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内容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内容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内容PPT课件这个PPT共70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幼儿园课程内容概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欢迎点击下载。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内涵与取向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种类:
不同取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不同层次:总目标、学年目标、单元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目标的达到是通过积累相应的经验。
1、饭后漱口
2、节约用水
2、礼貌用语
3、图形的形状
4、不玩火
5、动物的种类
说说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的哪种行为技能?例中幼儿是如何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
创设情景一:
    儿童在无人陪伴下进入教室,教师与其他儿童在另外的房间。门口坐着一个叔叔(研究者),背倚门框,用一只脚踩到门框的另一侧,坐姿不雅,但足以挡住入口处……
观察结果:
a.能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b.等待,然后发脾气,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c.一直等待或采取极端方法(从叔叔的腿下爬进)
儿童在无人陪伴下进入教室,教师与其他儿童在另外的房间。门口坐着一个叔叔(研究者一),背倚门框,用一只脚踩到门框的另一侧,坐姿不雅,但足以挡住入口处……当有小朋友不知道如何才能进入教室时,研究者二出现,用手按一下研究者一的脚,并发出“叮咚,请开门”的声音,研究者让研究者二进入教室。
观察结果:
  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进入教室的儿童,在研究者二的情境提醒下,基本上都能习得研究者二的方式顺利进入教室。
案例分析:
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的语言和社交技能。
通过观察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掌握基本技能
让幼儿饭后漱口,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小朋友认为自己吃得东西很干净,所以不愿意漱口。
     有一幼儿园老师做一小实验,用杯子接小朋友的漱口水,另外几个杯子盛清水,让儿童去观察这两种不同的水。
   儿童观察发现开始两者区别不是很大,隔几天后发现有漱口水的杯子里很脏……
     当孩子们发现了这一现象以后,该教师请幼儿园医生来解释这种现象。
     慢慢地,老师发现孩子们能够自觉坚持饭后漱口了!
案例分析:
案例中教师的目的是改变孩子对饭后漱口的态度,愿意漱口,很明显其课程内容属于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这一方面。
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通过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饭后漱口对自我身体健康的实际含义,来形成对饭后漱口的良好意愿。这实际上就是采用了让幼儿能理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发展基本态度。
1、按学科结构分类
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
 2、按经验领域分类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
3、按幼儿一日活动的形式分类   
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分类的角度和需要不同,课程内容呈现不同的分类情况;
了解课程内容不同情况的分类,有利于整体、全面地把握课程内容范围,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提供坚实基础。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课程内容的不同选择取向对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影响
全美幼教协会(NAEYC)制定的适宜于3—8岁儿童的课程内容指南
1、课程内容应当能使儿童在各方面,包括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发展,使儿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课程内容应当在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课程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应当是有意义的,内容广泛的,应当是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的。
4、课程内容应该是大多数儿童可以学会的,符合实际的。
5、课程应当考虑到每个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6、课程应当考虑并尊重个体的、文化的和语言上的多样性,并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关系。
7、课程应当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8、课程既要突出一定的主题或内容,又应当 围绕一定的主题把传统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
9、课程内容应当具有智力上的整体性,同时尊重学科的基本体系,让儿童掌握的知识虽然是浅显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10、让儿童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目前能够有效学习的内容,而不是那些无意义的,或者说更适宜于以后学习的内容,否则就是在浪费儿童的时间与精力。
11、课程应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使儿童变的消极、被动。
12、课程应当重视儿童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儿童总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生活现象,在这种知识的理解与建构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概念。但这种错误的概念可以使教师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和思维推理的特点。
13、课程应当重视社会性交往对学习的作用,并且应当提供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
14、课程应当满足儿童对活动、感官刺激、新鲜空气、休息、健康和营养等的需要。
15、课程应当给儿童以心理的安全感。
16、课程应当让儿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能增强儿童的成就感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与好感。
17、课程应具有灵活性,以便教教师能根据个别和集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一) 目的性原则
(二) 适宜性原则
(三) 生活化原则
(四) 兴趣性原则
(五) 基础性原则
(六) 逻辑性原则
含义:
      所谓合目的性,指的是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并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1.有目标意识
2.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3.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
可以通过选择哪些内容来达成“能进行简单的分类”这一目标?
含义:
     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了解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一般发展和特殊需要,是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所必须的前提。
含义: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具有直观性、情境性和活动性,使幼儿能够通过直接感知、操作和体验,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幼儿的“活教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选择内容。同时要注意使课程内容源于、高于和回归幼儿的生活。
可以通过选择哪些内容来完成“让幼儿了解生物适应性”这一基本生物学规律”这一目标?
含义: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富含教育价值的内容。幼儿感兴趣的且富含教育价值的内容,自然就是课程的内容。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1.教师要善于分析、发现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及时将它们纳入课程。
  2.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
老师甲: “假如我有朵七色花”的谈话活动。
    活动开始老师问:“小朋友们还记得七色花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小朋友回答说:“七色花可以实现珍妮的愿望”
  老师继续问:“如果你有一瓣七色花,你有什么愿望?”一个孩子说我想要玩具,这个愿望引起了孩子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开始谈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玩具。
这时甲老师就着急了。因为她设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七色花里最有价值的一瓣是最后一瓣也就是要帮助他人,于是他就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愿望,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想给自己家里要一座大房子,“干吗要房子”孩子回答,这样就可以接自己的奶奶、姥姥还有其他的亲戚一起来住。老师一听这跟自己设定的主题也就是跟帮助他人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老师甲就再次引导:“小朋友们还记得珍妮的七瓣花中哪一瓣最有意义吗?”一个孩子举手说:“最后一瓣。”
老师甲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最后一瓣最有意义?”孩子想了想说:“因为珍妮做了好事他帮助了别人。”老师甲马上喜形于色地问其他的小朋友“他说得好不好啊?请大家跟老师说一遍:帮助别人,看他的这瓣花用的多有意义,那我们再想一想,如果你有一瓣花,你干什么?”
      后面的谈话,你可以想象,因为孩子的受暗示性特别强。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帮助盲人、帮助老奶奶等,虽然大家都在谈,但是你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孩子的投入程度就不一样了。
教师乙:同样是 “假如我有朵七色花”的谈话活动。
      教师乙的活动组织开始也是是一样,当不少孩子表达了自己希望有这样的玩具,那样的玩具的愿望。教师乙感受到了孩子对玩具的这种兴趣,于是她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她说:“那么多小朋友都对玩具感兴趣,可是七色花的故事是个童话,我们也没有一瓣真的奇妙的七色花,那我们小朋友的愿望还能不能实现?”“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的愿望实现?”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玩具。
由此以“怎样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为“引子”,引出一个孩子极感兴趣的系列活动——“玩具博览会”。后来围绕这个玩具,又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当有小朋友不愿意跟大家玩时讨论分享;玩得过程中出现“给玩具找家”分类;围绕玩具还可引出爱护、分享、合作等社会性话题。还延伸到家庭中的自我探究,小孩把问题带回家,如对玩具汽车感兴趣,由此给孩子任务,让孩子回家探究。
案例1
这段时间班上几个孩子对插抢特别感兴趣。只要有空,就立即跑进操作区用积塑粒插起来,对其他区域的材料,尤其是美工区用来折叠的纸张理也不理。而投放这些纸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在折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有关几何图形的变化、组合、等分等数学方面的直接经验,这是积塑插拼所不能代替的。怎么办?老师苦思冥想,突然想到了一条妙计。下班后,她精心用纸折了一把手枪。第二天,当那几个男孩子又在津津有味地用积塑材料插抢的时候,老师一下亮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啊!这么棒的枪!”“老师!让我玩一会儿!”“让我玩一会儿!”“不行,我自己也要玩呀!”怎么办?几个孩子的胃口被吊得高高的……“老师,你教我们做好不好?”“好!可是有点难啊!“”难点也没关系!“简直是异口同声!
   于是,孩子们心甘情愿地来到了曾经不屑一顾的美工区,全神贯注地投入了折纸活动.
含义: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立足于幼儿基础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判断内容是否具有“基础性”的参照标准:
(1)是否与儿童现在的生活、学习有直接关系;
(2)是否必须现在学,以后再学就失去最佳时机;
(3)是否是文化或人类知识中的最基本成分,而且是今后学习所必需的基础;
(4)是否具有最大的应用性和迁移性等。
含义:
     幼儿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规律。要按照内容本身的逻辑顺序来选择课程内容。
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
    明确学科所存在的内在规律性
 数学学科逻辑性最强——如“认识图形”:
小班: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形状特征;
中班: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大班:认识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的主要区别。
社会活动:朋友树
托班:引导幼儿熟悉集体生活环境,知道班级中有许多小朋友,很多小朋友在一起非常快乐。
小班:认识集体中的同伴,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知道一个人很孤单,能主动找朋友,体验朋友多的快乐。
中班: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并关心周围的同伴,初步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情感,会同情、关心、帮助他人。
大班: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主动做对集体有意义的事,具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主题《食物》中,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关键经验:
小班年龄段重点在于运用各种感官直观了解不同食物的不同味道;
中班可开始从食物的营养这一抽象概念入手,通过对食物金字塔的认识,知道要平衡膳食;
大班重点放在让孩子自己设计营养套餐,幼儿结合认识亲身实践,更深入地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
要突破不同年龄的不同关键经验,就必须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幼儿和关键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小班可以通过参观、制作、品尝等形式来建立联系:参观水果、食品超市,制作各种食品,开办食品品尝会,让幼儿不偏食,不挑食。
中班可以以分析“肯德基食品”为例,运用讨论、家园合作和设计食物金字塔等活动来和关键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大班则可从建立金字塔入手,家园一起设计幼儿营养食谱,通过讲故事、家园问卷、天天厨房等活动,来对食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含义: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对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予以安排,构成比较可行的教育方案,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泰勒曾提出过三个基本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
(一)基本方法
论理组织法:
    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安排内容。
心理组织法:
     以学习者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点,按经验演进的原则逐步扩大学习的范围。
(二)常用方法
纵向组织:
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原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螺旋递进。
横向组织:
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连为一体。
1.学科课程     
  运用论理组织法获得的一类课程类型。强调系统知识的掌握
2.活动课程
  运用心理组织法获得的一类课程类型。以幼儿为中心,从直接经验出发,侧重心理发展的需要
3.核心课程
  运用心理组织法获得的一类课程类型。围绕社会核心问题来组织内容,内容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问题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较
练一练
根据所学相关内容,为小班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我上幼儿园了”设计活动内容。
重视分析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所面临的具体任务、遇到的问题、内在的需求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活动内容的名称。
“我上幼儿园了”主题说明
宝宝上幼儿园了!当妈妈牵着宝宝的手走进还显陌生的幼儿园时,当最亲近的人从宝宝视线中消失时,宝宝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紧张、无助、恐慌、委屈和忧伤,有的会以哭闹、喊叫等冲动的方式呼唤妈妈的出现,也有的在潜意识中建立自己的防御机制,表现为固执、压抑。这时,对小朋友充满期待的老师们就将面对新学期的第一个课题:如何安抚宝宝紧张的心理?如何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我上幼儿园了”主题说明
宝宝上幼儿园紧张不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婴儿期建立起的亲子依恋深刻而持久,几乎所有幼儿入园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其二,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与家庭生活不同的行为方式给幼儿带来了不安全感;其三,幼儿认知水平的限制,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危险。此外,他们情绪的感受、表达、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差,常常只能用本能的反应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我上幼儿园了”主题说明
可见要想让宝宝较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从幼儿园到家庭的平稳过度又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因此,它需要教师在幼儿入园初期,缩小幼儿园与家庭环境的差异,拉近教师角色和母亲角色的距离,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宝宝们逐渐知道:这里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有在需要时随时出现在面前的可亲可爱的老师;有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让宝宝们慢慢产生“幼儿园是我家,老师象妈妈”的认同感。
“我上幼儿园了”主题说明
主题活动中,老师牵着宝宝的小手,和妈妈一起,看看我们的幼儿园,骑骑木马、荡荡秋千;然后,各种有趣的玩具和游戏,如:好看的木偶、神秘的口袋,会吸引宝宝的注意,使他们暂时忘掉和妈妈的分离,沉浸在有趣的游戏中,慢慢地,他们又认识了一个一个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成为了开心宝宝! 正是在有趣的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亲近老师、亲近哥哥姐姐、亲近小朋友,大家一起“拉拉手、做朋友”,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幼儿园生活的有趣,从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我上幼儿园了”主题框架
“开心宝宝”分主题框架
“开心宝宝”分主题框架
“开心宝宝”分主题框架
“拉拉手  做朋友”分主题框架
“拉拉手  做朋友”分主题框架
“拉拉手  做朋友”分主题框架

幼儿园课程内容PPT课件

  • 编号:8294
  • 大小:1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6-03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