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两课时

日期:2021-10-02

这是苏州园林教案两课时,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州园林教案两课时

苏州园林教案两课时第1篇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课后练习: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苏州园林教案两课时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并条理清晰地突出特征的写作思路。

  2.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苏州园林文化寻访微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说园林:由学生视角去看苏州园林,迅速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也有一篇文章来写他眼中的苏州园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位大家的眼中,苏州园林是怎样的。

  二、自主学习读学生假期文化寻访说起,播放吴昱林微课。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园林(一读明特征,二读知结构)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

  苏州园林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明确: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作者看来,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四个“讲究”)

  2.跳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缩写课文。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在整体上讲究亭台轩榭的自然之趣,讲究假山池沼的自然之美,讲究花草树木映衬的图画美,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美。他们还在细节上注重每个角落的图画美,注重门窗的图案美,颜色搭配上的闲适美。

  方法总结:抓住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和3-9段中每段中的总起句,基本上就可以抓住全文的主要脉络。

  明确《苏州园林》在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先总写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和三个细节上说明特点。

  三、合作学习品园林之美

  问题一:作者说,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问题:

  你们可以从苏州园林中找到几幅画?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图或者哪几幅图?

  这些图画的美有不同之处?用一个词语准确概括出来(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示例:亭台轩榭图——自然之美

  假山池沼图——灵动之美(变化之美)

  花草树木图——活力之美

  花墙廊子图——层次之美

  阶旁墙上图——图画之美

  门窗——图案之美(简朴精细之美)

  色彩——安闲之美

  共同之处:以江南的自然为模范。体现了自然灵动之美,小巧精致之美,朴素安适之美。

  问题二:小学里大家学过《故宫博物院》,很多同学也游览过北京的颐和园。你觉得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对称结构,红墙金瓦,色彩浓艳。皇家威严。

  颐和园:规模宏大,建筑、山、湖都是巨制

  四、探究发现悟园林

  1.赞园?赞人?

  作者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他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吗?

  ——对园林设计者和匠师的赞叹。

  从哪里看出来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他们唯愿游览者……”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月里,胸中有丘壑……”

  2.何人?何缘?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究竟是什么人,你们好奇吗?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

  沧浪亭,初建于北宋中期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苏舜钦之手。苏舜钦状貌魁伟,慷慨有大志,欧阳修认为他有宰辅之才。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因此深为朝内保守派所忌,后遭弹劾,削职为民,闲居苏州。于是买水石作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命名为“沧浪亭”,为读书会友之所,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一时豪俊,多从之游,诗文名满天下,被誉为开有宋一代诗风者。

  材料二:

  拙政园是嘉靖时的御史王献臣和挚友文徵明共同设计营构的。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为人疏朗峻洁,博学能诗文。为官古直,不阿法,敢于抗中贵,时有“奇士”之称。因受东厂特务的诬陷连遭贬谪,愤而弃官回归故乡苏州。

  文徵明是诗文、书、画“三绝”的巨匠。自明中叶到清代,文徵明成为文人画家普遍敬仰的宗师。他的书法清劲秀美,洒脱而有韵度,工行草书,尤精小楷。诗歌风格清新妍雅,有《甫田集》,收其700余首古、今体诗。文徵明不仅才艺冠代,而且人品峻洁。他和王献臣志趣相投,绘制了拙政园31景图,每个景点都配有诗一首,并亲撰了《王氏拙政园记》一文。

  小结: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造园师,苏州园林是园主、诗画家和匠师合作的结晶。这些园林的主人们都是“学富五车”之辈,造园就是为了既在城市里享受丰富的物质供应和服务,但却又向往自然山林的闲情逸致,于是凿池堆山,营建亭榭,莳花植木,以自然山水为楷模,用种种造景手法构成引人入胜的景象,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五、拓展反思说园林

  提示:可以从文章严整的结构对自己写作的启示方面说,也可以从苏州园林独特的文化内涵说。

苏州园林教案两课时第3篇

一、教学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

  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

  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

  后的5-7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

  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

  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

  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黑板板书

  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

苏州园林教案两课时第4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以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在2001年8月3日,老师就到过苏州,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留园和狮子林两座园林,至今难以忘怀。

  二、请学生欣赏苏州园林景色的图片

  提出问题: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由学生写后到展示台展示并读出来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四、苏州园林简介(苏州主要有哪些园林)

  五、播放课文朗读mp3

  六、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七、合作学习(打印印发给学生)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吗?

  3、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讲究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即色彩美)

  4、你认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八、讨论探究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上面的问题吧!

  九、全文总结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十、探究拓展

  十一、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写一写自己学校的小花园,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00字左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