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回忆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

日期:2021-02-0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回忆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回忆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

第1篇、中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人手1份幼儿用书画面“雪花和雨滴”,让幼儿熟悉歌词。

  活动过程:
  1、学唱新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一)的内容,有感情地念歌词: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落下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
  2、教师清楚地有感情地范唱。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学习有表情地用慢速度念歌词。
  带领幼儿一起练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教师启发幼儿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提示语:小雪花在天空中跳着美丽的舞蹈,轻柔地飘落,小声地告诉我们,冬天到了。这时提问:我们应该响亮地唱还是轻柔地唱呢?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才好听呢?
  4、创编歌词。
  在春雨朦朦的季节,教师帮助幼儿复习原歌曲,并启发幼儿迁移经验,根据原有歌词的结构,创编第二段“小雨滴”的歌词。提示语:“现在是什么季节?是谁在敲我们的窗户?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5、有表情的演唱“雪花和雨滴”。
  引导幼儿说出雪花和雨滴落下的姿态与声音的细微不同,用有变化的歌声(如轻、柔和、较响或略跳跃的声音)唱。提示语:小雪花一片一片飘下来,小雨滴一滴一滴落下来,小雪花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雨滴敲着窗户嘀嘀哒。想一想,我们怎样歌唱才能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小雪花的声音,那是小雨滴的声音?

  活动延伸:
  水粉画,用黑白水粉画天空和雪花。

  活动反思:
  《雪花和雨滴》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乐曲,歌曲中包含了两个季节的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冬天的雪花、一个是春天的雨滴,而这两种现象也都是幼儿最喜欢的。因为冬天的雪花飞舞,幼儿能够想象出推雪人、打雪仗的场景、春天的雨滴幼儿又能够描绘出下雨天踩雨嬉闹的欢快心情,因此这首歌曲幼儿学起来就不是很难。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对音乐经验的积累,又特别喜欢音乐游戏,他们活泼好动,乐于体验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第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我的好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合适的动作,并初步尝试分角色合作表演。
  3、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会关心、体贴妈妈。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问好歌》,宝宝、妈妈木偶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发声练习
  《问好歌》:小朋友你好!王老师你好!

  二、谈话活动,导入课题
  师:妈妈工作了一天,辛苦吗?回到家,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照顾妈妈?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三、欣赏歌曲,初步感知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和妈妈有关的歌曲《我的好妈妈》。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歌曲。

  四、回答问题,理解内容
  1、回答问题
  提问: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哪儿?妈妈回家累吗?为什么?小朋友应为妈妈做些什么?幼儿根据歌词回答。
  2、学念歌词
  教师以儿歌的形式念出歌词,幼儿学习歌词。
  3、记清歌词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记清歌词。

  五、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演唱歌曲

  六、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1、大胆创编
  大胆学习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自由表演
  幼儿自由结组,表演歌曲
  3、随乐表演
  教师扮演妈 妈,请一名幼儿扮演孩子,拉妈妈坐下,帮妈妈倒茶。或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妈 妈、一组演孩子,进行表演,体验亲自间情感。

  活动反思:
  《我的好妈妈》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增进关心妈妈、爱**的情感,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大的那表演歌曲所反映的情景。在课的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几张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来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然后教师试唱歌曲并出示一张张图片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回想自己帮妈妈所做过的事情,让幼儿知道**的平时工作的辛苦。最后,我让幼儿表演歌曲的内容,进一步加深歌曲的内容。在整堂课进行到表演的阶段的时候,小朋友显得非常的主动,都很愿意来参与表演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不会感恩、不会关心、不会去爱,因此,我借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并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活动前我和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知道“三八”妇女节是**的节日。活动中我利用课件、游戏、布偶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请幼儿自己用动作进行创编加表演来体验活动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爱妈 妈的情感。活动后我又和幼儿谈话,了解幼儿心中的体验。整节活动幼儿积极、主动,完成了目标。

第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玩具进行曲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乐意用动作表现歌曲,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空白记录卡若干、玩具图片(猫、狗、兔、娃娃)
  2、《玩具进行曲》歌曲音乐和伴奏、PPT。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
  师:有一首曲子想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再来说说你的感觉。
  ——播放《玩具进行曲》伴奏
  主要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感觉怎么样?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段音乐节奏清晰,旋律动听,给人一种坚定有力的感觉,特别是里面的哨子声还让你们想到了……。(根据幼儿的小结)
  过渡:那么,这首曲子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PPT出示歌曲角色小猫、小狗、小兔子、小娃娃。(幼:小猫……)

  二、赏赏说说
  1、欣赏歌曲第一遍。
  师:是呀,都是一些玩具朋友,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玩具进行曲》(出示歌曲名字并贴在板上)它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些玩具朋友的事情,让我们仔细地听听它们在干什么?
  ——播放歌曲音乐
  主要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说到“咚锵锵”,师“咚锵锵,是什么声音?”如果要记录在纸上可以用什么表示?)
  ——幼儿说到一句,教师清唱该句并采用师幼共同记录的方式呈现图谱。
  过渡:只听了一遍,大家可能还没有听清楚,另外,让我们再来听一听玩具们是怎么排队的。
  2、欣赏歌曲第二遍。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
  主要提问:你听到玩具们是怎么排队的?它们的队伍排得怎么样?
  ——根据幼儿说到的出示图片给玩具排队,共同完善图谱。
  过渡:你们帮它们排得到底对不对呢?还有没有没听清查的呢?请用你们的小耳朵来检查一下吧!
  3、欣赏歌曲第三遍。
  ——教师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并指图谱幼儿共同检验图谱
  师:玩具们排对了吗?

  三、唱唱玩玩
  1、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真好听,我们也来跟着唱一唱。
  (1) 幼儿跟音乐看图谱学唱歌曲。
  (2) 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在教师游戏性语言引导下集体用动作表现
  师:歌曲很好听,如果能配上动作一定很好玩。想想看,“咚锵锵,咚锵锵”我们用身体乐器可以怎么表示?(根据幼儿说的记录在记录卡上)“玩具快快来”怎么叫玩具来呀?“小猫小狗小兔子小娃娃”让我看看,在哪里呀?小娃娃怎么表示?(记录卡)又是“咚锵锵,咚锵锵”“队伍排整齐”排队了,立正了吗?哦,眼睛要看前面。“一个一个多么神气向前进”像解放军一样很神气地踏步走。
  ——跟音乐边唱边动作
  (3)找朋友分角色游戏
  ——出示角色卡先让一个幼儿寻找三个朋友结伴成一组玩音乐游戏
  ——自由组合,音乐游戏。

  活动延伸:
  ——更换歌曲中的角色,激发改编歌曲的兴趣。

  活动反思:
  第一, 谈选材:《玩具进行曲》这首儿歌,节奏感强,歌词内容情节丰富,里面各种玩具是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 谈设计:活动第一环节,采用听听说说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进行曲的特点。第二环节通过二到三次的歌曲欣赏,采用共制图谱的形式,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内容。第三、四环节,以表达表现为主,鼓励幼儿自由寻找同伴进行音乐表现,将活动推向了**。
  第三,谈互动:共建图谱环节,可能孩子们对于歌词听得并不清晰,所以又临时调整了计划,采用清唱歌曲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的欣赏歌曲,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几个幼儿容易走神,我采用肢体动作(摸摸小脑袋、拍拍自己的腿等)、表情和眼神等方式给予提醒,一来不影响其他幼儿,二来起到了暗示作用。

第4篇、中班音乐冬天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幼儿能够联系实际,更加深刻地理解感受冬天。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的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冬天、感受冬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趁着下雪天,让小宝宝们穿好棉衣戴好棉帽等冬日的新装去户外欣赏雪景,玩雪,引起幼儿对雪花的兴趣,切身感受冬天:
  2、冬天下雪、堆雪人的图片;
  3、儿歌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天气状况。
  教师:“宝宝们,看看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冷了!下雪啦!)
  教师:“是啊,大家的穿着有何变化呢?”(穿棉衣了!戴棉帽啦!)

  二、展开部分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对冬天及其雪花的好奇。
  教师:“冬天到了,小朋友们见过雪花吗?想不想看下雪的情景啊?”(想……)
  老师和幼儿一起观赏有关下雪的图片。
  2、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切身理解感受冬天的氛围。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里的小朋友们穿者打扮怎么样呢?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打扮呢?”
  老师引导,围绕上述几个问题展开互动,从而导出《冬天到》儿歌学习。
  3、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全班幼儿朗诵。
  (2)请能力强的幼儿带上动作朗读儿歌。
  (3)实行班级带领式学教儿歌,(即能力强的充当老师带领几个相对滞后生带上动作朗读儿歌。实行小组学习,进行小组讲评。)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唱读书儿歌《冬天到》,指导儿歌中小朋友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注意戴棉帽、穿棉衣等习惯,防止生病感冒。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老师主要抓住幼儿贪玩这一本性,利用幼儿这一特点,进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并强调冬天这一季节时小朋友的着装特点,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习惯。

第5篇、中班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胆表现舞蹈《 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据歌词创编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动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与同伴共享空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启发幼儿想象。)
  2、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3、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4、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5、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蘑菇生长的知识。

  活动反思:
  《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陌生,这首歌不仅节奏明快,还有与朋友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孩子们都很喜欢它。

第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的船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幼儿随着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展开关于“月亮船”的积极想象。
  2、幼儿学唱和演奏时,能将内心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钢琴伴奏
  2、录音机、录音磁带
  3、乐曲图谱
  4、小乐器:碰铃、串铃和铃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
  1、请幼儿欣赏乐曲,并跟随音乐的旋律,两两相对,手牵手,好似乘着小船一般轻轻地摇动。
  2、教师说:“夜晚真安静呀,我们坐在月亮船上看看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吧。”
  请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一遍。
  3、教师提问: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些什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安静、优美的,好像坐在两头翘起的小船上,听闪闪的星星给我们讲述好听的故事。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唱出随波荡漾、遐想绵绵的感觉。
  2、教师提问:小小船像什么呢?幼儿回答(像月亮弯弯的)
  歌曲中唱的小船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翘)
  坐在小小的船里,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幼儿学唱歌曲三遍,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播放录音,边听音乐边用小乐器为乐曲敲打节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5、幼儿自由选择小乐器,尝试边听音乐边演奏乐曲。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轻轻地敲击小乐器,知道听着音乐演奏,知道歌曲是四三拍的,引导幼儿表现出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
  6、师生一起听音乐演奏乐曲《小小的船》。
  7、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较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今后在活动设计中这方面应考虑充分。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7篇、中班音乐活动王老先生有块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饲养场(地)背景图一张,王老先生和小鸡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   
  (1)出示王老先生图片,向王老先生问好。   
  (2)教师为小朋友讲述王老先生养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只自编故事)。   
  (3)练声:(用歌曲的主旋律以问答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师:鸭子鸭子怎么叫?   
  幼:嘎嘎嘎嘎嘎。   
  2、欣赏歌曲,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   
  欣赏歌曲旋律(2遍)。   
  --"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学习歌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歌曲里唱了什么?"   
  --"王老先生是怎么唱歌的?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2)教师小结,师幼一起念歌词。   
  3、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唱歌曲。   
  (2)鼓励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根据幼儿学唱的情况有针对地练习)。   
  (3)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王老先生,幼儿扮演小鸡。"   
  --"个别幼儿扮演王老先生,其余幼儿扮演小鸡。"   
  --"师幼一起既扮演王老先生,又扮演小鸡进行演唱。"   
  4、尝试创编歌词》   
  (1)引导幼儿说王老先生的地里还养着什么小动物。   
  (2)引导幼儿把歌词替换。   
  (3)师幼清唱改编后的歌曲。
  (4)完整地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主要目标是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活动中我运用律动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其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如幼儿对节奏的掌握不是很顺畅。音乐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了演唱,并尝试简单的创编,课堂氛围好!

第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雨沙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春天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喜爱雨天。对雨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歌曲《春雨沙沙》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春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大胆运用肢体表演春雨,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种子发芽的喜悦。
  3、学会正确的演唱姿势,会用自然声音唱歌,集体能够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力度来表现歌曲中的不同形象。
  活动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唱准强弱的唱法。

  活动准备:
  1、歌曲《春雨沙沙》、图谱、春雨和种子的课件。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节奏练习:《摘果子》
  2、复习歌曲《袋鼠》
  要求:唱出袋鼠的活泼可爱,前两句活泼跳跃、后两句连贯优美。
  过渡语:袋鼠妈妈和乖乖正玩得高兴呢,突然怎么样了呀?

  二、学习歌曲《春雨沙沙》
  (一)、看图引出主题
  过渡语:春天来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春雨落在泥土里,和谁在说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歌曲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安静聆听,培养幼儿良好欣赏音乐的习惯。
  过渡语:你们听到谁在说话呀?在说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吧。
  2、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唱出来)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
  提问:春雨是怎么样唱歌的?种子又是怎么样唱歌的?听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因为春雨落下来是轻轻地、柔柔的,所以在唱歌时要轻轻的、柔柔的;而种子听到春雨在叫他,他就很着急的想出来,所以种子说话时要活泼的稍微响一点。
  3、幼儿跟着旋律看图谱学唱歌曲。(可以边唱边做动作)
  4、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
  刚才老师说春雨和种子唱歌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唱不一样。(引导幼儿看着图谱再次学唱歌曲)
  5、分角色演唱。
  教师和幼儿对唱,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唱后半句。
  幼儿对唱,部分幼儿唱前半句,其他部分幼儿唱后半句。要求幼儿看老师的指挥。

  三、表演:春雨沙沙。
  1、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春雨和种子,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小种子是怎么样从土里钻出来、慢慢发芽长大的?
  春雨又是怎样落到地上的呢?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的动作来表现呢?
  2、引导幼儿合作表现。(分组)
  教师为孩子分配春雨和种子的角色,
  教师指导:
  选十位幼儿蹲着围成一个圈,扮演种子。选若干名幼儿在圈外面,扮演春雨。
  当唱“春雨春雨”时,幼儿都点点头;唱“沙沙沙”时,扮演春雨的幼儿做春雨落下的动作;当唱“种子种子”时,大家都点点头,唱“在说话”时,圈上的幼儿做说话状,与旁边的幼儿互动;唱“哎哟哟”时,外面幼儿继续下雨,“雨水真甜”“我要发芽”——圈上幼儿双手合十,向上扭动身体生长。

  四、复习律动《开火车》
  要求:根据音乐的节奏幼儿边唱边请同伴组成一列火车。
  附歌曲:春雨沙沙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活动结束:
  1、今天我们学习了《春雨沙沙》这首歌,我们从这首歌里可以看出什么季节来了?孩子回答:春天来了。
  2、一起到院子里去找一下春天的花草、树木,还有我们种植园地里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延伸:
  1、小朋友表演的真好,以后还可以在小舞台继续表演、编出更好看的动作。
  2、在教室内设立音乐角,在日常生活或课间要求幼儿唱歌尽量用自然声音演唱,提高幼儿的唱歌能力。

  活动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篇非常好听、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它描写了春雨中迷人景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活动中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不仅能梳理提升幼儿的经验,还能肯定鼓励幼儿激发幼儿思维学习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非常好,幼儿兴趣高,能感受歌曲的优美,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而且幼儿是以角色的身份来演唱。演唱的时候非常有感情,很投入。

第9篇、中班音乐消防安全歌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一.选材贴近幼儿日常生活:一年一度的11月9日消防日刚刚过去。每到这个日子,我们总会组织幼儿参与消防安全演练的活动。活动中,老师会指导幼儿如何逃生,我们中班幼儿在小班时已经有过初步的体验。《消防安全歌》是一首有关火灾逃生的拍手儿歌。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由于中班上学期幼儿年龄较小,所以将原来十句的儿歌改为五句,以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通过儿歌幼儿能更加清晰地明确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二.目标关注语言核心经验:   
  本次活动领域为语言活动,而儿歌学习是学前儿童接触的文学形式的一种。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关注到相关语言核心经验:中班幼儿在学习儿歌时相关的核心经验是能初步感知诗歌中的简单节奏和韵律,在成人辅助动作(如拍手)的帮助下,幼儿能感受到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三.设计挑战幼儿表达能力:   
  活动的设计关注到挑战性、有趣性、层层递进。在最后一个环节中,以挑战过关的形式进行。在幼儿初步学会念儿歌后,在速度上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在集体、小组、个人等不同形式的表达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消防安全歌》,初步了解火灾逃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感知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尝试根据不同节奏较清楚地朗诵儿歌。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尝试根据不同节奏较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准备:玩过拍手游戏、节奏游戏、参加过消防演习活动   
  物质准备:图谱、幼儿朗诵儿歌录像、PPT、圆舞板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回忆现场: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感受火灾发生时情景   
  1.重点提问:火灾发生时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心里是什么感觉?   
  小结:看到大火,闻到刺鼻气味,听到噼噼啪啪声音,心里会很害怕。  
 
  二.欣赏儿歌,感受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大班小朋友朗诵儿歌的录像,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1.今天请来了两位大班哥哥姐姐,他们要为我们表演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看看   
  2.重点提问:这首儿歌听上去感觉怎样?   
  3.小结:大班哥哥姐姐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儿歌听上去很有节奏。
   
  三.借助图谱,学习儿歌:
  【设计意图】借助图谱的辅助,帮助幼儿了解儿歌的内容并学习朗诵儿歌   
  1.再次欣赏儿歌   
  2.重点提问:   
  (1)你听到儿歌里讲了些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谱)   
  (2)这些标志你在哪里看见过?(幼儿发散思维)   
  3.分析每张标志含义   
  4.小结: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到安全出口,记得不能乘电梯要走楼梯,用湿的毛巾把鼻子嘴巴捂住,弯下腰逃出去。有电话的人要拨打119,这样消防员叔叔就会赶来救火。   
  5.看着图谱念儿歌:   
  (1)集体一起边看图谱边念儿歌   
  (2)分男女念儿歌,比比谁念得好   
  6.尝试跟着老师的掌声,有节奏的念儿歌(及时纠正最后一句:消防员救火真勇敢)   
  小结:拍着节奏念儿歌,儿歌内容更容易记住。学会了这首儿歌,遇到火灾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四.挑战速度,朗诵儿歌:
  【设计意图】设置挑战关卡,在冲关的游戏中尝试跟着不同节奏朗诵儿歌   
  1.挑战第一关   
  关卡:一组幼儿中推选一名幼儿带头手指点着儿歌,共同跟着老师圆舞板敲击的节奏(速度较慢)念儿歌,下面幼儿一起帮忙拍手打节奏。   
  2.挑战第二关   
  关卡:另一组幼儿推选一名幼儿带头手指点着儿歌,共同跟着老师圆舞板敲击的节奏(速度稍快)念儿歌,下面幼儿一起帮忙拍手打节奏。   
  3.挑战第三关   
  关卡:个别幼儿能跟着老师圆舞板敲击的节奏(速度较快)念儿歌,下面幼儿一起帮忙拍手打节奏。   
  4.集体游戏   
  幼儿找一位老师或同伴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附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火灾发生别害怕。   
  你拍二,我拍二,安全出口先找到。   
  你拍三,我拍三,淋湿毛巾捂口鼻。   
  你拍四,我拍四,火警电话119。   
  你拍五,我拍五,消防员救火真勇敢。

  活动反思:   
  由于刚进行过119消防演习活动,所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梳理新鲜的记忆,将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切身的真实体验融入到这节教学活动中。所以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愿意积极表达,在表达过程中再结合几个有关消防安全的标志,幼儿就比较容易地认识并记住了。   
  通过这首数字儿歌,幼儿不仅积累了通过拍手帮助认识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而且闯关游戏又大大减少了学习儿歌的枯燥和单调感,所以整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始终很饱满,将语言活动较好地进行呈现。

第1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天教案

   教材分析:
  《春天》这首歌曲,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形象。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突出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小动物,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地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演唱歌曲,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学习,幼儿感到很轻松。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
  2.能够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歌词。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唱歌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丽,热爱祖国大自然。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春季特征的知识经验。
  2.自制与歌词相匹配的课件图片。
  3.《春天》、《郊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分别做柳树迎风飘,小燕子飞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一猜。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的阳光很温暖等,让幼儿感知春天的美好。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出歌词。
  2.依次出示课件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谁飞回来了?小燕子是一只什么鸟?(报春鸟)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问题后,点出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中,幼儿想说、敢说,也帮助幼儿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了歌词。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3.让幼儿范听歌曲。
  (通过欣赏示范曲,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想学唱歌的兴趣。)
  4.幼儿自我发现。结合课件图片,师范读歌词,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引导幼儿思考:“歌词里说到了谁?”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记忆歌词。
  5.进行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天的歌,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好,谁愿意到前面来演唱一下呢?(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唱歌的快乐,巩固重难点。让幼儿自己表演,教师不仅检测了自己所教的效果,更展示了幼儿这节的所学效果,真正让幼儿收益,学有所感,学有所用,鼓励幼儿都敢大胆演唱。)
  6.歌曲舞蹈创编。
  教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给《春天》这首歌曲伴伴舞好吗?(歌曲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使幼儿更加喜欢唱歌。)
  7.活动延伸:
  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带领幼儿到室外继续演唱美丽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幼儿创编歌词,如:小蝴蝶飞来了,小青蛙醒来了等等。)

第1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红帽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教师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2、认识木鱼,同时探索快速演奏铃鼓的方法。
  3、自己演奏的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演奏,努力使自己演奏的节奏和音量与同伴保持一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乐曲《小红帽》,能较为熟悉地随乐曲有节奏地说语音总谱。
  2、幼儿做成马蹄形。
  3、小铃、木鱼、铃鼓若干事先放在幼儿座位底下。

  活动过程:
  1、在钢琴的伴奏下,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有节奏地说语音总谱。
  教师:《小红帽》的故事小朋友都听过吧,她走到森林时,一会儿轻轻地走,一会儿跑一跑,见到外婆,她高兴地嘻稀哈哈笑。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红帽出发吧。
  2、教师出示木鱼,引导幼儿认识木鱼,了解木鱼分得打击方法及其特有的音色。
  3、引导幼儿依据语音总谱,为乐曲编配打击乐演奏方案。
  教师:小红帽一个人在森林里走走跑跑,我们可以用声音比较轻的乐器来伴奏,小红帽见到外婆,高兴地笑起来,我们可以选择声音比较响亮的乐器来伴奏。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椅子底下的乐器,然后空手做这种乐器的演奏动作。我来指挥大家演奏一下。
  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练习演奏铃鼓以及三种乐器的齐奏部分。
  4、教师指挥幼儿跟随音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乐曲。
  5、指导幼儿不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教师:下面我们要交换乐曲演奏。请小朋友先把自己的乐器放在椅子上,然后站起来去找空位子坐下来。如果你想去的地方已经坐了小朋友了,你赶快找别的空围子坐下。
  6、指导幼儿再次交换乐器演奏。
  7、指导幼儿有序地收拾乐器。

第1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雨和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尝试随着三拍子的音乐按下雨、浇花和喝水的情节做动作。
  2.将日常观察到的雨点下落情景用舞蹈动作表演,通过夸大动作幅度来表现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姿势,以及小花喝水时快乐的神态。
  3.在表演中体验小雨对花的关爱以及花对小雨的感激之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过下雨景象或观察过浇花过程。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乐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师:“小雨在干什么?”

  二、欣赏课件,熟悉乐曲的内容
  师:“小雨和小花在做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小雨落下的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师:小雨是怎样落下的?从哪儿落到哪儿呢?
  2.教师唱谱,幼儿重点练习按乐句做小雨由上而下落下的动作。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口吻检查幼儿是否在乐曲休止的时候蹲下。
  师:小雨有没有落下来啊?怎么落下来的?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A段,重点带领幼儿通过手部抖动、摇手腕等动作表现小雨。并练习边走边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花喝水时快乐的样子。
  师:小花喝水吗?那你们来做做小花喝水时高兴的样子。
  2.教师做雨点的动作,幼儿练习随雨点方位调整自己身体的姿态。
  师:小雨点来了,小花要看这小雨点。小雨点在哪个方向,小花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和小雨点做游戏。
  3.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练习B段。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快乐和感激之情。
  师:花开心是什么样子?除了可以用动作表示,也可以用什么样表情让人感觉小花很快乐呢?

  五、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两次。
  1.教师分配角色,指导扮演花的幼儿散点站位。
  2.教师引导一部分幼儿当小雨,然后随音乐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赞美的语言和积极的神态对幼儿的表演给予及时的肯定。
  3.交换角色,听音乐再次完整地表演。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第1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下雨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下雨天时伞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捉到这个兴趣后,我们开始中有目的的观察孩子们的反映,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对于伞的用途显得比较的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考者,而非被动授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的目标区发展。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 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 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活动准备
  (1) 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教学反思
  活动前就让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时:所听到的一些声音,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声音后,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时的不同乐趣。
  在本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同时,幼儿不仅认识了伞的各种特征及尝试伞的其他用途,也能够模仿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从而得到了快乐,孩子的表现欲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整节课下来,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自信心不够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培养孩子探索大胆尝试的能力这一块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会有更深的进步的。

第14篇、中班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学跳圆圈舞。
  2.在和哥哥姐姐及同伴的共同舞蹈中体验集体舞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熊和洋娃娃的装扮物品
  2.班幼儿排演圆圈舞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发兴趣
  主要提问:还记得这时什么歌吗?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跟着节奏演唱歌曲。

  二、欣赏舞蹈、学习动作
  1. 欣赏哥哥姐姐的圆圈舞
  主要提问:你能看出谁是小熊谁是洋娃娃吗?
  洋娃娃和小熊是怎么跳舞的?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从动作上分辨出洋娃娃和小熊;幼儿对洋娃娃和小熊的动作以及何时转身拍手能否关注。
  2.两人一组学习动作
  交代任务:两人一组,商量一下谁做小熊谁做洋娃娃,然后用你的动作来告诉大家。
  两个朋友交换一下角色,我们再来跳跳舞。
  重点关注:幼儿间是否能够协商共同舞蹈。
  幼儿是否有分角色舞蹈的意识。

  三、感受队形、装扮表演
  主要提问:看看洋娃娃和小熊谁站在圈上,谁站在圈外?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关注到在准备过程中洋娃娃和小熊的站位,是否能有次序的去装扮自己的角色。
  幼儿是否对装扮跳圆圈舞感兴趣。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第15篇、中班音乐粉刷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第1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鸭子教案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情境中,充分感受旋律的特点,乐意听着音乐表现可爱的小鸭子,有初步学唱新歌的愿望。
  2. 喜欢亲近小动物。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小鸭子玩具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向小鸭子问好
  1. 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动物喜欢和水做朋友?(引出鸭子)
  2. 出示小鸭子玩具,幼儿与小鸭子问好。
  3. 用不同的节奏与幼儿对话

  二、学小鸭子走路
  1.“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
  2. 幼儿模仿小鸭子走路。

  三、看小鸭子游泳
  1.“小鸭子走呀走,来到了哪里?”(听小河水的声音)
  2. “小鸭子是怎么在水里玩耍的?”
  3. 看一看小鸭子在水里玩耍。(欣赏视频)
  (1)丰富:拍拍翅膀、甩甩头
  (2)幼儿模仿小鸭子在水里玩耍

  四、学小鸭子唱歌
  1. 教师表演歌曲
  请幼儿说说小鸭子唱了什么?
  2. 请幼儿跟着老师表演歌曲
  小鸭子好像在说什么?
  3. 再次表演歌曲

第1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兔乖乖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年龄小,无辨别是非好坏能力,无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针对这个事实,我决定培养幼儿初浅的自我保护能力。因为它浅显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模仿游戏角色中的不同声音进行演唱,并能通过动作随乐动作。
  2、能较完整的根据游戏随乐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小兔乖乖》的故事情节
  物质准备:(1)狼、 兔子头饰若干(2)音乐《小兔子乖乖》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小兔乖乖》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音乐游戏,它的名字就叫做"小兔乖乖"。
  2、幼儿欣赏歌曲提问歌曲唱了什么?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说说狼、兔妈妈和小兔子唱歌时声音的不同,并尝试模仿粗、细和可爱的声音。
  3、介绍玩法引导语:请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圈做小兔子的家,圈上空一个缺口做小兔的家门。现在,小朋友来当小兔子,面向圆心坐着。请个小朋友来当兔妈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狼在兔屋子后面躲好。
  介绍玩法:
  1、游戏开始时,兔妈妈说:"孩子们,你们在家好好玩,妈妈出去拔萝卜,一会儿妈妈回来时唱歌叫你们来开门(唱兔妈妈的第一段,就开就开我就开。。。。)。你们听见兔妈妈的声音就开门,如果不是妈妈的声音,可别开门,别让恶狼进来。"说完兔妈妈和小兔们告别而去。
  2、小兔子跟兔妈妈的对话被躲在屋后的狼听见了,就跑到兔屋门前学兔妈妈的样子,边敲门边用粗粗的声音说:"小兔们,妈妈给你们带萝卜回来了。"接着唱狼的那一段。小兔们听见不是妈妈的声音,就回答狼(唱小兔的那一段"不开不开我不开。。。。")表示不开门。
  3、就在这时,兔妈妈拔了很多萝卜回来了,狼看见兔妈妈回来就溜走了。兔妈妈边敲门边高兴地唱歌(妈妈的那一段),小兔子听见是妈妈的声音,就高兴的站起来(唱小兔的第二段),同时做开门动作。小兔子把妈妈迎进屋,告诉妈妈狼来过,他们没有开门。兔妈妈称赞小兔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孩子呀!"。
  4、播放音乐,和幼儿一同随乐游戏。
  活动延伸把狼、 兔子头饰放到表演区让小朋友可以自由表演。

第18篇、中班音乐《朋友越多越快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歌曲轻松愉快的情趣,会用动作声调体现出来。
  2、感受朋友多,体验快乐多的气氛,愿与大家交朋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鸟,小鸭,小鸭的头饰,总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朋友越多越快乐》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音乐旋律,感受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
  播放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情绪自由做小鸟飞,小鸭走,小羊走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出示头饰小鸭,小鸟,小羊)它们可会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新授-----理解歌曲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段,采用提问的方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小朋友表现真不错,音乐好听么?
  教师:我们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小朋友仔细听,一会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
  提问 是谁树上落?小鸟是怎样唱起歌的?小鸟叽叽喳喳唱的什么歌?
  (2)、播放幻灯片借助幻灯片理解歌词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说说歌词,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一只小鸟树上落吆,叽叽喳喳对我唱起歌呀,小鸟小鸟唱的什么歌?奥!朋友越多越快乐!!
  (3)老师弹琴唱,小朋友跟学一遍,后小朋友随琴边唱边表演
  2、欣赏歌曲第二段,采用提问的方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我们来欣赏歌曲的第二段,小朋友仔细听,一会老师还有问题要问你们
  提问: 是谁下了河?小鸭子是怎样叫的?小鸭笑什么?
  (2)播放幻灯片借助幻灯片理解歌词播放幻灯片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说说歌词,(一群小鸭下了河吆,嘎嘎嘎嘎对我笑呵呵吆,小鸭小鸭你们笑什么,朋友越多越快乐
  (3) 教师弹琴采用跟唱的形式指导幼儿演唱,后小朋友边唱边表演
  3、欣赏歌曲第三段,采用提问的方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我们来欣赏歌曲的第三段,小朋友仔细听,一会老师还有问题要问你们
  提问: 是谁下了在山坡?小羊是怎样叫的?小羊笑什么?
  (2)播放幻灯片借助幻灯片理解歌词播放幻灯片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说说歌词(一群小羊在山坡吆,咩咩咩咩对我把话说要,小羊小羊你们说什么?奥!朋友越多越快乐
  (3)请小朋友边表演表唱
  (总结:小鸟,小羊,小鸭他们共同唱了一首歌叫朋友越多越快乐,小朋友感觉到朋友越多越快乐了么?为什么?

  三、幼儿自由选角色演唱。
  鼓励幼儿加上动作表演歌曲,夸张的展示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师:我们朋友越多,有了困难也不怕,大家会一起帮助你,所以你的心情是怎么样(高兴愉快)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也要高兴地唱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表演唱,教师随时肯定,表扬表情及动作特点的幼儿。

  四、讨论话题:体验朋友在一起相处的快乐。
  引导幼儿说说:你的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的趣事有那一些,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五、结束。
  教师:要想有很多的好朋友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明天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幼儿的朋友更多的是玩伴,是欢乐的源泉,每个宝宝都有从朋友那里获得的温馨友爱的情感体验。《朋友越多越快乐》是一节很生动的音乐活动。能上出好的效果绝非易事也绝非难事。这节课我以朋友的谈话导入,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朋友是谁?但是经过几位幼儿的回答,发现他们的思维朋友都像是被"篱笆" 隔离了,都只是回答固定的班里的孩子,甚至有的孩子并不是跟他所说的朋友是朋友,所以,延伸了一下,朋友:可以是外面的不一定都只是在我们的班级里面,什么叫朋友呢?就是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从来不打架吵闹,互相帮助。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跟朋友在一起,朋友对你做的什么事让你感到很高兴?(有的孩子说:"我的朋友帮助我穿衣服"有的说我们一起玩游戏)
  有了这个导入,孩子们对朋友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跟朋友快乐的跳舞,在这个时候正好过接到新一段音乐,但是在这个地方我没有能够很自然的说清楚,有好些孩子都不明白我的意思,(小朋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段新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拍节奏)也许这样孩子就能清楚,或者让幼儿先倾听而不急于拍节奏。第二遍也是节奏感知,幼儿明显比第二遍熟悉,或许改掉拍手拍节奏的方式会更有效,幼儿也较感兴趣。比如说:"拍手、拍肩,拍手、拍脑袋或者是拍手、和好朋友对拍)都能够让幼儿提起兴趣。
  下面的过程进行得还很顺利,出示小鸟的图片,师清唱歌曲,结合图谱,幼儿更能够清楚的记忆歌词从而达到很好的演唱效果。第一遍幼儿唱时,没有唱停顿,但是停下来重新倾听了一下找出了歌词中的停顿部分,幼儿就纠正了。幼儿能够快乐的歌唱也达到了我要的目的,但孩子在语言的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而活动的幼儿自由选角色演唱过程时,一开始他们之间会相互配合,相处的也很融洽,确实让我看到了朋友越多越快乐的现象,但是也有部分的孩子让我感觉朋友越多越乱。对刚刚升中班的孩子来说,说完就改还是有点难度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提醒,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

第1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音乐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跟着音乐做动作,体验变现性韵律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 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初步知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律动课件《小小音乐家》

  活动过程:
  1.体态准备。
  复习律动操或是已经会跳的舞蹈进行热身。
  ——听,我们的律动操音乐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跳起来把。
  2.听辩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听音乐,感知音乐旋律。
  3.肢体感受。
  幼儿自由看节奏谱,自由模仿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感知表现性律动中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拍、力度、旋律的完美结合。
  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动作含义。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小小音乐家,看看谁会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讲诉这个音乐故事。
  4.音乐游戏
  教师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请个别幼儿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第2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理发师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感受歌曲,引导幼儿用跳跃、轻快的歌声表现出来。
  2、学习借助图谱、节奏创编,合作表现等形式,提升幼儿音乐的操作性水平,促成幼儿快乐的学习。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活动难点:
  掌握跳音及连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1、布置理发店场景,课前排练好一段理发的情景表演。
  2、图谱、与歌词内容对应的图片、节奏图
  3、音乐vcd、录音机

  活动步骤: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大街上可热闹了,我们一块去看看吧!律动《小朋友散布》

  二、感知、学习歌曲
  1、观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理发店音乐响起)师:听,理发店里传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瞧瞧去。(带领幼儿随《理发师》音乐走至场景处。)
  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理发师边唱歌曲边表演)
  2、运用图谱记忆歌词
  (1)出示图谱,通过提问呈现歌词内容
  师:刚才理发阿姨在理发时唱了一首歌,你们听见歌曲里唱了谁?(将叔叔、阿姨图片放入图谱中相应的位置上)
  师:他们理发时用了什么工具?(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剪刀、刷子。说到剪刀时,引导学习歌词“灵巧的呀推着剪刀”)理发师理发时动作非常熟练、灵活,我们可以说:灵巧的呀推着剪刀。(幼儿学说)
  师:瞧,已剪好了,多漂亮,怎样才能看到自己漂亮的样子?理发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会感觉怎么样?(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回答,丰富相应的歌词。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表达理发师的成功感:一边模仿动作一边念歌曲“哎,已剪好了呀!”)
  (2)教师范唱,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
  师:理发师在理发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仔细听我唱一唱。(教师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演唱)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理发师灵巧的推着剪刀,那发出的声音应该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咔嚓咔嚓”)
  (3)根据图谱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看着图谱来把歌词说一说。(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看图谱范唱
  (2)请个别幼儿点图谱,其他幼儿整首跟唱

  三、创编节奏,巩固歌曲
  1、师:刚才理发师理发时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如果你来理发,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运用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再次表演歌曲
  师:如果把这些好听的节奏放到歌曲中,你们觉得会怎么样?我们来试试吧!

  四、游戏互动,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师:你们理发的本领都很棒,现在我们就来玩玩“理发店”的游戏吧!请你们找一个小伙伴商量商量,看看谁先当理发师,谁先当顾客。
  讨论:当顾客的小朋友应该注意什么?(丰富幼儿日常生活常识:理发时不乱动。)
  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第21篇、中班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

  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第22篇、中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形象。
  2、学会看图谱,通过图谱理解音乐。
  3、感受音乐的同时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作出动作。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狮王进行曲》
  2、图谱

  活动过程:
  1、 谈话进入主题
  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你们听他来了!
  2、 请幼儿完整性的欣赏一遍《狮王进行曲》提问:
  在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幼:有狮子在叫。)
  3、 教师用故事讲述自己听后的感受
  4、 分段欣赏,请幼儿说说每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欣赏图谱的同时用动作表现出音乐。
  ①第一段:喇叭吹响
  ②第二段:狮王进场
  ③第三段:狮王高兴的吼叫
  ④第四段:狮王与小动物们一起跳舞庆祝(提示幼儿有哪些动物出现)
  ⑤第五段:狮王大吼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
  5、 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
 
  活动反思:
  小朋友对于音乐活动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律动,在活动中他们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自己进行动作的创作,还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各种想象。但是在本次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这是一个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通过活动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

第23篇、中班音乐打喷嚏的小老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老鼠看病的情节,熟悉乐曲旋律,继续感受ABA的音乐结构。
  2.根据音乐变化大胆想象,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感冒的前后过程。
  3.能充分享受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打喷嚏的小老鼠》的音乐 小老鼠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讲述《小老鼠打喷嚏》的故事后。
  提问:小老鼠恢恢怎么了?感冒后是什么样子?
  小老鼠感冒后是怎么做的?
  小老鼠感冒好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二、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音乐。
  讨论:这首音乐哪一部分表现了小老鼠一边走一边打喷嚏?哪一部分表现了小老鼠晒太阳呢?
  小结:A段表现小老鼠边走边打喷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晒太阳,c段音乐表现小老鼠高兴地回家。
  2.分段欣赏,尝试创编动作。
  (1)欣赏A段音乐,师生共同创编小老鼠边走边打喷嚏的动作。
  集体交流:小老鼠打喷嚏会是什么样子?
  提醒幼儿打喷嚏时要用手捂住鼻子,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2)感受B段音乐,师生共同创编阳光升起和晒太阳的动作。
  自由讨论: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太阳光呢?太阳光会照在小老鼠身体的什么部位呢?
  (3)随c段音乐创编小老鼠开心的动作。
  讨论:小老鼠病好了,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想用什么动作表现开心呢?

  三、理解情感,完整表演。
  1.情感分析:小老鼠感冒了,身体感觉怎么样?我们做动作时应怎样表现?当小老鼠感冒好了是什么感觉?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2.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2遍。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思考: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怎样做才能不感冒呢?
  小结:多晒太阳,多做运动,天天锻炼身体好。
  附故事:
  小老鼠恢恢感冒了,总是鼻子发痒打喷嚏。它决定去动物医院看病,它一边走一边打喷嚏。到了医院,河马医生说:没关系,吃点药,多晒晒太阳,很快就会好的。小老鼠病好了,走着走着就高兴得笑了。

  活动反思:
  1.借助形象、生动的故事与手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ABA结构模式
  《打喷嚏的小老鼠》它是一个融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于一体的活动。该乐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音乐较欢快,B段音乐较舒缓,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游戏。对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运用小老鼠打喷嚏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贯穿整个活动,能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音乐。
  2.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其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创编动作。
  在活动中通过听一听、做一做、学一学,提醒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小老鼠打喷嚏、太阳升起、小老鼠晒太阳的动作等,让生活中的动作与音乐更好地融合,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表现力、创造力。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与音乐游戏的乐趣。
  通过小朋友之间分角色互相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体验到自己创编的成功感与音乐游戏的快乐。

第24篇、中班音乐小鸟落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迁移学习经验,唱准有休止符的乐句。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验自学歌曲的乐趣,享受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后学习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片一张(有山、有树、有河)。
  2、歌曲图谱。
  3、伴奏音乐带。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课件,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地方美丽吗?都有什么?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出示动态的小鸟)这儿呀就是小鸟落落的家。今天落落有事要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
  (2)"不过,落落想先考考你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够聪明能够帮助它,你们有信心吗?"
  (3)难点前置,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解决休止符的处理。
  2、说歌词,理解歌曲内容。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歌曲内容。
  "你们刚才已经见过落落的家了,可妈妈今天早晨对落落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出去找地方安家了。'落落问妈妈:那我应该到哪儿去安家呢?"妈妈说:安家应该到一个景色最美的地方,那儿要有山、有树、有河。最重要的是那儿的人应该是爱鸟的,不伤害我们,能够保护我们,千万要记住那儿的人要最好,爱鸟爱在心窝。"这不,落落来求你们帮忙了。你们帮他想想,找个地方安家吧。"
  (2)引导孩子讨论:什么地方适合落落安家?妈妈为什么让落落找这样的地方安家?增强幼儿爱鸟护鸟的意识。
  (3)提问:妈妈要落落找个什么地方安家?(引出风景最美)那儿要有什么?(引出有山有树有河)那的人要怎样?(引出那儿的人们最好,爱鸟爱在心窝)孩子每回答一个问题,让他们从教师准备好的图谱中选出适合的那一张粘贴到黑板上。
  师的引导语:为什么你认为这一张是风景最美?(因为美丽的风景旁边有竖起的大拇指)有山有树有河你认为是哪一张?(因为上面画了山、树还有小河)你为什么会选这张代表"请来这儿唱歌"?(因为这个音符代表唱歌)
  (4)师引导孩子按图谱提示完整说出歌词,逐渐过渡到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师的引导语:"你们刚才说的这些话太美了,现在我想加上音乐来配乐朗诵,你们听听好吗?"(师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你们想不想也这样玩一玩儿?"引导孩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演唱,体验自学歌曲的乐趣。
  (1)激发孩子想唱歌的愿望,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
  师:落落觉得你们说的话很优美,它想请你们把这些话加到刚才的音乐中,这……能行吗?
  幼:行!
  师:要不我们先小声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看图谱将歌词填入旋律中用轻声演唱歌曲)师:哇!你们真的能将刚才的话唱出来,真了不起!唉,你们发现没有,在小鸟后面要怎样?(引出空拍)那,在这首歌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拍 ?你来仔细听一下。(师范唱歌曲)幼:请来o︴这儿o︴;有山o︴有树o︴。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在空拍时要怎样做才能唱对了?你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引导孩子迁移前面的经验解决难点)孩子们开始思考并进行讨论。
  幼:可以在空拍处拍手。
  师:那你可以试一下吗?(师和孩子一起唱,并在空拍处加上拍手动作)好,确实能起到空拍的作用。还有什么方法?
  幼:我在空拍处加上"嘘"的动作,但是不出声。(师和孩子一起唱,在空拍处加上孩子的办法)师:你的想法很特别,给你一个大拇指。
  幼:我在空拍处就握拳,把声音抓住。
  师:那你快试一试,我们都想学一学。(孩子边唱边把提示动作加上)师:这个空拍的难题被你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那,在唱到"这儿的风景最美"时,应该怎样唱出优美而自豪的感觉? (孩子们开始思考)那你再仔细听老师唱一遍。
  幼:这个地方不能空,要连起来。
  师:你听得真仔细,要唱的连贯、舒缓。
  幼:还可以加上高兴的表情,竖起大拇指表扬。
  师:你能表演一下吗?让我们都学一学。(孩子表演)师:你能用表情来配合演唱,让这首歌变得更生动、更优美了,你很了不起哟!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表情、动作进行演唱。︴孩子们跟琴声有感情地演唱。
  (2)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困难,如你哪一句还有问题?谁能帮助他?并让当"老师"的孩子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会的。如我是看图谱记住歌词的;我是通过动作记住歌曲的;我是通过故事记住歌曲的……(3)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分男女演唱、个别孩子表演唱、接唱。引导孩子进行评价,你认为谁唱得好?好在哪里?
  (4)画面出现小鸟落落的动态图片及背景音:"小朋友,我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你们小小年纪竟然能自己学习了,佩服佩服!我打算就在你们幼儿园后院安家,和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做邻居,好吗?(欢迎落落)谢谢你们,再见!"

  活动反思
  《小鸟落落》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虽有两段但有重复,唱起来轻松、明快。它向人们展示了爱鸟、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不失为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一开始,就以活泼轻松的口吻欢迎小鸟落落,为什么呢?因为这儿的风景最好,这儿的人们最好。同时,在歌曲的最后,点明了“欢迎小鸟落落””的根本原因,因为“爱鸟爱在心窝”。
  在活动开始,我以《小鸟》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幼儿初次倾听歌曲,感受三拍子乐曲节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提问幼儿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起幼儿的思考并再次聆听熟悉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然后,在幼儿谈论歌词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压力。再在我层层递进的提问中不知不觉记住歌词。在学唱部分,听好一遍范唱后,我鼓励幼儿跟着伴奏练唱,让幼儿初步获得成功感,然后再次倾听并与自己演唱的作为比较,将有几处唱的不够好的地方加以纠正,再演唱。我重点指导了休止符的演唱。“请你们再看看图片,小鸟、小鸟后面要停顿,落落两个音要连贯。”并随即画上休止符和连线,加深幼儿记忆。
  在教学时,我注意范唱要活泼、优美,歌曲中的休止符应唱得较轻巧跳跃,而其他不分则要连贯优美。幼儿在我的影响下,对于休止符演唱的较为准确。但也有不足之处,提问有待更为严谨,应引发幼儿去探讨和学习,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第25篇、中班音乐小熊过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
  2.能在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的基础上,用语言、表情和动作加以表达。
  3.懂得要相信自己,不要事事依赖别人。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幼儿去走平衡木、荡桥、布置桥的情境、小熊、鲤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扮小熊过桥、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老师表演的内容。
  “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扮演的小熊刚才在做什么事?成功了吗?”

  二、学习儿歌。
  1、挂图1.2.3,教师朗诵
  (1)提问:谁来过桥?过什么桥?
  小熊走到桥上去,桥就怎么样?
  小熊的身体怎么样?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学习词语: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
  为什么心会乱跳?
  谁来了?它是怎么做的?这样做让小熊觉得怎么样?
  小熊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
  (2)请小朋友也来做做小熊过桥的动作,把它紧张、害怕的心情表现出来。
  2、挂图4.5.6
  (1)提问:小熊不敢过桥了?请小朋友想个办法帮助小熊过桥?
  (2)教师朗诵儿歌
  (3)提问:是谁来帮助小熊?鲤鱼怎么对小熊说?
  小熊成功了吗?过了桥,它是怎么做的?
  (4)请小朋友来做做小熊勇敢过桥的动作。

  三、学习整首儿歌
  “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看着图,将小熊过桥的故事讲下来。”(结合PPT图片)

  四、幼儿操作小图片,增强对儿歌的记忆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熊过桥的图片,每个人六张图片,可是这些图片没有标数字,请小朋友自己找,按顺序排出来,再念给你的好朋友听。”

  五、谈话提升
  “小熊过桥遇到了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是谁帮助了它,怎样帮助的?”
  小结:小朋友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能老想着要让妈妈替你做。能干的小朋友可以象鲤鱼那样,想出办法帮助别人。

  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内容有趣,朗朗上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孩子都会很喜欢这首儿歌。但是这首儿歌内容比较多、比较长,是一个故事形式的儿歌。因此需要事先丰富孩子们一些相关的经验。首先在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走一走独木桥和铁索桥,让他们体验过独木桥的感受。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我让孩子们逐段欣赏儿歌视频,结合提问,让孩子在欣赏、思考、回答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渐理解儿歌内容。在此过程中,还结合肢体动作,让孩子将小熊“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在桥上“喊妈妈”的紧张样子表现出来。之后还让孩子扮演角色,如林佳慧扮演害怕的小熊,王默然扮演爱帮助人的小鲤鱼。这两人个孩子将小熊和鲤鱼的形象表演得很到位,令观众都为小熊捏一把汗。同时更牢固地记住了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分段教学的方法,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学习。在活动中按一定的节奏和口吻朗诵儿歌,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在孩子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我还给儿歌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在动作的提示下逐步的掌握了诗歌的内容。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是掌握的不够好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会基本念出来,那些能力弱的幼儿还不能很好的掌握,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在活动最后我请幼儿进行表演,他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幼儿表演的非常出色。在表演中也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懂得要相信自己,不要事事依赖别人。并对儿歌又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第26篇、中班音乐让爱住我家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乐意参加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很富有感染力,旋律优美、舒缓,气氛柔和,歌曲通过三位家庭成员分角色演唱,把家人之间和睦相爱的美好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于是我设计了本次唱歌活动,想借助歌曲把孩子带入一个温馨充满爱的想象空间里,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体验美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欣赏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和温馨的氛围。
  2.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用动作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3. 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CD、手语影像;爸爸妈妈儿子姐姐图片,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回忆故事情节。
  (1)我们听过《狮子爸爸和刺猬妈妈》的故事,故事里的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刺猬妈妈?
  (2)提问:"爸爸为什么会变成狮子爸爸呢?"
  (3)提问:"你们喜不喜欢整天吵架的家?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家?"过渡语:"老师今天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让爱住我家》,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家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2、欣赏歌曲。
  教师指导语:歌曲里面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吗?你有什么感觉?
  过渡语:幸福的家庭里每天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有谁呢?他们认为爱是什么呢?我们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来听一听。
  3、再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和谐、温馨的氛围。
  提问: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有谁呢?他们认为爱是什么呢?
  4、分段欣赏。
  第一段:(1)"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
  第二段:(2) "那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家里的事情特别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妈妈的爱,让我们觉得更舒服。"
  第三段:(3)"那爸爸的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
  第四段:(4)"你看,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
  5、完整地欣赏歌曲,边欣赏边自由加入动作,享受家庭的温馨。
  (师:"让我们一起我们的动听的声音、漂亮的动作来表达我们对家的爱吧。"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演)
  6、欣赏聋哑人手语表演。
  孩子们,我们是幸福的宝宝,我们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的疼爱,我们可以用小嘴巴说出来,也可以用动作做出来。但有一群人她们听不见,不会说话,只会用手来说话,我们一起来看看。
  7、小结:

  活动反思:
  "我们幼儿园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小朋友们在这个家庭里快乐的成长,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的感觉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吧!
爱的教育在现今社会中是永恒的主题。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无时无刻在进行着爱的体验。在一些活动中往往发现孩子对爱的体验无法深入,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但更多的我认为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爱的光环下成长,他们每天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爱,这让孩子无意识间觉得自己的核心地位并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接受是应该的”的意识。而这正是现今处处自我的要害。我认为在让孩子们体验到被爱的感觉的同时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也应该去爱人。所以,在幼儿期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第27篇、中班音乐活动太阳小鸟夸奖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能用欢快的声音表现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   
  2.尝试用“咪咪笑”“小鸟飞”“伸腿”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朋友做早操的快乐心情。   
  3.懂得上幼儿园应不迟到,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教学挂图、《太阳小鸟夸奖我》教师教学资源、音乐CD。   
  2.教师抓拍的幼儿在园愉快生活和做游戏的照片。   
  3.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小朋友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照片,带领幼儿回忆自己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引出活动内容。   
  2.引导幼儿看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提问:画里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幼儿园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教师结合画面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3.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说一说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怎样?小朋友到幼儿园做了什么事情?幼儿边看图片便跟随老师轻声演唱。   
  (2)幼儿相互交流:小朋友在幼儿园锻炼身体,心情怎样?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教师带领幼儿用高兴的表情与欢快的声音表达,唱准歌曲中连音。 
  4.师幼共同讨论,创编“踢脚”“伸腿”“咪咪笑”“唱歌谣”等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怎样?如小鸟飞的动作可上臂张开,上下摆动,也可以在一侧上下摆动等。   
  5.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完整表现。   
  6.结合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幼儿懂得应该坚持上幼儿园,才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画一画“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感受教师和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几名新朋友,我们互相认识了一下,感觉很棒,学唱了歌曲《太阳小鸟夸奖我》一开始听这首歌的时候感觉心情很好,边看图片边回答问题,书上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玩玩具等等,可丰富了。我们班的孩子们可聪明了,声音很好听,并且面带微笑,有欢快的声音。完全学会歌曲之后孩子们自己加了动作表演,如小鸟飞的动作上臂张开,上下摆动,都做得很不错,可棒了!

第2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彩色世界真奇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掌握歌词,学习感受音乐中的大小分句。
  2、结合生活经验,感受颜色的多样和美丽。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世界真奇妙》录音,FLAS。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念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首儿歌里,有些什么颜色?"念儿歌一遍,请幼儿回答。"蓝色,绿色,红色!"分别出示对应颜色。"儿歌里,蓝色(绿色、红色)的是什么?","小朋友来想想,我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蓝色(绿色、红色)的呢?""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象什么?"想想,弯弯的彩虹象什么东西啊?""许多颜色和彩虹变成了一个彩色的世界,彩色世界真奇妙!"
  2、学歌"音机里的小朋友还会把这首儿歌唱成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反复听几遍,试着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唱。
  3、与游戏结合:分辨长短句
  (1)将呼拉圈(数量与幼儿数相同)放在地上,请幼儿边唱边自由走动,每长完一句,即唱到"飘"和"妙"的时候,就跳进一个呼啦圈中,让幼儿从动作中感受音乐的大乐句。
  老师先请几个小朋友来做,然后请一半的小朋友(分男生来做,女生来做)。最后一起做。
  (2)将6个呼拉圈排放在地上,请幼儿排队轮流随着歌曲的进行,边唱边
  走,唱到"天"时就要跳进一个呼拉圈,唱到"草"、"飘"、"虹"、"桥"、"妙"时,就跳进第二、三、四、五、六个呼拉圈里,让幼儿从中感受音乐里的小乐句。
  4、结束"小朋友都累了,我们一起去回到小椅子上去休息下吧。"幼儿欣赏FLASH,进一步巩固

  活动反思:
  《彩色世界真奇妙》这首歌,我们小朋友都很熟悉,对旋律也会跟着哼唱。因此在活动中,重点是让幼儿学会歌词,并且跟着钢琴歌唱。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歌词,我采用了形象的图片,在唱到那一句时就出示相应的图片,这样不仅便于记忆,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而后来游戏的开展改变了枯燥反复歌唱的疲劳状态,更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同时也对理解辨别乐句的长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第2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数高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高楼。
  2.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以说唱结合的形式体验歌唱的快乐,并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感知并熟悉歌曲的前半部分的旋律。
  师:你们看,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戏呢?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呢?
  弟弟妹妹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唱了一首好听的歌,刚才你们听到我唱了吗? 她们怎么唱的呢?你们听这两句一样吗?小朋友们看,这个和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
  师:看,小弟弟小妹妹发现了什么?(高楼)
  小弟弟小妹妹呀想请他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数高楼,他们会怎么邀请呢?
  教师示范:老师还会把它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呢,听!
  (来来来,小弟弟,来来来,小妹妹,我们一起数高楼,哩哩哩哩,恰恰恰,哩哩哩哩,恰,恰恰恰)
  你们想不想请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来玩呢?(师幼共同演唱。)
  2.在说唱变化中体验节奏型变化的不同韵律。
  看,这座高楼一共有几层啊?那你们猜猜,高楼里都住着谁呢?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3.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进行前示范,用优美的声音、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
  启发幼儿用恰当的语气表现乐曲中的衬词,引导幼儿唱衬词的时候,声音要象小皮球一样跳起来。
  用对唱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提醒幼儿注意看教师指挥演唱歌曲。

  三、鼓励幼儿一起合作表演歌曲。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搭高楼,用歌声来数高楼,让幼儿在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同时,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1.分角色演唱:男孩子歌唱,女孩子说唱
  2.角色交换进行表演唱。

  课后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第3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鸵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并学唱歌曲。
  2.认识十六分音符,并能用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认识不会飞的鸟,了解其形象的特点。幼儿已看过踩高跷的VCD。
  白板课件《大鸵鸟》

  活动过程:
  一、 以“猜猜看”引起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出现画面一 提问:猜一猜里面藏着谁?

  二、理解歌词
  1.小翅膀
  移开其中一小块,出现翅膀。
  “这是什么呀?”“有翅膀说明它可能是一只鸟,这么大的一只鸟,翅膀却怎么样?你觉得它能飞起来吗?”
  学习歌词:不会飞来只会跑。
  教师小结:这可能是一只鸟,而且由于翅膀很小,所以不能飞,是一只不会飞的鸟,会是谁呢?我们再来看一看。
  2.长长的脚。
  “它的脚怎么样?”(很长)这么长的脚往前迈一步会是很大的一步哦。那这样走路你觉得就像踩着什么一样啊?(高跷)
  学习歌词:走起路来迈大步呀,两脚就像踩高跷。
  3.这么高走路,肯定会——(身体做摇摇晃晃的样子提示孩子。)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唱“哎呦呦呦呦呦,哎呦呦呦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刚才我走不稳的时候,唱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唱得不太清楚,我们只要把下面这个节奏拍出来,你们就肯定不会错了哦。
  学习拍十六分音符节奏XXXX XX ︱ XXXX X︱
  边拍边唱一唱。
  4.看鸵鸟图片。
  教师小结:这只鸟不仅翅膀小小的,还长着很长很长的脚,究竟是什么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完整的鸵鸟图片。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指着大鸵鸟的图片完整地说一说歌词。
  “大鸵鸟哟翅膀小, 不会飞来只会跑, 走起路来迈大步呀, 两脚就像踩高跷哟,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
  刚才老师说得歌词里面,哪里你已经会唱了?
  现在老师说其余的地方,“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的地方就你们边拍腿边拍,可以吗?
  2.幼儿说一说歌词。
  这里你们会唱了,那其余地方的歌词你们会说吗?
  现在老师说前面,你们说后面,最后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我们一起说。
  3.我们一起完整地说一说。
  (“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用拍腿伴奏,其余的地方孩子自己说歌词。)
  4.提示幼儿用其他的身体动作为“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伴奏。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加上声势。
  “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想唱吗?”
  2.幼儿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巩固歌曲。
  男女生分组演唱,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五、游戏“藏一藏”,进一步巩固歌曲。
  和幼儿玩一玩“藏一藏”的游戏,把歌词的一个小部分不唱,用动作来表现,跟着琴声唱一唱。

  活动反思:
  1、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中班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活跃,有效的场景或者动物朋友都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本节音乐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为开展音乐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2、充分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挖掘音乐信息:本节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将歌词融入到谜语中,让幼儿带着目的倾听,了解歌词内容,并且逐步出示图谱和节奏谱,有节奏的说一说歌词内容,让幼儿更好的感知歌曲的节奏型。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也是通过教师范唱、自主倾听音乐旋律以及放慢速度学唱歌曲等方式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来学习,整个环节都最大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在不断倾听、学唱中巩固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多种形式演唱巩固学习:在本节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多层次感受,通过多种形式:集体演唱、分组轮唱以及看指挥演唱还有最后的加快速度唱等等让幼儿在快乐的表演中巩固对歌曲的学习,孩子们还能够用肢体动作模仿大鸵鸟的走路、跑步等形态,更好的拓展他们的表演能力,促进多元化发展。

第3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气球跳舞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的节奏、旋律以肢体的动作表现气球的各种动态。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气球跳舞》(《气球跳舞》《小鸟飞来了》《老鹰来了》《气球和小鸟跳舞》)音乐CD(盒带)(四个音乐片段)。
  2、气球、小鸟、老鹰图案的大粘贴。
  3、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编表演--快乐的气球、小鸟、老鹰来了
  1、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跳舞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看这是什么?(气球)气球宝宝最会跳舞了(教师拿着气球左右晃动),你们也来学一学。它还会这样跳(上下晃动),想一想气球宝宝还会怎样跳?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转圈跳、拍手跳等等)
  2、播放音乐《气球跳舞》,引导幼儿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自由表现气球跳舞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来跟随音乐学学气球跳舞的样子吧。气球跳舞时心情怎样?(很开心、很快乐)对啊,跳舞真快乐!
  3、播放课件,创编小鸟跳舞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看,气球宝宝在快乐的跳舞时,又有谁飞来了?小鸟怎么跳舞?一只小鸟看见快乐的气球,飞来一起跳舞。引导幼儿体验跳跃感。
  4、播放音乐《老鹰来了》师:听到音乐心情怎么样?这么可怕的音乐,可能是谁来了?可怕的动物来了,天上飞的可怕的动物是谁?气球看到老鹰会怎么样?为什么会害怕?(气球会被戳破)教师和幼儿模仿老鹰的爪子、尖尖的嘴,气球宝宝会变成什么样?
  教师扮演老鹰,幼儿扮演气球,一起扮演老鹰戳破气球,气球从天上落下来的场景。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气球怎么样就会变得安全?(坐到椅子上回到家就安全了)

  二、随音乐进行表演游戏。
  1、教师播放四个音乐片段,和幼儿边听边表演气球、小鸟、老鹰来了、气球和小鸟跳舞的动作。
  师:谁来讲讲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游戏。
  教师示范如何将头饰粘贴在胸前,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粘贴,并将垃圾放到筐子里。
  3、幼儿跟随音乐旋律,分角色游戏。
  4、教师和幼儿互评游戏,找到没有遵守规则的地方,注意改正,继续游戏。
  师:你们刚才玩的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
  针对幼儿的发现,再次强调游戏规则。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真正感悟到了:教师语言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语关系着幼儿的表现,关系着整节课目标的趋向。
  教师语言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语关系着幼儿的表现,关系着整节课目标的趋向。

第3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汽车教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歌曲,能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的风格。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并在表演中积极演唱歌曲。
  3、通过游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进一步熟悉歌曲,能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的风格。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并在表演中积极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红绿灯标志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秋天》
  4、《庆祝节日咚咚锵》

  二、进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刚才老师弹的歌曲叫什么名字?
  2、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幼儿自由哼唱歌曲的一些乐句)
  3、我们一起完整地来唱一遍歌曲。
  4、小朋友开着漂亮的小汽车,心情怎么样?你们来做做高兴的样子给老师看看,请小朋友带着高兴的表情用高兴的声音来唱唱《小汽车》。

  三、表演歌曲
  1、我们除了用高兴的表情和声音演唱歌曲,还可以用一些好看的动作来表演歌曲,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么来表演小司机开小汽车。
  2、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3、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表演的很好,(评价个别幼儿的动作特点)请他来教教我们吧。(个别幼儿上前表演开汽车的,教师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习。)

  四、游戏:红绿灯
  1、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开汽车,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红绿灯》。
  2、什么是红绿灯?小汽车看见了红灯要怎么样?看见了绿灯要怎么样?开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避免发生碰撞)
  3、讲解游戏规则:我们一起到门口的走廊上,走廊就是大马路,小朋友边唱歌边开小汽车,记住一定要唱着《小汽车》的歌,到了路口(老师站着的地方)要留心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按灯行驶或不唱歌的小司机都会被交警拦下。
  4、带领幼儿游戏。

第33篇、中班音乐活动滑稽的脚先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滑稽的脚先生”是融认知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歌曲。本次活动意在通过创设去脚先生家做客——学唱寻宝歌——寻宝活动一系列连贯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充分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中学唱歌曲,尝试跟着音乐,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
  2.感受歌曲滑稽风趣的风格,享受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知道脚的各个部位的名称。
  2.脚先生的道具、寻宝图(图谱)、宝盒、袜子、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脚先生邀请做客 小朋友好,你们看我是谁?我是怎样的脚先生?今天邀请小朋友到我家里去做客。不过有个要求:请小朋友用小脚走出各种滑稽的动作去我家。
  2.跟随音乐用各种滑稽的走法到脚先生的家做客。
  (此环节教师以脚先生的角色出现,与幼儿互动,自然的情景创设,增加了师幼间的情感联系,通过搭建平等和谐的表演平台,创设宽松自由的表演氛围,教师以情育情,激发幼儿自由表现的欲望,敢于大胆尝试各种滑稽的走法,从而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此过程中,还蕴含着幼儿对歌曲的旋律的初步感受,为下一环节的学唱奠定基础。)

  (二)学习歌曲
  1.讨论各种滑稽的走法 刚才你是用怎样滑稽走法来我家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提炼歌词(用脚尖踮着走;用脚跟翘着走;用脚边走、走得歪歪扭扭;两脚并拢还能跳跳跳)。
  2.学唱寻宝歌
  (1)师:这些有趣滑稽的走法我还能唱出来。(教师清唱歌曲两遍)
  (2)幼儿集体学唱数遍。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中哪句最难唱?(重点练习第三句)
  (3)师:我家还有一个大院子,我们一起唱着歌去玩玩逛逛吧。
  (学唱歌曲环节改变以往教师手把手教授,幼儿跟唱的传统教学,给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体验感受,表达表现的机会。通过提问你是用怎样滑稽走法来我家的?让幼儿在充分运用动作进行表现的基础上,增加幼儿对歌曲内容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动作运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教师的作用则是将幼儿提供的信息经过简单的梳理,形成歌曲内容,这样自然呈现歌词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幼儿对歌词记忆的问题,而且整个过程给予了幼儿的充分的尊重与自主。在歌唱难点部分的解决中,教师则以“你觉得歌曲中的哪句最难唱?”的提问,推动幼儿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寻找问题,并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男女合作、游戏情境演唱的方式避免了简单枯燥重复练习的模式,增强了学唱歌曲的趣味性,提升幼儿演唱的兴趣。)

  (三)游戏:寻宝
  1.认识寻宝图 师:刚才你们都逛了哪些地方?其实,我在院子给你们藏了礼物,要请你们去找一找。不过为了你们能快快找到礼物,我给你们画了一张寻宝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能看懂寻宝图吗?
  2.我们要开始寻宝啦!先派几个小朋友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宝盒。寻宝时要边唱边走,如果你走法和歌曲配合起来,宝盒就会出现了。 部分幼儿游戏,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观察。(师根据幼儿的表演情况决定出不出示宝盒)
  3.拆宝盒,出示神秘礼物——袜子 猜猜宝盒里装了什么?我送给你们每人一双袜子,请你们保护好自己的小脚。
  (让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是幼儿表达自我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对艺术作品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情绪态度,符合《指南》所倡导的艺术教育的理念。活动中创设了寻宝这一游戏情景,其游戏情景和歌曲内容有效的融合,让幼儿在唱唱、玩玩中自由创造表现,释放情感,感受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看出孩子们在活动前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关注,这就为孩子在活动的交流表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活动也可以看出高低结构活动融合的重要性。活动中师幼互动有较好的成效,活动中我运用了较多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言,不断的肯定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
  不足:
  由于本身的音乐演唱功底不足,在整节课中演唱环节做得不好,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第34篇、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打击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
  2、学习用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3、让幼儿学会看图谱打击乐器,培养幼儿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郊游》。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1、小朋友还记得《郊游》这首歌吗?我们现在一边拍手,一边跟录音机唱。
  2、提问:
  A、郊游这首歌曲有几段?
  B、第几段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C、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D、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二、创编动作。我们已经知道了《郊游》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也知道了A段音乐是高兴的、欢快的,B段音乐是优美的、比较慢的,那么我们现在用动作来表现这种不同的情绪。

  三、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1、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现在我们来看图。郊游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脚步也比较快,唱走走、走走走时,每一拍拍两下。唱我们小手拉小手时,一拍拍一下。
  2、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B段音乐优美、比较慢,所以我们拍的时候也要慢些,一小节拍以下。

  四、看图谱,分声部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五、看图谱,拿乐器演奏。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老师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员的命令,现在开始,练习数遍。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35篇、中班音乐活动《让爱住我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享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2.发展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和感受力。
  3.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mp3、视频课件、“全家福”照片、图片。
  2.知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有幸福的体验。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互动:“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几位爸爸妈妈来参加我们的音乐活动,我们一起向他们问好:‘爸爸妈妈好!’”
  2.伴随《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幼儿自由欣赏“全家福的照片”摄影展,激发幼儿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1)教师:“小朋友,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家,今天我们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全家福照片展,想不想看?好,我们一起欣赏,看看照片上有谁?他们的表情怎样的”?
  (2)出示一张大照片:你们看这是谁的全家福?咱们请他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一家好不好?
  教师总结:这些照片都是幸福的家庭,瞧!他们的脸上笑咪咪的,充满了喜悦,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你们生活的幸福吗?(教师演示动作)爱就像一个大大的房子,包围着我们,来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个表达爱的动作:让爱住我家!

  (二)展开
  1.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1)过渡语:幸福的家庭里每天都会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让我们轻轻的坐下,静静的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想象着有哪些幸福开心的事情。(放音乐)
  (2)提问:伴随着这么优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想到了爱就是爸爸的拥抱、妈妈的吻…..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今天老师还邀请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带来的一首好听的歌曲《让爱住我家》。
  2.利用图片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含义。
  提问:他们的家里有谁?谁先唱的?(依次出示姐姐、妈妈、爸爸弟弟图片)
  3.分句欣赏。
  过度语: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他们各自认为爱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小姐姐唱了些什么?
  (1)欣赏第一句(教师范唱):“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出示图片)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那你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吗?玩什么?是呀!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吵架,还有妈妈爸爸陪我玩,真是太幸福了!”
   (2)欣赏第二句(邀请一个妈妈范唱):“那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咱们邀请一个妈妈告诉我们吧!你听出来了吗?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出示图片)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家里的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都在忙些什么?你看家务活这么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妈妈的爱,让我们觉得更舒服。”
  (3)欣赏第三句(邀请一个爸爸范唱):“那爸爸的爱是什么呢?咱再请一个爸爸唱给我们听!你听出来了吗?爸爸认为爱是什么?(出示图片)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你的爸爸每天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呢?
  爸爸虽然陪伴我们的少,但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在外面拼命工作,也很辛苦,爸爸就是我们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护,我们全家人都会生活的平平安安的。”
  (4)欣赏第四句。(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演第四句歌词。
  4.完整欣赏,幼儿表演。
  (1)对爸爸妈妈表示感谢。“爸爸妈妈真辛苦,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爱是什么呢?爱就是感谢,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爸爸妈妈的代表,请他们上台来,让我们一起用最大的声音喊出来:‘谢谢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2)一组家庭演唱歌曲,全体幼儿拿手铃伴奏表演。“哪位家庭想全家人一起唱一唱这首歌?好,咱们小朋友每人拿一个小手铃给他们伴奏好不好?”

  (三)延伸:
  集体表演舞蹈:《幸福拍手歌》出活动室。“我们幼儿园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小朋友们在这个家庭里快乐的成长,那想不想把这份快乐、幸福的感觉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呢?快去邀请在座的老师、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跳一个幸福快乐的舞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反复倾听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听是欣赏、感受的基础,从听觉得来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才是最真的,让幼儿最有感触的。另外,我还用语言、动作等手段辅助幼儿理解了温馨、幸福的感觉。

第36篇、中班音乐活动咚咚锵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复习并理解四种音符的时值。   
  2. 英语学习:学习句型,How many apples? Four apples.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咚咚锵》节奏卡片,钢琴,鼓类、铁类乐器。
  
  活动过程:   
  1. 复习歌曲《咚咚锵》   
  2. 引导幼儿了解每种音符的时值(吃几个苹果)   
  3. 英语学习。   
  教师:“What is this?”   
  幼儿:“Apple.”   
  教师:“How many apples?”教师带领幼儿指着apple数数,one two three four,引导幼儿回答出:“Four apples.”   
  (1)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What is this?” 幼儿:“Apple.” 教师:“How many apples?”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数:“One two three four. Four apples.”   
  (2)教师:“Ok now I want to some to practice at here.”教师请两名幼儿为一组进行对话表演。

  活动反思:
  通过简易的图谱让幼儿认识节奏并学会打击,幼儿掌握节奏之后。我再教整首歌曲,在歌曲的节奏部分用锣和鼓来表达。

第37篇、中班音乐《螃蟹歌》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螃蟹歌》选自中班上学期《可爱的动物》主题,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活泼风趣富有戏剧性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四川童谣。歌曲内容反映了孩子去河里玩,遇到螃蟹的情景。歌词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螃蟹夹人的过程,富有地方色彩,颇具情节性和戏剧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长相、形态,第二部分是音乐戏剧情节的展开,描述了玩童的脚趾被螃蟹哥的“夹夹”夹住了,一方面顽童努力挣,要摔掉螃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从而将歌曲推向**。最后是螃蟹哥放了“我的脚”,意味深长,充满幽默感。整首歌曲旋律生动、活泼、有趣,歌词内容朗朗上口,贴近幼儿的生活,童趣盎然。根据孩子喜欢动物这一特点,我选择了这首四川童谣《螃蟹歌》,通过学习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同时根据歌曲风趣、诙谐的特征,增强幼儿幽默感,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能用生动、活泼的歌声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情趣。
  2、对方言歌曲产生兴趣,并从中体验到表演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歌曲旋律的音准演唱歌曲《螃蟹歌》。
  教学难点:
  运用四川方言进行演唱歌曲。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已观察过螃蟹,了解过它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螃蟹头饰一个、《螃蟹歌》动画、歌曲CD及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不想来猜一猜它是谁?”
  谜语: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谜底:螃蟹)
  2、师:“大家认不认识它啊?它是谁呢?”“哦,是螃蟹,那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更了解它,就能跟他做好朋友。”(出示螃蟹图)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螃蟹的特征(有八条腿、横着走路、有两个大钳子、有一个硬硬的壳等)4、鼓励幼儿模仿螃蟹走路的动作。
  提示:螃蟹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水生动物,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季节,孩子们都在家吃过。谜语导入能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猜完谜语后可请幼儿模仿螃蟹走的动作,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对学习后面的歌词、把握演唱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幼儿学习歌曲《螃蟹歌》。
  1、创设情境、聆听新歌
  师:教师讲述《螃蟹与小顽童》的故事。今天老师就请大家来听一首有关螃蟹和小朋友的歌,你们仔细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歌曲CD)
  师:歌里说了些什么?螃蟹是怎么样上坡和下坡的?
  师:螃蟹用他的大钳子夹住了什么?螃蟹的钳子夹得紧吗?能把他甩掉吗?
  提示:教师提问时,可根据歌词内容的顺序直接提问,提问时还可让幼儿模仿歌词里的动作,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范唱:《螃蟹歌》
  师:“小朋友,你能听出老师唱的这首《螃蟹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它是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有的字发音与普通话有点不一样。大家都知道螃蟹一般都生活在水边,我们去水边玩经常会见到螃蟹,有时会被螃蟹夹到,人们就把这样的事编到歌里来唱,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
  提示:教师范唱歌曲时,把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这几个词的发音唱得稍慢一点,让幼儿发现其中发音的奥妙。
  3、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跟教师有感情地分段朗读歌词。重点发准音: 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
  (2)幼儿随教师琴声分句学唱歌曲,提醒幼儿用四川方言演唱。
  (3)教师播放《螃蟹歌》动画,引导幼儿用生动、活泼的歌声表现歌曲诙谐、风趣的演唱风格和地方特色。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分段演唱时,有意识的用自己的音色变化、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歌曲风趣、诙谐的特征,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

  三、形象表演唱,让幼儿感知地方音乐的特殊韵味。
  1、自由表演。
  师:小朋友们《螃蟹歌》很有趣,想一想螃蟹走路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大家有没有信心表演好?
  2、分角色表演。
  师:一个扮演“螃蟹”,一个扮演被螃蟹夹住的小朋友,大家合作边唱边表演。
  提示:指导幼儿表演时,教师重点提醒幼儿把动作做夸张一点,增加表演的趣味性。进一步让幼儿体验到歌曲风趣、诙谐的特征,从而增强幼儿幽默感,并从中体验到表演的乐趣。

  四、结束活动。
  1、小组评价
  每组幼儿互相评价,看哪些小朋友表现得好,并推出小组的小代表。
  2、上台表演
  请每组小组代表戴好头饰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
  3、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螃蟹,我们知道了它怎么走路,还为它开了欢迎会,为它唱歌跳舞,回家我们把这首歌曲用四川话唱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螃蟹歌》歌曲旋律生动、活泼、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童趣盎然。本次教学目标我定位为第一,初步学会演唱歌曲,能用生动、活泼的歌声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情趣。第二,对方言歌曲产生兴趣,并从中体验到表演的乐趣。教学重点是根据歌曲旋律的音准演唱歌曲《螃蟹歌》;教学难点是运用四川方言进行演唱歌曲。中班的孩子从来没有尝试演唱方言歌曲,可以说这节音乐活动《螃蟹歌》是非常受孩子喜欢的。孩子们在跟着音乐演唱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很开心、很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经历了许多,也发现了许多惊喜之处,也获得了一些活动开展的启示。
  一、谜语与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开始环节我设计了个谜语导入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螃蟹的外形特点和爬行特点,接着我通过小螃蟹和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歌曲演唱奠定了基础。

  二、重、难点突出,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好基础。
  在教师范唱歌曲时,我先把哥:guo; 只:zi; 脚:jiuo; 个:guo; 壳:kuo; 河:huo着重的唱了几遍,加深了幼儿对他们发音的认识,此外通过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夸张的演唱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歌曲诙谐、风趣的特点。为幼儿顺利正确唱好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多媒体的运用,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展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展示方言歌词“哥”“脚”“硬壳壳”“ 河”等,让幼儿更容易去把握歌曲的特点,更有利于歌曲的学唱。

第3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 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的图谱。
  2. 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第39篇、中班音乐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 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4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爸爸,坏爸爸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家的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也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玩耍。在一个家庭中妈妈爸爸是相辅相成的,为了强化爸爸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父爱是深沉的,但是深沉的爱却难以被年幼的孩子察觉。因此设计了这个音乐活动《好爸爸,坏爸爸》。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歌词内容运用动作、表情展现爸爸的神态。
  2、理解“好爸爸”、“坏爸爸”对自己的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音乐CD,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歌曲。
  请你仔细听一听,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有个好爸爸,一会儿又说有个坏爸爸?
  儿歌《好爸爸、坏爸爸》
  我有一个好爸爸
  做起饭来,锵铛铛 锵铛铛
  洗起衣服,嚓嚓嚓 嚓嚓嚓
  高兴起来,哈哈哈 哈哈哈
  打起屁股,啪 啪 啪啪啪啪
  嗯 真是稀里哗啦
  爸爸 爸爸 爸爸 爸爸 好爸爸 好爸爸
  我有一个好爸爸
  哪个爸爸不骂人
  哪个孩子不害怕
  打是亲来骂是爱
  哪个不是好爸爸

  二、根据歌词意思创编A段动作,进行表演。
  1、学爸爸做饭、洗衣服
  2、学爸爸高兴时的样子
  (1)这个小破鞥有为什么说他有一个好爸爸?
  (2)巴巴爸爸高兴时,是怎么笑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你爸爸笑的时候,还会有哪些动作?
  3、学学爸爸生气的样子
  (1)小朋友做错事情时,爸爸会怎么样呢?他是怎么做的?
  (2)爸爸打过你吗?爸爸为什么打你?被爸爸打了,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呢?
  4、完整表演A段
  你觉得这是一个好爸爸还是一个坏爸爸?为什么?

  三、根绝歌词创编B段动作,进行表演。
  (1)这段音乐听起来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呢?
  (2)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呢?

  四、完整表现歌曲
  1、分角色表演(老师做爸爸,小朋友做孩子)
  提出要求:在爸爸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把屁股伸出,爸爸用手狠狠的打。
  2、男孩做爸爸,女孩做孩子再次表演。

  五、情感教育
  我们都有一个好爸爸,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能让爸爸生气,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孩子 们的兴趣 很浓,在课堂 上发言也比较热烈,但是总体感觉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在“感受 和爸爸在一起愉快、甜蜜、安全 的感觉。”这一点上,孩子们似乎没有贴切的表达。
  可能有几个原因造成了上述情况:
  1、前期的经验准备不足,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和爸爸一起玩相关游戏 的经验。
  2、父亲的爱往往是比较含蓄的,甚至会用一种比较严厉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在家庭中,很多母亲并不注重培养孩子对父亲的崇敬,往往会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

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小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2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折纸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最近学习的主题是美丽的花卉,我和钱老师在准备一些区域材料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会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