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学前班PPT课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PPT课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PPT课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PPT课件这个PPT共171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音乐与儿童音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基本理论问题,儿童音乐教育的流派及课程模式,学前儿童的教育目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歌唱,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韵律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打击乐演奏等,欢迎点击下载。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章  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一节   音   乐
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1.模仿说
      2.游戏说
      3.巫术说
      4.表现说
发展:原始社会——古代的音乐——近代的音乐——现代的音乐
二、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三、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材料的特殊性
(二)流动性
(三)情感性
(四)表现性
(五)不确定性
四、音乐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启迪智慧,诱发灵感
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二)保健功能
调节身心
治疗疾病
(三)娱乐功能
第二节 儿童音乐
学前儿童
音乐
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形式美
音色
节奏
旋律
力度
(二)内涵美
直观
稚拙
幻想
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
(一)按照体裁分类
儿童歌曲
儿童器乐曲
儿童歌舞剧
交响童话
(二)按照题材分类
游戏题材
生活题材
童话题材
大自然题材
本章思考题
一、儿童音乐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反映在哪些方面?
三、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验谈谈对儿童音乐作品题材的认识。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为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打基础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个体发展
(一)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音乐教育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发展
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发展
      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
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意志发展
(三)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
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有意识的培养儿童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技能;
培养儿童形成自律、责任感和自我激励的意识。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儿童早期的音乐启蒙即使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重要的,其主要价值就是帮助和鼓励儿童的音乐体验,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性向和能力。
    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重视音乐的本体功能,把音乐作为传播、延续和发展人类音乐文化方式的最初阶段。它旨在为音乐本身的内在价值及其音乐功能的实现打下基础。
二、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音乐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等智育功能,对培养和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大有裨益。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负有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丰富儿童的审美情感,发展儿童的审美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使命。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涵义
一、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乐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形象性和感染性
(二)趣味性和游戏性
内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方法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三)技能型和综合性
1.形式上的综合性
2.过程上的综合性
3.方法上的综合性
本章思考题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作用是什么?
二、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三、如何理解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
四、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 儿童音乐教育的流派及课程模式
第一节 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种理论流派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传播
     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 · Dalcroze,1865-1950)瑞士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1.“体态律动”
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 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
所采用的方法:
(1)教师钢琴上的即兴演奏
(2)儿童的律动语汇
(3)教师促进学生将身体运动与声音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他们内部听觉和运动觉得能力、动觉的想象与记忆等。
(三)适用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
活动一:“有声和无声”、“大声和小声”、“相同和不同”——训练儿童集中注意力。
活动二:“集中注意看指挥”——训练儿童集中注意并迅速做出反应。
活动三:抚摸想象中的小狗和大马——充分发挥儿童想象力,把想象里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事物或情感。
活动四:学会互相倾听——体现了创造性与个性的培养,突出了对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佐尔坦·柯达伊,(Kodaly, Zoltan, 1882-1967)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
柯达伊教学法创建于20世纪初,特别是从1925年以后,柯达伊开始密切关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1、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
引导儿童通过听、唱歌曲,体验、感受音乐,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儿童形成音乐的趣味和审美感。
2、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3、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安排的主要依据
所谓“儿童自然发展法”,即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的顺序。
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特点:
(1)儿童的音域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六度,而半音较难唱准;
(2)下行音调比上行音调容易唱;
(3)跳进比级进容易唱准;
(4)五声音阶比七声音阶容易掌握;
4、以首调唱名法、节奏唱名和柯尔文手势为基本教学工具。
节奏唱名:
柯尔文手势图:
5、创建自成特色的教材体系
儿童所用的教材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
(1)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
(2)真正的民间音乐
(3)优秀的创作音乐(由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
(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
活动一:歌唱游戏《找朋友》
    这则歌曲游戏集中的时间短,重复多,且采用游戏的方式能使幼儿感到愉快,在有简单设计和变化的游戏训练训练儿童的听觉和音色辨别能力。
活动二:感受固定拍与节奏
     此活动让儿童感受声音长短的区别。
活动三:“藏起来的歌曲”
        此活动培养儿童的默唱能力培养儿童有均匀的节拍感觉、稳定的速度和音高的保持等多种内心感觉。
活动四:即兴的旋律回声模仿
        这则活动的目的是给儿童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和方法,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意识,诱发、开掘儿童与生俱来的创作潜能。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传播和影响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和儿童音乐教育家。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特色
1、“元素性”音乐教育——基本核心
元素性音乐是综合的,包括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作曲法、元素性的词曲关系,并且使用元素性乐器——奥尔夫乐器。
2、节奏第一
3、课程内容
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
4、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创作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及范例帮助儿童集体创作、协助创作。
5、教材和教具
代表性教材:5卷本《学校音乐》
特殊的教学工具:奥尔夫乐器
声势教学:
例一:
例二:
(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节奏游戏活动简析
活动一:翻卡片
活动二:接龙游戏
活动三:敲“门”
活动四:即兴创作——“桥”
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铃木镇一(1898-1998),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1.给儿童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
2.激发儿童的兴趣
3.提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
4.注重倾听习惯和技能的培养
5.提倡“教学六步”
五、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其主要贡献
卡巴列夫斯基(1904—1987)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二)《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其特点
1.将“三个支柱”观点作为新大纲的基本要素
2.把用音乐吸引孩子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
3.利用音乐本身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学原则之一
4.注重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连续性
六、综合音乐感教育体系
综合音乐感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音乐教育流派
“综合音乐感”即“综合音乐素质”,是对儿童进行音高、力度、音色、节奏、曲式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发掘儿童创造力的教学法,强调儿童为主体。
第二节   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种课程模式
一、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的音乐教育课程是一种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基本原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围绕目标标准进行选择、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育模式。
二、儿童音乐教育的过程模式
强调课程设计的中心环节是儿童,应以儿童为标准。
萨蒂斯·科尔曼是过程模式应用于儿童音乐教育的早期典范。
1.制作乐器
2.节奏感的培养与即兴表演
3.歌唱与声音控制
4.创作
三、儿童音乐教育的螺旋型模式
布鲁纳认为,如果能够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进行适当的组织,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都能够理解复杂的概念。在音乐中,音高、时值、力度和音色是基本的要素;在视觉艺术中基本要素是空间、光、色、线和组合,这两者最终的要素都是形式。基于这些要素,按照概念复杂程度的不断增长形成课程的方法和教材,就能够实现理想的螺旋型课程结构。
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了美国绝大多数学科的课程设计,其中同样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曼哈顿维尔的音乐课程计划就是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设计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的系列。每一个环中的学科结构不变,学生从最基础的环的内容开始,大部分学习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前面的问题引发出后面的问题,螺旋越向上,就能够越来越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整体的学科结构。
在为三至十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的“综合音乐课程指南”中,音乐学科基本结构的六个组成方面是: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和声音型。它与十六个发展水平阶段联系起来,成为音乐概念发展的立体螺旋形式。
第三节 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及模式评述
一、从儿童出发的音乐教育原则
二、均衡而全面的音乐教育内容
三、注重儿童主体感受和体验的音乐教育过程
四、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启蒙者
思考题
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思想有哪些基本特点?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何启示?
二、试以本章中所涉及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结合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加以评析。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教育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社会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
(一)筛选、整理目标
(二)表述目标
1.行为目标
2.过程目标
3.表现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纵向结构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横向结构
(一)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
1、认知目标
2、情感与态度目标
3、操作技能目标
(二)从音乐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分
(三)从儿童活动的互动对象来分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内容范围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
(一)歌唱
认知目标——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
操作技能目标——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地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地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
(二)韵律活动
认知目标——能够感知、理解韵律动作与音乐的关系,尝试进行创造性的动作表现;能符合音乐的情绪要求以及音乐表现手段和表情作用来做动作。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参加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积极体验参与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的快乐;主动地追求用身体动作探索、表达音乐以及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操作技能目标——能够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能够掌握运用较简单的道具;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活动中运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配合。
(三)打击乐演奏
认知目标——能够认识、辨别各种常用打击乐器及音色特点;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了解有关打击乐器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理解指挥的手势含义并与指挥相配合。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乐意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和尝试创造性的表现;积极体验并享受与他人合作演奏的快乐。
操作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在集体的演奏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调节自己奏出的音色,使其与集体的演奏相协调;能够学习并掌握使用、整理和保护乐器的一些简单规则。
(四)音乐欣赏
认知目标——能够感受、体验音乐欣赏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能够理解音乐作品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能够再认和区分已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情感与态度目标——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有积极的欣赏态度;体验并享受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
操作技能目标——初步学习运用文学、美术、韵律动作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尝试与同伴交流与配合,共同协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小班
1.歌唱
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基本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音域在C1—G1之间)
能跟着歌曲的前奏整齐的开始和结束。
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独立地、基本完整地唱熟悉的歌曲。
能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在教师的帮汉族、引导下,能够为熟悉、短小、工整而多重复的简单歌曲增编新的歌词。
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与同伴一起歌唱,并能注意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相一致。
2.音律活动
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
喜欢参加集体的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
学习一些较简单的集体舞。
初步尝试和体验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
3.打击乐演奏
学习并掌握集中最常用打击乐器(如碰铃、串铃、铃鼓等)的演奏方法。
喜欢操弄打击乐器,喜欢参加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
能够为简单、短小的二拍子和四拍子的歌曲、乐曲伴奏。
初步学会看智慧开始和结束演奏。
理解并遵守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如乐器取放的恰当位置等。
4.音乐欣赏
能初步感受性质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或有标题的器乐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并产生一定的外部动作反应。
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嗓音、动作等)来表达。
乐意参与集体的音乐欣赏活动,并积极尝试和体验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
(二)中班
1.歌唱
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音域在C1—A1之间)
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独立地而完整地演唱,并初步学会接唱和对唱。
在集体的歌唱活动中能够注意空盒子自己的音色、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的声音相协调。
能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能够为熟悉、短小、工整而多重复的简单歌曲增编新的歌词,并能尝试独立地将新编歌词填入曲调中唱出。
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在集体中歌唱,并能大胆的、独立的在集体面前表演。
2.韵律活动
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喜欢参加集体的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
学习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和集体舞。
享受并体验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然恩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初步尝试用创造性的动作自发地随音乐自由舞蹈的乐趣。
能够在动作表演过程中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道具。
3.打击乐演奏
进一步学习并掌握一些打击乐器(如木鱼、响板、沙球等)的演奏方法。
喜欢操弄打击乐器,喜欢参与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
能够用乐器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配不同的简单的伴奏。
进一步学会看指挥开始、结束和变化演奏。
能初步尝试部分地参与打击乐演奏配器方案讨论。
能较自觉的遵守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养成爱护乐曲的态度和习惯。
4.音乐欣赏
能感受性质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或器乐曲的形象、内容、情感,并产生一定的联想,用外部的动作加以反应。
能初步了解并辨别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不同风格音乐的基本性质。
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噪音、动作等)来表达。
乐意参与集体的音乐欣赏活动,并积极尝试和体验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
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如文学、美术、韵律动作等)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大班
1.歌唱
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并能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音域在C1—C2之间)
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也能独立而完整的演唱,并初步学会领唱齐唱、轮唱和简单的2声部合唱。
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能注意到歌曲的字、词及乐句的变化较恰当地表现不同性质、风格歌曲的意境。
能够为熟悉而多重复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并能即兴地独立地将新编歌词填入曲调中唱出。
喜欢歌唱,能大胆地、独立地在集体面前进行歌唱表现眼,并能在集体中尝试用不同的合作表演形式歌唱。
2.韵律活动
能跟随音乐的节奏较准确地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
喜欢参加集体的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喜欢自发地随音乐自由舞蹈。
进一步丰富舞蹈动作语汇,在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和集体舞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含有创造性成分的稍复杂的舞蹈组合。
能够积极体验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然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并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尝试用创造性的动作大胆主动的表现。
能够在动作表演过程汇总学习选择并较熟悉地使用一些简单的道具。
3.打击乐演奏
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更多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钹等)的演奏方法。
喜欢并积极参与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能部分的参与打击乐演奏配器方案的设计。
能正确的根据指挥的手势开始、结束和变化演奏。
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的注意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能自觉的遵守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4.音乐欣赏
能较准确的感受性质鲜明、结构适中的歌曲或器乐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并产生一定的联想,用外部动作加以反应。
能进一步丰富并加生对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不同风格、性质音乐的认识。
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用嗓音和动作表现等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能主动、积极的出现暗语集体的音乐欣赏活动,享受并体验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
能够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如文学、美术、韵律动作等)来大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思考题
1.如何表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2.谈谈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各层次目标间的关系?
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歌唱
第一节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一、0-3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在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歌唱教学中,必须从歌曲的欣赏感知入手。
3-4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图表分析)
第二节  歌唱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一)姿势
(二)呼吸
(三)发声
(四)咬字吐字
(五)音准
(六)协调一致
(七)保护嗓音
二、歌唱的基本形式
(一)独唱(二)齐唱(三)接唱(四)对唱
(五)领唱齐唱(六)轮唱(七)合唱
(八)歌表演(或合作歌表演)
适宜学前儿童的合唱形式一般有三种:
1.同声式:两个声部的旋律、和声相同;
2.固定低音式: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
3.填充式: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在歌词的休止或延长音部分唱适当填充式的词曲。
三、歌唱材料的选择
( 一)歌词的选择
1.歌词应有趣、易记且能为儿童所理解和熟悉的。
2.歌词结构要相对简单,含一定重复部分。
3.歌词的内容要宜于用动作表现。
(二)曲调方面
1.音域不宜太宽;
2.节奏和节拍比较简单,不宜太过复杂;
3.歌曲的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中速或中速稍快、稍慢为宜;
4.旋律较平稳:幼儿不宜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
5.结构较短小工整:幼儿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  大的歌曲。
6.词曲关系比较单纯。
第三节 歌唱活动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一、歌唱活动中音乐感的培养
(一)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指对歌曲材料中的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现。在歌唱活动中要利用歌曲材料对学前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1、运用身体动作
(1)自由节奏
(2)均匀节奏
(3)旋律节奏
(4)伴奏节奏
(5)双层节奏:①合作进行②独立进行
(6)节奏动作表演
2、运用视觉材料
以视觉辅助材料来帮助儿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节奏。
(1)看图形做动作
(2)听歌曲画节奏
(3)看节奏图猜歌曲
3、运用嗓音
(1)声音模仿
(2)音节歌唱游戏
(3)语言节奏朗诵
4、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歌曲材料,以培养幼儿感受某种特定的节奏。
5、改变熟悉的歌曲材料:通过改变儿童已熟悉的某些歌曲的节奏或节拍,与原来的歌曲作品进行对比,以加强儿童节奏感的培养。
(二)旋律感的培养
1、运用听觉、视觉和动觉的协同配合
2、运用嗓音
移调歌唱
唱旋律唱名
默唱
(三)结构感的培养
所谓结构感的培养,是指在歌曲演唱的同时,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乐句、乐段的起、止、过程、重复和变化,以及歌曲的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以初步形成曲式结构的概念。
1、运用身体动作
2、运用视觉
3、运用嗓音
(1)完整唱出乐句
(2)运用对唱和接唱的方式
(3)运用默唱的方法
(4)运用节奏插句的方法
(四)音色感的培养
1.视觉与听觉结合
2.运用嗓音
(五)速度感和力度感的培养
1.运用视觉
2.选择特定的歌曲材料: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在力度、速度上有明显对比的歌曲作品,通过前后比较,帮助儿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即表现要素)都是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分别组织感知的。
侧重地培养儿童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表现能力,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精确把握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内容、形象、情感的整体把握。
二、歌唱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创编动作
边唱边动作是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来加以补充,如果歌词是很具体的,并易于用动作来表现的话,三岁的孩子由于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在唱歌活动的过程中,应给幼儿自己创造性地想出表达方法的机会,不必把每个动作都设计得好好的,让幼儿跟着做。
(二)创编歌词
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 兴趣、发展唱歌能力,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幼儿增编、改编歌词不仅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发展幼儿的语言也起到重要作用。
思考题
1.有关歌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哪些方面?
2.歌唱教育中培养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有哪些?
3.结合实践,谈谈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六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韵律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各年龄段儿童韵律活动能力发展概况
(一)0-3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从未分化的不随意阶段,逐步向初步分化的随意阶段发展
(二)3-4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3岁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步进入了初步分化阶段。
(三)4-5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这一年龄段儿童动作发展有了明显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平衡能力和动作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
(四)5-6岁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此阶段儿童的动作进一步分化且更精细,动作的自控能力更强。
第二节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律动及其组合
(一)律动
什么是律动?
特点:没有情节,在音乐的伴随下做韵律动作。
基本动作:走、跑、跳、踢、拍手、叉腰、击掌、摆臂等。
模仿动作:日常生活、动物动作、自然现象、游戏中的动作。
舞蹈动作
(二)律动组合
1.身体节奏动作组合
2.模仿动作组合
3.舞蹈动作组合
二、舞蹈及其表现形式
什么是舞蹈?
舞蹈的表现形式
1、集体舞2、邀请舞3、双人舞4、小歌舞或童话歌舞5、自编舞6、表演舞
三、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一)从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来分
1.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2.无主题的音乐游戏
(二)从游戏的形式来分
1.歌舞游戏
侧重于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
2.表演游戏
侧重于按音乐性质变化进行情节、角色表演的游戏。
3.听辨反应游戏
侧重于对声音或声音的听辩结果进行快速反映的游戏
第三节 幼儿园活动的选材
一、音乐的选择
1、旋律优美,富有节奏特点
2、结构工整,音乐形象鲜明,便于用动作表现
二、动作方面
1、体现兴趣性
2、考虑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
3、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三、有关道具的选择
1、有助于动作表现
2、形象美观,操作简单
思考题
1.幼儿园的韵律活动形式有哪几类?
2.任选一首歌曲,尝试将其改编成一个音乐游戏。
第七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打击乐演奏
第一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0-3岁:乐器是他们以身体创造声音的一种自然而有趣的方式。
3-4岁:能学会较简单的演奏技能,但在演奏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相协调一致是有困难的。
4-5岁:在乐器的演奏技能和操作方面有了较大进步,随乐意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5-6岁:使用和掌握的打击乐器种类更多,能力也更强。合作协调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幼儿园常用打击乐器的种类
(一)碰铃(小铃)
(二)串铃
(三)铃鼓
(三)大鼓
(五)三角铁
(六)响板(圆弧板)
(七)木鱼
(八)双响筒
(九)蛙鸣筒
(十)沙球
(十一)钹
(十二)锣
二、打击乐演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一)乐器的名称和分类
(二)正确的演奏方法
(三)配器
(四)看指挥
1.教幼儿学习看指挥:听懂口令、看懂手势
三、打击乐演奏活动的选材
思考题
1.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哪些?如何演奏?
2.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中乐器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3.如何为幼儿园打击乐活动选材?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音乐欣赏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一)倾听
倾听是儿童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1.倾听人体声音
 2.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
 3.倾听周围的声音
(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手段
(三)根据音乐作品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
(四)分析对比音乐作品的性质、风格
(五)再认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二、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
(一)音乐作品的选择
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或情感应是儿童熟悉、理解并能唤起他们兴趣的;
形式比较简单;
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篇幅不宜过长;
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有较好的演唱或演奏质量;
应考虑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题材等的丰富多样性。
(二)不同年龄班的选材要点
1.小班:以音乐形象鲜明的歌曲为主,以及形象单一、鲜明,有标题的器乐曲。
2.中大班:歌曲仍应占主要地位,歌曲的内容、性质、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并可欣赏各种器乐曲和一些篇幅较长、形式较复杂的叙事性歌曲。
(三)辅助材料的选择
动作材料   视觉材料  语言材料
思考题
1.结合实践,谈谈不同年龄班儿童音乐欣赏的发展水平。
2.如何为儿童选择音乐欣赏作品?
3.结合本章内容的理解,设计或评析一则音乐欣赏活动。
第九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涵义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活动
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感受能力
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
强调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
2.强调儿童整体素质培养的活动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类型
1.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2.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整合于主题中的音乐活动
游戏活动中的音乐活动
节日活动中的音乐活动
二、家庭和社会的音乐教育
(一)家庭的音乐教育
1.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
家庭是儿童最早的音乐教育环境
家庭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2.家庭音乐教育的特点
启蒙性
个别性
随机性
长期性
3.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
优化家庭的音乐环境
鼓励儿童多倾听和欣赏音乐
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节奏感
正确对待儿童的乐器学习
(二)社会的音乐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为主体发起的音乐活动指导方法
(一)直观演示方法
(二)运用语言的方法
1.讲解    2.提问    3.反馈
(三)变换角色的方法
1.参与    2.退出
二、儿童为主体参与的音乐活动学习方法
(一)模仿学习的方法
(二)预知学习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的方法
(四)多感官参与的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它有哪些特点?
2.学前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有什么特点?如何正确对待家庭的音乐教育启蒙?
第十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和原则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
(一)反馈作用
(二)诊断作用
(三)促进作用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评价
(一)《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
1919~1939年间在美国艾奥瓦大学音乐心理学家C.E.西肖尔指导下编制的一种测定音乐能力倾向的工具。
(二)戈登的《初级音乐表象测量》
(三)日本的儿童音乐能力诊断测验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1、评价教师行为
(1)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而有热情;
(2)是否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导儿童学习;
(3)是否善于提问,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独立思考。
2、评价教师与儿童的活动情况
(1)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与音乐教育目标相一致的音乐学习经验。
(2)所提供的音乐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在音乐和其他方面的和谐发展。
(3)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
(5)是否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自主地学习音乐。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
(一)音乐教育管理
(二)音乐教学研究
(三)师资队伍建设
(四)资料收集与积累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问卷法
四、测试法
五、综合等级评定法
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角度出发有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评价者的角度出发有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记录或交流的角度出发有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
思考题
1.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3.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包括哪些方面?
4.试以综合等级评定方法记录并评价一个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
第十一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审美性原则
四、整合性原则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体现发展性
体现系统性
体现系列化
体现行为化
二、活动程序的设计
活动程序是为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运用,它是整个音乐教育活动的核心。
(一)活动结构的设计
所谓活动结构的设计,就是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顺序、分配和关系的具体处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种组织结构:“三段式”、“单段式”
(二)“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
系列层次活动理论-——许卓娅教授
是以一个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系列。
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充分挖掘原有教材的教育潜力,尽量将活动的层次系列分细;
(2)注意对一个音乐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让幼儿感知和表现;
(3)注意以切合活动内容、材料多样化的导入方式进入各个系列层次的活动。
音乐活动的一般导入方式:
语言导入、视觉导入、动作导入、欣赏导入
三、活动方法的设计
(1)从活动的目标出发来考虑和设计方法;
(2)从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参考依据来确定方法;
(3)从儿童的实际情况着手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
四、活动环境及材料的设计
(一)活动空间与时间的设计
(二)活动材料的设计
1.音乐材料的设计
2.辅助材料的设计
思考题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2.怎样进行音乐活动目标的设计?
3.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如何注意音乐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PPT课件

  • 编号:7628
  • 大小:5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5-28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