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课古诗三首

日期:2021-11-18

这是4课古诗三首,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4课古诗三首

4课古诗三首第1篇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教案(小六)》。)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4课古诗三首第2篇

教学要求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帮助学生借助注释、字典,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2、引导学生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景象,说说读了《江上渔者》的体会。

  3、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 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三首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借助注释、字典,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鹿柴》。

  2、引导学生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景象。

  3、帮助学生学会诗中生字新词,理解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 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

  (3)自学诗中的生字。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空荡荡的山谷中不见一个人,只听见说话的声音在山谷回响。

  三、四句句意:夕下的斜阳的余辉反射到密林的深处,透射过密密的丛林,又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气。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试着背诵。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

  鹿 柴

  幽静 深远

  不见人 入深林

  空山 阳光

  闻人语 照青苔

  静是有动 动中有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你看江中,渔民驾着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艰辛啊!

  (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吃鱼人和打鱼人。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五、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 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对比 深切同情劳动人民

  渔 者 出没风波里

4课古诗三首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认读课文中“耘田”“绩麻”词语,掌握“供”这个多音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昼,耘”两个生字。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发现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小导游”导入,激发兴趣

1.趣味导入

师: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等等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那么你们猜猜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 生1:农作 生2:放风筝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请我们的小导游——范成大来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2.了解作者

师:在小导游带领我们之前,我们先把小导游的身份揭示一下

作者:范成大 字致能,号: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先请学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地位: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 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师:)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小导游”的信息了,我们的小导游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借助拼音学会

生字,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诵读,学生标记不认识生字的字音。

师:听到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不禁被你们感染了,现在老师朗读这首古诗,同学们就标识自己不会的字音。

注意读准“昼zhòu、耘yún、解jiě、耕gēng、傍bàng”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

“供”([gòng]作动词时(四声)——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gōng]作名词时(一声)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3.自主探究

师: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去浏览田园风光,同时去看看古代儿童的童年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和文中的图片。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2分钟)

抽生: 生1:农作 生2:当家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棒,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一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读题解说:

①诗题讲解

教师范读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师: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里的四时是什么意思呢?

抽生

师:有同学答对了,四时——表示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民们一年四季都在勤劳的劳动着。

师:那杂兴呢?

抽生回答一下,也可以积极发言

杂兴——在四个季节当中会有不同的兴致。各种兴致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几首啊?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首诗吗?

师:没错,一共有60首诗,而这首诗其中的第31首。

②逐字讲解

先读第一句诗

师:在第一句帮我找出两个字。这两个字呢是指示时间的关键字。——昼夜

(提醒学生做笔记。)记得把这个两个字圈出来

一一解释(可看注释) 昼:白昼。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搓麻绳)

③翻译句子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④出示填空题考学生。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把麻搓成线)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哪位同学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答对了就有小星星奖励。

⑤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说的好的,便有星星。)

(四)小小总结家(赢星活动)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下面我们进入我们小小总结家环节来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注意读准“昼、耘、解、耕、傍”的读音。

生2:“供”([gòng](四声)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gōng](一声)做名词时——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生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会翻译了第一句的古诗意思。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生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诗人范成大的生活经历是比较艰苦的,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所以我要学习他那种刻苦的精神。

生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南宋四大诗人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 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师小结:我们的同学们都总结的很棒,下面我把小星星送给我们这四位同学。特别是我们第一次为同学总结的很好,这一点我们其他同学都没有想到范成大他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

4课古诗三首第4篇

教学要求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

  “蓉”上中下结构,下面是个“容”。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太阳东山了,在朦胧的夜色中,山色昏暗,青山也更显得遥远。由于天冷,那间白雪盖住的茅屋更显得冷落、萧条。

  3、4句:在柴门里,听到主人家的狗汪汪地叫起来。(狗叫什么呢?开门一看)原来是在风雪之夜赶回家来的主人。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古诗。

  5.作业:

  (1)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 苍山 远—有家不能回 → 内心孤独

  天寒 白屋 贫—冒风雪夜归 → 深切同情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