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主题研究

日期:2022-02-06

这是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主题研究,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主题研究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主题研究第 1 篇

  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书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

  2、使学生会利用图型来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行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侓、完全平方公式等(如下图)。

  还有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几何及微积分中曲线与方程、方程组及函数与图像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的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本单元中,教材以“1+3+5+7+……+(2n-1)=n2”“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1”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利用数学与形的结合,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 例1

  求等比数列1/2,1/4,1/8,…之和 例2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例如,例1中,从图形的角度直观的理解“正方形数”和“平方数”的特点。

  二、是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例如,例2中,解决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的求和问题,教材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再如,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比较便捷的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⑴ 突出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的编排意图。不管是数还是形,都突出对其规律的探索。例如,通过观察和计算1、1+3、1+3+5、1+3+5+7+…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相加),又能发现和的规律(都是连续的正方形数);通过观察和计算1/2+1/4、1/2+1/4+1/8、1/2+1/4+1/8+1/16,…同样,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又能发现和的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再引导学生把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形,解决问题。

  ⑵ 在利用数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在例2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于1,感受什么叫“无限接近”。虽然无法一一穷举所得的结果,但可以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无穷无尽的”类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推理和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相互印证。

  形的问题中包含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例1中可以先让学生计算1+3+5+…的得数,使学生发现得到的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和“正方形数”的含义。也就是说,如果用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也可以有规律的呈现由小正方形拼成的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让学生看看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例如,边长是2的大正方形和边长是1大正方形,相差的是3个小正方形;边长是3的大正方形和边长是2大正方形,相差的是5个小正方形……相差的小正方形数正好是“?”形中的小正方形数。因此,每个大正方形图中都隐藏着一个算式,即1+3+5+…+(2n-1)=n2。

  2、使学生感受到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图形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决定了化数为形往往能够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例如,例2中,用举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数列的有限和,都不能证明无限多项相加的结果为1。但是如果用圆和线段的图形加以说明,学生则比较容易理解当一个数无限趋近于1时,其结果就是1.一个极其抽象的极限问题,由于用图形来解决,就变得十分直观和便捷了。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与形的通用模式。

  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写出一个数列的通式,但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图形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通用模式。例如,第109页第1题,根据例1的结论,很容易得到第n个图形中最外围的小正方形数为:(2n+1)2-(2n-1)2,也可以从结果看到第一个图最外圈有8个小正方形,第二个图最外圈有8×2个小正方形,第三个图最外圈有83个小正方形……通过推理,可知第n个图最外圈就有8×n个小正方形,每一次都是在前一个图的基础上增加8个小正方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每次多的这8个小正方形都是怎么来的?使学生观察到是由于每边增加2个小正方形所产生的。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主题研究第 2 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教材新增的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并会应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利用图形探究数的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基本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的结合是数学解题重要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教学学具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复习题1、复习题2,引导学生回忆旧知,知道图形与数字有紧密的联系。

2小结:在学习中借助图形可以使问题形象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找出数的规律──数与形(板书)。

二、以形助数,探究规律

1、出示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2)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形?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正方形的个数?

2、数形结合,总结规律

(1)、用正方形怎样表示1+3呢?(边说边出示课件)这个图除了用1+3来算还可怎么算?(2×2)说一说2×2在哪里?(每行有2个有2行,就是2个2,即2×2,也就是22)。

(2)、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1+3+5又该怎么拼?请大家动手画一画。

3.汇报展示

你们能拼成正方形吗?怎么拼?加数1、3、5在哪?

你能解释1+3+5用3的平方来算吗?(横着竖着都是3个)

4、讨论1=( )2

5、师说明:像1、4、9、16这样的数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正方形数,又叫平方数。

6、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算式,看看你有哪些发现,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师小结: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是几的平方。

三、变式练习,应用规律

1、1+3+5+7+9=( )2;

1+3+5+7+9+11+13=(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

2、1+3+5+7+5+3+1 =( )

1+3+5+7+9+11+13+11+9+7+5+3+1=( )

3、课本108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全课: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数形结合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当我们遇到复杂数的问题不妨可以借用图形来解决,当然从直观的图形中我们也能发现许多许多数的规律,你们说是吗?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华罗庚爷爷是怎样来评价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课件出示)。好,下课!

板书设计: 数与形

1=( 1 ) 2 =1

1+3=( 2 ) 2=4

1+3+5=( 3 ) 2 =9

1+3+5+7=( 4) 2 =16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主题研究第 3 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107页 例1)

二、教材分析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本课时是使学生通过数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探索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表示出数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三、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思考、归纳、合作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3、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够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建立通过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掌握数形结合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思想,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六、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正方形若干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那我们来做个猜数游戏。老师在来给大家上课之前呢,特意去了我们的一年级,我给一年级小朋友一个数,让他们根据我给的数,画出图形。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画的图形,猜猜我给他们的是个什么数。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好请看大屏幕!

2、多媒体逐个呈现4幅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猜数。

3、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了数和形是有关系的,一个数可以记录不同的形 ,一个形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数和形是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数与形,来进一步共同探索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数与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数游戏,直观感受到数与形之间是有关系的;另外,通过游戏的设置,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打消研究抽象知识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趣质疑,探索规律

1、口算激趣质疑

师:请大家在5秒之内算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得数

(大屏幕出示:1+3+5+7+9+11+13+15+17= )

同学们算不出结果,师适时激趣:看来同学们都没能在规定的时间里算出来,因为时间太短了。老师有个方法,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快速的算出这样加法算式的得数,想知道怎么算吗?(生:想)老师是把这样的算式想象成图形了!有的同学问了,算式还能想成图形?当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索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算是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探究实践,发现规律

(1)借数摆形,借形解数

师:(在黑板上先贴1个小正方形)请看大屏幕,这是?生:1个小正方形。(板书1)

师:再至少加上几个小正方形就组成一个新的正方形?生:3个小正方形。(指名到黑板上粘贴新的正方形)现在一共有几个?生: 4个。

师:是算出来的还是数出来的?生: 数出的、算出的。

师:数一数生:数

师:算的同学是怎么算的呢?生: 1+3=4 (板书)

师:在1+3=4的基础上,再至少加上几个小正方形就组成一个新的正方形?生:5个小正方形。(指名到黑板上粘贴新的正方形)现在一共有几个?生:9个。

师:是算出来的还是数出来的?生: 数出的、算出的。

师:数一数生:数

师:算的同学是怎么算的呢?生: 1+3+5=9 (板书)

师:还能继续加吗?生:能!再至少加上几个小正方形就组成一个新的正方形?生:7个小正方形。(大屏幕出示新的正方形)现在一共有几个?生:16个。

师:是算出来的还是数出来的?生: 算出的。

师:怎么算的呢?生: 1+3+5+7=16 (大屏幕出示)

师:下一个该加几了?生:9. 一共多少个?生:25个。怎么算?

生:1+3+5+7+9=25 (大屏幕出示)

师:还能继续摆吗?生:能!

师:摆的完吗? 生:摆不完

师:摆不完,我们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思考、猜想、验证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探索数的规律

大屏幕出示加法算式: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里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集体交流,得出“都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结论。

大屏幕继续出示: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合对应的图形,每个算式的得数都有什么特点?和拼成的小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汇报,最后总结出结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和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

师进行图形结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把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想象成什么?(正方形)想象成边长是几的正方形?(有几个加数相加,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几)加法算式的结果怎么算?(有几个加数,就是几的平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使学生通过对数的观察、对形的观察、数形结合观察,经历数学思考过程,得出规律,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逐步搭建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模型。)

(三)加深理解,应用规律

师:我们利用见数想形,由形算数的方法,找到了计算这一类题目的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也能很快的算出这样算式的结果了!我们试试吧!

大屏幕出示,学生口算解答

1、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1+3+5+7+9+11+13+15+17=(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10²

2、请根据得出的规律算一算

1+3+5+7+5+3+1=( )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根据所探索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应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了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了问题。其实,和这个规律相比,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更是重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我们能解决许多的数学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尝试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下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任选其一来完成,剩下的一个留作课下完成。

1、请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计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并说明

1+2+3+4+5+……+100=( )

2、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协助尝试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到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和趣味性)

(五)总结收获

师:刚才我们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好多问题,其实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中早就出现过了(大屏幕出示以前学过的数形结合:借助小棒认识100以内数、借助图形学习分数乘法、借助线段图学习植树问题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货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以往学过的数形结合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形结合在学习中随处可见,数形结合与数学的学习密不可分;通过学生谈收获,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拓展提升

(大屏幕呈现华罗庚关于对数形结合的看法)

师和学生共同感受数形结合这一优秀的数学文化,并将这一数学文化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华罗庚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看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附:板书设计

数 与 形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相结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为学生探究新知搭建桥梁

数学是抽象的,这些抽象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是相当的困难的,就像这“数与形”,不用说是学生,就连老师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不知道该从何教起。如果我们课堂伊始就直接呈现这些内容,会让学生产生胆怯畏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很可能造成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为了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我在课堂伊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设计了看图猜数的小游戏,通过游戏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体验到数与形是有关系的,一下就消除了对“数与形”这个抽象课题的抵触心理。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学生心理搭建数学模型,让学生逐渐懂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新授知识是可以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探究得出的。让学生能够逐渐的形成数学技能,但凡遇到未接触过的数学问题,都知道去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去探究解决方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对新授知识进行探索。只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能让下面的探究过程事半功倍。那么这个探索的欲望如何激起呢?这就需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参与研究。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即将出现的未知的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想学数学,爱上数学课。《数与形》教学中,我通过猜字游戏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后,创设了在几秒钟之内快速的算出算式结果的情境。学生们算不出,这时教师神秘的抛出老师有窍门,想知道吗?学生当然会想知道,由此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求知。

(三)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之后,就要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研究了。在这一环节,教师在示范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后,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环节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锻炼数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数与形》中整个规律,也就是算理的探究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先为学生逐渐搭建数形结合思考模式,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想象、动手拼摆,进行验证。学生通过拼摆验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数据,最终探究出其中蕴含的规律。

(四)搭建学生展示交流平台,经历算法多样化到最优化过程

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的将自己的想法或做法表达和展示出来,在这个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引,帮助学生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算法多样的呈现之后,最终得到最优化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落实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通过经历算法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在头脑里建筑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同时在这一环节,还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与形》中,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和同桌的交流成果,最终优化出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想法能力,而且让他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地引导,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能更加容易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为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数的难题,能见数想形打下了基础。

(五)练习安排逐层递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学生初建解题模型后,就要运用模型解决问题,也就是巩固练习环节。在这里,我安排的练习题是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数与形》的练习安排,本着先直接运用规律,再变化方式运用规律,然后在熟练运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安排对得出规律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

(六)在总结归纳、拓展延伸中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巩固练习之后,就是总结拓展环节了,这里的总结我安排学生先对自己的收获进行小结,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小结后,教师进行提炼性的归纳总结,相当于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梳理,最后是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中传承数学思想,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者。虽然文化的传承不是单凭我们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有意识去做,有意识经常去做,从由一个人有意识的做,到大家都去做,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自己,都会有大的变化。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主题研究第 4 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法,探讨法。

  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说得很好,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勇敢面对,并且想方设法去解决。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去做。

  2、设疑。

  (1)按规律填空:

  1 5 10 15 20 () ○2 13610() ○

  3 2 3 5 6 9 10 14 15 ( )() ○

  (2)计算:

  100+101+102+103+…+2014=( )

  (3)填空:(出示挂图)

  小明用吸管和图钉钉三角形形状(如图,线段表示吸管,黑点表示图钉)。

  如果小明钉100个三角形,那么又需要_____个图钉和_____根吸管。

  3、教师小结:以上问题,如果用常规方法,解决起来会很困难和繁琐,但是如果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使问题更简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形结合的方法。

  4、板书:数形结合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题1——数转为图形。

  1、计算。

  1+3=( )1+3+5=( )1+3+5+7=( ) 1+3+5+7+9+11+13+15+17+19=( )

  观察这些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连续自然数)

  2、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1+3=()2 1+3+5=()2

  3、ppt展示以上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

  4、小结规律。

  5、巩固练习。

  1+3+5+7+9+11+13+15+17+19=( )

  1+3+5+7+9+11+13+11+9+7+5+3+1=()

  6、解决刚才的问题。

  100+101+102+103+?+2014=( )学生先讨论画图解决。

  然后ppt演示先将1+2+3+?+10转化为梯形,通过计算梯形的面积求到和的过程,从而将100+101+102+103+?+2014=( )转为梯形来计算和。

  7、小结刚才的方法。

  (二)学习将图形转为数。

  1、ppt展示刚才的问题。

  小明用吸管和图钉钉三角形形状(如图,线段表示吸管,黑点表示图钉)。

  如果小明钉100个三角形,那么又需要_____个图钉和_____根吸管。

  2、列表,填表解决问题。(ppt展示)

  3、小结刚才的方法。

  4、巩固练习。

  如图,用同样的小棒摆正方形,像这样摆50个同样的正方形需要小棒_____根。

  (三)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到的数形结合实例,教师补充古时候的人民运用数形结合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

  三、全堂课小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当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将问题变直观、简单,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

  四、教师寄语。

  1、当一条路行不通时,尝试换条路走。

  2、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五、教学反思。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