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2-10

这是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设计理念]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

  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

  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用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播放视频:液体内部的压强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播放视频:深水压强

  播放视频:一杯水的威力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 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播放视频:介绍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

连通器的应用(过路涵洞)

连通器的应用(喷泉)

  三、小结: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liuxue86.com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器材: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等。

  (2)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进一步加强变量控制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和演示实验探究,总结出液体压强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实验猜想。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教材在通过课本图8-18的演示导入之后,把新课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8-20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以水作为对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并辅以演示实验探究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教学用具

  演示用:压强计、水、盐水、酒精、大烧杯、透明盛液筒、水槽、刻度尺等

  学生分组用:压强计、大烧杯、水槽、刻度尺、水、盐水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四、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与过程

  复习

  1什么是压力?

  1、什么是压强?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㈠引入新课

  演示P139图8-18迷你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液体也存在着压强,而且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

  ㈡新课教学

  ⒈先介绍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介绍边演示)。

  ⒉让每一组提出一个猜想,然后选择3-4个进行验证。

  ⒊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评。

  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附)。

  分析实验数据:

  ⒌学生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6.教师在学生参与下演示酒精和盐水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液体压强的规律总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8.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潜水服。

  五、小结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液体压强的规律呢?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