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反思

日期:2022-02-12

这是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反思,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反思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反思第 1 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3)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难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特点。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萘、蜡、停表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重、难点。(幻灯片2)

  (1)重点:熔化、凝固的特点。

  (2)难点:晶体熔化特点。

  2、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水的三态,使学生通过对冰、水、水蒸气的了解掌握物质三态的界定(幻灯片3)。熔化的概念较易理解,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归纳出熔化的'概念,并以此类推引出凝固的概念(幻灯片4)。

  3、学习新课:实验演示,观察分析

  (1)以冰熔化为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

  (3)介绍实验仪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萘的状态、萘的温度变化。

  (4)与数学的坐标系对比学习,教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物理规律。根据图象讨论与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与状态变化。并由学生概括出萘熔化的特点。

  (5)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蜡的熔化。(幻灯片5~8)

  (6)阅读课本了解晶体、非晶体及进行简单的分类。(幻灯片9~11)

  (7)采用逆向思维对比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幻灯片12~14)

  4、课堂练习(幻灯片15~22)

  (三)巩固练习(见配套练习)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物质的分类。二是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三是采用坐标与图象分析的方法找特点。

  (五)达标检测(见配套练习)

  (六)课后作业:《学习辅导》P31-32自主积累、互动提升

  板书设计: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固态 气态;(吸热)

  (2)凝固:气态 固态 。(放热)

  2、晶体与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反思第 2 篇

探究课题的确定:从实验引入课题,提出问题讨论后,是学生明白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本环节的问题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是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探究实验,第一次以体验探究过程为主。

  实验方案:这是第一次进行正规的热学实验,需要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加热装置,而且用的是水浴法加热,学生不易完整地设计出来,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操作技巧也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主要是老师在指导,而学生没有自主设计的过程。准备实验固体物质时,我做了多次实验,如奈、冰、海波、蜡。发现用奈时,温度比较高,学生操作会有危险,不好操作。若选冰,有不需加热的好处,但是要是冰不够碎,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实验与理论不相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而且,温度能很快地升到0℃,不易测量出固体升温的过程。对比后,最后选定海波和蜡分别代表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在正确操作、取得比较合理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好熔化曲线,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里采用问题呈现法,数据和图像相结合,并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由此推想这两类物质在凝固过程中的规律。

  对熔点的理解:采用事例分析法,直接在客观事实中体会晶体熔点的意义。

  本课不足之处:

  1.实验耗时长,极大程度上占用了课堂时间,导致第一课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留到第二课时来处理。

  2.实验时,很难把握,得出的数据会有误差。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幸好有两组学生的数据超乎想象的好,一组是海波,一组是蜡,请他们上讲台来将数据描图在我已经准备好的大坐标纸上,效果很好。

  为了能使本课得到更好的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探索,找到一种即方便又能得到较好数据的实验方法,来满足教学需要。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反思第 3 篇

 教学目标

熔化和凝固教案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 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 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提出问题: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我们学习。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病,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

  2.学习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教师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除了要将实验目的、如何分组、如何分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画图像等之外,由于学生没有用过酒精灯,还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讲清如何点燃、熄灭酒精灯,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教师要准备几块湿布备用。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反思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突破方法: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突破方法: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 学生探究式 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器材:铁架台 烧杯 温度计 酒精灯 铁圈及石棉网 冰 松香六、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和内容

教师指导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多媒体演示:

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

⑵正在消融的冰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出示一装有碎冰的烧杯

教师提问:我能否随意的将冰变成水,然后再将水变成冰呢?

教师总结:熔化和凝固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对熔化过程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

⑴冰和烛蜡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

⑵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冰和烛蜡的熔化有什么规律?

(1)要求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各种器材

问题:研究冰和松香的熔化过程,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如何组装?并组装完成?

(2)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观察看到的现象

学生口答:蜡烛的烛油滴下来,在火柴盒中又变成了蜡块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并概括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学生举例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思考、猜想。

学生讨论思考猜想并试着组装

由成功组装的小组进行交流并作介绍

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及总结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介绍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本节总结

课后反思

教师巡视检查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回答并纠正各小组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

媒体展示:冰和烛蜡的熔化数据表格及根据数据画出的曲线图像

问题:通过数据和图像分析两者的熔化过程有什么区别?在冰的熔化中具有什么特点?

媒体展示:联系生活的练习训练

问题:如果是冰的熔液(水)再变成的冰,那其特点及凝固的图象应该如何?

板书: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

(1)达到一定的温度

(2)继续放热

指导学生查表,利用书P40一些物质的熔点表中的数据由学生分别提出问题或自编一些练习题并作解释。

媒体展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的图片。

问题:在我们周围生活中还见到其他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问题:通过这一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与方法?

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收集实验数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