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

日期:2022-02-19

这是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第 1 篇

 【学习目标】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

  1、知道月—地检验的结果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及意义。

  【旧知复习】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遵循什么规律?

  【设问导学】

  一、月—地检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9“月-地检验”部分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 太阳、行星间的引力、月球受到的地球间的引力以及地面物体所受的引力是不是同一性质的力?为什么?

  二、万有引力定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万有引力定律部分,完成问题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写出表达式。

  问题2、如何理解表达式中的r?

  三、引力常量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引力常量部分,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引力常量的'数值是多大?它的单位是如何导出的??

  问题2、测定引力常量有何意义?

  一、月地检验

  月地检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自然界中的__________都___________,引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r的理解

  如果两个物体可看成质点,则r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如果是均匀分布的球体,则r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三、引力常量

  引力常量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_测定的。其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____。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第 2 篇

教学目标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公式表达

知道天体运动中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和向心力公式 进行有关的计算.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天体质量的测量、卫星的发射、宇宙速度)?

2学情分析

知识点少,但不易理解,需建立运动模型

3重点难点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万有引力定律

课堂引入

播放卫星发射视频

仔细观看

投影问题

练习1.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10,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 的1/2,物体在地球上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约为10m/s2,在火星上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①其他星球与地球比较

投影问题

练习2.物体在地面上重力为G0,它在高出地面R(R为地球半径)处的重力为

②地球不同高度g

投影问题

练习3. 若某行星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此星球的质量M,则在一行星上以速度ν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物体落回手中时间为多少?

③g与抛体运动的结合

提问

练习1.近地卫星线速度为7.9 km/s,已知月球质量是地球的质量的1/81,地球半径是月 球半径的3.8倍,则在月球上发射“近月卫星”的环绕速度约

A.1.0 km/s B.1.7 km/s

C.2.0 km/s D.1.5 km/s

①第一宇宙速度

B

想一想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投影问题

练习2.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轨道半径之比为1:4,则

A.它们的运动速率之比为2:1

B.它们的速率之比为1:4

C.它们的运动速率之比为4:1

D.它们的速率之比为1:8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第 3 篇

 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

  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

  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的质量的乘积成下比,跟它们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F为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单位:N.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kg,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单位:m。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是1Kg的物体相距米时的相互作用力,单位:N·m2/kg2.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教师引导总结: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4.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何深远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它对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对科学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人们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三)深化理解

  在完成上述问题后,小组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即:

  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只不过一般物体的质量与星球相比太小了,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2.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和物体所在的空间及其他物体存在无关。

  4.适用性: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四)活动探究

  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做个游戏:两人靠拢后离开三次以上。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印象和运用,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计算结果,师生互评。

  1.请估算这两位同学,相距1m远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多大?(可设他们的质量为50kg)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F1=1.7×10-7N

  2.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kg,地球半径为6.4×106m,请估算其中一位同学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F2=493N

  3.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则其中这位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并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

  解:G=mg=490N。

  比较结果为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因为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五)课堂小结

  小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完成多媒体呈现的知识网络框架图,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进行生生互评。

  (六)布置作业

  作业:完成“问题与练习”

  九、板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标第 4 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行星的运动)看本质(受万有引力的作用)的判断、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

  2、培养学生的猜想、归纳、联想、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月——地检验的推倒过程

  教学难点: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太阳对 行星的引力是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力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地面上的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上;是什么使得物体离不开地球呢?是否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造成的呢?

  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 ,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很远时受到地球的引力似乎没有明显减小。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里,物体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 种力。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二)新课教学:

  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

  (1) 牛顿对引力的思考

  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他对天体和地球的引力确实作过深入的思考。牛顿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产生如下的假想:太阳、行星以及离我们很远的恒星,不管彼此相距多远,都是互相吸引着,其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就是靠劂的引力维持。同样,地球不仅吸引地面上和表面附近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吸引很远的物体(如月亮),其引力也是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牛顿进一步猜想,宇宙间任何物体间都存在吸引力,这些力具有相同的本质,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其大小都与两者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牛顿对定律的推导

  首先,要证明太阳的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凭着他对于数学和物理学证明的惊人创造才能,大胆地将自己从地面上物体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运动定律,应用到天体的运动上,结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理论上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还证明引力跟太阳质量M和行星质量m的乘积成正比,牛顿再研究了卫星的运动,结论是:

  它们间的引力也是与行星和卫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牛顿对定律的检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