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青岛版

日期:2021-12-21

这是乘加乘减教案青岛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乘加乘减教案青岛版

乘加乘减教案青岛版第 1 篇

设计说明

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在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计算的能力。

这节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借助情境图,以用引算。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情境图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激发兴趣、促进探索等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设计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学生的直观认识。

2.结合实际,以用促算,深化算法。

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基于以上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时,让计算与生活相伴,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教学设计为寻求算用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创设了开放题“东东买练习本”,其意不在于简单的“用”,而在于巩固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磁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星期天,二(1)班的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去玩旋转木马。(课件出示教材58页例5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一共坐了多少人?

2.提问:你能想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吗?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提出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摆4排磁铁,分别是3块、3块、3块、2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怎样列算式?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预设

生1:①3+3+3+2=11。

生2:②3×3+2=11。

生3:③3×4-1=11。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解法。对于其他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能讲出算理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1)提问:看黑板上同学们的方法,你看得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借助在黑板上摆磁铁分析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是多少,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是多少。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向同桌说一说算理。

6.教师讲解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引导学生优化方法)

(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叫连加。方法②、③你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 乘减)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3×3+2和乘减算式3×4-1来表示。乘加、乘减算式的发现源自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贴五角星时,每次贴3颗,贴了4次,还剩1颗,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

(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解答)

2.东东去商店买练习本。每本练习本3元,他带的钱最多能买2本,请问东东可能带了多少钱。

3.图中有几朵花?你准备怎么数?圈一圈,列式计算。(课件出示一张图,里面有19朵花,学生圈的方法不一样,列式也就不一样)

4.计算:3+5×2 20-3×4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58页1、2题。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人)

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口答:一共坐了11人。

乘加乘减教案青岛版第 2 篇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 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乘加乘减教案青岛版第 3 篇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 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乘加乘减教案青岛版第 4 篇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