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怎么记忆

日期:2022-01-26

这是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怎么记忆,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怎么记忆

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怎么记忆第 1 篇

教学目标:

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第一册对数函数的应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⒈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⒉开始正课

1 比较数的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的大小:当0loga5.9 ;当a>1时,函数y=logax单调递增,所以loga5.1

板书:

解:Ⅰ)当0

∵5.1<5.9 loga5.1="">loga5.9

Ⅱ)当a>1时,函数y=logax在(0,+∞)上是增函数,

∵5.1<5.9 ∴loga5.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⑵中这三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三个对数底、真数都不相等。

师:那么对于这三个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间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

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书:略。

师:比较对数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构造对数函数,直接利用对数函数 的单调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间量”间接比大小,③利用对数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来比大小。

2 函数的定义域, 值 域及单调性。

例 2 ⑴求函数y=的定义域。

⑵解不等式log0.2(x2+2x-3)>log0.2(3x+3)

师:如何来求⑴中函数的定义域?(提示: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要使函数有意义。若函数中含有分母,分母不为零;有偶次根式,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若函数中有对数的形式,则真数大于零,如果函数中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要全部考虑进去,求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分母2x-1≠0且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log0.8x-1≥0,且真数x>0。

板书:

解:∵ 2x-1≠0 x≠0.5

log0.8x-1≥0 , x≤0.8

x>0 x>0

∴x(0,0.5)∪(0.5,0.8〕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这个不等式。

分析:要解这个不等式,首先要使这个不等式有意义,即真数大于零,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初中数学教案《第一册对数函数的应用》。

师:请你写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板书>

解: x2+2x-3>0 x<-3 x="">1

(3x+3)>0 , x>-1

x2+2x-3<(3x+3) -2

不等式的解为:1

例 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⑴y=log0.5(x- x2)

⑵y=loga(x2+2x-3)(a>0,a≠1)

师:求例3中函数的的值域和单调区间要用及复合函数的思想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来解⑴。

生:此函数可看作是由y=log0.5u, u=x- x2复合而成。

板书:

解:⑴∵u=x- x2>0, ∴0

u=x- x2=-(x-0.5)2+0.25, ∴0

∴y=log0.5u≥log0.50.25=2

∴y≥2

x x(0,0.5] x[0.5,1)

u=x- x2

y=log0.5u

y=log0.5(x- x2)

函数y=log0.5(x- x2)的单调递减区间(0,0.5],单调递 增区间[0.5,1)

注:研究任何函数的性质时,都应该首先保证这个函数有意义,否则

函数都不存在,性质就无从谈起。

师:在⑴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解⑵。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与⑵有什

么区别?

生:⑴的底数是常值,⑵的底数是字母。

师:那么⑵如何来解?

生:只要对a进行分类讨论,做法与⑴类似。

板书:略。

⒊小结

这堂课主要讲解如何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希望能通过这堂课使同学们对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加以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⒋作业

⑴解不等式

①lg(x2-3x-4)≥lg(2x+10);②loga(x2-x)≥loga(x+1),(a为常数)

⑵已知函数y=loga(x2-2x),(a>0,a≠1)

①求它的单调区间;②当0

⑶已知函数y=loga (a>0, b>0, 且 a≠1)

①求它的定义域;②讨论它的奇偶性; ③讨论它的单调性。

⑷已知函数y=loga(ax-1) (a>0,a≠1),

①求它的定义域;②当x为何值时,函数值大于1;③讨论它的单调性。

5.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安排为习题课,主要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整个一堂课分两个部分:一 .比较数的大小,想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培养同学们构造函数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二.函数的定义域, 值 域及单调性,想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能使同学们重视求函数的定义域。因为学生在求函数的值域和单调区间时,往往不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并且这种错误很顽固,不易纠正。因此,力求学生做到想法正确,步骤清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便把例题分了层次,由易到难,力求做到每题都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是,每一道题的解题过程,老师都应该给以板书,这样既让学生有了获取新知识的快乐,又不必为了解题格式的不熟悉而烦恼。每一题讲完后,由教师简明扼要地小结,以使好学生掌握地更完善,较差的学生也能够跟上。

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怎么记忆第 2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对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难点是对数定义中涉及较多的难以记忆的名称,以及运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 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求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多少倍? 生: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则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y=(1+7.2%)20=1.07220,所以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1.07220倍. 师:这是个实际应用问题,我们把它转化为数学中知道底数和指数,求幂值的问题.也就是上面学习的指数问题. 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问经过多年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 师:(分析)仿照上例,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需经x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列方程 1.072x=4. 我们把这个应用问题转化为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这是上述问题的逆问题,即本节的对数问题. 师:(板书)一般地,如果a(a>0,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ab=N,那么数b就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logaN=b, 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式子logaN叫做对数式. 师:请同学谈谈对对数这个定义的认识. 生:对数式logaN实际上就是指数式中的指数b的一种新的记法. 生: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是知道底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 (此刻并不奢望学生能说出什么深刻认识,只是给他们自己一个去思维认识对数这个定义的机会.) 师:他们说得都非常好.实际上ab=N这个式子涉及到了三个量a,b,N,由方程的观点可得“知二求一”.知道a,b可求N,即前面学过的指数运算;知道b(为自然数时),N可求a,即初中学过的.开 记作logaN=b.因此,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一种知道底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而每学一种新的运算,首先要学习它的记法,对数运算的记法为logaN,读作:以a为底N的对数.请同学注意这种运算的写法和读法. 师:实际上指数与对数只是数量间的同一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为了更深入认识并记忆对数这个概念,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打出幻灯) 式子 名称 a b N 指数式 对数式 ab=N logaN=b 练习1 把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形式: 练习2 把下列对数形式写成指数形式: 练习3 求下列各式的值: (两名学生板演练习1,2题(过程略),一生板演练习三.) 因为22=4,所以以2为底4的对数等于2. 因为53=125,所以以5为底125的对数等于3. (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法和写法.) 师:由定义,我们还应注意到对数式logaN=b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生:a>0且a≠1;b∈R;N∈R. 师:N∈R?(这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应一开始让学生牢牢记住真数大于零.) 生:由于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因而ab=N中N总是正数. 师:要特别强调的是: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师:定义中为什么规定a>0,a≠1? (根据本班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此问.) 生:因为若a<0,则N取某些值时,b可能不存在,如b=log(-2)8不存在;若a=0,则当N不为0时,b不存在,如log02不存在;当N为0时,b可以为任何正数,是不唯一的,即log00有无数个值;若a=1,N不为1时,b不存在,如log13不存在,N为1时,b可以为任何数,是不唯一的,即log11有无数多个值.因此,我们规定:a>0,a≠1. (此回答能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这个问题从ab=N出发回答较为简单.) 师:下面我来介绍两个在对数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对数. 师:(板书)对数logaN(a>0且a≠1)在底数a=10时,叫做常用对数,简记lgN;底数a=e时,叫做自然对数,记作lnN,其中e是个无理数,即e≈2.718 28……. 练习4 计算下列对数: lg10000,lg0.01,2log24,3log327,10lg105,5log51125. 师:请同学说出结果,并发现规律,大胆猜想. 生:2log24=4.这是因为log24=2,而22=4. 生:3log327=27.这是因为log327=3,而33=27. 生:10lg105=105. 生:我猜想alogaN=N,所以5log51125=1125. 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对数恒等式. 师:(板书) alogaN=N(a>0,a≠1,N>0).(用红笔在字母取值范围下画上曲线) (再次鼓励学生,并提出更高要求,给出严格证明.) (学生讨论,并口答.) 生:(板书) 证明:设指数等式ab=N,则相应的对数等式为logaN=b,所以ab=alogaN=N. 师:你是根据什么证明对数恒等式的? 生:根据对数定义. 师:(分析小结)证明的关键是设指数等式ab=N.因为要证明这个对数恒等式,而现在我们有关对数的知识只有定义,所以显然要利用定义加以证明.而对数定义是建立在指数基础之上的,所以必须先设出指数等式,从而转化成对数等式,再进行证明. 师:掌握了对数恒等式的推导之后,我们要特别注意此等式的适用条件. 生:a>0,a≠1,N>0. 师:接下来观察式子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 (给学生一分钟时间.) 师:(板书)2log28=?2log42=? 生:2log28=8;2log42=2. 师:第2题对吗?错在哪儿? 师:(继续追问)在运用对数恒等式时应注意什么? (经历上面的错误,使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对数恒等式.) 生:当幂的底数和对数的底

数相同时,才可以用公式 alogaN=N. (师用红笔在两处a上重重地描写.) 师:最后说说对数恒等式的作用是什么? 生:化简! 师:请打开书74页,做练习4. (生口答.略) 师:对对数的定义我们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现在,我们根据定义来进一步研究对数的性质. 师:负数和零有没有对数?并说明理由. 生: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因为定义中规定a>0,所以不论b是什么数,都有ab>0,这就是说,不论b是什么数,N=ab永远是正数.因此,由等式b=logaN可以看到,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师:非常好.由于对数定义是建立在指数定义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指数的知识来研究对数. 师:(板书)性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师:1的对数是多少? 生:因为a0=1(a>0,a≠1),所以根据对数定义可得1的对数是零. 师:(板书)1的对数是零. 师;底数的对数等于多少? 生:因为a1=a,所以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底数的对数等于1. 师:(板书)底数的对数等于1. 师:给一分钟时间,请牢记这三条性质. 师: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法则,请大家回忆一下. 生: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还有(am)n=amn; 师:下面我们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证明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1)正因数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各个因数的对数的和.即 loga(MN)=logaM+logaN. (请两个同学读法则(1),并给时间让学生讨论证明.) 师:(分析)我们要证明这个运算法则,用眼睛一瞪无从下手,这时我们该想到,关于对数我们只学了定义和性质,显然性质不能证明此式,所以只有用定义证明.而对数是由指数加以定义的,显然要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加以证明,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对数等式转化为指数等式. 师:(板书)设logaM=p,logaN=q,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写成M=ap,N=aq.所以 M·N=ap·aq=ap+q, 所以 loga(M·N)=p+q=logaM+logaN. 即 loga(MN)=logaM+logaN. 师:这个法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生:每个对数都有意义,即M>0,N>0;a>0且a≠1. 师:观察法则(1)的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 生:等号左端是乘积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和,从左往右看是一个降级运算. 师:非常好.例如,(板书)log2(32×64)=? 生:log2(32×64)=log232+log264=5+6=11. 师:通过此例,同学应体会到此法则的重要作用——降级运算.它使计算简化. 师:(板书)log62+log63=? 生:log62+log63=log6(2×3)=1. 师:正确.由此例我们又得到什么启示? 生:这是法则从右往左的使用.是升级运算. 师:对.对于运算法则(公式),我们不仅要会从左往右使用,还要会从右往左使用.真正领会法则的作用! 师:(板书)(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 师:仿照研究法则(1)的四个步骤,自己学习. (给学生三分钟讨论时间.) 生:(板书)设logaM=p,logaN=q.根据对数的定义可以写成M=ap,N=aq.所以 师:非常好.他是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和对数的定义加以证明的.大家再想一想,在证明法则(2)时,我们不仅有对数的定义和性质,还有法则(1)这个结论.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 生:(板书) 师:非常漂亮.他是运用转化归结的思想,借助于刚刚证明的法则(1)去证明法则(2).他的证法要比书上的更简单.这说明,转化归结的思想,在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上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这种思想不但在学习新概念、新公式时常常用到,而且在解题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师:法则(2)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生:M>0,N>0;a>0且a≠1. 师:观察法则(2)的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 生:等号左端是商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差,从左往右是一个降级运算,从右往左是一个升级运算. 师:(板书)lg20-lg2=? 师:可见法则(2)的作用仍然是加快计算速度,也简化了计算的方法. 师:(板书) 例1 计算: 生:(板书) 解 (1)log93+log927=log93×27=log981=2; (3)log2(4+4)=log24+log24=4; (由学生判对错,并说明理由.) 生:第(2)题错!在同底的情况下才能运用对数运算法则.(板书) 生:第(3)题错!法则(1)的内容是: 生:第(4)题错!法则(2)的内容是: 师:通过前面同学出现的错误,我们在运用对数运算法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首先,在同

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怎么记忆第 3 篇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函数的学习、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本方法,所以教学流程又分两条线,一条以内容为明线,另一条以研究函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暗线,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语言的逻辑*。

训练学生用函数*质进行解释,强化学生逻辑意识。其中第④小题是利用指数函数*质解决,注意区别。

⒁请学生考虑可以如何验*上述*的正确。

学生实践。使用计算器验*,提高学生使用学习工具的意识。

⒂简单应用2:幂函数=(-3-3)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求的值。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板演。对幂函数定义进一步巩固,对函数*质作初步应用。同时训练学生对初步*进行筛选。

⒃简单应用2:

已知(a+1)<(3-2a),试求a的取值范围。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板演。

训练学生灵活使用*质解题。

数学交流⒄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收获和经验?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让学生回顾,小结,将对学生形成知识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数学再现

⒅布置作业:

课本p.732、3、4、思考5思考5作为训练学生应用数学于实际的较好例子,应让能力较好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几点说明:

⑴本节课开始时要注意用相关熟悉例子引入新课。

⑵画函数图象时,如果学生已能够运用计算器或相关计算机软件作图,可以让学生自己*作,以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并提高教学效率。

⑶由于课程标准对幂函数的研究范围有相对限制,故第11个问题要求较高,建议视具体情况选择教学。

⑷本设计相关采用p

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怎么记忆第 4 篇

一、设计构思

1、设计理念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相互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我们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注重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主阵地。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所设计的问题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伴随新的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后成功感的满足,由此刺激学生非认知深层系统的良*运行,使其产生乐学的余味,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在教学中便自发生成。本节主要安排应用类比法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类比法的体会与应用。

注重学生多层次的发展。在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中应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是多层次的,所以设计的问题也应有层次*,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高中数学课程应尽量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本质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适度的形式化,较好的理解和使用数学概念、*质。

2、教材分析

幂函数是*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该教学内容在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已被删去。标准将该内容重新提出,正是考虑到幂函数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故在教学过程及后继学习过程中,应能够让学生体会其实际应用。《标准》将幂函数限定为五个具体函数,通过研究它们来了解幂函数的*质。其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y=x、y=x2、y=x-1等三个简单的幂函数,对它们的图象和*质已经有了一定的感*认识。现在明确提出幂函数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质和图象,研究了两个特殊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对研究函数已经有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教材安排学习幂函数,除内容本身外,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另一目的,另外应让学生了解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函数图象及*质是一个重要途径。该内容安排一课时。

3、教学目标的确定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程的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掌握幂函数的形式特征,掌握具体幂函数的图象和*质。

⑵能应用幂函数的图象和*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⑶加深学生对研究函数*质的基本方法和流程的经验。

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了解类比法在研究问题中的作用。

⑸渗透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培养学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具的选择

基于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运用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较快的进入数学知识情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作主动*的扩展,通过问题的导引,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进行数学建构,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运用数学成功的体验。本课采用教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思想。

教具:多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