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音乐游戏20篇创意教案

日期:2021-02-2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音乐游戏20篇创意教案,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音乐游戏20篇创意教案

第1篇、中班音乐新年好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快到2012年了,又是新的一年,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一年的开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让孩子感受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设计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3、能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出集体荣誉感,和热爱民族文化。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极参加音乐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难点:理解歌曲含义,体验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气球、彩旗、彩链、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布置“过年”主题墙,营造一个新年的氛围
  2、迎新年:全班同学一起快乐的歌唱《新年好》,感受歌曲的快乐气氛
  谈话,怎样过新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把想象的新年大胆的用简的语言说给大家听
  3、音乐律动:孩子们一起边唱歌边跳舞,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4、手工活动:粘贴彩旗、彩链、窗花等,感受新年热闹气氛
  5、游戏:通过 丢手绢、贴膏药游戏,让孩子感受体验新年的快乐与向往
  6、庆新年:老师先带头表演,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并主动表演
  7、长大一岁:制作新年贺卡送给爸爸妈妈,并对他们说声"我爱你们",让孩子学会说爱

  教学反思
  通过《新年好》这一主题活动,让孩子感受新年气氛,并了解认识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与文化。
  整个活动成功之处在于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兴趣需要,想法真正体现出来。活动从“认识新年——迎新年——庆新年——长大一岁”四个方面。通过组织、谈话、歌曲表演来加深对新年的认识与兴趣、热爱,在此同时也增进小朋友间、老师间的感情。体验了集体生活快乐,也感受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增长了知识。

第2篇、中班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胆表现舞蹈《 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据歌词创编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动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与同伴共享空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3、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4、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5、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蘑菇生长的知识。

  活动反思:
  《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陌生,这首歌不仅节奏明快,还有与朋友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孩子们都很喜欢它。

第3篇、中班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学跳圆圈舞。
  2.在和哥哥姐姐及同伴的共同舞蹈中体验集体舞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熊和洋娃娃的装扮物品
  2.班幼儿排演圆圈舞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发兴趣
  主要提问:还记得这时什么歌吗?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跟着节奏演唱歌曲。

  二、欣赏舞蹈、学习动作
  1. 欣赏哥哥姐姐的圆圈舞
  主要提问:你能看出谁是小熊谁是洋娃娃吗?
  洋娃娃和小熊是怎么跳舞的?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从动作上分辨出洋娃娃和小熊;幼儿对洋娃娃和小熊的动作以及何时转身拍手能否关注。
  2.两人一组学习动作
  交代任务:两人一组,商量一下谁做小熊谁做洋娃娃,然后用你的动作来告诉大家。
  两个朋友交换一下角色,我们再来跳跳舞。
  重点关注:幼儿间是否能够协商共同舞蹈。
  幼儿是否有分角色舞蹈的意识。

  三、感受队形、装扮表演
  主要提问:看看洋娃娃和小熊谁站在圈上,谁站在圈外?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关注到在准备过程中洋娃娃和小熊的站位,是否能有次序的去装扮自己的角色。
  幼儿是否对装扮跳圆圈舞感兴趣。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第4篇、中班音乐粉刷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第5篇、中班音乐打喷嚏的小老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老鼠看病的情节,熟悉乐曲旋律,继续感受ABA的音乐结构。
  2.根据音乐变化大胆想象,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感冒的前后过程。
  3.能充分享受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打喷嚏的小老鼠》的音乐 小老鼠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讲述《小老鼠打喷嚏》的故事后。
  提问:小老鼠恢恢怎么了?感冒后是什么样子?
  小老鼠感冒后是怎么做的?
  小老鼠感冒好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二、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音乐。
  讨论:这首音乐哪一部分表现了小老鼠一边走一边打喷嚏?哪一部分表现了小老鼠晒太阳呢?
  小结:A段表现小老鼠边走边打喷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晒太阳,c段音乐表现小老鼠高兴地回家。
  2.分段欣赏,尝试创编动作。
  (1)欣赏A段音乐,师生共同创编小老鼠边走边打喷嚏的动作。
  集体交流:小老鼠打喷嚏会是什么样子?
  提醒幼儿打喷嚏时要用手捂住鼻子,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2)感受B段音乐,师生共同创编阳光升起和晒太阳的动作。
  自由讨论: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太阳光呢?太阳光会照在小老鼠身体的什么部位呢?
  (3)随c段音乐创编小老鼠开心的动作。
  讨论:小老鼠病好了,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想用什么动作表现开心呢?

  三、理解情感,完整表演。
  1.情感分析:小老鼠感冒了,身体感觉怎么样?我们做动作时应怎样表现?当小老鼠感冒好了是什么感觉?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2.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2遍。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思考: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怎样做才能不感冒呢?
  小结:多晒太阳,多做运动,天天锻炼身体好。
  附故事:
  小老鼠恢恢感冒了,总是鼻子发痒打喷嚏。它决定去动物医院看病,它一边走一边打喷嚏。到了医院,河马医生说:没关系,吃点药,多晒晒太阳,很快就会好的。小老鼠病好了,走着走着就高兴得笑了。

  活动反思:
  1.借助形象、生动的故事与手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ABA结构模式
  《打喷嚏的小老鼠》它是一个融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于一体的活动。该乐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音乐较欢快,B段音乐较舒缓,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游戏。对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运用小老鼠打喷嚏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贯穿整个活动,能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音乐。
  2.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其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创编动作。
  在活动中通过听一听、做一做、学一学,提醒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小老鼠打喷嚏、太阳升起、小老鼠晒太阳的动作等,让生活中的动作与音乐更好地融合,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表现力、创造力。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与音乐游戏的乐趣。
  通过小朋友之间分角色互相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体验到自己创编的成功感与音乐游戏的快乐。

第6篇、中班音乐躲猫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躲猫猫,即为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躲猫猫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
  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
  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

  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
  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
  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
  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
  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
  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1.出示完整的图谱,提问:谁会看这图谱的?图谱上小手晒了几次?小肚子呢?小屁股呢?小脚呢?(都是两次)
  2.那这块图谱呢?什么都没有表示什么?(没有动作)没有动作的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这地地方我们要认真听)
  3.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试一试吧。(根据幼儿的练习,可重复1到2次)

  四、引出游戏内容
  1.晒完了身体,怎么还有音乐呢?这段音乐要干什么呢?仔细听。
  2.听谁走过来了?(大猫)我们该怎么办?(躲起来)为什么要躲起来呀?(因为大猫会把我们都吃掉)那我们躲的时候能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要被大猫听见)
  3.快快快,我们躲到大树后面。(快速跑到椅子后面)
  4.大猫走了,我们继续晒太阳吧。(回到凳子上)
  5.刚刚宝宝们躲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撞到一起)那应该怎么躲树后才能不撞到一起?
  6.看到椅子上的标记了吗?这个标记提醒我们什么?
  7.我们再来试一试,躲一躲,听好音乐,当我唱到“躲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躲哟。

  五、游戏“躲猫猫”
  1.那我们完整地来玩这个游戏吧。(将部分要求再提醒一下,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快乐游戏。(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如果幼儿游戏地好,教师可以扮演大猫,玩一玩:“这次我来扮演大猫,没有示范拉,你们是不是也能遵守游戏规则呢”。如果幼儿游戏地不好,可请一位老师来扮演大猫。最后也可以请一个幼儿做大猫,增加趣味性。)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从刚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截稿一共有四篇修改稿,也足以体现我对这个活动的用心及努力。我想借这个活动来激发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音乐活动的创新上。
  这个活动我试上了一次之后,师傅表示活动的环节很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引导。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长时间开展音乐活动下来一直争持不下的难题。怎么样的语言既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去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目标,也能让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呢”?我也一直很佩服师傅,我一直都认为师傅所运用的语言就是非常地恰到好处,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在活动中运用的非常的顺耳和连贯,这点也是我一直努力向师傅迈进的方向。
  这一次正式开展这个活动后,我已经反思过了,整个活动都出在我的问题上,我没有把情绪调动起来,还没有试上的时候好呢。其中部分原因也有身体上的因素,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心态和对活动细节的把握上吧。我在细节上的确还是没能做到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话么啰里吧嗦的。

第7篇、中班音乐摘苹果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秋天到了,叶子由绿而黄,由黄而枯,由枯而落。 秋天也是苹果成熟的季节。果实褪去了青涩,不在乍狂和张扬,在枝头显出了沉甸甸的丰满和成熟。中班音乐活动《摘苹果》符合中班年龄特点。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摘苹果》,初步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2、在唱唱跳跳中表现秋收的愉快心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摘果子》的音乐。
  2、前期经验准备:熟悉歌曲《摘苹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音乐排座、练声。
  2、听音乐《摘苹果》,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拍一拍。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欢快)
  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一件高兴的事情,秋天到了,小朋友在果园里欢快地摘果子呢!谁知道果子是怎么摘的呢?

  二、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1、幼儿交流。(幼儿边说边做摘果子的动作,师幼一起学一学动作)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
  A、提示:手指张开并稍稍弯曲作握苹果状,手臂向上手腕转动一次“大果子,摘下来。”
  B、引导幼儿不同方位摘一摘。
  C、这里的果子摘完了,前面还有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3、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可以跑过去摘,怎么跑呢?”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是怎样去的?让幼儿说出脚的动作。
  (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小结: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小跑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
  4、分步练习踵趾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脚跟、脚尖、跑跑跑。
  5、幼儿听音乐手脚配合练习摘苹果动作。
  6、完整学跳:《摘苹果》
  1、教师边唱边示范跳一遍。
  2、幼儿边唱边学。
  3、师生共同跳《摘苹果》。
  A、创设情境:现在背起我们的小竹篓,去摘果子吧!
  B、教师:让我们听着欢快的音乐去摘苹果好吗?
  放松活动:竹篓里的果子摘得满满的,心里觉得怎么样?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吧果子送到仓库里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题材选择恰当。该乐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动作感较强,符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活动的整体感觉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整个活动我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发展了音乐的智慧和素养。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进行活动,活动开展的较顺利,大部分幼儿还是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的。
  不足之处:
  音乐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让音乐游戏开展的更加有效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一个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乐素材可以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提升一个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第8篇、中班音乐水果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儿歌,感受儿歌的音律美。
  2. 培养幼儿仔细倾听,敢于表达的好习惯。
  3. 通过活动会简单的编儿歌,体验创编儿歌的乐趣。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音律美,通过活动灰简单的创编儿歌,体会创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红,黄,紫,绿等颜色的圆形图片。
  2. 苹果,杏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2. 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杏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
  教师:“小朋友,请看看图片上有什么水果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请幼儿用“这是。。。。。”的句式结构说一说说过的名称及颜色。

  (二)展开部分
  1.编儿歌《水果哥》
  (1)给苹果编
  教师:“我们把看见的水果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好吗?现在来时遍地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的太能干了,都编出了一句非常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领大家读一遍:“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2)给杏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杏子杏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教师:“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第一句?教师请一名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4)给西瓜编
  教师:“小朋友们变得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在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2.教师给幼儿示范一遍。
  教师:“现在呢老师把小朋友们编的儿歌朗诵一遍小朋友们认真听。”
  3. 请幼儿试着把编好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教师:“ 在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已经学会了,这首儿歌的名字叫《水果哥》,让我们一起背一下吧!

  (三)结束部分
  1.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拿着颜色图片练习儿歌,手上拿着图片的幼儿问:“苹果苹果红红的?”手上拿着颜色图片的幼儿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手上拿着其它水果图片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总结:小朋友们都已经要和这些水果宝宝成了好朋友,可你们必须知道这些水果宝宝不仅样子可爱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吃些水果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9篇、中班音乐《蒲公英》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新,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但对生活在高楼大厦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很陌生。于是开展了此次音乐活动《蒲公英》。从蒲公英生长的特性来表现律动,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天真美丽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2、熟悉旋律,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3、通过认识蒲公英,唱蒲公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感受美,创造美。
  4、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孩子的心灵。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活动难点:
  体会歌曲天真的性质,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
  2、蒲公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春雨沙沙》
  要求:用不同的力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的美景。
  过渡语:春姑娘带来了春雨,让种子们发芽了,喝足了雨水的种子慢慢地长大,变成了一朵可爱漂亮的花,是什么花?(教师出示蒲公英)
  关键提问:
  蒲公英花是什么样子的?吹一吹后有什么变化?
  小结:蒲公英花被风一吹就像打着小伞一样飞起来。
  过度语:蒲公英被风吹起了以后可美了,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欣赏歌曲
  1、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关键提问:
  听完以后,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欢快的还是优美的?你的感觉是怎么样?
  小结: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听了以后觉得很舒服很开心。
  过度语:这么好听的歌曲,到底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2、理解歌词
  关键提问:
  春风吹来,蒲公英往哪里飞?(往前飞飞)
  蒲公英飞的时候像什么?(小伞)打着小伞去干什么?(去旅行)
  谁在后边追?(小朋友)
  教师根据歌词总结演唱,并出示图谱,幼儿尝试跟唱。
  过度语:听完歌曲你们觉得美不美啊,那么美的歌曲,我们唱得也要美一点。
  关键提问:
  被春风吹了的小伞,飞起来是慢慢的,还是快快的?(慢慢的)
  小结:被风吹后,蒲公英的小伞是慢慢飞向远方,所以在唱飞-飞-的时候要慢一点柔一点。我们一起试试看。
  关键提问:
  小朋友在后面追,越追越近还是越追越远?
  小结:小朋友越追越远了,所以在唱“追呀追呀追追追”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就好像小朋友越来越远快看不见了一样。我们一起试试看。
  3、完整演唱
  幼儿跟唱歌曲,要求声音优美,能做适当的轻响处理。
  分组演唱,妹妹一组,弟弟一组。

  三、表演
  请几个幼儿围城一个圈,跟着老师做动作,其他幼儿在座位上演唱。

  活动延伸:
  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野外欣赏蒲公英。亲身感受与他们零距离接触。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第10篇、中班音乐《春雨沙沙沙》教案反思

   教学意图: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的确,春雨滋润着小草,滋润着花朵,滋润着树木,滋润着万物……春天的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春天的雨一般都是毛毛细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春天的雨,总是让人感到很清爽的,它和春风都是春天的使者,向人们报春,它们一来,万物就都被叫醒了,大地顿时变得生机勃勃。

  教学目标:
  1、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根据歌词内容自编动作。
  2、幼儿尝试用不同轻响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幼儿练声:《在农场》(C、D、F大调)引导语:“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出农场里各种动物的叫声哦。”
  重点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不大声叫,会根据教师琴声的变化控制声音的响轻;教师弹不同的调,要提醒幼儿随琴声唱准旋律。

  二、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旋律或歌词内容自编舞蹈动作。
  1、复习歌曲,尝试用不同轻响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幼儿欣赏歌曲,回忆歌词。
  提问:歌曲唱了些什么?
  重点提问:沙沙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为什么不用哗啦啦作为下雨的声音呢?(哗啦啦是下大雨,沙沙沙是下小雨)小结:春天的雨都是毛毛细雨,滋润着大地的植物。
  (2)重点句练习:春雨|春雨|沙沙沙||强弱强弱强弱提问: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这一句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轻轻的声音)重点指导:教师用手势和头部动作帮助幼儿表现出强弱来。
  (3)幼儿表演。
  重点提问:怎样才能唱好这首歌曲?(旋律优美的、唱的时候声音要温柔)
  2、鼓励幼儿自编动作,模仿种子发芽的动作。
  启发提问:你想用什么舞蹈动作表现种子发芽呢?(启发幼儿可以表演喝春雨、冒芽、长大等)
  (1)请幼儿表演,交流分享。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交流自编动作的意思。表扬动作大而优美的幼儿。
  (2)幼儿集体表演。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边歌边舞,大胆表达春雨落下来时的情景和愉快心情。

  三、复习律动《开火车》
  要求:根据音乐的节奏幼儿边唱边请同伴组成一列火车。
  附歌曲:春雨沙沙沙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教学反思:
  《春雨沙沙沙》是一首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儿童的歌唱与说话一样自然,具有游戏性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最好素材。音乐教育对儿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能增进幼儿认知、身体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激励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悟性和想像力比关注儿童音乐天赋的成长更为重要。

第11篇、中班音乐咏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三、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四、在歌曲录音的反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一)猜谜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活动开始,我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孩子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孩子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唐朝的时候有个诗人叫王骆宾,他小时候很喜欢大白鹅,觉得大白鹅在水里的样子很美丽,于是写了一首诗,叫《咏鹅》。
  (二)由画入境,感知古诗大意及韵律1、诗歌欣赏,利用视频放大画面,调动幼儿视觉感知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会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这首《咏鹅》生动的描绘了鹅在水中的美丽姿态,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从而理解曲调,较连贯的进行演唱。
  一、古诗朗诵,加深对诗的理解这首古诗短小精湛,为孩子所熟悉与喜欢,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带领幼儿有感情的进行朗诵,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调来朗诵这首诗,加深幼儿对诗的理解与喜欢。

  二、欣赏歌曲,用动作把握歌曲曲调。歌曲《咏鹅》曲调委婉、曲折,具有古典感。跳音和连音的有机的结合让歌曲更具韵律感。这种曲调的歌曲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欣赏完一遍歌曲后,许多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这首歌曲十分好听、很优美、很特别。但我考虑到让孩子进行演唱还是有一定困难,于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请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然后根据他们创编的动作进行韵律的编排,让动作与歌词旋律相匹配。如第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请小朋友用手的动作创编鹅儿细长优美的脖子。前两个“鹅、鹅”时用手掌表示鹅儿的头向前伸两次,表示跳音。第三个“鹅”根据曲调,节奏放慢,用手臂和手掌摆动的动作表示鹅儿甩甩头开心的样子,从而感受第一句“鹅、鹅、鹅”中跳音和延长音的不同特点。后两句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在动作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理解了歌曲的曲调,并能用自己的动作加以表现。

  三、动作辅助,歌曲演唱轻松自然。由于第二环节采用了动作的创编与表现,孩子们对歌曲的有了很好的理解,所以在歌曲演唱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来表现鹅儿的美丽,这时孩子们自由动作的表演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了歌曲曲调,幼儿演唱的很投入,很轻松自然。
  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和情感互相影响作用的过程,在幼儿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将幼儿的情感、思考和身体感受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感悟力和表现力。我想灵活的化解难点、充分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享受与快乐是一个成功的艺术活动需要遵循的地方。

第12篇、中班音乐我爱洗澡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幼儿教育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领域,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特长。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天分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表现音乐的意境,享受韵律活动的乐趣。
  2、大胆想象,用身体动作艺术地表现生活活动。
  3、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为幼儿洗澡,丰富幼儿快乐的生活体验
  2、小猪头饰一个,喷水器一个
  3、歌曲《我爱洗澡》

  活动过程:
  (一)、情趣导入,游戏《小爬手》
  1、师扮演“小猪”,垂头丧气地边走边说。
  2、玩《小手爬》游戏
  3、创设情景,欣赏表演
  A、导语:玩累了,休息一会儿,听听音乐,我请你们吃水果。你们等等,我去拿。(不小心摔倒了)
  B:启发:身上这么脏,怎么办呀?
  C、“小猪”跳洗澡舞。

  (二)、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现洗澡的情景
  1、“小猪”:哇!洗澡真舒服呀。你们喜欢洗澡吗?你们是怎么洗的?
  2、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洗澡的,鼓励用动作表现。
  3、小结洗澡的过程
  4、跳洗澡舞。(播放背景音乐)
  5、鼓励一幼儿来领舞。
  6、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在集体舞中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三)、交流感受
  1、“小猪”:哇,洗完澡身上有什么感觉呢?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呢?
  2、幼儿讨论交流洗澡的感受,加深愉悦体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表演洗澡舞给家里人看,并要求幼儿逐渐学会自己洗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活动反思:
  对幼儿来说,4岁是个分水岭,绝大多数的艺术特长都是从年满4岁了才开始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第13篇、中班音乐声音的舞会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品发出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音乐:《小鸟飞》;声音准备:鸟叫声;刮风打雷下雨声;锯木声;电流声、一些优美的音乐等。
  2.小鸟头饰若干;篮子、笑脸和哭脸若干。
  3.提供多种物品,如:打击乐器、书、纸、各种不锈钢餐具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小鸟飞》进场,感知大自然的声音。
  "今天天气真好,鸟妈妈想带鸟宝宝去森林玩好不好!"引出大自然的声音(鸟叫声,打雷声等)。

  二、感知身体发出的声音。
  "森林里举办音乐会,要邀请鸟宝宝参加。但要考验鸟宝宝谁最能干,看看那个鸟宝宝能让身体发出好听的声音。"让幼儿大胆尝试并说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
  1.感应节奏× × ×× ×。
  2.请幼儿结合身体拍打出节奏。

  三、感知物体的声音。
  1.小鸟妈妈出示一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幼儿说说它能不能发出声音。
  2.请幼儿自由挑选物品,鼓励幼儿探索并大胆尝试如何让手上的物品发出声音。
  3.请幼儿结合物体拍打出节奏|×××××。
  4.小结:声音是通过振动而产生的。而自然界、物体和人本身都会发出声音。

  四、音乐游戏:《看谁的耳朵最厉害》区分乐音与噪音。
  请幼儿静听一组声音,如果觉得好听的请举一个笑脸,如果不好听请举一个哭脸。并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举笑脸哭脸。
  教师小结:
  1、动听悦耳,让人感到舒服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让人感到难受的声音叫噪音;让幼儿知道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在生活中应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
  2、让幼儿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噪音,引出"三轻"教育。(说话轻、走路轻、搬动物品轻)

  五、退场。
  邀请小鸟们拿起物品跟着鸟妈妈一起去参加声音的舞会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中很常见的声音 ,其教育资源来源丰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们都能使其发出声音,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教师通过情景的教学引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注重孩子自发的探索和孩子的亲身体验。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 结束部分教师还进行了随机教教育,让幼儿知道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在生活中应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

第14篇、中班音乐《我有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仿编歌词及两两结伴游戏的过程中学唱歌曲,在教师动作暗示下唱准休止符。
  2.歉意日常生活经验,尝试方便歌词并演唱歌曲。
  3.在两两结伴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寻找同伴,不拒绝发出邀请的同伴,初步感受相互交往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认识自己的收,知道手的作用。
  2.手偶1个。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手偶的是身份与幼儿互动。
  1.教师带上手偶:小朋友们好!开学了,你们都成为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小木偶也特地赶来为你们祝贺啦!瞧!他在高兴地干什么呀?

  二、教师范唱歌曲。
  1.教师以手偶的口吻:让我来给你们表演个节目吧!我来唱首歌,名字叫《我有小手》。请你们听听我的小手在做什么、
  2.教师:我的歌儿唱完了,谢谢大家!

  三、师幼套理论歌词,合作表演;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1.教师:小朋友,刚才某某小朋友唱的歌里,小手在做什么?你们来做给我看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反复示范,带幼儿分句练习。
  3.教师:现在我来唱歌词,你们来做动作,不记得动作的小朋友可以看我的手势。
  4.教师: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

  四、幼儿尝试替换歌词歌曲。
  1.教师我们的小手除了拍还可以干什么?

  五、幼儿两两结伴,变唱歌变做相关交流游戏。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起立,听前奏,找个好朋友手拉手,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
  2.教师:刚才我们是自己玩小手拍拍的游戏,现在我们可以和朋友来拍一拍。
  3.教师:下面我们要来换另外的动作和好朋友一起玩了,注意听!
  4.教师在前奏即将结束是,说出手的动作,幼儿边唱变做两两交流。前奏再次开始,幼儿换一个朋友游戏。如此反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美术角,让幼儿创造性地回执"手掌变化造型"。

  活动反思:
  《我有小手》是一首简单易学且朗朗上口的歌曲,歌曲重点为: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学唱带有休止符的歌曲。歌曲难点为:创编歌曲,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今天歌唱活动一开始,我以猜谜语游戏的情景导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这种方式的激发下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参与活动的兴趣,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了学唱歌曲、仿编歌曲。
  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歌曲的休止符,通过结合动作演示,孩子们较快地掌握了这首有休止符的歌曲。在创编环节,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小手还能干什么?比如:我有小手我点点点,我有小手我敲敲敲,我有小手我搓搓搓等。接着再引导孩子想想身体其他部位还能干什么?如:我有小脚我跺跺跺、我有眼睛我眨眨眨、我有屁股我扭扭扭等等。孩子们不仅轻松的学会了歌曲,而且兴致非常浓厚。最后环节,孩子们两两结伴边唱边玩游戏,参与也非常积极。
  活动后,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和餐前活动的时间,引导幼儿边唱歌边两两结伴进行游戏,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不但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友好交往,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了歌曲。

第15篇、中班音乐《伊比呀呀》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伊、比、呀这几个象声词,对于孩子来说倍感亲切,为此我选择了《伊比呀呀》这个音乐,在这个活动中设计出不同的表演方式来演译、表现连音,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题活动结合奥尔夫节奏我设计了这节节奏训练课以把小猪叫醒为导火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从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在自己腿上扭,在别人肩上扭,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创造、交流等活动以宽松的思维方式和层层递进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体验音乐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不同节奏(断奏与连奏),即兴创编歌词,合奏。
  2.在群体活动中愿意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增强创造力、反应力,注意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让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做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小猪睡觉》,各种打击乐器,小猪扮演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再过几天,小猪噜噜的生日就快到了,他准备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它的生日PARTY,你们想去吗?(想)
  现在和王老师一起去他们家,看看噜噜在干什么?
  (播放幻灯片小猪睡觉的情景)

  二、幼儿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动作创编。
  1.师示范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糟糕了,小猪在睡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叫醒呢?
  (捏一捏,拉一拉,推一推,压一压)
  结合《伊比呀呀》音乐,师示范做相应的动作。
  2.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中的断奏法并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棒,我们看一看小猪醒了没?
  (播放幻灯片小猪睡觉的情景)
  3.师示范做指挥家,激发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
  师:现在王老师做指挥家,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把小猪叫醒好吗?
  (1)师与幼儿共同为节奏配肢体节奏
  要求:分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
  (2)请个别幼儿做指挥家,用不同的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3)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锻炼并发展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
  师:你们表演的太棒了,小猪这会儿应该醒了吧?
  (播放小猪睡觉情景)
  4.分组进行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快心情。
  (1)幼儿分四组,自由商讨选一种方法进行表演。
  (发声,敲椅子,跺脚,拍手等动作)
  师:小猪醒了吗?(还是没有醒)
  (2)运用乐器,根据音乐伴奏集体共同合作表演。
  师:我们看一看,小猪有没有被美妙的音乐声打动醒啊?
  (小猪醒了)

  三、活动延伸。
  师:我们一起把小猪叫出来吧!(小猪,快出来)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在这千千万万种节奏中,有的是有规律的,有的却没有。即使是同一事物,其节奏也既有普遍规律,又有特殊意义。因此,我在编配节奏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节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通过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更能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节奏不是单一的,以后还要加强练习,例如:让幼儿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节奏、自然界中都有哪些节奏等,为幼儿日后良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让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做肢体动作。

第16篇、中班音乐赶花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赶花会》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
  2、创编各种姿势和百花开放的不同造型,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在与同伴共同表演时,会寻找空地方,学会协调表演、合作表演。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赶花会》并分段进行录音。
  2、图片春姑娘、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课活动在很远的山谷里幼儿一个神奇的花园,里面的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花。它们都沉睡着等着春姑娘用魔法棒来唤醒它们。
  1.听!(播放音乐第一段)春姑娘醒来开始梳妆打扮,先洗洗脸……春姑娘快乐的向山谷走去。
  音乐结束后提问:
  ⑴春姑娘醒来后会做些什么?(边讨论边带领幼儿做一遍)⑵你听到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春姑娘开始出门了?(66 36  66 36)让我们和春姑娘一起去神秘花园(师幼一起听第一段音乐做)
  2.看,神秘花园到了,春姑娘拿出魔法棒说声“开”,花朵们竞相开放了。小朋友,你看到花朵是怎样开的?(以个别、小组、集体的形式进行学习“开花”)(播放第二段音乐)老师做春姑娘,幼儿做花随音乐听春姑娘的指令开花。(教师用魔法棒及语言给予提示)
  3.天快要黑了,春姑娘要回去了。(随第三段音乐走)4、完整听一遍音乐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师带领幼儿在椅子上听音乐做动作)
  二、了解ABA句式师:老师这里有三幅图,这三幅图就表示了刚才春姑娘开花的故事,请你看看哪一幅图应该放在第一个呢?(出示图谱)如果第一段音乐可以用A来表示,第三段音乐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第二段呢?(B来表示)所以这首曲子是ABA句式。

  三、完整玩游戏
  1.师做春姑娘,幼儿做花玩游戏。
  2.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做春姑娘,其他幼儿做花玩游戏。要求是两个幼儿合作做一朵花。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开展想象创作,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诠释对音乐的理解。但是在整节课中我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幼儿动作的创编上,而对于听音乐做动作方面有所忽略,如果能够更好的平衡两者间的关系,那么《赶花会》这个音乐欣赏课会更加的精彩。

第17篇、中班音乐《卷炮仗》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www.qinzibuy.com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第18篇、中班音乐抬花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的内容与旋律所带来的愉快情绪,并将这一情绪贯穿与整个活动当中。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做抬花轿的动作,感受艺术形象的夸张特征。
  3、表演时尽量与同伴保持一致的步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熟练掌握歌词
  2、 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图片、歌曲录音、录音机
  3、 幼儿表演用扇子、纸棍

  活动过程:
  1、 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带来的愉快情绪。
  ①边看图片边复习歌词:还记得这个有趣的儿歌《抬花轿》吗?我们看着图片说给客人老师听听吧!
  ②听着歌曲旋律念歌词:我们配上音乐说起来肯定更加好听,试试看!
  ③在老师的带领下常识唱歌曲:我们能把它唱出来吗?肯定行!(第一遍)我们把儿歌变成好听的歌曲了,真棒!再来试试!(第二遍)
  2、尝试表演抬花轿的动作
  ①我们也来玩抬花轿的游戏吧!那花轿怎么抬?引导孩子表现花轿上上下下摇晃的情景:双手叉腰、膝盖随音乐节奏曲伸。
  ②我们变成一个长花轿来玩,后面的孩子搭前面一个孩子的肩膀。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念儿歌边表现膝盖曲伸的动作。能不能走起来?我们来试试!边念歌词边尝试按节奏向前屈膝走。
  ③表演歌曲内容:
  a、示范表演:歌曲里面是谁在抬轿子?(两只小狗)请上两个孩子。是谁坐在轿子里?(一只老虎)请上一个孩子扮演老虎。我们这里有指棍,可以做轿子。来看看他们的表演!在歌曲伴奏下表演一遍。
  B、请幼儿重点模仿小狗动作的变换以及老虎摇扇、下滚等动作。
  3、游戏:《抬花轿》
  ①请幼儿结伴游戏,先请扮演老虎的孩子,站到“轿子”中间。再请抬轿子的“小狗”:找个好朋友和你一起抬轿子吧,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一遍。根据幼儿表现做小结并再次表演。②两只小狗抬着太累,我们试试四只小狗抬轿子吧!先请一组幼儿尝试表现,重点指导四只小狗怎么拿棍子以及合拍地走。请幼儿五个为一组进行游戏两次。
  4、 结束:小花轿可以上下摇晃,还可以左右摇晃,像摇篮一样,坐在里面更加舒服呢!下次我们来试试好吗?请幼儿带上教具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抬花轿》音乐来自火风创作演唱的歌曲《大花轿》,歌词改变以后变成了一首幽默诙谐的幼儿歌曲,战士了可爱机灵的小狗形象和霸道但是最后被小狗摔倒的老虎形象。抬花轿也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将艺术想象的夸张特征性渗透到音乐游戏中,幼儿接受掌握地较好。
  活动一开始复习表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抬花轿动作这一环节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幼儿搭成长花轿也是感受艺术形象夸张性的有效方法,也为抬花轿的游戏奠定了动作基础,游戏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幼儿在热闹、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并表现美,很好的达到了目标。
  不足的是,在结束时幼儿可直接离开活动室、教师不必再讲评。在第二次游戏中,歌词应该改成“四只小狗抬花轿”。

第19篇、中班音乐六一的歌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唱准歌曲中跳跃的乐句;帮助幼儿掌握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学习切分音节奏及衬词“哎呀哎呀、哎呦呦呦”的演唱方法。
  3、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节日和做主人翁的自豪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有关于六一的幼儿读物。
  2、幼儿知道六月一日是“儿童节”并且已有过六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表情歌》、《春雨沙沙》、《母鸭带小鸭》、《笑一个吧!》《一个一个说》。
  2、律动练习:《生活模仿动作》、《买菜》、《学做解放军》、《扮家家》《好朋友》。

  二、导入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六一儿童节。
  教师:对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的节日,你们开心吗?你们都喜欢怎样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呢?(请幼儿说说怎样过节日,或是以前怎么过的)
  教师:小朋友们的六一都过得非常开心、快乐!今天老师也要帮你们庆祝这个节日,怎么庆祝呢?老师要教你们唱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六一的歌”小朋友们先听老师唱一遍,听听歌曲里面“六一”是怎样的,老师等会看看谁耳朵最能干,听的最多。(教师范唱)
  教师:歌曲唱完了,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歌曲里的六一是怎样的内呢,谁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三、学唱新歌。
  教师:(出示读物,重点讲述“六一”的“歌是甜甜的,花是香香的,小朋友是美美的”三个乐句的词意,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为什么说“六一”的“歌是甜甜的,花是香香的,小朋友是美美的”呢,谁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拍打节奏说歌词。教师:这会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拍打节奏说歌词。
  教师:小朋友们拍打的真有节奏感,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甜美的歌声把“六一的歌”唱出来好吗?(教师领唱)
  教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过六一大家都很开心,那我们就要用快乐的心情去演唱这首歌曲,(引导幼儿注意“甜甜的、香香的、美美的”演唱方法。)
  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听得我的心情都变得非常开心,如果小朋友把这里唱得在准确一点就更好听了,(引导幼儿对切分音节奏的唱法要求唱准、唱好、以及衬词“哎呀呀呀、哎呦呦呦”演唱时要注意活泼、跳跃。)请小朋友带上表情完整的唱一遍。

  四、最后总结。
  1、复习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
  2、表扬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能带上感情和表情唱歌的小朋友。

第20篇、中班音乐吃西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3、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活动难点: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活动准备:
  1、音乐《大鼓和小鼓》
  2、自制音乐图谱《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你最想吃什么东西呢?(西瓜、冰淇淋、果冻……)
  2、老师天气热时,最喜欢吃西瓜啦。吃了西瓜很凉爽的!
  3、那你们知道怎么样挑选西瓜才好吃呢?请幼儿回答。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5、师:小朋友,选好西瓜了,怎么才能吃到西瓜呢?(切)西瓜切好了,就可以吃西瓜了(张开嘴巴吃西瓜,发出西瓜的声音)。
  6、小结:小朋友,我们吃西瓜妖经过挑西瓜、切西瓜、最后才到吃西瓜。
  过度语: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来听一听音乐,听听音乐里游什么特别的声音,听听音乐是怎么表现吃西瓜的。

  二、活动指导
  (一)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
  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教师跟着音乐把那些特别的声音念出来)
  2、说一说音乐
  (1)师:小朋友听了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请幼儿回答。
  (2)这些特别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这些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吃西瓜)
  (3)师小结:是的。“嘟嘟”“切切切”“吃的声音”“啧啧啧”告诉我们是怎么样吃西瓜的。

  (二)出示图谱,学习吃西瓜
  小朋友,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学习吃西瓜。
  1、看图谱,和幼儿一起来解读图谱。
  2、讲解“0”在音乐中表示休止。
  3、每讲解一句图谱,就播放音乐一起来念图谱的内容。
  4、请小朋友跟着音乐用嘴巴完整地表演一次吃西瓜的经过。(可幼儿表演的情况再来一次)

  (三)创编动作
  刚才小朋友用嘴巴来表演吃西瓜的经过,嗯,除了用嘴巴来表演外,开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呢?
  1、 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作,并示范自己的动作。
  如:挑西瓜用手拍拍头;切西瓜用手当刀切在手臂上;吃西瓜左右手拿着西瓜,左边咬一口,右边咬一口;好吃点头来表示。
  2、使用幼儿示范的动作,按音乐节奏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3、再次播放音乐表演吃西瓜的经过。
  4、做音乐游戏:围成一个大圆圈,把自己当成大西瓜,然后把西瓜吃掉。

  三、活动结束
  师幼一起围成大西瓜,然后吃西瓜。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相关文章

《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活动课,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吧。

《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白开水,益处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白开水是儿童最佳的饮品。     2、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3、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