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新颖导入

日期:2022-01-29

这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新颖导入,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新颖导入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新颖导入第 1 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会用三角尺、量角器画平行线。

(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在小学见过平行线,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动手操作画图能力还不够熟练,本节课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3重点难点

了解平行线的关系及有关性质。平行线的画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平行线

一、情境引入:(直接引入)

  以课桌的两条对边为例直接写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

A————B

   如图所示,AB与CD平行,记作AB∥CD

C————D

   或CD∥AB

注意:( 1 )平行指无交点。

( 2 )今后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特指它们所在直线平行。

  让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行的例子。教师加以肯定。

二、然后学生思考总结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回答。由教师进行引导平面内两条直线只能相交或不相交,不相交则两条直线平行即两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让学生动手画图:经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几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思考: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得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直接拿出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即:  a ∥ b , c ∥ b ,那么 a ∥ c 。

  由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给出推论证明,教师加以指导。

三、教师演示平行线画法,并让学生观察思考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画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讲述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练习找出下图中有几组同位角、几组同旁内角、几组内错角。

学生画图:两条直线被第条直线所截

要求:( 1 )同位角相等。

( 2 )内错角相等。

( 3 )同旁内角互补。

提醒学生注意:从中你发现什么特点,讨论总结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四、师生共同总结到目前为止,判定平行线的七种方法:

• 平行线定义

• 平行公程

• 平行公程的推论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前两种方法不常用,用时多用于反证法,后五种方法比较常用,后五种方法必须灵活掌握。

五、练习:

1 、习题 5.2

2 、 如左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识别∠ 1 ∥∠ 2 的 是( )

A 、∠ 1 ∥∠ 3 B 、∠ 2 ∥∠ 3

C 、∠ 4 ∥∠ 5 D 、∠ 2+ ∠ 4=180 °

3 、一学员右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先向左拐 30 °,再向右拐 30 °。

B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30 °。

C 、先向左拐 50 °,再向右拐 130 °。

D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130 °。

4 、如下图所示, AB ∥ CD ,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 P 和∠ A ,∠ C 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图( 1 ):∠ A+ ∠ P+ ∠ C=360 °

图( 2 ):∠ P= ∠ A= ∠ C

图( 3 ):∠ C= ∠ A+ ∠ P

图( 4 ):∠ A= ∠ C+ ∠ P

5 、直线 a ∥ b , b ∥ c , c ∥ d ,则 a 与 d 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6 、 如图所示,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 1= ∠ 3 ∠ 2= ∠ 4

六、反思: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你所学到的知识有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七、布置作业:习题 5.2 的第 2 、 4 、 6 题。

设计意图:

1 、突出体现平行线的特征

2 、通过画图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为下一节课平行线的性质做好铺垫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 、着重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5 、提高学生,归内总结能力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平行线

一、情境引入:(直接引入)

  以课桌的两条对边为例直接写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

A————B

   如图所示,AB与CD平行,记作AB∥CD

C————D

   或CD∥AB

注意:( 1 )平行指无交点。

( 2 )今后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特指它们所在直线平行。

  让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行的例子。教师加以肯定。

二、然后学生思考总结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回答。由教师进行引导平面内两条直线只能相交或不相交,不相交则两条直线平行即两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让学生动手画图:经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几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思考: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得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直接拿出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即:  a ∥ b , c ∥ b ,那么 a ∥ c 。

  由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给出推论证明,教师加以指导。

三、教师演示平行线画法,并让学生观察思考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画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讲述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练习找出下图中有几组同位角、几组同旁内角、几组内错角。

学生画图:两条直线被第条直线所截

要求:( 1 )同位角相等。

( 2 )内错角相等。

( 3 )同旁内角互补。

提醒学生注意:从中你发现什么特点,讨论总结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四、师生共同总结到目前为止,判定平行线的七种方法:

• 平行线定义

• 平行公程

• 平行公程的推论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前两种方法不常用,用时多用于反证法,后五种方法比较常用,后五种方法必须灵活掌握。

五、练习:

1 、习题 5.2

2 、 如左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识别∠ 1 ∥∠ 2 的 是( )

A 、∠ 1 ∥∠ 3 B 、∠ 2 ∥∠ 3

C 、∠ 4 ∥∠ 5 D 、∠ 2+ ∠ 4=180 °

3 、一学员右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先向左拐 30 °,再向右拐 30 °。

B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30 °。

C 、先向左拐 50 °,再向右拐 130 °。

D 、先向右拐 50 °,再向左拐 130 °。

4 、如下图所示, AB ∥ CD ,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 P 和∠ A ,∠ C 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图( 1 ):∠ A+ ∠ P+ ∠ C=360 °

图( 2 ):∠ P= ∠ A= ∠ C

图( 3 ):∠ C= ∠ A+ ∠ P

图( 4 ):∠ A= ∠ C+ ∠ P

5 、直线 a ∥ b , b ∥ c , c ∥ d ,则 a 与 d 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6 、 如图所示,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 1= ∠ 3 ∠ 2= ∠ 4

六、反思: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你所学到的知识有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七、布置作业:习题 5.2 的第 2 、 4 、 6 题。

设计意图:

1 、突出体现平行线的特征

2 、通过画图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为下一节课平行线的性质做好铺垫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 、着重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5 、提高学生,归内总结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新颖导入第 2 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会运用所学方法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学会用数学符号写出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线判定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体会平行线及其判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难点: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探究及运用。

  二、教学过程

  1.预习提纲(学生课前完成)

  (1)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答:

  (2)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①根据定义。

  ②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

  (3)预习课本p12---14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这个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作用?

  答:

  ②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一:

  判断方法二:

  判断方法三: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入新课

  例1(1)如图,由∠1= ∠2,可推出a//b吗?为什么?

  答:

  (2)如图,你能說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答:

  判定方法一:

  例2(1)如图1由∠3= ∠2,可以判定a//b吗?

  答:

  判定方法二:

  (2)如图2如果∠1+∠2=180° 能判定a//b 吗?

  答:

  判定方法三:

  3.跟踪练习

  (1)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1=40°,如果∠BEF= ,那么AB//CD.

  (2)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

  ①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答:

  ②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答:

  ③由∠D+∠A= 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答:

  4.课堂小结

  提问: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的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何共同特点?

  (3)有何疑问?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新颖导入第 3 篇

  本节的主要内容平行线的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先由画平行线的过程得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相等的同位角。由此得到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再以判定公理为基础推导出两个判定定理。

  在课程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这节课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习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2、形式多样,求实务本。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在巩固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再次探索,形成结论;练习题中注重图形的变化,在图形中为学生设置易错点再及时纠错。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5、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节课对初一学生而言,本是又一个艰难的起步。但这一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课后作业效果也很好,基本达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一堂课下来,遗憾也有不少。比如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差异,不同的环节可让学生互助;对平行线判定公理的研究太长,导致后面的练习巩固时间不充分;在这堂课上,部分同学没有展示自己的勇气,一方面与教学内容的难度有关。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新颖导入第 4 篇

本课学习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对例题、练习的分析和讲解,进一步巩固三个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经历平行线判定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教学重点: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应用

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1) 根据定义.

(2) 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

2. 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你还记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吗?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简单推理,得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能否利用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

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巩固新知,深化理

例1 如图,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 如图, BE是AB的延长线.

(1)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是什么?

(2)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是什么?

答:(1) AD∥B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AE∥C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练习题

(1) 如图,当∠1=∠2时,

AB 与CD平行吗?

为什么?

(2)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3)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

AC平分∠BAD,∠1=∠2,

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6.布置作业

教科书 习题5.2 第1、4、7题

7.归纳小结及反思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吗?(3)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结合例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解决与平行线的判定有关的问题的思路吗?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