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20篇

日期:2020-12-29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音乐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音乐教案20篇

第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夏天的雷雨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夏天的脚步渐渐朝我们走来。虽然夏天是炎热的,但对孩子们来说,一切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惊叹不已。为此我们开展了《热闹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知、欣赏夏天里的一切,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夏天,从中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夏天的雷雨》是主题背景下的一个音乐活动,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为幼儿所熟悉,这为幼儿结合经验理解歌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歌词生动、形象,采用了问答形式描述夏天雷雨的特征,第一段为问句,第二段是答句,问句结构相同为幼儿学习、记忆歌词提供了可能;歌词中的拟声词“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雷雨声在音乐中的震撼力。中班幼儿对歌唱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自己熟悉的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教师提示下也能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 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
  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3.幼儿 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
  (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
  (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第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粉刷匠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以下启示: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学会这首歌,我多次让孩子唱,激发不同的情感去唱,来体验这首歌中的滑稽,轻快的情景。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带着孩子们唱,我的声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实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我可以声音轻一点,让孩子声音大一点,主动权交给他们。
  2.评价单一
  一个活动的好坏,还缺不了多元化的评价。而在活动中,我也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是集体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多一点个别评价,比如在孩子刷墙壁时,对他们进行不一样的评价,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这样的评价,幼儿的兴趣会更高.
  3.教学动作再夸张一点
  好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教态.教态也包括语言和肢体。而粉刷匠,需要用动作来表现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风格。课堂上我还是放不开,如果我放的更开得话,可能活动的效果还会更好。

第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幼儿园后面的小山坡去玩,刚走出校门不远,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吹得路边银杏树的叶子沙沙作响,有的叶子飘落到地上,有的叶子在空中飞舞,有的叶子在地上打转转,孩子们一下被这里的情境吸引住了。 “老师,你看那空中的叶子好漂亮,像黄蝴蝶在飞舞;老师,你看那些叶子飞的好远哟,他们要飞到哪里去?”孩子们议论开了。我看孩子们对秋风吹树叶飘落这一情景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小树叶”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是大班的唱歌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产生联想,体会小树叶秋天离开妈妈时的心情:伤心,难过与无赖,春天要回到妈妈怀抱时欢快与喜悦的心情,让孩子的情感与小树叶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中不同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
  2.能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进行拟人情境的联想,产生与树叶宝宝的心情共鸣,用有情绪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情绪的变化体现出小树叶对树妈妈的依恋和乐观表现。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情绪的表现和不同情绪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1)秋天落叶图片(2)春天长新叶图片
  2.《小树叶》音乐磁带
  3.知道落叶树到了春天会长出新叶的有关知识。
  4.具有了解歌唱中的轻柔、舒缓、断顿、跳跃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情景感受
  孩子们,昨天我们看过了秋风吹落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幼儿闭目联想)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与你们刚才想像的一样吗?幼儿自由讨论鼓励不同说法,你们猜猜小树叶片片飘落的状态,引导幼儿说出连贯、缓慢、柔软等状态,并模仿小树叶的这些状态。孩子们,再猜猜小树叶离开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害怕)出示图片(2)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又回到树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高兴、欢喜)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首的歌,名字叫《小树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歌,体会小树叶不同的心情吧!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播放第一遍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欣赏完后提问 :你们听到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小树叶)小树叶在秋天时候要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猜想小树叶离开妈妈和回到妈妈的怀抱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孩子们,如果你们离开了妈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吗?心里有什么感受?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妈妈的身边,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回答。接下来请孩子们欣赏第二遍音乐。
  2.完整播放第二遍音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不同的心情。
  欣赏完后提问: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要离开妈妈,它们离开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慢慢飘落,落下的时候很缓慢,轻轻地飘下来。)引导幼儿说出这个过程是连贯的,缓慢的。那我们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请孩子们自由表现一下吧。请表现好的孩子示范一下。提问:小树叶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在说什么?(好像在说、、、)它们说话时心情怎样?引导幼儿感受说出当时的心情状态(勇敢、欢快、愉悦、高兴、、、)请孩子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当时的心情。请表现好的示范一下。师小结:对比小树叶不同心情的动作表现。现在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分两组,一组孩子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飘落时候的情景,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小树叶回到妈妈怀抱的情景。(幼儿表现)

  (二)分段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里两段歌词的不同吐字的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然后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到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可以怎样唱才能让别人听起来感到伤心害怕?引导幼儿用连贯、缓慢、低沉的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 听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一样吗?那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听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出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引导幼儿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示范用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演唱。

  (三)学唱歌曲,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达歌曲不同情绪,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
  1.播放音乐,师幼一起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5.集体演唱,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延伸活动:
  带孩子到外面去拾落叶 制作落叶粘贴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4篇、中班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在幸福关爱里“泡大”的孩子,在呵护有加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主动关心老人的情感意识,该活动让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对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吃了很多的苦。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质,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通过歌曲,了解与中秋节有关的风俗。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表现歌曲的抒情性。
  活动难点:
  演唱时注意歌曲中的停顿

  活动准备:
  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课件与图片(见加密狗)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复习部分
  复习歌曲《大中国》,让幼儿有精神地唱出声势。

  (二)、 讨论:中秋节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中秋节)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中秋节除了要吃月饼外,还有什么和其他节日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中秋节,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3、教师播放课件【视频欣赏一】,让幼儿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习俗

  二、 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一)、教师弹琴,幼儿欣赏。
  1.关键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爷爷为我打月饼》,你们听完有什么感觉?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
  小结:这首歌曲舒缓优美,歌词充满对爷爷的爱,是非常抒情的歌曲。
  2、提问: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弹歌曲旋律部分,幼儿跟随拍旋律节奏
  1)有节奏的拍腿
  2)有节奏地拍手
  2、幼儿跟随钢琴有节奏地边拍手边念歌词
  3、演唱歌曲
  重点指导:注意休止符停顿部分,用舒缓的声音演唱
  1)集体演唱
  2)个别幼儿演唱

  三、延伸活动
  1、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播放课件【视频欣赏二】,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让幼儿讨论: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最喜欢吃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感悟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享受到了和谐声音的美妙。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个活动,老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活动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5篇、中班音乐我是中班小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熟悉曲调。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图标若干,节奏图谱一张,音乐。
  2.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先拍节奏,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学一学。
  2.请拍的好的小朋友上来用铃鼓拍拍刚才的节奏
  3.(出示节奏图谱)请你跟着节奏图谱拍一拍。

  二、学唱歌曲。
  1.在这个图谱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出示歌词图标熟悉歌词。(学念歌词两到三遍)
  3.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拍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的节奏)
  4.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吧(学唱两到三遍)(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三、增加练习形式,提高唱歌兴趣。
  1.讨论:除了全体一起唱,还可以怎样唱?
  2.我们一起来轮流唱。
  3.我们唱这首歌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散步等环节复习歌曲,唱准歌曲曲调,表达欢快的情绪,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活动反思: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第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 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在农场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孩子都是农牧民的孩子,家里都有动物孩子们也基本上听见过他们的叫声。《纲要 》中指出幼儿教育要本土化,利用当地的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更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我选择了这个中班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育幼儿学会领唱和齐唱方法演唱歌曲。
  难点:教育幼儿创编新歌词。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3、农场背景图一张,以及小鸡、小鸭、小猪等小动物的实物图片,和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提问:小猪住在那里?(引出歌词: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出示节奏卡)
  1、小猪吃饱了就睡,睡着了还要打呼噜,问:打呼噜时的叫声应该怎么样?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
  2、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猪找食吃时的叫声,同时出示节奏卡(×××—),幼儿学念噜噜噜。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能用汉语表达歌曲。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奖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第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首很适合培养幼儿感知和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情绪的歌曲。特别是在歌曲创编表演的环节,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的经验,满足幼儿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而,我设计了此活动,即以歌唱为主的活动和以歌表演为主的活动,以培养幼儿感知和表现歌曲变化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3、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难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
  3、幻灯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 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先朗诵儿歌。提问: 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师: 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 ?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呢? 你 的?
 
  三、学习儿歌 (给幼儿播放歌曲,听一听) 师:“这首儿歌好不好听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那先跟着我读一遍吧。。。好,都学会了吧 。我们现在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请幼儿进行集体郎诵
  个别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最后老师弹琴,你们按节奏来演唱好吗?真好听,小朋友们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教学反思
  这 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第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曲调,并学会演唱。
  2、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重难点:
  学会演唱并能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

  活动准备:
  图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做律动进入教室。

  二、 新授歌曲《春天》。
  1、引导幼儿谈谈春天的特征,并欣赏歌曲《春天》。
  提问:春天来了,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变化?(燕子从南方飞来,小草发芽了,太阳温暖了,柳树长叶了等。)
  2、学习歌词。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一边朗诵歌词,一边用图画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幼儿随音乐节奏说歌词。
  3、学唱歌曲。
  唱歌时突出唱“啦”时的强弱表现。
  师生共同演唱2—3遍。幼儿分组:一组表演动作,一组唱歌,一组幼儿拍手打节奏。三组轮换。

  活动反思
  歌曲《春天》是一首旋律优美舒展的三拍子歌曲。作为中班幼儿的学习内容来说,歌词形象,旋律优美,应该是十分适合的。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能否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成为好课,关键还是要真正认真的备好课。自己反思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想,我的失败原因关键还是在于缺失了以下的“三备”。
  一、备孩子
  孩子是活动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而言,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了解、已有能力掌握可以更好地驾驭课堂,提升幼儿的能力。在今天的活动中,显然幼儿对三拍子歌曲并没有接触过,也没有演唱三拍子歌曲的经验。一下子就要求幼儿能有模有样地唱好三拍子的节奏,唱出三拍子歌曲优美动听的效果确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因为给孩子的要求高,并且我高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活动中给孩子反复提出要求,最终也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效果。

  二、备教具
  当然,还有一个失败的原因就是教具的准备。本次活动我虽然准备了优美的PPT,但是没有针对歌唱环节进行图谱的绘制。从本次教学活动的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幼儿虽然能说出每一句的歌词,就是在演唱的时候老是不能清晰的唱出歌词。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把歌曲画成有节奏的图谱,这样既能让幼儿看到图片显示的歌词内容,又能让幼儿清楚的看到三拍子节奏。因为中班的幼儿还是处在直觉形象思维阶段,光凭老师带幼儿打三拍子的节奏,是不能很快地接受信息的。图片色彩鲜艳,既能刺激幼儿的视觉,又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节奏如果能用三个不同大小的圆圈表示强弱弱,幼儿一定能自己看懂三拍子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可以轻松地掌握。

  三、备教法
  为什么孩子学不会?我想,老师的教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正确有效也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无论是什么活动,一定不能敷衍处理,必须认真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法组织活动,才能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让老师感受到教学的幸福。在今天的活动中,因为教具的没有针对性,教学过程练习的不到位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对于我来说,这次的音乐活动让我感知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我一定吸取教训,认真的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第1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摘果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的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同时,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因此我选择了《摘果子》音乐选段,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独特教学方法,融入音乐节奏、音高、音色的认识以及音乐形象的体验,鼓励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幼儿听辨高低音的能力,让孩子用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对高音及低音的辨别能力,培养节奏感。
  2、学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3、感受丰收的果园景象,跟着旋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红色绸带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一起唱拍手歌围成半圆坐下。

  二、 练习听辨高音和低音。
  教师在钢琴上弹出几个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高音,就把手向上点;如果听到的是低音,小手指就向下点。

  三、 欣赏理解音乐,认识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
  1、 教师放音乐,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高音,就把手向跟着音乐节奏摆动;如果听到的是低音,小手就向下跟着音乐节奏摆动。
  2、 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高音和低音,并跟着音乐大胆表现。

  四、 音乐游戏:摘果子
  1、 今天我们要去摘果子,提问:果园里种着什么果子?,哪些是种在树上的,哪些是种在地下的?
  2、 种在树上的,我们可以怎么摘?种在地上的我们可以怎么摘?(鼓励幼儿创编往上摘果子的动作和往下摘果子的动作)
  3、 跟着音乐,听到高音,树上摘个大苹果,听到低音,地上摘颗小草莓。游戏一遍。
  4、 果园里除了苹果和草莓外,还有什么果子,根据幼儿的回答,跟着音乐摘果子两次。

  五、 果子丰收拉
  每人一根绸带跳丰收舞,鼓励幼儿自由创编高音和低音的动作。

  活动延伸
  音乐、图示投放到区域中幼儿继续练习。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第1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 、音乐《摇篮》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弦律入场。

  二、练声《农场里》 起立-(演唱要求)坐下--评价

  三、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A,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怎么办?
  B,怎样来哄小娃娃睡觉?
  C,你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嘘 .......?(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示范歌曲一遍)

  四、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A,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B,他们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C,还有谁呢?
  D,白云\浪花\风儿是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A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B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歌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C第三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D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六、分角色合唱衬词。
  A、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B、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七、.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仿编歌曲。
  A、教师示范作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
  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八、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教学反思: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第1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拉拉勾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熟悉歌曲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2.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体验与朋友和睦相处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导入(1)情景表演"拉拉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他们怎么了?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知道拉拉勾的意思。

  2.幼儿第一次操作(2)学习歌曲,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3.分享经验(3)集体讨论,体验与朋友和好,和睦相处的快乐。
  提问:①"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会怎么样?"②"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体验与朋友和好,和睦相处的快乐。

  4.幼儿再次操作(4)幼儿创编,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问:"这句歌词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5)歌表演:拉拉勾,体验由生气到重新成为好朋友的情感转化过程。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自然、生动地表情,体验由生气到重新成为好朋友的情感转化过程。

  活动延伸
  (1)表演区中可提供机会让幼儿表演。
  (2)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第1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蝴蝶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熟悉旋律,学习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初步学习创编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体验表演的乐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蝴蝶花的挂图,歌曲内容相匹配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到草地,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边观察蝴蝶花。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小蝴蝶交朋友吗?你们和小蝴蝶交朋友的时候,小蝴蝶会飞走吗?
  幼:会。
  师:今天老师就要介绍一种不怕人的长得可漂亮的小蝴蝶给你们认识。(出示蝴蝶花挂图)

  二、集中幼儿坐在蝴蝶花旁,结合歌词进行谈话。
  师:你们知道小蝴蝶为什么不害怕吗?
  幼:因为它是一盆花。
  师:那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蝴蝶花。

  三、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老师就把好看的蝴蝶花,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听,歌里都唱了什么?

  四、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师:蝴蝶花听了小朋友的歌声非常开心,如果小朋友能用动作表演出来,蝴蝶花会开得更鲜艳。(幼儿表演)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然这是一个艺术(唱歌)活动,但是活动得导入却是选择了介绍蝴蝶花的形式来吸引的注意力,挂图的形象生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这也是将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有机的整合。体现了纲要里提到的整合性原则。活动中教师还能运用如:“看看谁坐的最好”“找找漂亮的小眼睛”“看谁和我一样“等多种不同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这样的常规培养方式显得比较丰富,也能够更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在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能够和幼儿一起表演,就更能体现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第1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昆虫音乐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音乐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活动目标:
  1、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体验乐趣。
  2、引发对昆虫鸣叫声的兴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虫图片;音乐cd。
  2、部分节奏卡片,木鱼、碰铃、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会来。
  1、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谁来了?
  2、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昆虫唱歌。
  1、你们想先看谁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两小节的节奏卡片: x x x x / x - -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3、出示螳螂,有几只?它是怎么来的?歌声是怎样的?学一学螳螂表演 xx x xx x / x - - - /。
  4、 出示知了,有几只?它在什么地方?声音是怎么样的?学一学 x. x x. x / xx - - - /
  5、跟老师边唱边拍节奏。

  (三)昆虫音乐会。
  1、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木鱼;螳螂—碰铃;知了—串铃)。
  2、教师弹奏歌曲,幼儿齐声合唱,每段最后两小节根据歌词分角色演奏相应乐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虫音乐会肯定会更精彩。
  4、用两种乐器合奏。
  5、尝试多声部合奏。

  (四)好听的音乐会
  跟着音乐cd,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1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节奏游戏中,初步感知节奏中的休止停顿(休止符),对音乐中的休止产生了解的兴趣。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多媒体 电子琴音乐 小青蛙图片 休止符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逍遥的小青蛙
  T:夏天到了,谁开开心心的到池塘边来玩啦?(小青蛙)
  T:小青蛙们,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唱歌啊?(两遍:一遍分声部,一遍齐唱,中间无间奏两遍)

  二、参加森林音乐会
  1、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T:小青蛙在池塘边玩得真开心啊,于是他们组织了一次聚会,看看来了几只小青蛙?
  T:他们聚会的时候想排一个节目,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你们想不想也来参加排练呀?
  T:小青蛙住在方方的格子里,每个格子表示一拍,我们看见一个小青蛙就要唱一拍。
  2、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T:又来了两只小青蛙,他们是两个好朋友,他们说:我们要住在一个房间里面。这个时候小青蛙应该怎么唱?
  3、节奏中的休止
  T:有的小青蛙唱得累了,他们就先回家了,那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
  T:音乐里面让小音符休息的记号,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休止符。“休”(休息)“止”(停止)像刚才我们停一格,停一拍的这个休止符叫四分休止符。
  T:我们再来猜猜看,哪个是四分休止符?(出示多媒体,第几行的第几个)
  T:我们一起来请它出来(叫名字)
  T:四分休止符跟我们学过的一个小音符是好朋友呢。猜猜看是哪个小音符呢?
  T:当四分音符要去休息,他就请四分休止符来帮他站岗。四分音符唱一拍,四分休止符休息一拍。
  T:哪个小青蛙愿意到前面来把这个四分休止符放在里面请房子里的小青蛙休息去。(跟音乐练习)
  4、小乐器来试一试
  T:你们可真棒,小乐器们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表演了呢,请你选择一种小乐器,坐在它的后面。
  T:小乐器遇到休止符应该怎么演奏呢?

  三、森林音乐会演出喽
  T: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奏吧。

  四、活动延伸:合奏
  T:这个演出真精彩,小乐器们用齐奏的方式演奏出了好听的节目。可是小乐器们很顽皮,它们想出了新的演奏方法,我们来看看,看得懂吗?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于是,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以节奏为基础,渗透简单的音乐常识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围绕感知休止符到实践体验运用休止符这两个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几个不同的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感受休止。

第1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逛公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音乐游戏中学习唱准歌曲的弱起小节。
  2、 尝试用音乐方式与人交流。
  3、 学习顺向和逆向行走。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歌曲《逛公园》。
  2、 爸爸、妈妈、小弟、小猫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大意。
  1、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2、 歌曲里有哪些人去逛公园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 那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一听到底是不是这几个人在逛公园。(再次听歌曲)。
  4、 师:歌词里有爸爸、妈妈、小弟、小猫。那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按逛公园的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排列图片)。

  二、 学唱歌曲。
  1、 那现在我们就跟着录音机一起来演唱歌曲。(师幼一起演唱数遍)
  2、 加入动作表演唱。

  三、 游戏“逛公园”。
  1、 请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站在中间扮“爸爸”,音乐开始时幼儿边拍手唱歌,边顺时针方向向前走。教师则沿逆时针方向边走边拍手唱歌。第二段歌词开始后,“爸爸”从圈上请一个女孩出来当“妈妈”,两个人同时边拍手边走。第三段同第二段。最后一段“小弟”从圈上拉一个人到中间做“小猫”,大家边唱歌,边用手指着“小猫”。唱完后,“小猫”大声说:“喵,我现在就去抓老鼠。”说完,就去抓圈上的人,圈上的小朋友迅速跑回座位。
  2、 指导幼儿玩2-3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幼儿保持圆形队形。

  四、 活动结束。
  邀请配班教师等一起玩。

  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首先我重点抓住两个重难点一是学唱弱拍起唱的歌曲;二是掌握两个重点的游戏规则:强拍带人,和猫叫后抓人和逃回座位.在这两点上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让孩子很好的理解“”第一强拍?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开始部分的律动中、基本部分感受歌曲内容和旋律的过程中以及在游戏中引起对第一强拍的感知和充分的运用。
  其次,反馈目标我们发现由于歌词易于幼儿理解,幼儿很容易在边游戏边歌唱的过程中学会演唱,第一条目标基本完成,但是在幼儿唱弱拍起唱的歌曲时我过分注重了游戏性即让幼儿发现第一强拍,而忽视了第一强拍因唱出强拍的重音的唱法的指导,对于第二条目标我们个别游戏和集体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幼儿尝试,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请大家帮助解决使游戏规则得到落实。第三条目标我个人认为完成的很好,孩子们在活动的最后都还是兴致勃勃,意由未尽的。但是原本在活动最后我们只安排了一次拓展游戏,但是由于我个人的疏忽把歌词接错了,因此又加了一次游戏,使整个活动时间超了一些。
  每一次活动尽管设计时自己认为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整,我想只要心中有孩子,在不同的孩子尝试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学习的机会,给予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学习调整的机会,活动是孩子们的,面向全体孩子让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经验和愉快的体验最为重要。
  活动开始,先让幼儿初步学唱《逛公园》,掌握弱起拍的重拍,这是幼儿学唱歌曲的难点,我只要求幼儿能刚上老师的节拍。接着是让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游戏。开始我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就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弟,一只小猫。尝试下来,等待的幼儿比较多,在第二次游戏时,我多请了几位男生做爸爸。在转圈时,幼儿对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感还不够明确。在最后一个环节,猫叫后追逐老鼠时,由于教室比较挤,“猫”一回头就捉到“老鼠”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刺激,应让幼儿有追逐的过程,以后游戏时可带幼儿到室外进行,还可以增加家庭中得其他成员。由于这个游戏带有趣味性,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

第17篇、中班音乐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首很适合培养幼儿感知和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情绪的歌曲。特别是在歌曲创编表演的环节,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的经验,满足幼儿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而,我设计了此活动,即以歌唱为主的活动和以歌表演为主的活动,以培养幼儿感知和表现歌曲变化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3、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难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
  3、幻灯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 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先朗诵儿歌。提问: 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师: 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呢? 你 的?

  三、学习儿歌 (给幼儿播放歌曲,听一听) 师:“这首儿歌好不好听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那先跟着我读一遍吧。。。好,都学会了吧 。我们现在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请幼儿进行集体郎诵
  个别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最后老师弹琴,你们按节奏来演唱好吗?真好听,小朋友们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教学反思
  这 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第1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过新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打节奏,给歌曲《过新年》配上打击乐。
  2.体验过新年时的喜悦之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相关图片。
  2.打击乐器:双响筒、小铃、铃鼓(数量各三分之一)、锣,乐器放在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1.幼儿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把过新年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2.幼儿尝试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为歌曲配伴奏。

  二、学习打击乐。
  过新年敲锣打鼓真热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好听的乐器来敲敲打打,把这首《过新年》的歌曲表演得更快乐。
  1.徒手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动作见书本),练习1—2遍。
  2.尝试配乐器演奏。
  提示:刚才我们一共用了两个动作(幼儿的动作)。拍腿代表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拍手表示铃鼓演奏。
  3.幼儿使用乐器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知道幼儿熟悉的演奏方法)。
  幼儿跟着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练习1—2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4.幼儿交换座位(打击乐器)演奏。

  三、收拾乐器。
  幼儿听打击乐“过新年”,边踏步边把乐器轻轻放入指定的筐中。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音乐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一点一点推着进行,知道这首音乐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强、弱,并让幼儿学会看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是选用了形象具体的图谱和乐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音乐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第19篇、中班音乐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国庆节的时间以及放假。
  2、学会“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歌曲。
  3、体会爱祖国,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国旗,“祖国祖国我们爱你”音乐。

  活动重难点:
  对国庆的理解和学习歌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诶,小朋友们小眼睛看这里。老师手里的图片,有没有小朋友认识?
  哦,是生日蛋糕。小朋友们都过过生日吧?有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生日的时候是怎么过的呢?
  恩,吃了蛋糕,唱了生日歌,还玩了,吃了好多好东西。
  真棒呀。那么,老师知道,很快,又有一个生日要到啦,小朋友想知道是谁的吗?

  二、引入国庆。
  即将到来的生日是我们的祖国妈妈。她的生日是四月一日。我们称之为国庆节。虽然我们吃不到祖国妈妈的蛋糕,也没办法送她礼物,但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也给我们带来了七天的假期。在这假期间,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耍,也算是祖国妈妈在生日时送给我们的礼物了。
  那么,让我们跟着音乐,为祖国妈妈送上一首生日快乐歌吧。

  三、唱生日歌。

  四、学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我们的祖国生我养我,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爱不爱她?那么,今天跟老师一起学一首“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歌曲吧。
  1,先听一遍。2。跟读歌词。3,尝试学唱。4,反复学唱,熟悉音乐。

  五、现在,我们也学会了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了,那么,国庆回去之后,在十月一日这一天,唱给我们的祖国妈妈听哦。

第2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买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平时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生活动作,如“买菜”等,根据幼儿对买菜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生活经验 ,结合主题活动“逛菜市”,设计了中班《买菜》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唱歌曲,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
  2、根据歌曲,尝试简单的创编歌词。
  3、知道各种菜都有丰富的营养。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歌曲,尝试简单的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家人逛过菜市场,知道各种菜的名称。
  2、音乐磁带。
  3、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一谈:我最喜欢吃的菜。
  1.教师: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在哪买的?是谁买的?
  2.你字菜市场看到了什么菜?
  3.教师小结,教育幼儿不挑食。

  二、学唱歌曲《买菜》
  1.介绍歌曲的名称《买菜》。
  2.放音乐磁带《买菜》让幼儿欣赏。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要求幼儿用歌词回答问题)
  (1)今天的天气怎么呀?我和谁去买菜呀?
  (2)买了什么菜呀?
  4.利用电脑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5丰富词汇:圆溜溜\绿油油
  6.教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7.教幼儿唱歌曲。
  (1)用整体法教唱。
  (2)分句教唱,重点练习说白部分。

  三、创编歌词
  1.如:我和爸爸去买菜。南瓜大又大等
  2.让幼儿跟着音乐《买菜》的旋律进行改编歌词的演唱。

  四、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我喜欢吃的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时,利用电脑这个生动的图像帮助幼儿很快就记住了歌词。并能大胆进行自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了歌曲中欢快的情绪。在改编歌词时,幼儿也能进行简单的改编歌词。但幼儿很少去菜市场,对菜市场的很多菜并不是很熟悉,如果先在课前开展 “逛菜市”的游戏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章

《小班体育教案活动3篇》:小班体育教案活动3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30篇》:大班科学教案3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推荐》: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顺数与倒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