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

日期:2021-08-12

这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

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第1篇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三个目的: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进行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如果教学目标的描述比较笼统,或缺少标准和层次,或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的培养,或忽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等,都将影响到教学效果。

  如:某位教师关于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本课的教学,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从教学实际看,基本上实现了这些目标,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从三维目标要求看,这三个教学目标,只重视了“知识与能力”,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也不够到位。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实用体裁,尽管新闻稿是文本,但是新闻的教学不能过分拘泥于传统阅读教学的路子,而应该向实用的方向努力。因此,新闻不能当作纯文本来解读,故而本课教学重点应该确立在把握文体特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上;教学难点应该确立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有效处理生活中的新闻信息上。这样,教材才能成为例子,也才能焕发出课堂鲜活的色彩。通过学习本文,可引导学生养成从生活中涉猎信息,诸如看新闻、读报纸的良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外政治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扩大视野、丰富学养。同时,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贴近校园生活的新闻写作,如给校报写一篇消息,报道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况,或报道文学社活动开展情况等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反思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视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内容成为理念与方法之间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诸如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三者之间不尽和谐,不尽一致,加上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和教学形态的多样性,教师个人的业务专长和个性特点的差异因素等,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行为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选文类型、适合教材要求、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

  如:某位教师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新闻从结构上看,分为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本课的教学也要紧紧抓住这三个部分,引导学生细致理解,深入分析,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理解标题要突出新颖性。如本文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一为倒装句式,“别了”掷地有声,突出了英国统治香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二为借代修辞手法,不言英国政府而言“不列颠尼亚”,手法独特,发人深思;三为语言简明、醒目。理解导语要突出简洁性,要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个要素,即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要扼要叙述,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理解主体要突出叙事的层次性。本则新闻叙事分为两部分,一为英国告别仪式,一为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主体部分之所以以精确到分的时间推移为序,详尽地记录事件全过程,就是因为这是香港这个世界大都会回到祖国怀抱的庄严时刻,就是因为这是中国政府收复失地、行使主权的历史性时刻,是值得世界瞩目并将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件。

  三、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如:某位教师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

  一、情境导入: 1.展示香港回归画面,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2.复习新闻的特点;3.导入新课,速读全文,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二、分小组学习本文: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用上读书符号;2.小组学习(全文选取了几个场景,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选择适合你或你小组的方法进行学习;老师建议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3.讨论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4.各小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学习结果;5.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三、比较阅读:多媒体给出新闻稿《陕西文艺界走进宝鸡采风活动再掀高潮》,比较该文同课文的的异同点。

  四、课后反馈:完成课后练习1、2题。

  从教学实际情况看,基本上完成了以上过程预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三是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四是课堂气氛的热烈与和谐;五是学有所感、所想、所得、所获。语文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民主意识和人文精神,构建热烈、踊跃、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洋溢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势、反应层次、活动程度及效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及训练反馈等情况深入反思,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某位教师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的阅读积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从全国高考和各地中考的命题特点来看,近年来,以新闻为背景材料的语言运用题目较多,如将一则新闻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给新闻材料拟写标题,概括新闻的要点等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在引导学生注意新闻体裁的基础上,结合考题,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及时反馈,就可以突出教材的范例作用,将课堂教学同语文考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闻文体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教学反思千头万绪,凡是一切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内容都可纳入教学反思的范畴,广大教师也可采用教学日志、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但反思要有感而发,谈成败、论得失,尽量做到角度小、挖掘深、有思想、讲实效,避免不贴实际的泛泛而论。各级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要大力倡导教师反思教学之风,组织相应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努力使教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铸炼教师教学艺术的必要方式,从而打造一支敬业乐教、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第2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文章名称:别了,"不列颠尼亚"

  文章作者:周婷 杨兴 (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

  创作年代:1997年7月1日

  文章体裁:特写性消息,新闻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新课标(2019)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闻领域)的课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好的教学方式是激起学生学习爱好的前提,教师在课前很难完全把握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所以,上课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课后反思就显得很重要了。经常性的总结课后经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课用了一课时的时间完成,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反思如下:

  首先,从课时安排上看。这节课用了一课时,关于课的内容学生很轻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觉得这节课完全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上课之前,我总是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的知识,所以,总是放不开“手脚”,但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是有很大潜力的。在这一课中,《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小组讨论。

  最后,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说,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预习一遍,然后抽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和教师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具体实施如下:可以让学生自主出题,教师进行修改补充,然后,把题印成篇子,发给同学们回答,学生不明白的都可以问这一组的学生,解决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解决。另外,还可以采取抽条的方式,把学生找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其他组的学生抽到哪道题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我觉得假如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比我实际运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所以,我决定以后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授课。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第3篇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了解特写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速读课文能力,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欣赏作品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磁带

教学流程:

老师:我们大家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的历史,香港是怎样被迫割让给英国,又是怎样收回的呢?

学生:19世纪初,英国侵略者将大量鸦片运往中国,毒害中国人民,挤压财富,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这一举动使英方大怒,于是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无力抵挡英军的进攻,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

老师:在19世纪中期,英国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两战两败,第一次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战败后,于1860年,英国又通过《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99年,香港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驶主权。

师:读一篇新闻,最重要的是把握它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录音磁带,把听起来激动人心的语句画出来。在听完之后,同学们要能够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师:这篇新闻报告了什么内容?

生: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处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师:第一个场面写的是在什么时间?写的什么内容?

生:1 997年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师:这一部分中“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了历史的陈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生:这句话既写了港督府的建筑,又说明港督已经离任,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师:对,这句话说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任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成为过去。

师:接下来第二个场面在什么时间,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 30日晚上6点1 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师:引用查尔斯王子的话“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生:点明英国殖民统治行将结束,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

师:第三个场面写的是什么时间?

生: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师:其中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生:重点写了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师:对,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标志着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感到高兴、感到自豪。

师:那么第四个场景描写在哪里呢?

生:第四个场面描写主要在第1 0自然段,主要7月1日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师:在这四个场面,最令人激动地是哪个场面?

生:子夜时分交接仪式上升起五星红旗那一刻。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将自己认为最激动的语段和其它同学交流一下,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学生朗读讨论.写感想)

师:小组派代表来展示

生:(尝试朗读自己的感想)

师:大家读的很好,谈出了自己的感想。

师:百年前的昨天,因为国力的衰弱是我们的国土沦丧;一百年后的今天,因为国力的强盛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自豪。同学们课后在查一查澳门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新闻,好好谈一谈,重温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堂评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阅读引导。这篇文章属于新闻体裁。报道的是令世人瞩目的重大事件,篇幅相对较长。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话兴趣点、可使学生不仅在能力上而且在情感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体验语文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过程。

2.练习指导。本课中的练习内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表现为概括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和口述的朗读训练。提取信息的练习又结合着新闻播音的听的训练。朗读训练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技艺切磋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信息搜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写作拓展。教会学生阅读新闻就强化了语文的生活意识,教会学生写作新闻就强调了语文的实践运用,举一反三,以学致用,正是设计这一环节的用意所在。

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第4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新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明白现实场景与历史回顾是如何做到有机融合及其作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从学习效果看,总体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这节课,由音乐《东方之珠》及一些香港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大体印象。接着对课文结构、四个典型场景进行了分析,在第三个场景时插入了交接仪式的视频,对当时刚出生的学生来说,这段视频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之后,重点对课后第一题及“这篇课文为什么能获奖”展开了讨论。最后,用了近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其他学生讨论共同解答。从结果来看,上课之前我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知识,不敢大胆放开“手脚”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学生的潜力很大。为此,我们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解答。

  二、反思新课改教学方式。新课改主要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作为公开课,我必须在这方面体现的更充分。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加深对香港历史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尤其是最后6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讨论共同解答,由于受公开课完整性的限制加上学生有 许多 老师在场不敢大胆发言的情况下,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自由、大胆的讨论。虽然其过程贯穿了不少合作、探究,但学生的表现及效果并没有平常课理想。为此,以后每堂课都应加强这方面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