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菩萨蛮大柏地

日期:2021-11-03

这是菩萨蛮大柏地,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第1篇

教学目标

温庭筠的菩萨蛮教案

  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

  “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 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

  “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5、赏析“度”字的妙处。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6、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能从“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吗?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7.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你同意吗?说说理由。(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8.理解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四、作业:背诵全词

菩萨蛮大柏地第2篇

【教学目标】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唐五代词

  (一)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四、《菩萨蛮》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词的大意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

  “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

  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六、总结

  艺术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首词客观地描写女子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细细体味,词人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表现主题的镜头,含蓄地表达中心。此手法为白描手法。

  本词通篇写闺怨。写一位美人晨起化妆的情态,用白描手法。因为闺怨而慵懒,迟起、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

  首写少妇所居富丽华贵的环境,绣屏掩映,阳光明灭。次写初起身时鬓发散乱容态。“懒起”二句,叙写起身下床后画眉、梳妆的动态。/“照花”二句,承上启下,写出梳洗已毕,对镜簪花,镜中人面交相辉映,愈增容色艳丽。最后两句点出少妇更换新绣罗衣,发现衣上绣的双双鹧鸪鸟,引发孤独之感。

  七、问题探讨

  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八、比较阅读

  (一)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结合注释自读,思考:

  1、词人当年为避战乱漂泊江南。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词人为什么说“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好在哪里?)

  2、怎样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因为江南有美好的风景、宁静安逸的生活以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词人正是抓住这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的三大特征写出了诗意江南、悠闲江南、魅力江南。词人的优美想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与陶醉的水乡世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在貌似不愿还乡的正话反说中传达出了他对故乡的难以忘怀之情。词人盛赞他乡之美,并认为应该在此终老,但结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还乡”(言下之意老了还是要还乡)的矛盾语,再加上“还乡须断肠”一句的凄楚,就更衬托出那正处于动乱之中的故乡在词人心头的分量与地位。

  原来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土人情,是为了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人之情。他赞江南,却是为了思念在北方的故乡,在盛赞江南美好安逸的背后深藏着怀乡的凄苦和悲伤,这不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这正是此词诗意醇厚,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二)比较阅读

  温庭筠、韦庄这两首词的抒情方式的效果。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密而隐”;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朗”

菩萨蛮大柏地第3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2、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学习重点〗

  1、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背诵。

  〖学习难点〗

  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玉人吹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信息

  学生参看P35注释①。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配乐,多媒体上出现江南景色之画面)。

  读前点拨: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你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的?能不能用那种雄浑慷慨,很有气势地去读?应该平缓地、委婉地、抒情地去读。

  2、学生齐读

  学生读前谈自己的感受:我在朗诵这首词时,又一次体味到了这首词中渗透出来的美感。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3、对照注释翻译。

  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垆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四、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春水碧于天——风景美

  (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忆江南》、《江南春》、《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简单点评一下后再读补充的诗句,明确江南的风景确实是非常美丽,可以说江南的烟花细雨、白墙黑瓦、垂柳画舫、幽深雨巷等独特风物构成了江南独特的风景。

  画船听雨眠——生活美

  江南还有什么别样的生活情趣吗?(如果学生答不出,可以例举一下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的有关内容,北国的冬天:围炉煮茗,地炉暖坑过着一中蛰居生活,进行简单的对比。同时明确还有哪些诗句写到了江南的这些独特的生活场景,例如皇甫松的《梦江南》: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桥边;梁元帝的《采莲赋》,这里设计投影后让学生齐读;张志和的《渔歌子》等)。最后可以总结一下江南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情景: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日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月,冬来踏雪寻梅。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性格,美在修养,她们的美由内而外,与众不同。江南女子美在温柔含蓄,美在婉约多情,美在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酒。可能学生会提到秦淮八艳、西施等。

  教师小结:江南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春水碧于天”是写“风景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写“生活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人物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2、作者将一幅秀美、恬静、安适、充满情意的江南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用比喻、拟人等方法,用你们美的触觉将一幅“江南春景图”来点染一下。

  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之美。

  参考示例:

  ①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②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③想象遥远的从前

  想象遥远的从前

  我自日暮的苍山走来

  你从杨柳衰颓的津渡登岸

  晚来天欲雪

  你我俱在当垆的皓腕前

  卸落一路的风尘

  江湖的素昧平生

  挡不住红泥小炉

  炖着的一壶琥珀色的

  柔情暖意

  四海之内皆兄弟

  雪地中,隔牖风吹竹

  却吹不断室内樽前

  古朴真纯的萍聚雅意

  那段古老的岁月

  人心不施铅华粉黛

  本色真诚的面容

  最容易一见如故

  不像多年之后的今时雨雪

  将孤独投向人群

  人群报我以陌生和冷漠

  热闹的人群

  烘不干一颗潮湿的心

  遥远的从前

  雪花盛开的时日

  即便远走天涯

  总怀揣温热的怀念和向往

菩萨蛮大柏地第4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介绍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是第二首。

  黄巢起义后,藩镇混乱,韦庄避难江南长达十年之久。《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二、重点探究:

  探究一: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探究二: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小结全词

  上阕开宗明义指出“人人尽说江南好”,从而点明全词的主旨:江南好。紧接着以“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诗人切身的感受:江南好到了能使远方前来的游子不思故乡。心甘情愿地老于此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既写出富有特色的江南美景,又抒写了沉醉其间的闲适之情。春天里一碧万顷的水面与澄明的天空融为一体,休闲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多么美妙,多么闲适,难怪再也不想苦寒的故乡。

  下阕前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美景中的美人。江南山水养育出来的曼妙美女。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与依恋,明确唱出:人没有老就该在这人间天堂尽情享受,千万不要还乡。如果还乡就一定会悔断肚肠。

  四、总结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六、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意境的异同。

  相同: 韦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不同: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