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配画

日期:2021-04-18

这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配画,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配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配画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

  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六、写作指导

  过渡:

  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配乐)

  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想到了(),……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七、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拓展阅读: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 68岁。《宋史·辛弃疾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配画第2篇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并能够表达感受。在读通、读懂、读透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自学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通:抑扬顿挫,读出意趣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唐诗,知道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知道吗?还要一颗同样的明珠在闪耀,那就是宋词,她与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出示课题)

  2、解题:

  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你们在夜间走路有什么感受?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A、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B、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帮助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已划好了节奏的词),学生练习读。

  C、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

  D、男女生比赛读。

  二、读懂:对话词人,读出神韵。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好茶,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惊鹊。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

  小结:同学们演得太好了!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行人、作者自己都可以)对呀,大家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期盼和喜悦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和辛弃疾同行,你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吗?

  (学生自由描述,相互补充或评价)

  4、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颂吧——齐读上阕。指导: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我们和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怎么办呢?自己读读下阕,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表演作者(自己)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喜悦。

  6、指名读,比赛读。

  三、读透:入情入境,读出感悟

  1、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身临其境,有所感悟。

  2、这首词的作者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能够说说自己感受吗?

  四、拓展—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读通:抑扬顿挫,读出意趣。

  读懂:对话词人,读出神韵。

  读透:入情入境,读出感悟。

  2、出示《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学生分组对比学习。

  目标:A、了解词牌或曲牌的作用;B、对比感受多种从曲中流露出的不同情感。《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白朴 【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3、教师巡视指导,相机出示《知识拓展》。

  ●词与曲的区别: 曲的体式与词相近,不过曲较多使用口语。

  ●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词曲的分类:词91字以上为“长调”,59-90字为“中调”,58字以内为“小令”。此外两端的词称为“双调”,只有一段的为“单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阕 下阕

  看见:月(明)、鹊(惊) 星(稀)、雨(疏)

  闻到:稻花(香)

  听见:蝉(鸣)、鹊(啼)、蛙(说)

  感受:夏夜宁静、丰收喜悦 忽见:惊喜

  作业设计:

  1、做做词人:按照“西江月”的词牌,自己写一首词。

  2、当当作家:写一篇散文,将《天净沙·秋》所描绘的情景反映出来。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 68岁。《宋史·辛弃疾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配画第3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环节简析: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环节简析:“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环节简析: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地想象,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

  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简析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