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大全10篇

日期:2021-02-09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科学教案大全1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科学教案大全10篇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传声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传声的秘密。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 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 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 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2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 :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 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幼儿喜欢的泡泡来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 ——认识圆圆世界,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不足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其他老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将利用课件来展示各种圆形,设计吹泡泡的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因为在我看来,通过课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设计吹泡泡的游戏,更加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第3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开学初上课的时候讲在家吃什么的时候,陈金权小朋友把小手高高的举起来说“老师,我爸爸给我煮青蛙吃,特别好吃。”听到这样的回答让我想要激发幼儿爱护青蛙的情感因此我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条腿)
  (2)它有什么本领呢?
  (捉害虫)
  (3)想一想小青蛙小时候是谁?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三、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第4篇、中班科学活动月亮的变化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月亮在一个月中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考虑如何让幼儿更形象地了解月亮的变化,我们采用了生动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很感兴趣地就了解了月亮的变化。
  幼儿对自然的变化规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为什么,月亮的变化也不例外。所以对这样一节科学课,幼儿会很感兴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月亮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学会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以及学习儿歌,感知月亮的变化规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变化过程。
  难点: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半个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这半个月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活动前幼儿会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变化的PPT。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刚才歌曲里唱的是谁呀?(月亮婆婆)你看见过月亮婆婆吗?(看见过)你看见的月亮婆婆是什么样子的呢?(弯弯的、圆圆的)
  师: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画下来呢?(能)
  请部分幼儿上来画自己看到的月亮。
  师:你们看,有的小朋友画得是圆圆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画得是弯弯的月亮,你画的月亮是什么时候看到的呢?(我画的月亮妈 妈告诉我是初五的  月亮,我画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圆圆的)
  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月初的月亮像一条线,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十五圆圆的月亮。

  二、通过PPT课件,让幼儿观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并说出他们的变化,以及做好记录。
  (1)播放PPT课件
  提问:小朋友,你刚才看到的月亮有变化吗?(有)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细细的,后来越来越圆,到月半的时候,月亮就像盘子一样圆。)
  (2)你们看,初一的时候月亮像什么?初二的时候月亮像什么?边说边播放相应的PPT。
  (3)利用儿歌,让幼儿更容易掌握月亮的变化。
  有一首儿歌说得很好,它把月亮的变化说得很好听。初一看,一条线,初二看,眉毛弯,初五六,挂眼镰,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圆,十五六,像玉盘。老师边说边配上相应的PPT,让幼儿对前半个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儿也可跟着PPT跟说儿歌几遍。

  三、幼儿记录观察记录表
  今天,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份观察记录表,想请我们的聪明宝宝把这前半个月的月亮变化记录下来,小朋友也可以边念儿歌边做记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并让幼儿看记录表念儿歌。

  五、幼儿表演《月亮婆婆喜欢我》走出活动室结束课堂。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我们利用歌曲导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课题《月亮》,然后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观察的结果让幼儿说说初一到十五月亮的变化,并伴有儿歌的提示,让幼儿更容易地掌握。最后还让幼儿动笔记录月亮的变化。整个活动都是要幼儿掌握月亮的变化过程。

第5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的保护色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是如何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是如何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难点: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艾玛图片一张。背景图片三张。           
  2、PPT:《动物的保护色》。PPT:《特种兵》。           
  3、视频:《动物的保护色》。

  教学过程:       
  一、介绍艾玛,埋下伏笔。 师:“今天可真高兴,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你瞧,我也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艾玛图片)“大家好!我叫艾玛。我是一头快乐的小象,是一头与众不同的象。你瞧,我身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幼儿回答)“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        

  二、寻找艾玛,陈述理由。
  1、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愿意参加吗?(愿意)我要藏了,快把眼睛闭起来,我数到五的时候你才可以挣开哦。”(教师拿黑板,边数1--5)“快找找艾玛藏哪了?”
  2、幼儿根据图片寻找,并说出理由。
  3、找到艾玛:真的是艾玛,它藏得可真好!提问:它为什么会藏到花格子被子的后面呢?师:艾玛不光是一头与众不同的象,还是一头特别聪明的象,会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来隐藏自己,保护自己。快给它鼓鼓掌吧!  
     
  三、拓展知识,了解动物的保护色。
  1、师:“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像艾玛一样聪明的小动物,会选择和自己身体颜色相近的环境来隐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2、师:“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利用保护色来进行自我保护的呢?”
  3、幼儿回答,并说出理由。
  4、看PPT:《动物的保护色》。
  1)    出示蚂蚱图片。提问:这是谁?它会隐藏在哪里?出示草地和黄花。幼儿讲述,并说出理由。
  2)    出示四幅图片。变色龙、青蛙、枯叶蝶、毛毛虫。请幼儿找出它们分别隐藏在哪里?并说出理由。
  3)    教师小结:小动物可真聪明,都有自己不同的保护色。
  5、看视频:《动物的保护色》。
  师:“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一下吧。”   
 
  四、经验延伸,了解人类的保护色。
  看PPT:《特种兵》。
  师:“小动物真聪明,但我们人类更聪明,也会利用保护色。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说特种兵为什么要穿迷彩服,戴草帽,脸上涂迷彩油。     

  五、结束活动,激发探索。
  师:“多彩的颜色背后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大自然可真奇妙!拉拉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人类、动植物除了用保护色,还有很多的保护方法。只有你善于探索,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找看。”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从幼儿学科学、幼儿认知的特点出发,教学结构严谨,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利用ppt解决难点,既符合幼儿游戏的特点,又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了电教手段,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第6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 歌曲《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种子发芽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2、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芽过程。
  花盆、种子;空纸壳箱

  活动过程
  1、老师实验;将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在放入纸箱 里。
  提问:这粒种子能发芽吗?为什么?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提问:如果把这盆放入冰箱里会发芽吗?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师:如果有了阳光、温度种子就会发芽吗?对了,必须浇水就象小朋友一样,每天必须喝水才会长大。
  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 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外界条件氧气、温度、水、阳光。
  2、游戏:《种子发芽》,用肢体语言演示植物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
  老师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让小朋友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第8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菊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班上的孩子时不时在野外摘些菊花来玩,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却又叫不出花的名字。于是想趁孩子们对菊花很感兴趣时,开展认识菊花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能正确地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颜色、气味、叶子的形状)和用途。
  2、 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培养幼儿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难点: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养成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准备几盆菊花;瓶插菊花几枝;
  2、 印有菊花或菊花叶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
  3、 干菊花若干、幼儿园用的小茶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看卡片、找菊花
  师:今天,老师带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吗?那就请每个小朋友 把桌子上的卡片翻过来,看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花、叶子)对了,上面画的是花和叶子,老师想请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跟卡片上一样的花和叶子。找到后,就请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叶子的前面,老师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对最快。(幼儿到室外园地中找菊花,老师把盆栽搬进教室里放在桌子上)。

  二、认识菊花
  1、认识花
  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花的呢?
  答:根据图片上画的花和叶子,图片上的花是一丝一丝的,像一个拳头,叶子边上是弯弯曲曲的。。。。。。
  问:哪个小朋友告诉老师,我们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
  答:菊花。
  师:我们都找对了吗?请小朋友先把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卡片翻过去,放在桌子上,让小卡片睡一会儿。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除黄的、白的颜色,我们还看到菊花有什么颜色?
  答:红的、紫的。。。。。。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长得怎么样?
  答:黄色的、密密的、细细的。。。。。。
  问:菊花像什么?
  答:像毛线团,像分开的桔子。。。。。。
  问:菊花是一样大小吗?
  答:不一样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
  老师闻花(手在鼻前轻轻的扇)
  问:你们也想闻花吗?就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地闻花,闻到什么味了?(清香味)。
  小结:菊花真美丽。菊花有很多颜色,有。。。有。。。还有。。。;菊花的形状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样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2、 认识叶。
  问:菊花的叶子 有没有颜色,是什么颜色的?
  答:绿色的。
  问:菊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答:叶子的边是弯弯曲曲的。
  3、 认识茎和根。
  问:花和叶子是长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叶子都长在这上面呢?
  答:花和叶子都 是长在茎上的。
  问:茎是什么样的?
  答:长长的,细细的。
  问:菊花有没有根?怎么我们看不到根呢?没有根菊花还会长大吗?
  答:菊花有根,根是长在土里的,没有根菊花不会长大。
  教师小结:菊花真美丽,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叶子的边是弯曲的,闻菊花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没有根,菊花就长不大。
  4、 菊花的功用
  菊花还可以做成好吃的东西呢!你们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东西吗?
  (菊花茶、药。。。。。。)
  5、 品尝菊花茶
  (1) 让幼儿揭开杯子,看看杯子里放着什么?(干菊花)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鲜的菊花晒干做成的。
  (2) (老师给幼儿冲水)问:看看干菊花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你们闻到了什么味儿?(清香味)
  老师尝菊花花样,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你们也想尝一尝 吗?水很烫,请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时候闻一闻有什么味儿。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节课,幼儿对菊花的认识比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态和作用。
  2、 介绍菊花的功用环节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较多,还可以插在瓶里欣赏,制成干花作装饰等等。

第9篇、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 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 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 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导入活动内容。  
  1. 师:欢迎大家来到魔法学院,我是魔法师。今天我要教大家编一个魔术。  
  2. 师:这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3. 师:看仔细楼,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了,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4. 给变出颜色的水宝宝贴上相匹配的标记。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勇于尝试探索。  
  1. 师:老师准备了每人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2. 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  
  3. 师: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  
  4. 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教师解读秘密。  
  1. 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2. 请2个幼儿演示操作,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进行试验。  
  3.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  
  4. 师:我们把瓶子打开来找一找秘密吧。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 小结:原来盖子里藏了颜料,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 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念咒语吧!  
  2. 教师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请幼儿观察色彩的变化。  
  3.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它找了什么颜色当好朋友,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  
  4. 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5. 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在结束环节,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个别幼儿不能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去,有了这次的经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表现的更好!

第10篇、小班科学玩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
  2、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
  3、通过了解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沙漠和海滨的录像、几种颜色的沙子标本、水泥少许。
  2、每桌一盘沙子、五个沙箱,每个幼儿一杯沙子、一罐土。
  3、冰糕棍、抹布、盛清水的杯子(每组必备)、废旧物品制作的漏斗。
  4、铲子、小水桶、印模、吸铁石、网眼大小不同的筛子、废旧纸杯、玩沙工具等。
  5、沙尘暴录像带、一盘沙、用报纸卷好的纸简。

  活动过程
  一、细细的沙
  (一)美丽的沙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沙漠
  引导幼儿讨论:沙漠里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黄色,干燥,有许多)
  2、录像画面二:美丽的海滨
  引导幼儿讨论:海滨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非常细,柔软,湿的)
  3、小结:沙子的颜色很多,最常见的有白色、黄色,还有黑色、红色和紫色。(逐一出示红色、黑色、紫色沙子标本给幼儿看)
  自评:幼儿仅仅对常见的黄沙比较熟悉,通过观看录像片,丰富了幼儿对沙子的认识。

  (二)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幼儿:点点的、小豆豆、粒粒的,经老师引导后说出是颗粒状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进行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工具,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自评: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每两人合作装沙,变换着不同的操作材料,他们一会儿把沙子放到漏斗里,一会儿把沙子放到小筛子上,观察沙子在不同物品上的变化。幼儿说:沙子像溪流,能像水一样流出来;这个漏斗孔太小,用手一捏就可以让沙子很快地流下来;从筛子上流下去的是碎沙子。
  3、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人沙子,然后用冰糕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到杯底、沙子变湿了,且不溶于水)
  4、请幼儿分别用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瓶底打孔)装等量的沙、土,再请幼儿分别向两个瓶子倒入同样的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盛土的瓶只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水被上吸收;沙子中的大部分水较快地从瓶底流出,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
  自评:幼儿以往有过玩水的活动经验,知道盐、糖溶于水的道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简单操作就很快得出了结论:沙子不溶于水,但是有吸水性,其吸水性比土要差。但要注意提醒幼儿倒入沙子和土中的水要一样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5、为幼儿提供铲子、水桶、印模等,幼儿分组用沙子造型,其中一组幼儿的沙盘装有干沙子,另一组装有湿沙子,观察比较二者的不同:湿沙子能抱成团,干沙子不容易抱成团。提问:谁有办法使干沙子容易做造型?(幼儿自己动手加工湿沙子)
  6、请幼儿将吸铁石放入沙盘中自由拖动,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沙土中含的一些铁屑能被吸铁石吸上来。
  7、每人一盘沙,将适量颜料倒入盘中,请幼儿用手揉捏均匀,感知沙子有吸附性,能够着色。(将彩沙晾干后待用,可制作沙画)
  自评:此环节幼儿的兴趣点最高,他们乐此不疲地反复用湿沙做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如:坦克车、生日蛋糕、小花、大树等等,起初有的幼儿说两种沙子都可以做出造型,但是经过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幼儿对沙子中含有铁屑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虽然经过反复的操作,也知道磁铁只吸铁制品,但仍然不太理解沙中含铁的现象,只停留在对吸铁过程的兴趣,因此应就沙子的来源、开采等方面再丰富幼儿的经验。

  (三)坚硬的水泥沙
  1、请幼儿讨论沙子的作用。
  2、自制水泥沙:沙子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必须和水泥混合使用才更坚固。
  请每组幼儿取一杯沙子,半杯水泥,自制成水泥沙。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是软还是硬)
  3、把糊状水泥沙晾干后再请幼儿观察。
  (小结:沙子虽然是松散的,可是与水、水泥混合晾干后,就会变得非常坚硬。沙子是造房子不可缺少的材料。)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玩建构游戏一一把积木当砖块砌墙,分别用沙子、水泥、自制水泥沙、盖房子,感知水泥沙的粘和力强。
  自评:幼儿知道沙子最大的用途是建筑装修,但对水泥沙的作用却不很了解,幼儿通过此环节的操作、比较,知道了水泥沙才是人们用于建筑的坚固结实的材料。

  二、沙尘暴
  (一)讨厌的沙尘暴:请幼儿观看沙尘暴的录像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沙尘天气?沙尘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迷眼睛、把东西吹倒、路上的司机看不见车、刮脏衣服、引起感冒……)

  (二)“防治”沙尘暴
  1、出示一盘沙土,请幼儿想办法用报纸筒将沙土吹起来。
  2、出示一盆种有植物的沙土,请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沙土吹起来。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沙盘中的沙土能吹起来,而种有植物的沙土却不能吹起来?(植物的根把沙土固定住了)
  请幼儿讨论:
  1、如何防治沙尘暴?
  2、为什么种树种草能防治沙尘暴?
  延伸活动:在沙土中种植草、小苗等绿色植物,观察沙土的变化。
  自评:幼儿对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的沙尘暴的危害有较多的了解,但提供给幼儿观察的植物最好是种植在透明的容器中,这样才能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到植物的根与沙土的关系。

  三、玩沙游戏
  (一)过生日
  玩法:将纸杯装满沙子,拍紧,倒置后小心地将纸杯抽起,便做成一层“蛋糕”,用稍小的纸杯采取同样的方法在做好的“蛋糕”上再做一层,便成为双层“蛋糕”,把小木棍插在“蛋糕”上当“蜡烛”,玩过生日的游戏。

  (二)抗洪抢险
  目标:通过抬、背、扛等动作,锻炼幼儿的体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准备:沙袋若干,在10米外布置一条“河”。
  玩法:幼儿当抗洪战士,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发令后,每组幼儿迅速把沙袋搬运到河边,并叠放整齐。可以一人扛、背,也可以两人抬。搬运沙袋多的那一组为胜。

  (三)运粮入仓
  目标:练习挖的动作,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
  材料:玩沙工具(小桶、小铲),两个相同的大桶。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以“运粮食”为主题,沙子当“粮食”,大桶为“粮仓”,幼儿当“运粮人”。“运粮人”从沙地挖“粮食”,装满一小桶即可把“粮食”运入“粮仓”。比一比,看哪组最先把“粮仓”装满。

  活动反思:
  沙子是幼儿最常见,也最爱玩的廉价的游戏材料,但以往大都停留在一些无目的的自由活动,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教师精心准备而投放的游戏材料,有目的地引导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玩沙活动中感知沙子的一些基本特征、沙子对人类的作用等。由于是幼儿自己操作得出结论,因此,他们的兴趣极高,不停地探索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造型。本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的教育思想。

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教案20篇美术》:大班教案20篇美术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大班蒙氏数学教案100篇》:第1篇、大班蒙氏数学数与量的对应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100以内数与量对应的过程。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