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大全30篇

日期:2021-04-2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教案大全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大全30篇

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以内相邻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5以内相邻数》课件,幼儿操作练习题。
  2、1——5数字卡若干,背景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设置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设置情景,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师:动物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因为它们要搬新家。看看有几间新房子?是哪些动物要搬家?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小动物谁和谁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师:天慢慢黑了,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老师把小动物隐藏起来)。听,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数字宝宝在讨论问题呢。数字宝宝2说:“我是2,数字宝宝1和数字宝宝3是我的好邻居,我们是相邻的数字,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相邻数,2的相邻数是1和3。”提问幼儿找其他数字宝宝的相邻数。
  2、师:那些数字宝宝变成了点子宝宝,看看2个点子宝宝比1个点子宝宝多几个点子宝宝,比3个点子宝宝少几个点子宝宝?我们一起念一下:2比1多1,2比3少1。(同法3、4的相邻数)

  (二)游戏《找朋友》。
  老师随意地举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老师说“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两个好朋友,我是数字宝宝2,我的相邻数是几”拿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赶快举起来,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相邻数朋友》。

  三、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2、给爸爸、妈妈检查自己的作业。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第2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排序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排序的结果。   
  3、感知5以内数量的数序关系,并能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按物体数量的正逆排序,正排序是由少到多一个比一个多,逆排序是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活动难点:在理解正逆排序的基础上能够接着排,或填空排。   

  活动准备:   
  动物卡四套;幼儿用作业纸人手一张、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口吻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刘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很多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排队进来了!
   
  二、幼儿观察范例,找规律。   
  1、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正排序),请幼儿数数卡片上的动物,找出最多的和最少的。   
  2、引导幼儿讨论:   
  ——小动物是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少到多,一种比一种多)   
  3、 出示小动物排队范例(逆排序),讨论:   
  ——这次小动物按什么方法排队的?(由多到少,一个比一个少)   

  三、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   
  1、教师出示一队错误排列(正排序)的=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并纠正,集体检查。   
  2、再次出示一队错误排列(逆排序)的动物图片,请个别幼儿纠正,并集体检查。  
 
  四、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出示范例1,请幼儿说说规律,接着往下排。   
  2、教师出示范例2,请幼儿排出空白部分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流畅、清晰,教师的语言简练,清楚,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好。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讲的过多,没有真正的放手,导致活动缺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的氛围。

第3篇、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二、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0--9)
  2、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0--9,教师贴在黑板上。)

  三、游“数字世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字王国去,你们高兴吗?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数字王国到了,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都有什么? (幼儿边看边说: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3、教师问:(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猜数字。(猜想物品上数字用途)
  1、教师:数字王国参观完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带有数字的东西,现在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回到座位了,快上车吧。(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刚才,我们逛了数字王国,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电话,汽车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①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②日历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月份和日期。
  ③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
  3、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 (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
  (急救电话)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出示特殊号码卡片)

  五、找数字。(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看课件:序号,衣物,冰箱,微波炉,电风扇,车的档位……)

  六、游“粗心王国”。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粘贴缺少的数字)

  七、欣赏用数字拼的画。
  教师:粗心国王很后悔,都是因为他的粗心给生活带来了不变,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出示数字拼的画)

  八、结束。(随音乐离开教室)
  教师:请小朋友坐上我的小汽车,一起去外面找数字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 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 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字及作用,并一起观看一些有数字的图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6、7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字6、7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数字3、4、5、6、7。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并说出: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二、认识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师:小朋友们,黄老师发现了一片好大的果园,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师:请你来数一数,每棵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数字5表示,4只梨用数字4表示。
  2.认识数字6
  师:咦,这里还藏了一棵大树呢,会是什么数呢?(出示有6个橘子的橘子树。)
  师:原来是一棵橘子树呀!快来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橘子呢?(6个)
  师:6个橘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呀?(口哨)
  师:数字6可以表示这棵树上的6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动脑筋想一想。(6张桌子、6块糖果等等)
  小结:数字6可以表示这么多东西呢!但是呀黄老师发现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6个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我说的对不对呀?
  3.认识数字7
  师:看看,现在树上又多出来一个橘子了,那是几个了?还是6个吗?
  师:7个橘子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了?(数字7)
  师:7像什么?(镰刀)
  师:7可以表示什么?(7个小朋友、7把调羹等等)
  小结:数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的数量是7,都可以用7来表示。

  三、操作活动
  1.巩固数字6、7的认识
  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方格中的数字6、7给相应数量的方格涂上颜色。
  2.看数字涂格子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读出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师幼一起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手指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表述6可以表示什么时大多选择了水果 ,应适时的加以引导。
  幼儿操作时可以选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方便涂格子。或者适当减少两个数字。操作环节时间稍长。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5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会变的圆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引导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现象产生兴趣,应该构建他们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没写简单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此次的活动,中班小朋友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活动中我将枯燥的几何图形转变为了可爱的圆宝宝们,让圆宝宝们通过变魔术引出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吸引幼儿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第6篇、中班数学菊花展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菊花是秋天最常见的花之一。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其品种繁多。孩子们在公园、绿地,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菊花。为了让幼儿和菊花来个亲密接触开展了此次活动《菊花》。让幼儿在花的海洋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多彩。

  活动目标:
  1、在布置菊花展览会的过程中积累一二间隔、二一间隔等规律排列的经验,并感受秋天菊花的美。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菊花展览会);菊花图片若干;3个艺术花坛照片(其中2个花坛分别有ABB/AAB模式);与幼儿操作材料相同的菊花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以办“菊花展览会” 导入
  教室里做了许多美丽的菊花,今天要开个菊花展览会。
  说说自己对菊花的认识。
  2、每到秋天,菊花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还有各种不同的大小,真美丽,所以要办个菊花展览会,让大家欣赏菊花。
  3、(PPT)
  看看这些菊花有哪些不同?有些什么不一样?
  这么多的菊花假如排成一排可以布置我们的菊花展览会?
  还可以用其他排一排的方法来布置菊花展览会吗?
  说说有哪些排列的方法。(老师要突出一朵一朵排列是小班就会的太简单了,还有什么办法?)
  请幼儿示范。
  小结:可按照菊花颜色或大小、形状隔开来,从头到尾一模一样排一排也能把展览会布置得很美。

  二、幼儿自主探索
  (一)提出要求
  排菊花,我们看看桌上准备了哪些菊花?试一试。

  (二)幼儿探索操作
  1、幼儿自由操作
  2、从头到尾排下去一模一样的。
  3、一边排一边说一说。
  4、排好后,找幼儿说说你排菊花的办法和别人一样吗?

  三、分享交流
  自己排的菊花漂亮吗?排好菊花开展览会,让我们把花送到花坛上。
  1、介绍ABB模式花坛。
  花坛的花是怎么排的?谁是用这种方法布置菊花展的?请幼儿介绍
  小结:虽然有的是按颜色,有的是按大小,还有的(按形状),但排列的方式都是相同的,都是按照1个2个的方法布置花展的,非常美丽。
  2、第二个花坛是按照几个几个排列的方式来布置的?
  谁的菊花可以送到这个花坛?
  小结:按照2个1个的方法布置花展的。
  3、还有其他方法布置花展的吗?
  出示第三个花坛,把剩下不同排列方法的菊花放在一起。
  4、邀请其它班小朋友参观“菊花展览会”。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能唤起幼儿对生活数学的情感体验,能很好地让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真正体验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通过玩、想、比,充分地调动了幼儿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

第7篇、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一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一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一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一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一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一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第8篇、中班数学活动忙碌的停车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8的加法。    
  2.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8的分合卡、算式卡。    
  2.幼儿操作袋(数字卡片1-10两套,每套用牛皮筋扎好;“+、-、=”符号若干)。    
  3.幼儿用书第7册第5页。    
  4.挂图(《忙碌的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认读8的分合式。    
  1.教师出示8的分合卡,集体认读。
  ——火车开来喽!幼儿以接力形式每人认读1张分合卡。
  ——教师遮住一个部分数,提问能力强的幼儿并认读。  
 
  (二)忙碌的停车场——看图列式计算8的加法。    
  1.出示停车场图片。
  ——停车场里有许多汽车,看看这些汽车有什么不一样。请你列一道8的加法算式题。
  ——教师:你是怎么列的?为什么这么列?(引导幼儿说出列式的理由,并出示算式卡。)
  ——哦,它是根据汽车的大小来列的,1辆小汽车加上7辆大汽车,正好是8辆汽车,1+7等于几?
  ——教师:我们还可以怎么来写这道算式?(引导幼儿用两个加数互换列另一道算式题。)
  ——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列吗? ——原来,加号前后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2.同样方法,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根据不同特征用多种方法列式并计算。请幼儿说说列式的理由,帮助幼儿理解算式的意义,感知加法交换律。    

  (三)完成幼儿用书第7册第5页“香香甜甜”——根据物体不同特征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8的加法。    
  1.请幼儿将幼儿用书翻到第5页。
  ——教师:请你看看盘子里的甜甜圈有什么不同。算算一共有几个。
  ——请在下面列出加法算式题。比一比,谁列得多?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幼儿操作列式,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特征来列式)。
  ——请你先列一道8的加法算式题。
  ——你是怎么列的?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还可以怎么来写这道算式?(引导幼儿用两个加数互换列另一道算式题。)    
  3.幼儿继续练习。
  ——教师:请你想一想,看看还能列出几道加法题。    
  4.集体检查。
  ——教师请幼儿说说列式的理由,并检查正确与否。

  活动反思
  停车场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一个地方,此次活动让是让幼儿更深入去了解这里的规则极其作用,首先活动我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让幼儿先回忆自己印象中哪里有停车场、停车场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标志等等。
  然后通过观看图片,通过老师介绍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停车场的一些共通特点,并告诉孩子们停车场的作用极其在这里的一些规则。

第9篇、中班数学分树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分树叶》这个活动选择渗透式活动。把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树叶作为幼儿操作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活动目标:
  1. 能按树叶的特征进行分类、计数,并能比较数量的多与少。
  2. 探索树叶分类的多种方法。
  3. 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师在活动前带幼儿拾落叶。并事先对幼儿拾的树叶进行整理。将每种树叶的数量控制在7片之内。
  2. 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外形特征。
  师:昨天,小朋友拾了很多的树叶,在你拾的树叶中,你最喜欢哪一片树叶?它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给树叶分类。
  1. 师:把相同形状的树叶放在一起,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树叶有几片,然后用标记和数字记录下来。
  2.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在记录分类结果时不仅用数字表示树叶的数量,还要用简单的图示表示是什么树叶,有几片。
  3.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并相互检查分类的结果:谁来说说自己分的结果,每种形状的树叶各有几片?哪种形状的树叶最多?有几片?哪种形状的树叶最少?有几片?
  4. 教师引导幼儿用另一种方法给树叶分类:树叶除了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怎么分?
  5. 请小朋友再分一次,并把这次分的结果也记录下来。你的记录要能让大家看出什么样的树叶有几片。
  6. 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标记表示自己是怎样分类的。

  三、幼儿相互表达与交流。
  1.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结果,并让同伴猜猜他(她)是按什么标准给树叶进行分类的。
  2. 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记录与分类结果是否一致。
  3.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来分树叶。有的是按形状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还有的是按……分的,等等。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区分出大小、颜色,但有个别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清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本次活动情节性很强,环节丝丝紧扣,幼儿都非常投入,让幼儿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与观察和比较能力的提高。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较高。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的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第10篇、中班数学6、7的形成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第11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图形分类计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仔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之前要有按标记分类的知识积累、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 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第12篇、中班数学我来拼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照幼儿认知的规律,4至5岁的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先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认识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在认识这些单一的图形的基础上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身边的各种图形。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将多种图形组合成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从认识图形到动手拼图形。

  活动准备
  玻璃板、七巧板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认识图形:了解身边的几种图形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过程:教师分别出示几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并引导幼儿想象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以提高幼儿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使幼儿对这些图形初步产生兴趣。
  2:感知图形:激发幼儿的触觉敏感度,通过感知了解图形
  活动过程: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利用幼儿的触觉来感知这些图形。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教师蒙住幼儿的眼睛,教师给幼儿一种图形板,让幼儿摸一摸,感知出这是什么图形。(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可请多个幼儿来参加.这种活动可通过感知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参观:激发幼儿对搭拼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
  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用多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作品, 请幼儿说说“这个图案的每个部分都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以激发幼儿对组合拼图活动的兴趣。
  4、动手实践: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些玻璃板、七巧板,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尝试搭拼图案,教师指导。
  5、交流作品
  活动过程: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讲讲自己搭拼的什么。幼儿可以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展示后还可以继续动手实践。

  教学反思
  小结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反思:
  其一、每个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兴趣、思维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因此,在活动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活动就很难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活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其二、在如何营造活动气氛、有效调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方面,还应该多想一些办法。比如说,在幼儿动手拼图的时候,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在感知图形和展示交流后,都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以多种形式的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1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分蛋糕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五个蛋糕分给两个小朋友,找出所有的分法。
  2.愿意与同伴合作,互相分享不同的分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小蛋糕,盘子,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故事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绘本故事《蛋糕长大啦》,并创设分蛋糕的情境。
  教师:绘本里的佳佳上一次蛋糕没有做成功,可这一次她的蛋糕做成功啦!一共做好了5个小蛋糕。刚好,佳佳的好朋友琳琳和小茂来找佳佳玩,佳佳准备把这五个蛋糕全都分给琳琳和小茂吃,你们能帮助佳佳来分蛋糕吗?

  二、操作实物进行分解
  1.幼儿自主分解,记录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将蛋糕分给琳琳和小茂,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2.集体分享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看看大家的分法一样吗?
  3.比较不同的分法。
  师:有的小朋友有两种分法,有的小朋友有三种分法,那你们是怎么分的?

  三、梳理经验
  1.将所有的分法罗列,请幼儿寻找规律。
  2.再思考还可以怎么分?如何分才不会漏掉?

第14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王国大考验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对数字活动感兴趣。
  2.能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迷宫图一张、每张椅子上贴有不同数量的圆点、门票:数字胸饰(1-10)每人一个、指示牌一张、操作材料6张每张30份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数字王国,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有趣的地方,那是数字王国,里面有许多游戏等着我们,想去吗?
  2.师:那我们开着我们的火车出发吧!(开火车到数字王国)

  二、到数字王国
  1.(数字王国门口放着牌子)师:我们到了,咦!怎么这里还有一张指示牌,老师来看看是什么?(教师告诉幼儿要通过这安全通道才能进数字王国)
  2.幼儿边数数字边一个跟着一个走。
  3.(教师扮演数字王国的国王)说:小朋友,你们真棒!都通过了,我是这数字王国国王,非常欢迎你们,你们好!(引导幼儿有礼貌的打招呼)
  4.(出示门票)说:这是数字王国的门票,请小朋友拿着数字找到你的位置。国王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特别的棒!(幼儿拿着门票找位置)

  三、游戏
  1.根据点子数量找相应的数字。
  (出示点卡)国王:这是数字王国的小朋友,他想找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
  出示点卡9:你们知道我有几个点吗?(9个)那我的好朋友是谁呢?幼儿数字“9”的起立,并让他们说出“我是你的好朋友”(接下来可选其他数字,游戏3-4遍)
  2.根据动物数量找相应的数字。
  国王:我们这里的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也想加入,你们欢迎吗?
  游戏和点卡一样。
  3.数字王国“大考验”
  (1) 国王:今天我还为小朋友准备了更多的游戏来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吗?那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教师介绍游戏)
  第一组:观察实物数量,给数量多的实物打“√”
  第二组:连线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第三组:看数字添画圆点,使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第四组:看实物或点卡上的数量,在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组:看数字画圆点或实物。
  第六组:看数字圈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2)国王:这里准备了很多,你做完一张还可以再选着做,做完后可以给客人老师看,做对的话就贴一个五角星,再把它放进你座位后面的纸袋子里面。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如果做的还有时间的话,引导幼儿再可以做)
  4.评价:小朋友让老师看看你们头上都贴了几个五角星啊。(表扬五角星多的幼儿,鼓励五角星少的幼儿。)

  四、结束
  师:今天在数字王国里玩的开心吗?我们也该休息了,开着我们的火车回家把。

第15篇、中班数学数字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3.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两行五列表格一张,藏有数字的表格一张。
  2.数字排列图若干。
  3.数字连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 出示空表格,让幼儿数数有几个格子。(10个)
  “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喜欢。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数字的表格
  “你们看每个格子里都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给找出来,谁来找一找。”
  3.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
  4.幼儿完整地读数字两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给数字排队
  1. 让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小朋友这10个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9最大,0最小)”
  2.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小到大排序
  “小朋友我们来给数字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排,谁来排一排?”
  3.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大到小排
  “刚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数字从小到大排队,现在谁能它倒过来排一排?”
  4.让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
  “小朋友你们还想到什么排法吗?”老师出示几张排列图标,问幼儿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1. 让小朋友找出平时接触的数字
  “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过,用到过这些数字吗?谁来讲一件。”
  2. 老师出示相关的数字实物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上面有数字吗?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师总结(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比如说闹钟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位子的,比如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茶杯摆放的位子,书目录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数量多少的,比如说药瓶上的数字,饮料上的数字。)

  四、游戏活动
  1.老师出示数字连线画:小朋友你们看我这张纸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里都藏着一个小动物,小朋友想不想把它找出来?(想)那我教你一个方法,老师演示从小到大连线。
  2.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导
  3. 问找到小动物了吗?是什么?请你把找小动物的本领告诉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吧。

  课后延伸:
  让幼儿回教室找数字。

  课后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连线画时有些幼儿找不到数字点,假如我把点改成彩色点,就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连线就更完美,也就会一下找到数字中的小动物了。

第16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厚薄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    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2、操作活动。
  (1)    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    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    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第17篇、中班数学蔬菜丰收了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字的认读,尝试点数并按数取物。
  2.比较数量的多少,能够将蔬菜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6块菜地(背景图上粘贴各类蔬菜)
  2.人手一份购物单,教师用购物单

  活动过程:
  一、按数取物——采摘蔬菜
  1.观察购物单
  师: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我是超市经理,要进些蔬菜来卖,想请大家帮忙去采摘一些美味的蔬菜。
  师:采摘蔬菜需要根据购物单去摘,谁知道这张购物单的意思?去摘什么菜,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摘多少?请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从蔬菜园中摘取蔬菜,一边摘一边点数,并说出总数。)
  2. 幼儿取购物单,根据购物单到菜地采摘蔬菜。
  3.集中讨论
  师:看看自己摘了几种蔬菜,每一种蔬菜有多少。
  (幼儿点数验证,纠正错误)
  师:我们看看这份购物单上采的蔬菜数量对吗?少了什么?少了几个?怎么办?(添上*个**)

  二、按序排列——整理蔬菜
  1.学习按序排列蔬菜
  师:我们来看看这份购物单上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师:怎样排队,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蔬菜最少,哪种蔬菜多一点,哪种蔬菜更多?请你来排一排(个别幼儿示范)
  师:排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出数量最少的排在最上面,然后看看剩下的蔬菜中哪种少?
  师:请大家也来排一排,排之前我们先要检查什么?如果数量不对怎么办?(幼儿尝试根据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蔬菜)
  2.集中讨论
  师:大家互相看看排得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
  师:看一看这里排得怎么样?(幼儿观察并纠错)

  三、送蔬菜
  师:现在请大家将菜送到超市里来吧。

第18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小鸭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前几天,为了使幼儿对10以内的数正确认读、学会数数及感知数的大小,认识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在复习儿歌等旧知识的同时引入新课,让孩子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展开学习,使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具有连贯性,数学课上的声情并茂,气氛活跃,激发孩子梦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这个确认都市以内的数字。
  2、学会点数、能够感知数字的大小。
  3、让他们理解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孩子们的思路从旧知识引导向新知识,让孩子们在复习和参与过程领会到新知识。
  2、组织好学生,适时添加新内容,让孩子从容愉快接受新知识。
  3、防止有的孩子应注意力分散而导致只复习了二儿歌,而忽略了心知。

  活动准备
  我准备了16张幻灯片,鸭子的大小、神态、颜色各不相同,并对每一张精心挑选、最后制作成图片;准备《数鸭子》、《数字歌》碟片;预设上课时间的分配,设计过程引导语。

  活动过程
  前几天,为了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读、数数及数的比较,我设计了一节名为《数小鸭》数学课。根据教学意图,我设计样教学活动流程:首先,在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几只鸭,快来快来数一数……》音乐以及老师的语言引导下,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然后进入教学主题逐步出示鸭子由少到多的场景(每张图片至少两只鸭)图片,每张图片教学模式,幼儿认识小鸭子,说出小鸭子的颜色、大小;和数量,大家一起数,按数拿取相应的物品。图片出示数字,表扬数对拿对的幼儿。比较画面两种颜色的鸭子多少,体会数字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模仿《我爱我的小动物》创编歌曲,如:我爱我的小鸭子,小鸭有几只,有X只,有X只,小鸭有X只。最后,幼儿念数字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三项耳朵能听话••••••”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进入活动,初始如我所愿,教学效果非常好,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双边活动很活跃,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活动已经进行了25分钟左右,所有幼儿虽然兴趣很浓,但我发现课堂纪律已有些难以掌控,而我的图片教学内容安排还有近一半没有实施。我知道,我不得不临时减少教学内容和活动程序,结果,这堂我精心准备了一个星期的图片活动课以我的不尽人意而结束。中班幼儿活动不能超过30分钟,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节课不算是一节完整、成功的课。而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难以取舍。根据我的目的,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图片。主体部分我弄了16张幻灯片,鸭子的大小、神态、颜色各不相同,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我也曾怀疑内容的过多,但面对每一张精心挑选、制作的图片,真的舍不得去掉那一张,测试了几次,觉得差不多能完成。而事实证明,幼儿的兴趣的确很浓,但由于图片的过多而导致了整体教学活动效果不佳。如果图片在8张左右,只要全面覆盖1-9数字的教学,个别数稍有侧重,完全能按意图进行,那一定是一节完美的课。这次的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我收获的却很多,尤其是:取舍是一种智慧,善于取舍,才会成功。

第19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春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
  2.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大骰子?大灰狼头饰?
  2.每位幼儿一份花片操作材料、数字卡片;可以贴在身上的数字、点卡、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1)
  以游戏口吻:“春天来了,羊羊们要去春游啦”引起幼儿兴趣,通过观察羊羊的外形、装饰、背包等的不同复习7以内的数。

  二、展开
  1.出示PPT(2、3)教师操作蝴蝶与花图片,学习8的形成。
  师:羊羊们出发啦,他们来到了望春园,那里的花儿开的可好了。
  (1)出示7朵花排成一排,请幼儿跟随老师正确点数说出总数。
  (2)出示7只蜜蜂,与花一一对应,请个别幼儿点数练习。
  提问:蝴蝶和花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3)出示1朵花,添在花一排的最后,请幼儿点数验证说出总数。
  (4)出示数字7和1, 7只花用数字7来表示,添上的1只花用数字1来表示,分别放在相应位置上,7添1是几?(幼儿反复复述7添1是8)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复习7的形成,初步感知发现8的形成。
  2.幼儿操作:你怎样把7朵蓝花变成了8朵?(我又添上了1朵)请幼儿将添上的1朵拿走放回,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3.游戏:丢骰子
  师:羊羊们走累了,就在草地上玩起了游戏。
  教师操作骰子,幼儿根据骰子六面上显示的图案、点、数字进行相应的身体动作练习(如拍屁股等)
  4.出示PPT(4、5)
  师:羊羊们来到了小树林,有许多小树来与羊羊们游戏。
  (引导幼儿点数、说出总数,并通过拍手次数来“欢迎8、欢送7” 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5.游戏巩固:狼来了
  玩法:保育教师扮演大灰狼,说出今天要抓数量是几(幼儿的春游门票上的数字、点数、或实物图片)的羊羊,这些羊羊就赶快要和妈妈一起躲起来。其他羊羊在位置上装木头人。(两位教师验证幼儿游戏结果)
  6 . 通过演示PPT(6、7),理解8里面有8个1。
  师:忽然一阵风吹来,蝴蝶和花飞走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五颜六色的气球,
  播放课件:画面出现8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幼儿点数验证,引导观察,几个红色的?几个黄色的?……,问:“1个红色的气球用数字几来表示?播放课件,8个不同颜色的气球分别用8个1来表示,点数1,问:“8里面有几个1?”小结:8里面有8个1。

  三、拓展理解8的实际意义。
  1.师:8只蝴蝶、8只花、8个气球都用数字8来表示,8还能表示8个什么?播放课件,出现多个数量是8的画面,
  2.小结:8能代表所有数量是8的物体。
  3.引导:8还能代表8个什么呢?请幼儿手拿数字8,到老师布置的场地中去找数量是8的物品?找到后与同伴、老师分享交流(轻音乐伴奏)。

  活动反思: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内容,我为这节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教育目标:一是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二是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三是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二是通过故事语言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8的形成及数数、知道7、8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8的数概念,达到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做游戏,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情境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都有待加强。

第2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远近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第21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兔探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认知各种不同的规律排列。   
  2、能够按照规律对图形进行规律排列。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验通过数学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快乐情感。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图片导入(看图认识规律排列)   
  1、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准备去树林里探险。看!小兔来到了一片奇怪的树林,这片树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树木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认识这些规律排列。   

  二、 播放PPT,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简单排列   
  1、 师:小兔在进入规律树林后,看到了远处有个果园,它想去果园摘果子吃,可是进入果园的小桥坏了,谁来帮它修好小桥呢?   
  2、 师:小桥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3、 请小朋友按规律把小桥修好。   

  三、 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寻找规律   
  1、师:小兔来到了果园,发现这个果园非常大就像一个迷宫一样。其实,在这个果园里有两种树是有规律的排列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果园,找出其中两种果树的排列规律。
   
  四、 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排列图形   
  1、小兔走出了果园迷宫来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前,小巫师说,“如果你帮我把房子按照规律装饰好,我就给你一个神秘的礼物”   
  2、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兔子吧   
  3、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装饰房子。  
 
  五、 幼儿操作   
  1、 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小兔子去规律森林探险得到了神秘礼物,他们也来到了规律森林,找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小巫师也请他们装饰房子,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吗?   
  2、 看!这是小猴子要帮巫师装饰的房子,谁愿意帮助他?我请第一组、第二组的小朋友来帮助他。   
  3、 这是小狗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三、四两组的小朋友帮助他。   
  4、 这是小猫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五、六、七组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   
  5、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幼儿展示操作   
  1、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请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2、 师:你们的和他一样吗?

  活动反思:
  有了故事的衬托整个数学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动手动脑,解决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在为小动物们解决困难的同时,孩子们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利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人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22篇、中班数学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
  2、 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导幼儿观察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二、互动游戏,初步引导幼儿辨别上下
  1、教师:哎哟!是谁在咬我呀?—“原来是小狗啊!你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么?”
  出示玩具狗,以小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汪汪,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说:“汪汪狗你想跟我们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和汪汪狗说悄悄话)我知道了,好的。”
  2、汪汪狗想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然后汪汪狗会躲起来,当你们听到:汪汪汪的时候就可以睁开眼睛把汪汪狗找出来,并说出你是在哪找到的。
  3、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4、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三、利用游戏巩固上下的空间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么?球宝宝、小苹果、汪汪狗。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有小汽车、花篮、洋娃娃、铅笔、灯笼好多好多的玩具要送给小朋友们,它们也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2、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适当引导幼儿: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找找到椅子下面看看……找到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在那里找到的。分别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小汽车在桌子的下面、铅笔在书的上面……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将所有的礼物都找到了,而且还能说出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掌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空间方位。但是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需要课后加以辅助练习。

第2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我会做饼干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 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 印泥若干 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 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四、吃饼干
  1.师:"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第24篇、中班数学小鸡出壳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对数字比较敏感,加之1——9数字刚学完,为了让幼儿认识数字0,于是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0”的外部特征,能够正确认读。
  2、理解数字“0”的实际意义,提高对数的抽象的理解。
  3、感知数字游戏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0”
  难点:理解数字“0”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数字卡0——9、糖果(装在小袋里)、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说谜语,教师出示数字卡0,幼儿传递触摸。

  二、集体活动
  (感官感知)请幼儿正确认读数字,可以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速度练读。
  (游戏体验)
  教师将0~9的数字卡倒扣,请10名幼儿任意抽取一张后,按照数字到教室去相应的物体回来,将取回的物体与数字卡放在一起,大家一起点数是几个。
  教师问抽到0的幼儿:你去了几个东西?为什么你没有取?引导幼儿理解0是没有的意思。

  三、探索操作
  请幼儿每人取10块积木摆成一列火车,依次在上面摆上数字并念出数字,教师要提问:如果要按数字往火车上装糖果,每节车厢应装几个糖果?那节车厢不用装糖果?为什么?

  四、“0”在哪里
  请幼儿在各种生活用品上找“0”。如秒表、体重秤、记分牌等,说说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

  五、组织幼儿讨论:0还有什么用处?没有0可以吗?
  活动延伸:
  将“0”贴在教室里,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随时认读。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师幼配合较好,大多数幼儿理解了数字0的实际意义,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第三个环节“探索操作”中,我对幼儿的理解能力估计过高,有个别幼儿操作出现了失误,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体验”环节中多设计游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

第25篇、中班数学图形的分类与拼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的外形特征,能分辨不同的图形。
  2、乐于动脑筋,进行创意建构。
  3、能按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拼图建构。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组

  活动过程:
  1、经验准备游戏:蹲蹲乐,幼儿分组,给每组幼儿命名。
  2、操作探索幼儿操作学具几何图形,教师提问:请你仔细观察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哪些图形是一样的?请将它们摆放在一起。
  幼儿给图形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3、分享交流发给幼儿学具,请幼儿进行分类。
  教师提出拼搭图形的要求,请小朋友进行自由拼搭。
  分享一下谁是图案最有趣。
  4、实践应用幼儿合作拼搭作品展示与交流幼儿收学具。

第26篇、中班数学7的形成和数数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在玩中学的快乐。
  2、能正确点数7以内的物体,提高点数能力。
  3、学习7的形成,认读数字7。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7的形成,正确点数7以内的物体。
  活动难点:理解7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白雪公主及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圆点卡片、苹果卡片、数字7卡片、环境布置七个的物品、幼儿操作学具:小花,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带幼儿跟音乐《十个小矮人》进入活动室,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复习6的形成和数数
  师:瞧!小矮人真的来了!
  出示5个小矮人卡片,问:来了几个小矮人?(5个)
  又来了一个小矮人,现在是几个小矮人?(6个)
  问:5添1是几?一起数一数。

  二、新授7的形成和数数
  1、师:一个小矮人用一个小圆点来表示,六个小矮人用几个小圆点来表示 ?
  出示相应的圆点。
  又来了一个小矮人,现在是几个小矮人?
  6个小矮人添上1个小矮人是几个小矮人?数一数(7个),后来的一个小矮人用几个圆点表示?出示一个圆点。
  6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几个圆点?6添1是几?
  小结:6添1是7。
  2、师:小矮人去摘苹果了,依次出示6个苹果
  问:摘了几个苹果(6个)齐数,又摘了一个苹果,现在是几个苹果?
  6添1是几?
  3、师:小矮人把苹果送给白雪公主了,我们小朋友也给白雪公主送礼物吧!
  每桌都有一盆花,请小朋友先送6朵花,幼儿取出6朵花摆好。
  可白雪公主有7个小矮人呀,怎么办呀?请小朋友再送一朵花,现在是几朵花?6朵花添上一朵花是几朵花?6添1是几?
  小结:现在好了,7个小矮人7朵花,每个小矮人都有一朵花了。师依次给小矮人戴上花。
  4、师:白雪公主也有礼物送给小朋友
  请小朋友取出苹果卡片,有几个红苹果?
  6个红苹果添上1个绿苹果是几个苹果?6添1是几?

  三、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
  1、师:7个小矮人、7个苹果、7朵花、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7,7象什么?
  2、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小结:凡是数量是7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7表示。
  3、请小朋友和白雪公主一起找一找教室里那些东西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集体验证。

  四、活动延伸
  和白雪公主一起到院子里找找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的物体,结束活动。

第27篇、中班数学小蚂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喜欢并理解故事里小蚂蚁勤劳、快乐,爱合作的性格特征。
  2、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一个蚂蚁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尝试并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
  3、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学习并运用句式“我们……”。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观察实践活动,例如蚂蚁觅食、搬家等等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寻求发现。
  2、材料准备:小书人手一本、蚂蚁搬家图片、大书、碟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幼儿到户外自由探索,解决问题。
  1、孩子们自由观察蚂蚁,教师提问:“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的蚂蚁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蚂蚁在搬运食物的过程中是一只还是大家一起?现在我们一起到户外找找看吧!”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之间互相交流观察结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一个学习铺垫。

  二、教师抛出问题“思维想象并用,观图激趣,质疑引入”。
  1、教师出示蚂蚁图,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观察内容及结果与之作比较。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蚂蚁,都知道了蚂蚁是怎么搬运食物的,那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
  2、出示大书,倒叙的方法解释分析文本。
  第八页(最后一页):提问: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你知道小蚂蚁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吗?请你们根据大书中的场景位置找出正确顺序,(用数字1--5依次标记好场景图的顺序)并说说为什么?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结合读本提问:请你们到书中去找找,第几页是第1、2、3、4、5幅场景图中的分别讲述的是小蚂蚁在做什么的内容?
  发放小书,孩子们自己找答案,师幼共同讨论,重点讲述场景(1、3、5)幅图画中的内容,将读本中(2、5)页中的内容作连接想象结合生活中情景请孩子们想象什么时候会这样做?2页中学习句型“我们……”读本中(4、)页小蚂蚁的举措为什么会是这样与之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小蚂蚁怎么拿这些小米粒?接下来它们会做什么呢?再次重复学习句型“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两只蚂蚁发现了碎饼干,其中一只正在触碰同伴的触角,并推测后续情节。)
  第七页:它们在干什么?怎么过河的?它们要把碎饼干运到哪儿呢?
  3、梳理故事。
  一群小蚂蚁从洞里出来找食物,它们找到了姐姐的毛线团,哥哥的故事书,但是它们都推不动,后来它们又发现弟弟的剩饭粒、妹妹的碎饼干,它们就一起齐心协力把弟弟妹妹掉的东西都抬进了洞里。

  三、比较讨论,加深认识,课外延伸。
  1、谈一谈:结合幼儿观察,师生共同讨论蚂蚁还有什么生活习性,蚂蚁搬家会给我们一些什么生活经验的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了、蚂蚁觅食同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2、玩蚂蚁搬家的游戏,孩子们共同体验。

  活动反思:
  优点:
  1、本堂活动完整的上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班孩子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们还像小蚂蚁学习互帮互助,而且还知道了看到成群结队的蚂蚁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
  2、能将书本中的动词和句式运用于生活中,进行语词创编。
  3、把读本用倒叙颠倒来进行授课,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不足:在教学中在引导孩子们找到页与页之间的联系方面没有做重点的讲述。
  措施:读本中的每一页都有联系,而且环环相扣,首先要教师对读本非常熟悉,还要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能力来定;另外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以多云用些开放性的问题做引导,把问题放宽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第28篇、中班数学鸡蛋拼拼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并能介绍10以内数目的等量配对。
  2、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画好的鸡蛋若干,六个小朋友、ppt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引题:激发幼儿兴趣,ppt(一)
  农场里的鸡妈妈开始孵小鸡了,鸡妈妈想把这些鸡蛋壳做纪念,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 观看ppt(二),引出数与数的匹配
  提问:
  你发现鸡蛋壳上有什么?这样的鸡蛋壳该怎么拼?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相同数字上的半个鸡蛋壳,能拼成一个完整的鸡蛋。

  三、 观看ppt(三),引出数与量的匹配
  提问:
  1、这里的鸡蛋壳与原来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鸡蛋壳上面有数字和图片。
  2、教师小结:原来数字与相同的数量也能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鸡蛋壳。
  3、幼儿操作:请幼儿来帮助母鸡妈妈,把剩下的鸡蛋壳拼在一起。
  要求:
  (1)音乐开始操作,音乐结束,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回到位置上后,必须把你拼好的鸡蛋壳拿在手里。
  (3)请幼儿来介绍下你是怎么拼鸡蛋的。

  活动延伸:
  ppt(四)
  引导幼儿观察量与量的匹配,如四朵花和四颗树。

第29篇、中班数学哪里一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 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

  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 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
  (2) 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
  “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
  (3) 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
  “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
  2、 小组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
  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
  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
  3、 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
  4、 活动结束
  “图形宝宝说你们真棒,我们先去喝点水,一会在跟它们做游戏。”

  课后反思:
  在一开始的导入部分,可能我的问法过于直接,要求幼儿一下子就要说出两个图形一样的地方。虽然我问问题时也强调了“一样”,但是幼儿可能受前几次给图形做标记的课的影响,并没有意识到与以往的不同,还是把图形的全部特征都说了出来。
  好多幼儿都说:“我看见了一个大的红三角形和一个小的红三角形。 ”在这方面我最好先说明一下与以往做标记的不同:“以前我们用标记来表示图形是怎样的,可是这一次呢不同,只要你们找出它们一样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幼儿就能更好更准确的来表述。在让一个幼儿上来用标记记录时,幼儿却还是拿了一个大标记放在大的红三角形下,拿了一个小标记放在小的红三角形下,标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地方,也许幼儿没听清,还有可能也是受以前的影响。
  我就反问幼儿: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幼儿当然回答不一样。
  这时我又说:“那哪里一样呢?请刚才那位小朋友再来把它们一样的地方标记出来。再给你一次机会。”那个幼儿就马上改了过来,用对了标记。
  还有幼儿在练习时,黄颜色的蜡笔不够用,有的小朋友居然拿别的颜色代替了,我在之前也没有考虑到这些,其实这个也很重要,不然幼儿就形成错误概念了。孩子们做习题时,有的幼儿还需要再引导引导,引导的方式要恰当,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30篇、中班数学有趣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相关文章

《小班游戏教案20篇》:《小班游戏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游戏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3篇》:第1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迎新年教案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