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40篇

日期:2021-02-0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科学领域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40篇

第1篇、中班科学活动大树妈妈本领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作用,知道保护树木的具体方法。
  2、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小树苗
  知识准备:让家长带孩子找一找哪里有树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树呀?(幼儿讨论)原来这么多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出示图片家里、幼儿园、路边上、公园里)那么树都有哪些本领呢?

  二、讨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
  1、引导幼儿能知道树可以做桌椅、做家具、做积木(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建立直观认识
  2、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 可是天气很热,这时候你喜欢躲到什么底下,会感觉凉快一些。(让幼儿知道大树可以乘凉)
  3、出示两幅图片,提问幼儿你喜欢哪幅呢?(一幅树很多环境优美;一幅是没有树)。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美化环境。
  小结:大树可以做桌椅、家具;能乘凉;能美化环境,它的本领真大!你们喜欢大树妈?大森林里有许多大树妈妈,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小朋友们请上车(播放开车的课件)

  三、没有了大树会怎么样
  树妈妈家到了,小朋友们请下车。(出示小动物哭得课件)咦?小动物们怎么哭了?幼儿自由讨论。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挡风沙 她们为什么戴口罩,她为什么把脸都蒙上了。沙尘暴让我们的环境变的很糟糕;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泥为什么把房屋都压塌了,没有树木,就会有泥石流把房子冲垮……

  四、我们怎样帮助爱护大树妈妈
  1、树有那么多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树呢?幼儿自由讨论。
  2、辨对错,出示图片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
  教师小结: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不在树身上乱刻,不在树身上拉绳子晾衣物、荡秋千等,冬天给大树穿上稻草袄……

  五、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去种树 树被砍掉了,小动物们都没有家了,我们一起去帮助小动物种树吧(放音乐小松树快长大树)。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纲要》为指导,结合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从寻找树——了解树的本领——感知没有树的危害——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活动中运用了讨论法、观察发现法、游戏体验法等方法。

第2篇、中班科学小猫钓鱼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班上的浩浩小朋友从家里带了一块磁铁到幼儿园来,休息时,他用磁铁在活动室里这儿吸吸,那儿碰碰,发现有的东西能被吸起来,有的不能,他的这一行为,引来了很多小朋友的围观,小家伙们七嘴八舌的在讨论:“快看,老师的小磁钉被吸起来了”“为什么皮球不能吸起来呢?”看着孩子们对磁铁如此感兴趣,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激发幼儿的探索性。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难点:怎样将磁铁能吸铁,不能吸其它材质的物品的特性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小篮子若干,混有鉄粒的豆子一篮。
  2、《小猫钓鱼》挂图一幅
  3、各色纸制小鱼若干、钓杆若干
  4、游戏场地的布置:“河”里放有若干小鱼,“岸边”人手一根钓竿,一只篮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小猫喵喵叫》,引出课题

  二、配图讲故事《小猫钓鱼》,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1、猫妈妈和小猫谁钓到了鱼?为什么小猫没有钓到鱼?
  2、现在我们要做个小猫钓鱼的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当个能干的小猫?

  三、玩游戏:小猫钓鱼
  1、给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来到活动场地,教师示范钓鱼。
  2、幼儿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四、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为什么有的鱼儿不上钩?
  (1)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小鱼被钓了起来了,有的小鱼怎么也不上钓?
  (2)找一找,说一说:上钓的鱼儿身上有什么?不上钓的鱼儿身上有什么?鱼饵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结:上钓的鱼儿嘴部贴有铁制的回形针,不上钓的鱼儿嘴部贴有铝制片或者塑料片。钓竿上的鱼饵是用磁铁做的,磁铁能吸铁,不能吸铝片、塑料片、纸等。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想办法帮老奶奶找到掉到地上的针
  (2)用最快的速度从豆子里找出小铁钉
  (3)怎样让纸鱼在画面上的小河里游动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提供物品和情景,让幼儿操作演示,教育幼儿遇事多观察、多动脑筋。

  五、游戏“网小鱼”
  两个幼儿相对而立拱手搭网,其余幼儿鱼贯从网下游过,同时念儿歌,在儿歌最后一个字时,收网网住经过的小鱼,游戏重新开始。
  延伸活动: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的发展反思:
  孩子们通过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解决问题,实现了让幼儿自主探索,并在持久、深入的探索过程中建构了磁铁能吸铁的这一科学经验,老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互助、互动,培养了幼儿交往、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社会性意识的发展。
  ( 2)师幼互动的反思:
  活动中通过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了较大的操作平台。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怎样才能让鱼儿上钩的原理,强调了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提升了幼儿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也按照幼儿的需要适时的调整了教学,形成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关系。
  2、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掌握了磁铁能吸铁的原理。活动中注重了幼儿探索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之处:整个活动的节奏感还需再强一些,内容应紧凑些。
  3、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
  我会让幼儿自己去创设装扮小鱼,并让整个活动的节奏再加强一些,真正的实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第3篇、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2、了解一些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知识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幼儿在家带来的树叶。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在家的时候都收集了一些树叶带过来,那现在请你们来观察观察,你们带来的树叶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观察)
  2、集体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冬天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你们在收集这些树叶的时候大树又变成了什么样的?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集体讨论。
  (1)教师:为什么有些树上的树叶掉得很多?有些树上的叶子掉得很少甚至不掉呢? (幼儿回答)
  (2)教师小结。
  教师: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的树叶都是绿的。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2、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从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方面比较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分别是常绿树和落叶树,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一一出示图片)
  (2)教师小结图片中的树。
  (3)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或落叶树。
  教师:好的,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知道了哪些叫常绿树,哪些叫做落叶树,那除了老师这里的图片,你们还知道有其他的这些树吗? (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

  三、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请你们在家的时候看见了大树小脑袋里也想想这是属于绿叶树和落叶树。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两类物体的比较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两次观看录象,加上老师的针对性提问和幼儿零距离观察树叶,很快掌握了“落叶”和“常青”两个概念,认识了落叶树和常青树,发现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将幼儿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较好巩固了对常青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第4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小记录员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孩子们升入中班,自然知识越来越丰富,对自然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的景物有诚挚的兴趣和强烈的关注,并有敏感的注意力等。幼儿好学好问,好奇心强,他们对各种自然现象十分感兴趣,春天的天气变化多端,正适合幼儿观察,本学期初我们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科学活动《小小记录员》,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并学习简单的气象记录。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如:晴、多云、阴、雨、风等等,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每一个幼儿都是自然观察者,渴望通过感官探索大千世界。只有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自然观察潜能才能得到健康出色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气象观测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我们将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并请家长配合提醒孩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并在家也做好记录,使孩子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学会正确运用这些时间短语。
  2、知道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学会珍惜时间。
  3、学习观察记录的知识,树立初步的观察植物、照顾植物的任务意识。
  4、了解晴天、阴天的天气特征,认识这两种天气的景象,发展幼儿观察力。
  5、认识晴天、阴天的图标,初步学习图标与对应天气景象的匹配。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讲述故事《等明天》,提前一天玩《荷花荷花几时开》的游戏。
  2、每组一本植物生长记录簿、种子完整生长过程的图片,记录样例、标尺签。
  3、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辨清两种不同天气的景象,认识其图标。
  活动难点:
  图标与对应天气的匹配。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围绕感兴趣的事情(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没有做的)进行交谈,运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短语并帮助幼儿理解。
  昨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我们学了一个什么本领?我们哪一天开展的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昨天)什么时候我们听的故事《等明天》?(今天)我们哪一天要去郊游?
  2、请幼儿谈谈自己昨天、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明天想做什么事情?
  幼儿自由交谈。请个别幼儿交流。
  3、请幼儿展示气象记录本,做小小气象播报员,谈谈昨天和今天天气情况。
  1)导入。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图片及音乐。请幼儿说说: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片?听过这样的音乐?图片上有什么?用来表示什么?引出认识天气预报图标。
  2)认识两个图标宝宝:晴天、阴天,播放这两个图标宝宝激发幼儿认识兴趣。说出图标的样子、名称。(在记录天气情况的时候我叫“晴天宝宝”,在记录天气情况的时候我叫“阴天宝宝”)。游戏:找宝宝巩固对图标宝宝的认识。
  3)播放晴天、阴天天气的景象图片,请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说说:晴天(有太阳、云白)、阴天(没有太阳、云黑)的天气特征。找出相应图标宝宝,学习与相应的图标匹配,从而认识晴天、阴天的图标表示什么样的天气景象。
  4)根据天气景象选择相应的图标宝宝,巩固对晴天、阴天图标的认识。教师播放天气景象图片,幼儿举出相应的图标宝宝。
  5)送图标宝宝回家。出示幼儿用书挂图,说说图中景象各表示什么天气,晴天:小松鼠在干什么?花、蜗牛是什么样子?阴天:小熊为啥慌神?松鼠为何关门?花儿怎么了?根据挂图上的天气景象把图标宝宝送回相应的家。
  4、游戏《看谁说得对》。教师说一句,请幼儿添上时间的词。如:教师说:“我哪一天讲了一个故事?”幼儿说:“您昨天讲了一个故事。”教师说:“我准备哪一天带一本图画书到幼儿园?”幼儿说:“您准备明天带一本图画本到幼儿园。”教师说:“我们哪一天正在幼儿园里做游戏?”幼儿说:“我们今天正在幼儿园里做游戏。”
  5、幼儿随音乐走出教室,观察今天的天气如何。
  6、请幼儿分组作记录练习,提示幼儿每日的观察记录时间,以及轮流记录的方法。
  7、活动结束后注意观察,观察和督促幼儿的记录,请幼儿定期向全班汇报记录结果,逐渐形成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很多有关天气现象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气象观测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认识常见天气符号,了解天气预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会用简单的气象符号表示各种天气。体会坚持记录天气信息的重要性。我注意用我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第5篇、中班科学活动鸭妈妈找蛋教案

   活动目标:   
  1、区别不同蛋的大小和颜色,了解许多动物会生蛋。   
  2、对会生蛋的动物有识别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鸡蛋、鹅蛋、鸽子蛋、鸭蛋);各种动物以及它们蛋的图片;课件(鸭妈妈找蛋)  
 
  活动过程:   
  一、摸蛋。   
  1、往封闭的盒子里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猜猜里面藏着什么。   
  2、逐一打开盒子,说说他们的名称。   
  3、比较四种蛋的差别。(鹅蛋大而白、鸡蛋肉色、鸭蛋青色、鸽子蛋很小,白而透亮)。
   
  二、观看多媒体。   
  1、鸭妈妈在河边下了几个蛋,就跑掉了,过了许多天,鸭妈妈忽然想起河边的蛋,可是,她忘了把蛋下在河边的什么地方了?在河的东面还是西边?她只能顺着河边寻找。   
  2、观察蛇蛋,谈论:鸭妈妈在河边找到了一堆蛋,这是她下的蛋吗?和鸭蛋有什么不同,一条条小蛇从蛋里钻出来了,原来是蛇蛋。   
  3、观察鹌鹑蛋,谈论:鸭妈妈在河边又找到了一堆蛋,这是她下的蛋吗?和鸭蛋有什么不同,一只只消鹌鹑从蛋里钻出来了,原来是鹌鹑蛋。   4、鸭妈妈急了:"我的蛋在哪里?"--从图上找找,说出鸭蛋的位置,谈论鸭蛋的特征。   

  三、找蛋。   
  (一)出示动物图片,说说:谁会生蛋?并将会生蛋的动物从图片中找出来。   

  (二)出示蛋的图片,说一说:谁生的蛋。   
  1、取一张蛋的图片,猜一猜谁生的蛋。   
  2、向同伴介绍自己找到的蛋是什么样子,是谁生的蛋。   
  3、将蛋分别送到妈妈身边。(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第6篇、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指导幼儿观察自然角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究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知识准备:
  1、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认识,能说出名称。
  2、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

  活动重点:
  要引导幼儿探究豆子的多、少、软、硬、大、小在瓶子中发出声音大小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比较豆子的大小、软硬、多和少在瓶中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关系,使幼儿明白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① 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
  ② 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③ 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在瓶中产生声音的大小的关系。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①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②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5、请幼儿利用手中的瓶子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起舞。
  6、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七彩调色板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老师,颜料会变的。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颜色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第8篇、中班科学种黄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种子,比较其异同。
  2、学习种植的基本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持久观察力及爱护植物的感情。
  3、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水壶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几种种子,在自然角做发芽实验。
  2、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
  3、蚕豆生长的图片,让幼儿事先了解蚕豆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种植的季节。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类种子:
  师:“小朋友拿来了这么多豆豆,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拣一拣,把相同的豆豆放在一个碗中。”(幼儿动手操作)“你分出了几种豆?你认识吗?”“对,它们是蚕豆、黄豆、红豆。”“仔细比一比,蚕豆、黄豆、红豆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它们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圆圆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当种子。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一样,吃起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2、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知道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季节。
  师:“豆豆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出示蚕豆的生长过程图,让幼儿观察。“刚才小朋友看了图片,了解了种子生长的过程,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讨论:种子生长需要什么?什么季节是播种的好季节?
  教师小结: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在种植时要选择好种子,再种,种子才会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对了,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我们一起去种种子,好不好?”
  3、学习选种。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蚕豆都可以当种子?为什么?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看的非常仔细:蚕豆上有蛀洞的、豆特别小的、壳的颜色枯黄的,都不能当种子。”“请小朋把颗粒饱满的蚕豆选出来。”
  4、种植蚕豆。
  (1)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种子生长发育需要泥土、水、阳光、空气。现在谁来说说怎样种蚕豆?(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2)教师示范:先将土放在种植盆中,然后用小铲子挖一个小洞,放进3——5粒蚕豆,然后用泥土盖上,浇上水。
  5、学习管理蚕豆的技能,爱护蚕豆。
  师:怎样才能让蚕豆长的好?(适量的浇水、施肥、还要除草)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棒,下面就让我们大家去我们的种植园种蚕豆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1、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我园《挖掘运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参与,培养乐探究、勤表达等良好的习惯,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观察、讲述蚕豆的外形,并且启发他们大胆猜想,最后通过种植积累相关的经验。
  2、设计构思巧妙: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进行猜想记录,然后充分运用幼儿自己的记录,引导幼儿有序排队种植,最后再次运用这张记录进行区分,以帮助幼儿最后总结正确的经验。可见,这种记录是有效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具有系列性:本次活动是蚕豆系列活动中的一个,虽然这样的活动看似很平常,但是它是真实有效的,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真正能帮助幼儿建构、积累经验的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

第9篇、中班科学活动观察芹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芹菜,了解芹菜的结构名称,梳理植物和蔬菜的概念。
  2.能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讲述,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芹菜每人一棵,剪刀、筐子、毛巾、黑板、白纸、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认识芹菜名称,了解幼儿已有的芹菜经验
  看看桌上放着的是什么?在哪里见到过?

  二、鼓励幼儿观察整棵芹菜的外形特点,尝试用比喻等方法进行描述
  看看这棵芹菜站着像什么?横着又像什么?

  三、了解芹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特点
  1.提出观察要求:看看、摸摸芹菜,身上有什么?是怎么样的?
  2.幼儿分组自主观察,教师巡视,个别引导,了解幼儿的观察情况
  3.集中、交流:你找到了芹菜的什么?是怎么样的?
  根据个别幼儿的反馈,引导全体幼儿关注,共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如:谁也找到芹菜的根了?是怎么样的?好像什么?教师在幼儿讲述一个部分之后,在黑板上直接画出该部分结构的样子,以验证幼儿的发现。

  四、理芹菜
  1.了解幼儿对于理芹菜的经验;家里是怎么理的?
  2.提出帮助食堂理芹菜要求: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3.重点引导幼儿认知芹菜叶是可以吃的,理过芹菜之后手上会有异味,让幼儿了解芹菜的营养价值,同时寻找芹菜的茎。
 
  五、梳理植物和蔬菜的概念

  六、延伸活动
  看相关视频再次了解芹菜的种植过程。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获取了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奇心,并享受到了自己的成功,得到了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了对大自然的关爱。

第10篇、中班科学活动比高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高矮。
  2、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场处悬挂的小铃铛。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活动过程  
  1、体验高矮。
  (1)带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场悬挂的小铃铛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小铃铛响了,有的人走过的时候小铃铛没有响呢?”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碰到了小铃铛。有的矮,就没有碰到小铃铛。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爱?  
  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比高矮(再对调位置进行比较)。
  引导讨论,两个人比高矮应该怎么比才是正确的?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2)请三个幼儿排队(从高到矮),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请幼儿为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三种不同的颜色。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要求幼儿每次找的对象不一样,游戏后请幼儿说说比的结果。要求用语言正确表达:“我和xx一样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 
 
  4、延伸活动:  
  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科学活动课很有趣,跟我们的生活比较靠近,所以幼儿也很容易理解,这节活动课我比较关注幼儿的操作,所以在设计幼儿操作环节是用了层层递进。如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虽然我的设计很好,幼儿也很积极的参与,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应该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还有在时间把握上我没有调配好,导致最后的找好朋友环节有点匆忙的就结束了,而且场面有点乱,原因是自己在游戏之前并没有给幼儿正确的指令,只是含糊的说了一下,幼儿游戏起来才那么的乱,所以今后我要多加细心,规范语言,给幼儿最明确的指令,让他们明白,也把每一节课都上了很好!

第11篇、中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捡落叶。
  1、利用孩子们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捡落叶。
  师:孩子们今天散步的时候,老师请你们在幼儿园捡到了很多的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捡到了多少的树叶,然后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同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教室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现在冬天到了,这些树叶都是冬天里的树叶。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教师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颗树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4、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把你想到的告诉全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两类物体的比较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两次观看录象,加上老师的针对性提问和幼儿零距离观察树叶,很快掌握了“落叶”和“常青”两个概念,认识了落叶树和常青树,发现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第12篇、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喷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探索中发现和了解喷泉形成的简单原理。
  2、 乐于探索,积极参与喷泉小实验。
  3、 感受喷泉给生活带来的快乐。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材料:饮料瓶、盖子、一次性杯子、管子。(在饮料瓶身和一次性杯子上钻好洞)
  2、 喷泉的视频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第一次探索,交流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喷泉吗?在哪里见过?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喷泉游戏。
  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 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利用这些材料玩出喷泉。
  教师:师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上来操作。(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赏)
  教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玩出喷泉的?(幼儿回答)

  二、第二次探索,了解喷泉的形成。
  发书,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仔细观察操作示意图。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玩出了喷泉,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示意图,看看刚刚小朋友的玩法是不是和示意图上的一样,然后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喷泉为什么会喷出水来?
  教师:现在杨老师在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按示意图来操作一下。
 
  三、喷泉的形成。
  教师:喷泉为什么会喷出水来呢?
  教师:原来水位的高低落差、还有水的压都会形成喷泉。
  教师:怎么样才能让你的喷泉喷得更大呢?
  教师小结:原来,水的压力、水位落差,喷泉就喷得高喷得大了。

  四、欣赏各种各样的喷泉,感受喷泉的千姿百态。
  教师:老师这里有些地方的喷泉,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视频喷泉)
  教师:喷泉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美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人们都喜欢到喷泉下嬉水游戏,非常开心。小朋友们知道吗?喷泉还可以净化空气呢,在喷泉周围的空气特别干净,喷泉能把空气中的灰尘赶走,对我们的健康有利。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第13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蔬菜汤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数字认读,尝试点数并按数取物。
  2、比较数量的多少,能按指令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画有大锅的图片;“菜单”一份;蔬菜图片若干(4根胡萝卜,5只番茄,3个葫芦,6根黄瓜,和2个包心菜);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熊妈妈家的蔬菜成熟了
  -----“熊妈妈家的蔬菜成熟了,今天她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吃营养蔬菜汤,想去吗?”
  -----“看看,熊妈妈家里的蔬菜可多了?”教师依次出示胡萝卜,番茄,葫芦,黄瓜,和包心菜,让幼儿说出蔬菜的名称。
  -------“熊妈妈种了几样蔬菜?”请幼儿点数出蔬菜的种类。
  --------“数一数每一样蔬菜有多少?”幼儿点数每样蔬菜的数量,学会按序点数。
  -------引导幼儿把蔬菜从少到多按序排列。

  二、认读蔬菜汤的菜单
  ----“熊妈妈采了这么多蔬菜,它为了让小朋友吃到营养美味的蔬菜汤,瞧!她还制定了菜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述蔬菜图左侧数字的意义。
  ------“你们发现了什么?”请幼儿说说菜单上说需要那些材料?每一种材料需要多少?幼儿根据菜单叙说“4个胡萝卜,5只番茄,3个胡萝卜…”
  ----“哪一种蔬菜最多?哪一种蔬菜最少?”

  三、开始煮汤了
  ------“熊妈妈采来了蔬菜,定好了菜单,看!熊妈妈在干嘛?”出示大锅,“接下来熊妈妈开始煮汤了,胡萝卜放几根?”引导幼儿按菜单上的数量,找出相应图片贴到大锅内。
  -----一起点数,核对胡萝卜数量是否正确。其它蔬菜也一一放入。

  四、幼儿操作
  ----“熊妈妈把煮蔬菜汤的本领教给了小朋友?接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来煮煮蔬菜汤好吗?”
  -----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展示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喝到了熊妈妈煮的蔬菜汤,还学到了煮蔬菜汤的本领,收获可真不小,你们愿意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的好朋友吗?那么,我们行动吧!”

  活动反思:
  整堂课教师创设了两个情景。第一个:“让幼儿说出蔬菜的名称,请幼儿点数出蔬菜的种类,幼儿点数每样蔬菜的数量,学会按序点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且让幼儿说说点数的方法,最后教师总结:一个不会数错的方法,就是拿出小食指,按从上倒下,从左到右有顺序的数。让幼儿掌握了点数的方法,提升了幼儿的经验。第二个情景:看看熊妈妈制定的蔬菜汤,让幼儿认读菜单。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菜单上的蔬菜,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很快了解蔬菜后面数字的意义。这一环节前面的数数方法得到很好的验证和进一步的提高。

第14篇、中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竹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同伴分享。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竹制品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题。
  1、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种植物,它在我们赣南地区有很多。请听谜面“小时破土而出,长出节节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处多而广泛”。
  2、幼儿猜并说出谜面。

  二、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种物品,你们看到过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
  2、幼儿自由发言。
  老师下结:刚才小朋友说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却不是。那些是竹制品呢?杨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播放图片。提问:你看到什么?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竹子做这些东西呢?竹制品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吗?

  三、了解竹子的用处。
  1、用竹子做房子、篮子有什么好处呢? 2、你想用竹子做什么?为什么?
  小结:竹子除了可以制作各种竹制品外,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既然竹子这么有用处。我们应该多种竹子,让竹子多起来。

  活动反思:
  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第15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教案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通过颜色的变化,能仔细地观察实验。
  3、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桔子、茄子、白菜头饰各8个。
  2、红、黄、蓝颜料,透明口杯,红、黄、蓝、橙、紫、绿色卡片若干。
  3、棉签若干,调色盘,分别装有桔子、茄子、白菜图片篮子3个。
  4、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2、以小熊敲门送礼物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二、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吗?
  1、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
  2、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 红+蓝=紫色

  三、交代实验要求,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分别请一个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来变魔术,逐个变出桔黄色、绿色和紫色。
  2、让每组幼儿颜色卡片在桌上操作实验结果。
  3、教师小结,简评。

  延伸活动: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当了魔术师,小熊也想当魔术师,我们来看看小熊要变什么呢?
  1、小熊逐个变出一篮子桔子、白菜和茄子,其中一部分没涂颜色,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第16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找方位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
  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

第17篇、中班科学不怕水的纸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比较不同性质纸的吸水性。
  2、懂得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积极探索纸的秘密,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过各种各样的纸、滴管的使用方法。
  物质准备:
  (1)蜡光纸、报纸、宣纸、牛皮纸。
  (2)滴管、碗、泥工板、脸盆。
  (3)记录表、勾线笔、投影仪。
  (4)折纸小船、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蚂蚁要到河的对岸参加比赛,可是小河上没有桥。请小朋友帮小蚂蚁想想要用什么办法过河。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小蚂蚁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很多小朋友都认为可以用船来帮助小蚂蚁过河。
  过渡语:老师带来了四种不同材料的纸船,哪种纸船才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呢?

  二、介绍材料,引发猜想。
  师:我先来看看这几只纸船是什么纸做的。你们觉得用报纸、宣纸、牛皮纸、蜡光纸做的小船,哪些不怕水?能够帮助小蚂蚁过河呢?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过度语:到底哪个纸宝宝做的小船能够帮助小蚂蚁过河呢?让我们用这些纸先动手试一试。

  三、幼儿探究操作,观察纸张的吸水性。
  1、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师:到底哪些纸能帮小蚂蚁过河?
  2、提出操作要求。
  (1)用滴管同时滴几滴水在每张纸宝宝的身上,滴完之后用你们的小眼睛来看看每张纸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
  (2)将观察结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在记录表里面(幼儿园学习网 www.qinzibuy.com)。
  (3)如果不小心把水洒在桌子上,记得用毛巾来擦一擦。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1)分享交流探索结果。
  (2)师:水滴在纸上,纸发生了什么变化?那种纸不怕水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
  (3)教师小结。
  师:生活中的纸有的会吸水、有的不吸水,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渗透进去了,那这些纸会吸水的,就像宣纸和报纸一样;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那这些纸是不吸水的,就像小朋友刚才发现的蜡光纸和牛皮纸一样。

  四、游戏:不会沉的船。
  (1)游戏玩法及要求。
  师:我们把这四只小船放到水里面,你们来观察看看最后谁能带着小蚂蚁过河。
  要求:把船放在水里后,用眼睛观察,不能用手去拿水里的小船。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谁来告诉我,你刚刚看到哪些船沉下去了?哪只船把小蚂蚁带过河了?
  小结:原来啊,最不怕水的是用牛皮纸做的小船,它把我们的小蚂蚁带过河去参加比赛了。

  活动延伸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用纸做的,它也不怕水呢?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再来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材料的准备上不够合理,不能体现出探索纸的吸水性的目的。在幼儿的自主探索实验操作方面上,我会赶着给幼儿总结性的答案,没有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记录表格,形成一问一答,干预了幼儿的自主性的想法。在实验结论,“那些纸会吸水那些纸不会吸水的时候”忘了在大记录表上做好总结结论,漏掉了这个大环节,很不应该。小结语也将有待提高,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在下次的活动上,操作材料要考虑周全,运用各个感官去感知物体,能够做到不紧张,不漏环节,带动活跃的活动氛围。知识经验的准备要充分,各个活动的环节有趣并能够层层递进,小结语中要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语言要严谨。

第18篇、中班科学树的年轮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树在孩子眼里只是些实物,许多幼儿不知道怎样了解树的年龄,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让中班孩子对树年轮有正确认识,了解树年轮的特征、用途,激发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对树木年轮产生兴趣。
  2.了解年轮作用及形成。
  3.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树一段(分切成20小片)、松树枝若干。
  2.投影仪。
  3.年轮生成的课件、《祝你生日快乐》和《小松树》的课件。
  4.每个幼儿一个小袋,内有一颗小松树,一支彩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欣赏课件歌曲:《小松树》
  2.出示实物松树
  怎样知道松树活了多少岁?

  二、幼儿探索
  (一)探索观察树干外部特征
  1.每人发放一段树干。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树干长什么模样?”
  树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闻一闻,树干是什么味道?
  和小朋友交换树干,再观察。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年轮的特征
  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教师把一段年轮清晰的树干放到投影以上)
  1.这一圈一圈的像什么?
  2.它叫什么名字?
  年轮有什么作用?
  年轮怎样数?
  3.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①出示泡沫:树干是由细胞构成的,就像泡沫,每一个豆豆就是一个细胞,他们挤在一起,就形成了树干。
  ②教师粘贴不同颜色的泡沫豆豆:“春天来了,天暖和了,细胞们分裂的多,颜色就浅,长得宽:冬天来了,天冷了,营养少细胞们就分裂的少,颜色就深,长得也窄。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就形成了年轮。
  ③观看年轮生成的课件。

  (三)了解树木的作用,教育幼儿要爱护树木
  树长大了,有什么用处?
  一起数一数手中的树干,刚才那棵松树的年轮。(40岁)

  三、给大树送礼物
  知道了树的年龄,我们来给它过生日,做个漂亮的生日礼物。我这有好多的小松树,请小朋友们画上年轮。画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松树是几岁。
  (教师给松树复原)
  幼儿全部画完,放到松树边的桌子上,并说“生日快乐”。
  播放课件《生日快乐》

  活动延伸:
  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年轮的。

  活动反思:
  活动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等,使幼儿自主动脑、动手去探究年轮的秘密,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能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不足之处:
  在口语表达上,平翘舌音有个别幼儿的没咬准。

第19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球与气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球的弹跳高低与气的关系,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2、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乐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个充好气、完全没气的皮球各几个。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球、引起积极探索的兴趣。
  1、幼儿玩排球游戏。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拍皮球,看看哪个小皮球跳得高。让幼儿先去自己体会一下这个小皮球是什么与什么。而且为什么可以拍起来。
  2、说说自己拍的小皮球。
  教师:你的小皮球能拍起来吗?为什么有的气球拍不起来?
  让幼儿自己去想想为什么气球有分拍的起来和拍不起来,为什么呢?这之间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和教师一起给没气的皮球打气。(不要打得太足)。
  幼儿拿皮球,教师给皮球打气,鼓励幼儿听一听充气的声音。
  教师:刚刚我们往皮球里打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气呢?
  教师:让幼儿在教师往皮球里打气的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气的存在,为什么有气在里面就会鼓起来?而没气的就焉焉的。

  三、幼儿再次拍球,验证自己想出的办法并再次发现问题。
  1、教师:皮球拍起来了吗?
  (充好了气的就可以拍起来,而没有充好气的就不能拍起来)
  2、教师:我们刚才用的方法正确吗?你们觉得皮球跳的高吗?
  (让幼儿先观看没有充多少的气的皮球体会一下跳的高吗?而充的比较足的皮球跳的高,为什么呢?)
  3、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办?
  教师:为什么有些气球没有跳起来?那么充了气后又会跳起来?

  四、幼儿和教师再次给皮球充气,幼儿检查是否给皮球充足气。
  教师:请你们检查一下皮球有没有充足气。

  五、幼儿再次玩球,感受充足气的皮球能够弹跳的很高的现象。

第20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生蛋熟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一些方法区分生蛋与熟蛋,乐意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盘子,盘里放着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红苹果标记、抹布若干
  2、篮子四个,在两个篮子上贴红苹果标记,装好盐水的透明塑料桶、一次性杯子、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的盘子里有什么呀?有几个蛋宝宝?
  (评析: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蛋宝宝上了,同时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引导认识生蛋与熟蛋,能利用旋转区分生蛋与熟蛋。
  1、这俩个蛋宝宝他们特别喜欢玩转圈圈游戏,你觉得他们谁会转得快,谁会转的慢呢?(幼儿猜测)现在就请小朋友帮他们转一转,你一边转一边可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哦,然后在转的快的蛋宝宝上贴个红苹果。转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弄碎了。
  2、引导幼儿大胆的转动两个蛋宝宝,然后在转得快的蛋上贴个红苹果。教师适当的介入,指导。
  3、提问:谁来说说你的转圈游戏结果?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转的快,有的蛋宝宝转的慢呢?
  4、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为什么呢,,我们把蛋宝宝剥开来就知道了。剥蛋你们会吗?怎么剥呀?我们把转得快的鸡蛋剥好了放在贴有红苹果的杯子里,转的慢的蛋宝宝放在盘子里。壳剥在盘子里。
  5、剥开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转的快的蛋宝宝是什么蛋?转的慢的又是什么蛋呢?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可以把熟蛋掰开,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幼儿讨论)
  6、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生蛋的蛋黄和蛋清是流动的,所以转得慢些,熟蛋的蛋黄和蛋白是凝固在一起的,所以转得快些。教师边小结边在记录表上记录画标记,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区分生蛋和熟蛋了。
  (评析:利用转圈圈的游戏情景,充分调动了幼儿操作的兴趣,让幼儿在猜猜、试试的步骤中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转的快慢的结果,验证快慢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此过程中凸显了师幼互动的成效。)

  三、引导运用盐水分辨熟蛋生蛋。
  1、除了用转圈的方法,老师这里还有有一个办法可以分辨生蛋和熟蛋。看,这是什么?(盐水)这是放了盐的盐水,这是熟蛋,这是生蛋。请你猜一猜,生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熟蛋放在水里又会怎么样(幼儿自由猜测)
  2、说了那么多,接下来就请小朋友选一个生蛋或者熟蛋放在盐水里,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幼儿操作,观察生蛋与熟蛋在盐水里的结果)
  3、谁发现了用盐水区分生蛋与熟蛋的秘密了?(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浮起来,生鸡蛋会沉下去。(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
  (评析:再一次给予幼儿探究发现的机会,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与同伴一起合作,幼幼互动,生动有趣,使孩子真正的做活动的主人,最终他们用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讲述,掌握了用盐水区分生熟蛋的方法)

  延伸活动:
  除了用转圈和放在盐水里的两种方法区分生蛋熟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区分熟蛋和生蛋吗? (摇一摇;听一听,用手电筒照一照等)。你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
  (评析: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欲望,将幼儿的探究不断的引向深入。)

  活动反思:
  《生蛋熟蛋》这个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活动中注重体现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即教师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
  在一个一个的问题情景中,我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探索、实践,如:转一转、敲一敲、剥一剥等,这样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会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探索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因此在小结区分生蛋熟蛋时,师幼共同小结,采用了记录的方法,用形象的标记记录展现了生熟蛋旋转的快慢,生熟蛋在盐水中的沉与浮,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第21篇、中班科学活动肥皂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活动,发现肥皂的变化。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产生愉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净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过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签。
  C、各种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动物模具。
  E、脸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活动过程
  1、讨论过程:我们都来说肥皂
  师: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过肥皂?你看到过的肥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幼儿自由发言)
  师:呀!你们真棒,知道肥皂这么多颜色和形状。那你们有没有用小鼻子闻过肥皂呀?它有什么气味?(幼儿回答后)
  师:你们说得真好。有的肥皂还有点药味呢,叫药皂。
  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好多气味。
  2、探索操作活动 肥皂变变变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和肥皂玩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1)熟悉材料
  师:看看你们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规要求
  师:在玩的时候请你们先看看你原来的肥皂是什么样子的?等你用这些材料玩过之后它变得怎么样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别是塑料小刀和牙签,别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时,要当心别弄湿衣服。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请小朋友讲讲你刚才是怎么样玩的?肥皂变得怎样了?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肥皂这么多的变化,有的变小了,有的变滑了,还有的在材料的帮助下变成其他的样子。
  3、游戏活动:吹泡泡
  师问:那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师:那我就一起来吹泡泡吧。
  A、集体学吹泡泡
  B、幼儿来到操场上吹泡泡、玩泡泡。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第22篇、中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溶解了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了解溶解的现象。
  2.知道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而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塑料片、小木片。曲别针、粗盐、砂糖。
  2.大玻璃杯、水、勺。
  3.温水。

  教学过程:
  1.出示塑料片、小木片。曲别针、粗盐、砂糖。请幼儿数数有多少种物品。
  2.请幼儿把以上物品放进水里,用小勺搅一会,然后将水中的物品拿出来,在数数看,什么东西不见了。
  3.等幼儿发现粗盐和砂糖不见了,引导幼儿思考这两种东西哪里去了,鼓励幼儿发现盐和糖能溶在水里,塑料片、小木片。曲别针不能溶在水里。
  4.给每位幼儿两杯温水,尝尝两杯水的味道,然后请幼儿分别在水中加入盐和糖,用用小勺搅拌后再尝尝两杯水的味道,让幼儿明白谁的味道是怎样来的,发现谁有溶解的作用。
  5.请幼儿和家人一起做实验,探索日常生活中能溶解的东西,第二天来幼儿园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感兴趣,至始至终都积极投入。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现象,知道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而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第23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我眼中的春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是许多人都爱好的季节,春天没有冬天的严寒,没有夏天的酷暑,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选择春游是多么的美好,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可是也躲不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从环境创设以春天为主题之外,我们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画画、讲讲,感受春天的美丽。
  2、大胆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
  难点:在绘画春天的色彩搭配上。

  活动准备
  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卡纸、春游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二、活动《春游》。
  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春游的活动形式让孩子自己感受春天的美、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于是,我们设计并开展了以看、听、画的形式来感受春天:
  1、春天的秘密启发幼儿发现春天里的变化,我眼中的春天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提问: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颜色?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一样?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2、在观看春天的同时我们会让孩子边走边欣赏有关春天的歌曲。
  提问:歌曲里的春天有哪些颜色?你觉得春天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3、春天的画笔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请家长带孩子自选一个角落,让孩子用自带的不同色系的油画棒,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画下来。

  三、欣赏作品。
  1、将自己画好的画挂到指定的绳子上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个春天特别美,每年的春天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一种无处不在,立体的美。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从多方面让孩子感受了春天的美。几首不同情感的春天里的歌曲即散发着一种静静地、清新地春天的气息,也洋溢着欢快、有生机的活力。在美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孩子们也用各种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美的理解。孩子们用美丽的画笔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还用纯净的声音唱出了春天的美。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丰富多彩,因为它是有生命的。

第24篇、中班科学活动鞋底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探索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探索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
  活动难点: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拖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健康歌》音乐。课件:汽车、鼠标、篮球、纸杯
  4、记录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步体验,引起猜想
  师: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只脚穿着鞋子和一只脚穿着袜子跳舞呢?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不好?
  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你们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二、对比体验,发现秘密
  1、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
  请小朋友两只脚都穿鞋子再次跳舞,会有什么感觉?(不滑了)
  2、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秘密:花纹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师:为什么有了花纹就不会滑了呢?
  3、教师小结:原来,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我们走在路上就不容易摔跤,不容易滑倒了。

  三、分组观察,探索花纹 出示不同的鞋子,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鞋子,我们分别来观察一下他们的鞋底花纹,他们之间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1、分成三小组,分别探索
  (1)运动鞋和凉鞋
  (2)运动鞋和拖鞋
  (3)运动鞋和皮鞋
  2、师幼共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进行图示记录
  3、教师小结: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原来,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比较深、布满了整个鞋底,所以我们在跑步、爬山的时候就不易摔倒。而凉鞋、皮鞋和拖鞋它们的鞋底花纹要比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浅,而且花纹只是分布在局部,这些鞋就只适合我们走走路,不宜做剧烈的运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一些有花纹的东西)
  (1)、为什么汽车的轮子会有花纹呢?它有什么用?
  (2)、为什么篮球上会有这么多的花纹呢?它有什么用?
  (3)、为什么这个纸杯上有小花一样的花纹呢?它有什么用?
  2、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花纹的东西,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去探索,比老师一味的去教要有效果。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比我直接讲述效果要好很多。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成长。

第25篇、中班科学活动“纸杯漏水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探索发现涂蜡的纸杯不漏水,知道一次性纸杯是既卫生又方便的饮水用具。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其余各种纸(新闻纸、马粪纸等)制作的纸杯若干。记录卡,笔。
  2、各桌一壶水,一个小桶,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分组探索,了解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反应:
  1、请幼儿往纸杯中倒水,观察水在各种纸杯中的变化。发现有的杯子漏水,有的不漏水。
  2、让幼儿往各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水,观察,记录不同杯子的漏水现象。
  3、提问:所有的纸杯都漏水吗?哪种纸杯漏水快?哪种纸杯漏水慢?哪种纸杯不漏水?
  展示各组的观察记录结果,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纸杯,探索饮料纸杯不漏水的原因
  1、组织幼儿互相观察比较、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杯不会漏水,有的纸杯会漏水?
  2、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不漏水的纸杯内涂了一层蜡。

  三、组织幼儿讨论一次性纸杯的用处
  1、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纸杯?他们都有什么用处?(请幼儿互相交流、回答)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这是常见的一次性纸杯,它制造方便,既卫生又便宜,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做实验,给一般的纸上涂一层蜡,检验其漏水程度。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26篇、中班科学活动花儿找朋友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形成,知道8添上1是9,理解8、9两数之间的关系。   
  2.能细致地观察并说出物品的数量,尝试对物品进行初步统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花园背景图1张,9朵蓝花、9朵黄花、9只蜜蜂、9只蝴蝶的粘贴卡片。   
  2.幼儿人手一份内容不同的食品店图片和统计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导入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漂亮的鲜花,我们一起到花园里看看吧。   
  (教师出示花园背景图)   
  师:哇,好漂亮的花园,谁能告诉大家花园里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花?  
 
  二、基本部分   
  2.点数小花知道8添1是9   
  (1)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花园里有几朵蓝花,有几朵黄花,谁多谁少?   
  (2)请幼儿讨论:怎样让蓝花变成和黄花一样!   
  教师引导幼儿在8朵蓝花后面添上1朵蓝花,点数验证,理解8添上1是9。   
  (3)怎样让黄花变成和蓝花一样多,点数验证,理解9去掉1是8.   
  3.游戏《花儿找朋友》   
  师:孩子们花园里开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不光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小蝴蝶也飞来了,他们要和小花做找朋友的游戏,蝴蝶找黄花做朋友,蜜蜂找蓝花做朋友,现在我们帮他们一起找吧。   
  (教师出示9只蜜蜂和8只蝴蝶)分别贴到小朋友身上,先发蜜蜂给小朋友,粘到孩子的身上,(放音乐“春天”)老师带着孩子上台学蜜蜂飞一圈后再一个一个粘贴图片,贴完后说,帮小蜜蜂找到好朋友的回到座位上。   
  师:其他小朋友都帮他们找到好朋友了,怎么还有一只小蜜蜂没找到蓝花做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幼儿:红花少了1只或蜜蜂多了1只。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点数)红花有8朵,黄花有9朵,9 比8多1,所以多的这只蜜蜂没有好朋友,现在老师贴上一朵红花让它和小蜜蜂做朋友吧。现在所有的小蜜蜂都有好朋友了,我们再帮小蝴蝶找朋友吧。   
  (教师再找部分幼儿贴上蝴蝶,再放音乐,飞一会儿再粘贴。)   
  师:我们来看看,蝴蝶找到黄花朋友了吗?(点数蝴蝶),蝴蝶都有好朋友了,还有一朵黄花没有找到好朋友,那个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   
  幼儿:黄花多了1朵,数一数,蝴蝶有8只,黄花有9朵,8比9少1,所以这朵黄花没有好朋友。(表扬鼓励幼儿。)   
  4.抢椅子的游戏   
  我师:们帮小蜜蜂、小蝴蝶都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我们和小椅子也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   
  (1)教师把小椅子(8把)搬上来,请一组小朋上来(9人)。游戏规则:音乐开始,9个小朋友围着椅子转,音乐停看谁先找到小椅子做朋友。    游戏结束,师:他为什么没有椅子呢?看看有几把小椅子,几个小朋友?(8把、9个)9比8多1,所以他没有小椅子。   
  师:现在怎么让他也有椅子呢?(加上1把)加上后再玩一次,正好一人一把。   
  (2)再换一组(8人)幼儿游戏,音乐停,有1把椅子空着,再说出8比9少1,所以多一把椅子。在加1人重新游戏。   
  5.找找数量是8和9的食品   
  师:刚才的游戏好玩吗?是不是有点累了,肚子饿吗?   
  幼儿:饿。   
  师:我们去食品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吧。   
  教师出示食品店图片和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找出那些食品的数量是8?   
  那些食品的数量是9?   

  三、结束部分   
  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第27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数字宝宝“1"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中班幼儿已经摆脱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为了让幼儿对书写数字产生浓厚兴趣,我设计了一堂情趣性很强的中班科学《数字宝宝“1"》活动。满足每个幼儿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活动目标:
  1、掌握1正确的书写方法。
  2、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
  3、对书写数字产生浓厚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彩笔。
  2、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数字王国转转,可是想要去数字王国一定要记住王国的口令:1像铅笔细又长,一会去王国的途中我们会路过一个像‘1’一样的小桥,我们一定要一边念口令一边过小桥,而且小桥一定要按指定的规则去走(从●走到★)
  2、走过了小桥,我们来到了王国的门口,要开启密码锁,一边念口令一边用手指画“1”(请幼儿看挂图P1,引导幼儿用手指来写“1”)

  二、小朋友们,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字王国了。
  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我们来数字王国的过程吧。教师提示: 口令是什么?走小桥的规则是什么?怎样开启密码锁的?

  三、书写练习
  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书-W纸中心“1”,要求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按箭头方向书-W数字“1”。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遵循中班孩子学数学的特点,让幼儿数实物图案、说总数、选数字,体现了学习数学的规律。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很快地将数字书写方式记住,因为在活动中主要通过演示箭头方向的方法,幼儿通过箭头很直观地看到正确书-W方式。为了使此次活动更为有效,我使用了“走小桥”,“开启密码锁”的数字游戏,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由于在书写过程中不断的提醒幼儿书写的姿势,也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书写姿势的重要性。

第28篇、中班科学活动玩纸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美工区进行过用不同的纸折小船活动。
  2、写毛笔字用的宣纸、蜡光纸、皱纹纸及其折好的小船若干。   
  3、活动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纸的质地手感的不同。   

  二、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的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猜测三种纸船下沉的速度。 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的快?
  2、指导幼儿将自己预想的结果用图形或数字在记录表中表示出来。  
  3、幼儿记录猜测结果并互相交流。

  三、实验验证
  1、指导幼儿分组活动,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纸船下沉的速度。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在记录表中记录出来。
  3、展示幼儿实验记录结果(皱纹纸船最快,宣纸比较快,蜡光纸最慢)
 
  四、继续探索、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幼儿探究: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会不一样?
  2、教师做演示实验:将同样大小的三种纸揉成纸团,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水的三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纸的吸速度并于纸船实验结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五、活动延伸: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和纸相关的经验,从报纸、图书到纸巾、纸盒、各种包装纸。纸不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小纸船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我利用孩子们这一兴趣进行导入,引导孩子们观察三种小船的吸水性不同,沉浮的快慢也不同,让孩子们学会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试验的同时也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第29篇、中班科学活动水跑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第30篇、中班科学活动林中漫步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征,发现秋天树林的美丽和多姿多彩。
  2、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1、选择一处有多种树木的小树林。
  2、幼儿用书第1-2页。
  3、有集体散步的经验,有较多树的小树林、幼儿人手一个小筐。

  教学过程:
  一、林中漫步,感受树林的秋色。
  1、 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到小树林里去看看吧。
  2、 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漫步、玩耍、自由交谈。
  ------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看看、听听、闻闻、摸摸,运用多种感受小树林的气息和秋天给小树林带来的变化。
  ------鼓励幼儿边四散自由观察边与同伴交谈。

  二、林中讨论,交流对小树林的感受。
  1、 师幼共同围坐在小树林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在悄悄地变化,谁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又是怎样发现的。(请幼儿个别表达。)
  2、 用多种感官再次感受秋的气息。
  ------教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教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用脚踩一踩落叶,你听到了什么?轻轻地踩,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让我们仔细地看,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

  三、用肢体动作学一学树叶漂亮的样子。
  1、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瞧,小树叶在跳舞,我们仔细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2、 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树叶飘落的样子。
 
  四、林中拾叶,体验收集活动的乐趣。
  1、 教师:秋叶跳着舞蹈落下来了,让我们把它们捡回教室,再和它们玩吧!
  2、 师幼一起收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放到自己的小筐子里,带回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在模仿游戏和捡落叶的过程中,感受到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也积累了对秋天树叶和树叶的感性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处处蕴含教育契机的季节。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日子里,邢台市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市郊观赏秋天的树叶。一走进树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拿起篮子拾落叶。飘落的树叶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也开启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兴高采烈地说:“我的叶子像扇子”、“我的叶子像小船”、“我的叶子像……。”活动中老师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应答,巧妙点拨,并有机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判断,了解不同树叶的特征和规律。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平常很少见到的东西,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更愉快、更充实、更丰富。
  幼教科研是教育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探索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揭示和发现幼教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研究幼儿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

第31篇、中班科学沉浮小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物质准备:
  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2.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3.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4.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浮起来。

  二、认识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出现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三、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出现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行重点讲解。

  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开心了,因为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助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七、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察、 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忙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浮”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浮”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第32篇、中班科学活动瓶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水量的多少产生的声音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套相同的玻璃瓶子(四个标有红黄蓝绿标记的瓶子、水装的不同)。
  2.幼儿人手一根筷子。
  3.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小朋友,你们发现我们桌上有什么?(瓶子)这些瓶子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有水)
  2.你们再仔细看一下这些水,你们发现了什么?(水不一样多)
  3.你们想玩一玩这些瓶子吗?(想)我们怎么玩?(用筷子敲)
  4.好的,我们来玩一下这些瓶子,看看你们有没有更多发现,好吗?
  5.幼儿自由探索。(师幼个别交流)
  6.你们发现了什么?(声音不一样)你们知道声音为什么会不一样吗?到底秘密在什么地方呢?

  二.个别展示探索结果,再次探索并做记录。
  1.接下来,我们有一张记录表,你们看,这张记录表上红黄蓝绿四个颜色标记代表了什么?(四个瓶子),这个音量的标记多的就表示声音是高的脆脆的,就下面两格的表示声音很低沉的,你们再仔细的探索一下,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再次探索。
  3.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的发现和记录表。 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展示) 声音很低沉的瓶子里的水怎么样?(水多)声音脆脆的高的瓶子里的水就怎么样?(试着再敲敲看,验证一下自己得出的结论)
  4.教师小结:瓶子里的水越是多,声音越是低沉;瓶子里的水越是少,声音越是高。

  三.声音不同产生的美妙音乐。
  1.瓶子敲击的声音都不一样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这些瓶子就变成乐器,现在我就要让这些瓶子发出美妙的音乐。 教师演奏。
  2.你们想尝试一下吗?幼儿演奏。

  活动反思:
  瓶子——只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材料,却挖掘出这么多生动有趣的活动,真是将“小”材料发挥了大作用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想,大胆去实践。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材料,实现它的大作用!

第33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你认识哪些植物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更多的植物。
  2、为植物做卡片。
  3、欣赏几种有趣的植物
  4、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5、介绍植树节。

  活动重难点
  为植物做卡片、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活动准备
  几种植物的图片(梅兰竹菊)、一盆含羞草、有关植物(如猪笼草)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植物?
  2、小朋友们请把你们认识的植物画出来,并把它们介绍个大家。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植物?(出示植物的图片)

  二、活动进行中
  1、让小朋友根据图片说出梅兰竹菊分别有哪些特征;
  2、介绍梅花、兰花、菊花分别在哪个季节开放;
  3、带小朋友在幼儿园以及周围参观植物,介绍植物特点;
  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带来的含羞草给小朋友观赏、触碰,看含羞草因触碰而收缩的有趣过程;
  5、给小朋友观看有关植物的视频,如猪笼草食虫过程等。

  三、回家任务
  1、让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幼儿园里的植物制作介绍卡片,挂到相应的植物上;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

  四、活动后续
  1、观察小朋友们种植的植物,一段时间后带到幼儿园,大家共同欣赏;
  2、鼓励小朋友们在每年的植树节都进行植树活动。

第34篇、中班科学冰和水好神奇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高原上又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一天早上由于头一天的一场大雪,使得教室门前结了很大的 一块冰,来上学的时候幼儿们感到很好奇,因此特抓住幼儿的这一爱好,制定了本节课,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大自然的季节变化。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知四季变化使得冰和水发生的变化。
  2. 通过认知自然变化,初步建立热爱自然的意识。
  3. 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冰和水的变化
  难点:冰和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若干冰块,热水几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课前让幼儿做做热身操:小朋友们冬天到了,是不是感觉很冷啊,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做操,让我们的小手小脚热起来好不好。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冰块并让孩子触摸冰块,向幼儿说明两点;
  第一点:冰块之所以又冷又硬,是因为放在冰箱里。第二点:冰块加热后会变成水;
  2.在幼儿触摸冰块后,让幼儿说说摸了冰块后的感觉是怎样的。(冷)
  3.将热水端到幼儿的面前让幼儿摸一摸热水,摸后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4.为了证明第一条的两个观点,将冰块置于太阳下,定期观看,并告诉孩子冰块是如何融化的;
  5.冰块全部融化后,将冰水倒入玻璃杯,让孩子用手触摸感觉水的冰凉。
  6.小朋友我们的大自然到了冬天就会很冷所以水就会变成冰块,可是夏天很热所以冰块就变回水了,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没有大自然我们就不能生存,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哦。
  延伸活动:水是怎样变成冰的,在冰块盘上灌满水,放入冰箱,可多次重复此游戏。

  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幼儿很感兴趣,但唯一的不足是整个游戏过程较短暂,使得能力弱的幼儿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认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把游戏过程再部署的更细致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目标的认知。

第35篇、中班科学活动冰娃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冰块、冰球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
  2、结冰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
  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 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
  1、你们看小树苗怎么了?你们见过小树苗结冰吗?(出示图片)
  2、是不是冬天到了就会结冰?
  3、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温州冬天比较暖和,没有那么冷,所以会不结冰。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结成的,看(出示冰球),这里面藏了个东西,谁能想个办法把取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① 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② 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丰富词汇:融化)
  ③ 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取出可爱的指偶:冰娃娃。
  ④ 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

  四、幼儿操作
  1、你们想要可爱的冰娃娃吗?那就快点把冰娃娃取出来吧!幼儿自由操作玩冰,直到冰融取出冰娃娃为止。
  2、幼儿带着指偶冰娃娃,模仿滑冰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36篇、中班科学活动给泥土和石头洗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二、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三、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四、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第37篇、中班科学活动保护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是如何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是如何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难点: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活动准备:
  1、艾玛图片一张。背景图片三张。           
  2、PPT:《动物的保护色》。PPT:《特种兵》。           
  3、视频:《动物的保护色》。

  活动过程:       
  一、介绍艾玛,埋下伏笔。
  师:“今天可真高兴,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你瞧,我也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艾玛图片)“大家好!我叫艾玛。我是一头快乐的小象,是一头与众不同的象。你瞧,我身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幼儿回答)“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        
  二、寻找艾玛,陈述理由。
  1、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愿意参加吗?(愿意)我要藏了,快把眼睛闭起来,我数到五的时候你才可以挣开哦。”(教师拿黑板,边数1--5)“快找找艾玛藏哪了?”
  2、幼儿根据图片寻找,并说出理由。
  3、找到艾玛:真的是艾玛,它藏得可真好!提问:它为什么会藏到花格子被子的后面呢?师:艾玛不光是一头与众不同的象,还是一头特别聪明的象,会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来隐藏自己,保护自己。快给它鼓鼓掌吧!  
     
  三、拓展知识,了解动物的保护色。
  1、师:“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像艾玛一样聪明的小动物,会选择和自己身体颜色相近的环境来隐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2、师:“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利用保护色来进行自我保护的呢?”
  3、幼儿回答,并说出理由。
  4、看PPT:《动物的保护色》。
  1)    出示蚂蚱图片。提问:这是谁?它会隐藏在哪里?出示草地和黄花。幼儿讲述,并说出理由。
  2)    出示四幅图片。变色龙、青蛙、枯叶蝶、毛毛虫。请幼儿找出它们分别隐藏在哪里?并说出理由。
  3)    教师小结:小动物可真聪明,都有自己不同的保护色。
  5、看视频:《动物的保护色》。
  师:“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一下吧。”   
 
  四、经验延伸,了解人类的保护色。
  看PPT:《特种兵》。
  师:“小动物真聪明,但我们人类更聪明,也会利用保护色。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说特种兵为什么要穿迷彩服,戴草帽,脸上涂迷彩油。
     
  五、结束活动,激发探索。
  师:“多彩的颜色背后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大自然可真奇妙!拉拉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人类、动植物除了用保护色,还有很多的保护方法。只有你善于探索,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找看。”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从幼儿学科学、幼儿认知的特点出发,教学结构严谨,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利用ppt解决难点,既符合幼儿游戏的特点,又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了电教手段,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第38篇、中班科学活动吃不完,怎么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会还潮、变质。
  2、通过尝试操作,学习几种简单的封口办法,在实验中比较发现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标记作记录。
  3、感知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已开封的食品包装袋(如:暑片的包装袋)保鲜袋,毛线、双面胶、塑料夹、封口夹、五角星若干。
  2、一袋已开袋的饼干,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
  出示已开袋的食品,提问:
  (1)食品吃不完,就这样放着,过几天吃感觉会怎样呢?
  (2)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儿讨论交流。
  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办让食品吃上去还是香香的?
  3、幼儿实践交流。
  师:刚才你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
  师:你的袋口封住了吗?,你是怎样封住袋口的?
  4、实验比较记录。
  (1)师:小朋友刚才都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幼儿实验,将保鲜袋装满空气后封口,看哪种方法不漏气。
  (3)进行记录,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下贴一个五角星。
  (4)师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明的产品越来越先进,就象这个食品封口夹,夹起来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经验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没吃完的食品要封口,还有什么时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样封口?下次,我们小朋友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将塑料袋封口。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其它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结束部分,以教师的介绍来引导幼儿认识更好更先进的封口方法和工具,使幼儿在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基础上又积累到了新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所学内容。同时,以教师的鼓励,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中有信心通过实验操作来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生活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第39篇、中班科学动物的嘴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知道动物嘴巴的特殊功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
  教师: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2、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3、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第40篇、中班科学活动关于狮子的问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狮子的了解,激发喜欢狮子的感情。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狮子的趣事,小红旗若干面。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神秘的口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这里有许多狮子的趣事,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看哪些小朋友知道。

  二、师组织幼儿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抢答。
  (一)规则:
  1.教师做裁判员,出示问题。
  2.每组有10秒钟讨论时间。
  3.每组幼儿讨论后可请一位小朋友回答。
  4.每回答对一题,小组获一面小红旗。
  5.小红旗多的小组获胜。

  (二)问题:
  1.狮子的尾巴又粗又长,尾端还有一团球状的褐色毛。那么,狮子的尾马有什么作用呢?
  ①沾河里的水喝。②赶虫子。③奔跑时,保持平衡。④散热。 (3)
  2.雄狮常常为争地盘而打架,它们以怎样的方式打架呢?①相互怒视。②大声吼叫。③用利爪攻击对方的脸。④用头撞击对方。 (3)
  3.狮子最喜欢什么气味呢?
  ①花香味。②猎物腐烂的气味。③大象粪便味。④鱼腥味。 (3)
  4.狮子为了不被高山兀鹫抢走剩下的食物,它会使用什么办法呢?
  ①用树叶掩盖。②始终守候,不会离开。③用沙土掩盖。④在食物上撒尿。 (3)
  5.狮子怎样喝水呢?
  ①用舌头表面舔食。②用舌头向后卷着舔食。③用舌头弹着水面喝水。④直接把嘴伸进水里喝水。 (2)
  6.有一头饥肠辘辘的狮子遇到刺猬时,会怎么做呢?
  ①用利爪剥皮吃掉。②吞下整只。③先拔出其身上的刺后再吃掉。④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 (3)
  7.如果狮子和老虎搏斗,谁会赢呢?
  ①老虎的胜算机率会多一些。②狮子的胜算机率要多一些。③相互躲避。④打成平手。

  三、鼓励幼儿回家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关于狮子的一些趣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安全教案100篇及反思,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社会教案30篇》:《大班社会教案3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社会教案3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