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日期:2022-01-07

这是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第 1 篇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

  (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下尝试,将两种情况都出现了。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第 2 篇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

  (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下尝试,将两种情况都出现了。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第 3 篇

  数学教案-如何进行数学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数学教案-如何进行数学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

  [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

  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

  另外一道题。学生试做例题(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3.反馈练习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如何进行数学混合运算》。)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通过一场电影,把学习的几种运算顺序融为—体,既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又便于学生掌握和区分。)

  2.小动物参观了数学迷宫,闯关练习。

  第一关:先读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

  顺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关:判断下面各题,结果相等的画“√”,不相等的画“×”,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认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动物来到了数学游艺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数字2、5、6和运算符号组成两步式题,结果要比14大。

  四、小结

  师:小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一天,同学们猜猜它们会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第 4 篇

教学内容:

教材p48页及练习十一4---6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方法指导:

看—说—算—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2×4×7=

15+5-10=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6.想一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7+4×3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