儿创编机器人劳动等动作。
  2、肯定幼儿创编活动的情况。
  3、告诉幼儿音乐游戏的规则。

  三、明规则、做游戏
  1、教师担任“管理员”,与幼儿一起游戏一遍。
  2、幼儿拖选一名同伴担任“”管理员”,游戏进行一遍。
  3、引导幼儿评价游戏的情况后,游戏继续进行。  

第41篇、大班音乐:吉祥三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吉祥三宝(感受节奏)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2、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3、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活动准备:
1、 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3、电脑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幼儿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小朋友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幼儿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幼儿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幼儿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幼儿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小朋友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小朋友。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第42篇、大班音乐活动草裙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威夷草裙舞的基本特点,感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根据ABA乐曲旋律、节奏的不同,探索创编丰富多样的扭腰动作。
  3、大胆地打扮自己,自信地表现自我,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服装人手一套(装在贴有标记的袋子里)、录象、图片(夏威夷风景、夏威夷人、夏威夷草裙舞)、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夏威夷这个地方吗?”
  出示图片一,小结:夏威夷是美国一个美丽的岛屿,那里四季如春、阳光充足、林木茂盛,各种热带植物争奇斗艳,因为没有工业的污染,所以空气非常新鲜,优美的海湾、起伏的青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休假风景胜地。
  (2)你们了解夏威夷人吗?他们有些什么特殊的爱好呢?
  出示图二、三,小结:夏威夷人纯朴好客,热情如火的夏威夷人喜欢把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花环送给游客,以表示友好和祝福,而最让人难忘的是夏威夷的草裙舞,看!(指图)一群群夏威夷姑娘、小伙儿们穿上草裙,配合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一会儿柔情似水、一会儿热情如火,舞动着他们的腰肢,跳起了草裙舞。
  2、欣赏草裙舞,激发幼儿学跳草裙舞的兴趣。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裙舞吧!”
  (1)欣赏录象一,提问:
  ①    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优美舒缓)
  ②    他们是怎样跳草裙舞的?(幼儿做动作) “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的动作。”(跟着录象自由学)
  ③    你觉得还可以做哪些美妙的动作呢?鼓励幼儿创编,强调腰部的扭动。
  (2)欣赏录象二,提问:
  ①    这段草裙舞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激情奔放、节奏快;优美舒缓、节奏慢)
  ②    这位夏威夷女郎是怎样舞动腰肢的?谁愿意上来学一学。(集体练练)
  ③    你觉得配合这么激烈的音乐时还可以怎样来扭动腰肢。鼓励幼儿大胆创编,集体学习好的动作。
  3、配上音乐,尝试跳草裙舞。
  (1)刚才我们学会了很多草裙舞的动作,你们想不想跟着音乐来跳个草裙舞!
  (2)听音乐,注意音乐有什么特点,想想做什么动作更适合。
  (3)幼儿一起跟着老师随音乐跳舞。
  4、穿上服装进行表演。
  师:“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夏威夷姑娘、小伙儿来跳舞呀?”
  (1)出示两套服装,介绍穿戴(男、女)
  (2)提出要求:打扮自己时,可以相互帮助;一个袋子里是一套服装,看清袋子上的标记,把脱下的衣服放在袋子里,不要跟别人搞错。
  (3)听着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43篇、大班音乐快快起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多声部轮唱。
  2、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田鼠弟弟还没起床
  师:早上爸爸妈妈叫小朋友们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很困起不来啊?田鼠弟弟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早上就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起床呢?
  我们来学唱一首《快起床》的歌。学会以后唱给田鼠弟弟听,让他快快起床。

  二、学唱歌曲——田鼠弟弟,起床吧。
  师:先竖起耳朵听老师来完整的唱一遍,听听看这首歌是用什么样的歌词来叫田鼠弟弟起床的?(教师完整演唱一遍)
  师:这首歌唱完了,请你告诉我你在在这首歌里都听到了些什么?
  那么你觉得哪句歌词最能说明田鼠弟弟应该快点起床,为什么?
  那我们唱的时候就要把它清楚的唱出来,这样田鼠弟弟就会知道应该快点起床了。
  小朋友刚刚听老师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所有的歌词是一个节奏同样的速度还是有快有慢的?那哪一句节奏是不一样的?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把握节奏)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我们把学会的歌一起来完整唱一遍给田鼠弟弟听。(钢琴伴奏,幼儿完整演唱。)

  三、尝试多声部轮唱——田鼠弟弟,快快起床。
  师:小朋友们唱的很好,声音也很好听。但是啊田鼠弟弟起床还是磨磨蹭蹭的。杨老师知道有一种方法叫做轮唱。轮唱的时候,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就像是很多人在一遍一遍的接着催田鼠弟弟起床。
  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两部分,轮唱的时候男孩子先开始唱,女孩子在男孩子唱完第一句的时候再开始唱。因为男生先唱,所以结束的时候,最后一句要唱两遍,这样就可以一起结束了。
  师:小朋友等会看杨老师的手势,伸出左手的时候,男孩子开始唱,伸出右手女孩子开始唱,唱的时候男孩子唱男孩子的,女孩子唱女孩子的,可不能唱着唱着唱到一起去了。
  小朋友们听明白了没有?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看。(幼儿尝试轮唱。)
  (男生女生交换先后唱的顺序,再唱一遍)
  师:有没有小朋友想当指挥,指挥其他小朋友来轮唱?(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最后我们一起来一遍,不过现在我们没有人指挥了。请小朋友们自己心里想好了,什么时候开始唱。(最后唱一遍)
  小朋友们唱的很棒,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叫别人快起床了。
  歌曲:
  快起床
  1=F 4/4 法国儿童歌曲
  夏禹生 译配
  1 2 3 1 | 1 2 3 1 | 3 4 5 — | 3 4 5 — | 5 6 5 4
  快 快 起床,快快起床,小弟 弟,小弟弟, 钟儿已经
  3 1 | 5 6 5 4 3 1 | 3 5 1— | 3 5 1 —||
  敲响,钟儿已经 敲响,丁丁 当,丁丁 当。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为上做好准备。

第44篇、大班音乐公开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玩具洋娃娃和小熊 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流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新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
大家喜欢我吗?)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
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很活泼、、、、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的怎样唱的?
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幼儿回答。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三、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四、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好的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五、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歌。结和本班学生年龄特点,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鼓励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自己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本课伊始,我通过邀请孩子们给小熊的舞蹈鼓掌加油;合着音乐跳简单的舞蹈动作等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聆听中,学生逐渐熟悉了乐曲旋律,于是便有了在后面的首次歌词学唱时,都能情不自禁的随着录音唱出来。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采用小声跟音乐唱、师生对唱、齐唱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唱歌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歌曲,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绪,我把歌曲的旋律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导入时的鼓掌加油,还是舞会参与,都以歌曲旋律作为背景,让孩子们反复熟悉歌曲旋律,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 最后引导学生给歌词编创,这一设计旨在最大限度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歌曲编配节奏时,他们就收获了成功和自信。

第45篇、大班音乐活动大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并理解歌词,尝试演唱歌曲《大鹿》。              
  2、运用反复倾听-------判断-------检核和借助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梳理、记忆、理解本首歌曲的歌词内容。             
  3、与同伴共同体会闯关游戏与学习的乐趣,逐渐提高自主学习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字卡“猜猜有谁?说准歌词、哪里不同?”,问号卡,动物图片(小兔、大鹿、猎人),图谱卡“反复记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钢琴伴奏,幼儿按节奏拍手走进课室,找点站好。
  2、钢琴弹奏乐曲,教师走到小朋友身边,摸头,提示幼儿去找好朋友。
  问: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找到了请到座位上坐下来。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完整清唱歌曲第一遍。
  问:这首歌好听吗?那你们会不会唱?我们来玩闯关游戏。
  2、闯关游戏:
  (1)、第一关:猜猜有谁?(出示板字“猜猜有谁”和三个大问号卡片)
  A、教师范唱第二遍。 问:听见了有谁?(小兔)教师按幼儿的回答在问号后面出示“小兔”图片。
  B、教师范唱第三遍。 问:除了小兔,还有谁?(小鹿、猎人)这首歌曲里都有谁?(依次出示小兔、大鹿、猎人图片)
  C、小结:我们用什么动作庆贺我们闯关成功?(幼儿说动作,教师做动作)。
  (2)、第二关:说准歌词。(出示板字“说准歌词”和8张系列图片)
  A、教师范唱。问:听到这词怎么唱?(提示幼儿观察图片)
  B、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清唱1----4幅图。
  师:这句怎么说?(透过窗户往外瞧)。
  C、教师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念歌词。
  D、教师示范唱5-----8幅图,幼儿跟着念歌词。
  E、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念1-----8段歌词。
  (3)、钢琴伴奏,幼儿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A、请个别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B、小结:我们闯过了第2关。
  (4)、第三关:哪里不同?(出示板字“哪里不同”)
  A、教师示范清唱。(最后加一段快板唱)
  问:哪里不一样?谁来说说?我为什么唱快了?
  小结:因为猎人追来了,要快快开门。我们遇到困难,要请大伙帮忙。
  B、出示反复记号(‖:   :‖),讲解:返回来,再唱一遍。
  C、全体幼儿站起来,教师提出要求:唱第一、二段后,从这符号返回来,再唱一遍。
  D、全体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E、教师小结某段幼儿唱的不清楚的地方,并让幼儿学唱。
  F、钢琴伴奏,学唱第二遍。
  G、面向听课老师,学唱第三遍。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把这首歌教给班上其他小朋友。
  2、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 这节课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3个闯关游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一关:猜猜有谁?通过出示3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两次的清唱,幼儿初步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了解了歌曲里的角色,对说唱歌词有帮助。而且,3个大问号的出现,也顺应了大班幼儿的特点,这阶段幼儿的逻辑思维、有意记忆已开始萌芽,而且大班幼儿好竞争,喜欢挑战,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第二关的说准歌词,是为能完整学唱整首歌曲做铺垫。共出示了8张图片。教师通过分2段来学习,充分感受歌词内容,但这过程并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幼儿的感官,运用了听、看、说、唱的方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3、第三关,因为有了第一、二关的铺垫,在感受学习反复记号、反复唱法中,幼儿也就很快学习了歌曲,达到了教学效果。   
  4、歌词中出现的较难歌词“透过窗户往外看”、“手把手挽牢”,教师就做了前置准备,为幼儿的完整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准备。   
  5、建议:
  (1)、说歌词的这环节,教师要强调“音乐与词的节奏感”,要体现语言的声音美。
  (2)、教师的语言再激情点,在幼儿闯关的环节,如果能激情表扬幼儿,就更好了。

第46篇、大班音乐花儿朵朵开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个性化地表达对花的情感,提升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与向往,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音乐活动,本次音乐活动“花儿朵开”融入了流行音乐与经典的音乐段落,借助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与表达花开放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儿歌旋律。
  3、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场地布置—花园。
  3、幻灯片,《花朵开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排好队,咱们出发啦!(绕场两圈:音乐1)到我身边来,随便找个空位子坐好!(提示:分开点)

  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各种表现花朵的动作
  1、在花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咦!花朵是怎么开放的?谁知道?(1-6名幼儿)
  2、何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花朵开放的样子?哪个小朋友愿意来?
  ①(音乐1) ②(音乐1) ③(音乐1) ④(音乐1) ⑤(音乐1)
  哇!好美呀!我们都来学学花朵开放的样子,美一美!集体表演(音乐1),教师巡回指导!(适当表扬有创新的幼儿)
  3、好漂亮,好漂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当园丁,你们来学当花骨朵,我给你们浇水,你们就开放,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样。开放后保持不动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几朵花画下来的。
  4、定型表演(第1个、第2个、第3个开始合音乐2前面部分,一直到浇完水。)
  5、教师画完后,小结:你看你们多棒,编了这么多花朵开放的动作。
  现在我们一起来互相学习一下吧!先来开这朵花,喝水会怎样?(音乐2中间部分)风吹来会怎样?(音乐2最后部分)
  先“开”第一种(音乐2)。开第三种(音乐2)。

  三、进一步引导幼儿创编集体合作的动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几层花瓣的,到底怎样开的呢?(放课件)
  小结:大家齐说,原来先开外面层,再开里面层。这朵花更美、有花蕊、里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们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很美?可它有这么多的花瓣,我们一个人根本表现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2、幼儿讨论、表演。(音乐2)
  3、刚才我们这么多人表演了两朵花,那可不可以让我们这么多人来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们来试试?何老师也很想当花蕊!这次就让我来当花蕊好吗?那谁来当我里面的那层花瓣呢?谁来当外面层花瓣?先开第一种花。
  小结:花瓣是整体不能乱丢落。你们千万不能分开噢!师生表演:(音乐3)。

  四、结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儿好看我不摘!
  师: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好美好美!我们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儿好看我不摘!现在我们去请所有的花朵和我们跳起舞来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花做朋友,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动作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环境,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自制花园为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在活动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花,让幼儿体验表现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 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第47篇、大班音乐活动爱跳舞的芭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伴随故事情节的展开,感受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录象、图谱、芭比娃娃、幼儿看过《天鹅湖》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瞧!谁来了?”(芭比娃娃)    
  “美丽的芭比娃娃是我们许多小朋友喜爱的玩具,每个芭比娃娃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天鹅湖”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欣赏故事里好听的音乐。    
  2、欣赏故事和音乐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叫“奥德缇”他非常喜欢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优美,听她又在家里跳起欢快的舞蹈。    
  (欣赏曲一)    
  一天,一只独角兽把他带进了魔法森林,奥德缇无意取下了森林里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灵们发现奥德缇是拯救森林的人,这件事传到了巫师那里,他用咒语把奥德缇变成了一只天鹅,奥德缇不能再回到家人身边她很伤心,在小精灵的鼓励下她决心战胜巫师解除魔法并拯救整个魔法森林。    
  (欣赏曲二)    
  奥德缇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欢,使魔法水晶拥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终消灭了巫师解除了咒语,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欣赏曲三)    
  3、逐段感受体验    
  1)第一段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在故事什么时候出现的?好象讲了什么事?”(回忆并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听上去的感觉是怎样的?”(理解音乐情绪)    
  幼儿说出师小结:奥德缇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时常开心地跳舞,所以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活泼欢快的。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    
  2)第二段音乐    
  A“这段音乐好象讲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听上去的感觉怎样?”    
  幼儿说出师小结:音乐开始让人听了很伤心,好象说奥德缇变成了天鹅,他无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边,很伤心。后来音乐变的很响很重,让人感觉很恐怖,好象在说奥德缇与巫师做斗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的力度和情绪变化(与第三段音乐的图谱比较,幼儿找出并分析)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选择做天鹅或巫师变的大鸟)    
  3)第三段音乐    
  A“最后一段音乐讲的是什么?听听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大家为了庆祝胜利在森林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王子和心爱的奥德缇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所以音乐听上去给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    
  B边看录象边欣赏    
  C看图谱感受音乐优美欢快情绪    
  D随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自由结对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赏并体验   

  活动反思: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必要,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培养幼儿用耳朵倾听音乐、用心灵去体验音乐的能力。学会听辨乐曲中的节奏、曲调、音色和曲式等不同变化,才能进入音乐世界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容,才能让想象在音乐的天空中遨游和飞翔。这种由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欣赏技能,都是激发幼儿具备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极佳方式。

第48篇、大班音乐活动笑一个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初步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2、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旋律。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钢琴、音乐《笑一个吧》。

  活动过程:
  1.练声游戏。
  (1)谈话导入
  师:在幼儿园里你觉得快乐吗?快乐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
  (2)练习发声。
  2.欣赏歌曲。
  (1)倾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绪。
  (2)播放歌曲,用肢体动作感受歌曲旋律。
  3.熟悉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钢琴伴凑,完整练唱。
  (3)播放音乐,随乐齐唱、小组唱。
  4.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1)教师示范。
  (2)用淸唱的方式尝试二声部合唱。
  (3)钢琴伴凑,练习二声部合唱。
  (4)播放音乐表演二声部合唱。
  (5)两个声部互换,进一步学习二声部合唱。
  (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学会唱这首歌的孩子并不多,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这首歌并不难唱,为什么孩子会学得比较吃力,我想原因应该出在歌词上。
  这首歌的歌词比较有逻辑性,里面有好几个排比句:又跳舞呀,有唱歌呀,又做游戏又上课。像这样的句子,孩子如果记不住先后顺序,那就不可能唱好。我当时只是让孩子跟我念唱了几遍歌词,并没有特别把比较难的句子挑出来,所以孩子记不住歌词,当然会唱的也不多。课后,我又仔细琢磨了一下,如果单独把难记的句子挑出来让孩子多念唱几遍,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我想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把跳舞呀、唱歌呀等等这些歌词用符号或是简笔画制成图片按歌词的先后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让孩子边看黑板边唱,这样,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又有图片帮着记忆,学起来就会既容易又快,孩子也会很有兴趣;或是老师清唱歌曲,请幼儿把歌曲内容画出来,这样孩子既愿意参与也加深对歌词的印象,也会很快学会这首歌。

第49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放风筝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第50篇、大班音乐大鞋和小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掌握踮步走、踢踏步的动作,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舞蹈游戏。
2、能根据歌曲内容大胆的创编动作,有表情的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一同舞蹈、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提前学唱歌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彩环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一同复习回忆歌曲内容
“前些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大鞋与小鞋》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二)与幼儿一同学跳舞蹈
1、引导学习踢踏步、踮步走的动作
(1)学习踢踏步
小朋友,在歌曲里穿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的方式,掌握动作的节奏。
教师示范动作:看看我传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通过坐练、站练的方法掌握动作,重点帮助幼儿掌握两脚间重心的移动。
(2)学习踮步走
穿上娃娃的小鞋是怎样的?走起路来是什么样的?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幼儿围成圆圈练习向前、向后、转圈的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歌曲中其它部分的动作
(1)引导幼儿边休息边欣赏一遍歌曲,思考还可以用哪些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边演唱边表演,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3、幼儿排成四队进行舞蹈练习
(1)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教师针对幼儿舞蹈中的问题进行示范引导。
(2)幼儿面对面进行舞蹈,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舞蹈时的交流,及动作的整齐到位。
4、引导幼儿在舞蹈基础上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一起跳了开心的舞蹈,现在让我们一起加入一点有趣的游戏吧。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
在舞蹈结束后,孩子们进行3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胜者原地不动,输了的从队员的后面跑到队尾,其他队员随之调整位置,舞蹈继续开始。
(2)幼儿练习
请一组幼儿进行尝试,幼儿集体进行练习,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
(3)幼儿进行游戏舞蹈
教师与幼儿一同随音乐进行舞蹈游戏。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舞蹈游戏表演给其他同伴、家人欣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继续创编动作进行舞蹈,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练习。
教学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两段的节奏富有对比性,大鞋和小鞋不仅外形具有对比性,而且所发出的声音也富有对比性。在幼儿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在中,主要学法就是让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尽兴,从而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方向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51篇、大班音乐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教案

活动名称: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歌曲)
活动要求:
1、初步体验一年中四季显着的特点,知道自己在四季中逐渐长大。
2、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欢快与抒情),有跟唱歌曲的愿望。
活动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我怎样才能长大
1、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不怕困难,努力学习,走过春夏秋冬,就会渐渐长大。
重点引导:用哼鸣的方法、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初步学习轮唱歌曲后半段
二、 歌曲:春夏秋冬伴我长大
(一) 熟悉旋律
1、介绍音乐的名字,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欣赏旋律在每一个季节,小朋友在干些什么?
2、 出示四张小路(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根据颜色判断是什么季节?
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季节?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夏天是火热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冰冷的季节。
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简单讨论:在每个季节可以做些什么?
3、 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变换顺序出示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来跟随音乐的节奏,表现四季中孩子们做的事情。
分享交流自己的表现第二遍时,引导幼儿结伴表现
4、 小结音乐的变化:前面是欢快的,后面是抒情的。就好象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
(二) 了解歌曲内容
1、 有个孩子歌唱让他长大的四季,让我们听听他经历的是怎样的四季?每个季节是怎样伴随他成长?(范唱歌曲)你听到他看到的四季是怎样的?(解决四季象什么)
2、 每个季节给他带来了什么?(再次听赏,结合画面)理解:欢畅(开心)——拓展:春天看到了什么?
秋天你闻到了什么?
3、 师生对对碰——教师说季节的特征,幼儿将给大家带来的东西(注意两个节奏:后16分、小附点)(第二遍时相反)
4、 跟唱歌曲着重引导:唱清歌词

第52篇、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本课的设计 (听听-----说说----玩玩----  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有趣的生日晚会》。
  2.物质准备:《狮王进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狮王头像一个、披巾一条、小号4个、小鼓4个、鼓锤8根、大鼓一付、地毯一条、孔雀、长颈鹿、眼睛蛇等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创编神气、害怕、高兴三种个性化动
  师: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
  幼儿:有趣的生日晚会。
  师:谁过生日?
  幼儿:狮子王。
  师:狮子是森林之王,它长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表 现狮子神气的样子?(引导幼儿表现“神气”)
  师:小动物听到狮子王的吼叫心里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害怕?(引导幼儿表现“吼叫”和“害怕”)
  师:狮子王告诉小动物今天是自己生日,不吃小动物了,小动物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高兴?(引导幼儿表现“高兴”)
  2.完整欣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
  提问:什么地方象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象狮子在走路?什么地 方象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象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象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乐器—哒哒哒、鼓—1234567、脚步—走路、吼叫、舞蹈—拍手)。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
  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 表现兴奋与激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出弹钢琴、敲鼓、吹笛、弹手风琴等动作欢迎狮子王的到来)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
  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摸样)
  (3)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
  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4)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幼儿纷纷表演了孔雀展翅、眼镜蛇在扭动、大象猴子在舞蹈等等) 。  
  4.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表演。
  (1)完整欣赏,边听边用动作来讲述这个故事,将动作和音乐匹配起来
  (2)幼儿扮演角色表演,要求幼儿注意表情,不和别人碰撞。
  (不断提醒幼儿把刚才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
  5.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玩法。
  提问:当狮子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忍不住又大吼一声小动物会怎 样?(“又都跑了”、“吓得一动不动”“晕到了”“躲起来”等)。
  (2)请一幼儿扮演狮子王其他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鼓励大胆、大方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动中我思考着几个问题,如(1)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2)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第53篇、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面条舞说课稿教案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面条舞》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又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2)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能理解乐曲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3、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幼儿的发展水平,我把重点定位为: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体会和享受表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能根据乐曲的变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既是活动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是。因为这就要求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即对煮面条过程的记忆表象进行重新加工、组合,最后完成迁移创造。让幼儿用动作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使音乐作品的性质、速度、力度具体化起来。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本节活动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三、说学法
我为幼儿选择学习方法时最先考虑的是这首曲子为幼儿提供了哪些合适的参与机会,在这些参与方式中,又有哪些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同时根据大班幼儿好表现、好创造的心理特征,在本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学法:
1、体验学习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察煮面条的过程,运用动作表现等手段,让幼儿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3、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幼儿应用已有煮面条的知识经验,通过动作进行大胆、夸张地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性。
四、说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引发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并品尝了面条。
2、《面条舞》音乐碟,厨具(围兜和捞勺),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3、在活动场地中用彩色胶布贴出一个大圆形代表大锅。
4、白板和广告笔,数字1、2、3,滑音符号,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分别是没煮前的面条,放进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五、说教学程序
1、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在脑海里再现煮面条的过程,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后面的动作创造做好铺垫。)
2、欣赏乐曲,理解音乐性质。
(1)倾听第一遍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
(这一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
(2)倾听第二遍音乐,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感受乐曲三段体的不同变化。
(3)分析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第一段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段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以上两个环节,通过让幼儿随老师徒手画图谱,引导幼儿描述听了乐曲后的初步感受,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这首曲子的三段体结构以及每一段曲子的音乐性质如第一段雄壮有力,第二段轻柔、舒缓,第三段越来越快。)
(4)感受滑音。
(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情趣,也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小结:我觉得这首乐曲很像我们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邦邦,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老师的语言概括,初步将音乐与煮面条过程联系起来。)
(5)出示三幅图片,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片,并想象创编动作。
(幼儿有了画面条的经验之后,相信能很快找到图片放置的正确位置,即哪张图片搭配哪段音乐。然后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创编出形象夸张的体态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3、音乐游戏
老师(或一个幼儿)扮演厨师,其他幼儿扮演面条一起玩"煮面条"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增强幼儿合作协调能力,使幼儿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乐趣。)
整个活动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游戏化和趣味性,注重整合,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一定能培养幼儿主动、合作、自信的学习态度,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本次活动的优点是:
1、目标设计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重难点突出,重点是能根据音乐的性质,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地表现下锅前后及下锅时的面条。难点是听辨音乐中的滑音,并能随音乐做出面条下锅时的动作。同样,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提供引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图谱的出现对幼儿理解曲式提供抓手。借助图谱,方便幼儿了解音乐的三段结构,同时方便幼儿创编动作。
3、活动设计结构合理,环节流畅。每一环节过渡语恰当,衔接得当,使得整节课幼儿的常规也较好。
不足与建议:
1、教师对幼儿动作评价较为单一、宽泛,应针对动作与音乐联系,动作表现音乐的程度评价。课堂上有一些幼儿三段音乐所创编的动作差别不大,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和评价。
2、应当让幼儿进行图谱与音乐段落的匹配,刚开始教师直接把每一段音乐所代表的意思告诉孩子了,不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
3、在导入环节的提问时,应当针对视频中的面条进行提问,面条在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应当再精确一些,避免幼儿回答不到点上。
4、多关注一下那些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教师可以尝试多加引导他去模仿,让乐于表现和动作创编较好的孩子给大家做示范,其他幼儿进行模仿。让这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第54篇、大班音乐活动梦中的世界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该活动选用优美、舒缓的乐曲,借助丝带的五彩颜色、柔软质地与音乐相吻合的特点,充分表达音乐所体现的情绪、情感,以此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大胆表达,尝试创编。活动以“梦境”为主线,利用天使、彩虹姐姐、太阳公公等幼儿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把孩子们带入奇妙的“梦”世界,孩子们又用彩虹丝带、神奇光圈等各种礼物,大胆地表现,自由地创意造型。整节活动为孩子们留下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及表演空间,创设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丝带创编动作,多方面表现音乐的内涵,对丝带、呼啦圈组合展开积极的联想。
  3.认知目标:了解乐曲优美、舒缓的特性。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
  2.难点:尝试运用丝带进行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幼儿中开展以“梦”为主题的谈话活动。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梦中的世界》、呼啦圈、丝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欣赏音乐,尝试用语言、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师:“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播放第一遍音乐,并欣赏音乐)

  二、展开部分: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积极尝试用丝带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第一环节:听音乐并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倾听感知,尝试表达。
  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轻轻地晃动着身体,还有的闭上了眼睛,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2.介绍乐曲,情境激趣。
  师:“有的小朋友说听着曲子都要进入梦乡了,其实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梦中的世界》。老师现在就是梦王国里的梦天使,你们愿意当梦王国里可爱的小天使吗?”
  3.再次欣赏,启发想象。
  在谈话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那好,我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的音乐,进入梦乡,想象一下你的梦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事情。”(播放第二遍音乐)
  师:“请把你梦里有趣的事情讲给旁边的小天使听一听。哪个小天使想把你的梦讲给大家听听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第二环节:尝试用丝带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进入情境。
  师:“(出示课件:小天使画面)那么这个小天使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宝贝们猜一猜!你们瞧,她梦见彩虹姐姐请所有的小天使来到了美丽的天空,还送来了彩虹丝带作礼物。那么美丽的丝带,我们可以用来做些什么呢?对,咱们还可以用它来跳舞呢!现在请小天使每人拿一根彩虹丝带,试一试,自己来编几个好看的动作,看看谁想出的动作最多、最美。”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单根丝带进行表现。
  ①幼儿自由表现,尝试创编。(播放第三遍音乐)
  ②幼儿个别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尝试总结单根丝带的表演要领)
  ③幼儿集体表现。(教师启发幼儿表演更加丰富的动作)(播放第四遍音乐)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两根丝带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师:刚才你们用一根丝带表演得很美,彩虹姐姐又送给大家一根丝带,她让小朋友试试怎样用两根丝带编出更好看的动作。
  1.幼儿自由表现,尝试创编。(播放第五遍音乐)
  2.幼儿个别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尝试总结两根丝带的表演要领)
  启发幼儿说出表演时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让动作看上去更舒服、更优美(表情、力度、眼睛与动作的配合等)。
  3.幼儿集体展示。(播放第六遍音乐)
  第四环节:师幼合作游戏,用光圈进行造型表现
  币幼互动,创意造型。
  师:“梦里的世界很美很奇妙!你们瞧,太阳公公也给我们送来了神奇光圈作礼物,你们瞧,它像什么?我们一起来试试还可以用它摆出哪种有趣的造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表现)
  师:“现在我想让小天使帮我变出美丽的孔雀造型,你们想想办法,商量一下可以怎么变。

  三、结束部分:进行互动游戏“木马转转转”
  师:“你们看,现在的造型像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玩‘木马转转转的游戏。跟随音乐的节奏,音乐慢就慢走,音乐快就快跑,音乐停就停下来摆出造型。”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让我们把这个好玩的游戏教给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开心、快乐,好吗?”

  四、延伸活动
  幼儿可分组用彩色光圈进一步创意造型,或进行“梦中的世界”绘画活动等。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55篇、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正确的表现出歌曲的节奏,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2、启发幼儿能够并喜欢为勤快人、懒惰人编出新的歌词,并能独立的即兴唱出。
  3、组织幼儿三人一组合作的编和唱,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活动难点:为勤快人、懒惰人编出新的歌词,并能独立的即兴唱出。

  活动准备
  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里做事。
  音乐。

  活动过程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学唱第一段歌曲。
  --勤快人在厨房里可以干些什么事情?
  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
  来领幼儿随琴声演唱歌曲第一段,稍放慢速度,以达到"吐字清楚"的目的。
  2、创编第二段歌词并演唱。
  教师提出情境,鼓励幼儿想象,并进行创编。
  --想一想把这些编在歌词里,并把它唱出来。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唱出两段歌词。
  --歌词中的勤快人、懒惰人是怎样劳动和睡觉的?
  --他们谁的动作快?谁的动作慢?谁的动作有力量?谁的动作没有力量?
  教师启发幼儿不同表情,通过力度和速度的不同演唱歌曲。
  4、创编新歌曲。
  启发幼儿想出勤快人、懒惰人在厨房里干的其他事情,并编成歌词。
  启发幼儿想象勤快人在其他地方干的事情,并编成歌词。
  5、合作的编和唱。
  提醒幼儿连贯的唱出三、四、五、六小节,中间不能停顿,且完整的唱出强弱、快慢的变化。

第56篇、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楼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纲要》指出,要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活动,同时在音乐活动中较给幼儿一定的音乐技能和技巧。幼儿经常对老师弹奏的钢琴曲很感兴趣,他们喜欢跟着老师模仿哼唱乐曲的旋律。有时,他们随意哼唱,并不能准确唱出音符。此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音阶的音高,感知音阶的强弱快慢,体验不同时值音符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受音阶上行与下行,感受音阶的强弱快慢。(重点)
  2、尝试表现不同时值的音阶,特别是带附点节奏的音阶。(难点)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阶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感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物质准备:小鼓、楼梯、小老鼠、小熊、大象图片各一,音符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身势节奏:
  1、师:今天天气很好,你们的心情好吗?怎么样用你的身势动作表现你的心情?
  2、幼儿在老师小鼓的节奏下用身势动作表现节奏,有节奏和强弱变化的多种声势。

  二、引起兴趣,进入活动:
  1、师:一只老鼠到森林里玩,看到一幢房子。小老鼠轻轻的推开门,看到房子中间有着很漂亮的楼梯。走一格楼梯,楼梯就会发出声音do、 re、 mi ……
  2、师提问:这是个会唱歌的楼梯,上楼梯的时候他是怎么唱的?那下楼梯的时候又是怎么唱的?    
  3、你们想不想走走会发出声音的楼梯?(上行音阶、下行音阶四分音符时值),幼儿走音阶楼梯,要求幼儿一个音走一层楼梯。

  三、听听做做,想想玩玩:
  1、师模仿:喵,猫来了。
  2、师:小朋友想想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走楼梯呢?(八分音符时值)
  3、幼儿快速走楼梯。
  4、听一听,猫走远了,我们轻轻走楼梯。(弱)
  5、师刮奏音阶,请幼儿想想小老鼠发生什么事情了?(摔跤)
  6、师:是呀,小老鼠上楼梯不小心摔跤了。我们小朋友走路、上下楼梯和要注意安全。
  7、师提问:一条腿跛了怎么走路,怎么上楼梯呢?(幼儿讨论)
  8、幼儿练习走后十六附点节奏音阶。

  四、听听音乐,猜猜动物:
  1、师:小动物也来了,小老鼠家里来客人了,看看是谁。
  2、教师模仿走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时值,请幼儿想想谁来了?
  3、请幼儿分别学小熊和大象,学走二分音符的时值和全音符时值音阶上楼梯。
  4、师:小老鼠家里小动物要开联欢会了,听听他们要表演的音乐。想想老鼠、小熊、大象在什么时候音乐时候出场。
  5、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起来吧!

  五、延伸活动:音阶楼梯真好玩,你想让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也能唱歌吗,请你走楼梯的时候唱起歌来,让我们的生活都充满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57篇、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基本合拍地做擀饺皮、包饺子的动作,并学习从小圆到大圆的队形。
  2、创编饺子沸腾的动作,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3、在表现饺子沸腾的过程中找空的地方,不与别人碰撞。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包饺子的过程,注意观察饺子沸腾时的样子。
  2、游戏时用的“大漏勺”一个。场地上贴一个椭圆形(轮廓线)表示“大盘子”。
  3、录音机、音乐磁带、饺子在锅里“跳舞”情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初步熟悉音乐结构。
  2、创编饺子沸腾部分。
  (1)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创编小饺子在锅里跳舞的样子。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学习小饺子跳舞。
  (4)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
  3、学习擀饺皮部分。
  (1)创编擀饺皮的动作。
  (2)学习由小圆到大圆队形上的擀饺皮。
  4、学习包饺子部分。
  (1)学习包小饺子。
  (2)学习两人结伴包饺子。
  (3)听音乐包饺子。
  5、将动作连起来,完整练习一遍。
  6、完整地做“煮、捞饺子”游戏一遍。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第58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火车库乞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
  2、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3、运用游戏的方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游戏有初步的了解
  材料准备:铃鼓和沙锤若干、ppt课件

  活动重点和难点
  欣赏并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活动方法和手段
  游戏法、提问法、试听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师:今天早上有小朋友和我说‘顾老师,我还想玩昨天的那个游戏’,看来小朋友非常喜欢玩那个游戏,那谁能告诉我那个游戏叫什么?那它是怎么玩的呢?那我们来玩一次,起立,站在轨道上。 (音乐响起,开始小火车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师:看来还有小朋友还不是能很好的开火车,那现在我把开火车的秘诀教给大家。(播放ppt,讲解ppt内容)。
  学会了吗,跟我一起做一遍(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
  2、师:我们刚刚是用什么来做库乞乞的动作的?(拍手)那还有什么动作可以代替呢?那配上库乞乞的节奏应该怎么做?(请个别幼儿做动 作)。
  师:既然小朋友们都会了,那我们加大难度,我们来一个一个轮流做动作,我来喊库乞乞的节奏(幼儿轮流做动作)。
  师:现在我来选一个火车头代替老师,我来哼调子,你来做动作。
  师:好!现在请你们站到轨道上,音乐就要响起了,火车头准备好,小朋友们要跟着火车头做一样的动作哦!(音乐响起,游戏开始)
  3、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小车厢没有在自己轨道上行驶,跑到了中间了,这样就脱节火车就不能开了哦,还有的火车头没有  把动作做出来,这样是不行的哦!那我们现在再来一次,老师这次不玩,由刚刚的火车头再次带头开火车。(音乐响起,游戏开始)。
  4、师:刚刚小朋友已经注意了老师说的问题了,玩的比之前好多了,现在我要请一些新的小伙伴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把眼睛比起来。
  (拿出铃鼓和沙锤,讲述乐器使用方法),现在请女孩子先来拿乐器,然后男孩子上来拿。
  师:那我们这个乐器应该用在哪里呢?拿乐器应该怎么拿(讲述乐器的拿放),现在我们开始游戏,请小车厢站在自己的轨道上(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5、师: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小朋友光顾着玩手中的乐器了,忘记看火车头的动作,开火车就不知道怎么开了,我们一定要看好火车头是做了什么动作哦!再来一次,这次你们一定能做的更棒!(再次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这次小朋友们已经玩的很不错了,其实小火车这个游戏还有一种玩法,把列车分成两列,对着开。我们把这个游戏留到下次在玩吧,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开着火车回去吧。

  活动反思
  在学习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学做小火车,到与同伴合作变成一列小火车,再到学习接开火车的方法,最后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将难点前置,既解决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幼儿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生动的演唱形式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59篇、大班音乐活动请跟我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应特定音型。
  2、乐于尝试创意造型及律动即兴模仿。
  3、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并大胆在集体中表现。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唱名卡;
  2、各式道具,有:布球、花环、琴槌、软垫
  3、乐器:鼓。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定位为熟悉音乐旋律,感应特定音型。
  2、教学的难点则确定即兴动作创作。

  活动过程:
  (一)暖身造型活动。
  1、幼儿自然进场和教师打招呼,坐在椅子上。(运用手势下行姿势打招呼“小朋友好”“男孩子好”等)。
  2、教师转身戴上“老树怪”的头饰,口中点数“1、2、3、变”,伴奏的老师敲三次鼓边,最后敲鼓面。
  师:我是老树怪,跟随鼓点走。鼓声速度均匀,4拍一组,第4拍老树怪定造型,做各种表情,并询问幼儿:“是什么表情?”并请个别幼儿来试试。
  3、老师伴奏,学生听鼓点做律动。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和老树怪玩玩,看看谁走的动作和大家的不一样。幼儿造型时教师可以拍照的形式给予鼓励。(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幼儿掌握不错,可鼓励两人一组造型)

  (二)唱名。
  1、老师指唱唱名卡,幼儿持布球指唱。(唱名卡事先贴好在白板上)
  引导语:老树怪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
  2、出示唱名音阶。教师在钢琴上定出C调的d,练声2遍,注意匀速。
  3、教师有意识以慢速和幼儿逐个找出“d,t,l,s”的四音唱名音阶练习“上下行”两遍。提问幼儿,帮助巩固上下行的认识。
  4、旋律模唱。单个唱名练习,教师利用钢琴由慢速到匀速,幼儿哼唱。

  (三)故事引导
  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有一只小风筝故意挣脱了小主人,它得意洋洋飞在空中,看见白云,它打招呼说:你好!看到小鸟,他主动飞过去说:嗨!还和地面上旅行的小火车打招呼呢?它开心的飞呀飞呀,完全不注意秋天天气的变化。这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它被吹掉下来,和老树怪撞个正着。老树怪可生气了,它的枝条都竖立起来,把小风筝紧紧缠住了。小风筝怎么挣扎都不行,它后悔极了,怪自己不该偷偷离开小主人。于是,它拔下一根紫色的羽毛交给猫头鹰,请它向小主人求救。小主人看到紫色羽毛,知道小风筝发生了危险,为了救小风筝,小主人找了好多小朋友来帮忙。你们要不要一起来呀?(互动:可其实我们刚才和老树怪一起玩的时候,它的脾气很好呀?为什么这样呢?)原来,老树怪的脾气有些怪。他很容易生气,但也容易变得开心,它只要听到好听的音乐,就会很开心地跳起舞来,而且很喜欢和大家一起跳舞。他只要跳得开心,说不定就原谅小风筝了呢?

  (四)律动即兴模仿。
  1、律动即兴模仿A段。全体围圈,欣赏乐曲。
  1)A段:模仿老师的各种动作;(1遍整曲,教师动作由易到难,先脚部在加手部)
  间奏:拍手唱“请跟我来”,拍手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感应整曲后,引导语:你们在曲子里面听到老树怪的魔咒是什么吗?对了,他经常会唱“d,t,l,s”。教师再次以动作强调下行。
  2)个别幼儿尝试示范,大家跟学,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音乐分小节播放或哼唱,让幼儿示范表演)
  3)大家围圆圈,轮流即兴动作创作并模仿。交代要求在在下行音“d,t,l,s”时换一位小朋友示范,教师以语词提示“请你来做,请你来做”。
  引导语:你们刚才的动作、舞步非常棒,如果脸带微笑那就更好了,老树怪的心情会更好,让我们在来继续。
  2、即兴动作创作模仿间奏下行音“d,t,l,s”的特定音型。
  引导语:跳得真棒!我在这里也学到了许多新动作,谢谢你们!(请大家围坐在地上,呈圆圈状。)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就变换动作呀?对了,在下行音阶“d,t,l,s”时我们就变动作,那表示“d,t,l,s”时除了用这个动作从上到下表示外,还可以利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呢?
  1)个别创作,全体幼儿模仿,肯定创作。(2遍音乐)
  2)教师也拍手哼唱“d,t,l,s”,示范出自己的动作表现。(头部以及手部转花两种动作创作)
  3)引导语:非常好!很多小朋友都能及时听音乐做出自己的动作,但是还要注意表现这个下行音阶时动作从上到下的幅度要大些,这样会更清楚点。表扬自己一下。
  4)引导语:那请大家找到一个朋友,一起来学学好朋友的动作。
  两人一组,A段时互相模仿各种舞步。间奏时轮流即兴动作创作并模仿。

  (五)节奏练习
  引导语:谢谢大家!老树怪今天还带来了两件他的玩具,大家看看是什么?出示道具,请幼儿分组有序拿乐器。你们会玩吗?让幼儿自由尝试,并请个别示范,其他幼儿可随之模仿。
  1、琴槌与软垫。
  1) 各种音色与节奏的探索
  软垫、地板、琴棰互敲
  2) 配合音乐敲奏。(重点在A段的敲奏动作) 看奏—— A段(即兴敲奏与模仿) 间奏:唱“请跟我来”,琴槌互敲由上拍奏到下感应下行。 即兴与模仿——
  A段(即兴敲奏与模仿)
  间奏:唱“请你来做”,幼儿轮流创作,大家模仿。
 
  (六)故事引导活动结束。
  故事:老树怪看到大家这么开心,他的心情很好哦!小风筝也和他道歉后,他决定原谅小风筝。但他还是要提醒小风筝下次可别自己偷溜出来,会遇到危险的,而且小主人也会为他担心的。
  引导语:我们大家的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安全,不能自己偷溜出来玩,应该知会大人。那让我们谢谢老树怪。今天和他一起玩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把小风筝送回去!
  听音乐跳舞出场。

  活动反思:
  音乐《请跟我来》是一首很活跃,节奏性很强的音乐,最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唱名旋律的模唱,感应下行旋律和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即兴模仿的乐趣,孩子曾经接触过奥尔夫音乐,所以整个课堂常规很好,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60篇、大班音乐活动数青蛙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通过这节课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意识和动脑思考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其次让幼儿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计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3. 学习运用量词:一只、一张、四条腿。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青蛙头饰、响板

  活动过程:
  1. 律动:小蜻蜓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益虫小客人,你们猜猜他是谁?幼儿猜
  师:我们现在来看大屏幕,看看他究竟是谁?(大屏幕显示青蛙)
  2. 与幼儿一起分析青蛙的样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师:这只青蛙真可爱呀,还穿着漂亮的小衣服呢,谁能描述一下他长的什么样子啊?
  3. 利用课件逐步增加青蛙的数量,让幼儿学会正确运用量词
  4. 分析儿歌内容,根据内容出示相应的课件图片 师:我们的青蛙小客人肚子饿了,你们想用什么来招待他呀?一定是他最喜欢的才行呢!――青蛙捉害虫不怕累(图片:青蛙捉虫)
  师:你们看这只小青蛙吃饱了多么美啊!(图片:青蛙吃饱摸肚子)小青蛙吃饱了要去运动运动了,你们知道他要干什么去吗?――游泳姿势多么美(图片:青蛙游泳)
  5. 教授儿歌 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青蛙,我们一起来听儿歌《数青蛙》好不好? 幼儿学习儿歌。
  师:老师有一种新方法来念这首儿歌,小朋友你们仔细听刘老师跟刚才念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拿响板打快节奏念儿歌
  师: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 幼儿答
  师:这个方法好玩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 续编儿歌
  a.请出幼儿扮青蛙,其余幼儿念儿歌
  b.幼儿讨论续编
  师:哇!你们看我们班又来了一只青蛙,现在有四只青蛙了! 小朋友你们现在自己数一数他们一共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看大屏幕,看看正确答案是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想想来了四只青蛙,这儿歌该怎么编呢?
  幼儿讨论续编
  7. 幼儿随音乐学青蛙跳回家
  师:小青蛙现在要回家喝水了,我们一起来扮小青蛙回家喝水吧(音乐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第61篇、大班音乐运动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受东北说唱曲调的欢快风格。
  2.掌握歌曲,能根据动物的特性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3.热爱运动,向往运动会,感受其欢乐的情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动物图谱。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弹:12345。
  唱:小朋友们好。

  二、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幼儿初步欣赏歌曲。
  师:小动物们召开了运动会,听一听都有谁参加了什么比赛?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动物图卡,引导幼儿学习说唱部分
  师:你听到了谁?它参加了什么比赛?①小青蛙,在游泳②小猴子,在爬树③小熊小熊在举重
  除了运动员,运动场上还有谁呢?④啦啦队,大声喊,加油加油加油!(引导幼儿理解三个加油的音量是逐渐上升的)
  3.教师再次范唱,引导幼儿跟着琴声练习自己打节奏
  师: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些小动物在参加比赛。
  4.引导幼儿学习完整的歌词,并用多种方式熟悉歌词
  师:开运动会之前会发生什么?有人在招呼小动物们来参加比赛呢!"嗨~运动场上真热闹,比赛项目真不少""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高。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呢?"(引导幼儿自己根据图卡来说)小猴子。。。小青蛙。。。小熊。。。啦啦队。。。"锻炼身体真正好!

  三、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欢快风格。
  1.介绍说唱形式,带领幼儿感受说唱歌曲的欢快风格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东北歌曲的说唱形式,有唱的地方,还有的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一起来说一说。跟着琴声,老师唱,你们来说。
  师:有一个地方请你们听一听哪里是唱的哪里是说的?(练习难点句式"参加的小动物,个个本领高")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记唱的部分,教师带领幼儿歌唱整首歌
  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唱的部分?一起来唱唱看。
  3.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们有没有学会了呢?老师现在轻轻唱,请学会的小朋友大声唱出来。
  师:看来好多小朋友都会唱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女生唱念的地方,男生唱唱的地方。想一想,哪些是念的,哪些是唱的。
  师:请几个小朋友表演唱给大家听,其他的小朋友做小裁判,听听看他唱的怎么样?
  4.加入演唱情感,整体练习,尝试不用琴声伴奏演唱
  师:开头招呼小伙伴的"嗨"怎么唱?三个"加油"的音调要慢慢加重。

  四、创编。
  1.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物带入歌词演唱
  师:运动场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在比赛?说一说,加入到歌词中试试看唱出来。大家一起来唱唱看。

  五、结束部分。
  师:请你们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把他们唱进歌曲里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歌曲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是非常困难,重点在于把握歌曲的说唱形式之间的转换,我运用了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说的部分的歌词,但是忽略了整首歌曲的完整练习,但是孩子们在创编歌曲的过程中非常具有想象力,如果我能对其中的歌词稍微进行一点引导会更棒。

第62篇、大班音乐活动跷跷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大鼓。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一上一下翘起来。
  1.师:我们都坐过跷跷板,现在用动作来表演好吗?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两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动。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在强拍上击鼓。

  二、跷跷板。
  1. 教师演唱歌曲。
  2.师:歌曲中唱了什么?小朋友的“跷跷板”翘到了哪里?太阳和我怎么样?
  3.幼儿再次欣赏歌曲,并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4.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为什么有的“跷跷板”合作得很和谐,有的“跷跷板”总是翘不起来。(应该默契配合,站立者用力一拉,蹲着应该顺势立起,于此同时,站立者下蹲)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听歌曲拍手,拍出三拍子的强弱变化,教师在重拍处击鼓配合。
  2.听歌曲摇动身子,每三拍子摇动一次,幼儿也可用身体的其它动作(手臂摇动、双腿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3.轻声哼唱歌曲几遍。
  4.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5.幼儿两两结伴,边唱歌曲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活动反思:
  跷跷板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幼儿总是对面对面你上我下,一高一低乐此不彼。然而在音乐世界中这一上一下的动作更是把节律体现的活灵活现。
  《跷跷板》这首歌曲简单易学,我把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唱《跷跷板》这首歌,难点是让幼儿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活动导入我让幼儿学学跷跷板的动作,并在音乐声中玩玩跷跷板的游戏。通过欣赏歌曲并让幼儿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尝试用身体各部位拍拍三拍子的节奏,从而化解了难题,幼儿的兴致也较好。在学唱环节,幼儿非常投入,最后的表演,也能想出各种动作,为整个活动增色不少。
  不足之处:整个活动过程逻辑有些混乱,条理不是非常清晰。
  需要调整的方面:1.在幼儿说出歌曲是三拍子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让幼儿用身体其他部位来拍拍三拍子的节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
  2.在记忆歌词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更利于幼儿记忆歌词,让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3.在活动导入的时候就重点指出理解跷跷板一上一下的特点,这样更利于幼儿最后的表演活动。
  4.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唱法,提高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

第63篇、大班音乐活动我的小花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表达自己喜爱花卉的情感。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老师有个小花园,你们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教师念歌词:我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每天早上,我给它浇水,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  
  ——欣赏歌曲录音,说说听到些什么。

  二、学唱歌曲。  
  ——教师边按歌曲旋律节奏念歌词,边带领幼儿拍手。  
  ——教师放慢速度清唱,幼儿轻轻哼唱。  
  ——播放录音,幼儿跟唱。  
  ——幼儿完整学唱,鼓励幼儿在“茉莉和玫瑰”处替换自己知道或喜欢的花卉名。  
  ——幼儿再次完整学唱,注意休止符处要唱出跳跃的感觉,以表达欢快的情绪。
 
  三、表演歌曲。   
  ——请幼儿蹲下做花园里的鲜花,教师做花园的主人,边唱歌曲,边走动着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其中在“我给它浇水”处摸幼儿的头部。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才能让人觉得花园里的鲜花很美丽?怎样唱才能表现出花园的主人很高兴?  
  ——请一个幼儿做花园主人,其余幼儿蹲下仿花园里的鲜花,再次表演。教师注意用自身欢快的情绪来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优美的歌曲。目标是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表达自己喜爱花卉的情感。
  通过这个活动后,我觉得自己好的方面是利用游戏法,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不足的方面是:一、请幼儿第一遍欣赏时,幼儿录音磁带的歌曲太长,开始我让幼儿静静的听,到后来我让幼儿边拍手边欣赏,使幼儿的注意力有点分散。二、在幼儿跟着老师弹唱时,幼儿的兴趣还很高,我却没有让幼儿再跟唱一遍,而是让幼儿分组跟唱了,使活动有些松散,幼儿的兴趣也稍微减低了。然后我还发现,利用歌词图谱法,幼儿很容易理解歌词并记住歌词。歌词:我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每天早上,我给它浇水,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改进不足的地方,不会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了,努力使每一个活动完整一些。

第64篇、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小老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剪影艺术的美,并对这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像,积极创作,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演示板、剪影范例、台灯,幼儿用的演示板(制作方法附后)。
  2、黑卡纸、剪刀、双面胶、吸管、塑料筐若干。
  3、幼儿具备一定的直接剪出物体外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①今天老师要放映一部自制的特别的动画片,你们看!
  ②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影子
  戏: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草伸了个懒腰(在演示板后贴上草的剪影)
  小花儿打着哈欠(贴上花的剪影)
  树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贴上大树的剪影)
  这时传来“呜呜”的哭泣声,原来一个小姑娘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操作小姑娘剪影)
  大家都劝她别害怕,月亮姐姐为她照路(贴上月亮剪影)
  还请来热心的狼大哥为她带路(操作大灰狼剪影)
  狼大哥对小姑娘说:“别害怕,这儿我可熟啦!来!让我送你回家吧!”森林里的伙伴们都为她唱起了歌。小姑娘再也不害怕了,她发现黑夜竟然是这么美好!你们瞧,她坐在狼大哥的背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2.组织讨论
  ①你们发现老师是怎样表演的吗?(是用剪纸表演的,有的直接贴在“电视机”后面,有的粘在棒上表演。)
  ②你们发现老师采用了哪些材料?(黑卡纸、白色吸管、台灯、双面胶等。)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③我们试着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和吸管来表演,看看会怎样?
  ④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电视机”屏幕后面的图形呢?(因为“屏幕”纸又薄又透明,灯光一照就能看见黑卡纸的影子。这就叫剪影。)
  3.引导创作
  ①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②组织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③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编故事、剪纸、表演。
  ④组织幼儿分组上台交流。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1《聪明的小老鼠》:     
  一天,小老鼠碰到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说:“喂!你给我磕三个头,我就让你过去,不然我就把你吃掉!”小老鼠机智地说:“我是大象的朋友,你该让我过去!不然我叫大象把你踩扁!”大灰狼害怕了,就让小老鼠过去了。小老鼠说:“你还没给我磕头呢!”大灰狼刚想发火,小老鼠说:“别忘了,大象可是我的好朋友喔!”大灰狼一听只好说:“好好好,我磕我磕……”磕完头就灰溜溜地跑了。小老鼠大笑着说:“今天我可是占了大便宜啦!哈哈!”
  幼儿自编表演故事2《大鱼和小鱼》:     
  海草、珊瑚、岩石都是小鱼儿的家。一天,小鱼们不敢出去玩了。原来不知从哪儿游来了一条大鱼,它每天都要吃掉许多小鱼。看到同伴被大鱼吃掉,小鱼们想出了对付大鱼的办法。这天,小鱼们故意在一起玩,当大鱼张开大嘴想吃小鱼时,小鱼们赶紧躲到大珊瑚后面,只听“格崩”一声,大鱼的牙齿断了,再也不能吃小鱼了,不久它就饿死了。这以后,小鱼们又可以愉快地在海里游来游去了……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剪出各种形象,编出不同的故事,表演给同伴们欣赏或自娱自乐。
  2.可给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巡回表演。
  附:“电视机”制作方法
  ①用KT板制作“电视机”外框,屏幕位置挖空。
  ②在“屏幕”上贴一层透明的拷贝纸。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在于要经过多重考虑再去实践。在这次的评优课中,我觉得“三思而后行”,做到的应该是思一次,做一次,不行,再思,再做。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发现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并不是纸上谈兵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的。

第65篇、大班音乐小木匠与油漆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木匠和油漆匠工作时使用的工具。
  2.学习用乐器表现连音与断音。
  3.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DoReMi":《木匠与油漆匠》(请参见幼儿用书)。
  2.CD;《木匠与油漆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教师以有趣的动作表现木匠和油漆匠使用工具的情形。
  —请幼儿猜一猜老师扮演的是什么职业的人。
  —他正在做什么?用什么工具?

  二、想一想。
  —请幼儿想象:木匠用锤子钉东西会发出什么声音?油漆匠用刷子刷油漆时,又会发出什么声音?鼓励幼儿用拟声词表现,如:“口匡呕眶”和“刷刷刷”等。

  三、听一听、敲一敲。
  —出示不同的乐器,教师逐一敲击乐器。
  —说一说哪些乐器敲打时像锤子敲打时断断续续的声音。
  —说一说哪些乐器的声音像刷子刷油漆时连续圆滑的声音。
  —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敲打,听一听乐器发出的声音。

  四、 欣赏歌曲并表演。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木匠与油漆匠》2一3遍。
  —请幼儿讨论:哪一段是敲打的声音?哪一段是连续的声音?木匠和油漆匠的音乐、表演有什么不同?(节奏不同。)
  —共同练习演奏木匠与油漆匠的不同节奏。
  —将幼儿分成两组,合作练习木匠与油漆匠的节奏。
  —跟随音乐一起表演。

  五、创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编木匠和油漆匠的动作,配合音乐做动作。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当木匠,一组当油漆匠,分组边唱歌边做动作。
  —熟悉歌曲之后,可加入连音(如:摇铃鼓)与断音(如:小响棒)的乐器,分两组来演奏。

  活动反思:
  《小木匠与油漆匠》以童话背景为题材,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流畅,展示了木匠漆匠劳动生活的愉快场面,是一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学好、唱活、体会和理解歌曲,了解和体验生活,采用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拓宽孩子知识技能为目的,实践操作为动力,教学渗透与游戏活动之中。

第66篇、大班音乐活动玩偶进行曲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乐曲《玩偶进行曲》选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乐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诙谐有趣。乐曲为ABAC的结构形式,A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优美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木偶兵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B段音乐诙谐有趣,富有动感,就好象老鼠王带领一群老鼠兵东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捣乱的样子;接着A段又重现,表现了木偶兵在操练的紧张场面;C段的音乐激烈、变化丰富,让人仿佛亲临到激烈的战争场面,并能通过起伏的音乐来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紧张的战况。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诙谐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与老鼠兵激烈的战争场面,深深地吸引幼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有助于感受乐曲优美活泼、诙谐有趣、紧张激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世界名曲的欣赏,打开了幼儿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今后欣赏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音乐欣赏的基础,能够分辨不同旋律的音乐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乐形象。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
  (点评:幼儿模仿木偶进教室,生动、有趣。而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使音乐的旋律自然地走进了幼儿的记忆,为幼儿欣赏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2)欣赏后提问:
  小朋友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你在听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点评:图谱的运用会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这我们已达成共识。而图谱如何与音乐完美结合,利于幼儿理解、记忆,便成了我们思考的重点。本节活动教师图谱的恰当运用应称得上是“点睛”之笔,如跳跃的旋律教师用短线进行表示、连贯的旋律教师用连线进行表示,当表现故事战争时教师则运用“曲线“表现激烈的场面……看似简单的图谱,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没有教师对幼儿深层次的解读,是很难设计出的。而教师随音乐恰当准确现场画图谱,更使得音、形与想象自然驰骋,达到表现艺术美与领略音乐神韵之目的。)
  3、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想内涵。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音乐形象。(提供图片)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教师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幼儿,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让幼儿在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战争的起因、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欣赏,从而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4、欣赏音乐
  (1)第一遍分段欣赏乐曲
  每段欣赏后提问:请小朋友将图片贴到相应的图谱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
  鼓励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地表演动作。
  (点评:此环节教师是为了了解幼儿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对作品的理解情况,同时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打破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5、分段欣赏乐曲。
  (1)分别欣赏每段音乐的旋律。
  (2)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的不同旋律及旋律变化。
  (3)尝试用动作表现各种旋律变化及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的提问:
  第一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二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出来干什么?用动作怎么表现?
  第三段的音乐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
  第四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来做出来。
  (点评:“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思想?”此部分教师用教学实践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解答,如:听完第一段音乐,教师提问: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听完第三段音乐,教师提问:“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通过这些问题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另外,为使动作既来源于幼儿,又能及时给予提炼指导,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幼儿创编共同商讨确定的方法,既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目的,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6、完整听音乐分角色表演。
  (点评:此环节教师运用“情境表演法”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幼儿提供了契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幼儿情绪高涨,其乐融融,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附:
  1、故事提示:
  有一天一个木偶兵吹起了小喇叭,号召玩具橱里的木偶兵和他一起出来操练,他们昂首挺胸可神气了。突然,老鼠王带领他的老鼠兵出洞捣乱,他们东瞧瞧西看看,非常可恶。木偶兵决不能让老鼠兵来捣乱,于是加紧操练,决定把老鼠赶跑。于是,木偶兵和老鼠兵的战争开始了,一会木偶兵占了上峰,但是一会老鼠兵又占了上峰。最终木偶兵团结一致,打败了老鼠兵,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活动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往往比幼儿获取单纯的知识有益的多,这些能力、情感与态度对幼儿是终身有益。

第67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脚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跑跳步、前踢步、后踢步等基本舞步。
  2、引导幼儿创编具有一定意义的短小快乐的舞蹈。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舞蹈活动的愿望,体验舞蹈活动的快乐。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鼓一面、鼓棒两根、录音机、音乐磁带。
  2、学习各种舞步。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教师鼓点的变化而做动作,训练幼儿节奏感。
  师:“小朋友,跟我一起敲敲鼓好吗?”(幼儿走入活动室自由找空位站好,教师敲鼓,幼儿随鼓声的快慢,调整自己脚步的速度进行表演)

  二、游戏“快乐的脚步”。
  1、师:“小朋友表演得真好,你们的脚步真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快乐的脚步的游戏,好吗?”
  2、师:“老师的两根鼓棒表示小朋友的两只小脚,老师的鼓棒往哪边敲,你的小脚就往哪边跳。”(教师变换鼓棒位置敲鼓,幼儿随鼓棒位置的变化及鼓声速度的快慢变换舞步进行动作。)
  过渡:小朋友累了吧!让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快乐的脚步花样真多,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出优美的舞蹈来。  今天,老师就用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出了一则非常好看的舞蹈,下面请小朋友欣赏。

  三、教师示范舞蹈,幼儿模仿动作。
  1、教师听音乐舞蹈,幼儿欣赏舞蹈。提问:
  ①你刚才看到老师跳了些什么?
  ②老师是用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出了表现快乐小动物的舞蹈,那舞蹈用了哪些快乐的脚步呢?(幼儿说出一种动作后,教师针对较难的动作,让幼儿集体练习。)
  2、幼儿随教师学舞蹈。
  ①师:我知道你们也想跟随我们一起跳舞了,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吧!(教师将口令与语言提示相结合带领幼儿一起舞蹈。)
  ②让我们再来一次。(师生再次舞蹈一遍,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变镜面示范为同方向示范。)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则表现快乐动物的舞蹈,这个舞蹈是用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出来的,下面老师还想跳一段舞,也是用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了出来的,这则舞蹈与刚才的一样不一样呢?请你们看。

  四、教师变换舞步舞蹈,启发幼儿创编。
  1、教师变换舞步舞蹈。提问:
  ①刚才老师用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了一个什么样的舞蹈?
  ②老师用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了一个表现身体锻炼的舞蹈,老师用了哪些快乐的脚步呢?
  ③你们能不能开动脑筋变化一下快乐的脚步呢?行不行?让我们听音乐想一想。
  2、幼儿创编脚步动作。
  提问:“想出来了吗?让我们来听着音乐试试看。”(两遍)。
  3、请个别幼儿将创编的脚步表演给大家,并集体学一学。
  小结:你们想的真棒,老师有个建议,你们可以把刚才编的快乐的脚步加上手和身体的动作编成一个快乐的舞蹈,如果你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人不够表现的话,可以请你的好朋友帮忙,几个好朋友编一个快乐的舞蹈,好不好?下面我们去商量商量吧!

  五、幼儿创编舞蹈。
  1、幼儿听音乐全体编舞。(两遍)
  2、请个别幼儿表演。
  3、集体表演

  六、结束: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快乐的脚步编出了这么多快乐的舞蹈,让我们一起去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吧!

  活动反思:
  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这对今后上其他领域的课都会有帮助的。在今后的任何活动中,我都会鼓励孩子们勇于想、勇于探索、勇于说、勇于做,让他们觉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知识本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第68篇、大班音乐活动木偶大聚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打击乐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能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并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3、学习木偶表演的动作。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木偶表演的动作,能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并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各15个)、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木偶家族要举行舞会了,嘟嘟为了能参加舞会,认真的练习着动作(师做前后摆手动作喊节奏1 2 3 4),这时他的好朋友妞妞也来练习了(师做左右摆臂动作喊节奏1 2 3 4),于是他俩决定一起参加舞会,就跳起了圆圈舞(师做双手打开左右摇摆动作喊节奏1 2 3 4 5 6 7 8)。转眼,天黑了,他们相互道别后就愉快的回家了(师做挥手动作喊节奏1 2 3 4 5 6 7 8)。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及做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故事里有谁?都做了哪些动作?
  2、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将图片按顺序摆放。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故事内容,把图片按顺序摆放好。
  3、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木偶跳舞吧。
  4、幼儿欣赏音乐,教师完整表演。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木偶表演吧!
  5、幼儿随音乐看图片完整表演。
  教师:这一次请你们看着图片,听音乐跳木偶舞吧。
  6、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谁扮嘟嘟?(男孩)谁扮妞妞?(女孩)跳圆圈舞时怎么做?(嘟嘟和妞妞拉手跳。)道别时怎么做?(拉手跳的小朋友面对面挥手。)
  7、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认识,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师公布配器方案。
  ①嘟嘟—碰铃                 ②妞妞—圆舞板
  ③圆圈舞—碰铃、圆舞板合奏   ④道别—铃鼓
  强调铃鼓以摇奏的方法表现。
  8、幼儿交换乐曲演奏。
  教师:请小朋友交换乐器来为乐器伴奏吧。
  9、引导幼儿看指挥,为乐曲伴奏。
  教师:现在我来做指挥,我们分声部演奏,我指到哪组,哪组的小朋友就来拍。
  10、幼儿看指挥演奏乐曲。
  教师:演奏的时候眼睛要看着指挥,这样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演奏了。
  11、请幼儿当指挥,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三、结束部分
  送乐器回家,师幼一起跳木偶舞。

  活动反思:
  《木偶大聚会》选自《胡桃夹子组曲》,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热情高涨。选择本次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现将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1、教师思路清晰,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将故事内容记得更深刻,我出示一组打乱的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按顺序将图片摆好,随后教师再次讲故事让幼儿自己验证结果,注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放手,把机会给予孩子。在以前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一般是让孩子集体练习,集体演奏,乐器早就放在了孩子们的椅子底下,孩子们对乐器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三种乐器摆在教师前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演奏的效果也比较好。有时候,我们放一放手,孩子们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惊喜,但这些惊喜还是要建立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上的。
  3、在和保教主任沟通后,得知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活动,所以在出示打击乐后我增添了介绍、认识打击乐的环节,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的方式让幼儿熟悉了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在听、看、试、演等环节中,孩子们对乐曲的旋律掌握的较好,打击乐活动顺利完成。

第69篇、大班音乐公开课欢乐邀请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乐句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跳邀请舞。
  2.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大方,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纸4张、记号笔        
  2.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
  1.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师:今天我们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需要用你的耳朵去听。(幼儿欣赏音乐)
  师:喜欢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听辨乐句,在每一乐句的句首处拍一下手。
  师:我们在乐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找找有几个乐句。(教师边拍手边有语言轻轻提示)
  师:拍了几下手?也就是有几个乐句?
  师:请你们自己试着在乐句开始时拍一下手。

  (二)创编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老师选择动作进行记录。
  师:现在请你们在这里找个空的地方,让老师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记录幼儿的动作)
  2.幼儿根据图谱学习舞蹈动作。
  师:这个动作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像在做什么?(教师哼唱谱子)
  师:让我们边做动作边走起来吧,前奏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准备。(手背后面,点头)(第一遍:他走的特别神气,我们再来试一试;第二遍教师语言提示)
  3.听音乐表演舞蹈动作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谱做动作的,如果我们不看图谱能记下这些动作么?(需要给你们一点时间去记一记吗?)(幼儿转身记忆动作)

  (三)跳邀请舞
  1.讨论并学习做邀请的动作。(坐在椅子上讨论)
  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应该要有邀请的动作,你会怎样邀请朋友呢?请你来试一试?我们今天就先用这个宝贝的邀请动作!(教师示范,作提升:动作到位,一乐句做一次邀请)
  师:邀请朋友应该有礼貌,眼睛应该看谁?去找个朋友试一试邀请的动作。(关注眼神的交流)
  2.老师完整表演邀请舞,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跳邀请舞的方法。
  师:我先来做邀请者,你们在圈上做什么动作呢?
  师:你们看,我在什么时候把朋友轻轻地请进来的?现在邀请者变几个了?我们两个现在去邀请啦。(2变4)
  师:现在有几个邀请者啦?1个变2个,2个变成几个啦?猜猜4个会变成多少个呢?8个呢?邀请者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全被邀请完了,这样的邀请舞喜欢吗?(如果发现到邀请时还没有找到朋友,应马上引导:我们应该在哪个乐句就应该找到朋友?)
  3.幼儿学跳邀请舞,在舞蹈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继续跳舞吧。(老师离开至旁边用语言提示,3个开始邀请)
  师: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应该怎么解决呢?(如果多人找一个朋友,应该及时调整)
  4.集体跳邀请舞,感受共同舞蹈的快乐。
  师:跳的开心吗?想再来一次吗?(3——6——12——24)
  5.延伸。
  师:朋友都邀请完了,音乐还有好多,还可以怎么跳呢?那试试吧!
  师:今天学的开心吗?原来大家一起跳舞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好吗?

  活动反思
  1、 难度较低幼儿能随音乐很快学会动作。
  2、 邀请同伴共舞的时候,有的幼儿不善表达,所以没有积极跳起来。
  3、 活动环节较薄弱幼儿情绪不够高涨。
  4、 如果能在课堂上让幼儿急性创编动作幼儿积极性会更高。

第70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牧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xx xx︱ xx xx︱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xx xx︱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教师在幼儿拍xx xx︱ xx xx︱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X—︱X—︱。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讨论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第71篇、大班音乐《红星歌》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红星歌》是一首传统、古老的歌曲,在上学期大合唱我们就选择了这首歌,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唱,在唱时,他们自己会配上拍手有力的节奏,幼儿很喜欢。我就想这学期教材有这首歌,我就选择了它,让孩子用乐器为这首歌配上乐器。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并按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会幼儿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教会幼儿按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该歌曲,能随乐做动作。
  2、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
  3、《红星歌》的录音磁带、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1、兴趣引入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让我们跟着《红星歌》的音乐节奏,做好看的动作,。”(随音乐律动:在老师带领下,A段做走步动作、B段做挥舞红旗的动作)
  2、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三段体、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不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A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雄壮有力)你们知道这段说了什么事?(红军打仗时英勇顽强的精神)来,我们一起学一学(做走步动作)。我们再请个小朋友来做B段的动作。(哼唱,再请一幼儿示范)这音乐感觉怎么样?很缓慢很抒情的,这段说了什么事(红军胜利时挥舞着红旗与老百姓在一起庆祝胜利的情景)我们一起做一做。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五角星)表示什么?(一个五角星表示拍一下,圆圈表示休止)你怎么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 ?(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徒手练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图谱:这是什么符号?(红旗、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拍一下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全班幼儿徒手练习B段节奏)。
  3、引导幼儿发现重复A段节奏型的地方引导幼儿说说D.C(从头开始)和fine(结束)的意思。师哼唱,幼儿跟着音乐拍手练习节奏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碰铃、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幼儿说说(铃鼓:可以拍或摇、晃,它声音清脆、明亮。比较延长、抒情;碰铃:声音宏亮、清脆;圆舞板:轻快活泼)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开头空心五角星适合用碰铃;(贴上碰铃)开场热闹,雄壮有力;中间用什么乐器?(圆舞板)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自己选择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行吗?”
  5、交换乐器让幼儿看指挥演奏一遍。
  6、请部分幼儿演唱歌曲,其余幼儿持乐器,看指挥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六一节快到了,我想请几位小朋友来演唱歌曲,其他小朋友当乐器演奏家,行吗?)

  五、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年的打击乐研究和学习我在组织幼儿打击乐方面进步很多,如图谱的设计、演奏的常规、幼儿共同演奏的配合等等老师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次《红星歌》整个活动设计条理较清楚,图谱设计适合歌曲内容,选择的乐器适合歌曲的风格。活动中每个环节有层层递进,特别是最后环节让幼儿交换乐器、请部分幼儿演唱歌曲,把活动推向**使整个活动有提升。活动中幼儿和老师配合默契,幼儿识谱能力强,活动积极气氛活跃。在活动设计、场地布置上、乐器选择上、指挥方面得到莹莹老师、红瑜老师、雯雯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不足之处在最后环节应请个别幼儿指挥,教师及时退位,整个活动更加完整提升。在活动中注意加强个别调皮幼儿的演奏常规教幼儿握乐器的方法。

第72篇、大班音乐活动孙悟空打妖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4、能够分角色表演。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响板一个,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磁带,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头饰、面具、卡片
  3、《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情节的道具:金箍棒、大钉耙、行李箱、贴绒黑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使幼儿安静

  二、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4、根据孙悟空的自述引出妖魔鬼怪,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我们小朋友要向谁学习?平时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像猪八戒一样贪吃吗?

  三、欣赏儿歌
  (1)、请幼儿自行表演角色动作,放录音机让幼儿听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带上围裙,有节奏地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头饰
  (3)、听后请幼儿说说这首儿歌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念儿歌
  教师加上身体语言完整地念一遍儿歌,让幼儿跟着老师念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儿歌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游戏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六、结束部分:
  小结:在《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充分发挥爱好从而提升幼儿的兴趣,模仿了主要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记住了儿歌的主要内容。
  要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能一味地模仿惊险动作,不能学习猪八戒贪吃贪睡,更不能把同伴当妖怪。

第73篇、大班音乐活动声音与足迹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一个音乐活动如何吸引孩子,如何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设计这一音乐活动,意在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不同的声音效果。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循序渐进地开展,发展幼儿对声音的感受力与想像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声音,促进幼儿对图形记谱形式的基本理解。
  2.通过对动作的体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声音效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乐器:大鼓、手鼓、响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蓝老鼠、小猫、大狗熊、马。
  2.画有一些蓝色脚印的图形记谱,制作图形谱的材料:大圆点、小圆点、折线、波浪线。
  3.音乐:《哈巴涅拉舞曲》《快快告诉你》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快点告诉你》,幼儿随音乐入场“小朋友们,咱们去动画城吧!”
  教师:动画城节目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故事导人:
  (带手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桥底,一天,它在桥下等它的客人。等着等着,突然它听到桥上有“咚咚、咚咚”的声音(双手有节奏地拍膝盖I××l××l,模仿大狗熊走路的声音),“哦,原来是一个大狗熊从桥上经过,他不是我的客人。”过了一会儿,灰老鼠听到一个很轻的声音(双手在地板上轻轻拍打,模仿小猫的脚步声),“噢,是一只猫,它可不是我的朋友。”又等了一会儿,灰老鼠听见“滴答、滴答”的声音(搓手模仿马跑的声音),“这只马也不是来看我的。”灰老鼠继续等,这时候它听到了“吱吱、吱吱”的声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轻轻地敲,模仿老鼠的脚步声),“嗯,我的朋友来了。”(教师出示另一只蓝老鼠手偶。)

  (二)感受声音与动作的关系。
  师:故事里有谁?谁第一个过桥?谁走路轻?谁又过桥了?谁是灰老鼠的朋友?请幼儿用手、脚和声音表现。
  教师再讲一遍故事: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故事,同时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大狗熊、小猫、马、小老鼠,用手、脚和声音模仿他们从桥上经过的情形,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三)续讲故事。
  师:故事还没结束,咱们继续听下去。
  灰老鼠问蓝老鼠在路上看见了什么,蓝老鼠说:“我看见有人在桥上洒了油漆,所有过路的都留下了蓝色的脚印,有胖子的、小猫的、球的,还有我的蓝脚印,我把这些脚印画下来了。”
  1.引导幼儿看“大桥上的蓝脚印”图,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教师拿出一幅“大桥上的蓝脚印”图,让孩子们描述,说说都有谁的脚印。
  ●●●●●●●●●●●●
  ○○○○○○○○○○○○
  ﹏﹏﹏﹏﹏﹏﹏﹏﹏﹏﹏﹏
  /\/\/\/\/\/\
  2.教师:我们给脚印配上好听的音乐,请乐器朋友来帮忙吧!
  出示大鼓、手鼓、响板、木琴,请小朋友帮助老师确定大狗熊、小猫咪、马和蓝老鼠分别适用哪些乐器来表现。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乐器给动作伴奏。
  4.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听老师指挥,看图谱,并用乐器模仿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用乐器表现胖子、小猫、球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大狗熊、小猫、马和小老鼠从桥上经过的声音,交换游戏。

  (四)创作“桥上的音乐”。
  请小朋友结合图谱欣赏创作的“桥上的音乐”
  ——《哈巴涅拉舞曲》。听老师的指挥,结合自己凳下的乐器扮演角色,看图谱用各种乐器尝试演奏这段“大桥上的音乐”《哈巴涅拉舞曲》。

  (五)游戏:音乐和动作。
  通过游戏《找老鼠》,一起去找桥下的灰老鼠,请幼儿运用动作表演,完整的表现音乐《哈巴涅拉舞曲》,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喜悦,结束出场。

  活动反思
  用乐器表现故事中的声音,让孩子容易理解、想像,使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地展开,从用乐器模仿故事里的声音效果过渡到用乐器与图谱结合,使孩子很自然地了解图形记谱的形式。

第74篇、大班音乐活动大头大头,下雨不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增加对中国传统儿歌的了解。     
  2 体验想象的乐趣,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大头在雨中的快乐心情。     
  3 感受歌曲的幽默和风趣,体验歌曲主人公的乐观生活态度。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 活动导人:幼儿围坐成半圆,老师以节奏游戏导人,分别用广东话、普通话交替问候,让幼儿在相互问候的游戏中感受歌曲三拍子节奏。     (教师轻声哼唱歌曲旋律,并配以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其价值有二:一是吸引孩子进入聆听和专注的状态,为建立清晰的听觉表象做好准备;二是通过有节奏的互动问好,拉近师幼情感距离,为练习三拍子节奏做好铺垫,这是一个互动积累,节奏前置的环节。)     
  2 创设情境: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讲述故事“下雨的时候”边绘画,引起幼儿对“大头”的兴趣。     
  (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下,教师以自然的,像妈妈一样的口吻带出了音乐情境申的故事,起到了以情动人,引人入胜的课堂效果。紧接着,老师用像声词“嘟”哼唱旋律,并用简单的美术线条勾勒出音乐情境中的主人公:幽默可爱的大头娃娃,自然而不着痕迹地帮助幼儿进入歌曲,创设了音画结合的课堂效果。)     
  3 感受歌曲     
  (1)第一二次感受歌曲。故事讲到结尾将歌曲带入,幼儿聆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这个大头可真有意思,不怕雨淋。“我”也想来当大头(伸出大拇指)。     
  (2)第二次感受歌曲。借助手指游戏(小幅度手指动作)帮助幼儿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头都唱了些什么?     
  幼: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下雨能洗澡!……     
  (幼儿回答后老师用歌声及动作回应,引导其他幼儿一同模仿,帮助理解歌词。)     
  (3)第三次感受歌曲。师幼一边玩手指游戏一边倾听老师歌声进一步理解歌曲。     
  师:我的“大头”在这,把你的“大头”也拿出来。     
  (4)第四次感受歌曲。利用桔子道具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师:你的头大,我的头更大。(伸出戴有桔子的大拇指)     
  在“大头”唱歌过程中,老师用动作引导幼儿:一起来!     
  (①简单装备,化繁为简。简单的“大拇指”,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成了大头娃娃:老师的手掌和大拇指连接变成了雨伞……跟随歌曲旋律进行的手指游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激荡和点燃了孩子无穷的想象,简单的装备创造了快乐歌唱的价值。②逐层递进,练习积累。从大拇指大头转换到桔子大头,从个体手的动作过渡到操作桔子教具,从徒手练习过渡到配乐操作,从慢节奏到快节奏……是一个逐层递进,练习积累的过程。)     
  4 学唱歌曲     
  (1)师幼操作“大头”指偶学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韵律和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说“老师你有‘大头’,我们也想有个‘大头”’,别着急,看看这是什么?     
  幼:橡皮泥。     
  师:我们用橡皮泥做个大头吧!师幼用团的方式制作橡皮泥“大头”,注意跟随韵律节奏进行。     
  (2)教师借助橡皮泥“大头”与幼儿一起游戏歌唱。     
  师:我们都有了“大头”,看看谁的“大头”最会唱歌。     
  (①播种“想象”的种子。橡皮泥大头的引入,满足了孩子探求、想动的欲望,并进一步启迪了孩子的迁移能力:原来橡皮泥也可以当大头呀!②变化带来热情。变则通,不停变换的游戏情境无疑能够保持孩子学习参与的热情,并有效促进歌曲听觉表象的形成。)     
  5 表现歌曲     
  情境:雷声响起,雨点从天上落下来,大头娃娃们,一起去雨里玩玩吧……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1-2次。(教师带领)     
  (2)幼儿熟悉动作和韵律后,空间位置可以比较自由和开放,可以跟随琴声自由表达。     
  (教师给予动作提示)     
  尾声:天晴了,大头玩累了,跟着妈妈回家了……     
  (①自由表达,释放情感。自由放松的身体表达环节,让幼儿从小的手指游戏过渡到大的身体韵律,是一个节奏积累到韵律和谐的过程。孩子可以轻松跟随歌曲表达情感,既释放了学习过程中的疲倦,又体验了收获的快乐。②榜样示范,秩序学习。带头人教学策略的引入,避免了孩子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迷茫和混乱,有效将孩子的想象内容整合和再现,保障了学习的秩序。)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例,相信每位老师看完后都能够效仿和尝试。活动中不需要精美的教具准备,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一个桔子,一根粉笔,一块橡皮泥。一种妈妈的心态,就能把孩子带入想象和愉悦的音乐境界,我想,回到“简单”,应该是童谣传承的最佳方式之一吧!)

第75篇、大班音乐哆来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用多种乐器演奏歌曲。
  2、学习根据歌曲的变化自下而上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并能将身体动作变换成八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3、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温馨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的投入演奏活动。
  4、学习看指挥演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哆来咪》。
  2、铃鼓、串铃棒、碰铃、三角铁、圆舞板、沙锤、单响筒、大鼓等乐器若干。
  3、背景图一幅、乐曲节奏图谱、八个音符的图片。
  4、把座位摆成三横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生随着音乐进入“奇幻森林”。
  师:奇幻森林住着音乐仙子,每天清晨,音乐仙子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和节奏,唤醒森林里的小动物。咦!小动物们都不见了,都睡着了吗?小白兔告诉我们音乐仙子被黑暗魔王抓走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醒不了,我们要演奏出像音乐仙子一样好听的音乐节奏才能救醒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八个音符。
  (1)教师出示背景图,随音乐出示八个音符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我们“奇幻森林”里的小音符吧!
  (2)幼儿指图再次认识八个音符。
  师:这首乐曲里有八个小音符呢!哪位小朋友带大家再次认识这八个小音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下而上地创编身体动作。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创编身体动作。
  师:小音符1~i唱起来,谁的音高?谁的音低呢?现在,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架小钢琴,1~i的音可以分别弹在身体的哪里呢?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梳理身体动作并带领幼儿随乐曲表演。
  师:我们把身体的部位从下往上想一想,有哪些部位?(幼儿自由回答)音低的1就弹在脚上,2弹在膝盖上,3弹在屁股上,4弹在腰上,5弹在胸上,6弹在肩膀上,7弹在脖子上,i弹在头上。现在我们一起跟乐曲表演一遍!
  (3)教师指挥,幼儿分八个声部表演八个音符。
  师:现在,请八个小朋友来分别表演这八个小音符。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1)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将身体动作转化成八种乐器,协商统一演奏方案,并在节奏型图谱上做上乐器示意标记。
  师:音乐仙子留给我们节奏图谱和八种打击乐器,我们看看分别是哪些乐器?你们觉得八个部位的身体动作分别用哪种乐器演奏?
  (2)看节奏图谱分析节奏,学念节奏。
  师:图谱设计好了,我们一起把节奏念一遍,念“╳”时就拍手一次,念“0”
  时就止音。
  (3)看节奏图谱,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4)教师按乐器节奏图谱指挥,幼儿看指挥演奏。
  师:下面你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我来做指挥。我做什么乐器的声势,就请哪种乐器来演奏。
  (5)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大家看指挥演奏。
  师:谁愿意当小指挥家来指挥演奏呢?
  4、教师即兴指挥,幼儿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进行演奏。
  (1)分析指挥的重要性。
  师:刚才小指挥带小朋友演奏乐曲的时候,为什么演奏的声音不好听呢?(小朋友的眼睛没有看指挥)指挥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曲离不开指挥。
  (2)教师提出即兴演奏的要求,让幼儿随教师的指挥创造性演奏。
  师:这次不按照刚才乐器的演奏顺序进行即兴演奏,指挥的手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演奏。演奏家们准备好了吗?

  三、结束部分
  与小动物共舞。
  师:小动物们被我们好听的音乐节奏唤醒了,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跟随音乐跳舞吧!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找黑暗魔王救回音乐仙子吧!

  活动延伸:
  教师在科学活动“乐音和噪音”中,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录音片断——打击乐《哆来咪》和幼儿自由敲击各种乐器较响的声音,了解乐器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要爱惜公用物品。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76篇、大班音乐洋娃娃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已学过的简单基本舞步创编能与该音乐相匹配的双人舞。
3、在创编舞蹈时,能积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注意倾听他人发言和观看表演。
重难点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活动准备:
1、已能较熟练地掌握3~4种基本舞步,如小跑步、蹦跳步、侧点步等。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洋娃娃》。
教师请幼儿倾听作品的A段音乐。要求幼儿能听出洋娃娃的舞蹈时轻巧活泼的还是热烈欢快的。
教师请幼儿把双手当作洋娃娃,在自己的大腿"舞台"上跟随A段音乐"跳舞"。
师:你们觉得应该用拳头跳,用手掌跳,还是用手指跳?应该重重跳,还是轻轻跳?应该用很大的动作跳,还是用很小的动作跳?
教师请动作轻盈、节奏准确,且动作方式新颖别致的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在腿上跳舞。
教师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你们在听到"手指跳舞"的音乐时,做手指跳舞的动作;在听到新的音乐时,不做动作。听完后,告诉我新的音乐出现了几次?两次出现的新音乐是否相同?
2、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为A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在两人手拉手(可有不同的拉手方法)的情况下,如何用简单的基本舞步跟随音乐跳舞。如锺趾小跑步或其他舞步。
教师引导幼儿为B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注意对比A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的热烈气氛。(如幼儿年龄较大、基础较好,还可以请幼儿用拍手等方式进一步感受乐曲中的各个重音)。最后,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如何用手和臂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尝试用脚配合的方式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如在重音处与五班对击掌或做蹦跳步。)师:你们觉得B段音乐和A段有什么不同?B段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跳呢?
教师引导幼儿为C段音乐创编舞蹈。先请幼儿注意倾听其结构中的强弱对比和对答感觉,再请幼儿在两两结伴的情况下自由探索用动作表现:一方在单句"用强烈的语气提问",另一方在双句"用轻快的语气应答"。
3、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
教师将幼儿在创编活动过程中提取出的某些典型的动作(较新颖且更贴近音乐特点的动作)按音乐的结构组织起来,带领全体幼儿进行练习,直至初步熟练。
教师请幼儿自由地两两结伴,完整地随音乐用教师教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交换舞伴,完整地随音乐用即兴创造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请个别动作新颖,符合音乐情绪、结构及强弱变化,交流合作好的幼儿为全体幼儿做示范表演;并组织去全体幼儿进行观摩、讨论和模仿。
活动反思:
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第77篇、大班音乐活动新疆之旅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经常能听到幼儿哼唱:“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或“月亮之上”等流行歌曲,而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正逐渐受到孩子们的冷落。民族音乐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从小接触民乐,喜欢民乐,不失为传承文化艺术精髓的好办法。新疆民乐有着火焰山一样的热力,它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符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因此,以新疆音乐为切入口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新疆乐曲的特点,尝试打新疆乐曲的基本节奏‖× × × | × × |×  ×  × | ×  × ‖。       
  2.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介绍新疆的VCD短片,阿凡提进场曲、无歌词乐曲《尝葡萄》、新疆歌舞曲等。       
  道具:骑毛驴的阿凡提。        
  乐器:铃鼓及自制手鼓,幼儿新疆服饰若干。        
  环境布置:塑料葡萄,有关新疆特产、人物穿着、乐器等方面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有新疆特点的音乐,做骑毛驴动作进入场地。     
  师:孩子们,阿凡提要带你们去新疆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想!)那我们走吧!   
  师:新疆到了!我们一起看一看美丽的新疆有什么特产?     
   2.和幼儿一起欣赏介绍新疆的VCD短片,让幼儿了解新疆的特产(葡萄、哈密瓜、羊肉串……)。     
  师:新疆不仅是一个“瓜果之乡”,还是一个“歌舞之乡”。新疆的小朋友也像我们一样爱唱歌,爱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新疆的乐曲,感觉一下是什么样的?    
  3.欣赏新疆乐曲《尝葡萄》,启发幼儿初步感受新疆乐曲的特点。师:你们觉得新疆的乐曲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快乐、优美、好听、想跳舞。)     
  4.用乐器铃鼓随音乐感知新疆乐曲的节奏。师出示铃鼓:你们瞧!这是新疆小朋友喜欢的乐器,用它可以打节奏。我们一起试一试用它给这首乐曲打节奏好吗?《幼儿自选乐器随乐曲打节奏。)   
  5.引导幼儿听音乐,自由探索乐曲中的基本节奏型,并尝试打曲中节奏。师:小朋友,仔细听,这首曲子里有一个乐器一直打着节奏,它是怎样打的?    
  6.引导幼儿用手拍打基本节奏型,启发幼儿除了用手拍节奏还可以用身体哪个部位打节奏(弹舌、脚尖、拍腿等)。师:刚才小朋友的节奏都打得很好,有几个小朋友是跟着乐曲里的节奏打的,我们请这几个小朋友打一下刚才的节奏,别的小朋友拍着手学一学,好吗?         
  ‖× × ×| × × |× × ×| × ×‖   
  7.用卡侬节奏练习巩固基本节奏型。师:我把新疆的特产也编进了节奏里,你们听听(师边拍手边说,引起幼儿想说节奏的兴趣)。新疆还有什么特产?谁能试着用这样的节奏说一说?        
  ‖× × × | × × | × × × | × ×‖如:葡萄呀  葡  萄,好甜呀  好  甜。哈密瓜  哈密瓜,味道呀  不  错。   
  8.幼儿跟着新疆乐曲《尝葡萄》用乐器打节奏,进一步感受新疆乐曲的基本节奏。  
  活动结束幼儿自由选择新疆服饰进行装扮,用舞蹈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新疆乐曲的节奏特点。(一位教师装扮成新疆小伙子,另一位教师装扮成新疆姑娘和幼儿一起跳新疆舞。)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经过在园两年的学习,对部分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故事里阿凡提的形象尤为熟知和喜爱。    
  为音乐打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打节奏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及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

第78篇、大班音乐活动我的大鞋会唱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 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 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4、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
  6、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
  7、踏在铁盖上,像拍巴掌的声音。

  二、游戏引导
  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
  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并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

  三、自由创编
  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还能不能唱出更好听的歌呢?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听听会唱出什么不一样的好听的歌。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79篇、大班音乐活动荷包蛋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2.引导幼儿创编身体节奏动作。
重点难点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环境与材料
1.幼儿有尝试煎荷包蛋的经验。
2.铃鼓、碰铃、双响筒。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创编身体节奏动作。
一次备课
说一说
--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煎荷包蛋的过程。
--引导幼儿创编"煎蛋"、"刺啦!冒烟了"、"看一看熟没熟"、"闻一闻香不香"、"吃荷包蛋"、"吃荷包蛋"、"吃得真高兴"等动作,表演煎蛋、吃蛋的过程。
演一演
--教师哼唱音乐旋律,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播放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根据乐谱表的提示,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试一试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怎样用打击乐器表现煎荷包蛋的过程。
配器建议:
煎蛋--碰铃和双响筒;
刺啦!冒烟了--铃鼓连续摇奏
看一看熟没熟--碰铃
闻一闻香不香--双响筒
吃荷包蛋--铃鼓、碰铃、双响筒一起奏响。
--在教师的指挥下,全体幼儿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请幼儿做小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较浓,可是撕纸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似乎是很有难度,所以降低了幼儿撕纸的难度,直接在白纸上画一个小圆,让孩子们沿着这个黑线把圆形撕下来,这样蛋白的制作就方便很多啦。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撕纸活动,所以相对给幼儿的难度比较小。这样的方法似乎每个幼儿都能很好的接受,制作的荷包蛋都是非常美味的。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不足,开始部分还应设置一些情景,毕竟是小班的孩子,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孩子的兴趣。

第80篇、大班音乐活动生活中的音乐教案

设计意图: 
音乐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产生于生活并使生活更加地美好。幼儿更是从生活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目的更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其实,我们周围的音乐也是分为好多种的,有仪式音乐,有医疗音乐,有背景音乐,还有专门给动物听的音乐,其中,背景音乐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在活动中又加入仪式音乐,以此作为对幼儿的一种知识的传递、经验的积累。
重点: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开始学习时,幼儿可能会感到学习内容不理解,从而失去兴趣。
解决:以游戏法贯穿整个活动。
目标:
1、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式音乐。
2、尝试用已有的音乐经验为各生活场景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并进行表演。
3、积极参与活动,有竞争意识。
工具与材料:
多媒体、仪式音乐磁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磁带、录音机、表演道具
过程:
将幼儿分为男、女两队,教师宣布进行对抗赛(每一环节都以问题形式出现)
一、了解仪式音乐
1、听《运动员进行曲》入座: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
(介绍仪式音乐)
2、你还知道哪些音乐是仪式音乐?
3、游戏:猜一猜
二、游戏(了解背景音乐)
错位游戏: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用途。
二、为各生活场景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1、幼儿在阅览室看书
2、新年舞会
3、户外活动
4、新疆帽专卖店

第81篇、大班音乐活动静夜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道具制作、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体验合作表演中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与能力的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在美工课上幼儿练习画黑夜和月亮,并且会用纸来折帽子;给孩子播放古装片,使孩子了解古代人的着装。
  材料准备:《静夜思》图片,音乐,纸,颜料,小乐器,古代服饰、配饰,幼儿用书第15页放大的图片,幼儿用书,小椅子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静夜思》
  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通过看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教师: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
  2.按节奏吟诵《静夜思》
  (1)教师朗诵《静夜思》,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床前”,幼儿接“明月光”,以此类推。
  (5)幼儿完整地朗诵歌词。
  3.尝试用卡农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教师请配班老师一起给幼儿做示范.幼儿做稳定拍配合。
  A老师:“床前明月光。”
  B老师:“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复4遍)
  分组进行卡农式吟诵练习.两名老师各带一组幼儿分声部教学。
  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演唱古诗词。
  4.共同表演
  在活动室各角落设置绘画、道具、表演、配乐区。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根据古诗和音乐的意境进行绘画、制作和表演等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与古诗词。将幼儿的画作为背景,同时穿戴自己亲手制作的简单服饰、道具,进行《静夜思》的吟诵和演唱。

  活动反思
  《静夜思》综合表演活动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充满美感、充满创造力的教育情境和空间。借助美妙的音乐。儿童通过积极的感受:探索;表现与创造活动,感受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体会着审美与表达的快乐。在这里,古老的诗句又被注入了全新的气息,交织成一个更加鲜活的《静夜思》,每个孩子都在这里创造着自己的《静夜思》,他们有条理、有步骤地去感受音乐、解决问题、创造作品,他们收获着并快乐着,经厉了一次新颖独特盼音乐之旅。

第82篇、大班音乐活动春雨淅沥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让幼儿懂得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道理。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并能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3、让幼儿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与歌词相适应的图一幅。
  2、歌词与节奏卡。
  3、“小雨”“种子”的手饰若干。
  4、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练声曲是陌生的,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回答,而且起到了熟悉旋律的效果,为歌唱打好基础。)
  2、谈话导入活动。
  ①春天经常下小雨,你们听过小雨声吗?谁会用声音来学一学?
  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下小雨?
  ③我们一起来唱唱小雨吧!
  (用声音模仿小雨声,用动作表现下小雨,用歌声哼唱小雨声,不仅是引子导入活动,更是为后面学唱歌曲、表演歌曲作好铺垫。)
  ④谁喜欢下小雨?为什么?
  (通过该问题让幼儿懂得了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雨露的滋润这样一个道理,同时该问题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习歌曲。
  ①出示图,引出歌词,欣赏歌词。
  (春雨绵绵、种子发芽的图首先向幼儿展示了生动、广阔的现实世界。在此基础上再向幼儿提供形象、有趣的歌词。幼儿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②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有节奏的朗诵是一种由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由于节奏比较简单,又没有旋律,幼儿很容易掌握。这又是为后面幼儿自己学唱歌曲作准备。)
  ③老师提供曲调,让幼儿自己将歌词填进去并尝试着唱出来。
  (由于前面的练声、哼唱,幼儿对歌曲旋律已有些熟悉,加上幼儿已能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随着旋律自己来歌唱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幼儿会觉得这歌是他们自己学会的,积极性会更高,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④在欣赏歌曲录音的基础上,能用正确的方法和情绪演唱。
  (欣赏录音,既让幼儿的嗓子得到休息,又能学习他人好的演唱方法,不失为歌唱活动中值得采纳的又一好形式。)
  4、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并演唱。
  (长时间地用同一形式演唱歌曲,幼儿易于疲劳,会抑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歌唱活动过于单调,不够深入,也很难培养幼儿较好的音乐素质。通过让幼儿来创造性地设计演唱形式,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本次活动向深度推进。)
  5、给歌曲起题目。
  6、戴上手饰,听着录音表演歌曲。
  (让幼儿戴上小雨、种子的手饰,听着录音来表演,会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幼儿充分地表达情感,同时,这环节又能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7、活动延伸。
  ①节奏卡及歌词放入音乐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演唱形式并演唱。
  ②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83篇、大班音乐活动辣白菜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歌唱过程中加入节奏朗诵,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表现朝鲜族民族风情的幼儿歌曲《辣白菜》,正是这样一首以说为主,说唱结合,幽默风趣,活泼欢快的好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朝鲜族特色饮食和音乐,拓展和深化幼儿对祖国多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体验说唱结合的幽默风趣。
  2.学习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腌制辣白菜的劳动和品尝辣白菜火辣辣的感觉。
  3.增进对祖国多民族文化丰富性的了解和理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部分幼儿有吃过辣白菜的经验。
  物质准备:朝鲜族生活情境课件、节奏图谱以及要排放在图谱上的相关蔬菜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欢快的音乐模仿小鱼、小鸟、大象、乌龟等动物的律动。
  教师:小朋友,老师的衣服漂亮吗?(幼儿:漂亮。)
  教师:你们知道我穿的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吗?(幼儿:朝鲜族的服装。)
  教师:对,这就是朝鲜族的民族服装。
  教师:你们会说朝语吗?(幼儿:不会。)
  教师:现在,我们就学习用朝语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你好――安宁哈些要!(幼儿:安宁哈些要!)
  2.教师播放录像片请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就欢迎大家一起到我的家乡――延边做客。
  幼儿自然坐成半圆,在看的过程中,教师简单介绍录像片中延边的风情。
  (录像片直观、形象,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感受到朝鲜族的民族风情及饮食。)
  教师:画面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幼儿1:有许多人在跳舞。
  幼儿2:跳舞的人都穿着漂亮的韩服。
  幼儿3:我看见阿姨在唱歌。
  幼儿4:我看见在做打糕。
  教师:在画面上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幼儿1:打糕。
  幼儿2:冷面。
  幼儿3:辣白菜。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打糕、米肠、冷面、辣白菜这些都是朝鲜族最喜欢吃的食品,其中有一种食品是朝鲜族每餐必不可少的,它就是――辣白菜。那么,小朋友们知道腌制辣白菜需要什么蔬菜吗?
  幼儿1:辣椒;
  幼儿2:白菜;
  幼儿3:大蒜。
  (从幼儿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孩子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相关知识经验)
  教师:我们一起看一看大家说的对不对?
  3.看木偶剧表演。
  教师:(出示白菜模型)大家好!你们都认识我吧!我是谁?对!我就是白菜,你们的爸爸妈妈都用我腌酸菜吃,或炒着吃。可是朝鲜族的妈妈呀,用我腌辣白菜吃。他们说,吃辣白菜会增强免疫力,会变得更健康的,你们不能忘了我的名字,请你们叫我两次名字,拍三次手。
  幼儿:白菜  白菜  ××  ×
  教师:(出示辣椒模型,用夸张的声音咳嗽)腌制辣白菜少了我也不行,我是谁?对,我就是辣椒,我很辣,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辣椒,你们的脸红润润的,会变得更漂亮。如果,你怕辣,少放一点儿就可以了,请你们叫我两次拍三次手。
  幼儿:辣椒  辣椒  ××  ×
  教师:(出示大蒜模型)要腌辣白菜没有我也不行。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蒜,虽然味道有点怪怪的,但是能除掉人体内的害虫,让你们的身体变得更强壮。大声喊我两声,拍三次手。
  幼儿:大蒜大蒜×××
  教师:我们三个是好朋友,要腌制辣白菜少了谁都不行的。也别忘了添加适量的盐、味素、生姜、虾酱等调料,这样会更好吃。朝鲜族的妈妈要用我们腌辣白菜了。我们该走了!再见!
  幼儿:再见! (拟人化的表演,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腌制辣白菜的主要材料,即歌词内容。)
  4.教师:下面让我们玩个拍手游戏吧!说的部分要说一说,拍手的部分要按节奏拍一拍手。
  教师一边说歌词内容,一边在白板上演示相应的图形和节奏图谱,并引导幼儿按节奏图谱拍手打节奏。
  教师:腌制  辣白菜  需要什么?
  幼儿:××  ×|××  ×
  教师:白菜,白菜。
  幼儿:××  ×
  教师:辣椒,辣椒。
  幼儿:××  ×
  教师:大蒜,大蒜。
  幼儿:××  ×
  教师说,幼儿拍;幼儿说,老师拍;幼儿说,客人老师拍:客人老师说,幼儿拍。通过互换角色的形式练习打节奏和有节奏地说词。
  (有了直观的图片和节奏图谱的帮助,再通过玩拍手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按要求打节奏、朗诵歌词,幼儿感兴趣,学得很快。)
  5.观看课件画面、欣赏歌曲。
  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播放视频请幼儿欣赏)
  教师:听了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幼儿是很难回答的!)
  幼儿1:有辣的感觉。
  幼儿2:歌唱得很快,想跳舞。
  教师: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节奏感很强,让人一听就想跟着跳起来。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辣白菜”。吃了辣白菜会怎样? (这样的问题也是幼儿很难回答的。如果说“是不是很辣呀?做一个辣得要死的样子看看”,可能会更有利于导向下面的活动。)
  幼儿:好辣。
  教师唱“好辣辣辣辣辣辣辣辣辣”,问:还想吃吗?(教师表现出很辣的样子。)
  幼儿:还想吃! 教师唱“大家一起尝一尝”,问:辣白菜是朝鲜族最喜欢吃的食品。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辣白菜。 教师: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辣白菜,好辣辣辣辣辣辣辣辣辣,大家一起尝一尝。腌制辣白菜需要什么?××  ×|××  ×,白菜、白菜××  ×,辣椒、辣椒××  ×,大蒜、大蒜××  ×,好辣辣辣辣辣辣辣辣辣,大家一起尝一尝。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引导幼儿同教师一起学说歌词。
  教师:让我们随音乐边看画面边唱歌曲。(教师播放歌曲课件,幼儿完整地学唱两遍歌曲)
  6.玩拣拾玩具蔬菜游戏。
  教师:我们身上都带着什么呀?(幼儿:围裙)
  教师:在那边,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腌制辣白菜需要的蔬菜,请小朋友们一边唱歌,一边捡蔬菜贴到围裙上,但是一种蔬菜只能捡一个。(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边唱歌,边游戏。)
  (设计这个环节原意是想让幼儿通过愉快的过程再次聆听歌曲,但幼儿的兴趣都在蔬菜模型的搜集上,因此这个操作环节没有能够很好地与歌曲的欣赏和表演相结合。)
  7.创编新歌词。
  教师:蔬菜都准备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做小厨师腌制辣白菜吧!把这些蔬菜加工成辣白菜的调料呢?腌辣白菜之前应该做什么……
  幼儿:洗白菜。 老师:那怎样洗?谁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并一起做一做。边做边引导幼儿将动作和加工各种蔬菜的动词编入到歌曲中。如:白菜白菜  洗一洗(动作)。
  老师:咦?老师怎么忘了呢?让白菜变成辣白菜还应该怎么办?
  幼儿:洒咸盐。
  老师:怎么洒咸盐呀?谁能做一做?
  幼儿用动作来表演,边做边说:“咸盐 咸盐 洒一洒。”
  老师:还应该加工什么调料?
  幼儿1:大蒜。幼儿2:辣椒。
  老师:这些蔬菜怎么加工呢?
  幼儿1:大蒜  大蒜  碾一碾。
  幼儿2:辣椒辣椒  捣一捣。
  老师:大家一起唱一遍新编的辣白菜歌吧! 随音乐,教师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演唱新编的辣白菜歌。
  9.小朋友们品尝老师腌的辣白菜,活动结束。

  附歌曲:
  辣白菜 1=C
  辣白菜 辣白菜 辣白菜 ××  ×辣白菜 辣白菜 辣白菜 ××  ×
  6  ―| 6  6  6  6 | 6  6  6  6 |  6 ― |
  好    辣辣  辣辣 辣辣  辣辣   辣,
  6  6 .| 6  5  4  3| 2―||
  大家    一起  尝一   尝。
  腌制 辣白菜 需要 什么?××  ×|××  ×
  白菜 白菜××  ×辣椒辣椒××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84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面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面条在被煮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变化,尝试用夸张有趣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形态的面条。    
  2、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明显节奏变化,体验创编的成功与喜悦,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录像、纸、笔、厨师道具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师:小朋友们,瞧,今天有许多的客人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了,我们先客人老师问声好吧!
  现在让我们也跟随着音乐相互打个招呼吧!(师幼共同表演律动:你好)

  二、通过视频,了解面条的变化形态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见过煮面条吗?谁能告诉我面条是怎样煮熟的呢?(幼儿回答)   
  (2)老师这有一个煮面条的小短片,待会你们要边看边想面条在煮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看无声视频)短片看完了,谁来说说,面条在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直直的、硬硬的)把直直的硬硬的面条放进锅里,你们看到面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条变软了、在翻滚、转圈、跳等等)   
  (3)总结:把直直的硬硬的面条放进锅里,面条沉到锅底会慢慢的变软、变弯。火越来越大、水开了,面条会浮起来,加快速度不断的翻滚、旋转、扭动、跳上跳下,缠在一起。面条煮熟后,一定要记得“关火”。

  三、欣赏乐曲,在音乐的伴奏下用丰富、有趣、夸张的动作表现面条的变化。    
  1、观看有声视频,欣赏乐曲,巩固煮面条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的面条在锅里扭动、翻滚就像在跳舞。为了让我们的面条舞动得更加优美,我给它配上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一起来听听。想想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播放有声视频,幼儿观看)    
  你们觉得这首曲子好听吗?那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谁听出来了呀?(三段)    
  2、分段欣赏乐曲,并创编动作    
  ①师:我们刚才听到的曲子一共有三段,分别表现了这三种不同形态的面条。咱们先来听听第一段音乐,仔细想一想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它表现了怎样的面条?
  (放第一段音乐,教师画图谱)幼儿回答。直直的硬硬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创编第一段动作 ,随第一段音乐表演一、二遍。    
  ②欣赏第二段音乐,看看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适合表现怎样的面条?(放第二段音乐, 教师画图谱)幼儿回答(软软的面条)软软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创编第二段动作)
  ——随第二段音乐练习几次。    
  ③欣赏第三段音乐,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适合表现怎样的面条呢?(不断翻滚、扭动、跳上跳下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创编第三段动作)    
  3、结合音乐进行完整的表演

  四、游戏:煮面条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幼儿跟随音乐游戏一次。    
  好啦,现在让我们边听音乐边来一起游戏吧。(放音乐,教师扮演厨师边做动作,边提醒幼儿变换动作。)    
  3、邀请在场老师一起参与游戏。

  五、结束
  游戏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煮面条,还创编出了这么完美的“面条舞”。真不错,我们现在就赶紧回教室去把自己编的面条舞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85篇、大班音乐活动碰碰歌教案

活动目标:
1、 尝试创编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能和同伴互相配合一起跳舞,感受其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字卡:碰碰歌、你的、头、左肩、右肩、屁股。
2、录音机,录有《碰碰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1、小手游戏。
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拍、拍、拍!
师:我的小手握一握,幼:握、握、握!
师:我的小手招一招,幼:招、招、招!
。。。。。。。。。
师:我的小手碰一碰,幼:碰、碰、碰!
2、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碰一碰。幼儿自由发言,在说出“头”、“肩”、“屁股”等词的时候,教师出示字卡。
3、来玩“碰碰歌”。
(1)播放歌曲,请幼儿倾听欣赏,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2)再次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做动作反应歌词。
(3)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手拉手站好,做表演唱。
4、创编歌曲。
(1)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试一试,还可以碰那些地方?
(2)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唱出来,做出来,共同协商改编成一首新歌。
在音乐伴奏下,孩子们表演改编的歌曲

第86篇、大班音乐活动音乐喷泉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假日过后,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议论,他们都对音乐喷泉的神奇、好玩赞不绝口,有些孩子还连说带比划。我想这不正是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较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喷泉的各种造型。
  2.体验音乐强弱,并能用相应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合作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喷泉录像。
  2.幼儿现场观察过音乐喷泉,有肢体活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起回忆
  师:你们见过音乐喷泉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些像水母的脚,有些像火箭。
  幼:在音乐伴奏下喷泉就像在跳舞。
  幼:音乐响它就喷得高,音乐轻它就喷得低。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喷泉还像什么呢?
  幼:像皇冠。
  幼:有的像楼梯,有的像金字塔。
  幼:还有的像桥。

  二、感受音乐,引发联想
  师:音乐喷泉真有趣,今天我们就来表演有趣的音乐喷泉吧。
  (师幼共同欣赏音乐《出水芙蓉》,有的幼儿边听边做动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回应。)
  师:喷泉高低与什么有关?
  幼:与音乐的轻重有关。
  师:音乐轻柔舒缓的时候喷泉是怎样的?
  幼:低低的。
  幼:慢慢的。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
  (幼儿自由表现,如用手在胸前交叉舞动等。)
  师:音乐强烈的时候喷泉会怎么样?
  幼:喷得很高。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幼儿自由表现,如做双手迅速向上举的动作等。)

  三、倾听音乐,自由表现
  1.自由表现。
  师: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音乐喷泉,请你们根据音乐强弱,用动作表现喷泉喷水的样子。(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有的跪在地上用手做起伏动作,有的坐在地上做蹬腿动作,有的不停地扭动身体,有的做下腰动作。)
  2.讨论创编。
  师:我们来看看你的喷泉是怎么喷的?
  (一幼儿演示双手由低到高交替摆动的动作。)
  师:为什么一开始你的手离地面很低,后来慢慢高起来了?
  幼:因为一开始音乐很轻,后来音乐响起来了。
  师:水喷得高还可以怎么表现呢?
  (幼儿集体讨论、创编,大多数人用手和腰来表现。)
  师:除了手和腰动起来很像喷泉外,还可以用哪些身体部位来表现喷泉?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
  (幼儿有的双脚并拢向上提,有的全身扭动、转圈、跳跃,男孩做的动作比较有力。)

  四、观看录像,合作表现
  师:大家做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片。
  1.观察喷泉是如何随音乐强弱而变化的。
  师:喷泉是怎么变化的?
  幼:音乐响起来时,喷泉像火箭一样喷得很高。
  幼:音乐轻下来时,喷泉像荷花一样。
  2.定格观察音乐喷泉的变化。
  师:刚才的喷泉是怎样变化的?
  幼:像水母一样,一会儿合拢,一会儿打开。
  师:你们会做水母一样的喷泉吗?
  3.尝试合作表现。
  师:请你找几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做怎样的喷泉,用什么动作来做。
  (幼儿找到合作同伴,并商量做什么造型,如何分工。)
  师:音乐喷泉开始表演。
  (幼儿随音乐开始表现。有的组围成圆圈上下起伏,有的组像花一样开合,音乐强的时候他们还会用起伏、扭动、转动等动作来表现。)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变化动作的?
  幼:听见音乐强起来了,我们就喊“一、二、三”一起跳。
  幼:开始我们都跪在地上做动作,后来音乐变响,我们就慢慢站起来了。
  师:刚才,每个组做的动作都不一样,说明大家很动脑筋。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喷泉还有哪些变化,怎么来表现。

  4.再次合作表现。
  师:请听清楚音乐的强弱,喷泉要开始表演了。
  (表演时,有的组围成圈,一个幼儿站在中间随着音乐的变化做由低到高的动作,外圈幼儿随音乐一起下腰,像一朵荷花;有的组随音乐做上下起伏的动作,音乐强烈时就一起跳跃,等等。)

  活动延伸:
  可引导全体幼儿合作表现此起彼伏、更为复杂的喷泉造型。

  活动反思:
  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

第87篇、大班音乐活动西班牙斗牛舞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孩子关注各国民族文化,因此,通过活动让孩子了解西班牙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一斗牛舞。       
  孩子们乐于合作,因此,通过创编双人舞的形式让孩子协商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学习斗牛舞的基础上尝试大胆创编双人舞,了解双人舞中动静、高低、进退的变化特点。       
  2.体会和感受各地民族舞蹈的情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对中国、韩国、日本这几个亚洲国家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对西班牙的风俗文化有粗浅接触。       
  2.《卡门序曲》磁带和配有《卡门序曲》的西班牙斗牛视频资料,要求是斗牛和斗牛舞交替的画面。       
  3.斗牛士的斗篷、扮演牛的牛头等道具。      
  4.日本舞《樱花》、朝鲜舞《大长今》、汉族舞《步步高》以及各国民族服装、国旗的课件PPT和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民族歌舞对对碰。     
  ——了解不同国家民族舞蹈的音乐、动作和服装特点,互相交流经验+o       
  (一)提问:世界是个大家庭,你最喜欢哪个国家?为什么?         
  (二)出示中、日、韩三国的国旗(课件PPT),提问:这是什么国家的国旗?   
  (三)播放三个舞蹈片段,分别为日本舞《樱花》、朝鲜舞《大长今》和汉族舞《步囊高》,提问:这三段舞蹈分别是哪个国家的舞蹈?          
  ——孩子可能会围绕着音乐特征、服装、舞蹈动作等来回答,所以教师可以再细致一些。       
  活动中:       
  教师的追问有:       
  这是什么国家的舞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日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背一个福袋?       
  韩国的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是几拍子的?       
  《步步高》里你听到哪些乐器?(二胡、笛子、扬琴等民族乐器)      
 
  二、听听说说聊音乐。       
  一孩子体验《斗牛士》强劲有力、节奏鲜明的音乐,创编相应特征的斗牛舞动作。       
  (一)听音乐《卡门序曲》:刚才你们看到的都是我们亚洲国家的民族舞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得远一点,走进欧洲的一个国家,去看看那里的民族舞蹈是怎样的。先来听一段音乐。       
  活动中:       
  孩子们对乐曲有了认知后,教师可以从音乐素养方面加以提问,进行欣赏分析。       
  这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这段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       
  听上去可能是在干什么?       
  你会想到些什么动作?       

  (二)提问:哪个国家的舞蹈会用这样节奏强烈、充满力度的音乐呢?     
 
  (三)教师出示西班牙的国旗:对了,是西班牙的民族舞蹈。可到底是西班牙的什么舞呢? 根据活动前对西班牙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孩子可能会说出是斗牛舞。   

  (四)播放配有《卡门序曲》的西班牙斗牛士斗牛视频,组织讨论:为什么西班牙会有风俗呢?   

  (五)介绍斗牛舞的由来。       
  从前在西班牙有一个长着牛脸的怪兽,每年都要出来伤害无辜的孩子,人们都非常怕他。有个年轻人发誓一定要消灭这头长着牛脸的怪兽,于是他带着一件色彩鲜艳的斗篷进入了怪兽住的迷宫里。他们战斗了很久,一直打到了悬崖边,突然年轻人从背后把斗篷遮在自己身前。牛脸怪兽一看到颜色鲜艳、不停抖动的东西就会发狂、兴奋,于是它朝年轻人冲了过去,眼看年轻人就要摔下悬崖,他冷静地把手中的斗篷向旁边一让,怪兽立刻摔下了悬崖。从那以后,人们给这个年轻人取了个名字叫“斗牛士”o在西班牙,“斗牛士”的意思就是“最勇敢的人”  雷来为了纪念这个年轻人,西班牙把“斗牛”作为一种体育比赛项目,每年都会举行比赛,斗牛舞也成了他们最有特色的民族舞蹈。  
    
  (六)播放斗牛和斗牛舞交替的视频资料,幼儿欣赏c       

  三、风姿飒爽斗牛舞。       
  一跟着节奏刨编双人斗牛舞的动作,体验双人合作造型的动静、高低、进退变化。       
  (一)播放《卡门序曲》:我们来编斗牛舞的动作,谁来试试看?       
  请个别幼儿试一试,说说为什么做这个动作,大家学一学,激发孩子的参与 兴趣。       
  活动中:       
  师:谁来试试看?(鼓励幼儿大胆上前表演)       
  师:这是在干什么呀?我们也来做一下。       

  (二)教师小结并提新的要求:斗牛士的动作要有力度和节奏感,如果我们要跳双人斗牛舞,一个人做斗牛士,一个人做牛,你们会怎样编呢?那里有一些道具,领会了两人合作的意图,便找寻同伴合作创编。    
  
  (三)播放《卡门序曲》,孩子跟着音乐进行创编。       
  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模仿、讨论来进行动作的解析:
  他们的动作好在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

第88篇、大班音乐大浪与小浪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大浪与小浪》,初步感知乐曲的性质和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低潮和**。
  2、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能运用肢体动作和借助道具来表现乐曲的变化。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及合作表演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大浪与小浪》CD,蓝色绸缎若干,大海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大海背景图,引出课题。
  提问:你们见过大海吗?微风或狂风吹过时,大海是什么样子?
  2、让幼儿分三段欣赏音乐《大浪和小浪》,感受乐曲ABA三段体结构。
  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对乐曲的初步感受;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前段和后段音乐舒缓、优美的意境,感受中段的**部分乐曲的变化。
  3、完整播放乐曲一遍,让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中的大浪和小浪。
  4、出示蓝绸,启发幼儿两人一组合作用蓝绸表现海浪。
  5、发挥幼儿想象,引导幼儿尝试集体合作表演大浪和小浪出现时的海面情景。

第89篇、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喜爱之情。
  2、感受傣族舞蹈的优美、朴实,学习简单的孔雀舞。
  3、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体验舞蹈的美。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Flash、羽毛、葫芦丝、二胡。

  活动过程:
  一、进入教室
  师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
  幼:知道。
  师: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呀?
  幼:不知道。
  师:傣族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欣赏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感觉?
  幼:好听、开心,感觉象在妈妈怀里睡着了一样。
  师:恩,好的,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那你感觉怎样?有不同的意见吗?
  师小结: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很宁静、悠扬,心里感觉很舒畅,象小河流水一样。

  三、再次欣赏,分辨乐器
  师:那这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你们知道吗?
  幼:二胡、葫芦丝、喇叭。。。
  师:我们来听一听是不是这些乐器演奏的?试一试乐器。
  师:有的小朋友说二胡,有的说用葫芦丝,那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再来听一听音乐。
  幼:葫芦丝。
  师: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呀?
  出示葫芦丝,师:这段音乐主要是用葫芦丝演奏的,是我们傣族的一种民族乐器,你们猜猜看它为什么叫葫芦丝呀?
  幼:因为上面有个葫芦。
  师:恩,还因为它吹奏出来的声音就象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盈,所以称它为葫芦丝。我们一起吹一吹吧!(等待前奏再开始)

  四、欣赏Flash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葫芦丝,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欣赏吧!
  看完后提问:你在里面看到了什么?
  幼:有很多竹子。 师:对,这是我们傣族很有代表性的竹子,叫作凤尾竹。
  幼:有人在吹葫芦丝。师:你看的真仔细。
  幼:有房子。 师:那是我们傣族的竹楼。
  幼:月亮。 师:恩,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
  幼:好几个人。 师:对,还有傣族的姑娘小伙子们。
  师小结:在我们傣族,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月光柔和地照在地上,一片一片的凤尾竹,美的象那绿色的雾。那刚才这首好听的音乐就叫做《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好听的音乐,瞧,还引来了谁呀?
  幼:小孔雀。 师一边换裙子一边:傣族人民把孔雀看作是智慧、吉祥、幸福的象征。

  五、教师表演舞蹈
  师:我们来看看小孔雀在这首音乐里干什么?
  教师表演完,提问:小孔雀在干什么?
  幼:散步。 师:它是怎样散步的?恩,它走路的时候是很轻盈、飘逸的,我们一起学一学它轻盈地散步。(表扬:这个小孔雀很轻盈)
  幼:喝水。 师:小孔雀喝水的时候也是轻轻的,很优雅的,一起学一学。
  幼:理毛。 师:恩,出发前,小孔雀还理理毛呢。我们一起学一学。
  幼:跳舞。 师:它跳舞的时候是非常开心的,扬起了羽毛,我们一起学一学。
  师小结:恩,夜幕降临,柔和的月光洒在小孔雀身上,小孔雀理理羽毛,准备出发了,小孔雀静悄悄地散步,真轻盈;走走很高兴,跳个舞;跳舞累了,轻轻地喝喝水。

  六、再次听音乐做动作
  师:那小孔雀是在音乐的什么时候理毛?什么时候散步?什么时候会跳舞?什么时候会喝水呢?我们再听一听音乐,想一想。
  师随着音乐提问:这时候小孔雀干什么?幼做动作:小孔雀梳梳羽毛,准备出发了;这时候它在做什么?月光多美呀!恩,小孔雀散散步;那这时候呢?天气真好,跳个舞吧;最后呢?小孔雀累了喝喝水吧!

  七、跟音乐表演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回优雅高贵的小孔雀好吗?(注意要听好乐句变化噢!)
  幼:好!
  表扬:我很喜欢这个小孔雀,因为她刚才散步的时候很轻盈;我也很喜欢这两个小孔雀,她们喝水的时候是静悄悄的。

  八、戴上羽毛表演
  师:小孔雀表演的真好!我还带来了很多孔雀羽毛,小孔雀们快来戴上了表演吧!
  表扬:这个小孔雀打扮的真快,这个小孔雀还会帮助其他小孔雀呢!真好!
  打扮好了,师:我找了一个小伙伴一起表演,小孔雀们也可以找个小伙伴。我们来到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林里,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表扬:这里有一对小伙伴,恩,这个小孔雀已经找好小伙伴啦!
  幼儿表演。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欣赏了好听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还带来了美丽的孔雀舞,其实我们傣族还有其他很多风情呢!瞧,还有传统的节日——泼水节!走,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

  活动反思:
  1、收获:这是一次学习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顺利地展示了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这是个提高自我的过程,例如写详案,把小朋友可能说的话也写出来,把所有联接语都写了出来,这样就能更流畅地进行教学。其次,通过几次试上,让自己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不足,每一次上完,都有很大的提高。总之,通过这次上课,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更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不足:在这堂课中,我认为不足之处有三点。
  第一、在分析乐器这个环节,有一个小朋友听出这首音乐中有小提琴这个乐器,但我没有对他进行表扬,也没有深入开展,而是继续我的教学活动,没有考虑到个别小朋友的感受。
  第二、最后请小朋友戴上羽毛表演这个环节,应该将音乐播放完整,小朋友这样可以戴着羽毛再继续再表演一遍。这样,这个音乐的完整性就能体现出来。
  第三、在很多个小朋友举手的情况下,我没有请更多的小朋友回答问题,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我每次提问后,只请到了三到四位小朋友回答问题,这种随机反应的还需要我继续努力。

第90篇、大班音乐新年的笑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春节里感兴趣的事,并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2、能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
3、感受新年的热闹,体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钹、鼓、鞭炮等。
活动过程:
1、 谈话:小朋友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新年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学习新歌《新年的笑声》。
(1)出示钹、鼓和鞭炮,模仿它们的声音。
(2)学习节奏型:X X X X X X X X X 0A、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型。
B、用钹、鼓和鞭炮的声音表示节奏型。
(3)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A、教师示范演唱。
B、提问:你听见歌里唱了什么?
C、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掌握切分音。
(4)幼儿集体演唱歌曲。
A、幼儿集体学唱。
B、师与幼儿接唱。
C、边唱边表演。
3、创编歌词。
(1)交流:在新年里你还听见哪些热闹的声音?
(2)师根据幼儿说的示范编歌词。
(3)幼儿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4)师带领幼儿演唱新的歌词。
4、律动:幸福拍手歌。
活动延伸:
1、 利用晨间或游戏时间,启发幼儿以个别交谈或小组讨论形式继续交流新年里的见闻。
2、在区域里用其它的节奏来表现钹、鼓和鞭炮的声音。(景艳华)
活动反思:
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活动主要表现的是新年的笑声,也就是把节日里喜庆的气氛以及快乐的心情说出来、唱出来。整个过程都非常地投入,能够掌握活动的重点:鼓和鞭炮的声音(切分音)节奏。孩子们在活动中对新年的那份憧憬使得他们非常乐意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表现新年的快乐,在说说、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自然完美展现。

第91篇、大班音乐活动彼得与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轻松、流畅与紧张沉闷的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想象音乐所表述的简单情节。
  2.尝试用动作、绘画、乐器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光盘、各种绘画工具、鼓钗及小铃、手串铃等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音乐
  1.完整欣赏x2
  (1)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首曲子。
  (2)听清了吗? 让我们再来听听,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在位置做做动作等会儿告诉我们听到什么。
  2.分段
  (1)这首曲子听上去感受是不是都一样来。
  (2)这样的音乐可以分几段呢?
  3.看曲式图
  老师听出来和你们一样,我还听着音乐画了张图,看看图上是不是跟你们一样也是三段呢?让我们跟着画 画。
  4.为曲式图添色。
  刚才我画的很急,这幅图都是用黑颜色画的怎样可以让曲式图更漂亮呢,让我们再听一次,你想怎么配,为什么?

  二、分段欣赏理解。
  1、欣赏A段音乐──第一段
  (1)刚才我们听着音乐为曲式图配了许多颜色,其实这首曲子内容就跟你们想到的颜色一样丰富,假如你们仔细听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2)让我们先来听第一段听听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到那儿,在那里你会看到些什么,也可以做动作,可以把听看到的东西、动作表演。
  (3)想跟着音乐站起来试试吗?
  2、欣赏B段紧张沉闷的音乐。
  (1)感受动作。
  (2)让我们再来听听第二段,这段音乐里会发生什么事,你也可以用动作来试试看。
  (3)你听到这段音乐发生什么,请你到上现来学学。
  3、配乐器。
  (1)这段音乐就像你们说的那样紧张很恐怖?怎样让我段音乐听上去更丰富呢?
  (2)我们听着音乐用手来试。
  (3)你们想怎么画,用些什么乐器,请你在下面学学用一下这乐器的动作也可以学学他的声音
  (4)你是那里用鼓那里用钗。
  (5)乐器我们配好了,那么谁来用鼓和钗呢?试试音乐听起来是不是更紧张。
  4、欣赏第A段──第三段
  (1)我们看图,接下来一段和那段一样的呢?又和第一段一样,这段音乐又恢复到很欢快愉快的第一段,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
  (2)小动物刚才在第一段你们给第二段音乐配上鼓和钗,使这个音乐更紧张可怕,那么假如我为第三段音乐配乐器,你会用什么小乐器。

  三、整体表现。
  1、用故事语言表述音乐情节。
  (1)我们把三段都听完了,在不同的音乐发生不一样的事,把这些边起来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2)让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音乐,你能试着跟着音乐讲讲吗?
  2、尝试用游戏表述音乐情节。
  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呢?让我们试试看。

  四、了解曲名观看光盘。
  刚才我们编了又表演3个有趣的故事,其实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俄国作曲孔普写释写的交响音乐中的一段,有一位歆浓用这首曲子也表述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彼得与狼想看看,他是怎么讲的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92篇、大班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音乐教学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通过说一说,唱一唱,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
  2、唱出对妈妈的爱。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歌词相关的简笔画图,微笑的妈妈、太阳、鲜花、全家照等。

  活动过程:
  1、感受的歌曲的特点。
  2、教师演唱。
  3、用手拍出相应的节奏。
  4、歌曲唱了什么?你喜欢妈妈露笑脸吗?为什么?
  5、学唱歌曲。
  6、出示相关图片,帮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7、幼儿边看图边哼唱歌曲。
  8、启发幼儿用怎样的声音唱出“只要妈妈露笑脸”。
  9、用合适的表情、声音来唱出“亲爱的好妈妈”、“我的好妈妈”等歌词。
  10、创编动作。
  11、根据歌词,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前后性质的不同。
  12、用既欢快又抒情的声音唱出对妈妈的爱。
  13、两人一组进行表演唱,启发幼儿注意表情、眼神的交流。

  活动反思:
  《只要妈妈露笑脸》是一首深受孩子喜爱的儿童歌曲,为了能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唱出对妈妈深深的爱。所以我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孩子们都融入在一个浓浓的氛围中,达到了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为学唱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整个活动下来感觉幼儿学唱的兴趣比较浓厚。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精炼,引导性不够。

第93篇、大班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泡泡糖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零食。既然他们那么感兴趣,何不让他们高高兴兴、光明正大地品尝?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展现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第94篇、大班音乐中国功夫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这节活动《中国功夫》。让幼儿更多的了解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激发幼儿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萌发幼儿喜爱民族文化的积极情感。培养幼儿对中国武术的热爱,懂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武术的作用,并尝试模仿武术动作。
  2、知道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武术的气概。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
  2、相关图片及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看、学学武术动作。
  1、欣赏中国武术视频。
  提问:我们在哪里看到过中国功夫?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武术?武术有什么作用?
  小结:中国功夫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体育运动,它能锻炼身体还能防身自卫。
  2、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如冲拳、砸拳、推掌、亮掌、弓步、马步。

  二、欣赏并理解歌曲《中国功夫》。
  1、欣赏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小结:雄壮有力,有气概。
  2、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3、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三、表演武术操
  1、教师引导语:现在我们把学的中国功夫表演一下。一起做一个神气的中国人。
  2、集体表演武术操——中国功夫。

  活动延伸:
  1.从幼儿的表现上给予表扬鼓励。
  2.拓展延伸到相关中国功夫音乐。
  3.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幼儿从小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不再是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探索体验式学习。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为幼儿提供观察、体验、探索、表现的空间。为幼儿的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幼儿围绕活动,进行自主观察、运用多途径的方法感知探索活动的内容,并自由地表达与表现,教师只需要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引导。整个活动以欣赏表现为主要形式,活动的氛围宽松、自主,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始终把孩子推在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对歌曲的学唱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95篇、大班音乐活动公鸡的鼻子哪去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学习边唱歌边玩游戏。
  2.借助动作和生活经验记忆歌词内容,并替换“公鸡”进行仿编。
  3.感受边歌唱边游戏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知道公鸡的鼻子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2.会玩点兵点将的游戏。
  3.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第1-3小节,双手合拢变成大象的鼻子;在唱到“长”的时候伸出去。
  第4-5小节,双手指到自己的鼻子上;按住鼻尖变成猪鼻子。
  第6-9小节,双手手心打开朝上;再做摇手的动作。
  第10-11小节,双手握拳伸出食指,在头的两侧绕圈,做动脑筋的动作。
  第12-15小节,一只手的食指指向对面;双手打开,手心打开朝上。
  第16-18小节:双手打开,手心打开朝上。
  物质准备
  1.3张荷叶图片,一张没有鼻子的公鸡图片,画公鸡鼻子的贴纸。
  2.曲谱《公鸡的鼻子哪去了》(附)。

  游戏规则:
  边唱歌边玩“点兵点将”游戏,在唱到“哎呀看不见”时,最后一个被点中的幼儿,用眼罩蒙着眼睛,拿着画有公鸡鼻子的贴纸给公鸡贴鼻子。

  游戏玩法:
  1.游戏共进行三遍,第一遍教师指定一幼儿当“点兵点将”的人,被点中的幼儿上去贴鼻子。贴中后其他幼儿说:“能干能干,真能干!”若没有贴中,其他幼儿会说:“加油,加油,再加油!”
  2.第二、三遍,被点中贴鼻子的幼儿成为“点兵点将”的人,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1.通过“点兵点将”的游戏,引导幼儿倾听歌曲。
  在活动的开始,老师将“点兵点将”的游戏渗透到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效倾听。老师是“点兵点将”的人,一边唱一边点。在唱到“哎呀看不见”时,被点到的幼儿,就是公鸡。每唱一遍,幼儿都很期待到底谁会是“公鸡”呢,所以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幼儿能够认真倾听,为开口唱做好前期准备。
  2.“贴鼻子”游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幼儿演唱歌曲的时候了解到公鸡的鼻子就是嘴巴上面的两个小洞洞,随后增加了“贴鼻子”的游戏:被点到的幼儿要带着眼罩,将鼻子贴到公鸡的脸上,这让活动变得更加得有趣。此外,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公鸡的鼻子是一样呢?幼儿就会想到鸭子、小鸟等,并用这些小动物替换歌曲中的“公鸡”进行歌唱游戏。在替换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创编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丰富了幼儿有关鸟类鼻子的知识经验。

第96篇、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重难点: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本活动中使用的乐曲选自《从头到脚玩音乐》(陈蓉,2009)。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习,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习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笫二个环节“学习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习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教师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的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这并不完全是我的原创,而是在《从头到脚玩音乐》这本参考书中的图示上加了颜色区分,以帮助幼儿识别和准确理解队形的变化。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图示,让幼儿观看整个舞蹈队形从头到尾的变化。这一环节的好处是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结合队形的变化,自己去建立音乐和动作、队形的联系。不足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的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好。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到位。整个
活动的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语言)的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习,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没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时间。教师提要求应该在幼儿做动作之前,比如,有一种队形的变化要求幼儿从中间手拉手围成小圆,再退到大圆,应该事先引导和提示幼儿先放手,然后退到大圆。

第97篇、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
(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3)、结合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三段体结构,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PPT4)
5、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再次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
(1)、选择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打击乐器(A段圆舞板,B段沙球),并引导幼儿正确演奏。
(2)、空手练习(看图谱分段练习)(幻灯片5、幻灯片6中的图谱加音乐)。
(3)、幼儿选择乐器练习并合作演奏,教师指挥(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4)、交换乐器。(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6、分段欣赏与表演(让幼儿扮演小动物,重点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故事情境)
(1)、欣赏第一段(A段)音乐。(PPT8中的音乐)
●小动物们听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快乐地动作(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音乐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加上脚的动作,小动物们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2)、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PPT9中的音乐)
 ●幼儿听着B段音乐表现急忙逃跑的情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B段音乐快跑)。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小动物们可以躲到哪里去?(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在B段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摆一个造型,表明自己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3)、欣赏第三段(A段)音乐。(PPT10中的音乐)
大老虎走了,我们快去找我们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请能够合作表演的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好一个大圆圈进行表现。
7、拉好大圆圈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演。(PPT11中的完整音乐)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小动物的本领:玩的时候很快乐,遇到危险又能躲避,那现在老师就更有信心带你们到别的地方去玩了!随音乐(挪威舞曲)走出活动室。(PPT11中的完整音乐)
四、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躲藏的地方。
2、该音乐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五、PPT课件使用说明:
1、根据教案的流程,我设计了相对应的幻灯片,这在教案的后面都有简要的提示)
2、为了节约教学活动的时间,我将音乐都插到了相应的幻灯片里,有的是完整的音乐,有的是分段音乐,也就是说在每一张幻灯片里,都能找到相应的音乐,这大大方便了活动组织者。为了方便操作者使用及评委审阅,在每张幻灯片的音乐旁边我都加了简单的说明与提示。
3、根据每一步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幻灯片中我设计了情境画面、动态音乐图谱及不动的整体或分段呈现的图谱。
六、活动反思:
自2010年11月份起,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幼儿教师只有用心,才能演绎出一节节优秀的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和孩子们一起在音乐殿堂里共同享受、快乐生活!愿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度过快乐的童年。

第98篇、大班音乐活动唱歌猜谜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独立地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2、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战性,并勇于战胜困难。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张谜语图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愿意通过问答的形式歌唱谜语歌
  难点:模仿歌曲中描写动物外形习性的歌曲进行创编并歌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熟悉歌曲内容,学习用歌曲回答出谜语的答案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歌,请你们仔细听,猜猜看歌里唱的是谁呢?
  1、 教师边出示图边唱: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锉锉锉锉锉,你们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动物?(清唱1―2遍)
  2、 师:你们猜出了吗歌里唱的是谁(人,小兔子,大灰狼)
  3、 师: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小动物还真不少。歌里面有一句我觉得最好听你们听(老师随琴唱),你们能用这一句把你们的答案告诉我吗?
  4、 请两名幼儿试这回答。师提问:你猜的是什么?你可以怎么回答我?(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各种发法,将动物的名称填到歌词中去)
  5、 幼儿集体唱各唱各的谜底
  师:现在请你们一起把你们自己的谜底唱给我听,你猜的是什么,那你就要唱?先听我来问。
  6、 随机点幼儿请幼儿回答  
  师:脑袋圆圆的,脑袋大大的动物还有吗,请你再想一个,如果我提问后点到你,你就要站起来完整唱着来回答我

  二、换谜语:幼儿通过谜语游戏,了解基本特点,及熟练歌曲的问答结构的歌唱
  师:下面我的歌词要变了,你们猜猜这次我唱的是什么小动物?
  1、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尖尖的,胡子长长的
  2、幼儿讨论后得出一致的答案,并完整的唱出答案
  3、师:你们真聪明,我的歌词又换了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上有羽毛,打开像扇子
  4、请一名幼儿回答问题部分
  师:你知道我唱的是什么小动物吗,唱出告诉我好吗?
  5、幼儿一起唱歌回答
  6、连续猜两个谜语:牙齿尖尖的,皮肤皱皱的(请一个幼儿个别回答)
  身上有座山,能够驼东西

  三:不看图片听老师唱歌提问
  师:小朋友怎么这么厉害,对了刚才我用图片在提醒你们,现在我不用图片了,听好了。
  1、请幼儿猜两则谜语:腿儿粗粗的,牙齿尖尖的;身上有口袋,走路跳、跳、跳。

  四:自己尝试按节奏创编
  师:我肚子里准备的小动物都让你们猜出了,你们自己能编个谜语让大家猜猜吗?
  1、请你们先想想,全体幼儿在音乐下自己自由创编一次
  2、提醒策略: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什么样子? 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的叫声呢?
  3、请一名幼儿上来创编
  4、教师加以整理完善,幼儿一起歌唱回答
  5、表扬完全是自己唱出提问部分的幼儿

  五、结束部分:商量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活动反思:
  猜谜语一直我们大班孩子非常喜欢参加的游戏,每次开展猜谜游戏,孩子们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踊跃猜测谜底,可以说孩子们对猜谜语这样的活动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半日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又能唱又能游戏的音乐活动。

第99篇、大班音乐活动拨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诙谐、跳跃的特点。
  2、通过自由操作、听故事、自扮小动物、做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特点与情绪。
  3、能愉快的、主动的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和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简单的场景布置,小动物的装饰物,弹簧小动物盒若干。

  活动过程:
  1、在活泼有趣、诙谐幽默的音乐中进入场地。
  2、幼儿自由的操作弹簧玩具,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3、教师使用弹簧玩具表演音乐的内容,让幼儿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
  4、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请幼儿集体表现乐曲,重点理解音乐的跳跃与乐句中的重音停顿。
  5、请幼儿利用材料自由化装成各种小动物。
  6、进行游戏活动:《狐狸与小动物》。
  7、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拨弦》这首乐曲别具特色,其中蕴涵的紧张、舒缓的节奏适宜孩子生命的律动。《拨弦》是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是ABA结构,本次活动节选自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被称之为《拨弦》。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各种音乐性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为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

第100篇、大班音乐下册打击乐——我爱北京天安门教案反思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高低起伏的旋律,掌握乐曲的节奏。
2.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学习看图谱演奏。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 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节奏谱、提示图片若干、CD、多媒体、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学解放军进教室。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与幼儿共同复习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调动幼儿已有学习经验。
2.欣赏音乐,播放CD。  
 听后提问:
A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B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演唱学习拍节奏。
4.出示图谱,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分声部练习拍节奏。2/4 X X|X X|X X|X  - ||
2/4 X  -|X - |X - |X  -|XXX|X  - ||
5.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选择乐器演奏乐曲。
(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教师指着示意图谱并放慢速度,让幼儿尝试演奏。
(3)教师指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乐曲。
6.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7.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在家长面前显得更为兴奋,并为自己的表现而自豪,使我们的本次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交流。
节奏乐活动虽说平时进行得不太多,但为什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将看谱子打节奏的技能掌握的如此轻松呢,我认为,这与节奏谱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我在展示完自己打节奏的方式后,问幼儿老师为什么这样打,幼儿很快就能认识到“因为老师在谱子上画了太阳和月亮,还有汽车,太阳就要拍手,月亮就要休息,而汽车就要拉长”。这种直观的教学符号我们平时应多受启发,可用于多种活动之中。
最后的互动环节孩子们和家长都很兴奋,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打节奏时反应比家长还快,虽然是一次打击乐的新授活动,孩子和家长是一起开始进行的这次活动,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已经掌握得游刃自如,可家长们却手忙脚乱的,看来“学”和“不学”就是不一样。活动结束后,我还开玩笑地告诉家长,回去一定要请孩子们当你们的“小老师”,由此看来,我们都要在学习中共同成长才行!

相关文章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户外活动教案3篇》:第1篇、小班户外游戏活动教案:攻城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动作的敏捷性,提高奔跑能力。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

《大班教案美术反思20篇简短》:大班教案美术反思20篇简短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