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日期:2021-08-31

这是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设想:

  以《红楼梦》歌曲(王立平作曲)的欣赏作为贯穿文学欣赏的红线,以曲调的风格来体会其悲剧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公开课)

  教学流程:

  一、由《红楼梦序曲》交代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二、读课文宝黛相会,参译木石前盟(关于贾宝玉的性格暂且按下不提)。

  三、如此一对有情人该成眷属吧,而结果却是枉凝眉(欣赏词曲《枉凝眉》)。

  四、为什么会如此呢?要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谈起。(分析归纳课文中侧面、正面及《西江月》二词展示的宝玉性格。)林黛玉支持贾宝玉,薛宝钗规劝贾宝玉,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五、且悲剧是那样的深沉与惊心动魄,欣赏词曲《葬花吟》。

  六、悲剧还不仅仅是木石前盟成镜花水月,金玉良缘也是美中不足(欣赏词《终身误》)。于是共同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板书:

  附歌词:

  1、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2、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3、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5、咏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6、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间,终难定!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第2篇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3.认字解词。

(1)给字正音

敕造(chì) 阜盛(fù) 绾着(wǎn) 内帏(wéi) 盥沐(guàn)

两靥(yè) 忖度(cǔn) 宫绦(tāo) 嗔视(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4.分析情节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布置作业

1.按课后练习题一、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众多人物的。

2.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

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课文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写法。

提问: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使用的方法却绝不相同。按课后“思考和练习”一、二两题作分析。

明确: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分、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分,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分,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2.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

提问: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提问: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西江月》词。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在分析贾宝玉的性格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贾宝玉虽然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是很不彻底的。

布置作业: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两个人物。

2.从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林黛玉的性格

提问:“预习提示”告诉我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请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出这些特点的。

明确: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细心、多虑、自尊。比如: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一改了过来”。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

2.分析王熙凤的性格

提问: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描写,三是贾母的戏谑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1)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分,又能看出泼辣的性格。

(2)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3)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狠手毒。

(4)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接着“忙转悲为喜”,还“亲为捧茶捧果”,差人打扫房间。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5)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3.分析环境描写

提问:如“预习提示”所说,《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

明确:主要是三个方面:

(1)写外观。开头一段。

(2)写布局。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写了贾府的结构布局。

(3)写陈设。

提问: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4.教师总结

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总结一下所学内容,强调以下几点:

(1)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2)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

(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2.课外阅读《红楼梦》。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回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第二回 --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第三回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第二课时

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外观

2.环境描写 布局 陈设 器物

3.讨论: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课时

1.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2.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3.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第3篇

[目的意图]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板书]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板书]非凡的服饰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三、解题

  [提问]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第4篇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贾府人物和作者叙述视角的转换。

  2. 整体把握贾府的环境特点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自主梳理“ 眼中的 ”的环节。

  2. 概括贾府的环境特点,从《红楼梦》全篇体会贾府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法

  阅读、讨论、体悟

  一、 创设情境,走入文本

  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对长篇名著的解读得用一生的时间,而语文课堂学习节选的意义就在于管中窥豹,由一滴水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并激励我们去研读全篇。今天我们就借得林黛玉的俊眼,走进贾府深宅大院,初步认识各色人物。

  二、 整体感知,引领阅读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3回的后半部分,本节课的目标就是熟悉课文内容,即初步了解贾府人物和作者叙述视角的转换,整体把握贾府的环境特点。

  全文共16段,分四组阅读,自主梳理“ 眼中的 ”,概括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在书中做标注,并对照补充。

  明确:

  黛玉眼中的(贾母 邢夫人 王夫人 李纨 三春 众人 丫环 姬妾)略写 群体介绍

  众人眼中的黛玉(第4段开头)多层次渲染

  和尚眼中的黛玉(第4段中间)

  黛玉眼中的熙凤(第5段第4行开始)详写 单独描绘

  熙凤眼中的黛玉(第5段开头至第6段)

  王夫人眼中的宝玉(第10段中间、第11段结尾)多层次渲染

  贾敏眼中的宝玉(第11段中间)

  黛玉眼中的宝玉(第13段两次肖像描写、第14段摔玉)

  后人眼中的宝玉(第13段结尾两首词)

  宝玉眼中的黛玉(第14段开头)

  雪芹眼中的黛玉(散见文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之处)

  小结:虽是黛玉进贾府,贾府人物却又不是全都从黛玉眼里传出来,而是千变万化。有详写,有略写;有群体介绍,也有单独描绘。宝玉、黛玉则多层次描写,反复渲染;未出场的贾赦、贾政则是虚写。上至贾府最高权威,中至管理层,下至丫环,无所不包。人物间有亲情热闹,又有规矩礼节,至此,既找到了重要人物,也未曾漏下次要人物,为欣赏重要人物做好了准备。

  三、 追寻行踪,把握环境

  俊眼修眉的黛玉除了时时在意打量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以外,还步步留心所到之处的环境,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研读第1、7、8、9、10段,可引导学生思考:

  1. 黛玉都到了哪些院落,又观察到哪些特别之处?

  明确:

  宁荣街:阜盛、繁华、不同

  大门:敕造、兽头大门、石狮子

  贾母院:雕梁画栋、鹦鹉画眉、轩峻壮丽

  贾赦院:小巧别致、树木山石、盛装丽服

  贾政院:轩昂壮丽

  荣禧堂:御赐、紫檀、楠木、乌木、龙、鼎、彝

  耳房:金钱蟒、文王鼎、汝窑

  小正房:书籍茶具、半旧

  2. 哪些细节显示与一般府第不同?可举一例。

  乌木:寻得乌木一方,胜得珠宝一箱。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定窑。半旧的椅搭:半旧,不是全新或全旧,全新的则有暴发户之嫌,全旧则有破落户的迹象。

  府内氛围: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小结:除了以上重点外,还有数不清的小院、厢房、垂花门、角门、仪门、侧门、影壁、插屏、穿堂、过道、游廊,加在一起,就是封建社会人人羡慕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总起来说,对贾府环境的介绍可分为三个层次,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物品,依次相当一个人的外貌、考究的服饰和精心选配的首饰等。

  四、 深入探讨、理解苦心

  再次研读,如此详细的环境描写,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明确:

  1. 情节、人物、环境密不可分,环境自然为人物活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景。

  2. 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府第的豪华,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不同寻常的摆设,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3. 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贾府大门、荣禧堂和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以及“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字样,充分显示出贾府在社会上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峻壮丽,显示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贾赦小院远离中心,贾政住处却紧靠荣禧堂,也可看出贾母亲幼疏长,兄弟俩在荣府中实际地位的高低,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王夫人住处都很近,符合管家的地位,也显示她左右逢源的关系。

  4. 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的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刻板、迂腐、保守的个性品格。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以后的情节如抢夺人家古董、假山石,逼鸳鸯做小老婆等,作恶多端,说明所谓“世袭一等将军”无非玩物、好色之徒而已。

  总结:本专题命名为“总借俊眼传出来”,也许正是从曹雪芹那里得到的灵感,指的也许就是林黛玉这双慧眼。其实,《红楼梦》中这样的慧眼还有很多,“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借得冷子兴的冷眼,勾勒了贾府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借得村妇的粗眼,见识了大观园里的布局,展现了贾府内部奢华;薛宝琴参与祭宗祠,借宝琴的慧眼展示排场讲究的祭祀仪式等等。大家在阅读《红楼梦》时可以寻找更多的俊眼、慧眼和冷眼,从而更敬佩曹雪芹的艺术才华,更深入《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