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1-10-09

这是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第1篇

一、导入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的奇人异事。比如古有无盐,相貌丑陋,却以极高的德行赢得齐宣王的尊重而立为王后;今有文喜得,癖好吃活蛇,越毒越越觉得美味。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者柳宗元

题解: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生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传记散文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名篇。与寻常史传文不同,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三、解惑(投影1):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490余字,注解就60多处,应该在预习时能读懂课文。但有十来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还是令老师崩溃。

解惑1:

1不抑耗其实 P123注释1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P123注释10

3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P123 注释20、21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P122注释31、32

5驼业种树 P122注释8

6名我固当 P122注释7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P123注释23

8 若不过焉则不及 P123注释4

9 不知始何名 P122注释2

这些意思我就不讲了,稍微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

解惑二 词类活用:

1病偻,隆然伏行。 (病:名次活用作动词,患病)

2故乡人号之驼。(号:名作动,起外号)

3 名我固当。 (名:名作动,给……起名)

4且硕茂,早实以蕃。(实:名作动,结果子;蕃:形作动,多结果)

5 其筑欲密。(筑:名作动,捣土)

6其莳也若子。 (子:名作动,对待孩子)

7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作动,抓破)

8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名作动,管理,统治)

(烦:使动用法,使…繁多)

9 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10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使动用法,使…早结果;使…多结果)

11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

补充:两个名词并列,前一个作动词用。可根据其在谓语的位置判断其词性。如项羽军霸上。讲解3时插入:乡里的人给他起那么难听的外号,他居然欣然接受,说:甚善,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是不是自暴自弃啊?——豁达、自信。

解惑三: 古今异议

其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今义:实际情况是

故乡:

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故:所以 乡:家乡 今义:家乡

既然:(怎么读?)

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 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解惑四:

1、旦视而暮抚 旦:名作状,在早上

2、不亦善夫!吾问种树,得养人术。

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法术。”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戒示。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本性

凡植木之性 方法

则其天者全其性者得矣 解释: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4、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5、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解释: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

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怎么读?)

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老师已经板书在白板上,我们将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个地解决: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使别人模仿他种树的秘诀也达不到和他一样的效果?

3、为什么放纵比督促的结果好那么多呢?

4、为什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与本文主题有什么关联,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文章所用的是什么手法?

四、授业: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真有这个人吗?仅仅写了他种树吗?

写了一个有种树绝技的人,通过揭秘他的种树经,并与他人种树的对比,由此阐明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在最后两段找,找出一个与“种树经”相应的词。

PPT:种树绝技——种树经——养人术

那还是没能说明他写作本文的用意啊。我们回忆一下柳宗元传记散文的特点: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联系背景:

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虽出现过“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不过昙花一现,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却愈演愈烈,民不聊生, 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烦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2、那么他到底希望统治者如何管理百姓呢?我们一起来看他的种树故事。他的种树绝技“绝”在哪里?

(分析:“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 “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

总结:郭橐驼种树有“三绝”:一绝——树挪能活;二绝——树品质优;三绝——独门本领。

3、(指着白板问题2)为什么即使别人模仿他种树的秘诀也达不到和他一样的效果?我们揭秘郭橐驼的“种树经”。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段。(在PPT展示出郭橐驼的种树经)大家觉得这段话中最关键的语句是什么?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这两句话连起来,正好能组成一句假设复句,是什么意思?——顺应天性

总结:顺性养树

4、(指着白板问题3)为什么放纵(是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比督促的结果好那么多呢?我们来看两者的对比。督促的表现在哪里?

(PPT展示他植者的情况)

总结:勤虑害树

5、(指着白板问题4 为什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与本文主题有什么关联,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是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相似的表现

总结:如果说郭橐驼是“顺性养树”,那么他植者做法的本质就是“勤虑害树”,官吏治民的实质就是“繁政扰民”。

与之相反的,在这种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

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第2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明确本文的中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大声诵读、积累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重点难点预测】:

1、本文寓意的理解。2、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具】:多媒体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

2、体裁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寄托,言:说的道理。这种体裁是假借某个故事(有的是拟人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或讽刺社会现象的,它深入浅处的把某个深奥的道理,或社会现象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特点:结构简短,形象鲜明,善用比喻、拟人、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

本文:——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3、写作背景: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大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理解大意,借助课下注解,独立完成文言知识积累题目,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二、导入新课:由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好导入。

  晋朝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大诗人李白爱酒,杜甫有诗云“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宋代大文豪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唐朝的柳宗元爱树,他不仅爱种树,更能从种树中得到做人的道理,做官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三、诵读作品,整体感知(B级)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认真看,心里读。)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第一段:交代郭橐驼名字的由来

1、本段写什么? 介绍人物身世

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 为何驼要自称? (豁达——身残而自信)

3、重点字词:

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 乡人:乡里的人 名我固当 名:取名,名作动 固:本来;当:恰当

因舍其名:因:于是

第二段:郭橐驼种树的特殊技能

1、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争迎取养”。B、高超——不怕“移徒”,“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侧面描写

3、重点字词:

驼业种树 以……为业 或迁徙,无不活 即或

早实以蕃 结果,名词作动词 相当于“而” 表递进

第三段:畅谈种树经验

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植木之性……其筑欲密”

2、他认为种过后应采取什么态度?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置也若弃”

3、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4、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根拳而土易……观其疏密”

5、本段用了什么方法?

对比、映衬

6、本段分几层意思?(自己、他人)

7、重点字词: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相当于“来”;致:尽的意思,使动 使……发展到尽头。性:本性

凡植木之性 性:方法 其本欲舒 本:根

展开全文阅读

其莳也若子 也:表停顿语气 子:名作动,对待子女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动,使之高大,使之茂盛。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使动,使……结果早,使…….结果多;而,连词,表递进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 用指甲抓破,名作动,肤:这里指树皮,以:表目的,“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地 名作状

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不若我 为何能 (宾语前置)

第四段:官府繁政扰民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祸——呼、鼓、聚、击、召

3、“他植者”的种树与“长人者”扰民的有何相通之处?(对比)

根拳而土易 虽曰爱之, 促尔耕 勖尔植 督尔获

旦视而暮抚 其实害之;

已去而复顾 虽曰忧之, 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

爪其肤以验 其实仇之。

摇其本以观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4、重点字词:

官:名做动,做官 长(人者):管理。

烦:使动,使……繁多 祸:名做动,造成灾祸

聚:使动,使之聚合。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 使……安顿

  病:穷困。类:类似。

第五段:问者意外收获

  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

  (传其事以为官戒)

  

  主题: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五、课堂小结与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姓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六、当堂检测:

阅读下文,写一段评析文字。

  出示投影: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参考答案:

本文借一种善于负重而好爬高的小虫,辛辣地揭露和嘲讽了那些达官贵人觊觎高位,贪婪成性,惟利是图的本质。抨击了当时腐败的吏治。全文描写生动,讽刺尖锐,社会意义深刻。

七、课后反思

1、同学们,这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一些什么知识?

2、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懂或者没有学懂?是什么原因?

3、还希望老师做到哪些呢?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第3篇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些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工作。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学习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拨,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习给下列字正音。

  病瘘lu 橐驼tuó 孳zī 勖xǜ 缫丝sāo 飧饔sūn

  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③实,结果实,作动词。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

  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性质、方法②易:更换③长:治理④字:养育⑤病:穷困。

  (3)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固:

  1、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当。

  顾: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岁贾汝,莫我肯顾。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故:

  1、既克,公问其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其土欲故。

  且:

  1、且壮士不死则已。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一师而问焉。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明确]

  固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顾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故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且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暂且 ⑤并且。

  3、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讨论,明确。

  [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4、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学生通读全文。

  ②讨论写作特点。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害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一等奖第4篇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些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工作。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学习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拨,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习给下列字正音。

  病瘘lu 橐驼tuó 孳zī 勖xǜ 缫丝sāo 飧饔sūn

  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③实,结果实,作动词。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

  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性质、方法②易:更换③长:治理④字:养育⑤病:穷困。

  (3)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固:

  1、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当。

  顾: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岁贾汝,莫我肯顾。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故:

  1、既克,公问其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其土欲故。

  且:

  1、且壮士不死则已。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一师而问焉。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明确]

  固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顾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故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且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暂且 ⑤并且。

  3、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讨论,明确。

  [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4、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学生通读全文。

  ②讨论写作特点。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害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