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书戴嵩画牛教学点评

日期:2021-10-31

这是书戴嵩画牛教学点评,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书戴嵩画牛教学点评

书戴嵩画牛教学点评第1篇

 《书戴嵩画牛》是一篇文言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启示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课前准备充分,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书戴嵩画牛》的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2.以学生为主,自读课文。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注释翻译课文,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

  3.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个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4.复述故事,悟出文章所给我们的启示。在充分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复述文中的两个故事,然后问他们:故事给了你们什么启示?进一步启发引导得出:《书戴嵩画牛》启示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首先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我在教学中,严格遵守这一点,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地自学课文,翻译文章的内容,弄懂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其次,在充分弄懂文中意思的基础上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朗读形式,感悟文言文中语言的精炼和文中所给我们的启示。

  三、不足之处

  虽然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学永远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课中,板书还是粗糙,不能完美地展示文中的细节部分。对于一些重点易考的字词没有通过板书体现出来,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板书的设计。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通过板书既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能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使板书成为课堂一个精彩的部分。

书戴嵩画牛教学点评第2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二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只在五年级时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所以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阅读经验,都相对比较薄弱。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起都有编排文言文内容,所以在教学时先从三年级的文言文《司马光》入手,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司马光》比较容易,希望把学习《司马光》的方法迁移到本节课的内容上,通过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一目的达到。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书戴嵩画牛》时,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讲故事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很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课件制作出现一个小失误,学习多音字“曝”时,拼音“pù”是动画效果出示的,但是在制作时,这一步加动画遗忘了。所以今后课件制作完成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确保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在这课的教学中,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是否要向学生讲解一些,如果讲了的话,以后对孩子还是有好处的。但是该在什么环节讲,怎么讲,还没思考好,所以在教学时把这一部分内容省去了。

书戴嵩画牛教学点评第3篇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中 “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读准“轴”“曝” “矣”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组块教学法

学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1)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阅苏轼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书戴嵩画牛教学点评第4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 的语言特点。

3. 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 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意

1.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二、读通———知文意

出示学习提示: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相机指导

“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3)齐读全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出示学习提示:

(1)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 说说文章的意思。

(2)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 ,尤 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指导读出停顿。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

的意思, 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

3.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相机指导会写字“曝”的书写。

三、趣读———入情境

1.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

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①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写“笑”的句子,感受人 物的不同表现。

②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 态、动作、语言。

3. 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四、想象———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 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2.讲讲“我”的故事。

出示学习提示:

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

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

(2)指名讲故事,评价交流。

五、总结———明事理

这篇文章以《斗牛图》为线索, 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 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通读———知文意”和“趣 读———入情境”这两个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即时反馈学习疑惑,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时我还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做课堂笔记: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有疑问需要继续思考的地方做标记;把听课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二、“层次感”和“情境感”诵读,拉近学生与古文的距离。我通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和读出趣味几个环节逐层深入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哲理,课堂上诵读声不断。在“趣读———入情境”这个环节中通过抓重点词句,创设情境 转换角色,读中想象,把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通过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走近一位“好书画”的杜处士和一个天真直言的小牧童,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三、入文本强化文学意识,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本课“趣读———入情境”这个教学活动,在解决“言”的基础上进入文本,品味语言,理解形象。我从人物形象角度提出问题:“面对同一幅 《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 说。”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从语 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杜处士和 小牧童的性格,体会文言词语的 准确生动,并指导学生趣读,进一 步加深对艺术形象的理解。

四、转换角色讲“我”的故事,增加学习文言文的趣味。为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明白一事一理的写法, 感受文章的趣味,本课根据课后练习题设计了由文言到白话讲故事和 进入角色讲故事两个学习活动。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选择喜欢的人物从不同角度讲故事,深入人物内心,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增加了文言故事的新鲜感,深刻理解了故事所传达的道理,汲取了人生智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