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随笔

日期:2021-12-25

这是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随笔,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随笔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随笔第 1 篇

3 认识线段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教材第5、第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具学具

毛线、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得出:这条毛线是弯的。

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师:我们把用两手拉直见到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

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

师: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线段的图形),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

师:我们用手掐住毛线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端的点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线段。

生: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教材上三条线段的长度,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哟!

学生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进而认识到线段的可测量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直的、可测量、有两个端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

2.画线段。

师:你想画一条线段吗?我们来试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利用工具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的。

生1: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

生2:可以先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尺子从直线上截取3厘米长的线段,画好两端的端点,把多余的线擦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经历画线段的过程后,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三 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相互补充,说说对线段的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的、具有可测量性)

板书设计

认 识 线 段

教学反思

1.在讲解线段的认识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使其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然后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

2.线段是几何的初步知识,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并且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哪些是线段?在括号里画“√”。

2.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考查知识点:线段的特点;能力要求: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点)

B类

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考查知识点:根据线段的特点画线段;能力要求: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

2. 4 6 10

B类:图略

教材习题

第5页“做一做”

1.第2个和第3个是线段。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如右图。

第6页“做一做”

1.图略。提示:先测量图中线段的长度,再按指定长度画线段。

2.如图。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随笔第 2 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小木块,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猜测: 相当于几个 的长? 同时渗透测量的方法是一次接一次量,测量单位也可以选择橡皮、吸管、木块等等。

师:老师这儿有一根红色小棒,有一根黄色小棒,请你猜一猜红色小棒相当于几个黄色小棒的长?

学生的回答,有的可能就是瞎猜的,有的可能有一定的根据,如:用手比划着量一量。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答案,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量一量。找一名同学到前面试一试。

学生在量的时候可能不太规范。

师:我们在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量的更准确?

生:一次接一次的量。

再找一名学生来示范量,得出结论:红色小棒相当于4个黄色小棒的长。

师:如果我们不用黄色小棒量了,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去量红棒的长度?

生:可以用吸管、铅笔、尺子、小木块、圆形纸片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书有多宽,可以让学生借助橡皮、曲别针、铅笔等来测量。

师: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吗?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

如:生1:可以用尺子量。

生2:可以用曲别针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曲别针。

生3:可以用橡皮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橡皮的宽度。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随笔第 3 篇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随笔第 4 篇

一、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形象化的教学。形象化的语言,比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图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三、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毛线入手,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随意摆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感知线段

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图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

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2、找线段

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观察课本的边,数一数有几条线段,引导孩子观察这几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

3、做线段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4、画线段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

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闯关“画线段”。

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

第二关:三个点。猜猜画完是什么图形?

第三关:四个点。独立画,交流。

四、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