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电阻教学

日期:2022-02-13

这是电阻教学,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电阻教学

电阻教学第 1 篇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就是采用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并按这一原理设计制成了滑动变阻器。 这一段电阻线固然可以变阻,但阻值变化范围太小,实用价值不大。提出问题:如何增大它的阻值变化范围?学生回答:可以增大电阻线的长度,并采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提出问题:电阻线太长,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通过猜想知道名牌上的内容。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变阻器的在六种接法中哪些能起到变阻作用,哪些接法又是等效的,四种接法可以起到变阻作用。这四种接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一上一下"。指出"一下"是关键,滑片越接近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滑片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反之。通过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学生易于掌握。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然后我在演示连接电路,让学生把老师的实物连接电路图画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下一节课在通过探究实验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使用方法,我觉得效果很好。

电阻教学第 2 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提问 : 这些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或播放动画:电阻情境体验

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继续播放动画:电阻情境体验

现在请同学们 剥开导线 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铜、 铝做的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 或铝做的 ,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这节课我们就动手做实验找找原因。

二、新课学习

(一)电阻

1.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 , 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

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符号: R ,单位 欧姆,简称欧,符号Ω。

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也就是铜丝的电阻小。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 等粗的 铁丝电流小,说明了等长、 等粗的 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

请同学们看书中“几种长 1 m ,横截面积 1 mm 2 的金属导线在 20 ℃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一说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

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

2. 电阻的单位换算。

常用单位:千欧( k Ω)、兆欧( M Ω), 1 k Ω =10 3 Ω、 1 M Ω =10 6 Ω。

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阻器

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想想做做

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铁丝(铜丝)。

铅笔芯是导体 还是绝缘体?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 铅笔芯是导体 。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 灯越暗 ;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 灯越亮 。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

如果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怎样呢?(重复上述实验)铁丝越长 , 电阻越大;铁丝越短,电阻越小。铁丝和铅笔 芯都是 导体 , 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观察“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最大呢?镍铬合金。长 1 m ,横截面积是 1 mm 2 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 0.1 Ω。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 0 ~ 10 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 ? 需 100 m 。也就是说,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 0 变化到 10 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

将 100 m 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是不是 这样绕就可以 呢?(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教师继续引导)怎样使用它呢?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 一 个头。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 一 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同学们肯定)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滑动变阻器”。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板书: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先板书问题,然后由同学补充结论)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电阻丝外面为什么要涂绝缘层?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 50 Ω, 1.5 A ”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50 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 0 ~ 50 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 50 Ω。 “ 1.5 A ”应该是说它能通过 1.5 A 的电流。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使用规则:

( 1 )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 2 )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演示:

1. 用调光台灯 的控光旋钮 ,改变灯的亮度。

2. 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电位器。

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大家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呢?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

( 1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 2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

( 3 )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 4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 5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 CA 或 DA ,电阻丝 AP 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 P 应在 B 端,滑片从 B 端向 A 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 CB 或 DB ,则电阻丝 PB 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 P 在 A 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 A 端向 B 端滑动。

三、小结

( 1 )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 2 )电阻的符号是 R ,单位是欧姆(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 3 )滑动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的符号:

使用规则:

a. 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 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 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板书设计

(一)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的符号: R

电阻的单位: 欧姆(Ω)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滑动变阻器

原理:

构造: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符号:

使用规则:

电阻教学第 3 篇

1、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的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带着疑问去探究。并用语言去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2、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设计上用时过长,使的反馈练习用时有些少,在整个教学环节上显的“头重脚轻”。在猜想与假设的环节中,有很多学生提出的都是错误的猜想,当时我真的有点晕,其实猜想的对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即使是错误的猜想,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排除。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我却直到有正确的猜想提出才停止提问。使得反馈练习的时间不够用。

3、学生创新

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一组学生的电流表坏了,我灵机一动,便给了他们一个新的探究课题,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结果他们真的成功了,虽然误差大了些,但培养的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也把我的反馈练习改动了一下。让学生们设计只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电阻,这样把本节可的教学内容给加深了。

4、 教材设计

地位和作用:

“伏安法测电阻”是学习并理解欧姆定律之后的一节探究课,是对欧姆定律知识的升华,也是对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的更深一层次的.练习。为以后的电学探究左打好坚实的操作基础。

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分教材开门见山的提出用“伏安法测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利于中下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应用,所以我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时间去让学生理解“伏安法测电阻”,所以导课时间比较长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精心构筑体验的平台,把握“开”、“引”、“放”三个环节。“开”即开放情境、提供资源,提出课题、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务。“引”即在学生的探索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给结论,更不能“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放”即“放开来让学生学活”,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鼓励“标新立异”。

本课采用体验探究的学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归纳,突出“做中学”,在体验中去发现、去认识、去领悟。去分析,从而得到结论。最后,由于本人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授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希望大家的多多指教,多多批评。

电阻教学第 4 篇

 1.自主学习:让学生依据《导学稿》的环节,先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同时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利用课前3分钟的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学生能互相解决的小问题,这也是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的好机会。教师只对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引导。课堂中的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自主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电阻是一个看不见的抽象概念,我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将看不见的事实转化为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大小来观察。

  关于控制变量法,由于以前已有经验,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具体讲解和操作实验过程,将控制变量法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如从提供的不同规格导线中,选择哪两根导线;电阻大小如何体现,具体操作等均由学生来完成。

  3.增加学生的体验和参入机会。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本节课我意图从不同导线接入电路改变了灯泡亮度来引入电阻、认识电阻,再将生活中电阻器投影给学生,实际电路就是用电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加深体验;再有就是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中,充分让学生自已来完成,这样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参入机会。

  4.边讲边练,当堂反馈:本节课有三次主要的反馈过程,一是课前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的反馈、一是认识了电阻和决定电阻因素后的即时检测,及课尾的“牛刀小试”部分。教师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节课尽量让学生参入到学习和各个环节,尽量让抽象问题用形象生动的实例形象地表达出来,并结合实验和投影,充分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尽量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的机会,增加他们学习兴趣,让每们学生均有提高。

  反思本节课,建议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1.器材的选用。探究电阻大小的线路板上各种规格的导线,由于导线较细小,造成教室后面的同学难以看清,建议与投影给合使用。有条件的能分组进行较果更好。

  2.对电阻的认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电阻在电路中是一个重要元件,电路中的电流也不是越大越好,这一点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的引导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认识。

  3.本实验中,实质有一个量是控制不变的,就是电路两端的电压是不变的,这节课教师故意不理会这一点,而学生也没有谁提出来。但今后有机会时要提及这一点。

  4.由于两次均都是演示,就算是学生上台来操作,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肯定有差距,要想方法让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大部分同学的地步伐。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